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

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模板:《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2)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语文课题申报《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劳技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等育紧密相联,是教育不可取代的基本内容。

“劳技能养德”、“劳技能促智”、“劳技能益美”、“劳技能强体”。

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作祟,升学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学生劳动观念薄弱,劳动认识片面,劳动态度不正,劳动习惯差劣,劳动技能低下。

劳动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潜能深度的开发,对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对身心健康的养成,对真善美的追求等方面独特作用,迄今还没有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充分重视。

特别是落实到教育教学上,从课程定位到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还远不能有效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几个教育科研“五年”规划中,国内一些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但是,面对新世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劳动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的价值认识需要作出新回答。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小学初中阶段,劳动技术教育从原来的学科课程,而被纳入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

无论在学科地位上,还是在学时的分配上、知识的含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课程理念要求综合实践活动不允许有原来意义上的教材出现,不允许每个学习领域都编成教材。

因此,劳技教育的发展,必须在教学内容取舍和选择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建立一种新的运行机制,使劳技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我们课题组立足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在劳技教学中积极有效实施“学-做-结-创”策略。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题开题报告我校申请的教研课题《农村小学自然(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已通过市级立项,现进入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

现就本课题的有关问题作如下的报告。

一、课题的选题与论证“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进行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教学改革。

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在自然课变为科学课的同时,我们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科研部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总趋势。

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是人综合素质发展的最终体现。

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出“农村小学自然(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和预期突破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等国重视并起步较早。

受历史和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国家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中很少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虽然有一些研究,但也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注意到课外活动或兴趣活动一个方面,多以描述已有事实、观察现象、仿制手工作品为主,没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不多。

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1、自然(科学)课课堂教育中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尝试,研究在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搜集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项目类别:编号: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申报日期:2011.7.22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填报须知
1、按照《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

课题负责人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课题完成情况,分以下几种:A主持过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已结题;B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但未结题;C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D未参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人只须在“课题完成情况”栏上填上序号“A、B、
C、D”即可。

4、课题论证应充分。

5、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申报书一律A4双面打印,侧装订。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推荐人意见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四、评审意见。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小学老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已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如美国提出的“创造力教育2020计划”等。

国内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涌现出大量关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成果。

然而,目前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包括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小学老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指导教学实践。

四、教学目标与策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创造力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为实现这一目标,本课题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本课题倡导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平台。

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本课题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七、预期成果与评估预期成果包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阶段创造力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评估方法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水平和教学效果。

八、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期望能够得出以下结论:在小学阶段实施有效的创造力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创造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养,以适应创造力培养的需求。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科技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

然而,如何在科技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问题1. 小学科技教学中存在哪些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2. 如何通过科技教学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 教师在科技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五、研究阶段1. 开题阶段:确定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阶段。

2. 实施阶段:收集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研究成果;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开展行动研究,实践创新教学策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创新能力相关数据。

3. 总结阶段:分析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小学科技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

2. 提出有效的科技教学活动设计策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3. 探索教师如何在科技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4. 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小学科技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进展1. 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已收集相关文献100余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已选取10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科技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3. 行动研究:已开展4次科技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整,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4. 问卷调查:已设计完成问卷,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对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创新能力现状。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应该写些什么呢?下⾯随⼩编看看⼩学科学课题开题报告范⽂吧~⼀、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研究背景:“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改⾰所倡导的⼀种科学的学习⽅式,正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地⽣根。

关于探究学习的研究,如⾬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

⽬前国内⼩学“探究型”课程的开发较为迅速,但探究性学习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实践经验较少。

鉴于上述状况,加强⼩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的内⼼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学科学学习过程是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

在⼩学科学教学过程引⼊“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发展过程,彻底改变教师以例题、⽰范、讲解为主的“教”的⽅式和学⽣被动接受的“学”的⽅式,按照开展科学研究的⽅式进⾏教学活动,让学⽣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与合作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就能最⼤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最⼤限度地满⾜学⽣⾃主发展的需要;最⼤限度做到让学⽣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学习的⾃主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机勃勃的活⼒和效⼒。

应⽤价值:现阶段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然⽽真正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教学的却⽐较少。

研究的时间⼏乎都在课堂之外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践与研究的⼏乎没有。

为此,我们提出了“⼩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预计通过此课题初步形成“探究性学习”在⼩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模式和框架以及教学过程中运⽤的策略,使之具有可⾏性和可操作性。

