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语言简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近现代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

但他们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两岸交往的情况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了解两岸交往的历程和现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问题、两岸关系以及两岸交往的情况。

2.难点: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两岸交往的意义和现状。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交往的情况。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台湾问题的原因和两岸交往的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两岸交往的现状和成果。

4.情感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凝聚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台湾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台湾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台湾问题和两岸交往的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台湾问题的原因和两岸交往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共17张PPT)

八项主张
和平解放
50年代 中期
二、以诗学史
同根缘
卫温赴夷州
隋通流求岛 元设巡检司 成功收台湾 清置台湾府
本是同根源 自古皆中华
相应 史实或结论
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___________________ 达成共识。 1993 汪道涵 和海 (3) “汪辜会谈” : _________ 年,海协会会长_________ 辜振甫 基会董事长 _________ 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 “___________________ ,互补互利 _________”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五、超越自我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是两岸的分离造成了骨肉的分离,怎样才能不让悲剧重演?)
乡 愁Βιβλιοθήκη -余 光 中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满怀少年时期的梦想 船儿行到黄河岸 夜来停泊青纱帐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充满希望地启航 启航 厚厚的黄土堆上船 天明遥遥山海关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一股离乡的惆怅噎满腔 一路跋涉到江南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满载半世纪飘泊的苍桑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蓦然回首又要启航 启航 洞庭湖景无暇看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 靠港
2、台湾政策 (1)政策:_______ 三不 ” 1987 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 政策。 (2)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_________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 38 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主要介绍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从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到2008年两岸达成ECFA,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细节把握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和政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脉络。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培养爱国情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4.练习题:准备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知识点和练习

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知识点和练习

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知识点和练习知识点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对台政策的演变2、大陆缓和两岸关系的举措:隔绝到缓和1979年开始,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3、海峡两岸交往:(1)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九二共识”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4)世纪之交的两岸互动: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国共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知识点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原因:(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2)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史实: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课本习题解答1、第72页:结合历史,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海峡两岸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尽自己最大努力,不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决反对台独,并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作斗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的基本方针。

2、第74页:想一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台湾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和共同的传统、文化;大陆和台湾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努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历史交往和关系。

教材通过介绍台湾的历史背景、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对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特别熟悉。

学生可能对台湾的地理和文化有一定的兴趣,但对政治和历史背景的知识可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提供相关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海峡两岸交往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掌握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获取信息,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思考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培养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掌握台湾与大陆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教学难点:学生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叙述,提供台湾与大陆交往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交流。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教材。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收集与台湾与大陆交往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章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历史联系,以及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两岸分治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理解两岸人民亲情与合作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两岸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改善的具体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演变,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认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和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岸地理位置的相近,提问学生对两岸关系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密切关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台湾地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细节仍需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政治问题敏感度较高,需要引导他们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过程,认识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海峡两岸交往的过程,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发展变化。

2.难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海峡两岸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2.课件:制作课件,包含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便于教学展示。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事件、新闻报道等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拓展环节。

4.视频:准备与课题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情感教育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台湾历史与大陆的联系,引出本课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和交往,包括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迁。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渊源关系,认识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祖国大陆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可能缺乏深入认识,对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掌握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历程,认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的地理、历史背景,海峡两岸交往的主要历程。

2.教学难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理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海峡两岸的交往。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剖析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台湾与大陆有什么联系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台湾的历史背景,如台湾的地理位置、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3、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结合问题,结合学案自读课文做出阅读标记,组内交流答案,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Ppt展示
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漂泊的游子)
出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指导学生大声朗读。
师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能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验证这句话?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元朝加强对琉球的管辖,清朝设置台湾府等。
接着:播放海峡两岸交往视频资料
然而,有些人却大肆鼓吹台独,闹分裂,你认为这些分裂祖国的企图能得逞吗?为什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
请同学们收看一组图片(反台独、反分裂系列图片,配乐《我的中国心》),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师:这种企图能否得逞?为什么?
首先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海峡两岸具体交往事例,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终于换来游子台湾逐渐迈开回家的脚步。
教学主题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已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对于对台政策从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怎样提出等问题不太清楚。因此,需提供更多的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这些资料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树立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儿童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

《海峡两岸的交往》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
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 过百万人次。
相关史事
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 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 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1988年1月,第 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 抵达北京,在八达岭 长城上,他们激动地 高呼:“到家了!”
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开放台湾居民 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 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 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两岸关系的发展: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
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 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 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 如“何九表二述共坚识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 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台湾台西丁氏宗亲组团回乡谒祖
2006年赠台熊猫“团团”“圆圆”
课堂小结
推进祖国
海 统一大业

两 岸

交 日益密切

的交往
不同时期的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现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50年代中期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0年代以来 江泽民
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1)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①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历史。

教材通过讲述台湾历史的发展,以及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渊源,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国家的基本政策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可能了解不多,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掌握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国家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掌握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强调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6.情感升华:通过观看两岸交流的视频,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一节讲述海峡两岸关系的课程。

