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合集下载

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新一届交城县委、县政府班子组建以来,积极致力于更新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创新、提升产业质量,推动交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吕梁特别是在我县宏特煤化工公司调研,并对宏特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之后,我们备受鼓舞,结合交城实际深入学习贯彻袁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组织党政考察团积极走出去,赴陕西省榆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包头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跳出交城看交城,对交城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一、立足交城产业实际,深刻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就交城而言,我们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可概括为“四大优势”“五大矛盾”;“四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交城处于太原市50公里辐射区,具有承接省城大企业产业辐射、人才辐射的非常便利的条件,并由此形成了承接省城大型企业辐射的产业集群;二是结构优势;交城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县份,产业主要以煤焦为依托,以煤兴产、以煤兴业,但又不完全依赖煤焦,走出了一条多元发展的路子;经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煤焦、冶炼、铸造、煤化工、医药化工、玻璃、建材等为主的多元化循环经济产业格局,多元产业结构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科技优势;交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较强、成果显著,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集群;四是规模优势;部分龙头企业的产业规模,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全县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拉动、辐射功能;“五大矛盾”:一是思想观念与产业发展的矛盾;交城涌现出了一批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的企业家,但大多数企业家思想还相对封闭保守,视野狭窄,自身力量薄弱,又不愿合作,排斥联合,在机遇面前患得患失,不敢想大的做大的,宁愿放弃机遇,也不敢大胆合作,放手一搏;二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的矛盾;从全国、全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许多产业都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下一步淘汰、整合、重组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从国家产业政策来讲,交城的主导产业焦化、水泥、铁合金、平板玻璃都属于限制发展的产业,面临生存发展的危机;三是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我县工业园区建立已近十年,至今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一些企业占地存在随意性,特别是一些污染企业在园区以外落户,影响生态效益;四是自主发展与资源制约的矛盾;交城县境内有煤、铁、石英砂、青石等32种矿产资源,资源种类多但数量少,难以支撑全县产业发展;在资源占有量、自主发展的动力上也有很大差距;五是产业质量与发展动力的矛盾;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门槛越来越高的宏观产业政策,我县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层次低等问题也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发展后劲乏力;二、扬长避短,乘势而上,以六大举措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提出了实施“1359振兴工程”,强势推进“二次创业”总体发展思路;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要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扩规模、延链条、上档次、建集团”的原则,积极探索“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企业集中,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延伸,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企业重组、推动集团化建设”的新路子,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1.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立足我县不同区域的资源、土地、人口、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综合条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合理划分区域功能,逐步形成“1122”产业及社会发展布局;第一个“1”是指以县城建设为中心,加快移民步伐,引导人口逐步向县城集中,扩大县城人口规模,强化县城核心带动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个“1”是指平川区域,将工业园区范围以外的平川区域规划为农业及农副产品、轻工业产品加工区,严禁建设新的重工业项目,逐步搬迁旧的重工业项目;第一个“2”是指两个工业区,即夏家营生态工业园区和水峪贯、西社工业区,这是全县重工业项目发展的主要承载区;第二个“2”是指两个旅游区,即卦山、玄中寺旅游区和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这是全县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要建成全县人民的“天然氧吧”;2.大力强化园区建设;一是理顺体制;按照“统一协调、分工负责、高效运转”的原则,着力解决园区与经济部门、所处乡镇等关系不顺、职责不明的问题,逐步走向园区、经济局、乡镇一体化;二是完善园区职能;使园区积极承担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创优环境及服务和管理企业”的职能;三是完成园区建设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等;按照我县主导产业的发展,做好特色产业园区的规划,以产业园区引进新项目,以产业园区吸引、促进现有企业搬迁、集中,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园区;四是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政企联合、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快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3.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结合制订“十二五”规划,我们制订了全县产业振兴规划,按规划分行业、分企业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扶持;重点抓好总投资达97亿元的29个项目;4.全方位实施外引内联;“外引”,就是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帮助企业家解放思想,走出去发现新的产业,发现新的合作伙伴,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招商会、洽谈会,以资源、产业优势吸引上下游关联产业;以企业招商为主要模式,以资源、资产引技术、引人才、引资金,强化战略合作,实现借力发展,力争引进几家大企业大集团;同时,我们开通政府招商引资网站,通过网络发布县情、企业名录、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等相关信息,为招商引资搭建信息平台;“内联”,就是引导、支持我县企业之间横向联合,上下游衔接,业务上协作,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提升发展的集约化水平;鼓励支持我县焦化企业同中兴等煤炭企业相互参股联合;积极扶持建立企业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积极引进民营银行;县委、县政府每年对各种金融机构进行专门考核,依据对交城经济的贡献予以重奖,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5.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在提升企业现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节能降耗、产品上档次;政府鼓励企业建立自主研发机构,开发新型产品;6.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立足我县产业结构,积极形成和完善几条循环发展的生态产业链:①采矿-冶炼铁、镁、铁合金-铸造件-机械加工-定型产品;②原煤-焦-甲醇-二甲醚;③焦-焦油-精细化工-针状焦-碳纤维;④煤-焦-发电-冶炼-钢-钢材-废渣制品;⑤石英砂-玻璃-特种玻璃-制成品;⑥化工-医药;⑦废渣-水泥-建材;⑧红枣核桃苗木-规模种植-技术服务-农产品深加工;⑨养殖-深加工-产成品;⑩名人资源-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交城山水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把企业集团化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循环发展。

