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复习笔记(第六章 动力论 国际政治的作用力及其基本状态)【圣才出品】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1.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提出,列宁加以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后又以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为代表,适应国际社会的演变,说明新现象,回答新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以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立足于欧洲舞台,以自由资本主义为依据。
他们认为:①国际社会是一个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资产阶级对世界市场的开拓,使得国际社会渐渐成为一个整体。
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他们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充分显示了两大国际性阶级在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作用。
③争霸和侵略战争是“国际政治的秘密”革命是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它是世界性的”,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至少在欧洲同时发生同时胜利。
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革命同战争和建立新社会紧密相联,同为国际政治的主题。
(2)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的规律。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国际社会已从欧洲资本主义体系演变为帝国主义“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a.这个世界体系在经济上以铁路、轮船、电报、电话为纽带,由金融密网所笼罩;b.在政治上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为形式,靠殖民统治所控制;c.在军事上以战争和战争威胁为武器,用暴力来维护。
这就决定了作为当时国际社会集中表现的国际政治必然深深打上帝国主义的烙印,深刻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实质。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
政治学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国际政治理论是研究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国际政治理论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相关议题。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其核心观点是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者,追求国家利益是其行为的核心动机。
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一个无情、竞争激烈的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基于权力和利益的斗争。
著名的现实主义学者有麦金德尔、弗吉尼亚·艾兹、汉斯·摩尔斯坦等。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对立面,强调合作、相互依存和国际法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国家并非唯一的行为者,非国家行为者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由主义强调规则、合作和民主价值观的推动力,认为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国际和平与繁荣。
著名的自由主义学者包括凯特·纳什、约瑟夫·奈等。
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各种构建的观念、权力关系和身份认同所决定的。
在建构主义的眼中,国际政治并非纯粹源于国家利益和权力斗争,而是由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所决定,这些交流和行动是在特定的意义和文化框架下进行的。
著名的建构主义学者有亚历山大·文登罗斯、贾基·伊夫斯等。
四、依赖理论依赖理论是一种批判理论,强调国际关系中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依赖理论认为贫穷国家的发展受到富裕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国际体系对其不利。
依赖理论的学者认为,需要通过改变国际现有的经济及政治结构,来解决发展差距的问题。
著名的依赖理论学者有安德烈·弗朗克、费尔南多·亚历山德罗等。
五、国际制度主义国际制度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规则可以促进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之间的合作和稳定。
国际制度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并维护国际秩序和规则,可以减少国际冲突和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主题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一、国际政治的主题与国际安全1.国际政治主题的含义(1)含义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指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最活跃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
(2)成为国际政治主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①处于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和焦点,上升为主要矛盾,决定和制约其他问题的发展;②关系世界的命运前途,同每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攸关;③国际社会面临的头等大事,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3)国际政治主题,是国际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正在解决的主要课题。
(4)战争与和平,一直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和平与发展是现在国际政治的主题。
2.国际安全的特征(1)安全的含义安全,就是和平与发展的生活环境,它同战争、动乱、贫穷相对,同和平与发展相连,表现为有秩序的稳定的和平环境。
