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状

合集下载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
要保障机制。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基层法律援助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接下来,我将从覆盖面不足、法律援助效果不明显以及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覆盖面不足是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普遍问题。

基层法
律援助的实施范围过于狭窄,只覆盖了一部分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许多
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法律援助。

这种不平衡现象导致了公平公正意识的
缺失,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基层法
律援助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基层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和运营的规模。

最后,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是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法律援助机构存在滥用职权、违
法违纪的问题。

此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
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完善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了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的现象,尽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样面临诸多的法律问题。

为了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应运而生。

然而,农民工法律援助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改进。

首先,农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需求量大、供给不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个亿,具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农民工也众多。

然而,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其法律援助需求。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法律援助资源,导致很多农民工无法及时得到帮助,维权权益困难重重。

其次,农民工法律援助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法律援助意识薄弱。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的限制,部分农民工对法律援助的概念和作用并不清晰,甚至存在依赖和不信任的心态。

在他们遭受违法侵权行为时,往往因为不了解自身权益和法律程序,而无法积极维权。

此外,一些农民工也缺乏法律援助的途径和渠道,无法获得及时的法律援助信息和服务。

此外,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问题还体现在援助质量和效果不一的现象。

在一些案件中,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对相关法律规定不熟悉,导致援助质量的参差不齐。

有的法律援助机构只提供口头咨询,缺乏实际行动支持,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

此外,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效率也普遍较低,导致农民工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效果和实际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现状。

首先,应加大农民工法律援助资源的投入,增加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的数量,建立更多的法律援助服务站点,提高援助覆盖率。

其次,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援助的认识和意识,促使他们更积极地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需要推动农村地区法律援助的普及,为农民工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应提高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援助质量的稳定提升。

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是什么

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是什么

法律援助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是什么法律援助,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法律援助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其完善路径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法律援助的现状1、资源分配不均衡在我国,法律援助资源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则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在需要法律援助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帮助。

2、经费保障不足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包括律师办案补贴、办公设备购置、宣传推广等方面。

但目前,部分地区的法律援助经费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果。

3、专业人才短缺法律援助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参与。

然而,由于法律援助案件的报酬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导致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的难度较大。

4、宣传力度不够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范围、申请条件和程序等缺乏了解。

这使得一些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未能及时申请法律援助,错失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

5、援助范围有待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的法律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法律援助范围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例如,在劳动纠纷、消费权益保护、环境污染等领域,法律援助的覆盖还不够全面。

二、法律援助完善的路径1、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投入,通过政策倾斜、人才支持等方式,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同时,建立法律援助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加强经费保障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

此外,还可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赠,设立法律援助专项基金等,确保法律援助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3、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提高法律援助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我国法律援助在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定义和历史深远而丰富。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如覆盖范围不广、质量参差不齐等。

未来,我国法律援助将朝着更加完善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并采取改革措施加强制度建设。

为了加强我国法律援助的重要性,促进制度的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法律援助的未来展望是充满希望的,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可以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

【关键词】我国法律援助、重要性、定义、历史、现状、主要问题、发展趋势、改革措施、未来展望、加强、制度完善、质量、效率1. 引言1.1 我国法律援助的重要性我国法律援助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之一。

作为法律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经济困难的群体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使其能够享有平等的司法保障。

在当今社会,法律援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律援助有助于弱势群体获得平等的司法保护。

经济困难的群体往往缺乏应对法律问题的能力和资源,容易成为司法弱势群体。

法律援助为他们提供了司法保障的机会,帮助他们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援助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现象,法律援助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法律援助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助力建设法治社会,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1.2 我国法律援助的定义我国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或者其他无力承担诉讼费用的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制度。

这项服务旨在保障公民的诉讼参与权利,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援助。

我国法律援助的定义包括律师、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法律服务,以解决其诉讼权益和合法权益受损的问题。

通过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在司法领域能够更好地实现法治建设的目标,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公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法律援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从法律援助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探讨了法律援助的主要内容、对象群体、实施机构,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还对法律援助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了我国法律援助的重要性,提出了改进方向,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我国法律援助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为法律援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法律援助、意义、现状、内容、对象群体、实施机构、问题、挑战、未来发展、重要性、改进方向、前景展望。

