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

合集下载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秦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详细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一、秦汉文学的特点1.1 诗歌的崛起秦汉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此之前,诗歌主要表现为民间歌谣,而在汉代,诗歌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并开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特征。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逐渐固定,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散文的发展秦汉时期的散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是在诸子百家中表现出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和文学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散文在形式上更加规范,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1.3 辞赋的繁荣辞赋是秦汉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它融合了诗歌和散文的特点,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代辞赋达到了顶峰,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1.4 小说和戏剧的萌芽虽然秦汉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尚未形成完整的文学体系,但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小说和戏剧特征的作品。

如《汉书》中的“志怪”篇,就已经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而汉代的一些戏剧作品,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也为后世戏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2.1 诗歌代表作品•《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浪漫主义精神。

2.2 散文代表作品•《左传》: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3 辞赋代表作品•《子虚赋》: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所作,以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两都赋》:东汉文学家班固所作,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描绘了洛阳和长安的繁华景象。

2.4 小说和戏剧代表作品•《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的分类
秦汉文学现象分类:
1.典籍文学:《尚书》、《春秋》、《诗经》、《易经》、《周易》、《论语》、《孟子》等。

2.秦汉文学:《离骚》、《楚辞》、《史记》、《汉书》、《汉晋文学》、《魏晋文学》、《新唐书》、《元史》等。

3.秦汉小说:《围城》、《搜神记》、《梦溪笔谈》、《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4.秦汉诗歌:《楚辞》、《古诗词》、《诗经》、《齐谐文集》、《秦汉诗词》、《魏晋诗词》等。

5.秦汉戏剧:《红楼梦》、《西游记》、《梦溪笔谈》、《孔雀东南飞》、《牡丹亭》等。

秦汉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一、秦汉文学渊源深厚。

从先秦到秦汉时期,形成了一种以先秦文学为基础的新的文学活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秦汉文学。

二、秦汉文学以传统文学为基础,继承了先秦文学的经典传统,但又有新的发展。

三、秦汉文学以宣扬政治思想为主,在宣扬统一思想的同时,还着重宣扬思想解放、民主和仁慈的思想。

四、秦汉文学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以礼乐文学为主,有许多儒家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韩非子》、《礼记》等。

五、秦汉文学注重文体,以诗歌文学为主,有许多著
名的诗人,如刘邦、楚庄王、汉武帝、屈原、韩愈、贾谊等,这些诗人的诗歌,都对后世文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

高考常考古代文学常识:秦汉文学一、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但是由于秦王朝实行思想文化专制,且历时短暂,因此“秦世不文”是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两汉王朝历时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昌盛时期,国力增强,社会进步,汉代文学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汉代文学样式丰富,许多文学形式在这一阶段孕育而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内容(一)秦与两汉散文1.秦与两汉散文综述秦汉是中国古代散文诸多文体渐趋完备的时期。

秦汉散文,一方面继承了先秦文学的旧传统,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2.秦代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的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由于《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中还保存大量的寓言故事,全书的寓言故事共有两百多则。

《吕氏春秋》中的寓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李斯的散文秦代唯一的作家是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人。

曾从荀卿学,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因说秦王并六国,拜为客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为丞相,定郡县制,下焚书令,变籀文为小篆。

《史记》有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在泰山,琅玡、峄山等地刻石表功。

这些刻石文大多出自李斯之手。

内容虽没有更高的文学价值,但它是最古的碑文,对汉魏碑铭有直接的影响。

2.西汉散文(1)贾谊的政论文秦王朝虽然在文学上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政治上的失败却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使那些才华横溢的汉初文人有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先是陆贾,早在刘邦称帝之初就在其面前时时称说诗书,并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和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1.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代表作品有《离骚》、《屈原》、《楚辞》、《淮南子》等。

2. 秦汉时期的文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诗歌创作:诗歌成为文学的重要体裁,有灵秀华丽的风格,代表作品有《离骚》和《楚辞》。

(2)史书创作:史书成为文学的重要形式,有精彩生动的历史描写,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3)哲学著作:哲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淮南子》等。

(4)散文创作:散文成为文学的独立体裁,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等。

3.《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表现了诗人辛辣的爱国情感和抵抗野心勃勃的暴君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

4.《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它描绘了楚国人民的荣辱成
败,反映了人民反抗奴役统治的精神。

