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
社会科学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杨菲 黄彦 叶逢春(皖江工学院,安徽,马鞍山 243031)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内容。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对策分析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一)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知不足我国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因环境保护的理念尚未普及到农民,导致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
农村地区的大多数青年,中年和高等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都在城市工作,而儿童和老人则大多落后。
他们的文化素质很差,对环境保护的了解也很少。
生活在农村中的农民往往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例如燃烧秸秆等等,从而大大增加了碳排放量。
此外,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小农户的意识,农民认为创造生态环境与农民的生活及其参与监测和管理无关。
对环境报告不是很重要。
该事件很难进行。
当面对某些收益和损失时,他们通常选择当前的实时收益而放弃长期收益。
(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不足在一些乡镇引进中小企业时,最重要的是要确定该企业是否会给该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而环境保护问题将不会得到充分解决。
考虑在内。
除了环境保护部监管不力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执行,大大降低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公众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动机。
现阶段人们尚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期,对于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没有完善的生态建设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阻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在某种程度上,不可能积极地鼓励村民注意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三)农村建设过程中产生污染排放量越来越大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
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基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
本文将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一是农业产生的污染问题。
随着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农田和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土壤、水质的恶化,以及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是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农民开垦荒地、砍伐森林、放牧草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土地的贫瘠化和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三是资源浪费问题。
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浪费,比如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土地的过度开发,农产品的浪费等。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匮乏,也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是加强农业生产的环保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保护水源和土壤的环境。
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和质量,保障食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二是实施生态恢复和保护计划。
我们应该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草原恢复和湿地保护等工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利用率。
三是倡导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节水灌溉和排水利用率,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储存,减少农产品的损耗和浪费,在资源利用上做到尽可能循环利用。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政策。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和治理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贴。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任务,对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和措施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浅析。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比较严重。
一方面,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和不合规的农村工业生产,农田土壤长期缺乏养分,土壤退化、沙化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
农村生态环境还受到了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和大量排放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还存在着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破坏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破坏农村文化传统等问题。
农村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大量农田被占用,农村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丧失了农村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农业资源。
农村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保护。
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倡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耕作制度、水肥一体化等科学耕作模式,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农村工业生产方面,推动农村工业进行清洁生产,加大对农村工业污染治理的力度,鼓励农村企业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高效利用资源,同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关闭和整顿。
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监管力度,组织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推动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一些挑战。
农民意识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传统的农业观念和农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高,很多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技术缺乏了解和认同,难以全面推广和应用。
解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解读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生态循环农业是近年来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指的是一种以生态原理为基础,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循环农业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目前我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发展。
一、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1.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2.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大量的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产品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的矛盾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之间出现了矛盾。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需要转变生产模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4.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不平衡在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有条件开展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受到了制约。
1.缺乏科学技术支持生态循环农业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发和应用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创新。
2.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尚未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有效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规范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
3.农民意识观念不够传统的农民观念还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他们在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识和理解,缺乏转变发展思路的积极性。
4.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循环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改造、设施建设、科研投入、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现如今,在我国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农业的产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科学化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节省了诸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依照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土壤肥力下降、耕种面积减小、农药使用相对频繁以及水资源污染等诸多农业环保问题。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并及时的将以上的各项问题进行解决。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保;问题;对策;1农业环保面临的新问题分析1.1农业水源、土壤污染严重在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诸多农药与化肥的运用,并未合理化的处理残留物,使得化肥与农药残留在农业土壤与水源之中,引发了十分严重的土壤与水源的污染现象。
农业水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和封闭性水域遭受到农药与化肥残留物的污染,地下水质变差,已经无法很好地将其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土壤之中的有害物质和正常化的标准严重不符,使得耕地突然板结现象越发严重,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下降[1]。
