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4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等。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简单的数的认识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等知识。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提高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概念和数学思维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等基本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的数学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位置和方向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数的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特征、位置和方向的判断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单元的教学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或数学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
3.巩固新知:通过练习题或数学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范文大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范文大全]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主备人:李庆亮一、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三、课标要求: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四、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六、学情分析:学生在很小的时候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的抽象,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使他们认识到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上册说课稿精写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上册说课稿精写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上册,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运算和初步认识货币。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和货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减法运算和货币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货币,知道不同面额的货币的名称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货币,知道不同面额的货币的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对于货币的认识和使用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实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3.货币的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货币,了解它们的特点。
4.应用练习: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并且能够辨别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还不够熟悉,我将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将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生活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模型,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总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8单元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8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4-8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图形、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时间、认识货币和简单的数据处理。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和生动形象的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图形,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时间、货币,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数感,形成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图形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间、货币的认识和简单的数据处理。
2.教学难点:图形之间的转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间、货币的换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游戏或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生动展示各种图形的特征,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时间、货币的换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练习进位加法的计算,认识时间、货币,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主讲稿
送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认识图形(一)》备课文稿第四实验小学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内容:①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
②用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立体整合及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图形的知识,接下来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有:平面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知识的编排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其中五年级下册出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六年级下册出现的圆柱的表面积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图形知识的难点。
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时,对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形状不够熟悉、清楚。
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心中不能清晰地映像出立体图形及其各个面。
所以,本节课既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也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根基。
本单元内容学好、学扎实将为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编排特点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编排注重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的结合。
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选取的题材生动有趣,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编排体例这单元是从情景图、例题、做一做、练习(整理与复习)四个方面进行编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范文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或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态度,应理论融入实践。
可采取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实验法、练习法等。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202X第四单元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202X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生活体会上体会数的意义,感遭到数学就在身边.2.培养学生仔细视察、认真摸索自主探索的能力.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教具、学具数字卡片、课件.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一)引入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1.同学之间相互介召、相互说.2.指名回答.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二)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数数,从而感遭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运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二、尝摸索索.(一)教师提问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何?摸索: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现,全班交换.)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点评:通过视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三)揭示课题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教师板书:玩具 (1、2、3、4、5)(四)指导书写.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 1 ? 2怎么写?(指名板书)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查指导.)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点评:先引导学生视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进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进程中学会了书写.)(五)比较数序.1.看图数数.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出示水果图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2.比一比.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点评:通过视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爱好,从而感遭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4.数序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出示火车图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三、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点评: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进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运用意识,感遭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运用于生活.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当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当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奇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情势,使学生感悟、知道,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最新202X第四单元教案2教案示例教室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教学设计一、活动一:介绍教室(一)创设情形我们每天都坐在宽阔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二)介绍教室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何?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由于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当怎样走才能到那吗?5.学生挑选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三、活动三:游戏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2.看卡片指方向.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3.听口令反指方向.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教案点评: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形,让学生在情形中学习。
小学数学人教一年级上册4认识图形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说课稿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说课稿一、理解教材《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图形的拼组。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六七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孩子好动,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
另外,根据课前调查,孩子们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华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华版)
本文档主要介绍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
该
单元主要涵盖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一、加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本单元将重点教授以下内容:- 认识加号:加法运算的符号。
- 认识加数和和:加法运算中的基本概念。
- 掌握加法运算的合理性:通过具体的实物和生活情境,培养
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合理性的理解。
- 练简单的加法运算: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进行简单
的加法练。
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减法是数学中另一个基本运算。
本单元将重点教授以下内容:
- 认识减号:减法运算的符号。
- 认识被减数、减数和差:减法运算中的基本概念。
- 掌握减法运算的合理性:通过具体的实物和生活情境,培养
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合理性的理解。
- 练简单的减法运算: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减法练。
三、小结
本文档介绍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包括加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以及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培养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力。
参考资料:
- 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上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类》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概念,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分类的方法和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分类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概念,知道分类的方法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特点,能够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和原则,能够自主地进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要过河,但是桥上乱七八糟的,引出分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导他们发现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颜色、形状等。
3.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4.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解释分类的标准和原因,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的方法和特点,让学生明白分类的意义和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分类的方法和特点。
可以设计成一个简单的分类,左边列出门类标准,右边列出分类结果。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来进行。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
[中小学新教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几乎为零。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他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常见的立体图形。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和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还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玩具,家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新课: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和描述,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用积木搭建不同的立体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件
第4单元
1.你能发觉什么?
