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论文概述
生物技术专业综述性毕业论文范文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大米蛋白的研究进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年级: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引言 (3)1 大米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3)1.1 大米蛋白的组成 (3)1.2 大米蛋白的结构 (3)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 (4)2.1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4)2.2 大米蛋白的保健作用 (4)3 大米蛋白的功能性 (5)3.1 溶解性 (5)3.2 乳化性 (5)3.3 持水性与持油性 (6)3.4 起泡性与起泡稳定性 (6)4 大米蛋白的提取方法 (7)4.1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7)4.2 物理分离法提取大米蛋白 (7)4.3溶剂提取法 (8)4.4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8)4.5 复合提取法 (10)5 大米蛋白的开发利用 (10)5.1食品添加剂 (10)5.2蛋白质营养补充剂 (11)6 大米蛋白的市场前景与展望 (12)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7)摘要大米蛋白是一种氨基酸组成合理,生物效价高,过敏性低的蛋白质。
能够满足2-5岁儿童的氨基酸需求,非常适合开发婴幼儿食品。
此外大米蛋白可加工成酱油、高蛋白粉、蛋白饮料、蛋白胨和蛋白发泡粉等,若将其降解成短肽或氨基酸,则可制成营养价值极高的氨基酸营养液,从而用于保健饮料、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
本文对大米白的结构与组成、功能特性、营养价值、分离技术、提取技术、开发利用等现状做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开发利用Abstract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rice protein is a reasonable biological titer, low-protein allergy. 2 to 5 years to meet amino acid requirements of children, making it very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of baby food. In addition, processed into soy sauce, rice protein, protein powder, protein drinks, peptone and protein foam powder, if its degradation into short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made of high amino acid nutrient solution, which for health beverages, condiments, food additives.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white rice, functional properties, nutritional value, separation, extra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brief overview of current situation.Keywords:rice protein; nutritional value; functional properti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引言大米蛋白系由大米中提取获得。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论文(2)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论文(2)浅谈现代生物技术论文篇二浅议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状况摘要:但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非常弱小的产业,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生物产品产值较发达国家相差悬殊,产品科技含量、附加价值低,大部分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如我国高新生物医药产品中90%为仿制品,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不及美国的1/15,出口额不到美国的1%。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物农业,生物医药1.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是一个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地形复杂,物种丰富,是一个珍贵的基因宝库,生物技术走在世界前列,许多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但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非常弱小的产业,产业化现状不容乐观,生物产品产值较发达国家相差悬殊,产品科技含量、附加价值低,大部分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如我国高新生物医药产品中90%为仿制品,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不及美国的1/15,出口额不到美国的1%。
因此,将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产业加以鼓励发展,如何让其迅速发展壮大,扩大这一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强其国际竞争优势,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当前值得思考的课题。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目前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世界各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报告和趋势预测。
(二)国外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经验(主要指政府政策)评述及启示。
论文大全。
(三)通过对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差距的对比,指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四)试图构建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2.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2.1微观基础状况从生物技术企业增长速度来看,随着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将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以及一批留学人员纷纷回国创业。
近几年来,我国生物技术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中国大陆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机构约274个,生物技术企业36家,1998年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机构有315个,生物技术企业超过261家,到2005年涉及生物产业的开发区、科技园区、基地等园区有168个,与现代生物技术相关或直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近3000家,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约3000人。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_医学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_医学生物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医学生物技术论文3000字(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展望论文摘要:我国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在迅速加快,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发展形势良好。
现代的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学;应用;展望现代的生物技术发展及应用已渗透到多个领域之中,比如医学、农业、环境等,当然最重要的应用还是在医学领域中。
可以说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医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改革。
在医疗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也使该技术发展得更加迅速,其效果更加明显。
在医疗领域,生物技术是不可替代的。
基于这一点,加强现代医学应用生物技术的研究分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发步,现代生物技术也不断应用,并在生产与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生物技术概念简析生物技术,指的是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上,利用生物组织和细胞的特性,进行生产和加工。