这种解释既适用于人类安全,又适用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
(2)安全的内容①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保证)来源于战争和战争威胁,包括核威胁和军备竞赛的威胁;②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核心)即主权安全,涉及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同干涉内政的强权政治相对;③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基础)关系着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对付外来的无理经济制裁;④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是支柱)指的是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属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关系着人类的共同利益,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先进发达国家负有更多的责任。
(3)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①含义及内容a.国际安全即对付世界战争的威胁、全球环境的污染和南北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
b.国家安全,即无内忧外患的环境。
它包括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
内部安全,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外部安全,包括对付外来侵略和干涉内政的行为,维护国防,谋求国际和平环境。
②相互关系国际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国家安全则是国际安全的基础。
一国的安全必须同国际安全相连,离开了国际安全,是不可能有国家安全的。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国际政治学属于政治学范畴,但为什么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不同呢?答:(1)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的定义不同①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
②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国际政治学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但两者的根本任务不同①政治学的特定任务是研究国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②国际政治学则是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它们虽然联系密切,但国际政治学不是政治学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性。
2.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吗?答: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具体分析如下:(1)在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常常把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这虽然反映了国际关系学突出政治,以政治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但随着国际社会的演变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应该把两者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严格区别开来。
(2)国际政治学突出的是政治角度,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中心,强调的是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和经济、文化的政治影响。
(3)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国际关系学应该突出研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的总和,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关系。
所以说,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也不应看作国际关系学的分支。
3.简述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
《国际政治理论》读书笔记《国际政治理论》作者是肯尼斯华尔兹,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结构现实主义学派的确立。
书中,作者首先花了很大篇幅去阐述“什么是理论?”并检验已有的重要理论和方法,然后修正现存理论的缺陷从而构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最后又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适用性进行检验。
作者首先指出许多国际政治学者未能厘清“规律”“理论”等词的科学应用规则,导致词汇的错用、滥用,这就导致了理论的瑕疵与缺陷。
作者所认为的国际政治理论应当是高度抽象的,不能将理论希望解释的东西添加到理论中去。
一种符合科学哲学标准的理论,其概念和假说必须客观、精确、和可测量。
“规律”是对事实的一种观察,而“理论”则是对规律的解释,或者说是为了解释事实而进行的思辨过程。
作者反对将理论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规律的结合或系列,他认为这一做法只能收集到更多数据并从中总结出更多的关联性,但不能给出任何对原因的解释。
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到的所谓的理论其实质仅仅是规律。
因此作者反对归纳法,因为归纳法只能解决问题的片段,而将这些片段相加并不能给出任何对事物的解释,因为要被认知的课题是无穷的,我们无从知道该将哪部分相加,也无法得知这种相加是否合适。
同时,理论与现实相关,然而理论本身需要独立于现实世界。
事实不决定理论,对同一个事实可以有多个理论适用,理论可以被不断替换,而现实世界的规律将永久保持不变。
关于检验理论的方法程序上,作者在给出检验程序的同时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用足够清晰可信的方式来发现和表述理论,以使检验值得进行。
而国际政治领域内现实却是很少有理论能够清晰并符合逻辑地定义其术语,指明各理论变量间的关系。
国际政治是一个过于复杂且庞大的领域,作者认为仅用还原方法不足以构建一个有力的解释,因而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
