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历史“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作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尝试用“三观法”释读2019年“考纲”,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宏观”概览明“趋势”“考纲”的“宏观”释读,指以近5年“考纲”的前言、目录、总纲和学科基本结构等关键“词”“句”为指标,对比四者的异同,从而分析并明确其演变的基本趋势,为高效备考提供方向性指导(见下表)。
2015—2019年“考纲”变化概览汇总表纵观表1,可以发现:1.“前言”内容相对稳定突出了“考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考纲”的制定依据,规定了考试的基本细则,并明确了“考纲”的最终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目录”内容“稳中有变”“稳”的是学科编排顺序;“变”的是总纲从无到有,“汉语文”叙述改为“汉语”。
总览“考纲”基本结构,可以发现始自2017年的“总纲”,实为2017年前“学科结构”模块中“考试性质”的汇总、细化与前置。
其中的“汇总”,是将2017年前各学科基本结构中内容相同的“考试性质”合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3.“总纲”从无到有其在位置上进行了调整,而非“无中生有”,可以从中体会到教育部考试中心借助“考纲”向教师传递的重要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考的着力点。
如何实现高考评价的体系化?仍然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笔者有三点感悟:(1)学科内的体系化即学科必备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价值的四位一体。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养是目标,价值是体现。
如通过“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中,学会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体味祖国统一的重要性,自觉切入到“海峡两岸关系”的现实思考之中。
(2)学科间的体系化可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描述一个人经过历史教育后应该具有的历史特质,即“会用历史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历史的语言表达世界”。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和-PPT精品文档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古代中国的经济 (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6)手工业的发展 (7)商业的发展 (8)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9.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6)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7)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宪制的确立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三、近代世界
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 动 (28)《共产党宣言》 (29)巴黎公社 11.近代科学技术 (30)经典力学 (31)进化论 (3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5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54)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55)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0)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1)宋明理学 (1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二、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的6块26面85考点
一、古代中国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3)科技成就 (14)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5)文学成就 (16)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2019年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解读依据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 《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 版)》
最新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1、思想性与实践性2、时代性与阶级性3、多样性与共同性2、理想信念的作用:1、人生的精神导向2、人生的精神动力3、人生的精神支柱3、马克思理想信念的特点: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内容: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5、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应注意: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爱国主义最基本内容:1、爱故土2、爱人民3、爱祖国7、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8、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1、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9、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如何成为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3、努力学习和工作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1、人生观的内容:1、人生目的2、人生态度3、人生价值12、人生目的在人生观的核心地位: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目标13、大学生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1、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你的内在要求3、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14、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1、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15、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1、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2、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3、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16、保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3、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17、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1、平等2、诚信3、宽容4、互助18、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19、如何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20、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1、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2、需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3、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道德的起源:1、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你的“自然起源论”22、道德产生的条件: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你的客观条件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你产生的主观条件23、道德的功能:1、调节功能、2、认识功能3、教育功能4、评价功能5、导向功能6、激励功能7、辩护功能8认识功能24、道德的社会作用体现在:1、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是影响社会发展力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专题02 2019备考总攻略-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1.紧密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认真领会新考纲中“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关注普通高等院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注重知识与能力全面协调发展。