教材从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于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

2.教学难点: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历史事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海峡两岸地理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实例,分析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海峡两岸关系的问题。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主要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现实,旨在让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我国的历史和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海峡两岸的关系问题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关注台湾的历史沿革,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明确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掌握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的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2.难点: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发展历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件,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4.情感教育: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台湾历史背景、我国对台湾的政策立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台湾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

提问:“你们对台湾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小品《一张邮票》和诗歌《乡愁》导入新课。

②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重点及处理]①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

首先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

②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在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获取大量信息,分组汇报,合作交流,从大量的史实和图片资料中认识到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难点及处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的对台方针,这一方针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学生分析学生已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对于对台政策从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怎样提出等问题不太清楚。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及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与其他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使学生明白“台独”分子的真面目,“台独”不得人心,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导学策略】为了讲清本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方法(1)教法:采用情感催化法、课堂对话法、感悟法。

(2)学法: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3)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数字、图片、诗歌、歌曲等多种元素,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设计】将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使历史课堂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以爱党、爱国为基调,突出两岸亲情、民族情、中华情,并通过这种情义的感染使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肩负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升华。

为了达到这样的情感教学目标,在讲授时顺序上将本课教材内容做了调整,并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补充,力求给学生创建一个“情感化的课堂”“对话式的课堂”“感悟性的课堂”。

教学程序设计为:走进台湾——昨天——今天——明天。

一、走进台湾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道出了我们不曾遗忘的梦想和难以割舍的情感,欣赏歌曲《爸爸的草鞋》。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同步测评: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用武力解放台湾B.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1993年,“汪辜会谈”的地点在( )
A.新加坡B.上海C.台湾D.澳门
3.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
科目:初二历史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主备教师:执教教师:课型:审批:
课题: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能力目标: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



;;
;等等。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的共同努力,
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初步形成。
A.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
B.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板书设计
布置
作业
教学反思
情感目标: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执笔:李晓红
一、学习目标(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以下能力: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台湾的历史沿革,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②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③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二、学习过程
(一)探究学习
1.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倾听诗朗诵《乡愁》(从诗人“愁绪”着手设问:海峡那边的亲人,何日能与母亲团聚?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首先简介台湾。

然后设疑: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回答,引入寻根篇)。

2.讲授新课:
(一)回顾历史——寻根
我们血脉相连
展示历史歌谣---同根源:卫温赴夷洲隋通流求岛元设巡检司成功收台湾清置台湾府本是同根源自古皆中华
为何骨肉分离
引入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把台湾作为国民党“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阻止祖国大陆解放台湾,美国政府插手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

20世纪80年代至今,台湾当局利用国际反华势力蓄意制造分裂,鼓吹“一中一台”,企图分裂国家,使得两岸统一的进程困难重重。

(1、从温家宝总理的话“浅浅的海峡,是中国最大的国殇,是中华民族最深的乡愁”:
2、七嘴八舌:你赞同用哪一种手段来解决台湾问题?导入党和国家对台方针与政策)
(二)探究现实——求解
是谁不懈努力(党和政府的对台政策)
(质疑:从武装解放到和平解放再到和平统一,党和国家为什么会转变态度,说明什么?
1、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和平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两岸同胞血融于水
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已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

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


打破两岸僵局(主要事件)
1979年:金门炮击停止 1987年:38年隔绝打破
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 1993年:汪辜会谈举行
奈何也,寒流来袭
通过展示以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主张及台湾人民对待台独的态度,举行良心审判台:审判李登辉、陈水扁。

通过审判让学生认识到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却又见,融冰契机
关注时事:通过连战、马英九近年来动向及陈江会谈。

说明从连战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国民党现任领导人马英九宣布2008年在七月四日达成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两项政策,到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领团踏上美丽宝岛台湾,显示两岸交往已进入制度化协商阶段,它不仅富有象征意义,也表明两岸关系已有实质性突破。

“汪辜会谈”过后,两岸关系经历了一段蹉跎岁月。

两岸在走过一段近九年的风雨历程之后,终于迎来了“雨过天晴”的“陈江会谈”。

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正如一道弯弯曲曲的长江之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三)总结过往——成效
二十年余来往,密切
设问:你能介绍一下两岸交流的具体事例吗?然后图片展示民间来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交往情况。

(四)结束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盼期归,我们共同期许!
通过对台湾及国际形势的分析,我们意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艰难、复杂、任重而道远。

如果我们把“China”中“i”上的小点比作台湾的话,对若大的中国来说,台湾可以只算作弹丸之地,但是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台湾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捍卫民族尊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与发展的希望。

让我们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两岸同胞血融于水的血肉亲情,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希望改
善、发展两岸关系如今成为了台湾的主流民意。

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设计宣传语,如“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等)。

(二)当堂检测
1.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1.请搜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往来的资料,理出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发展的历史线索。

(四)学习体会
(五)教师评语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我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

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倾听张明敏演唱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这首歌,来虔诚祝愿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