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化的特点
明清文学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明清文学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价值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它的文学创作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下得以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其作品在当今世界文化领域中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一、时代特点1. 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是封建中国的最后一个时代,封建礼教思想十分盛行,儒家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儒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学作品大多遵循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思想、情感、艺术等多个方面。
2. 科举制度带动文学创作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一款世界闻名的选拔制度,它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外因。
为了考取功名,大批士人在历次科举考试中竞争激烈,文学创作成为了他们提高文化修养的一大途径。
同时,科举制度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积淀。
3. 文化多元性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家面临的内外压力,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
这个时期文学多以小说、戏曲、诗词为主,同时又不乏古文散文、杂文等多种体裁的作品。
因此,明清文学不但丰富多彩、各类文体都有,并且题材广泛,从人、事、地、物、理、肺、天、道,乃至玄幻、奇趣、武侠等无不涵盖,这些成为明清文学的重要特点。
二、文化价值1. 传承中华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时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新高峰。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可以作为今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桥梁和窗口。
例如《红楼梦》、《西厢记》、《金瓶梅》等著名的明清小说,它们不仅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2. 突出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文学概念表达、诗情画意等纷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了中国文学独特的魅力。
如《春秋左传》、《孟子》等著作,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儒家思想。
另外,明清文学中的小说、戏曲赢得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无论是《红楼梦》的情感抒发,还是《长生殿》的历史叙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学的魅力。
明清时期民间传统文化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评析
明清时期民间传统文化的风格特点与价值评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演变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明清时期民间传统文化的风格特点和价值评析。
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明清时期的文化流动和交流,既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有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但整体来看,明清时期民间传统文化仍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例如,民间传说、乐器演奏、绘画、书法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特色。
其中,民间传说和乐器演奏最为突出。
在民间传说方面,明清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故事传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这些传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精神层面的关注和探索,也传承了古代中国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说在现代也被广泛运用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乐器演奏方面,明清时期的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戏曲、民乐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戏曲已经发展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从“杂剧”到细分为南戏、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独特的调式、舞台表演、服饰等。
京剧一脉相传至今,成为了国际舞台文化的象征之一。
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明清时期民间传统文化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实现了融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追求的道路。
明清时期散文、诗歌等文艺形式中注重表现情感,追求意象化处理,思想性十分明显,但同时也注重语言节奏、声韵美感等艺术效果。
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中也是如此,其中尤以明代的文徵明和清代的王铎、石涛等著名书法家为代表。
他们一方面注重字体的美感和人文精神的营造,另一方面在作品中也倡导自由、随意、不拘泥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人书法”风格。
这种风格受到了后来书法发展的重视和传承,影响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许多流派。
明清时期的视觉艺术同样也是如此,在明代以肖像画为代表,到了清代则以工笔花鸟画为主。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清朝的建立则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思想风貌明清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追求功名利禄。
这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的兴起,如吴门学派等。
三、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文学方面,明代的文学主要是以诗词为代表,包括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如杜甫的《杜甫大全集》和苏轼的《红楼梦》。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艺术方面,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代画派。
清代的绘画则呈现出更为典雅和纯粹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郑板桥和石涛等。
四、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和寺庙为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瑰丽。