服务两化深度融合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两化深度融合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 , 台相 应政 策 措施 促 进 生 出
( ) 务平 台众 多 , 展 模 二 服 发 式创新 。各示 范 园 区根 据 自身实
际 和地 区 产业 特 点 。 泛采 用 信 广
息 化技 术 , 区内外 企 业 打造 人 为
才 、 术 、 金 、 息服 务 等 特色 技 资 信 各异 的服 务平 台。常州 信息 产业 园 利 用 常 州 信 息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信 息专 业 和 人才 培 养优 势 , 以校 企 园合 作 模式 , 园 区企业 开 展 为 人 才定 制 培养 服 务 : 通 国 际工 津
了前所 未有 的发 展 。顺 应这 一趋 办 公厅 转 发 , 明确 了我 省 两化 融
( ) 聚态 势初 显 , 一 集 服务 成 效 显 现 。 已认 定 的 1 4家省 级 两 化 融 合 服 务 产 业 示 范 园 集 聚 了 10 0 0多家 生产 性信 息 服务企 业 。
其 中 ,江 苏 矽 太集 聚 了 7 0多 家
合 服 务 产 业 园 推 进 工 作 的 指 导 思 想 、 要 目标 和 工作 要 求 。我 主
们 希望 通 过 3年 左 右 时 间 . 培育
生 产 性信 息 服 务 企业 , 3 0多 为 0 家 中小企 业 提供 技 术 服 务 , 先后 服务培 育 出一 批 高科技企 业 。无 锡 数 字 信 息 产 业 园 累计 为 14 8
近几 年 我 省 首 先 出现 的 一 个 新
子商 务 的 办 园特 色 . 上千 家 工 为
业企 业 、 业 园 区提 供 了信 息 化 专
服务 。
生事 物 , 们 及 时 发现 各 地在 推 融 合 服务 产 业 园现 场 推 进大 会 。 我 进 生 产 性 信 息 服 务 业 方 面 的探 稳 步 开 展 两 化 融 合 服 务 产 业 示 索 和 做 法 , 重 总 结 经 验 , 化 范 园认定 工 作 , 后 认定 了江 苏 注 深 先 研 究 , 而提 出概 念 . 从 明确 内涵 . 矽 太 、常州 津 通 等 l 4家 园 区为 逐 步 确 立 了 功 能定 位 、发 展 模 式、 建设 目标 、 作 抓 手 等 。 工 在两 化 融 合 服 务 产 业 园 建 设 方 向 和 全省 两 化 融合 服 务产 业 示 范 园 。 各 相 关 园 区 大 力 推 动 服 务 平 台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绵阳市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六大重点产业和六大创新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塑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基本建成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有效稳定供应链、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完善延伸产业链供应链。

立足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科技领先优势,找准薄弱环节,通过精准招商、以企引企等方式,引进材料、元器件、终端设备等引领型、补链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带动一批企业落户绵阳,形成产业集群。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水平。

实施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大技改有效投入,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深度融合。

推动六大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六大重点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六大重点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

坚持高端切入和协调推进相结合,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

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加强产品研发创新,提升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支持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能级,做大规模,建设西部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基地、西部节能装备制造及循环经济发展基地、西部高端装备制造基础配套零部件制造基地。

