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热及测定实验
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报告)
![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2572e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5.png)
测定中和反应热【实验目的】1.理解中和热的概念2.能以中和热的测定为例掌握反应热的测定方法3.能进行误差分析,采取措施减少实验误差。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根据中和热的概念,通过简单实验测量一定量的强酸、强碱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据Q=cm△t计算Q(反应放出的热量),从而测定反应热(中和热)计算公式:即通过测定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反应热。
①c:比热容,近似认为4.18J/(g·℃);②m: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总质量(密度近似为1g/cm3);③Δt:前后两次的温度差Δt=t2-t1。
(2)实验用品(3)实验装置:①装置名称:(简易)量热计。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ⅰ.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ⅱ.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ⅲ.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4)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
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为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t2)的测量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
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并记录为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5)实验数据处理:①计算实验中盐酸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下同) 。
Q=cmΔt=100g×4.18 J·g-1·℃-1×(t2—t1) ℃=0.418(t2—t1) kJ≈ 1.42kJ;②计算生成1 mol H2O时的放出的热量。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042a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a.png)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采集者:
实验日期:
实验科目:化学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热,比较两种物质的中和热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
中和反应是两种游离能高的离子类物质,通过构成新的化合物而发生反应,形成新物质,从溶质中释放出某种能量或热量,这种释放出的能量或热量称之为中和热。
三、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实验管、烧杯、恒温水浴、表针、放大器、凝固法温度计、移液管、搅拌管、冰水。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α-淀粉、棉籽油、石蕊油、硼酸和硫酸钠溶液。
2、在恒温水浴里,将实验管中的液体加热至37℃,在定温下搅拌均匀。
3、从定温器中取出备用的α-淀粉和棉籽油,用移液管将α-淀粉和棉籽油分别放入
两个实验管中,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4、用移液管将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放入于另一组实验管中,硼酸比硫酸钠少量,搅拌均匀。
5、将α-淀粉和棉籽油放入恒温水浴中加热,将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放入另一组实验管中,在37℃加热,同时放入冰水,测试中和热温升。
六、实验结果
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温度升高得到25.79℃,而石蕊油混合硼酸和硫酸钠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温度升高得到23.81℃。
七、分析总结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α-淀粉和棉籽油发生中和反应时所产生的中和热比石蕊油混
合硼酸和硫酸钠反应所产生的中和热要大,这说明α-淀粉的中和热较大。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c4ea5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9.png)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报告引言:中和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定中和反应的热变化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一系列酸碱溶液的中和热,了解中和反应的特性,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来推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实验所需的仪器有:热量计、量筒、酸碱溶液、温度计等。
试剂:稀硫酸、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钾溶液。
2. 实验步骤:(1)将热量计放在稳定的支架上,并将其与温度计连接。
(2)用量筒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3)将稀硫酸缓慢地加入热量计中,记录下初始温度。
(4)将稀氢氧化钠溶液缓慢地加入热量计中,记录下反应后的最高温度。
(5)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中和反应的热变化。
根据热力学原理,中和反应的热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H = q/n其中,ΔH代表中和反应的热变化,q表示测得的热量,n表示摩尔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热量计测得的热量来计算热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现象:1. 不同酸碱溶液的中和热不同,这是由于不同酸碱的反应热力学性质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稀硫酸和稀盐酸的中和热较大,而稀氢氧化钠和稀氢氧化钾的中和热较小。