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例如,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典范。
五、科技发展在明清时期,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地心说,对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远洋航线,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玉米和马铃薯的引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六、社会风尚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代社会风气向喜庆、朴素和节俭倾斜,宫庭文化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
而到了清代,社会上对礼仪和规矩的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是清朝皇权的维护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使得社会上的等级和地位更加明确,对个体的约束力也更加强大。
明清文化经济知识点总结
明清文化经济知识点总结一、明清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稳定和发展,经济也有了一些进步。
在政治上,明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采用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健全了地方自治制度。
清朝则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
在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都进一步发展起来,同时农业也有了一些新的技术进步,这些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持。
二、明清时期的基本经济制度1.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有着明显的封建特征。
土地属于地主,农民只能耕种土地,但不能拥有土地。
封建地主通过提取农民的劳动力和财富来获取利润,这是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 农业经济为主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
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中原向外拓展和多种植、多作物、多种形式的发展。
3.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初,中国手工业和商业都有着较高的水平,棉纺织、丝织和瓷器等手工业品远销海外。
清朝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更是隆盛,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4. 国际贸易的兴起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得到了发展。
其中,明初开始对外贸易,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大规模的输出。
明朝皇帝还修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以保护国家经济和贸易网络的安全,而清朝时期更是接触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网络。
5. 货币和财政制度的变迁明清时期,中国的货币制度逐渐走向规范化,铜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货币的大量流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财政制度在明清时期也有所调整和发展,赋税制度得到了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得到了提高和规范化。
三、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文化的特点
明清文化的特点冯天瑜明代和公元一八四○年前的清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这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
而明清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朝廷可以通过吸收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从而扩大统治基础,以保持封建政权的稳定,用不着与市民结盟,王权也就无意促进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而且往往起着阻碍作用。
这同西欧各国中世纪末期出现的统一的封建王权的历史作用大不相同。
在西欧,王权为着打击封建诸侯的割据势力,必须赢得城市市民的支持,为此,王权采取了若干措施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总之,明清两代虽然有新的社会因素在萌动,但就全体而论,还是沿着秦汉以来封建帝国的故道缓慢运行。
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明清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宗主地位与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晚年阶段相适应的明清文化,其显著特征是,较先秦、汉唐儒学更富于思辨色彩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曾将中国封建时代(秦以后)的学术文化按时代进行分类排列: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证学。
这种分类虽不尽科学,未能区别同一时代的对立学术派别,但也大致勾勒了各个朝代文化的主潮。
明清盛行的“理学”,又曰“道学”1,由唐代韩愈、李翱开启先河,胡瑗、孙复、石介等“宋初三先生”加以酝酿,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五子”正式创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
明代自太祖开始即尊崇程朱,成祖又命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编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用程朱解释的四书五经作为钦定的教科书,科举考试也以此命题和作标准答案。
天下士子欲求显达,无不追踪程朱足迹,熟记朱熹对四书的阐释,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明清文化
明清文化明清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经历了繁荣和变革,产生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明清文化的特点和传承。
首先,明清文化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明朝时期,绘画、雕刻、陶瓷器等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
明代以文人画的兴起而闻名,这种画风追求意境和精神内涵,强调笔墨技巧和表现意念。
而清朝时期,宫廷画以及各种织锦、珐琅彩等工艺品也独树一帜。
此外,明清时期还有许多著名的剧种和曲艺形式,如京剧、昆曲、评弹等,它们都对后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明清时期文化思想上的变革也非常显著。
明朝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等其他思想相互融合。
明代文人如王守仁、杨慎等提出了新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发展。
而清朝时期,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诠释,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念。