对科学实现再创造,使⼩学科学顺应⼈类学习的需要,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再现科学的基本过程,再现科学与⼤⾃然和⼈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第一篇:《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德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人类最伟大的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的腾飞有目共睹。

在日本,以普及创造技法、开展民众创造能力的发明学校遍及各县,并把每年的4月18日定为发明节。

我国教育面临尴尬:我国已建国半个多世纪,却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大部分人在正规的学校里没有专门学过科技创新理论和方法。

人类的知识可以分为“资料性知识”和“科学性知识”两大类,“资料性知识”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养成,也不能直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我们的老师甚至我们的教育在忙于让学生将一些所谓的知识烂熟于胸的同时,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陈旧的书柜,忘记了对他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资源非常紧缺的今天,这是一种浪费,知识的力量在于知识的转化与输出,创新是知识的高级输出,可以成倍甚至千万倍的发挥知识的力量,创造性地输出的内容才能反映了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智慧。

目前,科技教育活动仅在一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等学校开展得较好,在农村学校还非常薄弱,作为科研课题,更少。

2007年5月28日,我们开展了学生科技素养的问卷调查,其中男生占54.5%,女生占45.5%,总抽样人数占全校学生的30.1%。

(详见《学生科技素养调查问卷及报告》)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科学技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反映出较好的情况,但对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判断、科学方法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对科学技术概念和术语的理解,有84.7%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有71.7%的初中生知晓“信息高速公路”代表了一种新技术,有83.8%的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产生,有38.2%学生能正确理解“可持学发展”的概念。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扬州市仙女镇双沟小学翟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当前,“自主学习”方兴未艾,但如何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使创意意识的培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课题试图以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创新教育的体系,着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通过研究,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重组教学内容、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探寻与探究能力的生成相关联的因素,建立探究学习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形成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科学课程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的知识,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从理论层面上讲,新课标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

如今,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正逐步提高。

但是各地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实施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本课题把实验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一种新的课题研究思路,将有助于新课程改革向前的进一步发展。

从现实层面上讲,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而一切创新源于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通过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提高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科学精神与态度培养。

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小学科技教育课开题报告

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小学科技教育课开题报告

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小学科技教育课开题报告**小学科技教育课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技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因此,本课题旨在了解科学与技术发展对小学生的意义和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期提出适合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1. 探讨科学与技术发展对小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2. 分析科技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影响。

3. 提出适合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研究内容**通过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了解,进一步研究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科技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 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科学与技术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 科学与技术发展对社会的改变和变革。

- 科学与技术发展对个人的影响与成长。

2. 科技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为例)- 了解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基本原理。

- 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现象的记录。

- 鼓励学生探索和提问,培养科学精神。

- 进行科技制作和创新设计的活动。

**四、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文献阅读、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相关的科技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2. 实地调研:观察小学科技课程的教学情况,了解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4. 教学设计:根据研究结果,设计适合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综合分析报告,阐述科学与技术发展对小学生的价值和影响,并提出适合小学科技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2. 提出科技教育课程改进的建议,为小学科学与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小学生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课题开题报告1. 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课程,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沟通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创造力。

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并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执行力。

2. 课题背景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因此,有必要改变科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小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执行力。

具体目标如下:•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分类、推理和假设等;•增强小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水平;•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题内容本课题将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来改进小学生的科学教育。

每个学生将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进行研究,然后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以下为具体的课题内容:4.1 选择课题小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例如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物体的浮沉原理等。

在选择课题时,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4.2 设计实验学生将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回答自己的疑问。

实验设计应包括以下要素:•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实验材料: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4.3 进行实验学生将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学生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数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内丘县内丘镇中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新课改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不仅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

我国传统的教育事实上将人的大脑作为知识仓库 ,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思考,往往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着一些问题,如课堂提问环节教师与学生的机械问答,问题设计深度不够或过于具体化,只能让学生受到低思维的训练,而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实效,就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中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中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其将来能否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当代社会发展如风起云涌,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而一个创造性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而不能墨守成规。

其次,要活学善用创新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为传统观念所束缚,甚至使思维具有超前性。

再次,要具备创造力。

中小学创意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创意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小学创意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意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素质。

在中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模式普遍还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和笔记记忆上,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有所欠缺。

因此,研究中小学创意创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于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创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小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中小学创意创育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定义和内涵;-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探讨;- 中小学创意创育的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方法将采取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

4.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研究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将具有以下意义和预期成果:-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中小学创意创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指导。