1. 引言1.1 我国法律援助的意义我国法律援助的意义在于为经济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受到公平正义的对待;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升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击犯罪,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法律援助的意义体现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法制建设、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升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

1.2 我国法律援助的现状概述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贫困群众、残障人士、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完善,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成效显著。

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工作主要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服务、诉讼代理等多种形式,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不断增加。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

我国法律援助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法律援助对象群体广泛等。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援助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法律援助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广阔,有望实现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基层反映当前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在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工作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等。

基层反映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来改进这些问题。

首先,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许多地方的法律援助中心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

此外,由于工作压力大和待遇低,许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不愿意到基层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并提高他们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以吸引更多资深法律人才到基层从事法律援助工作。

其次,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经费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法律援助服务。

相反,一些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则享有更多的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资金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提供平等和充足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还可以加强地区间的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再次,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的问题。

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过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例如,很多人之前都有疑惑,不知道如何申请法律援助,甚至不知道法律援助的存在。

因此,为了改善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认知度,并建立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法律援助申请流程。

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律援助经验,对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进行和完善。

最后,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标准和质量缺乏统一、基层法律援助中心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法律援助工作标准,提高法律援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强基层法律援助中心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基层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工作力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衡、法律援助制度落后等方面。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建议摘要: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目前存在需求量大、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完善建议,包括增加财政投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培训机制等方面,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阐述。

最后得出结论,指出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于维护公民权益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援助制度,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完善建议,案例,公民权益,法治建设正文:一、法律援助制度现状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但目前存在需求量大、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需求量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类法律事务日益增多,因此对于法律援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共接受法律援助申请1546.5万件,同比增长11.7%。

(二)供给不足尽管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逐年壮大,但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供给仍然无法满足需要。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法律援助律师仅有8.6万人,平均每10万人口拥有法律援助律师的数量为6.23人,远低于国际标准数值。

(三)质量不高法律援助服务中存在着一些服务质量方面的问题。

有些受援人反映,自己的案件得不到及时的受理和处理,甚至有的案件因此被拖延甚至终止。

一些律师因为自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而导致受援人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建议面对法律援助制度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财政支出,拓宽法律援助的经费来源是化解当前供给不足难题的重要手段。

要从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方面提供法律援助资金支持,以此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法律援助中来。

(二)优化服务流程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在现有基础上,法律援助机构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线上预约、审批等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优化服务流程。

同时,加强对援助人员的督查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让案件拖延或被耽误。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改革的方向。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一)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刑事辩护扩展到民事、行政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对于涉及劳动争议、婚姻家庭、社会保障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案件,法律援助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更多的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帮助。

(二)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逐步加强国家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级政府也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一些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各地法律援助机构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完善服务流程等措施,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

许多法律援助律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受援人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

然而,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法律援助资源分布不均衡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法律援助资源则较为匮乏。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受援人在获得法律援助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

(二)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法律援助的供给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尤其是在一些复杂、疑难案件中,法律援助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

(三)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不高,不知道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改革方向(一)优化法律援助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投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法律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

基层法律援助现状论文

基层法律援助现状论文

基层法律援助现状论文[摘要]我们一直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贯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

但是,笔者觉得这一切就必须要从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开始。

发展法援,维护每一个人民的权益,这不仅仅需要国家的重视与投入,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一、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的现状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践。

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的中国,仍然还有一部分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这也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

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

得到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参与法律援助是社会的责任。

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我国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万件,而实际得到援助的不足1/4。

我国重视基层法律援助建设的效果是明显的。

通过在福建省泉州市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基层法律援助建设基本完善,职能行使较为到位。

据统计,2013年泉州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13件,其中民事案件3361件、刑事案件1037件、行政案件15件,受援人达5692人次,其中案件涉及农民工2861人次,占50%;涉及残疾人316次,占5.5%;涉及未成年819人次,占14%;涉及妇女1318人次,占23%;涉及老年人172人次,占3%;共接待咨询人数15727人次。

关于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问题的探析

关于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问题的探析

法律援助制度自五百年前在苏格兰王国萌芽,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掀起热潮,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以诉讼法律援助为基础,涵盖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的现代法律援助制度。