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

加大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建设西部知名的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支持发展天然气开发和综合利用。

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先进制造业六大重点产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提升创新产业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基地,打造10条主导产业链。

二是调存量,腾笼换凤,有序可控地转出落后产能,留下高端产业。

三是优布局,发挥对台沿沪的独特优势,在区域发展新布局中构筑先发优势。

四是拓领城,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以及新传感网产业,选准突破口,引进产业链关健项目。

五是双驱动,以重点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以工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大力度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规模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

六是品牌化,排出一批重点培育对象,梯度推进品牌化建设,支持企业自创品牌,做大品牌经济规模。

七是强功能,抓好重点园区功能提升,推动“二次创业”,特别要加快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海峡两岸商贸合作区建设。

八是创特色,集中精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形成百亿元级乃至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九是强队伍,大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型人才,确保年内引进5个创新创业团队,以创新型人才队伍带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十是服务创新,强化保增长政策措施的连续性稳定性、促转型政策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探索服务企业的新形式新内涵,为转型升级营造宽松环境。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跨越中共如皋市委如皋市人民政府近年来,我们针对经济欠发达这一市情,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

今年,我们将围绕GDP增长2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5%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8%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5%左右等质量、效益、结构目标,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

当前,我市迎来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机遇,我市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快速发展,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加快崛起,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持续加大。

山东省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山东省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胶卤化丁基橡胶稀土顺丁 角 集 团 玲 珑 集 团 青 岛 赛 轮恒丰橡塑金宇轮胎恒宇橡胶枣庄 八一玉皇化工尚舜化工圣奥化工等企 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轮胎及其它橡 胶制品橡胶助剂名牌 支持拓展纤维龙 口道恩洪业化工等企业向先进高分子 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着力建设山东半岛地区轮胎产业集 群和鲁北地区轮胎产业集群
$&淘汰 $* 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 等生产装置
为保障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顺利 实施山东省将落实财税政策加大财政 支持力度 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 税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研究 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符合规定 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暂免征收等 税收政策发挥重大装备首台套先进技 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政策引导作用 创新金融服务 分类采取定向并购贷款 延长贷款期限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积极 支持 创新金融产品实施市场细分差异 化战略 积极开展银团贷款和知识产权 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 拓宽融资渠 道 继续鼓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 力度
赤诚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橡胶
山东省出台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为巩固提升山东省传统产业发展优 势提高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发 展前不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 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 划 根据计划力争到 !"#$ 年末轻工 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质量效 益明显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年 均递增 #%&$'和 (!'
山东是传统工业大省轻工纺织 机械化工冶金建材是优势传统产业 规模实力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工业总量 的扩张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 传统产 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为此该指导 计划确定重点任务是 立足区域资源禀 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路子 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 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 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 其中化工行业中涉及橡胶行业的内 容包括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右一)视察广东质检院,强调技术机构是质监系统的立身之本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前排右二)视察国家不锈钢制品质检中心(揭阳)长期以来,广东省质监局紧贴地方经济建设,围绕全省优势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密集的专业镇、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和示范园区,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积极配合全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国家质检中心等技术机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在立项、资金筹措、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省质监局大力推动技术机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设国家质检中心、省级授权质检机构、派驻实验室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形成以51个国家质检中心为龙头、159个省级授权质检机构和26个派驻实验室为骨干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优化提升的立体式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广东构建起了以国家级质检中心为支撑,以省级质检站为基础的技术机构检验网络,不仅使质监部门履行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职能的能力大幅提升,而且也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发挥检测检验平台作用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造就了产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国际贸易往来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增多,不少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广东省质监局在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中,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研究课题,发挥国家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检验平台作用,构筑起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与美国NTS合作,积极研究网络设备构建系统测试技术,在深圳建立亚洲唯一获得认可的全项目实验室,提供从产品安全、电磁兼容到环境物理保护测试一站式NEBS测试和认证服务,成功帮助华为、中兴、康佳、创维等上百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发挥“桥头堡”的超级平台作用推动转型升级