5.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第一阶段:文献资料分析和现状调研,预计耗时2个月;- 第二阶段: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讨和设计,预计耗时3个月;- 第三阶段: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预计耗时2个月;-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总结和撰写论文,预计耗时1个月。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是本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和安排,欢迎指导和建议。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小学实践创新课开题报告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门实践创新课程,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能够提出独特的创新想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创造力等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承担责任、互相帮助等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植物培育、动物饲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创新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如设计发明、创作故事、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团队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团队游戏、小组项目等,让学生学会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策略1. 学生主体性原则: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尝试。

2. 问题导向原则:课程设置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多元评价原则:课程评价方式多样,注重综合考察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将在课程结束后填写问卷,评价自己在实践和创新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整理)《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整理)《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

”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中小学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

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涵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

基于这一定位,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剖析了当前小学生科技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技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探讨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通过实践验证这些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分析。

2. 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论基础。

3. 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4. 实践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理论研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 实验研究法:在小学阶段选取一定数量的班级或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施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方法和策略,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经验和教训。

五、研究计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进行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完成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分析报告。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根据现状分析,提出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制定实践策略。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在小学进行实验研究,实施实践方法和策略,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撰写实践研究报告,提出建议和启示。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教学方法单一、资源匮乏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为此,本课题拟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探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 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4. 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内容1. 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2.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模式的探讨。

3. 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研究。

4.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和实践。

5.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开展实验,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实证研究:在某小学进行实验,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科学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对比研究:对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学的科学教育现状,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

5. 总结归纳: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框架,撰写开题报告。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实证研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案例分析、对比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提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 开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界定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方法,尤其是“应试教育”,以功利性为价值取向,以传授、灌输为特征,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即知识记忆为重点,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依据,强调师道尊严,课堂教学死板,学生被动接受,师生双方都不能也不敢“标新立异”,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学生缺乏个性。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选择正确的途径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目前,在我国很多学校仍然在走应试教育,改革观念淡薄,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克服原来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数学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2、研究动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民族世界之林。

”作为以基础性、工具性为特征的数学学科教育,更要求改革创新,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就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

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冲突对立;另外,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6-23-3“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6-23-3“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大连市甘井子区鉴开中学“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根据大连市教育局高中特色建设和甘井子区教育局特色建设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特色建设及学校办学理念提出本课题。

“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选题,是一项应用基础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对该课题的研究既符合我校一直研究的“情•知教学”的理论需要,同时也符合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现实要求。

它的理论价值是把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有利于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意识,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强调“情”与“知”的协调统一。

它的现实意义在于我校普及科技教育活动历史较长,成果丰硕。

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的发展。

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科普工作,组织机构、设施、投入和管理手段逐步健全和增强。

多年来,形成了一定的文化积淀。

另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在特色建设中面对如何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学校的困惑;可以凝练特色理论,指导特色建设实践;可以全面提升教师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意义的认识,使我校的优势资源得以课程化,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发展奠基。

二、概念界定⒈科技创新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通过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协同组合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科技意识教育、科技知识教育、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训练、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精神教育。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课本内容的延伸及活化,在学习形式上,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与交流;在学习性质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薛城区实验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和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之际,开展创造性活动,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素质,是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新世纪的主导教育思想。

人的创新素质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素质尤为重要。

科技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通过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小学科技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探究,学会做人为目的。

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真正赋予了学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开展科技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10、11连续两年我校获得枣庄市“小哥白尼”杯创新实践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的多件科技作品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

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如何创造性地实施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本校科技教育现有优势和资源作为生长点,充分借鉴外部经验,博采各家之成果,确立了我校研究的课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

该课题研究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科技教育实施为核心和突破口,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为重点,探索小学科技创造教育新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且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内容。

”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中小学的整体素质结构中,科技素质尤其薄弱,科学素养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强化他们的科技意识,培养他们对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校近年来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斐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

结合实际,开展了以小学生科技教育系列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专业教育有所不同,不是着眼于培养科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为内涵的科学素养作为其价值定位。

基于这一定位,紧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成员剖析了当前小学生科技教育和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强调,科技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建构知识体系。

但在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总是摆脱不了直接传授客观规律、原理和结论的教学套路,无法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结论的直接传授(或变相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其过程中的感悟、发现和生成性知识的获得。

2.重陈旧的学科体系,轻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虽然我国科技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着国际大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但总不能突破过于注重科学知识教学的怪圈。