【1】作为一项全球性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制度,法律援助也被纳入世界人权制度之中,成为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最重要法律武器。

反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援助长期未纳入国家救济体系之中,20世纪90年代初才初现端倪。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跃发展,贫富差距日渐拉大,社会弱势群体也空前增多,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我们社会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基层政府,受资金财政、人力物力、思想观念等制约,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更迫在眉睫。

一、法律援助与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始于西方,最初是由一些私人律师和宗教团体及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自发地位穷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慈善和道义行为。

【2】它源自民间的社会道义,后来发展为一项国家责任,即建立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制度。

对于法律援助的内涵,众说纷纭,搜索网页不难发现大家普遍认为“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为符合条件的公民提供无偿的法律帮助。

”,有的认为“是指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也有的认为“法律援助,是国家以法律化、制度化的形式,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收费的法律服务,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制度”等等。

【3】比较这些观点,其实大同小异,都是强调法律援助是国家通过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法律服务,是一项现代社会法律保障制度。

二、基层法律援助现状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辖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各地自然地理、经济文化不同,法律援助开展也不仅相同,尤其是县级地方更是差些万千。

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少(3篇)

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少(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援助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少的现状1. 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减少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减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为38.8万件,较2018年下降5.6%。

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7.2%。

2. 法律援助案件类型单一从案件类型来看,我国法律援助案件主要集中在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赡养抚养纠纷等领域,其他类型案件数量较少。

这导致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对象和案件类型上存在局限性。

三、法律援助工作案件数量少的原因1. 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足是导致案件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制度了解有限,认为法律援助是“有钱人的专利”,因此不敢寻求法律援助。

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在宣传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

2. 法律援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部分法律援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群众对法律援助的信任度不高。

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专业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

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3. 群众维权意识薄弱部分群众维权意识薄弱,认为法律援助与自己无关,导致案件数量减少。

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缺乏法律意识,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不够重视,更不会主动寻求法律援助。

4. 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成本较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成本较高,使得部分群众望而却步。

在实际操作中,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中涉及的调查、取证、诉讼等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对于经济困难的群众来说,这些成本可能成为他们寻求法律援助的障碍。

5. 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缺陷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如法律援助范围较窄、法律援助资金不足等。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它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使其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法律援助制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一)法律援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不仅包括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涵盖了民事、行政等领域中经济困难的当事人。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也给予了重点关注和保障。

(二)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不断发展,法律援助机构和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通过加强培训、规范服务流程等措施,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

(三)法律援助的经费保障有所加强政府对法律援助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拓宽了法律援助经费的来源渠道。

二、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法律援助资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则较为匮乏。

这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当事人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二)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申请率较低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人对法律援助的相关政策和申请程序不了解,导致在需要法律援助时不知道如何申请或者不敢申请。

此外,一些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的质量和效果存在疑虑,也影响了其申请的积极性。

(三)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法律援助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效率和效果还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需求。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

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一、引言法律援助制度,作为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法律援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分析1. 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情况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公益性服务体系,旨在保障公民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体获得法律援助,并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

2. 存在的问题(1) 资金不足当前法律援助制度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但由于政府财政有限,导致法律援助项目难以全面覆盖,资金分配不均衡。

(2) 资源分配不均法律援助机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匮乏,导致部分群体难以获得有效法律援助。

(3) 法律援助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法律援助质量存在差异,影响了援助效果。

3. 思考与建议如何改进现有的法律援助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法律援助项目的资金拨款,确保法律援助制度的稳定运行,并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

(2) 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在基层的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覆盖面,确保法律援助资源的充分利用。

(3) 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建立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律师的业务能力和伦理道德的培养,提升援助服务的专业水准和质量。

三、结语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与改进关乎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可以促进法律援助制度的健康发展,为广大公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的现状及完善

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的现状及完善

论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的现状及完善【内容摘要】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能够为经济困难群众或者特殊案件中的弱势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保障社会群体合法权益的公益事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法律援助工作站则是建立在社会最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基层法律援助机构。