1.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的生态平衡可以很好的为生产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而大范围的运用激素、农药与化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会损坏到其他生物与微生物,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平衡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一旦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农业发展,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2]。
2应对农业环保问题的对策2.1提高农业环保意识政府要积极鼓励农业从业人员实施环保生态种植。
依据农业工作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政府相关农业部门可以针对农业种植户和农业企业实施专项环保补贴。
该类专项直接补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水平的提升,加大了农业企业和农业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依据每一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来逐步地将符合该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出来,并且将农业生产和生态种植融合在一起来确保其顺应农业的生态发展。
浅谈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我国属于一个农业生产大国。
但建国之后,农业增长一直依赖于资源的现状并没有充分改善,过度开发农业用地,为了使农产量有效提升,使用过多的农药化肥,工业化的过程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无节制的开发生物资源,加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序发展。
根据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属于其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长久的发展。
农业属于我国的第一产业,国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得到了有序发展。
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态来看,逐渐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方向过渡,通过对生产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我国农业环境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有序发展。
因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象也尤为严重,总的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持续增加,由于受到荒漠化、盐碱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正在持续减少。
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草地已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多种自然灾害的出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逐渐增加,给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序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乡镇工业的兴起造成农业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现象。
最近几年以来,乡镇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对外排放了大量污染物,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
根据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的非点源污染问题,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农业成为了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生产模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的生产模式多为传统的耕作和种植,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化肥、农药和生长激素等化学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3. 生态环境承载力不足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等环境资源的侵蚀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4. 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不健全我国的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真正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的认证标准和机构,使得消费者很难鉴别真正的绿色农产品。
5.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多为小农经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缺乏发展动力和积极性。
二、对策建议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应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引导农民走绿色发展之路。
2.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应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机制,加强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的监测和处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3. 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应积极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科学的农田复耕制度,推广生态农业种植和养殖模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5. 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相信我国的绿色农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环保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农业环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本文将对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过度,导致了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的问题。
农药和化肥中的化学成分会渗入到土壤中,对土壤造成持久的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降雨时的农田排水会将农药和化肥冲刷到河流和湖泊中,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2. 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农业生产中,过度的耕地和种植方式会导致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造成土壤资源的流失和退化。
土壤的侵蚀和流失会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养殖污染目前农业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废水,这些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和微生物,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4. 农作物农药残留部分农作物在种植和生长过程中使用了过多的农药,导致农作物中残留了大量的农药残留,这些残留物会随着农产品流入市场,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5. 能源浪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浪费现象,比如农机的油耗,灌溉的能耗等,这些都加重了环境负担。
二、解决措施分析1. 推行绿色种植应推动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依赖。
采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2.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农田排水和生态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3. 改善养殖环境改善养殖场的环境,加强畜禽粪便和废水的处理工作,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鼓励养殖户采取生态养殖的方式,实现循环利用。
4.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对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管工作,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的标准。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缺乏资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还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环境;环保意识;资金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1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
虽然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农民的生态环境,但是农民对环保意识不足,没有积极主动地保护好自己的环境。
例如: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农村污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不能准确掌握当地农村环境污染情况。
由于农民对环保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一些农村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从而导致企业对环境污染严重。
在这些地方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也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有些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
虽然这些化学物质在短期内会给农民带来好处,但是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
一些农民在养殖牲畜时没有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导致牲畜粪便、粪便乱扔乱放,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村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用于农村环保的资金只占国家财政支出的1%左右,而用于城市环保的资金则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15%左右。
二是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政府行政手段,缺乏法律、法规等硬约束。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如今,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农药残留等。
土壤污染是当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的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影响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
同时,水资源浪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下,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此外,农药残留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
二、存在的问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策不明确、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方面。
首先,政策不明确导致各地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
其次,法规不完善也是制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法规的法不在心。
最后,监管不到位也是当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短板,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三、应对之策为了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应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土壤污染的治理,推行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推行绿色农业,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同时,应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监管责任,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制定、加强法规执行、加强监管和管理,共同守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更是维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浅析。