5.《淮南子》是传世文献中汉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6.总体来说,秦汉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课件完整版
更是常常出现于《淮南子》中。《淮南子》中的
作品又时而带有楚骚之风韵。道家文辞与楚骚风 韵的结合造成《淮南子》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引譬连类是《淮南子》中运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淮南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寓言、 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出现于文中,大大增 强了作品的形象性。作者非常重视这种“揽物引 类”、“引譬援类”的表达方式,《要略》说: “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则不知精微。” 《淮南子》这种表达方式打破了自然、社会与人 的界限,在天地与人事、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 幻的事物之间博采旁搜,纵横驰骋,形成酣畅淋 漓、广博宏富的审美特征。
汉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 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使得“天下 轶闻旧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目的,“网罗天下放佚旧闻”,写成卓 绝千古得《史记》一书。
此外,在大一统局面下,封建专制统治加 强了,很多知识分子感到行动不自由,思 想受限制,有一种有志难伸的压抑感,因 而出现了一批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走向独立的趋势,人们在观念上开始把文 学和学术著作加以区分,出现了“文章” 和“文学”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司马相如、司马迁、王褒、刘向等以散 文或辞赋著名的作家被看作是文章之士, 在人们心目中与公孙弘、董仲舒、萧望 之、梁丘贺等以儒术进身的人有明显的 区别。
通过总结辞赋的创作,人们开始认识到 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如司马相如认为 赋的特点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 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汉宣 帝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 丽可喜”,能够“虞悦耳目”。
大一统的局面造成了一种恢宏开阔的时 代精神,人们踔厉奋发,积极进取,重 视名节,普遍带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和历史责任感,有一种雄骏豪迈的气 概。这种时代精神在汉代文学中表现为 富于气势和激情、浑厚朴拙、奇肆雄健 的审美特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
秦汉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秦汉文学作品:
1. 《九歌》:《楚辞》中的一篇,被誉为华夏文化瑰宝,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 《离骚》:《楚辞》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楚辞之冠。

3. 《史记》: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宝,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 《汉书》: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5. 《论衡》:著名的辩证文集,是汉代刘向所著,包括了对伦理、道德、政治等多个领域的讨论。

6. 《风俗通义》:古代百科全书,是汉代郭璞所著,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化辞典。

7. 《山海经》:古代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神话传说等内容。

8. 《古诗会议首》:汉代刘琨所编的古代诗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集。

以上只是其中一部分秦汉文学作品,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品没有列举出来,这些作品在秦汉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知识点整理一、秦汉文学的背景1. 秦汉政治背景•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解放农民,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度•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朝2. 秦汉社会经济背景•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社会等级分明•农业生产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流频繁,市场经济初步形成二、秦汉文学的特点1. 国家文化政策•秦朝提倡儒家思想,严禁其他学派•汉朝兴起,兼容并蓄各种文化流派2. 文学风格多样•豪放派:描写爱情、英雄壮志的作品多见•史诗派:反映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的史诗广泛流传•诗词派: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进行抒发的诗词广泛传播3. 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秦朝文化人地位低下,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汉朝文人士大夫崛起,文化繁荣兴盛三、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品1. 史书•《史记》:司马迁的代表作,有“史家之绝唱”之称•《汉书》:班固的著作,是中国历史书写的另一部重要作品2. 乐府文学•乐府诗:用以演唱的民间歌曲,描写爱情、战争、田园生活等•代表作品:《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3. 诗词•秦朝:以《九歌》为代表,描绘神话传说和爱情故事•汉朝:诸葛亮的《桃园三结义》、曹操的《短歌行》等4. 鸿篇巨著•《鸿门宴》: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鸿门宴历史事件•《红楼梦》:清代作品,描绘官宦家族的衰落四、秦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文化传承•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秦汉文学的经典作品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格和题材2. 文学思想的传承•秦汉时期的文学思想以儒家为主,对后世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汉文学中诗词抒发人生哲理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的观念3. 文化交流•秦汉时期,中国与西域、南洋等地区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推动了汉字的传播和汉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五、小结秦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文学风格,使得秦汉文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东汉文学(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二、秦汉文学的基本内容:1、秦代的刻石文、李斯的政论散文2、汉赋3、两汉政论文及其他散文4、史传文学(《史记》和《汉书》)5、汉代诗歌(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三、秦汉文学的主要特征1、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时期文学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学的上古时期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传承期,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文学特点。

2、秦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秦世不文”。

3、汉代史传文学、辞赋、政论散文出现繁盛局面,诗歌处于较为沉寂的时期。

4、汉代文风以疏荡显其气韵,体式以宏大见其壮美。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与文学的基本态势一、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解读文学典籍成为时尚P132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因此,师生在诵读五经的过程中,自然受到文学方面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事实上,汉代诗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起到催化作用。