2. 中和反应的热变化与摩尔数成正比,这是由于热变化是一个宏观性质,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当反应物的摩尔数增加时,热变化也相应增加。
3. 中和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这是由于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通常会释放出能量。
因此,中和反应的热变化为负值。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焓变(ΔH)和反应熵变(ΔS)。
通过计算反应焓变,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放热性质;而通过计算反应熵变,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的混乱程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一系列酸碱溶液的中和热,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了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d40db7727284b73f2425071.png)
中和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和热的测定方法;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计算弱酸的离解热。
二、实验原理一摩尔的一元强酸溶液与一摩尔的一元强碱溶液混合时,所产生的热效应是不随着酸或碱的种类而改变的,因为这里所研究的体系中各组分是全部电离的。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OH==H20 ΔH中和=一57.36kJ·mol-1上式可作为强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通式。
由此还可以看出,这一类中和反应与酸的阴离子或碱的阳离子并无关系。
若以强碱(NaOH)中和弱酸(CH3COOH)时,则与上述强酸、强碱的中和反应不同。
因为在中和反应之前,首先是弱酸进行解离,其反应为:CH3COOH = H++CH3COO—ΔH解离H++OH==H20 ΔH中和总反应:CH3COOH+OH—=H20+CH3COO—ΔH由此可见,ΔH是弱酸与强碱中和反应总的热效应,它包括中和热和解离热两部分。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测得这一反应中的热效应ΔH以及ΔH中和,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弱酸的解离热ΔH解离。
三、仪器和试剂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 杜瓦瓶; 量筒; 秒表;双路可跟踪直流稳定电源;浓度各为1.0mol的NaOH、HCI和CH3COOH溶液。
四、操作步骤1、实验准备清洗仪器。
打开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预热5分钟。
调节基温选择按钮至20~C,按下温度/温差按键,使表盘显示温差读数(精确至0.001℃)。
打开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10.0V。
连接稳压直流电源与量热计。
2.量热计常数的测定用量筒量取500ml蒸馏水注入用净布或滤纸擦净的杜瓦瓶中,轻轻塞紧瓶塞。
接通电源,调节旋钮记下10.0V时电流读数。
均匀搅拌4分钟。
然后,切断电源,每分钟记录一次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记录10分钟。
读第10个数的同时,接通电源,并连续记录温度。
在通电过程中,电流、电压必须保持恒定(随时观察电流表与电压表,若有变化必须马上调节到原来指定值)。
记录电流、电压值。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8e9c1aea856a561252d36fba.png)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1 引言许多化学变化过程都伴随着热效应,即有热量的释放或吸收,中和反应也一样。
这些热效应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且与物质的状态、所参加反应的量有关,但与反应经历的途径无关。
其中,中和热的概念包括两点:(1)中和热是由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2)对于强酸强碱稀溶液,由于可以看作全部电离,其中和热可以看作是一定值,与参与反应的强酸强碱的种类无关。
本文将燃烧热测定仪[1]用于中和热的测定,选用了合适的量热计(反应器)。
先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中和热数据来确定量热计的热容,随后测定了典型的弱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的反应热,并与文献值作了比较。
本文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亦可用于其他热效应如溶解热、稀释热等的快速、准确测定。
2 实验2.1实验原理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mol强酸和1mol强碱中和时所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在固定温度和浓度足够稀的情况下,1mol强酸和1mol强碱中和放出来的热几乎是相等的。
在不同温度下中和热的经验公式为[2]:△H/J= -57111.6 + 209.2(T/℃-25) (1)式中T为反应温度。
当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时,其与强碱(或强酸)反应所产生的热效应当是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和电离热的代数和。
例如,有:HAc = H++ Ac- △H电离H++ OH-= H2O △H中和+)HAc + OH-= H2O + Ac- △H/中和=△H中和+△H电离实验时,采用化学反应标定量热计的热容量,即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置于量热计中进行反应,利用其已知的反应热、测得反应前后量热计的温差来计算体系的热容。
在相同条件下,待测反应在量热计中进行,利用已得到体系的热容量和测得的反应体系的温差来求出待测反应的反应热。
2.2化学试剂HCl、NaOH、CH3COOH、KOH 均为分析纯试剂;配置溶液所用的水为去离子水。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6d5f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7.png)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中和热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探究酸碱反应的热力学特性。