作者以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为例讨论了还原主义理论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论检验程序对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在逻辑上提出质疑,并用史实和现实观察反驳了这三个基本假设,也就是说霍布森-列宁帝国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性的理论而不是政治性的理论,而列宁的帝国主义战争论和资本主义灭亡论根植在其经济理论之上,从而也就否定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有效性。
国际政治期末复习提要
国际政治期末复习提要1.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P11~1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理论:(1)国际社会是一个体系。
包括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两条线,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P11(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P11(3)争霸和侵略战争是“国际政治的秘密”,革命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它是世界性的”。
P12列宁的国际政治理论:P13(1)国际社会已从欧洲资本主义体系演变为帝国主义“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全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2)世界区分为压迫民族即帝国主义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即殖民地民族,并超越两大国际性阶级成为国际政治最主要的行为体。
(3)战争与革命是世界的主题。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4)两制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和平共处和做生意。
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国际政治理论:(1)国际社会以两大阵营的对抗为中心,日渐出现“第三种立场”和“第二个中间地带”。
(2)世界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
世界战争的主要危险,先是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称霸世界的野心,继而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第三世界“是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力军”。
(3)认清敌友是国际关系的首要问题。
两大阵营和三个世界的划分,都是以敌友关系为前提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
邓小平提出的国际政治新理论:(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霸权主义是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
反对霸权主义,以国际关系公认准则为标准,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划线。
(3)国与国关系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2.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的主要内容P39国际政治学的中国特色,指的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从中国的角度研究国际政治演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1)以国家权利为核心,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突出主权利益同强权利益的关系。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按国家分类,国际政治学主要分为英国的国际政治学、美国的国际政治学、前苏联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等;按性质分类,国际政治学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学两大类。
2.国际政治体系答: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组成。
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包括有政党体系、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
这些体系就是不同层次的子系统,其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国际政治体系,即总系统。
3.国际政治格局答: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
它以“主角”、“主要关系”和“式样”为基本要素,其中以“主要关系”为核心。
长期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均以军事集团的实力组合为依据,以战争及其结局为标志,以大国控制世界为目标。
它具体表现为主要角色在追求权利与权力、利益、维护和平与发展等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各样关系,以及相互间展开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对抗与合作式样。
从“格局”入手,就能把“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国际政治。
4.国际政治秩序答:国际政治秩序,也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指的是主要角色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
《国际政治学》学习笔记
《国际政治学》学习笔记A. 区域秩序连接为全球秩序1.国家方式出现前1)大清:以宗藩关系理解国家间关系2)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各王国——各公国a. 帝国是个文明概念,自认为是宗教理想在尘世间的化身,本身不会消亡b. 王国是个治理概念,皇帝任命国王具体管辖,依赖于行政规划c. 力量取决于领地大小,政治秩序高度割据2.新财富形式的产生1)商人不占有土地而拥有巨额财富2)君主向商人借款作为财政来源,进而形成新军事模式、新政治组织形式、新观念系统3.为什么欧洲变化最快1)政治体多元,变化组合可能性多2)规模不大,容易受到外部资源影响3)基于罗马法的国际法规则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扩展性4.国际秩序1)以全球为单位2)以国家为基本行为体3)以贸易和战争为基本互动方式4)以国际法和国际条约为基本的行为规范B. “国家”是一个理论事实1.统治与国家1)“统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理事实2)“国家”则是一整套复杂的政治和法律关系,是人们对统治关系的一种理解2.