发挥“桥头堡”的超级平台作用推动转型升级
大趋 势 ,用 好用 活 现有 的土地 空 间 ,吸 引 国际级 超 级 开 发 商 ,高起 点 打 造 1 2 — 个类 似 苏 州 工业 园那 样
的 园区 , “ 十年 磨一 剑 ” ,支撑 未 来2 年 的发展 。 0
有 选 择 、有 重点 的引进 若 干优 势企 业 ,要 特别 注 意 美 国 的 新 能 源 、胚 胎 干 细 胞 、欧 洲 的低 碳 环 保 产
以“ 五个切人”融人主流经济圈分工体系
清远 长期被划入 山区板块 ,过 去很长时 间游 离于
重 点实验 室 、1 2 国家培 育基 地 ,结 合清远 实 际 , 个 1
选择 好相关产 业和产 品 ,进行对接 和重点攻关 ,吸引
主流经济 圈外 。本土经 济发展不起来 ,外资也难 以进
入 ,长期被 边缘化 。近 十年来 ,以融人 珠三角 的战略 和胆识 ,快速 工业化 、城 市化 ,实现 了跨 越发展 。而
的生 物医药 、常州 的动漫 、扬 州的新光 源 、连云港 的 新材料 、浙江传统 产业 的升级 化改造 、品牌 化 、技术
面对未来 ,我们应该更积 极的姿态 , “ 南融北拓 ” , 发挥 “ 头堡 ”的超级平 台作 用 ,深度 切入主流经 济 桥
圈分 工体 系 ,做到 “ 五个切人 ”:一是切入珠三 角分 工体 系 ,深度 融入 珠三角生产 、生活 、服务 、消费 中 去 ,做好大替 补 、大服务 、大融通 ,大力 发展旅游 、
题 。要 借 鉴 国 内 外 先 发 地 区经 验 ,充 分 发 挥 “ 桥 头 堡 ” 的超 级 平 台 作 用 ,汇 聚 高 素 质 的要 素 ,推
动 高质 量 的增 长 。
业 、印度 的软件 产业 、 日本 的生物工程 、海洋开 发 ;

济宁国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济宁国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98STATE-OWNED ASSETS OF SHANDONG构吸收合并落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上半年应急转贷、融资租赁、小贷、典当等金融支持累计投放金额104亿元,提前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管理不良资产规模41.32亿,累计落地项目3个,储备优质项目3个。

此外,物流贸易、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板块也多措并举,拓市场、增收入、控成本、挖潜力,做强优势指标、补足短板弱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深耕厚植、硕果累累。

当前济宁国投资产总额143亿元;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78.44亿元,同比增长87.71%;利润总额1.54亿元,同比增长368.57%;实现税收1.19亿元,同比增加153.3%,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拼出了国投“加速度”。

发挥协同效应,改革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同心同向才有凝聚力,同力同行才有战斗力。

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以更大格局推进改革,以更高眼界强化管理,共谋发展“一盘棋”。

近年来,济宁国投坚持“差异化、轻资产”发展思路,强管理、活机制,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企业的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三个层级、五个统一”管理模式。

在管理层级方面,实行公司总部、二级行业集团、三级子公司“三级管控”,缩减管理幅度,管理重心下移。

从业务条线方面,实行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组织人事、财务管理、投资决策“五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团化运作的协同效应。

用好预算和考核两个“指挥棒”。

实施预算管理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创业维艰,奋斗以成。

2023年以来,济宁国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厚植优势、增添活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位,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企业面貌日新日进,以实干之姿、奋斗之态交出了年中亮眼成绩单。

坚持战略先行,立根固本赢得发展主动“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优势动能持续深耕发力,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行稳致远。

”这是济宁国投领导班子对企业发展的共识。

“六大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

“六大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

“六大战略”落实新发展理念作者:沈建来源:《唯实》2016年第07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指引了新航向。

江阴作为全省、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的总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六大战略”,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着力实现转型升级新突破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關键因素。

按照各级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紧紧扭住产业发展这个龙头,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抓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条主线,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位居苏南前列。

着力做强实体经济。

江阴强,强在实体经济,强在工业经济。

支持大企业集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国资合作、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形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快进行装备更新、新品开发、信息化改造,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好的“小巨人”企业。

认真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企业谋发展、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是一个地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阴五年行动计划”,优化全市域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

引导企业沉下心来专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生产制造。

河南虞城:以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河南虞城:以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

河南虞城:以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作者:刘晓磊来源:《中国商界》 2019年第7期近年来,功能完善、要素融合的高质量平台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中之短”。