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 酸和碱的溶液,如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热量计;- 量热器;- 温度计;- 火柴;- 搅拌棒;- 塑料容器。
2. 实验步骤:a. 将量热器放在塑料容器中,并将其固定;b. 在量热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溶液,并记录初始温度;c. 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溶液,并记录初始温度;d. 将碱溶液缓慢地倒入量热器中的酸溶液中,同时用搅拌棒搅拌;e.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最终温度;f. 根据温度变化计算出反应的中和热。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测得了酸和碱反应的初始温度、最终温度以及反应的中和热。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反应开始时,酸和碱溶液混合,反应初期会伴随一定的温度变化。
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直到达到最终温度。
这一温度变化的过程反映了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2. 反应的中和热:反应的中和热通过温度变化计算得出。
根据热量计的原理,我们可以利用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来计算反应的中和热。
中和热的单位通常是焦耳/摩尔或千焦/摩尔。
3. 实验误差的影响:在实际实验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热量的散失、温度计的误差等,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实验过程中加盖量热器,使用精确的温度计等。
实验应用:中和热的测定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一些中和热测定的应用领域:1. 化学反应热力学研究:中和热的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酸碱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如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特性。
这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探究反应机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和热的测定
![中和热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35858bdd6f1aff00bed51e98.png)
实验一中和热的测定——恒压量热法一、目的:测定醋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热,计算醋酸的电离热。
二、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浓度下,1摩尔酸和1摩尔碱中和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强酸和强碱在水溶液中几乎完全电离,在足够稀释的情况下中和热几乎是相同的,在25℃时:H+ + OH-→H2O △中和H=-57.3 kJ/mol若所用溶液相当浓,则所测得的中和热值较高。
这是由于溶液相当浓时,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
若所用的酸只部分离解,放出的热量则大大小于57.3千焦。
弱酸(或弱碱)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当其和强碱(或强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其热效应是中和热和电离热的代数和。
例如醋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根据盖斯定律,有△中和H=△电离H+△中和H所以△电离H=△中和H-△中和H本实验,系采用化学反应标定法,标定量热计的热容量,即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在量热计中反应利用其已知的中和反应热和测得反应前后量热计的温差△T,计算量热计的热容量。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待测反应在量热计中进行,利用它的热容量和反应测得的温差,求出反应热。
四、仪器和药品杜瓦瓶量热计(包括杜瓦瓶、内管、橡皮塞、夹子、木盒)250 mL容量瓶2只50 mL移液管3只400 mL烧杯1只洗耳球1只洗瓶1只1.5 mol/L NaOH 溶液 1.0 mol/L HCl 标准溶液 1.0 mol/L HAc 标准溶液五、操作说明1. 调节贝克曼温度计到合适的位置。
2. 50 mL移液管移取1.0 mol/L HCl入250 mL 容量瓶,定容。
250 mL 溶液全部加入杜瓦瓶中,内管加入1.5 mol/L NaOH 溶液50 mL。
3. 调节好的温度计插入杜瓦瓶中,稳定后读数,用洗耳球将内管中的NaOH 溶液吹入杜瓦瓶中(可以有剩余),摇匀杜瓦瓶中的溶液,观察温度上升。
直到温度不变,记下读数。
重复两次,取平均值ΔT。
4. HAc溶液按同样的操作两次,记下平均值ΔT’。
中和反应热测定
![中和反应热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be4664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1.png)
中和反应热测定
中和反应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的酸碱中和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测定中和反应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热力学性质、计算反应焓变以及评估反应的热稳定性等。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热量计测量中和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反应物:准确称取酸和碱的量,使它们符合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2) 混合反应物:将酸和碱混合在热量计容器中。
重要的是要保持实验条件恒定,例如保持温度和压力稳定。
3) 记录温度变化:开始测量前,记录热量计容器内的初始温度。
随后,观察并记录反应发生时温度的变化。
4) 计算反应热量:根据温度变化以及热量计容器中的热容量,可以计算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通常在热量计系统中使用双层壁的器皿,并保持封闭状态。
中和反应热的测定可以用于许多化学反应和热力学实验中,以了解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反应性质。
它对于研究热力学性质、反应速率和反应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0-4-中和热(焓)的测定
