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整合的企业竞争分析理论及应用

合集下载

企业竞争分析实用范本

企业竞争分析实用范本

企业竞争分析实用范本一、引言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自身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以制定适应性战略。

本文将提供一个实用的企业竞争分析范本,帮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二、竞争对手概述在进行竞争分析前,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竞争对手。

通过市场调研、媒体报道等方式,获取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规模、产品特点、市场份额等。

同时,还应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业务模式和品牌形象进行深入了解。

三、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1. 产品优劣势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包括产品品质、创新性、功能性等方面。

通过与自身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经营策略优劣势分析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销售渠道、定价策略等,比较其与自身公司的差异,找出其优势和劣势所在。

3. 品牌形象优劣势分析品牌形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资产。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口碑等,评估竞争对手的品牌优劣势,并探寻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策略。

四、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分析1. 市场份额分析了解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市场份额的分析,评估自身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力。

同时,通过追踪市场份额的变化,把握市场趋势。

2. 增长潜力分析分析竞争对手在市场发展方面的潜力和趋势,了解其扩张和创新能力。

同时,对自身企业的增长空间进行评估,发掘潜在机会。

五、战略思考与行动计划1. 竞争策略选择根据竞争对手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如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进行创新与突破,或寻找竞争对手劣势的缺口进行占领。

2. 市场定位与产品差异化经过竞争分析,企业可以重新定位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并通过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战略,找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点。

3. 销售与营销策略优化根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自身的销售渠道、推广手段和定价策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4. 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根据竞争对手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优化自身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技术创新策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及应用

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及应用

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及应用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成功,不仅仅依靠产品和技术的领先,还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是企业在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手段。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并苦心研究竞争对手,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竞争威胁识别竞争威胁的识别,是竞争战略构建的重要基础。

竞争威胁是指竞争对手对我方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的侵蚀。

竞争威胁主要分为潜在威胁和已有威胁。

潜在威胁是指一些可能成为强大竞争对手的企业,它们可能会进攻我方现有的市场份额;已有威胁则是现有的竞争对手。

企业如何识别竞争威胁呢?首先,在企业战略规划初期,应该细致地分析市场,对市场的前景进行预测和评估,让企业了解市场走向和变化趋势。

其次,要深入研究竞争对手的动态,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竞争优势、产品特点等信息,发现其弱点和潜在的挑战。

最后,要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和影响,及时反应新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做好应对准备。

二、竞争优势的打造竞争优势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企业要想长期取得优势,必须在市场中树立起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的真正意义就是企业要掌握市场的核心胜利要素,包括产品的品质、技术创新、营销手段、服务等。

1. 产品品质产品品质是竞争战略的重点。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把产品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同时,企业要注重产品的创新,不断推出具有独特优势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为其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才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要注重研发和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 营销手段营销手段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

企业要注重品牌建设,创新营销方式,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

4. 服务服务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

优质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一、引言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市场中展现出的竞争实力和综合能力的大小。

对于企业来说,提升竞争力是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企业竞争力评价成为组织、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框架企业竞争力评价涉及多个维度和指标,常见的理论框架有“资源导向理论”和“能力基础理论”。

资源导向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优劣决定着其竞争实力,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能力基础理论则强调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其独特的能力和能力组合。

无论是资源导向理论还是能力基础理论,都对评价企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三、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1.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逐级进行权重的计算,最终得到总体竞争力的评估结果。

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构清晰,能较好地反映出多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2.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多个指标综合为少数几个主成分,用来反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

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指标维度。

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找出关联度最大的指标,进而评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

相较于前两种方法,该方法更加直观和灵活,适用于多指标、多因素的评价问题。

四、企业竞争力评价的重要因素除了评价方法外,影响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因素还包括产业环境、市场需求、科技进步、财务状况等。

产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不同产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

市场需求决定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科技进步对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财务状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五、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对其资源和能力进行评估,可以得出该企业在技术水平、供应链管理和品牌优势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成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建一个科学且全面的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市场竞争力的定义市场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同类产品中所占份额、销售能力、营销能力、品牌知名度等综合体现。

它不仅包括企业的资源实力、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制造能力,还涉及到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管理能力。

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是一种综合评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工具,通过对企业所处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可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评估指标为了更好地评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确定评估指标。

如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增长率、顾客满意度、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等。

在确定评估指标时,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来选择指标,使其更科学、更准确。

2.确定权重系数在确定评估指标后,需要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不同的指标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贡献度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对每个指标进行相应的权重划分。