黎塞留:国家理由1)背景:16—17世纪,法国反抗哈布斯堡帝国,需要和新教国家联合2)论证:为了阻止哈布斯堡帝国统一、保证罗马教皇独立,必须首先保证法国存续3)影响:从本国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而不再基于一个超越本国之上的普适帝国秩序C. 海洋1.英国观念转型1)背景a. 西班牙率先开始大航海,英国无法在海外占领土地b. 百年战争:丢掉了欧洲大陆领土c. 1493:在教皇的主持下,西班牙与葡萄牙瓜分全球海洋2)途径:通过占领关键据点(新加坡、好望角、直布罗陀)控制海上航道a. 海上据点并不直接产生财富,西班牙人没有兴趣3)1588: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a. 海战思维:火炮(民间海盗与皇家舰队的混合编制)b. 陆战思维:登船肉搏2.海洋自由1)公海无法被占有(领海可以被岸炮射程覆盖)2)不服从任何国家的国内法管辖,只服从自然法3.海权独霸1)无法设置防御阵地,无法按山川划界a. 难以禁止外国航行,无法落实的政策会让威信扫地b. 战争一定是歼灭战而不是相持战2)海洋霸主往往是岛国:没有陆地邻国威胁3)霸主国可以在军事意义上垄断,但不会对海洋贸易航线和贸易权垄断a. 垄断形成的海洋安全成为全球公共品,霸主国会推动自由贸易发展4.二十一世纪的新现象1)军事霸主和贸易霸主分离,军事开支无法通过贸易收回D. 国际法:使国际秩序演化成果积累下来1.16世纪,西班牙萨拉曼学派提出国际法原则2.罗马法:逻辑自洽的抽象规则体系1)每个具体规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其他规则获得意义2)规则间互为解释,构成逻辑自洽的系统3)特定规则的变化会推动整个系统向前演化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E.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1.三十年战争(1618-1648)1)背景:1517宗教改革(神圣罗马帝国)2)混乱无序,缺乏公认的规则3)最后一场宗教战争,第一场国家间战争2.法理原则:格劳修斯,《战争与和平法》(1625)1)正义战争要有正义的理由a. 为了维护自然法(人的理性)规定的权利和义务b. 排除基于宗教的战争理由2)只有主权国家有权利发动战争a. 贵族、领主、宗教领袖、地方官员无权发动战争b. 在国际法层面落实了国家观念3.主要原则1)签署各方彼此承认为国家,主权一律平等(抛弃宗藩关系)2)教随国定,信仰由统治者决定,不受外国干涉(排除宗教理由)3)用国际会议的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违反条约将被集体制裁F. 英法争霸1.英国融资能力强,在消耗战中占据优势1)税率更高、国债利率更低a. 税收经过议会批准,不会引起国民反感b. 君主立宪制有效整合国家内部不同人群的意愿,国家能力反而更强2.法国:合并重组密西西比公司,承担政府战争债务1)后者向社会发行股票,央行发行大量纸币2)1720下半年陷入金融危机3.英国:授权南海公司消化战争债务1)1694设立中央银行2)沃波尔:成立减债基金作为担保,发行新的国债A. 两种革命1.英国的工业革命:商人阶层和经商的新贵族获益最大1)贵族实力减弱a. 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消灭了大贵族b. 中小贵族在1688光荣革命和国王达成均衡2)社会自下而上聚合a. 君主力量不足以压制社会,经济活动有活力2.法国的政治革命:国王政府获益最大。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复习笔记(导论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圣才出品】
导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一、国际政治学的兴起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
简言之,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早期揭示国际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思想理论观点的著作有:中国的《孙子兵法》、希腊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大利但丁(1265—1321)的《帝制论》、意大利马基雅弗利(1469—1527)的《君主论》、荷兰格劳秀斯(1583—1645)的《战争与和平法》、英国霍布斯(1588—1679)的《利维坦》、英国边沁(1748—1832)的《道德与立法原理概论》、普鲁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的《战争论》等。
3.国际政治学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它学派林立,多种多样,类型有:(1)按国家分类有:英国的国际政治学、美国的国际政治学、法国的国际政治学、前苏联的国际政治学、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等。
(2)按性质区分,有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和西方资产阶级国际政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国际政治包括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
2.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等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它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组成。
国际政治体系具有整体性、联系性和不平等性的基本特征。
3.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的母腹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
7、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扩建考察站计划,这是自1998年南极环境保护委
员会成立以来申请最多的一次。这次会议上,印 度提出将在拉斯曼丘陵保护区内建立第三个南极 考察站,根据是,“当1.3亿年前南极大陆还是冈 瓦纳古陆的一部分时(地质学说之一,指远古时印 度板块和南极板块连在一起,称冈瓦纳古陆),印 度的‘圣河’哥达瓦里河曾经流过那里。”
2、重要动力——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
(1)世界基本矛盾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3、直接动力——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国家权力与国家实力
1、国家权力
(1)涵义: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
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2)属性:相对性、两重性、强制性、利益性
“雪龙号”破冰船在南极。从乌克兰购进的“雪龙号”是中国唯一 一艘远洋破冰船,难以负荷越来越繁重的南北极科考任务。
7、1983年,当南极问题被列入联大议事日程时,许多
无力亲赴南极的国家都强烈要求改变南极事务被少数 国家支配的现状,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南极条约》协 商国集团,坚决反对“彻底开放”,认为南极的科学 考察是投入巨大而持久的事业,必须坚持“投入与受
6、1983年,中国以缔约国身份加入了《南极条
约》,由于当时尚未进行过独立的科考活动,所
以还不具备成为协商国的条件,也没有表决权。
当年9月,我国第一次出席《南极条约》协商国会