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对农村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的管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还需要重视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村地区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大规模围垦土地等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短缺。
过度砍伐森林资源也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的增加。
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实现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农村环境意识和教育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
农民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使用者和保护者,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环境污染的行为也相对较多。
应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
加强政府的农村环境管理和监督是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应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还需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保障。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环保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问题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会采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这种做法会使土地和水体受到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2.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畜禽养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养殖密度过大、饲料管理不规范、粪便集中处理不当等,这些都会导致废弃物堆积、废水排放、空气污染等问题。
3.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民常常对农作物进行过度喷洒农药,造成农药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残留,威胁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二、解决措施1.加强科技支撑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严格管理农药使用建立完善的农药准入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的科学使用水平,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体系,加大对不合格农药的执法力度。
3.改善畜禽养殖方式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管理和监察,建立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系统,保证畜禽养殖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生态农业发展通过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实现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采用环保、健康的种植方式。
总之,农业环保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管理制度,改善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生态农业,防止农业对环境造成污染,保护生态安全。
环境保护论文农村环境保护论文:浅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保护论文农村环境保护论文:浅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卫生保护中存有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问题对策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
但是,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
城乡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染物每年都在增多,农膜、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量不断增加,农用土壤和水体污染加重,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农产品中有害物质超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1 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每年都造成非常惊人的环境污染,我国每年有达4124万t的化肥使用量,平均用量大于400kg/hm2,农民多年一直使用化肥,基本上不施用有机肥,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化肥应用指标高出很多。
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氮素的严重浪费,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加重了农业污染。
同时,农药污染也非常严重,全国农田受不同程度农药污染面积在933.33万hm2以上。
当前,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品种非常混乱,有非常严重的任意添加组合的现象。
农药的年使用量达到12 t,其中只有大约30%~40%能被作物吸,其余多是进到农产品、土壤和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了农产品和耕地。
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土壤颗粒等沉积物、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质、磷素与氮素等营养物质,会从不定的地点,以不一样的形式污染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及大气环境等,特别是通过地下渗漏与农田的地表径流污染水域环境。
农业生产非常广泛与普遍,而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很强隐蔽性及很大的随机性且涉及面广,所以很难监测,也不易量化,难以进行控制。
1.2 乡镇、村办工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我国地少人多,近些因为不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与整改计划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与整改计划一、现状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不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并提出整改计划。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制度缺陷和执法不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一些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执法力度不足,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惩处。
2. 治理手段不够多样化:目前,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倚重行政手段,如罚款、停产整顿等,但这些手段对一些企业来说并未形成足够的威慑力。
同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且可行的经济手段,难以在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3. 知识普及不足: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很多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有限。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大量的环境污染行为滋生。
4. 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配合,但目前的机制尚不完善,合作问题亟待解决。
二、整改计划: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下是一些整改计划的提议: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执法标准,确保各相关部门履行职责。
2.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罚款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
同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工作。
3. 推行多元化治理手段:除了行政手段外,需要进一步推行经济手段,如环境税、排污费等。
通过经济手段的引导,激励企业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和力度。
4. 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普及:加大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大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让公民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5. 加强区域协同机制建设:建立跨区域协同的环境监管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协作等方式,加强区域间环境治理的合作。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国家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
本文将就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浅析,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改善。
一、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面源污染严重。
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畜禽粪便等,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田被征用、变为工矿用地、房地产开发用地,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 植被覆盖率下降。
农村集体林、农田水利建设等对植被覆盖率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林地逐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4. 农业化学品使用问题。
农村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 缺乏长期保护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依赖政府临时性管理,缺乏长期性的法律法规约束和长效管理机制。
2.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大部分农民在生产中仍然沿袭传统的农作方式,缺乏环保意识和技术支持,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解决。
3.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
农村地区缺乏环保投入和技术支持,不能有效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管理体系不健全。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目前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监管体系。
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建立健全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2. 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普及,引导农民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冲击。