这种思想转变的背后,既是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也是文人士大夫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此外,明清时期的社会风俗和礼仪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明代的社会风俗注重礼仪和仪式,尤其是官方的各种场合。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的入主,使得宫廷礼仪更加严谨和庄重。
此外,明清时期的家庭制度和婚姻观念也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儿女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教,婚姻则更多是家族利益的考量,讲究门当户对和世系世交。
这些社会风俗和礼仪的传统在中国文化中扎根深厚,并且一直影响到现代。
最后,明清时期的文化传承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江南地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兴盛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西方传教士的到来也为中国引进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
这些外来的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这种传承和融合的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有了更广泛的影响力。
明清的中国的民间文化
明清的中国的民间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间文化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民俗习惯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化。
一、民间艺术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艺术繁荣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传统绘画和剪纸艺术。
明清时期的绘画注重写实和肖像,以人物画、山水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剪纸艺术则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备受推崇。
剪纸不仅用于装饰和祭祀,还充当了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载体,成为人们记录和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
二、民间传说明清时期的中国传说故事丰富多样,充满了神奇和想象力。
其中,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代表了明清时期民间传说的巅峰。
这些传说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塑造了许多传奇的英雄形象,传达了社会正义和人性哲理。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传说,如白蛇传、嫦娥奔月等,这些传说多以民间故事和民间信仰为背景,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
三、民俗习惯明清时期的中国,民俗习惯非常丰富多样,与民间文化相互交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贴对联、放烟花、腊肉、包饺子等,旨在祈求平安和幸福。
中秋节则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敲锣打鼓等,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中国民间文化是多元而丰富的。
民间艺术通过绘画和剪纸等形式,展示了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民间传说通过各种故事,描述了丰富多样的英雄形象和社会哲理;民俗习惯则通过春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明清时期的中国而言,民间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支柱。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一、明清文学的特点在明清时期,文学成为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文学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均有涌现,包括诗、词、文、曲等。
而清代文学则以诗和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
1. 明代文学的特点明代文学充满了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
明代文人以李时中、杨基、白榇等为代表,他们注重诗歌的语言表现力,追求自然真实的美感。
同时,明代词人以杨慎、辛弃疾、陆游为代表,他们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描绘了人情世故、家国沧桑的同时,也表现了个体的情感和意志。
明代文言文方面,以王守仁、杨时先、朱熹为代表,他们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崇“格物致知”的观念。
2. 清代文学的特点清代文学更加注重散文和小说的发展,明清之际,小说成为文学的重要流派。
清代有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清代散文也有不少佳作,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袁枚的《随园诗话》等。
二、明清时期的艺术明清时期,不仅文学繁荣,艺术也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
1. 绘画艺术明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流,明代文人多才多艺,有诗才的多数也会写字和画画,因此文人画成为了当时的主要画派,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宫廷画。
2. 戏曲艺术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达到了巅峰。
明代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邯郸记》等许多不朽之作。
清代李渔创作了《南柯记》、《怨鬼传》等,成就了中国戏曲的黄金时期。
3. 文物艺术明代的文物艺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明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成就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
同时,明代的雕刻艺术、织锦艺术等也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三、明清文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文学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许多后来发展起来的文学元素,是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2. 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明清时期的艺术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七节 明清时期的文化
一、明清文化的特点 二、明清文化成就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总特点:承古萌新 具体特点: 1.科技: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2.思想: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3.文学: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4.官纂图书: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 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 5.西学东渐
