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书、丛书、类书

合集下载

4类书与丛书汇总

4类书与丛书汇总

• 6、《古逸丛书》二十六种一百八十六卷,清黎庶昌 编。清光绪遵义黎氏日本使署刻本。黎庶昌光绪七年 使日本,其后在日本收得我国久佚之书或罕传版本, 次第影刻,经办者为杨守敬。计宋刻本十种、元刻本 三种,日本刻本二种,唐写本一种,日本写本十种。
• 张元济编 《续古逸丛书》四十七种三百三十二卷。
• 中华书局编《古逸丛书三编》四十三种。
• 六朝的骈文辞赋在用事和辞藻方面更为讲究。
• 在这种背景下,类书的产生带有必然性。
• 张涤华《类书流别》:“其或强记不足,诵 览未周者,则乞灵抄撮,效用謏闻,期以平 时搜辑之勤,借祛临文翻检之剧。故网罗欲 富,组织欲工,类书之体,循流遂作。”
(三)类书的功用
• 1、查找史料。类书包罗万象,又以摘录 古书原文见长,并以类编排,方便后人 查找历史、地理、典制、民俗、文艺、 人物等各方面史料。
• 现通行者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又据之缩印。另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文 津阁本。
• 4、《知不足斋丛书》二百七种七百八十 一卷,清鲍廷博编。清乾隆至道光鲍氏 知不足斋刻本。共三十集。末三集其子 士恭续辑。这部大丛书所据底本多旧抄 旧刻及名家校本,久为世重。
• 5、《宛委别藏》存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 十六卷(内三种各二册不分卷未计)七 百八十册又目录二册,清阮元编。其中 宋元刻本各一种,又有少数明刻本及日 本《佚存丛书》本,余多影宋元抄,皆 《四库全书》未收之书,或《四库》虽 收而卷帙不完者,实即《四库全书》之 续编。嘉庆时进呈皇宫,赐名《宛委别 藏》。
• 梁刘孝标博闻强识,尝撰《类苑》一百二十卷。
• 《南史·刘怀珍传》附《刘孝标传》:“初梁武帝招 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峻率性而 动,不能随众沉浮。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 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会策锦被 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峻时贫悴冗散,忽请纸 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 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 诸学士撰《华林遍略》以高之。”

第十章 类书与丛书概论

第十章  类书与丛书概论

第十章类书与丛书概论1、三国时代,《皇览》是中国类书的始祖。

2、唐四大类书:《北堂书钞》(现在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第一部)《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3、宋四大类书:《太平御览》(被称作辑佚工作的宝山)《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文学类书,上继萧梁《文选》)《册府元龟》(史料类书,宋代最大的一部类书)4、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永乐大典》,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5、余鼎孙、余经的《儒学警语》是丛书的始祖。

6、《四库全书》是最大的丛书7、《四部丛刊》是一部大型古籍影印丛书,《四部备要》为聚珍仿宋活字排印丛书。

8、戏曲文献:毛晋《六十种曲》9、《中国丛书综录》是一部规模最大的收集最广的古籍丛书目录。

10、《四库全书》收藏地: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史称“江浙三阁全书”和紫禁城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史称“内廷四阁全书”。

第九章谱牒学概论1、《年谱丛刊》是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史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丛书。

2、《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是研究清代家谱最为完整的资料。

第八章方志学概论1、地方志最早由梁启超提出。

2、《禹贡》是我国“古今地理志之祖”,我国现存最古的一部全国区域志。

此书把全国分为九州,包含在《尚书》中。

3、晋代常璩《华阳国志》是现存最早以“志”命名的志书,可以说中国方志进入成熟时期。

4、唐代最早纂成的地理总志《括地志》5、现存较完整的一部唐代图志是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6、《元一统志》完成了全国区域志的定型。

7、明朱棣颁布《纂修志书凡例》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地方志编撰的政府条令。

8、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河南通志》9、《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著录最多,参考价值最大,记载了收藏处的全国性方志目录。

10、《中国地方志集成》是一套国内外选收方志最完整、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大型方志丛书。

第七章辨伪学概论1、胡应麟在《四部正讹》提出著名的辨伪八法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崔述《考信录》张心澂《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惠栋《古文尚书考》崔述《古文尚书辨伪》丁晏《尚书馀论》2、二重证据法,王国维提出,以“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相互印证。

中国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典文献学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1.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殷墟卜辞(殷墟书契)指的是甲骨文献。