面对由此形成的窘境,县域经济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在高新区建设五金工量具产业生态城、保税物流园、食品产业园、电镀产业园、电商产业园,以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升级,促使三大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共同驱动转变,传统制造产业迈向中高端进程加快,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形成亮点。

今天,在环境要求日益严苛、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偏低、创新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虞城县着眼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瓶颈和短板,摒弃“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的老路子,聚焦高质量发展,构筑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五金工量具产业生态城为推动工量具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多样化转型升级,虞城县秉持“靠科技、提质量、促转型、创品牌、拓市场、造生态、节资源、增效益”的24 字理念,按照国际第五代工业园标准,规划推出了虞城中国五金工量具产业生态城项目。

该项目占地2.7 平方公里,设计总建筑面积221 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100 亿元,由政府主导控制,企业建设经营,以集约、节约和清洁化生产为根本措施,以综合服务平台为支撑,全面推动研发与生产、展示与销售、贸易与电子商务、销售与物流等的完美对接。

该县计划用三年时间把产业生态城打造成商丘市产、学、研、检测一体化的综合实践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河南省第一家高科技企业、财团、技术、人才集聚的国家级高科技产业生态园。

截至目前,1 号、2 号、3 号科技产业园已全面启动建设,入驻项目29 个,其中建成投产11 个。

创新中心大楼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提交研发中心入驻申请。

展示中心正在顺利推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建成5 万平方米,并入驻项目5 个,拟入驻项目3 个。

推进“六个转变”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六个转变”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六个转变”加快转型升级作者:李劲民来源:《前进》 2016年第12期李劲民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加快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自然也是党代会报告浓墨重彩的重点部分。

骆惠宁书记在报告中,共58次提到“转型”一词,号召全省上下,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型,努力走出资源型经济发展困境,实现我省经济浴火重生。

一、深刻认识我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

报告指出,抓经济发展,必须抓大势、掌大势、顺势而为。

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当前我省正处于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口。

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倒逼、规律倒逼、环境倒逼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面转型升级。

这是山西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需要。

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

多年来,我省一直在努力探索经济转型的路子,但与国家要求和先进省份相比,发展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经济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并存,“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制约着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尤其是在当前传统产业遭遇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创新能力缺乏,新旧动能转化缓慢,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单纯依靠投资驱动难以为继。

如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尤其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促进经济发展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是我们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是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中心任务。

转型综改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山西的二次创业。

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

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

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今后一个时期,江山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工业强市为目标,着力培育输配电和照明电器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门业和消防器材两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建材和精细化工两大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转型提升,为加快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幸福江山”奠定坚实的工业经济基础。

对此,我们将坚持“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扶优扶强、绿色发展”四项原则,大力实施“六大行动”。

一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

以输配电、照明电器两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70亿元,到2020年,产值实现500亿元。

要突出强化政策扶持。

严格按照《关于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精神,针对项目投资、龙头培育、转型升级、集约节约等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并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大项目、大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

要高度重视主导产品的培育、开发。

其中,输配电产业要突出高电压等级特种变压器及开关柜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照明电器产业要进一步做好联合发展文章,加快低能耗照明器具开发,提升产品档次。

要强化产业链培育。

深化输配电、电光源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培育龙头带动型的重点示范产业链(产业联盟);引导、扶持企业大力发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售后服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强化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专业化配套生产企业,有效提升价值链、增强竞争力。

同时,对主导产业培育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各产业发展状况等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完善主导产业范围和扶持政策等。

二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块状经济集群化。

发展壮大门业、消防器材两大特色产业,力争到2015年,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到2020年,产值实现400亿元,着力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门业产业要更加突出高档、多功能复合材料门等产品的打造和升级;要进一步加快木业加工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28•【字号】深府[2011]165号•【施行日期】2011.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深府〔2011〕16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以及出席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并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深发〔2010〕12号),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开始起步,到九十年代着力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再到本世纪前十年初步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圳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有发展模式面临挑战,科技领域孕育着重大突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赋予了深圳“继续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历史使命。

深圳作为国内率先发展地区,也较早地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各种矛盾问题交织汇集,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凸显,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突破发展瓶颈、拓展产业空间的必然选择,是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造“深圳质量”的迫切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重要任务。

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关键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关键举措

产业转型升级有哪些关键举措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不仅是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的需要,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那么,产业转型升级究竟有哪些关键举措呢?首先,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为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企业应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以制造业为例,传统的制造业往往依赖于大规模的生产和廉价劳动力,附加值较低。