一般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打分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来确定权重系数。

3.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市场调研、公司内部管理数据和竞争对手的数据等,获得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

此时可以使用SPS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综合评估。

4.模型建立和评估根据前面确定的评估指标和权重系数,建立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得出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估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此时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应用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应用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企业自身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力评估模型对自身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估。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及方法分析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并能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测评旨在通过量化和评估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竞争力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和改进经营管理。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基础理论、价值链理论和战略位阵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其独特而有价值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品牌资源等。

企业需要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资源,提高资源的效用和价值,从而增强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实现的,企业应关注整个价值链的优化,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战略位阵理论强调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相对优势和定位,企业需要通过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定位和竞争策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有SWOT分析法、贝氏综合评分法和波特竞争优势模型。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竞争力评估方法,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贝氏综合评分法是一种定量评估方法,通过对企业在各个关键业务领域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评分。

波特竞争优势模型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定位和差异化战略。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其他一些与企业竞争力测评相关的指标和模型,如平衡计分卡、价值驱动的竞争力分析和战略群体模型等。

平衡计分卡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维度,通过量化指标和目标设定,评估企业在不同维度上的竞争力和绩效。

价值驱动的竞争力分析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企业每个环节的价值驱动因素,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潜力。

综上所述,企业竞争力测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和采用合适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优化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竞争优势理论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应用的概念之一,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竞争优势指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能够长期地保持领先地位,并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

这个概念起源于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竞争策略》一书,该书是20世纪80年代最畅销的商业书籍之一,对企业战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竞争优势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在自身和他人之间有所差异化。

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自身和环境之间的配合与整合,包括了诸如行业基本条件、竞争者、供应商、顾客、替代产品和潜在新进入者等方面。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的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这些战略可以组合使用。

1.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的核心是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低价格,促进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同行业中获得领先地位。

低成本战略一般需依靠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运营来实现成本降低。

例如,沃尔玛采取了低价战略,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通过生产出具备独特特性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并据此提高产品价格,以此来获得高端顾客的支持,并在同行业中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例如,苹果公司在生产高端电子产品方面的技术和设计上一直保持领先,因此,在同行业中具备竞争优势。

3.聚焦战略聚焦战略的核心是将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重心放在某一特定细分业务上,专注于为此特定用户群提供具备特定需求的独特产品或服务,获得这一特定细分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例如,福特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福克斯,从而在这个特定市场中获得了领先地位。

尽管竞争优势理论通常被视为一种企业战略,但实际上,它在企业的整个运营周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企业应该始终关注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并采取行动来达成这一目标。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竞争力日益显得重要。

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不仅仅依靠某些方面,而是涉及多层面,在企业战略与经营管理方面都需要用心经营。

1. 定位分析企业定位及企业服务的定位是一个完整的定义服务起始点。

企业无论在目标市场内还是溢出源市场,都需要确定一个定位方案。

在这个方案中,企业的优势和形象应该得到清晰的体现。

2. 品牌意识分析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具备品牌意识,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要使一种品牌有效扮演企业的角色,企业管理层必须埋头进去,投入了解顾客需要、消费者心理期望,精心打造企业品牌。

3. 组织文化分析组织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管理体制的具体实现,是企业精神文明的管理,是企业人才吸引和留住的重要手段。

一个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组织能激励员工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员工的效率和创造力。

4. 资源配置分析资源配置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资源包括:资本、人力、技术和物资等。

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管理者必须精心规划,有针对性地分配资源,以确保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5. 管理水平分析企业在提高竞争力方面,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水平直接相关于企业的管理质量、效率和效益。

企业管理者必须在具体事项中,注重全面地提高实际工作水平。

1. 提高服务质量随着客户需求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点在于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必须通过完善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现有客户,还可以吸引新客户。

2. 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消费者是企业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核心,企业不仅要生产高品质产品,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品种、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市场份额。

3. 改进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客户的信任和企业的口碑。

4. 展开创新活动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等方面展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出新款式、新特色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成为了商业战略、企业管理、经济研究等领域的核心议题。

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决策,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和调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为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与内涵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目标,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市场控制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多个方面。

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是多元的,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和运营能力,也包括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战略资源。

三、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对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应遵循科学、全面、客观的原则。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竞争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综合评价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发展和提升的规律,为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依据专家的经验、知识、判断等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描述性评价;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数据对企业竞争力进行量化评价。

