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师道传承教育事业薪火相传
师道传承教育事业薪火相传“教育如烛光,薪火相传”,这是中国古代名人曾国藩的名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师德和师道被看作是教育的核心,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将知识和价值观传承下去。
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道传承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从师道传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师道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传承师道精神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师道传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力量。
师道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师道、教育、学生三者是一个整体。
只有有师道、具备师德的老师,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道的传承是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把师道传承好,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有良好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学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师道精神的内涵师道的内涵包括了道德、文化、知识、技能和人格等方面。
首先,师道是一种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师德。
师德是蕴含在老师言行中的道德修养,是一种榜样力量。
其次,师道也是文化的传承。
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最后,师道也是人格的传承。
老师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和情感世界。
三、如何传承师道精神1、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将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的职责所在。
2、注重个人修养和素质提升。
老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同时需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课程的改革和变革。
3、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全、道德感化和情感成长,将这些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
4、加强对师道精神的传承。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师道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指导,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师道传承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灵魂。
只有具有师道精神的老师,才能够真正传承教育事业,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
教育者应该时刻铭记师道精神,让光明的教育之光不断闪耀。
人格力师道动人
人格力师道动人作文题目:人格力师道动人人格力师道动人台上一人,台下一群。
人群中的我们,你我之间互相传递的不仅止于知识,更是关于人格力的教育。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人格力的塑造成为了社会的关切之点。
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弟子品格的使命,力求让人们在我们的教育下,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人生。
人格力,如同珍宝,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份闪光。
它是我们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的体现。
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示范良好的人格力,并通过不懈的教育引导他人。
那些教育者的影响力往往深远且持久,他们的言行成为我们心中的明灯。
如何在教育中传递人格力?这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
首先,着眼于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遵循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诚实、正直、宽容和勇气。
此外,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也是教育者的责任之一。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领导才能,提升他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最后,教育者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应当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持良好的学术素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教育者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展现出最优秀的人格力。
当我们看到那些在人格力的指引下茁壮成长的学生时,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教育者在传递人格力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收获更多的喜悦与满足,也会更加坚定自己在这个事业上的信念。
在人格力的教育中,我们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引路人。
通过我们的教育,学生们将逐渐了解并体验到人格力的重要性,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格。
他们将拥有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拥有乐观自信的心态。
而这些正面的品质,不仅能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更将有力地引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在教育的浪潮中,我们的使命是传递人格力。
让我们心怀激情、坚持不懈,用我们的教育为学生们种下一颗人格力的种子。
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写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让“师道”光芒薪火相传——写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师道光芒薪火相传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思考我们的教师们所做出的辛勤努力。
作为教师,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社会的引路人,他们的职责远不止于此。
他们是师道的传承者,通过他们的辛勤付出,教育的光芒得以延续,焕发薪火,照亮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他们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
他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其次,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导师。
教师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他们悉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提供一个愉快、安全和有温度的学习环境。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无私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他们的关怀与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教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教师是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进步。
