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三单元中,主要讲述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技巧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字词更加繁复:文言文使用的字词较为繁复,需要读者有较强的词语理解和辨析能力。

2. 语序较为固定:文言文的语序相对固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3. 使用虚词较多:文言文使用的虚词较多,需要读者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4. 表达方式较为间接: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常常较为间接,需要读者把握其含义和内涵。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包括:1. 词义猜测与辨析:通过上下文推测生词的含义,辨析近义词的区别。

2. 语序分析与归纳:通过分析句子的语序,推测句子的结构,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意义。

3. 标点符号的作用:注意文言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理解标点符号对句子的语气和结构的影响。

4. 上下文的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的内容和意义,推断文言文中隐含的信息和含义。

5. 补充背景知识: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第二部分: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文言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 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文言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2. 篇章结构的组织:文言文写作需要注意篇章结构的组织,包括开头的引子、中间的论述和结尾的总结。

合理的篇章结构能够使文言文更加有层次和条理。

3. 词语的运用和搭配:文言文的词语使用要求偏正、具体、精炼,需要注意搭配的准确性和准确度。

4. 句式的运用和变化:文言文的句式灵活多样,需要适当运用句式的变化,使文言文更富变化和节奏感。

5. 文字及书写格式:文言文的文字要求规范工整,注意字迹的美观和可读性。

第三部分:文言文的应用和拓展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知识点一:文章的内容和结构1.文章的内容:文章是作者通过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通过文章可以传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内容。

文章的内容通常包括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

2.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应该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应该展开主题内容,结尾应该总结全文,让读者得到启发。

知识点二:文章的基本要素1.主题:文章的重心,是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核心。

2.态度:作者对主题的态度,包括喜欢、反对、无所谓等。

3.情感: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绪和感受。

4.观点:作者对主题的看法和认识。

5.结构: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6.风格:作者的写作风格,包括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等。

知识点三:文章的写作技巧1.选取话题:选择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话题,要有新意,有观点,有深度。

2.構思大纲:为了保证文章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可以事先构思文章的大纲,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

3.运用修辭:写作中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4.用詞準確: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5.善用描写:适当描写人物、环境和情节,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感。

知识点四:文章的鉴赏文章的鉴赏包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评价。

在鉴赏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主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评价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有条不紊地展开。

3.分析语言:评价文章的用词是否准确、生动,具有表现力。

4.评价表现手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是否巧妙,能否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总结个人感受:对文章的感受和启发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

总结: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文章的写作与鉴赏,包括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和鉴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章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考点回顾一、内容回顾篇目内容概览《三峡》这篇散文抓住景物的特点,动静结合,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美的景色。

《答谢中中书》这篇短文以清隽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游记,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记述了作者与友人夜游承天寺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这篇写景短文,以书札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秀丽的山水景物,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怡情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

《野望》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彷徨之情。

《黄鹤楼》这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之塞上》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荣辱沉浮的达观之情。

《渡荆门送别》这首五言律诗,摹写了诗人辞亲远游之所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钱塘胡春行》这首七言律诗,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二、知识考点(一)基础知识第10课《三峡》1.生字注音阙(què)处曦(xī)月襄陵(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飞漱(shù)泪沾(zhān)裳(cháng)重岩(yán)叠嶂(zhàng)林寒涧(jiàn)肃(sù)属引(yǐn)凄异2.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3.古今异义略无阙处(古义:完全;今义:简单,省去等。

)自.三峡七百里中(古义:在;今义:从自己,自然等。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两个词,动词。

“至”和介词“于”,意思是到了;今义个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事。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良好。

)4.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霜)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5.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绝沿溯阻绝.(隔断)绝.多生怪柏(极高的)哀转久绝.(消失)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清澈)6.特殊句式①倒装句有时朝发白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记背(部编版)

记背手册(第三单元)9.三峡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一生好学,博览群书,著述较多,以《水经注》最为著名。

知识链接《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文笔绚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重岩叠嶂.(zhàng)曦.月(xī)夏水襄.陵(xiāng)绝巘.(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泪沾裳.(cháng)【易错字词】略无阙处素湍绿潭沿溯阻绝清荣峻茂名句积累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主题识记本文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伟峻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全文仅一百多字,却将三峡气象万千的景观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写尽春夏秋冬四季、山林草木。

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这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文章动静结合,三峡七百里的山势属静态描写,夏水暴涨为动态描写。

“绿潭”“倒影”为静态描写,“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10.短文两篇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

著有《本草经集注》《陶隐居集》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赤壁赋》《题西林壁》《赠刘景文》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9课《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
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
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
《水经》作注。

因此写就《水经注》。

1.文学常识。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一)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三峡》问答题:1、作者是从如何描写三峡的?答: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

作者未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惯。

(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山:连绵、陡、高俊(正面、侧面)(雄壮美)夏水:凶险、迅疾(奔放美)春冬景色:水清树茂(俯视、仰视)(动景、静景)(色彩斑斓)(一字一景)清幽秀丽(清悠美)秋景:林涧寂静、高猿长啼气氛悲寂凄凉(凄婉美)3、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多情?①抓住景物特点;②多角度写景;③动静结合;④正侧结合;⑤多种修辞手法;⑥骈散结合的语言;⑦色彩渲染。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7、《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借景抒怀言情第9课《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uē)襄陵(xiāng)绝巘(yǎn)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御风(yù)猿鸣(yuán)曦月(xī)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归纳二、词语归类(一)重点词语释义1.欣然..起行。