(二)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多维度综合评价方法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全面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包括财务指标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创新能力分析、人力资源分析等多个维度。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竞争状况。

(三)竞争对手与市场导向的评价方法竞争对手与市场导向的评价方法是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这种评价方法强调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关系。

五、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践应用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帮助企业识别和利用外部机会和威胁;三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提供指导;四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市场调控提供参考。

企业竞争力的评估模型及应用

企业竞争力的评估模型及应用

企业竞争力的评估模型及应用一、背景介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复杂,如何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并寻找实现竞争优势的途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针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估模型及应用进行探讨。

二、企业竞争力的构成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优势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管理水平,如资金、技术、品牌、人才、管理方式等。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竞争环境、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

三、企业竞争力评估模型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SWOT分析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企业的竞争环境。

但是,其缺点也较为明显,因其只是针对当前的环境进行分析,不能全面考虑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长期规划。

2. 线性加权模型线性加权模型是一种用数学方法实现量化评价的方法,该方法将指标通过线性加权的方法组合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方法能够将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竞争力情况,但是考虑因素繁多,其建立和分析需要比较大的数据支撑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支持。

3. TOPSIS法TOPSIS法是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其主要应用在企业竞争力评估中,将所有评估指标进行定量化之后,将不同企业进行对比和排序,得出不同企业在竞争方面的优劣。

该方法比较实用,对企业在制定战略方面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其评估结果会受到专家主观判断的影响,在模型构建和评估过程中需要谨慎操作。

四、企业竞争力评估的应用企业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应用主要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进行评估,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竞争力评估模型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战略制定、经营决策、市场营销等方面,以便企业更好地了解目前的竞争环境,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竞争优势理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在当今商业环境中,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被视为企业管理和经营策略的核心,其影响范围远远超越了管理学领域,而是已经延伸到了商业生态系统、产业政策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入手,对其在企业竞争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竞争优势理论确立了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指出了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途径。

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高收益的能力。

竞争优势理论主张,企业要竞争才能创造利润,要创造竞争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竞争对手是一个企业不可忽视的竞争来源,只有了解竞争对手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才能取得竞争优势。

同时,竞争优势要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竞争优势理论的奥妙在于,它并不是要求企业把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用于技术研发或者市场推广,并且不仅仅是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而是要求企业从更本质的层面来考虑自己是否有资格成为市场里的领导者。

竞争优势理论归纳出了四种方式来寻求竞争的优势:低成本、不同化、专业化和创新。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其中低成本与不同化是最常见的两种方式。

低成本策略是指企业采用各种方式,降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或服务,以取得市场份额之争。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这个手段,企业可以把价格降得比竞争对手更低,进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但这个策略并不是说企业的产品一定要比其他企业的产品质量低,而是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节约成本。

例如,企业可以采用大规模生产、改进生产工艺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使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当一个企业无法做到低成本时,可以采用不同化战略来寻求竞争优势。

不同化就是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不同,从而占据市场份额的手段。

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相同,那么消费者就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选择这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失去市场优势。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

企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一、前言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优势资源的获取和市场地位的提升的综合能力。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竞争力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二、企业竞争力分析1. 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是企业竞争力分析的第一步,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影响企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通过对政治环境的了解,可以预测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程度;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需求;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产品销售的受众群体;技术因素则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通过对技术环境的分析,可以把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行业竞争分析行业竞争分析是企业竞争力分析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了行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行业增长率等方面。

通过对行业竞争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优势,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行业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其策略,进而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对策措施。

3. 企业内部分析企业内部分析是企业竞争力分析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了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管理水平。

资源分析主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通过分析自身的资源状况,可以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通过对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所在;管理水平分析主要包括管理体系、运营模式、品牌形象等方面,通过对管理水平的分析,可以找到自身管理上的短板和提升空间。

1.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和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领先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以确保企业的竞争力。

应用文-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应用文-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加入WTO之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全球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国内市场上,跨国企业开始转变自己的战略,由直接投资转向兼并和收购,中国企业似乎无力还击;国际市场上,由于市场占有率较低,中国企业也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力。

从整合的视角来看,面对国内外市场上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实施横纵向整合战略,是新形势下构建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理论综述(一)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经历了古典综合论、竞争优势外生论、竞争优势内生论和动态综合论四个阶段(陆淳鸿,2007)。