而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高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缩短生产周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这包括调整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

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要坚决予以淘汰或改造升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

这些新兴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展潜力巨大,能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

企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而要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上下游环节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还能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掌控能力。

例如,一家服装企业,除了进行服装的生产加工外,还可以开展服装设计、品牌推广、线上线下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实现从“制造”向“创造”和“服务”的转变。

再者,加强品牌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管委会+公司模式激活园区发展新动能

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管委会+公司模式激活园区发展新动能

发挥,,四个平台,作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管委会+公司”模式激活园区发展新动能产业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是园区的发展根基。

去年以来,彭阳县围绕“五特四新四优''产业布局,着力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成立彭阳县园硕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重市场化运作实效,着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招商引资主阵地、县域经济主战场、产业振兴主引擎。

一是夯实物业管理工作平台。

针对园区物业管理涣散软弱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管理办法》,完善奖优罚劣考核机制,充分提振园区企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目前园硕公司管理现有中小企业孵化园厂房36栋(面积2.6万平方米),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园区基础设施和创城工作常态化巡查检查和维护管理,先后维修孵化园厂房供暖和消防设施16栋。

同时对欠费企业进行上门催缴,下发缴费通知8份,进一步规范孵化园基础管理工作。

二是打造园区基础建设平台。

管委会承担园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园硕公司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服务职能,结合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公司依托管理运营的BOT模式,加快企业孵化器建设,吸纳更多企业落户入驻,发挥磁石效应。

今年计划投资2亿元,由园硕公司实施标准化厂房(工业地产)项目,新增厂房5.2万平方米,力争3年内园区企业总量突破100家。

三是构建产业引导平台。

在全区率先建立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导资金,制定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引导资金2000万元,由园区管委会监管,园硕公司具体运作,经企业申请、公司初审、管委会审核、政府备案后,通过参股引投、保底分红等方式,支持符合产业规划的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发展,不断优化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引导资金参股分红模式为“保底分红+净收益分红”,保底收益率为5%。

园硕公司只进行企业参股分红,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不提供融资担保,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落地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快六大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六大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六大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福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加快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已成为我省“十二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目前应重点抓好六大平台建设:一、加大扶持,完善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政策平台抓紧落实扶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增加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利用好福建省政府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园区、集群)、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龙头骨干文化企业。

各级财政也要安排一定资金作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是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制和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或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书报刊印刷、发行、会展、广告、体育和中介服务等文化企业。

三是促进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把金融业服务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把文化产业纳入信贷支持范围,安排专项信用额度,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开发面向文化企业的多层次信贷新产品,推动出版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担保中介机构,加快各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效发挥产权交易所对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协助条件成熟的大中型文化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挂牌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建立外资投资导向目录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

总之,要逐步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银行信贷和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市融资和境外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使经营性文化实体的投融资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品牌带动,建设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载体平台借鉴晋江民营企业创建品牌的经验做法,以项目带动创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带动促文化产业项目提升。

“六大工程”引领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六大工程”引领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六大工程”引领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刘学军
【期刊名称】《群众》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区是淮安市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区。

组建一年
多来,淮安盐化新区按照"高端、绿色、循环、集约"的发展导向,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以招大引强为着力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安全环保体系建设为保障,坚持一手抓管理体制整合运行,一手抓发展谋划与工作推进,倾力打造一流项目、创造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形象。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刘学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8
【相关文献】
1.新疆崛起特色林果产业集群六大特色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J], 林暄
2.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二)-用"品质中高端"
引领棉花产业发展,用"三化"引领现代植棉业发展 [J], 毛树春;李亚兵;王占彪;
王国平;韩迎春;冯璐;杨北方;支晓宇;李鹏程;
3.我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途径、方法和措施(二)——用“品质中高端”引领棉花产业发展,用“三化”引领现代植棉业发展 [J], 毛树春;李亚兵;王占彪;王
国平;韩迎春;冯璐;杨北方;支晓宇;李鹏程
4.党建先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J], 王新凯;贾佳;曹耀峰
5.实施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六大工程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 [J], 田文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2024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

关于2024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

关于2024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有关2024年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的发言材料。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六大赋能”的具体内容。