近几年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迅速开展,在保障基层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应当看到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存在着明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完善,发挥好法律援助工作站的便民优势,就能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关键词】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现状完善一、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的现状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凸显出其在维护司法公正、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是法律援助事业向社会基层的纵深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我国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从无到有,基层法律援助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基层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依托各乡镇司法所而建立,具有规范的名称、办公场所以及工作人员。

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人员同其所在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同一套人员,乡镇司法所所长兼任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

以东昌府区法律援助中心为例,其辖区共设立16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其所辖法律援助工作站均有规范名称、独立场所、工作人员以及规范化工作规章制度。

在法律援助工作德开展方面,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致力于降低法律援助受援门槛,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扩大法律援助在农村基层的覆盖面。

同时,对于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办理、结案后卷宗的装订实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

在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处理上,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侧重于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矛盾,这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法律援助工作站使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广大农村社会,增强了乡镇司法所的职能,而且保护了广大困难农民、贫弱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公平公正与尊严,使县区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浅析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篇:浅析法律援助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浅析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出现。

新形势、新任务为法律援助事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法律援助工作为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日益彰显,已越来越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

我国的法律援助事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有限的法律援助资源与大量的法律援助需求之间的矛盾较突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有众多的法律援助需求者,特别随着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广大群众尤其是社会特殊群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律援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特别是《XX省法律援助条例》将援助范围扩大至工伤、交通、医疗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受到人身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的等,援助范围有了极大的扩大,须援助案件数急剧上升。

以工伤和劳动合同纠纷为例,2010年XXX区仲裁委办理293件,今年办理188件,上述案件中,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凡是农民工的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每年就有150件左右;另一方面,由于列入区财政办案补贴经费较少,能够用于法律援助的资源有限,受到人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法律援助中心只能量力而行,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仅限于刑事指定辩护案件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寻求法律援助的案件,其他许多依法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事项,我们还无力顾及。

(二)是法律援助队伍人员编制不足、专职律师缺乏。

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是依托基层司法所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其人员由司法所的人员兼任。

目前我区各基层司法所占编人员仅1个,既要负责司法所的工作,又要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这无疑增加其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专职律师缺乏,目前我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岗的只有一名专职法律援助律师。

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3篇)

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为广大困难群众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然而,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期为我国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的现状1.案件数量下降: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为121.6万件,而2019年下降至92.4万件。

2.案件类型变化:在案件数量下降的同时,案件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以刑事案件为主的法律援助案件,逐渐向民事、行政案件转变。

3.地区差异明显: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的现象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地区案件数量下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案件数量相对稳定。

三、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的原因1.社会环境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选择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此背景下,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出现下降。

2.法律援助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政策进行了调整,如放宽法律援助对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等。

这些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

3.法律援助机构改革:为提高法律援助工作水平,我国对法律援助机构进行了改革。

改革后,部分法律援助机构合并、撤销,导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

4.律师队伍壮大:随着我国律师队伍的壮大,律师在社会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选择直接聘请律师代理诉讼,导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

5.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申请法律援助。

这使得部分群众在了解法律援助政策后,选择自行解决问题,导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

四、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下降的对策1.加强法律援助宣传: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政策的知晓度,引导他们合理利用法律援助资源。

法律援助案件下降分析(3篇)

法律援助案件下降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法律援助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

然而,法律援助案件数量的下降,不仅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引发了社会对法律援助制度有效性的质疑。

本文将对法律援助案件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法律援助案件下降的现状1.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国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年下降。

据统计,2015年全国法律援助案件为49.2万件,而到了2020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至38.6万件,下降了21.6%。

这一数据显示,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趋势明显。

2.案件类型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援助案件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法律援助案件,如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案件数量逐渐减少,而涉及知识产权、金融、房地产等新兴领域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逐渐增多。

三、法律援助案件下降的原因分析1.法律援助制度宣传力度不足法律援助制度宣传力度不足是导致法律援助案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群众对法律援助制度了解不够,认为法律援助是“花钱买服务”,对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和程序不熟悉,导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下降。

2.法律援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法律援助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是法律援助案件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部分法律援助机构人员不足、业务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导致群众对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从而选择其他途径解决法律问题。