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

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小屯村),故又称“殷墟卜辞”“殷墟书契”。

2.汲冢竹书晋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竹书”。

经过整理后得《竹书纪年》等史书10余种。

3.总集“总集”的名称起源于南朝梁代阮孝绪的《七录·序目》,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是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编的《文选》。

4.别集别集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如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分为编年诗、未编年诗、编年文、未编年文四大类型。

5.丛书丛书,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合刻”等。

最早用“丛书”二字作为书名的是唐人陆龟蒙的《笠泽丛书》。

6.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分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用、征引。

著名的类书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

7.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它搜集历代或某一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史料,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具有制度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性质。

整数又称典志体史书,《四库全书总目》根据政书的内容将其分为通志、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六小类。

8.汗青竹简成为文献的载体,要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

古代著名的类书和丛书

古代著名的类书和丛书

古代著名的类书和丛书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

义系类书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

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

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

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

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

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

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

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我国古代类书之祖,当首推魏时之《皇览》。

就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载:魏文帝曹丕时“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丛,凡千余篇”。

此书早已散佚,后世虽有一些辑佚本,但所存不多,难以窥其全貌。

六朝时期也有很多类书,如北齐后主武平三年敕撰的《修文殿御览》,卷佚很多,为唐、宋类书所取,今已佚。

另如齐、梁间的《古今同姓名录》、梁朝的《华林遍略》等皆是。

唐代官修类书有三部,即欧阳洵等奉敕撰《艺文类聚》,许敬宗等奉敕撰《文馆词林》,徐坚奉敕撰《初学记》。

私撰的有二部:虞世南撰《北堂书抄》和白居易撰《白孔六帖》。

《艺文类聚》,唐高祖时编,100卷。

该书从1400多种古籍中分类摘录,分岁时、政治、产业等48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内容丰富。

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今多散佚,为我们保存了不少珍贵材料。

《文馆词林》,唐高宗时编。

1000卷。

分类编纂自先秦到唐代各体诗文。

原书北宋时已散佚。

流传在日本的残本约有数十卷,其中大部分已重新传入我国。

各残卷分别有《佚存丛书》《粤雅堂丛书二编》《古逸丛书》《适园丛书》等刻本。

《北堂书钞》,是唐初的虞世南任隋朝秘书朗时编辑。

160卷。

该书从当时各类书籍中摘录名言佳句,凡852类,供当时作文采摭词藻之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点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点

文献: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文献一词首先出现在《论语八佾》,汉代郑玄和宋朱熹解释为,文,典籍,书面材料;献,贤人,口头材料。

文献的载体:甲骨、金石、竹木、帛、纸张、电子。

历史上著名的有东汉蔡邕的“熹平石经”,至今保存完整的是唐朝的“开成石经”保存于西安碑林。

此外还有清朝的“乾隆石经”。

版本:【版,木片,版片(经雕刻后用来印书的版片)本,树根,用来教书的底本。

】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板、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

雕印本的类型:按地域分——(均为当时刻书中心)浙本蜀本闽本(建本)江西本平阳本(山西临汾)按刻印情况区分——邋遢本:指版本模糊很不整齐的本子。

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又印刷模糊的本子。

百衲本:用不同的版本凑成一套丛书或一部书。

节本:对原书的内容进行删选的本子。

非雕印本类型:分为手稿本和抄本代表书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善本一词最早见于宋欧阳修《集古录田弘正家庙碑跋尾》一书中。

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学术价值。

当今善本:拟定“三性”“九条”,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

印本——活字本代表书目:木活字清乾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红楼梦》、铜活字《古今图书集成》活字本特征:1 活字本有的字排的不整齐,有倒置卧排现象;2 活字本边栏的四角以及上下栏线同行线的连接处多有距离行隔间的距离也常不相等;3 活字本的字的大小不一致笔画粗细不均匀;4 活字本墨色轻重不均、界行时有时无;5 字与字之间笔画绝不交叉;6 无断板、列板现象。

版本的鉴别——刻本的鉴别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版本的形式二是书籍的内容三是前人的研究成果。

(简答)校勘与校雠——校,木枷核对校正;勘,校也作“刊”消除校订。

校勘即改正书面材料上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校雠,最早见于刘向的《孙卿新书书目》,狭义上指校勘,广义上指版本、目录、校勘、典藏。