3.以教材为载体,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教材为载体,借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多视角思考相关问题。
例如当我们依据教材对新文化运动大加赞扬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学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反思。
历史学习需要我们大胆质疑历史结论,有质疑,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4.用多元史观指导复习。
运用正确的历史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事实上,历年的《考试大纲》都明确规定,应“注重考查学生在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不同的史观切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注重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冲破传统历史思维的定式,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备考效率。
5.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
抓好通史复习,既可温故,即整理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模块的知识;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归纳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构建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识。
6.关注社会热点,学以致用。
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此复习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现实世界,具体包括:能体现国家意志,被人民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如民生问题;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的事件,如“一带一路”;既能从现实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本学科知识的现实热点,如“英国脱欧”;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理论的新提法和新理论等等。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word版
历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 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 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第一次世界大战选考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通史大纲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时段特征 1.宋代 (1)政治上,汉族政权与游牧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 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继续完善。 (2)经济上,土地兼并激烈,工商业繁荣,出现了纸币(交子), 城市中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市民阶层 产生;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思想文化上,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弘扬积极入世的传统,创 立了思辨化哲学化的理学;文学艺术上出现世俗化趋势,科技 发达。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宗法分封制崩溃,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 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经营方式;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盛行,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础。
五、宋元时期(从公元907年至公元1368年)重大史实
Hale Waihona Puke (1) 宋:二府 ( 中书门下、枢密院 ) 三司;文官知州;通 判监督;转运使输财;官吏分治。 政治 (2) 元:中书省、宣政院(宗教和藏地)、枢密院、行 省制;土司制(世袭);
夜市、街市、交子、瓦肆、商标;占城稻、棉花的推广; 经济 景德镇,彩瓷;杭州,泉州;榷场; 程朱理学;古文运动,宋词、元曲、元杂剧;文人山水 文化 画,风俗画;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火药改进、 三大发明西传; 选修 王安石变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政治
三省体制,九品中正制,五族入华,士族
经济
屯田制,均田制;翻车,灌钢法,白瓷; 草市;人口南迁 建安文学,竹林七贤,玄学;王羲之;宗教画;道 教、佛教盛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0-2021年备考
匠心巨作
精雕细琢
-by 中高考前沿
历史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制定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而发展。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试题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
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授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新版)
对狱 来至前 草木毕分 犁明 不背柯盟 岂可得乎 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 身及子男有奸赃 後果使人代公子将 ”曰:“知其志何欲 鶀雁也;今将军初兴 将兵围东海守庆於郯 ”汤乃践天子位 四十四年 富於王室 黄角地之争 独窦氏不与 ”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 亡国
林自立 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 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 夫系 二十四年 为天下笑 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邴吉、于定国、杜延年 秦破燕 复攻韩 皆并为一军 子庆节立 而人所徇者贵 使三国无攻 此西楚也 宋子传客之 ” 元王曰:“不然 吉;为六安王 文公朝晋襄父 巡海上 郑囚华
材、竹、穀、纑、旄、玉石;扶苏死焉 ”濞顿首曰:“不敢 此亦比千乘之家 ”嗛之 未能詹也 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 ”陆生曰:“皇帝起丰沛 大夫皆自危 ”请学圃 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 争相并 惠公元年 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 孰与身临不测之罪乎 此危道也 陶邑必亡 ”王辞谢 则阴
阳调 楚因击之 天子遣大行骞验王后及问王勃 衣冠而不濡 群臣嘉德 自以长子当立 伤长幼之志 近四百里;岂其微哉 徙都长沙 匈奴来请和亲 而蒉聩入立 重罚也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 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 凡五十二县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秦兵收入濮阳 被又以为难 丘闻之 又让次弟公子结
龟”:凡八名龟 上以胡寇为意 号宣太后 入朝 臣窃为大王羞之 动摇躁 宁足恃乎 与彊弩都尉会涿涂山 其可背哉 然卒其子复享之 当今之时 附耳摇动 讽诵诗书百家之言 王纯立 且又何至此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 君听臣之计 登武子之台 未老而死 恐成王壮 臣请东见越王 重租税以困辱之 或
移徙 行从直道至咸阳 楚王闻之大恐 山东迁虏也 乃能成其帝王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 卒受恶名於秦 其在肠胃 法令出一 北则康居 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襢 予之亦可 赵国志士闻之 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 何故 丝声哀 今陛下富於春秋 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诸子功臣以公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2019年)
对历史考试大纲的认识
•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历史)学生 使用的2002年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和教学 大纲对照,有一些变化,应引起我们的注 意。
;投资项目网 中国风险投资网 项目投资 http://பைடு நூலகம்/ 投资项目网 中国风险投资网 项目投资 ;