教师以正直和智慧引导学生,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推动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他们秉持着崇高的职业精神,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为社会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作为传承者,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面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特殊性需求,他们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注重个性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师道的光芒延续薪火。
作为学生和家长,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辛勤付出,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
坚守核心价值 更重能力素养——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解析
考试测评研究/探索Y A N J I U T A N SU O▶鸡西市第一中学李洪宇【真题回放】●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回首来路】●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以师德为桨,在互联网教育海洋破浪前行
《以师德为桨,在互联网教育海洋破浪前行》范文1:在互联网如汹涌波涛般席卷而来的时代,教育的海洋也变得更为广阔且深邃。
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海洋中,师德师风宛如一支强劲有力的桨,引领着教育之舟破浪前行。
互联网的崛起,为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上教学、远程教育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等如繁星般璀璨,为学习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目睹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
部分教师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面前迷失了方向,对教学内容不加甄别地照搬照用;有的在网络教学中缺乏耐心与爱心,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利用网络的隐蔽性,从事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师德,在互联网教育海洋中,首先意味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
无论教学的形式如何变化,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与困难,教师都应始终坚守教育的初心,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视为最高使命。
一位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会在互联网的虚拟课堂上,同样用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用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师德还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不断进取的精神。
网络世界知识更新迅速,教学方法日新月异。
教师必须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例如,熟练运用各种在线教学工具,将复杂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不断探索适合网络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师德要求教师在互联网中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引导能力。
网络的虚拟性可能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但优秀的教师会通过各种方式弥补这一不足。
他们会及时回复学生的留言与邮件,给予鼓励和支持;会在网络讨论中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会用温暖的语言和积极的态度,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让学生在虚拟的空间中依然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呵护。
在现实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令人敬佩的榜样。
比如,一位语文老师在网络写作课上,不仅精心批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还通过视频通话与学生一对一地交流写作心得,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一位物理老师利用在线实验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远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引领教育改革 教师是引领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引领教育改革教师是引领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改革中的中坚力量。
作为引领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教师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要探讨教师在引领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角色,并探究他们如何成为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一、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起到引领作用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同时,教师还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开拓者。
他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他们积极参与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推动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创新。
二、成为领导者的教师成为引领教育改革的领导者并不是易事,需要教师具备许多重要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全面的教学技能,才能够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化,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拥抱变革,并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另外,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团队合作,并在教育改革中紧密配合。
三、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了更好地引领教育改革,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更像是权威人物,他们教导学生,传授知识。
而现代教师则更像是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模式和教育观念,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
他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弘扬师德传统,塑造美好教育前沿
弘扬师德传统,塑造美好教育前沿引言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弘扬师德传统,塑造美好教育前沿,是当前教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弘扬师德传统来塑造美好教育前沿。
弘扬师德传统弘扬师德传统是指传承和弘扬教育界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包括道德品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传统。
弘扬师德传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并发扬的素质,是实现美好教育前沿的基础。
1. 培养道德品质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端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 传承教育理念传承教育理念是弘扬师德传统的重要方面。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方法的认识和思考,是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