而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成为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再利用生物细胞和组织性能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技术。
在医疗领域,起到了更好的作用,主要包括细胞,基因,蛋白质,发酵等方面的工程。
二、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一)预防医学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预防医学中的检测环境和环境净化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比如,通过生物肥料的研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降低环境的污染。
不仅如此,生物技术对预防医学的应用也表现为传统疫苗改造的成果。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传统疫苗主要的作用是减少或消除一些致病物质的毒性,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疫苗在应用上逐渐出现了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_生物技术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_生物技术概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物技术概论论文4900字(一):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建设现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进行了阐述,并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
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现代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师生角色转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大学传统教学及MOOC教学的优势,提出生物技术慕课开发及应用的思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新冠疫情时期,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模式,较好地保证了特殊时期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慕课;微课;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在线开放课程逐步兴起,高校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尤其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高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通过不同平台提供了在线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视频、课件、教材、作业及测试题等,同时还建立了学习讨论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网上预习和自学,完成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教师在与学生线上互动的同时,根据监测了解到学生学习情况,在线下课堂中有目的有重点地讲解探讨、答疑解惑[1]。
这种教学模式给过去以教师、教材、教案、PPT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这种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成为教学的主流模式。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集技术和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1世纪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怎样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型向知识和能力并重型转变,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并且落实在课程设置上,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物技术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第二章: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1 生物技术的定义2.2 生物技术的分类2.3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章: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农业生物技术3.2 医学生物技术3.3 工业生物技术3.4 环境生物技术第四章:生物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4.1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4.2 生物技术的法律问题4.3 生物技术的监管措施第五章: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5.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5.2 精准医学的发展5.3 合成生物学的前景5.4 生物能源的研究与应用第六章:结论6.1 主要研究发现6.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6.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引言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领域。
它利用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蛋白质、细胞等进行研究和利用,以解决生物学、医学、农业和工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定义是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体进行研究和利用,以开发新的医药、农业和工业产品或改良已有产品的方法和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农业生产,然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发生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基因工程的兴起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领域,生物技术被用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抵抗病虫害,从而提高粮食和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医学领域,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和药物研发,对癌症、心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等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期末结课论文
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期末结课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原理与应用的相关内容,包括生物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应用领域、挑战与前景等。
通过对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的分析,探讨了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还阐述了当前生物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以期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第一章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 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是运用生物学原理及其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到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技术起源于古代的农业和食品加工等实践活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从传统的基因工程到现在的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诞生,生物技术正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方法2.1 DNA重组技术DNA重组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对DNA序列的剪切、连接和转移等操作,实现基因的定向改造和表达。
2.2 蛋白质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以实现特定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法。
2.3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将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得大量的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