2、诸侯王、天子、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兴起了献纳辞赋的风气P132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的学问。

严助向武帝推荐他的同乡朱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同时向汉武帝讲解《春秋》和楚辞,因此得到提拔。

武帝还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作注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

”(《汉书·淮南王传》)宣帝修武帝故事,“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这种新文体确立之后,也和楚辞一样成为士人贵族的诵读物。

汉宣帝时还有过这样的事情: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其中的奇文当有楚辞类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3. 学习秦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发展概况。

2. 诗歌: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诗经》、《楚辞》等作品。

3. 散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史传文学等,分析《左传》、《史记》等作品。

4. 辞赋:汉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5. 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鉴赏法:分析秦汉时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文学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汉文学相关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研究》等。

2. 参考书目:秦汉文学相关研究著作,如《诗经译注》、《楚辞校注》等。

3. 网络资源:秦汉文学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影视资料:秦汉时期的历史剧、纪录片等,如《汉武大帝》、《楚汉传奇》等。

教学计划:第1-2周:秦汉文学概述第3-4周:诗歌第5-6周:散文第7-8周:辞赋第9-10周: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六、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诗经》、《楚辞》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散文阅读:选取《左传》、《史记》等作品的部分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古代散文的魅力。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大学语文秦汉时期文学

知识拓展
“古诗”是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的一批五言抒情诗,主题大多抒写游子、思妇的感伤情 怀,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但 是,它们没有题目,也不知作者是谁,因此就被笼统地称为“古诗”,意思指它们是魏、晋 以前的古人所作的诗,一般认为是汉朝诗歌。西晋诗人陆机仿古诗而做,总题名《拟古诗》。
第二章 秦汉时期文学
目 录
1.行行重行行 3.子虚赋 5. 苏武传
2. 谏逐客书 4.李将军列传
点拨
秦汉文学
秦代文学 (影响较大的)
吕不韦门客集体编辑的《吕氏春秋》 李斯的《谏逐客书》
汉大赋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他的代表作《子虚》《上林》
汉代文学
汉赋
代表人物:枚乘,他的作品:《七发》 标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贰 谏逐客书
PART 02
作者介绍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楚国上蔡(今 河南省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少为郡吏,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年入 秦国,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 拜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逐客令时,上书力谏 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 取韩国,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廷尉,主张禁 私学、废《诗》、《书》、六国史记及“百家语”。又 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注释: 衣带渐已缓:衣带一天比一天宽松,意即人一天比一天瘦。 缓:宽松。 白日:喻指未归的丈夫。此句是思妇设想丈 夫另有所欢而不思返。 反:通“返”,回来。
古诗释义
原文: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代文化常识之秦汉文学

古代文化常识之秦汉文学

古代文化常识之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产生于秦朝和汉朝时期,其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秦汉史书为主,其中包括《史记》、《汉书》、《汉魏六艺》、《禹贡》等。

秦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史书文学为主。

秦汉文学的主要作家是史书作家,他们以史书为主体,写出了许多经典的史书作品,如《史记》、《汉书》、《汉魏六艺》、《禹贡》等。

二、以历史观点为主。

秦汉文学的作家以历史观点为主,他们以历史的角度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三、以哲理思想为主。

秦汉文学的作家以哲理思想为主,他们以哲理思想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论语》、《孟子》等作品。

四、以礼仪文化为主。

秦汉文学的作家以礼仪文化为主,他们以礼仪文化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礼仪,并对当时的礼仪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比如《礼记》等作品。

中国文学史之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之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绪论一、秦汉文学的起始年限(前221?-190)上限: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完成于统一之前。

秦文学另一代表作《吕氏春秋》完成于统一之前。

从作品角度来看,秦汉文学的上限不应是公元前221年。

下限:汉代文学结束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

初平之后,属于汉代的时间还有兴平、建安年间,共二十六年。

而这一时期,建安诗人已开始活跃,东汉政权也已名存实亡。

二、秦文学概况1、面貌:秦文学几乎一片空白,作家作品极少,“一人一书”。

一人:秦唯一作家李斯。

现存作品:文章一篇《谏逐客书》,碑刻铭文若干。

一书:《吕氏春秋》。

另,《史记》所载《仙真人诗》、《汉志》所载秦杂赋九篇,均亡佚。

2、秦文学荒芜的原因(1)秦王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焚书坑儒法家的治国方针:“明主之君,去书简之文”。

(2)秦朝时间短暂。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王朝覆灭,只有十五年。

三、汉文学概况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1、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2、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3、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4、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一批无名诗人。