议,从座次排列到文件发放,都是二等公民待遇,
特别是进行表决的时候,大会主席把榔头一敲, 缔约国被请出会场去“喝咖啡”,连表决结果也 无从知晓。
• 俄罗斯“北极”级(Arktika)核动力破冰船 • 2007年8月,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举着俄科考队员在北冰洋
完整word版,《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 洪银娴)笔记
《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笔记读书札记2010-03-01 21:25:21 阅读2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导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1. 国际政治学主要围绕权利、权力、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
任务: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国际政治学属政治学范畴,但两者根本任务不同。
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3. 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
国际政治学突出政治角度,以权利、权力、利益为中心,强调的是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和经济、文化的政治影响。
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战争与和平。
——国际关系学突出研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的总和,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关系。
4. 国际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5.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性阶级政党+世界性民族解放组织+国家[最重要]+国际组织——行为体相互作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系、格局、秩序。
国际社会就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总和。
其中世界经济体系、格局、秩序是联结国际社会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运转的基础。
国际社会行为体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相互作用都具有政治性,因此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秩序即国际社会的集中体现。
6. 国际政治主要表现为以权利、权力、利益为核心,以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为依据的种种关系,是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等现象的总称。
|| 国际政治是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有机整体主要表现为体系,也包括其结构(格局+秩序),是[1]国际政治体系、[2]国际政治格局、[3]国际政治秩序的总和。
(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的三层次:[1][2][3]—动态范畴)7.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国际冲突与秩序的建立6.1 复习笔记一、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含义(1)冲突冲突包含战斗和战争,是人类群体间对抗的状态和行为。
它包括不可触及的思想、观念、文化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对立,也包括可触及的如经济、军事等因素的竞争与对抗;包括不使用暴力的对抗,也包括使用暴力的冲突;包括较低烈度的对抗,也包括高烈度的对抗。
(2)战争战争是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学术界一般界定战争为死亡1000人以上的冲突。
2.冲突与战争的分类关于冲突与战争,学术界有不同的分类:(1)张继良划分法①最高层次是国际战争;②第二层次是国际危机,是国际关系发生质变的恶性状态,是从国际对抗到国际战争的临界阶段;③第三层次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如美苏冲突;④第四层次是非对抗性矛盾导致的冲突,如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⑤第五层次是语言象征性冲突。
(2)皮尔逊·罗彻斯特划分法①国家战争;②非战争的暴力模式;③内战。
(3)阿姆斯特茨划分法①古典战争古典战争是指自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体系确立之后,国家之间所发生的在政府指导下运用武装力量的战争。
这种传统的战争通常被认为是克劳塞维茨式的战争。
其主要特点包括:a.参与军事冲突的是国家;b.采取军事行动具有政治目的;c.军事行动遵从得到广泛接受的国际社会的规范和准则。
②总体战争总体战争是指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冲突模式。
作为一种国际战争,其特点是无限制地使用暴力,目的在于彻底击败对手,同样发生在主权国家之间。
③后现代战争后现代战争是指为现存政治体制合法性而进行的国际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国家行为体影响的上升以及全球性相互依赖进程的发展。
二、战争的起因国际学术界常用层次分析法,即从个人、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分析战争的起因。
1.个人层面在个人层面,可能导致战争的因素有:(1)人的本性,例如传统观点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与侵略本性;(2)领导者个人的好恶和对形势的判断;(3)决策者的预期所得;(4)个人道德,即卷入战争的人认为战争是合法和可以接受的暴力。
北大国关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梁守德-王联课件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目录第一章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政治学概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中国的国际政治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要流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西方国际政治学基础理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国际政治体系的行为主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国际政治行为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upfilefiles2005129国际政治期末复习指导.