第三章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3.1 医药领域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生物药物等领域。
3.2 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种子改良等方面。
3.3 环保领域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物的治理等。
第四章生物技术的挑战与前景4.1 挑战生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伦理道德、安全性、法律监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进行管理。
4.2 前景生物技术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人类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解决现实问题,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科学论文综述
生物科学论文综述引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学科领域。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生物科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综述近期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论文,包括基因编辑、细胞培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改变生物体遗传组成的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突破。
其中,CRISPR-Cas9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
卡氏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肿瘤,研究人员成功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该病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
通过精确编辑肿瘤相关基因,研究人员成功抑制了卡氏氏肿瘤的生长,并有效延长了病患的生存期。
这项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另外,研究人员还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一种常见的基因突变疾病——囊性纤维化进行了基因编辑研究。
通过修复囊性纤维化相关基因中的突变,研究人员成功恢复了患者细胞的功能,并有效缓解了疾病症状。
这项研究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细胞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领域。
近期,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细胞培养方法,利用三维支架材料来模拟体内细胞环境。
这种细胞培养方法不仅可以提供更类似于体内的生长环境,还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提高药物筛选的准确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成功培养出了人类器官样结构的体外模型,如肝脏、肺部和肾脏等。
这些器官样结构在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这些体外模型进行药物测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药物的药效和不良反应,从而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对濒危物种进行了保护研究。
通过分析濒危物种的遗传信息,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保护策略。
这些保护策略可以帮助濒危物种恢复种群数量,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科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及其相关领域的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概述生物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众多子学科。
它通过对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异规律。
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物科学研究进展1. 遗传学方面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通过对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表达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不同生物体的遗传差异,并且对基因的功能进行解析。
同时,遗传学的研究还为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生物化学方面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生物分子的合成、降解和代谢途径,揭示了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转运机制。
近年来,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涉及到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3. 分子生物学方面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揭示了生物体内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机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层面甚至亚细胞层面,为疾病治疗和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 生态学方面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物种分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生物体适应环境和相互关系的规律。
近年来,生态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热点问题。
三、研究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入。
未来的研究重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组学的发展: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全部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基因组学的研究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生物技术概论内容概述
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一、概念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们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2、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商品,包括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与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是指在20世纪中叶后随着一些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以与随后产生的新手段和新技术,从而形成以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以1953年D N 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为基础,以70年代D N 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二、生物技术的重要性1〕首先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五大危机的关键技术,可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2〕其次,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3〕此外生物技术还与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4〕综述: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将是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三、生物技术的特征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一样所具有的"六高〞的基本特征:即高效益,可带来高额利润;高智力,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高投入,前期研究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竞争,时效性的竞争非常激烈;高风险;高势能,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有着很高的态势和潜在的能量.四、生物技术的种类1、时间上划分: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2、根据生物技术操作对象与操作技术的不同,可分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化工程等.