3.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周期较长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周期较长也是导致案件下降的原因之一。

由于法律援助案件涉及多个环节,如申请、审查、指派、办理等,整个办理过程耗时较长,使得部分群众在等待过程中选择放弃法律援助。

4.法律援助经费投入不足法律援助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部分地区法律援助经费紧张,导致法律援助机构在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和质量。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法律援助是一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

在乡镇地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开展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过去,乡镇法律援助服务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许多需要帮助的群众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法律援助。

然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如今法律援助服务已经逐渐延伸到乡镇的各个角落。

通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

在各个行政村设立联络点,配备专门的联络人员,及时收集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并向上级工作站汇报。

同时,加强与乡镇政府、司法所、民政部门等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确保法律援助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困难群众。

二、服务内容日益丰富不仅在传统的民事、刑事法律援助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还积极拓展了服务领域。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劳动纠纷、婚姻家庭等常见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

对于涉及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伤赔偿等热点问题,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和办理相关法律援助案件。

同时,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为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定期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加业务培训,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了质量监督机制,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

通过回访受援人、征求意见等方式,了解服务质量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注重案例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和分享,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进展情况法律援助是一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

在乡镇地区,法律援助服务的开展对于提升基层法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法律援助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为了让更多的乡镇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得法律援助服务,各地积极构建了覆盖广泛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在乡镇一级,普遍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法律援助的咨询、受理和初审工作。

同时,在村一级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由村调解员或法律明白人担任联络人,及时收集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并向上反馈。

这些法律援助站点的设立,极大地缩短了群众与法律援助服务的距离。

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在“家门口”就获得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避免了因路途遥远、信息不畅等原因而导致的维权困难。

二、法律援助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为了提高乡镇居民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

利用乡镇集市、庙会等人员集中的时机,组织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

此外,还通过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播放广播等方式,宣传法律援助的政策、申请条件和程序。

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发布法律援助相关的案例和知识,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了解到法律援助的存在和作用,在遇到法律纠纷时,能够主动寻求法律援助的帮助。

三、法律援助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为了确保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各地加强了对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法律援助案件进行全程跟踪和评估,确保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倾听受援人的诉求,仔细分析案情,为受援人提供专业、有效的法律建议和代理服务。

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分析

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分析

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分析法律是保障社会有序发展、保障人的基本权益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提供相应的援助。

本文对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的现状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基层法律体系的完善。

标签:基层法律法律援助现状对策引言广义上的法律援助指的是给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法律支持的过程,例如当事人需要法律帮助的时候,政府要为其提供低于常规收费或者免费的专业法律帮助。

狭义上讲,法律援助指的是为不具备聘请律师能力的提供律师服务的做法,例如没有资格聘请律师或者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支付律师费用的人,都属于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产生至今,其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服务,使得每个人都能享受法律的保护。

一、基层法律援助的特征第一,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行为,应该由政府负责,法律援助制度是从西方产生的,并且逐渐传入我国,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纠纷问题进行解决。

我国逐渐将法律援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中,建立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制度,有助于法律援助的实施。

第二,法律援助的受援助对象为相对弱势群体。

从法律援助的概念来看,主要是为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例如一些经济困难的人,伤残者,鉴于一些案件中的当事人处于弱势地位,而为了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则必须要及时进行法律援助,确保所有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第三,法律援助机构减免案件的服务费和受理费。

在法律援助过程中,一般参与法律援助的机构多为律师事务所,这些机构通常要根据受助人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减少案件的服务费用,或者完全免费,从而确保受助人能够充分享受法律援助的最大利益。

二、基层法律援助的现状法律援助在我国的兴起时间不长,尽管近年来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健全,基层法律援助体系也越來越完善,但是要想实现高效的、真正的法律援助,还需要不断发力,对各项制度进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基层法律援助现状
摘要:法律援助作为一项基本的救济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法律援助的基本内涵和起源出发,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社会意义,通过对我国法律援助现状的调查和简析,为健全基层法律援助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法律援助;对策建议;现状简析
一、法律援助的含义及其起源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护制度。