第一章秦及两汉政论散文第一节《吕氏春秋》及李斯的散文知识点:1、《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2、《吕氏春秋》文学艺术特色;3、李斯的《谏逐客书》;4、李斯的刻石文。

第二节西汉政论散文一、陆贾、贾谊和晁错陆贾:“有口辩士”。

《新语》贾谊1,生平: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2,散文作品58篇,刘向辑之,名曰《新书》。

今传《新书》已有残缺,剩36篇。

(1)专题性政论文,如《过秦》《大政》。

(2)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这是当时政论文的主要形式),如《陈政事疏》等。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汉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国,思想活跃, 汉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治国,思想活跃,文化呈 多元综合形态,文人用世之情高涨。 多元综合形态,文人用世之情高涨。 武帝时汉帝国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武帝时汉帝国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外儒内法为实 际统治思想。 际统治思想。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文学观念与文学 形态。 形态。 文化上,广开献书之路;制礼作乐, 文化上,广开献书之路;制礼作乐,扩大乐府机 搜集民歌;提倡辞赋,广揽文士。 关,搜集民歌;提倡辞赋,广揽文士。
2.贾谊文章的特点:
贾谊和晁错都是汉代文章的大家,鲁讯称之为“西汉鸿 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 贾谊的散文疏直激切,感情充沛,气势夺人。善于运用 形象的比喻和铺排扬厉、夸张渲染的手法。文章纵横驰 骋,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是其散文的 代表作品。
从文体看,汉代文学主要有 从文体看, 赋、散文和诗歌。 散文和诗歌。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赋是汉代最盛行的文体。 分骚赋、大赋和小赋。 分骚赋、大赋和小赋。 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 汉初以骚赋创作为主,武帝到东汉中 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 期为大赋的鼎盛期,东汉中期以后, 小赋勃兴。 小赋勃兴。 汉赋以大赋最为代表, 汉赋以大赋最为代表,其创作模式和 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过较大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汉代的文学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 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主要成就 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陆 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 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文章大多恢宏开阔,疏直激切,气 势夺人,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辞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 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等。这 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秦汉的文学

秦汉的文学

2014-9-18
11
•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 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 岪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 罢池陂陀,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 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瑊瓑玄厉, 碝石碔砆。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菖浦,江蓠蘼芜,诸 柘巴苴。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似大江, 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茛蒹 葭,东蘠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 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 中则有神色蛟鼍,瑇瑁鳖鼋。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豫章,桂 椒木兰,檗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芬;其上则有鹓鶵孔弯, 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貙犴。
2014-9-18
2


汉赋—流行于汉代的一种介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其特点 是综合了《诗经》和楚辞的艺术形式,用华丽的辞章对所描写的 事物和感情进行铺陈与抒情,句式讲求押韵,但篇章较为自由。 汉赋的种类分为三种:骚体赋、大赋(散体大赋,汉大赋)、 小赋(抒情小赋)。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14-9-18
9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霑裳衣。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

2.秦汉时期文学(1)汉乐府《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汉乐府的特点:(小学、高中)①叙事成分相对增多,“缘事而发”,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如《陌上桑》中罗敷和使君的对话,《东门行》中妻子和丈夫的对话,都能表现出人物机智、勇敢、善良等各自不同的性格。

②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

③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杂言和五言为主,形式自由多样,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

④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

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2)《古诗十九首》(初中)《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名篇有《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明月何皎皎》《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等。

《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小学、高中)①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②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某些观念。

(3)汉赋汉赋是在汉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
鲁迅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其门客集体编篡而
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 (《刻舟求剑》)
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 四言韵文,三句一韵。
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
(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 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
书名原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 之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为此 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
《淮南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 系统论说散文集。
三、刘向 刘向(前77~前6),原名更生,
成帝时更为向,字子政,沛人。 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目录 学家、散文家,一生有著作多种。
《列女传》、《新序》与《说苑》 大量故事传说、寓言:如 “叶公 好龙”、 “杯弓蛇影” 。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第二章 论说散文及辞赋
第一节
汉代论说散文
一、贾谊 1、生平 :(前200~前168),洛阳人,汉初 著名的年轻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少年 博学,被文帝召为博士。后被外放为长沙王太 傅,后又作梁怀王太傅。最终忧郁而死。年仅 33岁。
贾谊《吊屈原赋》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 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 (音踏)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2、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200余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汉 赋的兴盛期主要是散体大赋。