2024年,我们将实施六大赋能,包括技术赋能、人才赋能、创新赋能、金融赋能、政策赋能和市场赋能。

这些赋能举措旨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福祉。

首先,技术赋能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我们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其次,人才赋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我们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三,创新赋能将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积极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

第四,金融赋能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将推动金融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融资渠道。

第五,政策赋能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激励。

最后,市场赋能将激发市场活力。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促进竞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行业壁垒,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向市场主体释放。

以上就是关于2024年实施“六大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赋能举措,相信我们将迈向更加繁荣和谐的未来。

感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六大平台作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质监局推动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提升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纪实发挥检测检验平台作用,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发挥研发中试平台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发挥标准汇集与制修订平台作用,抢占标准领域“话语权”发挥检验技术研究与检测方法制修订平台作用,支撑产品质量评价发挥高端人才吸聚平台作用,打造尖端人才高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平台作用,提升企业专业人员技能水平检验检测与认证、技术研发与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标准研制四大平台发挥检测检验平台作用,突破贸易技术壁垒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造就了产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特别是国际贸易往来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逐渐增多,不少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广东省质监局在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中,从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要领域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研究课题,发挥国家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检验平台作用,构筑起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与美国NTS合作,积极研究网络设备构建系统测试技术,在深圳建立亚洲唯一获得认可的全项目实验室,提供从产品安全、电磁兼容到环境物理保护测试一站式NEBS测试和认证服务,成功帮助华为、中兴、康佳、创维等上百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围绕打印耗材出口欧盟的情况,积极开展打印耗材环保检测方法的研究。

近两年,该中心针对打印耗材产品出口欧盟需遵循其有关打印耗材环保标志产品相关规定的情况,组织开展调研,启动打印耗材的环保安全检测研究,设计与建设排放测试室,建立打印机在工作状态下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方法,取得了检测资质认可,成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签约实验室。

自2012年开展该项业务以来,为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珠海)的打印耗材产品出口欧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降低企业成本近25%。

中国电信设备进入北美市场必须通过NEBS、FCC、UL、CSA、NEBS等各类苛刻的认证。

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更好地满足服务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不断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其OTA检测能力于2012年获得北美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的正式授权,检测结果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于今年4月获得了美国FCC和加拿大IC列表实验室资格。

通过大力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国家质检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检测规范。

检测能力全面覆盖相关产业的国内外主要标准,构建起“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行”的检测认证体系,实现了“一证通全球”。

目前,通过发挥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作用,国家质检中心既立足于满足政府法定监督检验的需要,以科学准确、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协助政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又全方位服务于企业产业链,加强对不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检测需求的分析研究,为企业产品研发、原材料进厂、质量在线监控、成品出厂提供全过程检测技术服务,出具符合国内外标准的检测报告和检验技术分析,成为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发挥研发中试平台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服务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全省的国家级质检中心非常重视科研能力的建设,通过科研来带动业务,通过科研来提升检验能力,通过科研来提高地位、树立品牌,以便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作为开放的实验室,可以实现大型仪器设备、高级检测人才、检验检测技术、标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有利于联合攻关关键技术,推动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为此,广东省质监局认识到,只有通过科技兴检才是提高质检工作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质检系统综合实力、支撑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基础。

为提高科研能力,国家质检中心积极发挥与企业的互动作用,将所掌握的检测方法和研制的新型检测设备介绍给企业,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检测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汕头)联合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大学,开发了一套为动漫产品设计提供资源共享环境的综合性设计协同和项目集成平台,提高了动漫作品制作效率;研制了一套玩具产品全自动噪声检测系统,解决了玩具噪声测试难度较大、测试结果不准确等技术问题,促进汕头玩具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联合富士康集团共同攻克新型发射器与配光效果优化方案的技术问题,与海尔集团共同研发新型LED模组和LED控制装置的能效转换等新技术;联合中山富兴集团攻克为出口日本而开发设计的超长型LED灯管能效转换率低等技术难点,取得出口认证,并协助该企业将核心技术转化成知识产权。

国家信息技术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了华南地区首家射频识别(RFID)联合实验室,填补了广东RFID技术产品研究、测试技术研究、标准跟踪及测试平台搭建的空白。

在广东省质监局的推动下,每个国家质检中心通过科技兴检,广泛开展研究工作,使科研、检测、标准制定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企业为得到有用的产品质量检测数据而主动上门花钱买“服务”的转变。