广泛意义上的法律援助是指给在别人需要在涉法事务上得到指导时,而提供的低于常规费用或者免费的专业帮助的事情,狭义上来说来法律援助就是指为不具备聘请律师能力(资格或者经济等原因)的人提供律师服务的做法,法律援助的作用,在于保护那些法律弱势群体的利益,贯彻司法精神。

法律援助制度自五百年前在苏格兰王国萌芽,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以诉讼法律援助为基础,涵盖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的现代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是属于世界人权制度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全球范围内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用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始现法律援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财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显著增多,也催生了更多的弱势群体,保障这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迫在
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受经济、传统观念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基层法律援助建设正遭遇着很多瓶颈。

二、基层法律援助现状简析
我国法律援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的行为,由政府负责。

法律援助始于西方,最初是由私人律师、教会、各类慈善团体发起,带有明显的区别于政府行为的公益性质,其产生的基础是基本的道义。

但随着矛盾的激化,单纯依靠这些私人的社会组织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诉求。

于是国家开始将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与其适应的保障制度。

(2)法律援助的受援助对象为相对弱势群体,既包括经济困难者、残者,也包括比如刑事案件中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

后一种情况中的受助对象不当然与前一种对象相一致,其可能包括经济情况良好的人员,但鉴于其在国家公权力面前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也有必要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3)法律援助机构为受助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和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的方法。

前者为受助对象“开源”,后者为受助对象“节流”,双管齐下,保证受助人充分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最大利益。

(4)法律援助的形式有两种:诉讼法律服务和非诉讼法律服务。

诉讼法律服务又包括刑事辩护、刑事代理和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服务则主要包括公证证明、法律咨询、代为起草合同等。

我国国情复杂,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导致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立大为不同,特别是东部和西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法律援助建设有着千差万别。

下面以笔者生活以及前期调查走访的安徽省宁国市为例,结合上文所提的法律援助的几个特征,浅析我国目前的基层法律援助现状: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38万人,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五个乡,其中包含一个畲族民族乡。

宁国市多次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人均GDP居安徽省县级前列。

截止2015年,宁国市在全市各乡镇都已建立了法律服务所,拥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近50人,除此以外,宁国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以保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利益为宗旨的法律援助数据库。

结合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情况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 法律援助案件逐年递增。

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量明显增加,且增幅较大,寻求法律援助的人群显著增多。

(2) 法律援助案件类型较为稳定。

绝大多数法律援助案件为民事案件,约占到总数的80%,刑事与行政案件所占比例较小。

(3) 受援助对象较为明确。

从受助对象的身份来看,老年人、残疾人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外来务工人员,妇女和儿童所占比例也较小。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律援助所存在的几个问题:
(1) 法律援助点设立分布不均。

经济基础较发达的乡镇法律援助点设立较为完备,如乡镇企业较多、建有工业园区的乡镇法律援助点设立较为成熟,援助点成员较多,结构合理。

经济情况较差的乡镇援助点组织机构构建较为松散,人员不齐,经常一人身兼多职,甚至只能一人承担援助点的全部工作。

(2) 法律援助人员配备不足,且个别人员法律知识有所欠缺。

法律援助力量薄弱,少量的人员难以承担日渐增多的法律援助案件,导致部分案件被搁置,受助对象的法律权益难以得到及时的维护。

部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缺少法学专业教育背景,法律援助的质量参次不齐。

(3) 从业人员待遇不高,缺乏积极性。

因为法律援助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公益性质,所以收费较低,导致很多法律人才不愿意加入其中;部分法律援助的服务工作者对待法律案件案件积极性较低,经常搁置拖拉或者敷衍了事,导致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效果较差。

(4) 基层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法律意识不强。

遇到纠纷,老百姓往往第一选择并不是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

主要原因有两点:1.多数普通百姓教育程度有限,不能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2.宣传工作不到位,普法宣传有待加强,虽然当下各县市都会举办法律宣讲会等普法活动,但有很多与人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相脱离,难以引起群众共鸣,导致群众参与性不高。

(5) 法律援助的受案范围狭窄。

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残疾
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范围内,这主要是受法律援助资金的限制,接受法律援助的条件较为严苛,导致很多真正需要法律援助的弱势群体得不到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援助的公正与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