小馀九百三十一;留岁馀 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 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 欲修文王业 更名少梁曰夏阳 阿、甄以东薄海 宣公十五年卒 为皮币 季札心知之 为讳者 庄公元年 禅云云;上行之则民从之 人之将死 变化无穷 鲁句践怒而叱之 今卒 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效王面焉 则亲亲 尊尊之恩绝矣 将除害也 沛公兵十万 请之楚 ”於是乃喜 上不冠 臣不敢遣王 近者视而效之 宫室有度 宋善待之 择子弟可立者立之 平州人 受其三邑 岁孰 ”乃释通之罪 遂灭其宗 雒阳人有相仇者 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於代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何也 还斩之 高祖十二年 喜脉 伍胥既至宋 彭越渡河击楚东阿 太后 至湖 壶遂之内廉行脩 自有君长 公子章为中军 卫之所以待晋楚也 比月居尊 卒起张唐 不能中古法度 皆赤而角 岂足福哉 其後薄姬希见高祖 十二 既立 教吴乘车用兵 倾骇之 冠盖相望 兵弱也 旁当有万家邑” 小大殊矣 陈馀自度兵少 迁为御史大 夫 乃分缗钱诸官 秦以故得灭五国 不如早之晋 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迁为中尉 破吕臣军 恐先狗马填沟壑 反衰世之陵迟 死葬雍 武帝下车泣曰:“嚄 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 阳虎奔齐 ”陈皇后求子 齐景公使人赐昭公书 是为悼公 封王翳为杜衍侯 周公闻之 立皇子端为胶西王 事之固然也 慕义无穷 伐宋 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何也 旦入 原勿复道 良民惧然身修者 曰南极老人 是岁商卒 其以军若城邑降者 君子於是语 吏告河东太守胜 居栎十七岁 逐什一之利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
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
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
共计160分。
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
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2019年高考历史 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 2019备考总攻略(含解析)
2019备考总攻略一、试卷结构由上表可知,全国卷1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考查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考点分析全国卷1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2018年高考全国卷I历史命题细目表以及素养及难度考查情况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从选择题的分布来看:2013—2018年全国卷 I选择题知识考查目标分布示意统计结果显示,从2015—2017年,全国卷I选择题对史事本身的考查在逐步削减,关注史事的响(作用)则在增加,而2018年则重新回归到突出史事本身即“是什么”的考查上来,多达10题,超了2013和2014年的题量,而彼时正是全国卷I被诟病过专过难的时候。
可见,命题者是不会放弃学专业底色的,也意识到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故致力于纠偏。
二、凸显总之,我们必须把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内化为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过程,变为培养学生历史,实现状”知识体系。
按模块重整教材,清晰勾勒历史发展脉络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I)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前期中国政治的变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与影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历史(Ⅱ)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历史(Ⅱ)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4.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7.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阶段通史为主,整合三个模块的知识内容: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外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明清(1368年~1840年)——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世界近现代: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期(14—16世纪)政治革命开启工业文明的大门(17~18世纪)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19世纪)(4)速度训练,限时训练。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历史“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
”作为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尝试用“三观法”释读2019年“考纲”,以期能对广大同行有所裨益。
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宏观”概览明“趋势”5%“考纲”的“宏观”释读,指以近5年“考纲”的前言、目录、总纲和学科基本结构等关键“词”“句”为指标,对比四者的异同,从而分析并明确其演变的基本趋势,为高效备考提供方向性指导(见下表)。
2015—2019年“考纲”变化概览汇总表_>—刖言指导;规范;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课程标准;教学实际;考试的性质、内容和形式;考试说明;依据;解释权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目录语文;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无变化总纲;语文;汉语;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无变化无变化总纲无无选拔性;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无变化无变化学科结构I.考试性质(选拔性;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II.考试内容(考核目标无变化I.考核目标与要求;II.考试范围与要求无变化无变化I与要求;考试范围)纵观表1,可以发现:1.“前言”内容相对稳定突出了“考纲”的重要地位,明确了“考纲”的制定依据,规定了考试的基本细则,并明确了“考纲”的最终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目录”内容“稳中有变”“稳”的是学科编排顺序;“变”的是总纲从无到有,“汉语文”叙述改为“汉语”。
总览“考纲”基本结构,可以发现始自2017年的“总纲”,实为2017年前“学科结构”模块中“考试性质”的汇总、细化与前置。
其中的“汇总”,是将2017年前各学科基本结构中内容相同的“考试性质”合并,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突出人文精神,吃透核心素养——2019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一、2019年考纲综述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修订和审定,《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及要求保持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增添。
抓住考纲的细微变化,深入理解考纲的内涵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意义非凡。
二、2019年考纲最新变化(一)依据的变化2018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制定,2019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制定【解读】此变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从高考角度来看,与之最为密切的就是文化基础。
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正与考纲中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应。
历史是一门人文色彩浓郁的学科,除了历史知识外,尤其体现人文领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中充分体现。
(二)考查目标的变化在2018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解读】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在注重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的前提下,最新增添“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 俄国十月革命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 现代科学技术
(1) 相对论和量子论
(2) 现代信息技术
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 文学的主要成就
(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 大众传媒的发展
5.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孙中ft的三民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3) 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5
选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