![10-4-中和热(焓)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e2bfc7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b.png)
10-4-中和热(焓)的测定中和热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酸和碱溶液配制成盐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种,常常用于将酸、碱中和成盐,这种反应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测定中和热的大小,以便掌握化学反应情况和控制反应过程。
中和热的测定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一、稀酸稀碱溶液中和法稀酸稀碱溶液中和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中和热的方法,只需将酸、碱溶液分别加到两个容量相等的烧杯中,通过热浸方法来测定中和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具体步骤如下:1、分别取两个容量相等的烧杯,分别称出一定质量的稀酸和稀碱溶液。
2、将酸溶液倒入一个烧杯中,再将等量的碱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3、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烧杯中溶液的初温,并记录下来。
5、根据混合前溶液的温度、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和酸、碱溶液的质量计算出中和反应的热量。
二、热量计法热量计法比较准确地测定中和热,常用仪器为热量计,热量计以上称量、计时、测温为基础,通过等定压、等兑换等方法来测定中和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具体步骤如下:1、将热量计的内胆充满水,测定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将酸溶液倒入热量计中,并迅速加入过量的碱溶液,通过搅拌将酸、碱彻底混合。
4、观察水温的变化,并测定混合后溶液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
1、取一定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在恒温水槽中将两种试液浸泡至相同温度。
2、在实验室桌子上,将两个容器分别置于恒流量热计的两侧。
3、开启热量计和流量计,并在一段时间后稳定读取制冷器功率输出和恒流量值。
4、将酸溶液从制冷器侧加入一侧容器,然后将碱溶液从恒流量热计一侧加入另一侧容器,同时打开相应的阀门。
5、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个参数,并计算中和反应的热量。
以上就是几种测定中和热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选择方法应考虑实验条件、仪器设备以及实验要求等因素。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1c908383d049649b665816.png)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实验原理: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 2O ,这时的反应能量变化叫做中和热。
实验中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
实验用品:大烧杯(500mL )、小烧杯(100mL )、温度计、量筒(50mL )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器。
0.50,ol/L 盐酸、0.55mol/L NaOH 溶液。
实验步骤:⑴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扣与大烧杯口相平。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器通过,以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如图所示。
该实验也可在保温杯中进行。
⑵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 0.05mol/L 的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⑶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⑷把套有盖板的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器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盖板。
用环形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温度 试验 次数起始温度t 1/℃ 终止温度 t 2/℃温度差 (t 2- t 1)/℃HCl NaOH 平均值 12 3⑹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为了使计算更简便一些,我们近似地认为0.5mol/L 的盐酸和0.55mol/L 的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 3,所以50mL0.5mol/L 的盐酸的质量m 1=50g ,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的质量m 2=50g 。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 ·(g ·℃)-1,由此可以计算出,50mL0.55mol/L 的盐酸与50mL0.55mol/L 的NaOH 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m 1+ m 2)·c ·(t 2- t 1)=0.418(t 2- t 1)kJ又因50mL0.55mol/L 的盐酸中含有0.025mol HCl ,0.025mol HCl 与0.025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025molH 2O ,放出热量是0.418(t 2- t 1)kJ所以,生成1 mol H 2O 时放出的热量即为中和热为025.0)(418.012t t kJ/mol实验思考:1、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酸碱溶液为什么一定用稀溶液?答: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已经完全电离,不会影响H ++OH -==H 2O 反应所产生的热量的测定。
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
![中和热实验测定及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033891de80d4d8d15a4fe3.png)
A. Q1=Q2=92.4 kJ
B. Q2<Q1=92.4 kJ
C. Q2<Q1<92.4 kJ
D. Q1=Q2<92.4 kJ
[错因分析] 易错选D。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可逆反应不能
