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与林黛玉的爱情观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丽娘与林黛玉的爱情观的差异
摘要:《牡丹亭》和《红楼梦》这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到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塑造了杜丽娘和林黛玉这两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努力追求自身的幸福的叛逆形象。但是,由于时代背景和人物思想意志的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的爱情观,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区别与差异的。
关键字:爱情、封建礼教、叛逆、思想意志
爱情理想不同。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虽然都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婚姻爱情,但从她们的爱情理想来看,杜丽娘十分重视功名,仍要“傍婚宫客”、“贫落望登科”,实现“夫荣妻贵显”。杜丽娘还魂后以礼为武器来保持清白,她要求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指望丈夫功成名就,她就能够很光彩地去见父母,最终满足他们“父母光辉”的愿望。而林黛玉蔑视功名富贵,执着地追求幸福纯洁的爱情。她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林黛玉没有要求贾宝玉去知道所谓的“经济知识”,读好四书五经,求取功名,光宗耀祖。她的爱情中没有任何功利动机,她尊重宝玉的个性和本性,她期待的是宝玉对她自身人格价值的认同。她的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她的苛刻、爱使小性子既是她的人格魅力,也是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特殊方式。在这一点上,黛玉的爱情比杜丽娘更进了一步。
灵魂与肉体的差异。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其中包含有对肉欲的追求,杜丽娘做了个少女的青春梦,在梦中遇到了风流倜傥却素昧平生的书生柳梦梅,便在牡丹亭畔“自荐枕席”成云雨之欢,并为之“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些都是人的自然情欲的表现。而《红楼梦》里,宝黛之间的爱情则全然没有这方面的因素。“木石同盟”和“绛珠还泪”的爱情神话寓意着宝黛爱情是澄净清澈无尘杂的清流,两人彼此之间的爱情是相互理解基础上的情投意合。可以说,林黛玉追求的是纯精神的柏拉图之爱,排斥美色和性欲。与她强烈的人格独立意识相比,二人爱情的基础乃是精神上的惺惺相惜和相互理解。可以说,她实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爱情观的一大飞跃———追求精神契合、追求人格价值的认同。
对爱的追寻方式也有不同。林黛玉和杜丽娘她们对爱情都是专一,执著追求的,爱情都是她们生命的全部,生命的火光,一旦失去,生命将终结。然而,不同的两个人面对同样的爱,追寻方式却是不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本身系着前世的姻缘,林黛玉在初恋中的追寻方式表现为:猜疑、暗示、使小性子,试探贾宝玉的真心;热恋时期,林黛玉追寻爱的方式开始变为倾诉,或以诗的形式倾诉,倾诉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处境,高洁的思想品格,执著而热烈的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忠于自我并与“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秩序
截然划分界限的严肃专一爱情。“诉肺腑”是他们恋爱转入成熟的标志,由对贾宝玉的不放心转而对恶劣环境的深沉的忧虑。杜丽娘惊梦之后,她要求把梦境变为现实,寻梦,就是她对现实的反抗,同命运的抗争。当她发现现实中找不到她的梦时,便同环境决绝,以死来抗争。她死后鬼魂南北漂游,寻找情人。经过托梦,三年后,她临终的自画像终于被柳生拾到,鬼魂又让柳生掘墓求女,在这种执著的追求下她终于获得了爱情与复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家庭和社会并不承认她的婚姻,她就毫不犹豫的同父母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她抛弃了一切幻想,在金殿上勇敢的为自己的爱情辩护。最后终于得到皇帝公断,夫妻团圆,她的追求最终画上了完美的句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内心充满了爱和美的青春女子为理想和信念的追寻,不禁要赞叹她是真正的追梦者!
不同的叛逆爱情。从黛玉爱情这方面来看,黛玉追求的不只是爱情自由,更重要的是个性的自由,人格的平等。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为的是我的心!”黛玉反对“仕途经济”,实质上就是否定了封建主义的人生道路,破坏了地主阶级的政权;黛玉不顾贾薛两家的权钱联姻,执著地爱着宝玉,尖锐的表现出贾府家世利益的蔑视和对封建族权的反抗;黛玉没有屈从金玉良缘、天命论的压力,反而发出了“何以重这邪说不重人”的强烈抗议,用“制天命”的思想,向封建神权发出严重的挑战;面对“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黛玉仍然特立独行,写诗作词不让须眉,表现在爱情上,则以民主、平等来反对男尊女卑。爱情自由只是林黛玉人生理想的一部分,即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她也不愿向封建势力屈服,而苟且取得。而杜丽娘不同,她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只要实现自己的自由,就可向封建家长妥协,同时他也可以为了爱情像封建社会妥协。爱的意蕴不同。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生生死死的爱情给“爱”一个深刻的意蕴,即爱可以出生入死,起死回生。此外,它肯定情也肯定了欲,杜丽娘的死则控诉了理学对人性的扼杀。林黛玉为爱而哭,泪干了爱也就尽了,她深挚的爱是她的生命,爱曾使她几死几生。”她追求性情相投、思想一致、精神上的高度契合的伟大爱情,这才是她的爱情观和爱的意蕴。爱情观同时又是她个性解放思想的一部分,连同人生价值观一起构成了她完美的理想世界,比起杜丽娘的爱又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林黛玉和杜丽娘,她们是柔弱的女子,更是反叛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生活的典型形象。她们能拥有这样的魄力、勇气和自主独立意识,不只在封建社会,就是在21世纪,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教导我们要敢于面对、敢于争取,不只是在于争取爱情幸福方面,更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