教师应该传承并发扬正确、科学、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创新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关注教育科技的发展,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塑造美好教育前沿塑造美好教育前沿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通过弘扬师德传统,我们能够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前沿。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塑造美好教育前沿的前提。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倾听学生的声音,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该关注个别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挥潜力,实现自身价值。
3. 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改革创新是推动教育前沿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关注教育政策和最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美好教育前沿的实现作出贡献。
互联网背景下,师德师风的突围与创新
《互联网背景下,师德师风的突围与创新》范文1:在互联网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信息的快速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师德师风的建设也亟待突围与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互联网的普及,使教育的边界不断拓展。
线上教学平台、教育类APP等新兴教育手段层出不穷,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然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教师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迷失了教育的方向,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忽视了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有的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还有个别教师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做出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
面对这些问题,师德师风如何实现突围?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互联网虽然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育的本质始终是育人,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思维和能力。
教师不能被网络的表面繁华所迷惑,而应坚守教育的初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明白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
创新是师德师风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的关键。
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厚重;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共同进步。
同时,教师还应在评价方式上进行创新,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比如,通过学生在网络讨论中的表现、项目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互联网背景下,良好的师德师风还体现在教师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和引导能力上。
网络世界信息繁杂,良莠不齐。
师德师风的传统与现代理念的融合
师德师风的传统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作为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是我们重要的品质之一。
师德师风既代表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和职业道德要求,也需要与现代社会和教育理念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师德师风传统与现代理念如何融合,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求。
一、传统师德的内涵传统师德蕴含着对师生关系的尊重和关爱。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职业操守。
我们应当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以人为本的态度塑造他们的品格。
同时,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追求教育的真理和智慧。
二、现代化师德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对师德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
现代化师德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研究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求知,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前沿的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维。
三、传统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传统师德与现代师德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
传统师德强调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尊重,现代师德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在实践中,传统与现代的师德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尊重是必要的前提。
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
同时,教师也要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其次,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教育的最新发展和前沿理论。
教育领域的研究不断涌现新的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师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持续学习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正确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良好的榜样。
同时,在教育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坚守职业道德的底线,不以私利影响教育教学。
总之,传统师德和现代师德的融合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坚守传统的师道尊严,尊重学生,关爱他们的成长;同时,我们也要追求现代化的师德标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价值引领让师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标签:师德;价值引领;主流;目标;践行;形象师德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负有重要的道德责任。
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承担教育引导和道德示范的作用。
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里,关注教师道德责任的价值引领,已成为学校师德教育的核心环节,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以尊重、理解以及召唤等方式,澄清和引导价值的生成,从而发挥学校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师德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国家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引领结合重大会议、事件、节日的到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讨论、交流,引导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时,笔者所在学校围绕“美丽中国与社会心态”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了学习、讨论,使教师形成如下的价值认同:应当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多一些“正能量”的传递,就能少一些“负价值”的影响;多一些“最美”的张扬,就能少一些“丑陋”的蔓延。