进行到底,放出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生成的氨的多少。此题涉及
等效平衡及可逆反应的概念。题中热化学方程式表明: 1 mol
N2(g)和3 mol H2 (g)完全反应的反应热为92.4 kJ ·mol-1,而将1
1 .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应把好两关:
(1) 隔热关。如小烧杯 周围的泡沫塑料要填满,盖 板两孔只要正好使温度计和 环形玻璃棒通过即可;倒入 NaOH 溶液要迅速等。尽可 能减少__实__验__过__程__中__热__量__的。散失
(2) 准确关。如配制溶液浓度要准;溶液要新制,因久置 NaOH 溶液可能变质导致浓度不准;量取液体体积读数要准; 对温度计读数要读到_最__高__点___。
2Ca 3(PO4)2(s)+10C(s)===P4(g)+6CaO(s)+10CO(g) ΔH2 ②
SiO2(s)+CaO(s)===CaSiO3(s) ΔH3③ 用ΔH1、ΔH2和ΔH3表示ΔH,ΔH=________。
[ 解析] 先研究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 再观察所给的几个原热化学方程式,对这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进 行合理的 “变形 ”,分别将② ×3,③ ×18,然后再将①+② ×3+③×18,即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从而找到目标热化学方 程式和几个原热化学方程式ΔH之间的换算关系。
[错因分析] 易错选C。本题可以从化学键的角度考虑,
一个反应的完成需要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一定的能量),形成
新的化学键(释放一定的能量),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bd85f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5.png)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方法;2.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以及中和热的定义;3.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得出中和热值。
实验原理: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中和热是指在等压条件下,1摩尔酸与1摩尔碱完全反应时释放出的热量。
利用绝热量计可以测定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量。
实验仪器:1. 绝热量计;2. 电磁搅拌器;3. 滴定管;4. 水槽;5. 恒温槽;6. 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绝热量计用恒温槽预先恒温至特定温度;2. 在量筒中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酸和碱溶液,用滴定管将酸溶液滴入绝热量计中;3. 注意观察反应过程,当反应完全结束后,记录终点温度;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用其他酸和碱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数据与计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溶液体积/mL 浓度/mol/L 初温/℃终温/℃酸 50 0.1 25 32碱 50 0.1 25 29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得出中和热的值。
酸溶液的物质量:m(Acid) = V(Acid) × C(Acid) × M(Acid) = 50 × 0.1 × MAcid碱溶液的物质量:m(Base) = V(Base) × C(Base) × M(Base) = 50 × 0.1 × MBase根据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A + BOH → BA + H2O根据热量守恒定律,有:m(Acid) × Q(Acid) + m(Base) × Q(Base) = 0其中,Q(Acid)为酸溶液的中和热,Q(Base)为碱溶液的中和热。
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可以求解出酸溶液和碱溶液的中和热:Q(Acid) = - m(Base) × Q(Base) / m(Acid)实验结果:根据计算,酸溶液的中和热为Q(Acid) = - m(Base) × Q(Base) /m(Acid) = - 50 × 0.1 × MBase × Q(Base) / (50 × 0.1 × MAcid)实验总结和思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中和热,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中和热测定实验
![中和热测定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d31fdf2910ef12d2af9e7c5.png)
【练习】某实验小组设计用50 mL1.0mol/L盐酸跟50mL1.1mol/L 氢氧化钠溶液在右图装置中进行 中 和反应。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 (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 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 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 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 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 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 拌棒通过。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 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 下列问题:
实验注意事项
1、保温:大、小烧杯口相平、盖好塑料盖板; 2、正确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3、记录好实验数据,每人至少测定一组数据; 4、酸、碱的溶液可以倒入烧杯后,在烧杯中测 量温度,然后从烧杯中倒入量筒中量取50ml;
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步骤: 1、量取20ml 0.50mol/L盐酸, 测定温度,洗净温度计. 2、另取量筒取20ml 0.55mol/LNaOH溶液,测定温度. 3、一次性将NaOH溶液与盐酸 混合,搅拌,读取最高温度。 4、重复2--4次 5、计算中和热,标准值为△H=- 57.3KJ/mol 分析实验误差
中和热的测定---定量实验
1、什么是中和热? 2、要测定中和热,需要哪些数据? 3、通过这些数据如何计算中和热? 4、本实验为了使问题简化,进行了哪 些简化处理?
5、实验中为什么有些数据须测量多次?