提示: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推一推,滚一滚,就会发觉圆柱 能转动,而长方体不能转动。球可以向任意方向转动。用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就会发觉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转动;长方体、 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安稳。
提示: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控立体图形的特点。第一可选用一些较大的、 便于肯定形状的实物,摆在桌子上,由一位小朋友说一种立体图形的名 称,让另外两名蒙眼睛的小朋友摸出这种形状的实物,让其他小朋友进 行判定。还可以让蒙眼睛的小朋友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 出是什么形状。
哪些形状是用4个 拼成的?在( )里画“√”。
√
√
第4单元·P37~38练习八
1.连一连。
( 4 )个 ( 1 )个 ( 2 )个 ( 4 )个
3.我说你猜。
活动提示:一个小朋友说出立体图形的特点,另一个小朋友根据特点猜 立体图形。如:一个小朋友说圆柱的特点:“可以立起来,还可以转动。” 另一个小朋友猜:“是圆柱吗?”一个小朋友答:“是。”一局游戏结束, 可换人连续猜。长方体: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共6个面。正方体:四 四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有6个面。圆柱: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 圆的,平平的。球:圆圆的,可以自由悠闲地转动。
7.我说你搭。
8.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
,你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
4种
5.搭积木,说一说你搭得像什么。
图形一像椅子。图形二像门洞。 图形三像卡车。如:桌子。
6.数一数。
4
5
7.我说你搭。
7.我说你搭。
这一游戏是为了让大家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左、右 、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准确地进行辨 认和判定。所以在活动中,大家第一要听清你的伙伴说的是什么形 状的物体,然落后行正确辨认,并准确地判定出要摆放的位置,最落 后行摆放活动。大家可以同桌之间进行活动,也能够和自己的好朋 友进行活动,活动的进程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课件讲课稿
课件
这些都是我收集的!
快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相 同?
长方体
圆 柱
仔细观察,分一分 问题:你能把它们分类来滚去不费力。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找朋友:
( 8 )个 ( 6 )个 ( 3 )个 ( 1 )个
摸一摸,猜一猜!
闭上眼睛,从书 包里摸出一个物 体,然后说出它 们的形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一)连一连
(二)数一数
4 1 2 4
1、从左起,第( 3 )个是球,第( 1 )个 和第( 6)是正 方体。
2、球的左边第一个是( 圆柱),球的右边 第一个 是( 长方 体)。
你敢挑战吗?每个福娃后面都有一 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判断:在正方体下面画√
() ()
(√ ) ( )
涂一涂:请你给长方体涂上红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算式谜和简单的排列组合。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数学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需要激发和保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了解其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能够解答算式谜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答算式谜题,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乘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算式谜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及换算关系。
2.新课导入:介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求倍数的方法。
3.算式谜题:给学生出示算式谜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排列组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题目,供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整理房间(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整理房间(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是孩子接受初中教育的基础,数学是小学学科之一,也是孩子在初中学习的数学基础。
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数数字和数学运算,学会使用数字解决问题。
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整理房间为主题,通过数学运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及其表示方式。
•掌握数字1到100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掌握数字的加、减法。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整理房间的习惯和态度。
•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字添加和减少背后的数学关系。
•帮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把握不同数字之间关系的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排列顺序。
四、教学过程1. 整理房间将教室里的桌椅、玩具、文具等物品混乱的摆放在地上,作为整理房间的练习教具。
学生们可以根据提示提示老师把物品放在相应的地方。
2. 数字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到100,通过随机数字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及其表示方式,掌握数字1到100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 数字的加、减法老师可以提供一组数字,让学生自行将其排序,再加上或减掉一个数字,让学生计算结果和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4.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展示排序结果,根据每组数字练习来评估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和排列顺序的程度。
老师也可以通过问答方式来考察学生对数字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能力可以通过对他们的表现和课堂练习来评估。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房间来评估学生的习惯和态度,也可以在课后布置练习题来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整理房间展开,运用数学运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
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出练习题来加强学生掌握数字大小关系的能力。
相信本方法可以通过课堂和课后的不断练习掌握数字计算和排序的技巧,进而提高学生成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集体备课主讲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主讲稿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搭各种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3.在对生活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难点: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首先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其次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直观地辨认、区别,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科书安排了拼、搭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拼、搭活动分为两个层次编写:一是若干个相同几何体的拼搭。
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的意识。
二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以及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识别、分类和简单的组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他们对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建立图形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图形的识别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进行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图形的组合和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对于复杂图形的识别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图形的概念和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方法,探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交流分享: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一些图形的识别和分类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讲稿数一数教学内容:数一数教材解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课标要求: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教学建议:刚入学的学生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观察画面往往只对其中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根据学生特点,在出示情境图后,不要急于让学生数数,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
在数一数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我能行,努力使每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讲稿
一、单元内容
人教版一上数学32―――37页;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三、课标要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是这样要求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六、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起始单元。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逐步将他们已有的感性经验进行抽象,这对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在低年级,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感性认识将对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
只要通过滚一滚,摸一摸,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操作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
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
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
②描述特点的语言直观、形象就可以,不必要求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从生活实际引入。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3)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
如“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如何能一个长方体的箱子能在地面上滚动”
3、对于本单元的评价,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几何形体的情况,如是否能正确的辨认与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还要注意评价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主动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九、问题研讨: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
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