五、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记粗字体〕1、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高粮食品质•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2>发展畜牧业生产•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培养动物的优良品系2、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1〕开发制造奇特而贵重的新型药品2〕疾病的预防和诊断3〕基因治疗4〕人类基因组计〔H G P〕3、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1〕解决能源危机2〕环境保护4、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1〕制造工业原料2〕生产贵重金属第二章基因工程一、概念1、基因工程的定义:按照人为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 N A重组和转移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物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趋于完善,从而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2、基因克隆载体:外源基因必须先同某种传递者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菌和动植物受体细胞,把这种能承载外源D N A片断〔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传递者称之为基因克隆载体.3、目的基因和结构基因目的基因的:基因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优良性状相关基因的重组,获得具有高度应用价值的新物质〔品系〕,为此必须从现有生物群体中,根据需要分离出可用于克隆的相关基因,这样的基因通常称之为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主要是结构基因.结构基因:作为一个能转录和翻译的结构基因必须包括转录启动子、基因编码区和转录终止子三部分.4、受体细胞和感受态细胞受体细胞:从实验技术上讲是能摄取外源D N A〔基因〕并能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从实验目的上讲是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的细胞;感受态细胞:是指处于易于摄取外源D N A片段生理状态的细胞.5、转化和转导转化:携带基因的外源D N A分子通过与膜结合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其中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转导:通过噬菌体〔病毒〕颗粒感染,从而把外源的D N A分子导入被感染的受体细胞的方法.二、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1〕D N A是遗传物质:核酸的组成和分类〔D N A和R N A〕2〕D N A双螺旋结构:1953年J a m e s D.W a t s o n和F r a n c i s H.C.C r i c k揭示了D N 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3〕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1957年C r i c k又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1964年M a r s h a l l N i r e n b e r g和G o b i n d K h o r a n a等终于破译了64个遗传密码;三、基因工程的特征1、跨物种性:外源基因到另一种不同的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2、无性扩增:外源D N A在寄主细胞内可大量扩增,和高水平表达;四、基因工程的主要操作内容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复杂的生物基因组中,经过酶切消化或P C R扩增等步骤,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 N A片断;2、重组体的制备:将目的基因的D N A片断插入到能自我复制并带有选择性标记〔抗菌素抗性〕的载体分子上.3、重组体的转化:将重组体〔载体〕转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4、克隆鉴定:挑选转化成功的细胞克隆〔含有目的基因〕.5、目的基因表达:使导入寄主细胞的目的基因表达出我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五、基因工程的安全性1、对环境的影响:重新组合一种在自然见尚未发现的的生物性状有可能给现有的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2、新型病毒的出现:制造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或有产生病毒能力的基因的新型微生物有可能在人类或其它生物体内传播.3、癌症扩散:将肿瘤病毒或其它动物病毒的D N A引入细菌有可能扩大癌症的发生X围.4、人造生物扩散:新组成的重组D N A生物体的意外扩散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潜在危险.六、基因工程的应用1、基因工程在植物上的应用1〕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A.提高C O2的固定率:改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结构和组成〔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B.提高光能吸收率和转化率:改变光能交换系统的分子的基因结构.2〕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使非固氮植物转变为固氮植物或能与根瘤菌共生固氮.3〕转基因植物:是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是将克隆到的特殊基因导入受体植物,使之增加一些优质性状〔高产、稳定、优质、抗虫、抗病等〕.2、基因工程在医药上的应用1>用转基因植物或动物生产药物2>用微生物生产药物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生产激素〔如胰岛素〕、干扰素等3>技术设计高效高特异性的生物制剂应用定点突变技术设计蛋白质或酶的结构,制造出高效高特异性的生物制剂4>研制疫苗:制造新型疫苗〔如H I V、乙肝、丙肝、霍乱、痢疾、S A R S〕5>基因治疗6〕法医鉴定7〕基因治疗〔仍在探索阶段〕:将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中以弥补靶细胞所缺失或突变的基因或抑制异常基因的表达.例如基因病、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3、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检测水污染:用重组细菌或转基因鱼等检测水污染;2>生物降解:用带有重组质粒的"超级菌〞分解油〔烷烃类〕、有机农药污染.4. 转基因动物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并在基因组内稳定整合,遗传给后代.使动物成为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的活性蛋白等.七、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了解〕电泳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 C R技术、D N A测序技术、R N A i技术八、基因工程工具酶的种类与作用〔把握,酶的作用自行百度〕限制性内切酶、D N A连接酶、D N A聚合酶、核酸酶、核酸修饰酶九、基因克隆载体1、定义:外源基因必须先同某种传递者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菌和动植物受体细胞,把这种能承载外源D N A片断〔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传递者称之为基因克隆载体.2、基因克隆载体的功能: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受体细胞;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或整合能力;为外源基因的扩增或表达提供必要的条件3、作为基因克隆载体应当具备的条件:必须含有复制单元,以使得目的片断能再宿主细胞内复制;必须含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内部必须有合适的切割位点,使得外源基因插入到标记基因内使标记基因失活,从而能鉴定出重组的D N A 分子;对于表达载体来说,载体应该包括合适的控制单元,如启动子、终止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4、基因克隆载体的种类:质粒克隆载体、噬菌体和病毒克隆载体、〔噬菌体和质粒〕复合型克隆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哺乳类人工染色体十、目的基因的获得〔基因克隆〕1、目的基因和结构基因的定义2、结构基因的组成3、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组成〔了解〕4、目的基因的分离方法<了解>十一、基因的体外重组与转化、重组体的选择与鉴定1、基本概念:受体细胞、转化和转导等2、植物转基因技术: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过的功能基因导人植物的基因组中,从而引起植物体性状的可遗传改变.1>植物的再生〔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建立〕:所谓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是指用于转化的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途径或其他非组织培养途径,能高效、稳定再生无性系,并能接受外源D N A整合对转化选择抗生素敏感的再生系统.