实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步骤: 1、量取50ml 0.50mol/L盐酸, 测定温度,洗净温度计. 2、另取量筒取50ml 0.55mol/LNaOH溶液,测定温度. 3、一次性将NaOH溶液与盐酸 混合,搅拌,读取最高温度。 4、重复2--4次 5、计算中和热,标准值为△H=- 57.3KJ/mol 分析实验误差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 是 ,不能用铜丝搅拌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 由是 。 本实验中用稍过量的NaOH的原因 是 。试问:盐 酸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 量盐酸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的中和热数 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中和热测定
![中和热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a79cfe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8.png)
中和热测定一、具体步骤。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挑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用另一温度计测到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最高温度。
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隔热,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2.为确保酸全然中和,常并使碱稍稍过量。
当然,酸也可以过量,但必须确保Niederbronn的过量。
3.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偏低。
4.采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而不采用金属棒,是因为玻璃导热性高,增加热量损失。
5.操作都要快,手速快,目的还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以防增大误差。
6.温度计最出色准备工作三把,一把测酸,一把测碱,一把测混合液。
注意事项:1、测量酸碱中和热为什么会用叶唇柱溶液?答:中和热是酸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l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为什么要指明在稀溶液中呢?因为如果在浓溶液中,即使就是强酸或强碱,由于不能获得足够多的水分子,因此也无法全然电离为民主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可以充斥着酸或碱的电离及离子的水化,电离必须稀释热量,离子的水化必须释出热量,相同浓度时这个热量就相同,所以中和冷的值就相同,这样就没一个统一标准了。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请问:在叶唇柱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全然电离,所以它们的反应就是h+与oh-融合成h2o的反应,每分解成lmol水释出的热量(中和热)就是相同的,均为 57.3 kj/mol。
3、为什么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小于 57.3 kj/mol?请问: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无法全然电离,存有着电离均衡。
弱酸或弱碱参予中和反应的同时,充斥着电离,电离过程必须稀释热量,此热量就要由h+与oh-融合成水分子释出的热量去抵偿,所以总的来说中和热大于 57.3 kj/mol。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ddd9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1.png)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酸碱溶液的中和热,掌握中和反应的热力学知识,加深对热化学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试剂,量热仪、酸碱溶液(盐酸、氢氧化钠)、热绝缘杯、温度计、计时器。
实验原理,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中和反应的热量称为中和热,可以通过量热仪测定。
实验步骤:1. 将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装入两个热绝缘杯中。
2. 将盐酸倒入量热仪中,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
3. 快速将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盐酸中,开始计时。
4. 观察溶液的温度变化,记录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最高温度。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实验数据:盐酸溶液的起始温度,25℃。
中和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最高温度,35℃。
盐酸的质量,50g。
氢氧化钠的质量,40g。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Q=mcΔT=(50g+40g)4.18J/g℃(35℃-25℃)=834J。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出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834J,表明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中和热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种类、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中和热的测定来研究酸碱溶液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量热仪测定了酸碱溶液的中和热,掌握了中和反应的热力学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中和反应和热化学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量热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在下次实验中,可以加强对量热仪的操作培训,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中和热的测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相关理论知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为更深入地探索热化学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验中和热的测定
![试验中和热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366c22f6c85ec3a87c2c57f.png)
实验 中和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计算弱酸的解离热。
二、实验背景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热量变化,定量地计算化学反应热,并由此考查键能的改变,是热化学的基本课题。
盖斯定律以及随后建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精辟地阐明了只做体积功的等压或等容反应热都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状态,而与具体途径无关,即Q P =ΔH ,Q V =ΔU 。
因此,等压(或等容)下的化学反应热可以由体系的焓变(或内能变化)来计算。
若使酸碱中和反应在等压绝热条件下进行,则反应放出的热全部由体系吸收而温度升高,若知量热计的热容(即量热计常数),就可根据体系反应前后的温差值,求得反应热ΔH 中和。
中和热与燃烧热都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是反应方式及产生热量的多少有差别。
所以二者的测定方式也大体相同。