(04春)行政管理英语(商务方向)《国际政治》期末复习指导一、关于考试的有关说明1.依据教材:《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洪银娴著北京大学出版2000年7月版)2.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占20%;二、填空题,占10%;三、简答题,占40%;四、论述题,占30%。
3.考试方式:开卷。
二、章节重点提示第一章总论国际政治的总体全貌1.国际政治的含义2.研究国际政治要弄清的三个层次和三个基本规律3.国家权益的含义4.国际政治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第二章行为体论国际政治的诸角色1.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2.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体所应具备的条件3.判断国家权益观正确与否的标准第三章体系论国际政治的体系系统1.国际政治体系的产生2.国际政治体系的含义3.国际政治体系的主要构成体4.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过程5.国际政治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6.国际政治体系演变的原因第四章格局论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1.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2.国际政治主角的含义3.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依据4.国际格局的类型5.判断国际格局式样的不同意见第五章主题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1.国际安全的所指2.世界主题与国际安全的关系3.国际战争的类型和根源4.决定和平与战争的关键因素5.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6.霸权主义的7.南南合作的含义第六章动力论国际政治的作用力及其基本状态1.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含义2.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运行特点3.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含义4.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第七章秩序论国际政治的稳定秩序与国际机制1.国际政治秩序的类型2.国际秩序的含义3.国际控制与调节机制的含义与内容4.国际准则的含义5.国际机制的含义6.民族自决权的含义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含义第八章时代论国际政治所处的时代环境1.两次科技革命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2.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代3.军事演变新时代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三、模拟试卷《国际政治》模拟试卷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国际政治2.国际政治体系3.国际政治发展的动力4.国际秩序5.民族自决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是和。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历年考研状元经验总结知识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四章格局论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角色及其更新一.主角的含义国际政治中具有关键性影响和作用的主要力量,既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力量,一般是影响全局的重大国际事件的主要行为体,处于国际矛盾的中心。
二.充当主要角色的基本条件1.具有完整的国家主权或彻底独立自主的特性,直接参与决定国际事务。
2.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军事关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强大的实力,实力是国家发挥主角作用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手段,包括政治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
3.具有关键性或制衡性作用,影响全局。
三.当代世界的主要角色的更新1.大国,既以数量和规模为依据,又主要看其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制约力。
2.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P130-P131)A经济最发达,也最富B科技能力最雄厚,投资额为世界各国之最C军事实力最强,也最现代化D政治上自成体系,具有独立的完整的一套政治战略和国际战略,以领导世界为目标,常取进攻态势,也属世界之最3.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的标志(P139-P140)4.第三世界国家发挥发挥制衡性主角作用(P140-142)5.第三世界民族社会主义的共同点:A都是在战后兴起和发展起来的B都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提出来的C中心是把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D实质是民族主义第二节国际政治割格局的主角关系及其改组一.主角关系的涵义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即主角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主角关系的类型和特征1.军事集团关系:军事集团关系以对抗为目的,实行共同战略,联合行动,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
2.势力范围关系:势力范围关系以控制与服从为特征,如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殖民体系崩溃后的民殖民主义结盟关系3.争霸关系: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产物4.新型主角关系(以不结盟为基础的和平共处关系)的趋势:A以国家权益为基础,以对话为特征的双边关系、三角关系、一体化关系比较突出,和平共处关系越来越来普遍。
国际政 治理论知识总结
国际政治理论知识总结国际政治,这个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理论和多变的局势。
它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更是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理论知识。
一、现实主义理论现实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机构来维持秩序。
因此,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和生存,必须追求权力。
国家被视为理性的行为体,会权衡各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权力在这里不仅包括军事力量,还涵盖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现实主义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中的冲突和竞争方面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比如,在资源争夺、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国家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强硬的立场。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过于强调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国际合作和道德因素的作用。
二、自由主义理论与现实主义相对的是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并非仅仅追求权力,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可以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自由主义强调国际制度和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多边的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可以规范国家的行为,促进国际合作。
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就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此外,自由主义还关注经济相互依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它们更倾向于通过合作来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不过,自由主义在面对国际冲突和一些国家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时,其解释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挑战。