3.下列活动及作用与明清时期传教士来华活动及 其影响无关的是 A.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B.促进“西学东渐”发展 C.传播天主教 D.促进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4.关于明清时代西学东渐现象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A.传教士和封建士大夫肩负起这一使命 B.以传播宗教为主要目的 C.大多利用入乡随俗的传教方法 D.推动了明清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1.中国现存最大的辑录各种书籍上有关的材料, 依内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便于寻检、征引的工 具书是 A.《古今图书集成》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对古代典籍进行大量禁毁,是在编修 A.《永乐大典》时 B.《古今图书集成》时 C.《四库全书》时 D.《坤舆万国全图》时
C.《徐霞客游记》——世界上最早的游记 D.《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书”
2.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 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 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 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3.反封建成为明清小说的主旋律。下列能证明此 观点的文学作品是 ①《三国演义》②《红楼梦》③《西游记》④ 《聊斋志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明清两代的文化差异与共性
明清两代的文化差异与共性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尤其是文化领域更是璀璨辉煌,但也存在差异和共性。
下面通过文化、艺术和思想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文化差异1. 科举制度明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将文化晋升至统治社会,并实现了大量平民入仕。
而清代废除科举制度,实行了世博制,使得整个社会的文化普及程度下降,更多依赖于世家世传。
2. 书法明代的书法注重个性表现,强调的是笔墨、气韵,也就是凭借个人的功夫和艺术结晶来表现自己的审美。
而清代的书法则更多注重规范的操作方式,如“四体”、“正体”等方式,强调的是规范性。
3. 民间文化明代民间文化极为丰富,不仅有曲艺、戏曲等多样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能够反映出当时民间群众的生活和思想。
而清代因为文化环境和政治体制的变化,导致民间文化的发展遭遇到挫折,只能在一些细小的领域延续。
二、文化共性1. 文学艺术明清两代在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自在诗、歌、曲、剧、绘画等方面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推崇。
比如明代的杨慎、金圣叹等人对诗歌、曲艺有很深的探究,清代的郎士元、岳鹏珪等又在戏曲、绘画等领域有所成就,让整个文学艺术领域不断产生新的动态。
2. 社会思潮明清两代的社会思潮均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比如在明代,儒家和道家思潮交织,科举制度的实施也影响了整个社会;而清代受到清人反激进思潮的影响,儒学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思潮的发展更趋呈现出古典文化的特征。
3. 辞赋篇章辞赋篇章是明清两代比较受欢迎的文体之一,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
不同于其他文体,辞赋篇章更多的具有抒发情感和书写历史的意向,较好地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综上所述,明清两代的文化差异和共性均以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特点,虽然它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素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明清文化特点范文
明清文化特点范文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有了一些特点和变化。
以下是明清文化的特点。
一、儒家文化的复兴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复兴。
明代儒家学者王阳明提出了“心学”,主张将道德修养放在个人内心,在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明代以后儒家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清代儒家学者程朱理学更是得到了推崇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文人的崛起明清时期,士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文人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文人集团逐渐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人追求文化的精神境界,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他们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同时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人文精神。
三、书画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画艺术繁荣发展。
文人雅士对书画的热爱和追求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明代文人以陆游、文征明为代表,清代有李流芳、石涛等。
书画成为文人雅士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文化精英的象征。
四、戏曲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戏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重要娱乐形式。
明代兴起的话本戏和明朝杂剧,与宋元话本戏和南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戏曲的发展趋势。
清代的雍正时期,凭借《长生殿》来推动了戏曲的崛起。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戏曲剧作家和演员,如汤显祖、关汉卿、杨洪基等,对戏曲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明清时期,科技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明代科技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如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等的发明使书籍的出版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得文化交流更加便捷。
清代科技的进步更加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如牙粉和椒盐腌熏法的发明促进了中国瓷器与西方瓷器的贸易。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儒家思想的复兴、文人的崛起、书画艺术的繁荣、戏曲的兴起和发展以及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其中的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清时期的文化