在科技兴检的带动下,每个国家质检中心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中试平台作用,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依托自身人才与技术优势,成为了地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国家质检中心的检验能力、人才队伍、实验室规模、国际交流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通过科研带动了业务,通过科研提升了检验能力,而且通过科研树立了品牌,已成为集检测与科研于一体的技术机构。

发挥标准汇集与制修订平台作用,抢占标准领域“话语权”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的特征非常鲜明,尤其是家电、陶瓷、铝合金型材等占了全国产量的50%左右。

近年来,国家质检中心已经成为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力量,不仅扩大了优势产业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推动了“广东制造”在产业链上的价值提升。

在标准化战略的引领下,各国家质检中心以配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宗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以技术机构检测平台为支撑,通过大力加强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实现了技术机构以产品质量检测为主向“标准研究”并重发展的转变。

前些年,国家质检中心的主要任务则是以产品质量检测为主。

那时,由于重检测轻科研,使得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较为单一。

为此,广东省质监局在推进技术标准战略过程中,一方面,结合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动国家质检中心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组织牵头、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

国家电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际电工电子IECEE中国对口专家组成员、国家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光源与附件、灯具、光辐射测量3个分委员会的成员,有10多名技术骨干担任国家级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承担省级地方标委会秘书处两个。

该中心主导国家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排的5个智能照明国家标准制定,占同批同类国家标准的近一半,成为制定标准的“大户”。

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检测水平相对低下、验证数据不够全面、标准化人才匮乏等不足问题,坚持产研结合及资源共享,集合质检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本等优势,积极与企业联合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研制工作。

一方面,将自身研制的检测方法转化为标准,为相关产品检测提供权威的检测依据,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以检测技术和全面、权威的检测数据为支撑,与企业共同夺取标准话语权,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该中心牵头组织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制定的《外墙用陶瓷薄砖》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家、行业标准的空白,使外墙用陶瓷薄砖与传统外墙砖相比大幅降低原材料耗用量30%。

尤其是在该中心的支持下,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将《陶瓷薄板》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转化,再向国际标准迈进,使陶瓷板的厚度仅为传统陶瓷砖的1/3,综合能耗降低50%以上,使昨天的传统产业上升为今天的新兴产业。

国家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积极参与五金刀剪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目前,该中心联合多家五金刀剪企业先后拿到了《不锈钢水果刀》国家标准及《不锈钢果蔬刨》行业标准制定权,前者已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专家评审;后者征求意见稿已形成,为打响阳江刀剪的“金字招牌”发挥了国家质检中心的作用。

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电梯抗震安全技术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国际相关电梯抗震安全技术的调研工作,承担了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对提高我国电梯的抗震性能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该中心审定国家标准达22个。

通过标准或检验规程的制定,抢占了标准话语权,提高其技术权威。

尤其是该中心把脉行业技术动态,大力开展电梯检验检测、装置开发、节能技术等方向的研究,获得的专利成果共有12项,其中已有8项获得授权批准,另4项已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

这些事例表明:国家质检中心充分发挥掌握本地企业及产业情况的优势,一方面,通过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质检中心与企业联合制修订各级标准,实现了企业和技术机构将科技成果转化和标准研制的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研究提升检验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使标准制定能力大幅提升,带动了质检中心逐步向科研型检测机构转型。

目前,广东省质监局通过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正在逐步改变国家质检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了国家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具有特色的多层次的质监技术机构,贴近产业升级,在提供国际、国内产业信息,协同企业科研开发,配套公共检测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逐渐显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

发挥检验技术研究与检测方法制修订平台作用,支撑产品质量评价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事前没有预兆,具有突发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对此类事件若未引起重视或处理不够迅速,其危害性将会迅速膨胀,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

广东省质监局要求国家质检中心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品安全问题,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做好战略性技术储备,全力构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技基础平台。

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监管的助手”的作用,通过完成行政部门委托的质量抽查和专项检查,及时掌握相关产品的质量状况,避免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州)在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作出迅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找出问题起因,为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提供正确的信息,充分发挥了技术支持的作用。

2005年上半年的苏丹红事件中,该中心更是发挥高技术的优势,在无国家检验标准的基础上,迅速研究出检验方法,对广州乃至全省抽查的可疑食品进行了全面检测,及时为监管部门迅速追查出苏丹红的源头、查处有害食品提供了准确的技术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