版本学 第七章 类书和丛书.ppt

版本学 第七章 类书和丛书.ppt

• 类书特点及作用
• 类书是分类汇编各种材料以供检索用的 工具书。
• 有两个特点:内容广博,以杂见称;采 择经史子集中的词语、诗文、典故、人 物、事件等各种资料。形式上,分门别 类加以编排。
• 先分大类,后标子目。
• 子目罗列方式为:先取事类(古书中有关 该事物的记载),后采诗文(文学作品中 涉及到该事物的句子)
• 2、校勘、辑佚:纠正古籍错误说法,将散 见的古籍片断重加搜集。
• 《史记》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叙述说“今年 祖龙死”,而《初学记》为“明年祖龙 死”,后者是。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 秦汉三国六朝文》,鲁迅《古小说钩沉》 取材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 《初学记》等;
பைடு நூலகம்
• 类书一般采用分类编排。先划分成若干大的部类。 例如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通常设 帝王、后妃、职官、州郡、政理、产业、人、礼、 乐等部;属于社会生活方面的,一般设居处、服 饰、器物、珍宝等部。在每个大部类中,再分若干 小类,每小类下先录书名,再录材料,并注明出处; 材料按原书时代先后顺序排列。也有的类书按韵 编排。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类书利弊说: “此体一兴,而操觚者易于检寻,著书者 利于剽窃,转辗裨贩,实学颇荒。然古籍 散亡,十不存一,遗文旧事,往往托以得 存。《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 御览》诸篇,残玑断壁,至捃拾不穷,要 不可谓之无补也。”
• 现存较早的类书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 书钞》,唐高祖武德年间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 聚》、唐玄宗时徐坚等编撰的《初学记》、唐中 期白居易编撰的《白氏六帖 》(南宋时将此书与南 宋孔传编撰的《孔氏六帖》混合刻成一书,题名 《唐宋白孔六帖》,简称《白孔六帖》) 等。《艺 文类聚》,开创了“事居其前,文列于后”的新体 制。

丛书和类书的例子

丛书和类书的例子

丛书和类书的例子
丛书,是指一系列的书籍,通常由同一作者或同一主题构成,例如一套小说、一套科学丛书等。

类书则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丛书,它将某一领域的各种知识整理成册,方便读者查找和阅读。

以下是关于丛书和类书的几个例子:
1.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大型编书项目,它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2. 《永乐大典》则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部大型类书,它将各类知识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一起,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3.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收录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和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人民文学》则是中国当代文学界的一个重要刊物,它以发表人民文学作品为主,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参考。

这些书籍和刊物都是中国文化和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文献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文献学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文献学【名词解释】1.《三体石经》2.《穆天子传》【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

《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

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

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

作者不详。

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

共6卷。

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

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

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

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

(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老师笔记】类书指抄录古代书籍中的词、句、段、篇,进行分类编排,以供查阅、检索(录)的工具书。

文史常识7-丛书和类书

文史常识7-丛书和类书

【类书】
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所谓类书,就是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随类相从而加以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按其内容和编排方式不同,有义系、形系、音系三类。义系类书就是按材料的义类分部编排,如天文、地理、人事类。每系中又分若干小类,如天文分有日、月、星、时等;时又分春、夏、秋、冬等。古代类书大多属此类。其中以取材范围分,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音系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取二至四字的短语,按末一字的韵编入某韵,主要供编纂字、词典找资料出处所用。如元代的《韵府群玉》、清代的《佩文韵府》。形系类书是字形编类,即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按其上一字归入同一字的类中,而举出包含这个词语的诗文篇目,如清代的《骈字类编》。其作用与音形类书略同。
查找古代丛书目录及其子目,最完备的工具书是《中国丛书综录》,还有《丛书大辞典》、《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等。
辛亥革命以后﹐既出版了《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以古籍为主的大型丛书﹐又出版了《中华百科丛书》﹑《ABC丛书》﹑《一角丛书》等介绍现代科学文化的丛书。