中和热的测定也在量热计中进行,最简单的是使用贝克曼温度计及保温瓶的简单量热计,精度不高,后来有使用电阻温度计和杜瓦瓶作为量热计,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精度,使测定结果趋于稳定。
该量热计一直沿用到现在,只是测定量热计常数的方法有所不同。
测定量热计常数的测定方法一般有化学反应标定法和电加热标定法两种。
本实验采用电加热标定法。
三、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浓度下,一摩尔的H +和一摩尔OH -完全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叫中和热。
对于强酸和强碱来说,由于其在水溶液中几乎全部电离,所以其中和反应实际上是H ++OH -=== H 2O ,由此可见,这类反应的中和热与酸的阴离子无关,故任何强酸和强碱的中和热都相同。
而对于弱酸弱碱来说,它们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因此,在反应的总热效应中还包含着弱酸弱碱的解离热,如以强碱(NaOH )中和弱酸(HAc )时,其在中和反应之前,首先进行弱酸的解离,故其中和反应情况可以表示如下:HAc =H ++Ac - ΔH 解离H ++OH -=H 2O ΔH 中和总反应 HAc +OH -=H 2O +Ac - ΔH 反应由此可见,ΔH 反应是弱酸与强碱中和反应的总热效应,它包括中和热和解离热两部分。
实验三中和热(焓)的测定
![实验三中和热(焓)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0bc47c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7.png)
实验三 中和热(焓)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中和热的概念;2. 了解用热量计来直接测定反应热效应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技能;3. 学习用图解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求得正确ΔT 的方法;4. 学习使用精密直流稳压电源和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
二 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和浓度下,酸和碱进行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效应称为中和热。
对于强酸和强碱,由于它们在水中完全解离,中和反应实质上是1+H和1−OH的反应。
因此在浓度足够低的条件下,不同的强酸强碱的中和热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在25℃时,进行一个单位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H+ 1−OH→ O H 2 0m r H ∆ = -57.36KJ·mol -1对于弱酸和强碱进行的中和反应,情况有所不同。
以醋酸的中和反应为例,因为醋酸的解离度很小,故可以认为是HAc 与 (3-1)1−OH进行的中和反应。
因为中和热m r H ∆只决定于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所以将其设计为HAc 的解离反应和1+H 和1−OH生成H 2 O 两步进行:OH mr H 1→ +∆−解离H r ∆中和H r ∆111−−−++OH Ac H根据盖斯定律,有中和解离H H H r r m r ∆+∆=∆ (3-2) 则中和解离H H H r m r r ∆−∆=∆ (3-3)本实验利用热量计分别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中和H r ∆以及醋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中和H r ∆,利用(3-3)式即可求得醋酸的解离热解离H r ∆。
为此首先利用电热法标定热量计常数K ,对热量计施以电压U (伏)、电流强度I (安培),并通过t (秒)后,使热量计温度升高ΔT (K )。
根据焦尔-楞次定律可知,热量计常数K 为:TIUTK ∆=(3-4) K 的物理意义是热量计升高1K 时所需要的热量。
它是热量计中的水及各部分的热容之和。
等量酸碱的中和热中和H r ∆及m r H ∆均由下式计算:1000×∆−=∆cVTK H m r (3-5) 式中c - 酸(或碱)溶液的初始浓度,mol·dm -3; V - 酸(或碱)溶液的体积,m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2-4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课题: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4课时 中和热) 制作人:周英姿
【学习目标】理解中和热的含义,会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重 点】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 【难 点】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原理 【预备知识】
1、中和热定义: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所释放的热。
2、在稀溶液中,2molHCl 与2molNaOH 反应,放出114.6KJ 的热量,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 方程式。
【基础知识】阅读教材P4——P6 1、实验目的?
2、实验药品?
3、实验装置如图
4、实验原理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Q=m ·c ·△t
注:1、△t :温度差 2、c=0.418 kJ ·K -1·g -1
3、△H= —Q/n(H 2O)
4、m 为溶液的总质量
5、数据处理
【思考】①确定初始温度、计算△t 及△t 的平均值。
填入上表。
②若把所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mL,则反应混合液的质量m=? ③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④△H =
6、注意事项
(1)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什么?
(2)量取盐酸后为什么要将温度计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是一次性倒入盐酸溶液中,而不是缓缓加入?
(4)实验所用的酸碱的体积均为50ml ,但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略大于盐酸浓度,目的是什么?
(5)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的目的?
【思考】①若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换成稀醋酸,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②若将实验中的稀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稀氨水,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③若将实验中的稀盐酸换成浓硫酸,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④若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做实验,对测得的中和热数值有何影响?
【归纳小结】
在 溶液中, 酸与 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中和热为“57.3kJ/mol ” 或“△H= —57.3 kJ/mol ”
【课堂练习】
已知H (aq)+OH (aq) = H 2O(1) △H = — 57. 3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用20gNaOH 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 kJ 的热量.
【疑点反馈】通过本节的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知识不懂?请记录下来。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 1/℃ 终止温度 t 2/℃ 温度差(t 2-t 1)/℃
温度差平均值△t /℃ HCl NaOH 平均值 1 20.2 20.3 23.7
2 20.
3 20.5 23.8 3
21.5
21.6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