3. 加大投入,支持环保技术研发。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含量。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相关推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不难发现,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越来越严峻。
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将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环境下,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村生活的水平,俨然都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和提高。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各种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层出不穷,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众多环境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必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不可否认,“环境”无疑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来说,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俨然更高。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这在很多按程度上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就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开发建设了众多蓝色工程,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对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控制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相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明显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大缺陷。
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农业环保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农业环保面临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业环保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本文将分析农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农药和化肥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品种,使用这些农药和化肥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和提高作物产量。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手段,农民在农药和化肥使用上普遍存在浪费过量的现象。
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会导致土壤被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品质,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2.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秸秆、畜禽粪便等。
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也会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
而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会产生恶臭和细菌,对周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
3. 农田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田管理不善,导致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造成河流和湖泊的淤塞,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4. 农药残留和污染农产品中存在农药残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和管理措施不严,导致部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地方由于长期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措施分析1. 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是解决农业环保问题的关键之一。
绿色农业生产要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绿色生产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对绿色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引导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农村生态环境是指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
在我国,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高。
大规模的化肥农药施用,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加剧了土壤质量的下降,为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遭受了破坏。
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和加强管理。
1. 缺乏综合规划。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乡村建设等紧密相关,因此需要综合规划,但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往往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2. 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和监管相对薄弱,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对于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条件相对滞后,许多地方缺乏对环境治理的专业人才和技术装备,影响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4. 农民意识不足。
一些农民存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大规模的施肥、农药使用和乱排污等行为屡禁不止,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5. 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滞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导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
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摘要】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必要尽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缺陷【正文】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则是制约我国全面奔小康的瓶颈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表现出明显的弱质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转型时期。
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提高单亩产量,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的残留和工农产品废弃物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从根本上危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危害(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90%的草地已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已占半数。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我国2000年人均耕地为0.101h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而且耕地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垦植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
1998年,因非农业建设占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共减少耕地57.1万hm2.同时,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现退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严重退化。
另外,受酸雨的影响,土壤酸化过程加剧。
3.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乡镇工业的“三废”排放。
近十几年来,农业本身生产过程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突出表现在化肥的流失对地面水、土壤、大气的污染和在食物中的残留。
(二)农业污染对农产品、人身健康、国民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对我国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现状、缺陷及其完善【摘要】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目前农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必要尽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缺陷【正文】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农”问题则是制约我国全面奔小康的瓶颈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低下,我国农业表现出明显的弱质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转型时期。
传统农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吃饭问题。
为提高单亩产量,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上的残留和工农产品废弃物对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从根本上危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危害(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我国90%的草地已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已占半数。
随着生态环境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2.耕地资源迅速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我国2000年人均耕地为0.101hm2,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
而且耕地利用程度较高,目前垦植率已达13.7%,超过世界平均数3.5个百分点。
1998年,因非农业建设占地、农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共减少耕地57.1万hm2.同时,我国耕地土壤质量呈现退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严重退化。
另外,受酸雨的影响,土壤酸化过程加剧。
3.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乡镇工业的“三废”排放。
近十几年来,农业本身生产过程的非点源污染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突出表现在化肥的流失对地面水、土壤、大气的污染和在食物中的残留。
(二)农业污染对农产品、人身健康、国民经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对我国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2.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
虽然,对于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等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难以估计。
3.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下降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硝酸盐污染。