《永乐大典》,22937卷,11095册,字数三亿七千万左右。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诏令大臣解缙编纂《文献大成》,次年竣工。永乐三年,再令重修,永乐六年修成,命名为《永乐大典》。该书集中图书八千余种,依洪武正韵将有关资料整编。其体例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即以洪武正韵为纲,按韵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录有篆隶楷草各种字体,字下将有关人物事件、制度名物、山川河流、天文地理、诗词歌赋、号令文章,随字所含之类收载。《永乐大典》篇幅浩繁,内容十分丰富,保留了不少古籍。可惜正本毁于明末,副本也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洗劫,现仅存七百余卷。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G4 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
4
R1医药、卫生预防医学、卫生学卫生基本知识
G6教学参考书
3
R72 儿科学(育儿知识儿童保健 疾病防御)
G8 体育(体育运动及理论)
2
S1农业科学农作物园艺林业畜牧、兽医
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
2
TB 一般工业技术
H1 汉语(语言学汉语言知识及理论)
4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4
K0 史学理论
4 社会科学教育、教学
4
K2 中国史(中国历史及理论著作)
C5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2
K3/7各国史(各国历史)
C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2
K81 传记(人物传纪)
C93 管理学
2
K9 地理(地理变化游记 风景名胜地介绍)
D45 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少先队工作)
K89 风俗习惯
D9 法律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结构简表
中小学图书馆版、简 表(到二级)分类标签
分类号及名称
数量
分类及名称
数量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及著作
J0 艺术理论
B0 哲学理论
2
J2 美术
B2 中国哲学
5
J3 连环图画、低幼画册
B1 世界哲学(包括各国哲学)
2
J4 音乐、舞蹈
B80 思维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
4
K85 文物考古
EO 军事理论
2
N 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E2 军事史海陆空军战略导弹事技术
2
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F 经济:农业工业 交通运输 邮电 贸易经济

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说明

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说明

《图书分类》使用说明本馆图书分类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简称《中图法》)的第四版,若有更新的地方参考第五版详本分类法。

根据省示范馆条例要求指示,以及结合本馆的实际管理情况使用,本使用说明只作编目分类人员大概参考,未详细的地方需结合分类法查阅使用,因认识有限不能周全考虑,不足之处要续以完善,暂作如下规定:字典:集中编目分类:为便于管理根据大体性质判断(一般从丛书名上讲)如社会科学普及读物,自然科学普及读物。

主种次号:I287.4/5、K811/3:2、D929/1-2中的5、3、1定义为主种次号。

同书不同版:《中国古代司法制度》978-7-5463-4976-3 陈龙香编著 2011年价格19.80 分类:D929/1,《中国古代司法制度》978-7-5463-4976-3 陈龙香编著 2011年价格56.00(上、下册),分类D929/1-2。

双语:如:汉语和英语结合在一起的图书。

分类级别定义:A,TM为一级,A1为二级……I247.5为五级……一、图书分类的大体原则1.本馆追求的大体原则是所有图书分类最大分至四级,在追循省示范馆要求以前的,部分老图书,因没有相关指标要求约束,碰到有同超过四级的旧图书不做相应更改就此沿用。

2.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其它文学作品根据要求能分至五级的,尽量做到,少量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戏剧、民间文学以相关杂文因为本馆收藏量少,为管理方便最大会分至四级。

3.教参根据要求应至少分至科目类也就是最大五级,个别特例需要区分如下:套书性质、可集中编目分类(要据丛书上判断来分)方便管理可分四级,科目综合性强的最大分四级,语文科目类(学生参考用的)中的作文为长远考虑,作文全部放至G624.243,除作文其它语文类分到G624.2。

本馆收藏数量较少的中学,乃至成人教育相关的书最大分也分至四级,碰到有同以前老图书超过四级的图书不做更改,就此沿用。

4.名人传记系列的套书可集中编目分类的,分至K811,碰到有同以前老图书超过四级的图书不做更改,就此沿用。

类书与丛书

类书与丛书

这部书的第一大用途是提供小说史料, 第二大用途是用于小说辑佚。鲁迅《古小说 钩沉》《唐宋传奇集》都大量取材于《太平 广记》。
《太平广记》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 9卷。 最早 保存在《太平广记》中的唐元稹《莺莺传》,是西厢 记的创作依据。最早存于《太平广记》的唐李朝威的 传奇小说《柳毅传》,在元代被尚仲贤改成《洞庭湖 柳毅传书》杂剧(《元曲本》选),收入昆虫类的 《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宋元话 本、明清拟话本及宋元明清小说以《太平广记》中的 故事为蓝本的也屡见不鲜。(详参《文献学概要》杜 泽逊撰p299)
宋代类书编算主要集中在北宋。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四 大官修类书的编纂,稳固了封建 统治基础,使统治者赢得了“稽 古右文”的美名。 其次类书编纂中较为注重史实的 汇缉,这与宋代史籍日增及编撰 相关。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宋代李昉 、扈蒙﹑ 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於太 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 所以定 名为《太平广记》。全书500卷﹐目录 10卷。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 馀细目。 取材于汉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 ﹑道经等故事,这些书半数以上已散 佚,就是留有的亦有残缺和错讹,赖 有《太平广记》给我们保存了大量的 小说史料。 是以小说为主的类书,有“小说家 之渊海”的称号。
《北堂书钞》书影
《北堂书钞》的版本
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所录《北堂书钞》,为 内府所藏明常熟陈禹谟校刊本。 清嘉庆间孙兴衍得元末明初,称为影宋钞本,约 严可均、王引之等校订,但有数十卷未校完。同治四 年周星诒购为镇库之宝。 后南海孔广陶借陶宗仪的钞本,又约林国赓、孔 昭熙、傅以礼等续校成书,镂版梓行,陈禹谟妄改之 处,多加以更正,使本书大体复其旧观。 我国类书流传到现在,在私人所撰类书中,比较 完整的,当以虞世南《北堂书钞》为最古。