竞争优势内生论以企业的内部资源为根基,采用资源战略的原则,企业通过积累与配置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资源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可追溯到Penrose(1959)的贡献,他在其经典著作《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中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

Richard Rumelt在1982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内部资源的特殊性。

1984年,Birger Wernerflet《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的,标志着企业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阶段。

1995年,美国学者Barney在其之前提出的“企业资源是异质的”和“这些异质资源是不可流动的”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分析框架,即企业要想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其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等四个特性。

本文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观点,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动力是企业的资源和能力。

(二)规模与范围经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大规模生产的好处,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谈论规模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

英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规模经济解释为大工业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工厂或企业规模与产品最低成本之间的关系,当产量增加时,产品平均成本将降低,这种降低叫做“规模经济”。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愈发依赖其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提出一种科学的、系统性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与内涵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其拥有的资源、能力、技术、管理等手段,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盈利和发展的能力。

它包含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要素。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长期发展。

三、现有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当前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大类。

定量评价主要是利用各类统计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定性评价则主要是通过专家评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然而,现有的评价方法存在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不够系统、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四、新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针对现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创新指标、管理指标等,全面反映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评价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和总结现有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其次,运用实证研究法对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验证。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验证所提出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六、研究结果与讨论经过实证分析,本研究提出的新的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方法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企业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企业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越来越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竞争环境,为自己制定最合适的竞争战略,并寻找竞争优势的独特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一、理论分析1.竞争战略的分类竞争战略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策略和行动。

根据波特(Michael E. Porter)的研究,企业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 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成本优势。

- 差异化战略: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

- 集中战略:企业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市场领域,以达到经济规模的最大化和市场份额的最大化。

2.竞争优势的来源竞争优势指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能力。

在波特的经典著作《竞争优势》中,他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低成本、差异化和集中。

- 低成本:企业可以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通过内部管理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

- 差异化:企业通过在品质、设计、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使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的优势。

- 集中:企业通过专注于某个特定的领域,以获得代表性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规模优势。

3.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波特提出的另一种经典理论,它强调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在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都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产生了影响。

价值链可以分为主要活动和次要活动两部分。

主要活动包括:采购、生产(制造)、销售、物流和服务,而次要活动是指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营销和企业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价值链理论中,企业可以通过识别和优化价值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来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加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特性,从而实现竞争优势。

二、实践分析1.成本领先战略实践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低成本而占据市场优势。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范文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与战略规划的核心环节。

如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针对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基础1. 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与特征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以比竞争对手更优越的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并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能力。

它具有持久性、独特性、价值性等特征。

2.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维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

内部能力包括企业战略管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等;外部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等。

三、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1. 定量评价方法(1)财务指标法: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2)市场占有率法:通过分析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长率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3)创新指数法:通过分析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定性评价方法(1)SWOT分析: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全面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2)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如企业管理模式、员工素质、企业品牌等,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前面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层面,全面反映企业的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

通过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模糊评价等手段,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企业竞争力评价是企业管理与战略规划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定义、特征、评价维度以及评价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竞争力策略的理论与应用

竞争力策略的理论与应用

竞争力策略的理论与应用在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中,企业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竞争力既是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基础,也是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和增强盈利的重要手段。

因此,正确应对市场竞争,提高自身企业竞争力的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竞争力的定义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自身优势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实现市场竞争优势,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能力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优劣趋势。

竞争力的要素一、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

包括企业的品牌形象、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品质管理系统、信息化技术能力、管理团队和人才引进能力等。

二、市场信息和市场需求状况。

包括市场分析、市场预测、市场规模、行业市场占有率、产品需求和市场价格等。

三、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水平。

包括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生产制造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策略等。

竞争力的策略一、成本领先策略。

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过程、管理流程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价格的优势,赢得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二、差异化竞争策略。

通过不同的产品设计、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价格和市场宣传,区分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满足市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市场盈利能力。

三、专业化战略。

通过选择特定的客户群体、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领域,建立自己的专业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赢得市场份额和稳定盈利水平。

四、国际化扩张策略。

通过跨境贸易、海外投资和国际市场整合,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竞争力的应用一、市场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市场预测,评估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二、产品创新。

通过技术研发、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品牌优势。

三、营销策略。

通过市场宣传、售后服务、渠道管理等手段,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四、成本管理。

通过内部管理的优化、成本的降低,实现产品价格的优势。

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如何利用竞争分析来制定和调整战略

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如何利用竞争分析来制定和调整战略

企业战略与竞争分析如何利用竞争分析来制定和调整战略竞争分析是企业制定和调整战略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优势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力,并据此制定战略来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介绍竞争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并详细探讨如何利用竞争分析来制定和调整企业战略。