思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 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两种文化 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两种文化现象 的社会原因。 答:1文学艺术繁荣的表现:小说创作繁荣,出现《水浒 传》和《红楼梦》等佳作; 特征:反封建 2科学技术由发展转为停滞的表现:明清时,李时珍、徐 光启和宋应星写成《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 工开物》等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 和创新了。 特征:总结传统科技,开始学习西方知识。 3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封建制度日 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现象正是当 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思想----理学和心学占统治地位,但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产生 ⑴原因:_____ ①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②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可以说一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 的反映
(2)表现:____
1李 贽
①批判儒学经典,否定孔子 ②揭露道学虚伪。 主张: 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意义: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①批判君主专制 ; ②提倡法制,反对人治; 主张:③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黄宗羲 意义: 思想震动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想兴起有 一定影响。 ①强调“经世致用”; 主张: ②反对君主专制政治。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顾炎武 意义: 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较大。
4王夫之
①“气”、“理”关系的唯物观点, 主张:② “动”、“静”关系的朴素辩证法思 想; ③主张政治要“趋时更 意义: 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 新”。 闪烁着革新的光芒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人名 荀子
王充
时代 观点 战国 ①自然界变化有一定规律; ② “制天命而用之”。
明清时期的文化 人教版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①《周易》最早提出“地理”名称。周人已 具 有环保意识。 ②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还提出 绘图的原则; ③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 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④明朝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 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 水;外国用鸦片医药,中国却拿它当饭吃。”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 社会环境。而当时的中国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 动力和机制。
(二)进步的思想家
1、明清思想界的特点及原因 • 1)封建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 治地位
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 2)产生早期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
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弱;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
2、进步的思想家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李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 思想 主张
①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
思想 内容
②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 认为只有实施“众治”, 才能实现“天下治矣”
主要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他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 影响: 代学者影响很大。他把国家兴亡与封建 王朝的易姓改号严加区别的主张,在当 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4)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
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明清小说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是明清文学 的主流。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社 会基础;印刷术的空前发达,创造条件。
2、明清小说一览表(见教材) 3、明清小说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
贯穿了反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时代主题;具有鲜明 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4、原因: 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西学东渐的出现;
明清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明清文化的特点与价值明清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此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段时间里,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都具有了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一、精神价值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在这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稳固,反映了一种中华文明的革新和创新。
它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影响既包括了思想文化,也涉及了历史和艺术等多方面。
1. 抱负和励志在明清时期,普遍抱持着个人抱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众多的文学、哲学和艺术作品。
这种文化跨越了地域、民族、阶层的界限,为之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忧国忧民在中国历史上,明清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思考和关怀民生的文化作品。
这种文化通过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思念,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3. 反省自我由于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个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反省和探讨。
在如此多样的文化表达中,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二、艺术价值明清时期是中国艺术发展和创新的一个关键时期,这种创新不仅涉及了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还涉及了文化和思想的内涵。