(欣然:愉快地)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6.交横(交错纵横)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1.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3.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四)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3)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四、重点句子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章表现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六、阅读理解(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

(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部编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整理.doc

部编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重点字词整理.doc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2、蝉则千转.不穷3、窥谷忘反.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2、回清.倒影3、每至晴初霜.旦4、五色交辉.5、念无与为乐.者6、相与步.于中庭7、风烟俱净. 8、任意东西..9、猛浪若奔.10、负势竞上.11、互相轩邈..12、横柯上.蔽二、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2、至于夏水襄.陵3、不以疾.也4、飞漱.其间5、良.多趣味6、林寒涧肃.7、属.引凄异 8、属引.凄异9、古来共谈.10、四时.俱备11、晓雾将歇. 12、夕日欲颓.13、沉鳞.竞跃14、念.无与为乐者1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17、鸢飞戾.天者18、经纶..世务者三、一词多义。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2、间:①其间千二百里②自非亭午夜分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3、素:①则素湍绿潭4、清:①回清倒影②可以调素琴②清流见底5、绝:①绝巘多生怪柏6、欲:①解衣欲睡②哀转久绝②夕日欲颓③天下独绝7、从:①从流飘荡 8、直:①直视无碍②来从楚国游②争高直指9、上:①负势竞上②横柯上蔽四、文言虚词。

1、以:①不以疾也2、其:①其间千二百里②静以修身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以刀劈狼手3、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若:①猛浪若奔②念无与为乐者②以为莫己若者5、则:①蝉则千转不穷②以身作则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同“缺”,缺口2、蝉则千转.不穷同“啭”,这里指蝉鸣3、窥谷忘反.同“返”,返回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下霜4、五色交辉.辉映5、念无与为乐.者游乐6、相与步.于中庭散步7、风烟俱净.消散 8、任意东西..向东,向西9、猛浪若奔.飞奔的马10、负势竞上.向上11、互相轩邈..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12、横柯上.蔽在上面二、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到了2、至于夏水襄.陵漫上3、不以疾.也快4、飞漱.其间冲荡5、良.多趣味很,甚6、林寒涧肃.肃杀,凄寒7、属.引凄异连接 8、属引.凄异延长9、古来共谈.谈论10、四时.俱备季节11、晓雾将歇.消散 12、夕日欲颓.坠落13、沉鳞.竞跃代指鱼14、念.无与为乐者想到,考虑1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1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左右17、鸢飞戾.天者到18、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三、一词多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知识点汇总

《野望》复习要点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 ,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氛围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9.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文档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文档资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预习要点第9课《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创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因此写就《水经注》。

1.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2.文章思想内容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3.重点字词字音:阙( quē)处襄(xiāng)陵属(zhǔ)引沿溯(sù)飞漱(shù)御(yù)风猿(yuán)鸣曦(x ī)月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lì)道元林寒涧(jiàn)肃重岩叠嶂(zhàng)古今异义1、或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哀转久绝(消失)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几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三峡》知识点一、1、文学常识:①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②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中心: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3、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布局巧妙。

采用先合后分的方法,先总写三峡总体形势,后分写三峡四季不同景色,层次分明。

(2)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描写三峡特点,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3)语言精炼准确,清新优美。

4、重点字词:1、[略无]毫无。

略,几乎。

2、[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有时。

[宣]传达。

7、[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巘(yǎn)] 险峻的山峰。

10、[漱(shù)]冲刷。

11、清[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12、[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13 、[曦]阳光或日光。

14、[旦]早晨。

[肃]寂静。

15、[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16:[沾]沾湿。

三声:[三]表示概数。

5、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6、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 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7.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5、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8、重点句翻译: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⑩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如有皇帝命令急需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荆州。

(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间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长着奇怪形状的柏树,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冲荡下来。

(1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9、理解性背诵: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9、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0、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11、写夏水的句子:①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2、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10、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11、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二、问题研究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三峡山高岭长峡窄的特点。

4、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答: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

写法:侧面描写。

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5、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6、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三峡秋天在猿声中越发显得凄凉和悲哀,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照应前文,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增强了表现力,使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7、文章第2段和第3段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有何特点?答:第2段:写夏季景色,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

第3段:写春冬季节的景色,突出了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点。

8、文章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先写夏水?答:先写山,写出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夏水浩大,所表现出的奔放美最能突出三峡雄伟壮丽的特点,所以先写。

9、归纳本文的中心:答: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10、请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奔放美)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清悠美)③秋季:萧瑟凄凉(凄婉美)11、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还有哪些?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1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水抓住清幽秀丽、风平浪静的特点。

1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山险水急三峡景,(或:山峻水清三峡美),天高地厚华夏情。

14、开放性试题:①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位高(原句:两岸连山,略无阕处)理由2: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5、《三峡》《与朱元思书》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峡》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与朱元思书》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悲哀或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6、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飞漱其间”的“飞”字。

“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17、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想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山下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伟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蠢动只是,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季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书即书信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山峰直插云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知识点分析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