三、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新兴流派。
它认为,国际政治的现实并非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是由国家之间的互动和观念建构而成的。
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并非天生固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中形成和改变的。
梁守德《国际政治学理论》配套题库-专项题库(简答题)【圣才出品】
专项练习二简答题1.国际政治学属于政治学范畴,但为什么他们的根本任务是不同呢?答:(1)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的定义不同①国际政治学就是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换句话说,国际政治学主要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和现实性强的特征,属新兴的、独立的学科范畴。
②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国际政治学属于政治学的范畴,但两者的根本任务不同①政治学的特定任务是研究国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②国际政治学则是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它们虽然联系密切,但国际政治学不是政治学的简单延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性。
2.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吗?答: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具体分析如下:(1)在国内学术界,学者们常常把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这虽然反映了国际关系学突出政治,以政治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现实,但随着国际社会的演变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深入,应该把两者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严格区别开来。
(2)国际政治学突出的是政治角度,以权利、权力和利益为中心,强调的是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和经济、文化的政治影响。
(3)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国际关系学应该突出研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的总和,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关系。
所以说,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也不应看作国际关系学的分支。
3.简述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北大国关院考研-梁守德《国际政治学概论》考试复习状元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梁守德第一章总论国际政治的总体面貌第一节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体现一.国际政治的定义1.定义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2.国际政治的两重性既是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的矛盾运动,又是追求稳定秩序的过程二.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或称母系统,包括许多的子系统和孙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军事安全系统、文明文化系统的总和。
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国际社会各种行为体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也有种种分歧和对立,既矛盾又统一。
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
首先,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不同,它不具备国家属性,也无世界政府,没有统一的主权、统一的法律、统一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伦理道德。
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政治经济权力分散,也极不平等,处于多中心状态。
其次,国际社会逐步建立的一套公认准则和国际控制调节机制,但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和斗争的过程,因此,以众多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社会经常处于有序无序并存之中。
三.国际政治显示国际社会的基本面貌。
(略)第二节国际政治是一种综合现象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在国际社会中,政治与经济既密切相联,密不可分,又相对独立,具有各自的内在规律。
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基础,国际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两者不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
国际政治是伴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过程出现的,其体系、格局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兴衰反映了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对比变化。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整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动力论国际政治的作用力及其基本状态
一、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特征和类型
1.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含义
(1)含义
①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就是推动国际政治演变和国际社会发展的作用力。
表现为原因、力量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有机统一。
②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是一种规律性现象,属国际政治发展中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趋势,其最大功能在于,揭示国际政治中新旧关系和新旧现象的交替性变化。
(2)基本特征:综合性;客观性;进步性。
(3)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内容
①行为体对物质生产活动的追求;
②行为体间相互联系构成的矛盾运动;
③矛盾运行中以利益和实力为核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国际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和直接性动力
①决定性动力:生产力
②直接动力:国际政治的内部矛盾
2.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类型和矛盾的运行法则
(1)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分类
①依性质,可分为决定性动力和制约性动力;
②按表现,可分为终极性动力和直接性动力或间接性动力。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的状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广度和深度改变着所有一切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演变。
它们不仅将国际政治从区域化引向全球化,而且导致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和民主化,将国际政治引向深入。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对国际政治的决定性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生产力影响行为体间关系表现出来的。
(3)国家间矛盾分类
①按性质分,有阶级矛盾、民族间矛盾;
②依区域分,有双边矛盾和多边矛盾;
③以利益分,有强权同主权间矛盾、强权间矛盾和主权间矛盾;
