第二课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一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7
一、民主选举
2、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1)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 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文 化水平等具体来确定。
社会经济制度 物质生活水平
选举方式
国家性质
选民文化水平
8/27
一、民主选举
2、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2)我国目前采用的选举方式
12/27
(2)如何珍惜?
(1) 公民应不断提高民主选举的素养,积极参加 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 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态度)
(2)公民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行使选举权 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 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 上,审慎投票(能力)
一、民主选举
1、民主选举方式
(1)从选民角度看
比较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含义 优点
局限 性 适用 范围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 方式 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选举方式 能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 的机会,能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 适用(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 得信赖的当家人。 率高。) 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 不能表达每一个公民的意愿,不 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 能直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效率低。) 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 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 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 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以上各 3/27 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2010全国Ⅱ卷33)2010年,十一届全国 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 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 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6/27
(2010高考广东卷27)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 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 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 些规定 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 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 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特别提醒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适用的范围
4/27
一、民主选举
1、民主选举方式
(2)从候选人角度看 比较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 相等的选举方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 结构的合理性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 举方式 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 地。
含义
优点 局限 性 适用 范围
1/24
考纲考向导航
考纲点击 考向定位
1、从知识的考查看:立足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重点考 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 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
1、公民的政治生活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2、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 ①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多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 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政治参与的方式,以及政治 ③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参与的意义。材料题多以意 义类和措施类为主,重点聚 焦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 2/27
9/27
(2010年高考山东卷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 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 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 的变化体现了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7
(2010高考重庆文综卷3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 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 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 行分配。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A、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C、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 代表 D、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 平等的参与权
11/27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为什么?
1)根本原因:国家性质、人民的地位 2)重要意义: 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 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行使 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 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 体现。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 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 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基本国情,面 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 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 结合的方式。
【特别提示】对选举制度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参与”三个角度来理解。“是什么”主要分析我国当前的 选举方式,“为什么”从影响因素和国家性质角度分析,“怎么 参与”从参与能力、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来分析。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 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 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 的积极性。 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会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候 选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如不 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 、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人大代表的选举。 1979以后,在我 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5/27
13/27
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 代”。材料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 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2年.安徽)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
结合图16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 14/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