一、竞争分析的重要性和作用竞争分析是企业建立战略的基础,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威胁。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市场份额、运营模式等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

同时,竞争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技术研发实力等,从而决定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获得竞争优势。

竞争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确定适应性战略。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调整,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变化和调整,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以应对竞争。

此外,竞争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改进空间,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二、利用竞争分析制定战略1. 理解竞争对手企业首先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这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等。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可以了解市场定位和竞争格局,为自身的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2. 分析市场需求和趋势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以确定适宜的战略方向。

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洞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企业可以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

3. 确定竞争优势企业需要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即核心竞争力。

这包括产品质量、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等。

通过明确竞争优势,企业可以确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4. 确定目标市场和定位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目标市场和定位。

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特点,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目标市场和定位策略。

此外,还需要考虑如何与不同的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以获得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

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构建及案例分析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整合战略与竞争优势模型。

在全球化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某些行业的特征表现为产业成长期,企业可实施横向和纵向整合战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利用国家特定优势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企业特定优势。

文章以上海宝钢为例,讨论了其竞争优势的形成路径。

关键词:整合战略竞争优势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宝钢加入WTO之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全球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国内市场上,跨国企业开始转变自己的战略,由直接投资转向兼并和收购,中国企业似乎无力还击;国际市场上,由于市场占有率较低,中国企业也表现出较弱的竞争力。

从整合的视角来看,面对国内外市场上的双重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实施横纵向整合战略,是新形势下构建竞争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理论综述(一)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经历了古典综合论、竞争优势外生论、竞争优势内生论和动态综合论四个发展阶段(陆淳鸿,2007)。

竞争优势内生论以企业的内部资源为根基,采用资源战略的原则,企业通过积累与配置异质的、不完全流动的资源来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

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观可追溯到Penrose(1959)的贡献,他在其经典著作《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中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

Richard Rumelt在1982年的实证研究中发现,最重要的超额利润源泉是企业内部资源的特殊性。

1984年,Birger Wernerflet《企业资源基础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企业理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理论阶段。

1995年,美国管理学者Barney在其之前提出的“企业资源是异质的”和“这些异质资源是不可流动的”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分析框架,即企业要想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其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可模仿性和不完全可替代性等四个特性。

竞争策略的经典理论与实践应用

竞争策略的经典理论与实践应用

竞争策略的经典理论与实践应用1. 引言竞争策略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竞争策略,以获取竞争优势并保持市场份额。

本文将介绍竞争策略的经典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2. 波特的五力模型波特的五力模型是竞争策略理论中的经典模型,它帮助企业分析所处市场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该模型包括以下五个方面:2.1 供应商谈判力供应商谈判力指的是供应商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供应商集中度高,企业将面临供货风险和价格压力;相反,如果供应商分散且竞争激烈,企业将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2.2 买家谈判力买家谈判力是指购买方对企业的影响力。

如果买家集中度高,企业将面临价格竞争和产品替代的风险;相反,如果买家分散且竞争激烈,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定价权。

2.3 潜在竞争者威胁潜在竞争者威胁指的是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对企业的潜在威胁。

如果进入门槛低,市场容易被新竞争者进入;相反,如果进入门槛高,企业将面临更少的竞争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2.4 产品替代威胁产品替代威胁指的是其他替代产品对企业的威胁。

如果替代品的性能和价格更具竞争优势,企业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相反,如果企业的产品具有独特性和差异化,将更能抵御替代品的威胁。

2.5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是指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如果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将面临价格竞争和市场份额争夺的压力;相反,如果行业竞争较弱,企业将有机会获取较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3. 核心竞争战略基于波特的五力模型,企业可以制定适应市场环境的核心竞争战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核心竞争战略:3.1 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供应链优化等方式来实现成本领先。