党的十八大闭幕之后,笔者所在学校给教师购买了《感受信仰的力量》《十八大修正案学习问答》等书籍,使教师通过阅读交流,激起对国家、对民族、对教育事业的价值认同,使每位教师都自觉把提高师德修养作为专业发展的内需,使师德教育有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师德目标的价值追求引领师德目标是教师从教的至高准则和要求,是实现教师价值追求的关键所在。
笔者所在学校着力从师德目标的定位和学校教育内涵两方面,对教师师德目标进行引领。
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的学习,确立了教师从教的职业道德目标定位: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
另外,笔者所在学校还结合学校“诚敬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诚心做人,敬心做事”的价值追求,并确立了以下四个行动目标对教师进行诚敬价值引领,倡导教师努力做诚敬教师:诚爱学生,敬畏生命;乐学善教,当好楷模;唤醒思维,提高能力;点燃激情,培养兴趣;学会合作,和谐发展。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以教育戒尺,育时代新人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以教育戒尺,育时代新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文题解析】: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
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4.文体限制。
“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开放性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
2020申论真题精讲六(2018辽宁
2020申论真题精讲六来自:申论资料人须在事上磨2019年10月24日 10:102018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要点问题一概况材料2、3中的现代法治理念及维护法律公正的制度。
(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请结合实际,谈谈对材料4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理解。
(20分)要求:全面、准确、深刻、简明,不超过350字。
问题三根据材料5,以XX团省委名义,拟写一份给全省青年的向英模学习,做传递正能量使者的倡议书。
(25分)要求: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400字左右。
题干解析:1、第一题是个简单的概括题,就是概括理念和制度,这个题我看了一些机构的答案都不太满意,主要是点不全和理念与制度混淆,其实抓住材料里的关键词即可,申论找点没啥特殊技巧,不论是案例材料还是观点材料,都是找关键句、关键词,关键词分两类,要点词和要点提示词,要点词就是三高词,提示词一般就是逻辑关联词。
至于有些案例材料实在没有可抄的话,自己总结意义即可,这时就会按意思给分,只要是这层意思就给分,甚至很口语的词都一样给分,比如去年国考地市官方标准里连“干农活”这类词都是判分词,当然你写个劳作一样给分。
2、第二题是个综合分析题,本质就是概括材料4主要内容,每段关键词句提炼出来,后面用案例扩充即可。
3、第三题倡议书是国考经常考的题型,基本作答逻辑和国考有一年考的一个学习先进人物的编者按类似。
材料二1979年,33岁的邱娥国从部队转业,当上一名普通的派出所三、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亲切和蔼而又一身正气的民警,把他当成无话不谈的老朋友,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邱”。
没有多久,邱娥国就对自己辖区的情况了如指掌,小巷里的人和事都清晰地印在他的脑子里。
在邱娥国的案头曾放着孤寡老人帮扶记录本,上面记着辖区一个个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
他们爱吃什么、爱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详尽周全。
解析:这一段运用阅读技巧的话,首先看带引号的词,引号部分重要的就是一个警民联系卡和牌,这个作为在全公安系统推广,说明是个制度化的举错了,那么这个制度叫啥?就是警民联系制度。
互联网时代:师德师风的重塑与升华
《互联网时代:师德师风的重塑与升华》范文1:在互联网如疾风骤雨般改变世界的当下,教育领域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时代浪潮中,师德师风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重新塑造与升华,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互联网时代,知识的传播方式和获取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被削弱,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们通过网络能够轻易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需要教师进行甄别和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筛选能力,为学生提供有价值、准确的知识。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模式应运而生。
但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也容易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
一位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在互联网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在网络课堂上,教师通过温暖的话语、耐心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网络言论的规范、信息安全的保护等。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曾经有教师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引起了学生的困惑和社会的质疑,这无疑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教育的声誉。
因此,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中更要谨言慎行,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师德师风的重塑与升华呢?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道德修养。
其次,教师要强化责任意识。
明确自己在互联网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变化,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师德建设:要从云端走向大地
成的逻 辑去 理解 和运作教 育 。j 德建 设也一样 要 以人 为 [师 1 本 。以教师 的发展 为基点 和归宿 ,尊重 教师 的本体 价值 , 尊 重 教 师 的主 体 地 位 ,注 入更 多 人 性 化 的关 怀 与 思 考 ,
让 一切 工作都 围绕着 服务 和促进 教师 的发展提 升而 开展 。
关 注教 师 物质 与精 神 的需 求 。教 师是 一个 具 有 自然 和社会 双重属 性 的人 ,有 生存 、发展 等不 同层 次 的需求 f
设 立 师德 规范 必须 要 考虑 到教 师 的基本 需 求 ,让 师德 有
人 性 内涵 。 只有 当师德 规 范能 够体 现广 大 教师 的正 当利 益 时 ,师德建设 才有 现实 的基础 。平 时要 关心 教师 利益 , 为教 师创 造 良好 的工作 、学 习和生 活条 件 ,让 教 师感 觉 到 自己职 业 的尊严 和 幸福 。从 而为 师 德建 设 良性 发展 提 供 必要 的保 障。
幸 带 的是 你们 这 帮孩 子 ,这让 我至 今对 当班 主任抱 有 美
好 期望 。
21 0 0年 。我 担任 了宝鸡 钳工 班 的班 主任 。这个 班级
很特 殊 ,全 部 由陕 西 人 组 成 ,全部 是 男 孩 ,只 有 1 8个 人 。现 在是 2 1 0 2年 ,当我 回想 起 1 — 1那两 个 学期 来 , 01 我与 1 位 同学 的点 点滴滴 ,觉 得 回忆就像 一杯 茗茶 ,越 8 品越 香 。虽 然现 在 交通 方便 。通讯 便捷 ,但是 就 像 昨天 元宵 节 。学 生 打 电话给 我拜 年 时我 对 他说 的话 一 样 :感 情深 厚 有 时候无 需 挂念 与 联 系 ,只需 要在 心 里 默默 储存
2022年半月谈第16期半月谈2022第16期文章汇总1
2022年半月谈第16期_半月谈2022第16期文章汇总点此下载半月谈2022年第16期精选文章汇总(打印版)《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务员申论备考特别好的资料。
下面是网页阅读版:半月评论1 重教须先尊师,尊师贵在落实“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千秋伟业,系于教育,教育与国运相连,老师与国脉相牵。
尊师重教,不仅关乎个人的进展前途,更关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兴盛。
只有老师得到敬重,老师所传授的道理和学问才能得到敬重,全社会也才能形成崇尚学习的风气。
曾经,老师是高素养的代名词,并广受敬重。