也正是因为过于重视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不能及时地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

3.重成果,轻过程。

科学研究是经历多次甚至无数次的困难和失败后才成功的。

成功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整地介绍科学研究的真实背景。

小学科学素养教育只重视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轻视科学研究的真实历程,也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更不能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及研究的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这又怎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科学未知的原动力?4.学校重语数英,轻科学。

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优秀教师担任语数英课的教学,年老、弱师担任科学课的教学。

实验及科技活动器材配备投入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再就是,诸多学校只是把科学课正常开设作为目标,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5.学校开展零碎的科技班队活动,缺少系统的挖掘和整合。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当今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力及国际地位。

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

今天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技素质、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所以,从目前来看,科技教育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自195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创造力的概念引入科学研究领域以来,创造力问题在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引起强烈反响,迅速引起了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创造力研究对教育科学及其应用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性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和教学的模式和策略,前苏联从6O年代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论为指导提出了创造性教学体系。

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写入了宪法。

日本从80年代初开始,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引入创造教育,进行普及性实践,近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更是把创造力当作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明确把培养创造力的创造教育作为2 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标。

纵观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加强科学教育。

1985年,当哈雷慧星飞临地球的时候,美国开始了一项改革科学技术教育的国家计划,这就是举世瞩目的“2061计划”。

1989年,“2061计划”的第一份重要报告《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正式发表。

1995年12月,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科学教育标准正式出台。

在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首次把科学课程作为全国学校的核心课程,并增设技术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基本课程,努力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

日本在80年代提出新科技立国的战略,并以此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1997年7月,欧洲联盟发表的《2000年议事日程》中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化发展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同年底,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研究报告,再次强调加强欧洲教育和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

国内:近年来科教兴国已成人们的共识,各地中小学普遍加强科技教育,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普遍得到重视,但是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的课程设置对科学教育重视度不够,虽然在以刘默耕先生提出的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

大部分的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突出,教师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很多科学教师都以进行完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为标准,学生拓展面小,学生活动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和课内活动,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各国对于科技教育、创造力培养的高度重视和丰厚的研究成果,给予我们创新教育以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外的做法我们不能完全照搬。

国内许多学校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已经开展并初见成效,但是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各类活动的衔接有待提高,不能形成一套理论系统。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这个有着极其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预计有如下突破: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目标层次和实践模式。

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科技创造教育活动体系、活动方法和评价体系。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实践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深刻的改革、根本性的改革。

中央明确指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教育过程、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不仅应大力加强小学科技教育,更要深化科技教育改革,从科技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教育途径、教学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本课题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它具有针对现实和面向未来的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我校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在科技教育和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仅仅停留在活动班队这个层面上,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有一定的差距,更缺少系统性的挖掘和全面整合。

因此,借课题规划,开展“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培养”课题研究。

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非常必要。

(二)理论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教育一直把传授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放在首位,从科学的本质来看,没有反映科学的全貌。

进行科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在科技教育中,我们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教育方式,反映科学探究的本质,还科学的本来面目。

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形成关于自然的基本观点,获得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

学校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是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教研室科学学科实践基地。

被评为市科研型骨干校长,都曾主持省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老师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科技教师和沂蒙名师,获春晖奖和沂蒙大众科普奖,曾主持国家级子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是市区级教育骨干,业务精、素质好,勤于钻研,乐于奉献,有开拓创新精神,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实施小组成员对科技教育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绩突出,是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

2.课题研究基础扎实。

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全校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行动,现已有多项课题结题。

由于教育科研成果突出,学校被评为市级教科研先进单位。

3.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氛围浓厚。

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全力打造创新型校园,多名教师在国家级、省级科学科讲课比赛中获奖。

我校有几十人次的教师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辅导奖。

我校学生先后在青少年科技大赛、劳技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电脑作品创作中获单项奖近500项,团体奖22项。

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硬件建设及研究经费满足研究需要。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理论为依据的,包括科学教育、社会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五个因素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科技素质的教育活动。

本研究的“科技教育”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教学设施及传播媒介,通过一系列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在学生了解和学习科技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训练和培养青少年创新素质。

创造能力主要指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创造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它具有非常规性和积极主动性两个根本特点。

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提出创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

创造技能是反映创造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

创造技能的形成与其它技能一样,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

(一)研究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一是社会应向人提出全面教育;二是要给每个人发展个性的权力,这是人类迈进解放自我航道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