这段时期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价值观对后世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始于明代,成熟于清代。
这个时期的昆曲充满了华丽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史诗般的叙事风格、精致的舞美设计和丰富的人物性格塑造。
昆曲艺术形式寓意深厚,既反映了人性善恶的矛盾,还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和各种冲突。
2. 八股文八股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充满了技巧和规矩。
虽然被一些人视为僵化的文学形式,但是八股文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条理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 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许多的书面文字传播着文化价值,真正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内涵。
明清文化特点
(四)类书、丛书的编撰
类书: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加以分门别类、 归纳整理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称为类书。
代表: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
丛书:将原属单行本的书籍汇集起来编成一套书,称 为丛书。
代表作是清代的《四库全书》
1、 类书 (1)《永乐大典》 时间:明成祖时 (永乐年间) 主持人:解缙 性质:是一部庞大的类书 数量:两万余卷,辑入七八千种图书,装成一万一 千余册。
• • • • • • • •
5、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 ) A都反对重农抑商 B都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C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都主张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6、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 ) 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天工开物》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 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历 考察过程中记载的日记。 在日记中,徐霞客对沿 途的地理、水文、地质、 动植物都有详细的记载。 游记的文笔清丽新奇, 记述详细真实,不仅是 一部科学著作,同时也 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
back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它几乎论述了 明朝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 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 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几国文字, 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黄 宗 羲 在 《 明 夷 待 访 录 》 中 写 道 :
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
①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
思想 内容
②政治上抨击君主专制, 认为只有实施“众治”, 才能实现“天下治矣”
主要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他倡导的“经世致用”的学风,对清 影响: 代学者影响很大。他把国家兴亡与封建 王朝的易姓改号严加区别的主张,在当 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历史七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在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明清文化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明清文化时期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明清时期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成熟和巩固,文化出现明显的封建色彩。
这一时期文化的主题是封建道德伦理,封建礼仪制度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封建礼教教育成为各级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繁荣的市民文化和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经济的繁荣使得官商阶层崛起,他们追求享乐和物质生活,推动了戏曲、雕塑、音乐等艺术的繁荣发展。
三是由于明朝中期以来思想文化发展呈多元化的态势,东林党、顾炎武、黄宗羲等学术派别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立的学派文化,对后世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艺术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明代的文学以四大才子杨慎、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为代表,他们的作品以绘画、诗词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而清代则有了更加庄重内敛的文艺风格,代表作家有曹雪芹、红学家陈康祺等。
此外,在表演艺术方面,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发展迅猛,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
其次,在思想思想方面,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学术派别和思想家。
东林书院是其中最著名的学术组织,也是这个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斗争,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并对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明清时期的思想领域还出现了两个重要的学派:顾炎武和明代的黄宗羲。
顾炎武提出了“革除积习”的主张,强调封建文化的传统不足,主张推翻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黄宗羲则以《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著作,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和研究,建议进行学术,推动了后来的思想解放和学术发展。
最后,明清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生产技术著作
1、战国: 手工业专著:《__》; 2、北宋: 沈括:《__》;“中国__上的里程碑”。 3、明朝 宋应星:《__》 ①总结了明代__的生产技术。 ②国外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__全书”。 ③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②《九章算术》,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③造纸术——甘肃天水 (3)东汉: ①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②“麻沸散”,早1600多年;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我国早于欧洲的古代科技成就