上世纪八九十年月,国家实行从学校毕业生中招收成果优异的同学就读中等师范学校、同学毕业后到城乡学校任教的招生政策,为中国广阔农村地区培育和输送了大量扎根基层、训练有素的优秀老师。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如同一把把蒲公英的种子,撒播在全国各地中学校,成了中国当代教育结实的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老师职业的心态好像变了味儿。
有的认为老师职业收入低、没奔头;有的认为只有学问水平低的同学才去读师范,走投无路、没有其他工作机会的人才会当老师;不少人嘴上喊着“尊师重教”“老师光荣”,实际上却是叶公好龙,对老师职业敬而远之、不屑为之。
社会心态的微妙变化,反映出老师和老师职业的尴尬境遇。
在社会开放、价值多元的当下,面对生活与事业,老师也有困惑、苦恼以及迷茫。
作为背负“道德高山”的职业,老师不仅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家长的高期望值和社会的高关注度,还面临利益诱惑和歪风侵蚀的挑战,患病这样或那样的误会与责难。
家校纠纷中,舆论经常不分青红皂白,一线老师屡屡“背锅”;从教十几年,工资仅两三千元,甚至不得不上访讨薪;数十年在一线育人,退休时职称还停留在中级……类似大事屡见不鲜,基层老师俨然成了弱势群体,有的老师甚至自嘲“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
刚刚过去的高考录用季,金融、经管等专业依旧是高分学子的首选,优秀高中生普遍不情愿报考师范专业。
教师是社会风气的改造者的例子
教师是社会风气的改造者的例子教师为万众表率,因而师德问题尤为重要。
良好的师德不但能建构健康的师生关系,也是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基础。
例如,最近曝出一些新闻却让“为人师表”的传统观念蒙尘,让教师的尊严受辱:x州14岁女生因教师批改作文自杀,而教师曾经打过她耳光。
xx小伙为报复二十年前教师的体罚,拦路掌掴教师而被判刑,最近出狱。
x东女子曝出多年前被班主任的女儿冒名顶替,她的班主任曾是x省高级教师,还是被电视台多次报道过的模范教师……师德是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师德也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和世道人心。
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创造好未来,影响社会文明进程,可见师德的重要性。
可是上述各种有损教师形象的案例,不免让人们对当下的教师素质、校园氛围产生担忧,并进而损害了人们对良好社会风气的信心。
国家设立教师节,要求全民尊师重教;给教师涨工资,使教师的合法收入明显增加;老百姓也认可这样的理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可是一些教师对此并不珍惜,以至于让教师的职业神圣感受损。
教师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肩负着开启民智、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
如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训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这些光环都哪里去了?有人辩解说,社会风气如此,又如何叫教师洁身自爱?但我们不能为某些教师的不良行为辩解,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改造社会须从重建师德开始。
第一,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一个社会道德基因的传递者。
第二,要建立起对教师腐败的监察机制。
健全师德惩处机制,也可以参考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做到面向全体,公开透明,程序公正,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严肃查处,要将师德不合格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
以师德为魂,做新时代优秀教师
以师德为魂,做新时代优秀教师作者:陈秋云唐卫红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99期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对所有新时代教师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中“师德”是灵魂要素。
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师德高尚,同时还要以身垂范,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施加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价值的合理延续,又体现出新时代的新趋势、新亮点,为我们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教师提供了基本遵循。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教育,主张以德为先,强调道德教化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中“立德立言立功”的价值主张已然显现。
在中国知识分子道德诉求的价值序列上,立德始终居于首位,立德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持之以恒的基本价值追求。
如何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师德不仅与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提升。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德与责任教师对教育理想和情怀的追求,是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鲜活体现。
如,张桂梅校长几十年如一日,拖着羸弱之身不停歇地奋斗,就是为了让山区里的女孩子们走出大山,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个人人生命运,进一步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从而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张桂梅校长的典型事迹,生动诠释了师德这一范畴中责任内涵的深刻意涵。
这启示我们,只有对责任担当始终保持追求和尊重的人,才能称得上为真正的师者。
只有以师德为魂,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國育才使命的教师,才能找到成长为新时代优秀教师的路径和“密码”。
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的情怀和情结。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教师的疑惑
半月谈时事政治2020:教师的疑惑负笈求学多年,总该多些面对现实的底气和积聚力量的办法。
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多读些书,思考些问题又到教师节。
工作远在成长地、求学地千里之外,每年此时,只能编一条短信,聊表对当年谆谆教诲的师长的感恩之情。
回首当年,或“惨痛”或温馨的记忆犹在眼前。
成长的年轮上,那些年教过我们的老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一圈又一圈。
扳着指头算,距离最后一次毕业,已经8年。
难得回校探望,老师除了关心这些年的经历,还爱问,最近都在看什么书,关心什么问题。
这时候,总是内心一阵紧张,宛如当年课堂上被提问。
离开校园,告别师长,步入社会,我们还在求知求真的路上吗?当年,胡适曾劝导即将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防止“堕落”的危险,“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虽不必自负对社会担当何种重任,但负笈求学多少年之后,总该更多些面对现实的底气和积聚力量的办法。
在辛勤工作之余,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多读些书,思考些问题,恐怕是年轻人所能做、应做的。
当今世界,借助新的媒介平台,自我学习有了更大的便利,同时,每个人都是知识的传递者和价值观念的传播者。
年轻人是新媒介上的主力军。
从这个角度看,当年我们常能听见的那句话,“老师不在,要和老师在一个样”,又有了新的意味。
时光荏苒。
“80后”,曾经是第一个受到特别关注,被强调年轻一代身份的群体,如今渐渐进入“而立之年”。
还以为自己仍是青春少年,转眼却已是资深教师、晚育父母的年纪,开始以种种形式缅怀青春。
留在家乡就业的很多中学同学,都做了中小学教师,不少已是校中的骨干。
同学聚会时,曾不止一次听到感慨,“我们和老教师一样认真,但如今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教、不好管了。
”我们当年又何尝没有背负“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怀疑?能劝导的只有一句:当年我们自己对老师的期待,你还记得吗?做到了吗?指责比努力更容易,守旧比革新更轻松,但只有教师顺势前行,教育才能前程远大。
更多的同学,已经在朋友圈里“秀”着初为父母的幸福与烦恼,开始领着孩子进托儿所,入幼儿园,甚至报兴趣班了。
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
2020 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俗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出色,结果他的课讲到哪,许多学生就跟到哪,固然来回路程很辛苦,但学生乐在此中。
