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快速发展B.多快好省 C.稳步前进 D.循序渐进3.1957年整风运动的内容不包括A.反对党八股 B.反对官僚主义 C.反对宗派主义 D.反对主观主义4.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根源是A.少数右派分子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国当时的主要矛盾C.党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D.没有分清敌我界限,打击面太大5.开始违反八大指导思想的事件是A.整风运动B.反右斗争扩大化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6.建国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形成的标志是A.1957年反右派斗争B.1958年的“大跃进”C.1959年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发动7.1958年总路线的错误主要在于A.突出阶级斗争 B.忽视了客观规律C.提法不全面D.提法相互矛盾8.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向高潮的会议是A.北戴河会议 B.八大二次会议C.庐山会议D.七千人大会9.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实质是A.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冲突 B.称霸与反霸的斗争C.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的斗争 D.西方进行和平演变的结果10.社会主义十年探索建设时期,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D.王崇伦11.下列成就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DA.兰新铁路 B.包头钢铁基地 C.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D.南京长江大桥12.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13.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运动A.延安整风运动B. “五反”运动C. 1957年整风运动D. “批林批孔”运动14.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①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②原子弹成功③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④氢弹爆炸成功A.①②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5.下列重要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建的是A.宝成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C.兰新铁路D.成昆铁路16.下面关于七千人大会的评述正确的是A.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C.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D.纠正了“反右倾”运动中的错误17.中国在1952年和1962年的两个年度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同点是A.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 B.处于恢复的发展时期C.处于大幅度下降时期 D.受到“左”倾错误干扰18.1965年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 B.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C.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D.修通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19.我国在1956年—1966年间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在A.鞍山、宝山 B.武汉、鞍山 C.武汉、包头D.鞍山、包头20.1956年.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21.中共“八大”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A.调整国内的阶级矛盾B.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中国D.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22.“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人民内部的矛盾23.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24. 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确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贯彻按老分配原则,废除供给制,停办公共食堂的文件是()A.《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B.《十年总结》C.《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D.《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25.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26.邓小平说,1957年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B.整风运动的开展C.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27.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党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进攻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D.八大二次会议的错误引导28.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29.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实质在于A.以阶级斗争为纲B.对苏联经验生搬硬套C.违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30.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D.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31.下列对七千人大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A.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平反32.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C.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33.十年建设时期建成的重要钢铁基地是A.武汉、包头B.武汉、鞍山C.鞍山、包头D.包头、攀枝花34、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A.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35、“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专题十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年)(一)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提要】1949至1978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由主动全面学习斯大林建设道路到力图摆脱苏联影响,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科学地、实际地探索到曲折地、人为地、跃进式地探索是前三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1956年下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也提前超额完成,然而,1958年起,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步入艰难曲折的二十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

【框架线索】【知识体系】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1、建设条件:(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

②主要内容:A.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知识点总结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知识点总结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提要】1949至1978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由主动全面学习斯大林建设道路到力图摆脱苏联影响,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科学地、实际地探索到曲折地、人为地、跃进式地探索是前三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1956年下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也提前超额完成,然而,1958年起,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步入艰难曲折的二十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

【框架线索】【知识体系】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1、建设条件:(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

②主要内容:A.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教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教学⽬标1.知识⽅⾯: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了解或掌握转⼊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有利条件;⽑泽东《论⼗⼤关系》的报告;中共⼋⼤的正确决策;《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的问题》的发表;整风运动;反右派⽃争及其扩⼤化;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跃进”和⼈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庐⼭会议”及彭德怀上书;“反右倾”⽃争;1959年⾄1961年的严重困难;调整国民经济的“⼋字⽅针”;⼗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成就。

2.能⼒⽅⾯:通过对⼗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总结这⼀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

3.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认识到,探索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个⼗分艰巨的过程,在前进中有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2)通过⼗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认识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

(3)通过⼗年探索史的教学,使学⽣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的错误,并领导中国⼈民取得巨⼤成就。

4.学法指导⽅⾯:(1)引导学⽣分析⼗年探索中重⼤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使学⽣初步掌握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结构的基本⽅法。