秦汉文学概论

秦汉文学概论

李斯与《谏逐客书》
(一)李斯其人 李斯(?~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 (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 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 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 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主张焚 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 帝,为赵高所忌,被诬为谋反,腰斩于长安市。
文化专制,文学冷落
址陕 西 秦 “ 坑 儒 ” 遗
秦代文学

由于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 作空前冷落。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 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秦能留给后人的,只有为数 不多的刻石文和诏令奏议一类的应用文字,大多出 自丞相李斯之手。 “秦世无文” 秦:“一人一书”




内容分析 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并 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 (叙述秦自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 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 第2段: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为过” 。 (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 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第3、4段 :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误 和严重后果。
秦汉文学从朝代上包括秦、西汉、新、东汉, 秦汉文学的主体是两汉文学。先秦文学的主体是 周代文学,最为辉煌的是春秋战国分裂时代的文 学,而秦汉文学则属于大一统时代的文学。秦汉 文学继承和发展先秦文学,包括汉诗、汉赋、秦 汉诸子和两汉史传。其中汉诗和诸子散文的规模 与成就不如先秦壮观,汉赋和史传散文的规模与 成就则超越了先秦,文体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 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上林赋中亡是公更是从流经上林苑的八川的水势及其中之物上林苑的山溪原野及其中生长的草木苑中的景象及其中的飞禽走兽和其中的树木茂盛这几个方面极言上林苑的盛况第二文人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大学语文》第三讲(秦汉文学)

3、内容多样 在秦汉时期,新出现的文学样式有赋、乐 府诗、五言诗(特别是文人五言诗)、七 言诗、人物传记、小说等,文学样式是多 样的。
• 4、作家不少
• 在秦汉时期,所涉及的重要作家有李斯、 贾谊、晁错、枚乘、司马相如、司马迁、 扬雄、张衡、班固、辛延年、赵壹等。

有人提出了秦无文学的观点。客观地说,秦代文坛是寂寞的。 不发达的,但肯定还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包括民歌在内,只 是没能更多地流传下来罢了。





☆《史记》的史学精神。 1、实录精神。 最重要的是“不虚美,不隐恶”。这成了后代一些正直的 史官秉笔直书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在对史料的分析、处理 过程中,始终贯串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寄寓了 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格理想。 2、批判精神。 总体上看,《史记》不是一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史书(当 然其中也不乏赞颂性的传记,如《李将军列传》、《廉颇 蔺相如列传》等),而是一部批判性的史书。尤其对汉王 朝的历史,对当代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司马迁始终保持冷 峻的眼光 。 3、人本精神。 《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 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 高度重视。

二、汉代辞赋
赋:

“赋”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荀子的《赋篇》。它的文体是诗和文的 综合体,《诗经》、楚辞、先秦散文都是赋的源泉。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 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 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 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 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至于诗。《史记》中称屈 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文学
■ 秦汉时期的文学无论在诗歌还是在散文方面 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 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汉时期
两汉散文:代表作有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
两汉诗歌: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有一个高潮。它 继承了《诗经》中“国风”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汉乐府” 这一新的诗体。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 诗的故事性、戏剧性,比之《诗经》中的作品都大大加强 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 北朝民歌《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秦汉时期文学
秦汉两代400余年间的文学。
秦时文学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因秦王朝统治时间较短,加以实 行了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秦代文学几无建树。只有吕 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影响较大。
两汉时期
汉赋时两汉最流行的文体。它是在“楚辞”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新文体。刘勰在 《文心雕龙》里说“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是赋的 特征。标志着汉赋的正式形成的第一个作家和作品, 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是 “汉大赋”成就最 高的作家,有作品《子虚赋》《上林赋》影响比较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

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名词解释: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

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

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

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

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

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班固《两都赋》《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

《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

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

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

《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

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一.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秀丽,局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但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景物描写都笼罩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

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第二章正始之音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

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

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

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试论嵇康诗的特色嵇康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

如《赠兄秀才入军》。

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

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

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

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第三章两晋诗坛简述游仙诗的渊源及内容的二种不同倾向。

一.游仙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

在《离骚》中,当屈原对现实不满时就幻想神游天界。

以“游仙”为诗名,始于曹植的《游仙诗》。

二.游仙诗内容有二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如汉乐府《长歌行》。

另一种是愤世嫉俗之言。

如曹植《游仙诗》。

试论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

内容特点:一.“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

二.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

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张溥称傅“新温婉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典型的是陆机。

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

三.描写更细腻。

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试论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

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

二.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

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

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

三.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

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

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如《游仙诗》其一。

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

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

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

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

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

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

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

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

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

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

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

”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

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

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

最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

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