(4)南朝: 圆周率,早近1000年;
(5)唐朝: ①实测地球子午线; ②雕版印刷术; ③火药。 ④《唐本草》;
明清科技的特点
1、传统科技仍居先进地位 2、始终未突破传统科技范围—— 未产生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技。 3、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已落后于 西方; 4、西学东渐,少量西方科技传入。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明代以前,中国古代科技长期 领先世界的原因 1、政治: 2、经济: 3、民族
4、教育:
5、对外交往:6、Fra bibliotek族精神: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中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西方科技 的区别
中国古代科技
重经验 重综合
近代西方科技
重实验 重分析
重实用
重理论
以手工业生产为 与机器大生产相 基础 联系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明清中国科技落后原因
1、经济:__占主导地位
2、政治:__制度的腐朽
3、对外:__阻碍中西科技交流 4、文化:__禁锢思想
知识改变命运,奋斗让我们与众不同
我国早于欧洲的古代科技成就
明清时期的文化
王夫之 像及其 所著
《宋论》
返回
曹雪芹
(1723- 1763), 贾宝 清朝文学 家,名霑, 玉和 字梦阮, 林黛 号芹圃。 玉 汉军正白 旗人。 《石头记》 作者。
按吴承恩 头骨复原 的塑像
吴承恩 故居
大闹天宫 明代陈奕禧题《西游记》图册
三国演义画面
水浒传插图
汤显祖是明代最负 盛名的剧作家。江 西临川人。他的思 想受李贽进步思想 的影响,主张文学 创作要表现真情实 感,反对摹仿古人。 《牡丹亭》是他的 代表作
宋应星
字长庚。江西 奉新人。明万 历十五年(1587 年)生;约清康 熙五年(1666年) 卒。手工业技 术、农学、物 理学、化学、 生物学、哲学、 经济学、文学。
《天工开物》是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它 几乎论述了明朝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 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 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 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现在已被译成几国文字, 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汤显祖的 作品《牡 丹亭》
牡丹亭插图
汤显祖旧墓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 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全书 按照西汉以来历代沿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编纂,每大部又分若干类,类下细别为属。
《永乐大典》书影
返回
1610年,利玛窦在 北京病逝,终年59 岁。利玛窦死后, 明神宗破例批准将 阜城门外二里沟的 一块地赐作利玛窦 的墓地。利玛窦的 陵墓具有典型的西 式风格,坐北朝南, 四周有砖砌的花墙。 墓前立一石碑,碑 上刻着“耶稣会士 利公之墓”八个大 字。
《徐霞客游记》是明 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 游历考察过程中记载 的日记。在日记中, 徐霞客对沿途的地理、 水文、地质、动植物 都有详细的记载。游 记的文笔清丽新奇, 记述详细真实,不仅 是一部科学著作,同 时也是一部优美的文 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文化的特点冯天瑜明代和公元一八四○年前的清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晚期。
在这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虽然已经给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打上某些烙印,但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顽强结合基础上的“超稳定”的封建制度,尚未进入全面瓦解的阶段。
而明清两代发展到登峰造极程度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政治,由于实行科举制度,朝廷可以通过吸收各阶层人士参与政权,从而扩大统治基础,以保持封建政权的稳定,用不着与市民结盟,王权也就无意促进商品经济大规模发展,而且往往起着阻碍作用。
这同西欧各国中世纪末期出现的统一的封建王权的历史作用大不相同。
在西欧,王权为着打击封建诸侯的割据势力,必须赢得城市市民的支持,为此,王权采取了若干措施促进统一市场的建立,这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总之,明清两代虽然有新的社会因素在萌动,但就全体而论,还是沿着秦汉以来封建帝国的故道缓慢运行。
正由这种社会格局所决定,明清文化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文化宗主地位与统一的封建专制帝国的晚年阶段相适应的明清文化,其显着特征是,较先秦、汉唐儒学更富于思辨色彩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里曾将中国封建时代(秦以后)的学术文化按时代进行分类排列: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考证学。
这种分类虽不尽科学,未能区别同一时代的对立学术派别,但也大致勾勒了各个朝代文化的主潮。
明清盛行的“理学”,又曰“道学”1,由唐代韩愈、李翱开启先河,胡瑗、孙复、石介等“宋初三先生”加以酝酿,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五子”正式创立,南宋朱熹集其大成。
明代自太祖开始即尊崇程朱,成祖又命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编撰《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用程朱解释的四书五经作为钦定的教科书,科举考试也以此命题和作标准答案。
天下士子欲求显达,无不追踪程朱足迹,熟记朱熹对四书的阐释,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明中叶出现的河东派薛瑄、崇仁派吴与弼都以程朱为本,以躬行复性为主。
直到王守仁倡导的姚江派(或称阳明学派)才有所变通。
理学作为宋、元、明、清四代儒学,与汉儒古文经学不同。
汉儒治经重在名物训诂,将经书作历史典籍看待,而宋儒、明儒则多借经书阐述义理,故称其学术为“理学”。
但理学并非一个学派,它是十至十九世纪中叶思想史断代的总称,其内部派系丛生。
如宋代理学即有以周敦颐为首的“濂学”,以程颢、程颐为首的“洛学”,以张载为首的“关学”,以朱熹为首的“闽学”。
它们虽各有差异,但都力图将封建政治原则和伦理道德本原化,都是从孔孟出发,围绕“现”、“气”,“道”“器”“心”、“物”等范畴,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从不同的本体论角度,论证封建秩序的永恒性,将纲常名教归结为宇宙的本原——“理”。
这正是理学受到封建统治者青睐,成为封建社会晚期文化正宗的原因所在。
程颐与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他们的学说相近,共称“程朱理学”。
这个学派断言,“现”是离开事物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休,所谓“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2。
这里的“理”,指的是封建伦理纲常,与人们的生活欲望是对立的。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3。
二程则号召人们绝对遵守封建伦理教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4。
这种思想显然是为封建统治者制造“顺民”服务的。
正如黑格尔所说:“在中国,那个普遍的意志直接命令个人做些什么,个人则敬谨服从,因而失掉反省与自我。
”(G·F.Hegel,Pnilosophie Geschichte第173页)明清统治阶级之所以借重程朱理学,将其确定为官方哲学和科举考试的范本,原因正在于这种学说大有利于对各阶层民众实行精神奴役。
清人戴震曾对此作了揭露:“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5与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程朱理学相违,南宋还出现了另一理学派别,即以“心”为最高范畴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陆九渊的“心学”。