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跟随,是从游也”。
从游于名师讲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行精髓,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美谈。
民间社会中,即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
此刻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托重沉沉的期望,“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将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将来”。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衷心的敬爱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布社会每个角落的风俗,正是最好的教师节礼品。
回顾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老是矗立在时代最需要的地方。
徐特立坚持创办老百姓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世的先生;陶行知穷一生精力研究教育理论,改造农村教育,探访济世安邦的教育之道;民族危难时辰,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育出大量优秀人材。
我们的四周,亦有奋不管命保护学生的张丽莉、照料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模范。
他们身上,闪烁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模范,闪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闪烁着“科教兴国,复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到现在,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助。
”对学生来说,恩师的尽心授业、无微不至,可能改变一世的命运。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栽花。
”对教师而言,“三尺讲台”不单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崇高的快乐”。
教师培育学生以知识和良心,用“仁而爱人”的情怀奉献教育事业;社会回馈教师以尊敬和仰慕,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态度报恩师恩。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师道尊严”挺立民族信仰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以“师道尊严”挺立民族信仰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以‘师道尊严’挺立民族信仰’”。
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再次提出在全社会重振“师道尊严”。
“为学莫重于尊师。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
【提出观点】“师道尊严”作为尊师重教理念在道德层面的集中表达,不仅是对以教师群体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尊重,也是对教育、文化、知识的尊崇,更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
【综合分析】“师道尊严”一词出自《礼记·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道,指师者所承载之道;师德,指为师的德性与德行。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地位极其重要,他们应该是“道”的载体,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
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不讲“师道”,后果不堪设想。
正因如此,“师道”必须尊贵、庄严。
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有爱有敬、尊重人性、严谨为学,我们的民族信仰体系才能牢固树立起来。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
如今社会格外重视教育,教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文化遭到了一定冲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反传统的传统”,“师道尊严”不再被重视。
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教师职业的“去魅化”导致教师专业权威不断被解构,教师职业声望有所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半月谈电子版: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
听过一个“学生追师”的故事:有位老师的课讲得很精彩,结果
他的课讲到哪,不少学生就跟到哪,虽然往返路途很辛苦,但学生
乐在其中。
梅贻琦先生有个形象比喻,“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
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从游于名师
课堂,实乃学生之幸。
“为学莫重于尊师”。
尊师重道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历史上
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
门立雪”“子贡尊师”之类的千古佳话。
民间社会中,即使没有读
过书的人,也都知道“尊师”的重要。
如今社会倍加重视教育,教
师更是被寄予沉甸甸的期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
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老师表达由衷的尊敬
和感恩,让尊师重教成为遍及社会每个角落的风尚,正是最好的教
师节礼物。
回首往昔,从普及新知到教育救国,教师总是挺立在时代最需要
的地方。
徐特立坚持兴办平民教育,毛泽东视他为一生的先生;陶行知穷毕生精力钻研教育理论,改造乡村教育,探寻济世安邦的教育
之道;民族危难时刻,朱自清、闻一多等诸多学者云集西南联大,为
国家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
我们的周围,亦有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
张丽莉、照顾麻风村孩子的农加贵、辞去村支书甘当“孩子王”的
韦造祥等无数好教师楷模。
他们身上,闪耀着“学为人师,行为世
范”的师德典范,闪耀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
之心,闪耀着“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强国之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为大,亲师为尊”,从古至今,
师生关系都是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
为扶持。
”对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
生的命运。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对教师而言,
“三尺讲台”不仅使命光荣,“得天下英才尽育之”也充满着“高
尚的快乐”。
教师哺育学生以知识和良知,用“仁而爱人”的情怀
奉献教育事业;社会回馈教师以尊重和敬仰,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态度报答师恩。
正是在这种相互珍重和付出中,文明薪火得以延续,价值理念得以远播。
也惟其如此,才能少一些师生冷漠,还
“师道”以尊严和生命力,让教育真正成为通达梦想的桥梁、繁荣
发展的砥柱。
远在千年之前,古人诚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光辉,源自教师和学生的坚守,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社会的尊师之意、重教之心,体现在礼赞教师、讴
歌教育上,更需付诸行动中。
这些年,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中小
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更多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彰显教师职业荣耀的改革,应该早日提上
日程,纾解教师的生活压力和职业困顿,为他们尽心尽责、耕耘不
辍营造良好环境。
教师赢得更多社会尊崇,教育才会更好决定未来。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500多万名教师支撑起来的教育体系,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社会财富。
以“师道”重塑社
会风尚,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社会将朝气蓬勃,未来将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