(2)引导学⽣阅读本章教材中的⽂献资料,使学⽣初步掌握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本⽅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中共“⼋⼤”的正确决策是重点。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形势和主要⽭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党和国家⼈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解决这个⽭盾,发展社会⽣产⼒。

“⼋⼤”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很多⽅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向。

对“⼋⼤”正确决策的理解和掌握是学⽣掌握和理解⼗年探索史的前提和基础。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目的:通过对1956年到1976年这段历史的学习,明白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经历了巨大的挫折,这些挫折给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为中国人民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就和经济成就“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及危害“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教学难点:教学时间:2学时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就变成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与之相应地进行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

从1956年开始,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辛的、开创性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迂回和曲折,为下一代中共领导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做了认识和实践方面的准备。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一、《论十大关系》1955年底,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毛泽东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并开始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

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连续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听取了各方面关于经济建设状况的汇报,在4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强的方针政策,报告的主旨就是“要调动一切直接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报告中阐述的十个问题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十大关系,涉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涉及经济管理的有:“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等,报告还论述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关系以及中外关系等,提出了在国家生活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相应原则。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②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③修改了“八大”经济建设的方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原因: 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曲解 特征:
大跃进:追求建设的高速度 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 影响: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其积极性 ③“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4.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 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
(2)经济建设方针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超越当时生产力的水平,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三、探索中的曲折 ——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 1.表现:
2.;
②中苏关系的恶化
3.克服措施: (1)1960年冬,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
具创造性,是一次成功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春)
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国内阶级矛盾基本解决, 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反映 ①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 内容: 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诊断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②国内政治生活主题:
③方法:
团结——批评——团结
目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3.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诊断是正确 的,因为这一诊断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发展摘要: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至今,已经有了66年的历程。

这六十多年以来,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回顾这些年的历史,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创造的每一个奇迹以及所遭受的每一个挫折,无不为新中国进一步建设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经过挫折与磨难的洗礼,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发展才会走的更安稳,1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因此,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要有自己的创造”的共识。

从1956年起,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曲折的历程。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1956年1957年2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前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的同时也潜伏着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后来的进一步建设发展中起到阻碍作用。

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单纯地宜传“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极大刺激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在胜利面前不少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偏离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正确轨道,“左”三.深刻的教训1.错误的性质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事业。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1949)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1956)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 社会的转变时期。
内容:“一化三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5、“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概况;
6、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的经验教训;
六年内全国卷高考考过什么
2017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考纲 (全国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Ⅰ、Ⅱ)(全国卷Ⅰ、Ⅱ)(全国卷Ⅰ、 (全国卷Ⅰ、Ⅱ、
Ⅱ)
Ⅱ、 Ⅲ)
Ⅲ)
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1956):
3、特点(实质):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和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 并举 4、结果和影响: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 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 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和 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教材,自己梳理教材结构:
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照搬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1956):
1、背景: 1949-1952年,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 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造奠定了基础。
2、主要内容: ①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②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 ③进行三大改造(1953-1956);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完整版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完整版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

是一段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艰难过程。

在这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道路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遭遇过严重的曲折,这些挫折为我们提供了沉痛而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对这段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认识正文:20世纪中国的历史,是纳入整个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历史,在这一新的历史进程中,肩负起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高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崭新的探索和实践的历程。

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进一步向前推进。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完成了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飞跃。

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宣告结束,开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新时期。

建国初期,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新中国基础还不牢固。

在这种形势下,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国民经济,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

在条件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相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场涉及几亿人的大规模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

在这场社会主义变革中,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的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不仅避免了生产力的下降,而且还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后中共八大召开,它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准确的认清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42年与1957年的整风运动
年代 名目
1942年
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1957年
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 主义 为了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改进党的作风
内容 原因
在思想上彻底清除“左”和右的错误
作用
使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 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 基础
1956年举行的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 及对他的个人崇拜。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 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但是也由此破除 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 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 中苏关系破裂。 (国际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 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 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 (失误和挫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曲折前进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在 探 索 中 曲 折 发 展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党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党开始了艰苦 的探索。 (国内背景)
1956年举行的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 及对他的个人崇拜。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 想混乱,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中国共产党不同意全盘否定斯大林;但是也由此破除 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总结本国建设的 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 中苏关系破裂。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由于缺乏经验, 又急于求成,加之后来“左”倾错误的发展,社会主义建 设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材说明: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头绪较多,内容烦杂,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起来将会很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弄透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