这个学派提出“吾心即宇宙”,“心即理也”等命题。
明代的王守仁不满于程朱理学的疏远人情,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形成“阳明学派”,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主旨,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俱有的“良知”。
阳明学派在明中叶以后风靡一时。
《明史·儒林传》说,阳明学说“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阳明学的兴起,表明程朱理学出现危机;而中世纪哲学发展到阳明心学,已走到极端,一种具有新因素的思潮行将崛起。
不过,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强固性、迂回性,清代前中期仍然呈现理学回光返照的局面。
当时虽然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汉学与宋学的对垒,但理学的统治地位并来发生根本动摇,广大士大夫的主要精力仍然投入钻研儒家经典和揣摸八股时文上,反对变革、轻视自然科学的风气遍及朝野,社会上普遍流行的是非观念和价值标准并未超出封建主义的大圆圈,虽然这时已出现少数先进人物(如魏源、龚自珍)在试图突破传统的某些桎梏,发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
理学作为近古文化的主体和官方哲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就消极面而言,它所包含的僧侣主义、禁欲主义成分,以及相当精密的唯心论,特别是对封建纲常所进行的理论辩护,都为近代反动统治者所器重和利用。
如曾国藩的以“诚”为中心范畴的思想体系,便与程朱一脉相承。
曾国藩认为,“诚”是世界的主宰,源于“道”、“理”。
他企图以“诚”“挽回厌乱之天心”,“塞绝横流之人欲”。
6此后,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提倡“四维八德”,所依据的理论亦多采自程朱陆王。
日本近代的法西斯主义,也从阳明学说中吸取了某些思想材料。
当然,理学包容了近古大量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具有若干合理成分,颇具开发价值。
同时,宋明理学还给明清之际诸大师提供了诱发因子,如李贽的思想脱胎于泰州学派,而泰州学派的主将王艮又直接师事王守仁;王夫之则以宋代理学的一支——张载的以“气”为最高范畴的唯物主义的“关学”为前导,并吸取了朱熹的“闽学”,故有王夫之“归宿于闽”的说法;顾炎武脱颖于朱熹也为人所共知;黄宗羲就学于刘宗周,而刘宗周兼采了程朱和陆王,而又更倾向于陆王,这一点给刘宗周的及门弟子黄宗羲打上了深刻烙印。
近二、三十年来,人们强调了明清之际诸大师对理学的批判,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应忽视顾、黄、王等人与理学的继承关系。
事实上,早期启蒙思想家对程朱陆王,既有批判又有承袭。
正如嵇文甫所指出的,王夫之对朱熹学说进行了“否定的修正”,对陆九渊、王阳明学说作了“肯定的杨弃”。
其他早期启蒙大师也有“入宋明理学,出宋明理学”,来自理学营垒,又对理学营垒实行了“反戈一击”的类似情形。
第二,早期启蒙思潮应运而起明清两代的文化,一方而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而,与资木主义萌芽相适应的,又出现了带有一定反封建色彩的早期启蒙思潮。
如被称作“异端之尤”的李贽,已有较为鲜明的市民反对派气息,他对封建独断论的怀疑和否定是空前的;明清之际三大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以及方以智、唐甄、颜元、戴震、焦循等人,更从不同侧而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宋明理学展开了论战,有的批判锋芒更直指封建专制君王。
明代中后期市民文学兴起(其理论表现是李贽的“童心说”和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的提出,其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等),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生动活泼、富于民间生活情趣的市民文学,较之明代前期内容空虚、徒具华丽形式的“台阁体”文学,以及前七子、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都是一个巨大的跃进。
至于清代出现的《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作品,则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揭示了封建制度的病端,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启蒙思潮”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确定含义,是指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出现的反对封建蒙昧主义、论证资本主义合理性的思潮。
与之比较,中国十七世纪前后最先进的社会学说还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差距。
以明清之际最富于战斗精神的政治哲学着作《明夷待访录》和《潜书》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虽然在抨击封建专制帝王的猛烈程度上可谓东西呼应,不相上下,但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但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蕴的内容而言,都以文艺复兴较为相当。
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而十六、七世纪中国的长江中下游也出现了类似的经济态势。
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人文主义,其批判锋芒直指中世纪的神学蒙味主义、禁欲主义。
而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也抨击了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也”7,“私欲之中,天理所寓”8等新的命题。
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
在论证方式上,中国明清之际诸大师与文艺复兴巨匠们也有类似之处。
前者常常搬出带有氏族民主制意味的“三代”理想,后者则请来古希腊文化。
但这种请回往昔亡灵的作法都并非复古,而是“托古改制”,借用古人的衣裳扮演新的戏剧。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明清两代,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仍然是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启蒙思潮不过是在潜滋暗长。
李贽、唐甄的着作命名为《焚书》、《藏书》、《续藏书》、《潜书》,黄宗羲将自已最重要的政治哲学作品称为《明夷待访录》,都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深受压抑的,不能公之于世,只能“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早期启蒙思想在明清乏际处于非主流地位,正同当时经济领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稀疏、微弱的萌芽相对应。
就早期启蒙文化的内部结构而言,包蕴着两股力量的汇合。
一为具有市民意识的宋代思想家陈亮、叶适的继承者泰州学派诸健将——王艮、颜山农、何心隐,以及李贽、公安三袁、黄宗羲、唐甄、戴震等人,他们带有较明显的市民反对派气息,政治上激进、思想上较多地摆脱了儒学传统,李贽甚至直接对孔子的权威提出疑议,批评理学家“一步一趋,舍孔子无足法”9;黄宗羲则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10。
这都是向封建主义的最高精神权成——圣人和天子提出的挑战。
另一进步文化流派由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继承者所组成,如明中叶的罗钦顺、王廷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初的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