3.2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得竞争优势。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客户体验等方式来实现差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2 理论框架及假设
市场经济的生命力来自于竞争 ,因此竞争问题 尤其其中的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间竞争一直是企业 战略研究的两个核心问题 。
1996 年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宾州大学沃 顿商学院陈明哲 ( Ming2J er Chen) 教授发表的论文 Competitor analysis and interfirm rivalry : Toward a t heoretical integration[1 ] ,综合了竞争对手分析和企 业间竞争这两个核心问题 、综合了基于产业与基于 资源的企业战略理论的竞争思想 、给出并综合了两 个综合性指标 ,提出了以预测企业间进攻与反击行 动为目的的竞争分析框架 ,获得当年“美国管理评 论”最 佳 论 文 奖 , 在 国 际 管 理 学 界 引 起 了 很 大 反 响[2] 。
商管理学院 ,博士 ,教授 ,博士导师 ,研究方向 :管理决 策与系统工程.
211 基本概念
陈明哲根据基于产业的企业战略理论及基于资
源的企业战略理论 ,提出了其竞争分析的基本概念 。
1) 进攻与反击
进攻 :某家企业发动的具体的 、可能导致占据竞
争对手市场份额或者降低对手预期收入的竞争行
动。
反击 :是竞争对手为维持市场份额或者利润状
一个整合的企业竞争分析理论及应用
杨建梅1 , 邓智文2 , 唐锡晋3
(11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 21 广东省建筑工业集团总公司 , 广东 广州 510000 ; 31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陈明哲的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间竞争的理论框架 ,深入分析了该理论框架中所包含的 、关于竞 争对手分析及企业间竞争这两个企业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 、基于产业与基于资源的两个企业战略理论以及市场共 通性与资源类似性这两个综合指标的整合作用 ,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两个指标的可操作的整合方法 。最后应用该 理论对广东省建筑企业竞争做了案例研究 。 关键词 :整合 ; 竞争者分析 ; 企业间竞争 ; 案例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号 :A
第 2 期 杨建梅等 :一个整合的企业竞争分析理论及应用
·63 ·
行综合计算 。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需根据所
研究的问题具体确定 ,只要符合其定义就行 。 212 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陈明哲进一步用市场共通性与资源类似性指标
构成直角坐标系 ,再次综合这两个指标 ,对竞争对手 进行了二维分类 ,形成了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如图 1 所示 。其中的矩形及三角形表示资源类型 ,它们之 间的交叉程度表示市场共通性 。
理论中的竞争分析 ,关注的是较微观的品牌层面或 者某个特定市场层面 。资源视角的企业战略理论认 为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 ,企业竞争分析应是一种企 业层面上的分析 ,而且对企业来说竞争关系不是对 称的 。
陈明哲首先采纳了波特企业战略理论及市场营 销理论中竞争必须考虑市场的理念 ,但指出这个市 场既非产业层面 、又非品牌等层面的市场 ,而是像资 源学派认为的那样应是企业层面的 ;然后提出从市 场与战略性资源两方面综合考虑的竞争对手的分析 框架及企业间竞争假设 。 313 单个指标的整合作用
广东省建工集团 广州市建筑集团 深圳建设集团 广东长大公路公司 交通部属企业 中建总下属企业 铁道部属企业 广州市政工程公司
合计
企业 总产值 430172 603424 1254991 131041 184265 90192 65870 63298 2823253
建筑施工
387155 549116 357850 124489 103881 88388 65211 53804 1729894
施工产值
生产经营 固定资产
387155
27162
549116
34682
357850
42978
124489
13532
103881
129157
88388
25532
65211
16743
53804
17131
员工人数 (人) 29187 42764 24114 9753 8844 9374 6380 4913
陈明哲认为竞争分析的任务是对企业的进攻及
假设 2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A 企业对 B 企业之间的资源类似性越大 ,B 企业对 A 企业发动 的进攻做出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
市场共通性与资源类似性比较 : 假设 3 :在预测竞争进攻和反应上 ,市场共通性 比资源类似性发挥的作用更大 。