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当时国情。

以后的史实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八大方针政策办事,什么时候就发展快,离八大方针越远,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一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的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危害;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大量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维方法。

3.通过小组(四人为宜)讨论,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图片,让学生体验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使学生体会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通过对错误到正确的纠正,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

故而应该把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政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教学过程:环节1:提出问题导入:教师活动1:制作一张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设问:谁能说说这条曲线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历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四五十年前充满激情的人们所走过的既新奇又茫然的探索。

大学近现代史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课件

大学近现代史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课件
新道路的?(P124-1) 6.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
本经验是什么?(P173-3) 7.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P204-2) 8.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
些理论建树?(P232-1)
22
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1956.9.15-27)
毛泽东致开幕词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
8
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中共八大论断:
1、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
(一)提出马—克—思毛主泽义东和:中《国论实人际民民的主“专第政二》次(结19合49”.6)
(1) 以苏联为榜样 (2) 以苏联为鉴戒
2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以苏联为榜样
斯大林 (1879-195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2)
5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以苏联为借鉴 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
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
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道路。
——毛泽东
6
二、 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1965. P208

第七课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第七课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理解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 意义。
二、体会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探 索,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后社会主义的 逐步发展壮大。
能力目标:
一、了解历史背景,掌握历史 的纵向逻辑顺序。
二、列举材料和讲述史实,逐 步掌握教材的知识和内容。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一、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1919年3月,在 列宁的引导下,共产国际宣告成立。1920 年,共产国际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 迫民族,联合起来!”为了巩固国防,建 设社会主义,保证各民族的全面发展, 1922年12月全苏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建立了苏维埃各族人民自愿的国家联盟, 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B.农民纳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买卖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或私人经营
四、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 正确的是( A)
A.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
B.有利于调动工人、农民的积极性 C.是共产主义的经济政策
D.它与列宁的思想相违背
社会主义道路
3.战后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民族 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最终导致帝国主义殖民 体系土崩瓦解。
民族解放运动
课堂小结
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 1.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产品配给制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 作社(一度称消费公社),由合作社分 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但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1920年开始逐渐改为免费供应,使工资 实物化,货币工资失去实际意义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此后 的十年探索中,主要面临哪两大问题?中共八大对解决这两大问 题的决策是什么?中共八大的决策为何未得以贯彻实行?
答案: 1、两大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规模和速度)。
2、决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提出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1956~1966年探索中正确和错误的表现分别是什么?有何经验教训? (2)出现的失误: 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改变了八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 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 ②.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发动大 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1959年的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生 活遭到严重破坏,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党内发展; 经验教训: 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⑵.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 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⑶.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 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 ⑷.必须正确认识阶级斗争问题,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 ⑸.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1959~1961年的困难: 1、原因: 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左倾错误。 ⑵.自然灾害严重 ⑶.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2、中共措施: ⑴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⑵1962年初,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3、措施的特点: 从具体措施和政策进行调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没有 改变,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根本的纠正,后来又继续发展;

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

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

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 一、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全国人民满腔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清醒的认识,这就使得这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政治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十年文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科技文化:“双百”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国防科技实力提高。

文革开始后,“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

外交上: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重视同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70年代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侵越战争;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 对三本教材进行知识整合,构建立体知识网络)(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1、政治上:中共八大:①内容:②评价:《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 )问题,这是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及中国道路的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经济上: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58)①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案

第19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案

第19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程标准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内容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反右派斗争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

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

但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

二、探索中的初步失误与调整1.总路线的失误(1)表现: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
小结:
成就
失误
思考题
通过学习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滕州一中
田忠霞
重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难点:十年探索中屡次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1)前提
国内 (2)前进基础 (3)借鉴 (1)帝国主义
一、背景
国际
(2)苏联
二、经济建设方针的制定
1、《论十大关系》
——开始的标志
2、中共“八大”
三、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整风运动
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总路线

பைடு நூலக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 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 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 的合作社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 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 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 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 之间、成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自留地、家畜、果 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 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 砍树伐林,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