2005年4月,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的监测结果:52种蔬菜3845个样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样品318个,超标率为8.3%.频繁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某些磷肥含氟、镉和砷等有害物质,增加了蔬菜、粮食中氟和重金属含量。
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1)对人群恶性肿瘤发生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城市人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农村居民高于城市。
有些农村地区,由于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公共卫生设施落后,致使农村一些未经处理的农业污染物随意堆放或直接排入水体,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恶化,农村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
(2)加重当地肠道传染病的流行随着许多地方畜禽粪便直排水体,在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的同时,也加重了当地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我国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7省100多个县市,血吸虫病患者总数80多万人,生活在上述疫区的民众达6000多万人。
而粪便的无害化管理和利用,对降低儿童死亡率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3)婴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性提高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从1996年至200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
尽管人类的出生缺陷与许多有害因素和生活行为、习惯有关,但孕妇接触农药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已得到证实。
5.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
农业污染还造成渔业、畜牧业、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从本质上看,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粮食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二、我国现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缺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生活。农业是“露天工厂”,一方面直接干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工业等部门的生产开发活动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因此,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我国政治经济全局中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但是,要使如此众多的农民及社会各界有组织有计划地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单靠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领导和管理是难以实现的,还必须借助于法律手段。特别是当前的农业向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方面发展,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趋向多样化,农业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农业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显得愈加紧迫和重要。然现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存在不少缺陷:第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此体系中没有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环境保护法》对农业环境保护虽有涉及,但很简单,而且未能将农业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农业法》仅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保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涉及到了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内容;《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也有一些有关基本农田环境保护的规定。这些环境法律法规都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未有直接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这就使得许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不能开展。第二,诸多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领域尚是法律真空。虽然我国制定了很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但是,在公众参与、行政指导、行政强制、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白,还没有法律调整。这样不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第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缺少必要的强制手段和措施。法律虽然不少,但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法律赋予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强制性手段和措施太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也不足以预防和制止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的发生。第四,制度的配套性差,且有制度,无程序。法律尽管设立了很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但是,制度与制度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制度间配套性差。同时,就单个制度来讲,缺少落实这个制度的必要的配套制度和措施,终致生态保护制度无法实施、无法完全落实,生态保护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有制度却没有相应的程序,又使得制度很难得到全面贯彻执行。第五,现行法律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亟需加强。许多法律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禁止性规定但无对应的法律责任规定,即使有规定对有关生态功能保护的违法行为处罚亦偏轻。第六,执法主体被人为割裂。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涉及方方面面,涵盖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森林草原的养护、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土地的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防治等领域,伸展到天上、地下的几乎所有空间。无疑,这需要有一个权威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三、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对策我国现有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片面且适用性不强,缺乏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无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
1.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优先原则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优先原则,是指在环境立法中,应把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放在优先的位置加以考虑,在环境利益和其他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应当优先考虑环境利益。
笔者认为,在环境立法中必须坚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优先原则,严格禁止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开发活动中,必须把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放在首要位置,防止经济开发变为环境生态的大破坏。
该原则强调的是,在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与环境利益发生冲突即两个利益客观上不可能同时兼顾时,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利益,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居民良好的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只有在优质的环境中才能维持生命和健康。
该原则的实质在于反对以牺牲生态利益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
2.遵循生态规律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原则,是指在进行环境立法时,应当遵循自然和生态演变的规律,把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原则作为制定法律及其法律规定确立的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有如下一些基本规律:(1)物物相关规律。
生态系统各事物在该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改变其中一部分就会影响到其他部分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2)负载有额规律。
环境对人类索取需求的承载能力以及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都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导致生态危机。
(3)多样稳定规律。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4)物质能量输入输出动态平衡规律。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无论是生物、环境还是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总是相对平衡的。
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按一定的规律,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再由各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生物圈。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
倘若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生态失调,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生态危机发生,直接威胁人类生存。
生态学基本原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处理环境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制定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律的理论基础。
环境立法就是要通过制定法律规范人类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不过分受到干扰和破坏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原则,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合理利用,提高利用效率,促使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浪费。
它包括有计划、有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及维持现有的环境与自然资源品质。
在西部开发环境立法中,应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作为制定计划、安排投资的重要指标,强化对资源利用的计划监督,强化对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努力开展综合开发、综合利用。
对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应采取综合利用、最优利用、回收利用的方法,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提高利用效率。
鼓励自然资源利用对象和利用方式的多样化,以减轻对某种资源的开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