反应行动做出预测 ,因此其假设以进攻与反应行动 为基础 。又由于这种假设是有关竞争关系的假设 , 故对企业来说不一定具有对称性 。
建筑市场和建筑企业都具有地域性分布的特 点 。广东省共有建筑施工企业 3000 多家 ,数量多 , 竞争激烈 ,广州地区尤为突出 。下面应用陈明哲的 理论 ,对建筑施工产值居于该省前列的广东省建筑 工程集团 (简称广东省建工集团) 、广州市建筑集团 等 8 家公司进行竞争分析 ,并对该理论进行检验 。 411 基本情况
资源类似性与企业间竞争 : 假设 2a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B 企业对 A
非对称竞争与企业间竞争 : 假设 4a :竞争的不对称性可能存在于任何一对 竞争对手之间 。也就是说 ,任何两个企业都不可能 拥有完全一样的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类似性 。 假设 4b :由于在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类似性方面 的竞争的不对称性 ,A 向 B 进攻的可能性与 B 向 A 进攻的可能性并不相同 ,这对做出反应的可能性也 是适用的 。
目标企业 A 相比 ,某一竞争对手 B 所拥有的类似的
战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往往先通过定性调研 ,确
定企业的战略资源 ,然后采取与 (1) 式相似的方式进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64 ·
中国管理科学 2002 年
思想 ,研究了分别对市场及资源进行综合的指标 ,然 后采用直角坐标系再次综合这两个指标 ,达到对企 业的竞争对手分析及竞争行动预测这两个竞争问题 整合的目的 。下面作具体说明 。 311 问题的整合
陈明哲将竞争对手分析与企业间竞争这两个问 题整合在一起研究 ,是其理论框架内在的逻辑所决 定的 。由于企业间竞争行动的意识 、动机和能力这 三个驱动因素与竞争对手分析所依据的市场共通性 及资源类似性密切相关 —竞争的意识和动机随市场 共通性的增大而增强 ,而竞争的能力受战略资源类 似性的制约 —所以要预测企业间竞争行动 ,就必须 先用图 1 的框架分析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 ,企业间 一轮竞争行动的结果又会改变目标企业市场共通性 和资源类似性的状况 ,从而形成新的竞争对手关系 , 这样反复循环 ,竞争对手分析和企业间对抗就有机 地联系起来了 ,见图 2 。
4 在广东省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分析中的应用
图 2 竞争对手分析和公司间竞争的整合框架
312 理论的整合 以波特教授为代表的 、产业视角的企业战略理
论认为[3 ] ,企业的市场结构对竞争是重要的 ,并且 设计了市场结构的五种竞争力模型 ,该学派的市场 分析立足于较宏观的产业层面 ;另一方面 ,市场营销
图 1 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从图 1 可知目标企业 A 的竞争对手分为四类 : Ⅰ类是与其具有高度资源类似性及市场共通性的企
企业之间的资源类似性越大 ,A 企业对 B 企业发动 的进攻的可能性就越小 。
业 ; Ⅱ类是与其具有低度资源类似性及高度市场共 通性的企业 ; Ⅲ类是与其具有低度资源类似性及低 度市场共通性的企业 ; Ⅳ类是与其尽管在资源上高 度相似 ,但是只在极少数市场上发生竞争的企业 。 213 企业间竞争的若干假设
陈明哲论文的副标题是“趋向理论的整合”,因 此本文作者称其为一个整合的企业竞争分析理论 。 下面先简要介绍该理论的分析框架及假设 ,并探讨 其整合作用 ,然后将其应用于广东省建筑行业的竞 争分析 ,在分析中讨论了具体的指标计算方法 ,并对 其假设进行了检验 。
收稿日期 :2001 - 03 - 09 ,修订日期 :2001 - 10 - 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9930100) 作者简介 :杨建梅 (1946 - ) ,女 (汉族) ,陕西人 ,华南理工大学工
第 10 卷 第 2 期 2002 年 4 月
中国管理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Vol. 10 Apr. ,
, No. 2 2002
文章编号 :1003 - 207 (2002) 02 - 0062 - 05
3 整合方法及作用探讨
陈明哲竞争理论的创造性及新的洞察力来自 “整合”,总的来说 ,他把围绕着目标企业的竞争关系 看作系统 ,先整合了两种企业战略理论的竞争分析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性 : i 为 B 企业与 A 企业都参与生产经营的“产品”;

Pai 为 A 企业在 i 类产品上的产值 ; Pa 为 A 企业的总
产值 ; Pbi 为 B 企业在 i 类产品上的营业额 ; Pi 为所 有企业在 i 类产品上的营业额 。显然这是一个对多
市场进行综合的指标 。
3) 资源类似性
陈明哲的资源类似性 ( resource similarity) 指与
由公式 (1) 的定义可知 ,市场共通性整合了多点 竞争市场 ,是综合性指标 ,资源类似性也一样 ;而且 A 对 B 企业及 B 对 A 企业的指标值并不相等 ,说明 竞争对手并不具有对称性 ,这是系统思想的体现 。 陈采用一般的加权求和法形成这两个综合指标 。 314 对两个指标整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