类书与丛书的基本常识

类书与丛书的基本常识

类书与丛书的基本常识【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

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

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

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类书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工具书,它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而后,历代续有编刊,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三才图绘》,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渊鉴颣函》等等。

其中《永乐大典》原是我国历史上内容最广博,卷帙最庞杂的一部类书,可惜历经劫难、散佚,至今传存的已不及原书的百分之三。

而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全书分为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九部。

全书并且收录不少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文字翔实,实为今日查核典故、考经证史的重要依据和凭借。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

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

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

什么叫丛书?所谓「丛书」就是将原属单行流传的书籍,依照一定的原则、体例汇编为一部大书,再题以概括的总名,以便成套保存下来。

南宋末年编纂的《儒学警悟》、《百川学海》是现今公认的丛书始祖。

此后,类编群籍,总括篇章,似乎已成为丛书编纂的基本体例。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古典文献的收集、整理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王清任有关血瘀辨证标准(续) 看看原文:“初病四肢酸软无力,渐渐肌肉消瘦, 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咳嗽吐沫,心烦急噪,午后潮热, 天亮汗多。医延调治,始而滋阴,继而补阳,补之不效, 则云虚不受补,无可如何。可笑著书者,不分别因弱致 病,因病致弱。果系伤寒、瘟疫大病后,气血虚弱,因 虚弱而病,自当补弱而病可痊;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 致身弱,自当去病,病去而元气自复。查外无表症,内 无里症,所见之症,皆是血瘀之症。”(男子劳病) 王清任有关血瘀的病证还提到:糟鼻子、耳聋年久、 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牙疳、出气臭、 妇女干劳、男子劳病、交节病作、小儿疳症等,大多病 程长久。
中医古典文献蕴藏着大量的前人从各方面总结出来 的经验和理论,不仅一直指导着广大中医的医疗实践, 就从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来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宝藏, 有进一步发掘的必要。 任何科学的成就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只有通 过长期的积累,把中医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继承 下来,才能具备收集、整理、研究、发掘中医学理论和 文献的能力。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积累文献资料是一个很重要的 环节,资料积累得越全面、越丰富、越深入,研究计划 就制定得愈具体,研究工作就可能进行得愈顺利,收获 就愈多。
1.为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中医古典文献是古人直接医疗实践经验的记录,是 古代众多的医药工作者长期努力、不懈探索积累起来的 丰富的知识宝库。 中医古典文献中蕴藏着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素材。 这是中医学的优势之一。 这样的成功例子如青蒿素、砒霜防治白血病。 这涉及到如何继承宝库的问题。继承宝库不能停留 在口头上。
1.文献整理的方法
(1)图书馆分类整理法。引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 法》分类法整理归类资料。 (2)主题整理法。将文献按主题词或关键词的内容 整理归类。

套书、丛书、类书

套书、丛书、类书

套书并不是专称,只是一套书的简称,一般所谓的套书,至少在题材或内容上有一定的内在延续性。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把各种单独的著作汇集起来,给它冠以总名的一套书。

其形式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

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

丛书的范围要大于套书。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

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

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

丛书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存古籍
文化
曾起过积极作用。

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来属于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成一部大书,题以概括的总名,成套传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

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4107种;少者只有2种,如郭子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二书。

总而言之,“类书”之所谓“类”,是取分类纂集的意思;而丛书之所谓“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的意思。