④从重要性分,有基本矛盾和一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其中以强权与主权间矛盾、强权间矛盾及由此产生的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剥削与发展的矛盾最为重要。
(4)矛盾运动是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状态
矛盾,即关系,既包含竞争与对抗,又呈现协调与合作,是对立的统一。
国际社会中的协调与合作,竞争与冲突,是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状态,属于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范畴。
协调与合作,主要体现社会矛盾的同一性,竞争与冲突则主要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两者各自地位会发生演变与相互转化,而且相互渗透。
协调与合作中有竞争和冲突,竞争与冲突中也有协调和合作。
在一定时期内,均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3.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运行特点
(1)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不是单个矛盾和矛盾的单方面运动,而是表现为多种基本矛盾的整体运动;
(2)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不是基本矛盾的平行运动,而是交叉作用,且众多基本矛盾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呈现复杂局面;
(3)国际政治的发展动力,不完全呈现出突变式的状态,也有渐进式的状态。
二、国际政治发展动力的矛盾运动
1.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
(1)当今世界基本矛盾运动,主要以国家为主体,表现形式以国家间关系为特征,以国家权益最为突出,以双边矛盾与区域矛盾的形式出现,普遍以东西南北关系来表述众多的基本矛盾,即“东西矛盾”、“南北矛盾”、“西西矛盾”、“东东矛盾”、“南南矛盾”。
(2)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作为动力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包括:
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矛盾,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为代表;
②相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矛盾,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相互间的矛盾为典型;
③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即世界各国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家的矛盾;
④剥削与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矛盾。
这些基本矛盾,无论是集团对阵,还是双边国家关系,都主要以主权国家为主体表现出来。
从内容看,主要集中在:主权与霸权、主权与人权、主权与球权三大关系上。
2.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矛盾
(1)主要有两种矛盾:
①垄断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国家间矛盾,又称两制国家间矛盾(最有代表性);
②社会主义国家同民族主义国家间矛盾。
(2)两制国家间矛盾的发展和解决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一个历史长过程
①从必然性看:
a.矛盾始终存在,可以调和,不会走向“趋同”;
b.冲突难以避免,可以限制,不会自动消失;
c.合作机会常在,可以争取,不会亲密无间。
②从历史长过程看,既有上升时期,也有下降时期。
表现在:
a.发展趋势上,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时而胜利,时而挫折;
b.发展形式上,不可能单一固定,而是时而尖锐冲突,时而和平共处;
c.发展速度上,不可能步调均衡,而是时而加快,时而放慢。
总的来说,两制国家间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是一个错综复杂和曲折发展的长过程,它只能通过和平竞赛,依靠各自发挥优越性的吸引力,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不能采取干涉内政和战争解决问题的办法。
3.相同制度国家间的矛盾
(1)主要有三种矛盾:
①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最为典型);
②社会主义国家间矛盾;
③民族主义国家间矛盾。
(2)资本帝国主义含义
①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②借助军事扩张建立的世界体系。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新特点
①争霸与反争霸;
②控制与反控制。
(4)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中,资本帝国主义内在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①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削弱和摧毁对方的霸权。
②帝国主义战争根源于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帝国主义战争危险始终存在。
原因包括:
a.“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而这种政治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
b.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绝对规律,不平衡发展带来实力的变化,必然引起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战争;
c.新兴的、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不采用暴力手段就不能得到老牌而实力又相对弱的帝国主义列强所享有的特权和利益。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联合与斗争两种趋势。
(5)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成为一支强大的新兴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大体系直接对立的局面;
②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沉重打击了国际垄断资本势力;
③科技革命的深入,加强了世界经济的联系,发展了各国经济。
经济上相互依存的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政策。
4.战争与和平的矛盾
和平与战争的矛盾在当前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同推行霸权主义国家的矛盾,是国际政治中的基本矛盾,始终具有世界规模。
(1)战后以来和平与战争的矛盾出现的新现象
①世界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是可以避免,而局部战争从未间断。
战争的性质和作用呈现复杂趋势;
②战争的主要危险,是霸权主义;
③和平的力量遍布全球,包括所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同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团体和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反对霸权主义的新现象
①反对霸权主义不像过去反对帝国主义那样同社会制度紧密相联,主要反对的是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即对事不对国;
②反对霸权主义不像过去反对帝国主义那样完全视之为敌国,它要求把反对霸权主义同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相区别;
③反对霸权主义不像过去反对帝国主义那样必须组成国际统一战线,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国际调停、联合国安理会监督的途径,力争和平解决。
因此,既要坚决反对世界霸权主义,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地区霸权主义;既要坚决反对世界霸权主义间的全球争霸,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大小霸权主义间的地区争霸。
世界各国同推行霸权主义国家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世界和平同世界战争、争霸战争、侵略扩张战争的矛盾上。
5.剥削与发展的矛盾
剥削关系集中反映在南北关系之中,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因此剥削与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南北矛盾;
(1)南北关系是剥削与发展的矛盾的关键,正是这一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揭示了南北矛盾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