像四大名著、四书五经放在一起就被成做一套书。

从出版的角度说,套书是同时出版的,而丛书则不是.
从内容看,套书是一个内容,丛书有一个比较散的主题,内容差距很大.。

编写丛书的影响评价

编写丛书的影响评价

编写丛书的影响评价
丛书的优点:一般来说丛书都具有专题性、系列、系统性。

丛书的缺点:集成度最高,但显得门类繁多,就一类领域的专题都包含很多不同观点的文章,对读者来说有书山探路耽误时间的感觉,但正是其缺点也造就了其优点。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指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按一定的目的,在一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一种集群式图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

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

丛书指的是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了多种独立图书而形成的一套书,又称丛刊、丛刻、丛编、汇刻等。

丛书中的独立图书被称为丛书子目。

它通常是围绕一定主题内容,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而编纂的。

丛书的主题或宗旨明确而宽泛,子目既相对独立,又紧扣主题或宗旨,可独立存在。

中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的《儒学警悟》,规模最大的丛书是清代的《四库全书》。

在古代,丛书大多是综合性的丛书,但现在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专门性的丛书。

类书就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

类书、丛书、百科全书及其比较

类书、丛书、百科全书及其比较

类书、丛书、百科全书及其比较
类书、丛书、百科全书及其比较
作者:刘辰
作者机构: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出版科学
ISSN:1009-5853
年:2001
卷:000
期:003
页码:30-34
页数:5
中图分类:G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百科全书;丛书;类书;藏书;书体;图书编撰;文章;样式;体裁;模式化
摘要:文有体,书亦有体。

“体”指对象的样式,故文体指文章的样式,书体指书籍的样式。

文章的样式又称体裁,书体的样式可以用体例归结。

类书、丛书、百科全书都是书体,各有自己的规格样式及与之对应的功能。

这些书体和其他书体一样,是在长期图书编撰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模式化了的。

了解书体知识,对于编书、藏书、读书都将大有裨益。

丛书和类书

丛书和类书

丛书和类书
1、编纂方式不同
丛书是题以概括汇编,类书是分类纂集。

2、形式不同
丛书是一部成套大书,类书是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

3、内容不同
丛书对书籍是全文辑入,类书只对原文进行部分或片段地辑取。

4、作用不同
丛书可以解决大部分资料问题,类书为查找资料起“索引”作用。

5、影响不同
丛书对现代图书编纂的影响大于类书,是更有生命力、更为后人
重视的图书编纂形式;类书奠定了中国现代百科全书的基础。

扩展资料:
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而后,历代续有编刊,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北堂书钞》,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三才图绘》,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渊鉴颣函》等等。

其中《永乐大典》原是我国历史上内容最广博,卷帙最庞杂的一部类书,可惜历经劫难、散佚,至今传存的已不及原书的百分之三。

而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全书分为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六一○九部。

南宋末年编纂的《儒学警悟》、《百川学海》是现今公认的丛书始祖。

此后,类编群籍,总括篇章,似乎已成为丛书编纂的基本体例。

明人踵武前贤,丛书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态、不同内容的汇刻书籍。

直至清代,我国丛书的编刊始迈入全盛的时期,由于文化事业受
到普遍的重视,从朝廷官修巨帙的《四库全书》,到民间个人编撰的丛刊汇编,无论在质与量方面,都是超越以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书并不是专称,只是一套书的简称,一般所谓的套书,至少在题材或内容上有一定的内在延续性。

丛书,或称丛刊、丛刻、汇刻书、套书,是把各种单独的著作汇集起来,给它冠以总名的一套书。

其形式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门性的两种。

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

丛书的范围要大于套书。

类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编制方法系按类汇编群书,即将当时能搜集到的所有书中的内容拆散,重新按类或主题进行编排,以便需要时能快速地查到。

因为其主要是按类编排的,所以被称之“类书”。

明清时期,也有少数类书是按韵目进行排检的,如明代的《永乐大典》和清代的《佩文韵府》等,但历代类书的主流还是以分类为主。

丛书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保存古籍
文化
曾起过积极作用。

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类似今天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来属于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成一部大书,题以概括的总名,成套传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

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4107种;少者只有2种,如郭子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二书。

总而言之,“类书”之所谓“类”,是取分类纂集的意思;而丛书之所谓“丛”,是总括、聚集与众多的意思。

像四大名著、四书五经放在一起就被成做一套书。

从出版的角度说,套书是同时出版的,而丛书则不是.
从内容看,套书是一个内容,丛书有一个比较散的主题,内容差距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