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条件①高效稳定的再生能力②较高的遗传稳定性③具有稳定的外植体来源④对选择性抗生素敏感⑤对农杆菌侵染有敏感性3〕植物基因转化系统T i质粒载体介导的转化系统4〕转化方法:叶盘转化法3、植物基因工程应用1〕抗植物虫害基因与其应用2〕抗植物真菌病害基因与其应用3〕抗非生物胁迫基因与应用4〕提高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的基因与其应用第三章细胞工程一、细胞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1、基本知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基本理论:细胞全能性3、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二、细胞工程的重要应用➢快繁➢优质植物快速培育与繁殖;➢动物胚胎工程快速繁殖优良、濒危品种;➢利用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活性产物、药品;➢新型动植物品种的培育;➢供医学器官修复或者移植的组织工程;➢转基因动植物的生物工程反应器;➢在遗传学、发育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三、植物细胞工程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外植体:即能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胚状体:指的是在组织培养中分化产生的具有芽端和根端类似合子胚的构造.愈伤组织:泛指经细胞与组织产生的可传代的末分化细胞团分化和去分化: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1〕预备阶段:➢选择合适的外植体与其消毒处理➢配置适宜的培养基①含量丰富的基本成分,如糖类、氮、磷、钾、镁等;②微量无机物,如铁、锰、硼酸等;③微量有机物,如激动素、吲哚乙酸、肌醇等.2〕诱导去分化阶段:组织培养的第一步就是让这些器官切段去分化,使细胞重新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状态.3〕继代增殖阶段4〕生根成芽阶段5〕移栽成活阶段3、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依据培养基分细胞的悬浮培养细胞的固体培养依据外植体材料分类器官<组织>培养细胞培养依据培养途径分类:愈伤组织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1〕愈伤组织培养:由植物各种器官的外植体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然后再诱导其生根、成芽,长成完整的植株的培养方法,愈伤组织的形成包括启动、分裂和形成三个时期.2〕细胞悬浮培养3〕器官培养4〕单倍体培养〔重点把握〕定义:单倍体是指细胞中仅含有一组染色体的个体.单倍体植株的诱发途径:➢天然诱发途径〔孤雌繁殖、孤雄繁殖、无融合生殖等〕➢人工诱导〔花药培养、花粉培养、未授粉子房或胚珠培养、杂交法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培养的目的:单倍体植株仅含有一组染色体,不存在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通过染色体加倍,可以创造纯合的二倍体植株,作为杂交的亲本材料,获得较高的杂种优势等4、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初级与次级代谢物的生产;2>生物转化〔利用植物培养细胞为酶源使某种前体化合物生成相应产物的技术称之为生物转化.如毛地黄细胞培养物可使毛地黄毒素转化为β甲基地高辛〕;3>天然植物食用色素的生产4>快速繁殖,人工种子5>无病毒植物的培育6>转基因植物的培育7〕人工种子的研制人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与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人工种皮、胚状体和人工胚乳三部分构成.➢不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一年四季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由于胚状体是经人工无性繁育产生,有利于保持该种系的优良性状;➢与试管苗相比,成本更低,更适合机械化田间播种;➢可根据需要在人工胚乳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物、激素、农药、抗生素、除草剂等,以利于胚状体的健康生长.胚状体的制备与其同步化生长:可采用低温法、抑制剂法〔D N A合成抑制剂〕、分离法和通气法等进行诱导和筛选;人工胚乳的制备:人工胚乳的营养需求因种而异,但与细胞、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大体相仿,同时可根据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激素、抗生素、农药、除草剂等;人工种皮的制备:主要采用包埋剂-褐藻酸钠进行包埋,经氯化钙滴定、络合作用后形成具有一定刚性的人工种皮.贮存:一般要将人工种子保存在低温〔4-7°C〕,干燥〔<67%相对湿度〕条件下〔相对成本较高〕;萌发:在自然条件下,人工种子贮存时间较短,萌发率较低;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萌发率相对较高.4、植物体细胞杂交1〕定义: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2〕优势〔与有性杂交方法比较〕:打破了不同种生物间的生殖隔离限制,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X围3〕体细胞杂交过程Ⅰ.原生质体的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是指那些已去除全部细胞壁的细胞.这部分细胞仅由细胞膜包裹,呈圆形,要在高渗液中才能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原生质球〔球状体〕:指在酶解过程中残存少量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球都是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好材料.常用的外植体包括:种子胚、子叶、下胚轴、胚细胞、花粉母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和嫩叶.应液转绿是酶解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去反应液中一些残留的组织块和破碎的细胞,可通过不锈钢网或尼龙布过滤,也可以采用低速离心法或比重漂浮法直接获取原生质体.新的渗透压稳定剂或原生质体培养液离心洗涤2-4次.果把它放入低渗溶液中,则很容易胀破.也可以用荧光增白剂染色后置紫外显微镜下观察,残留的细胞壁呈现明显荧光.通过以上鉴定,基本上可判别是否是原生质体与其百分率.此外,尚可借助台盼蓝活细胞染色、胞质环流观察以与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参数定量检测原生质体的活力.Ⅱ.原生质体的融合乙二醇〔P E G〕结合高钙高p H诱导融合法已成为化学法诱导细胞融合的主流.型电极法和平行电极法对称融合方法.➢亲本双方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能融合为一体,发育成为完全的杂合植株.➢融合细胞由一方细胞核与另一方细胞质组成,可能发育为核质异源植株➢融合细胞由双方胞质与一方核或再附加少量他方染色体或D N A构成;➢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个细胞核尚末融合时就过早地被新出现的细胞壁分开.以后它们各自分生长成嵌合植株.Ⅲ.杂合体的鉴别与筛选化互补、生长互补.第四章发酵工程一、发酵工程的含义与主要内容1、定义: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起来,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由于它以培养微生物为主,所以又称微生物工程.2、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和控制、反应器的设计与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填空〕二、发酵工程概况1、主要的发酵类型:〔填空〕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5〕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2、发酵技术的特点:1)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发酵工程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强、渗透压、酸碱度等条件有极大的适应能力;➢有极强的消化能力;➢有极强的繁殖能力;➢种类多、产酶的品种多,生产容易、成本低.2〕发酵技术的特点➢发酵过程以生物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象单一反应一样,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较简单;➢原料通常以蜜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植物秸秆、木屑等〕;➢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官能团引入等反应;➢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3、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广泛应用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农牧业、环境保护等行业中,而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微生物发酵过程1、发酵方法的类别厌氧性发酵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分类好氧性发酵兼性发酵闭发酵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分类固体发酵液体发酵2、工业生产常用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担子菌、藻类〕3、培养基1〕培养基的种类: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子培养基是制备孢子用的.生产中常用的孢子培养基有麸皮培养基、大〔小〕米培养基,由葡萄糖〔或淀粉〕、无机盐、蛋白胨等配制成的琼脂斜面培养基等.供孢子发芽和菌体生长繁殖用的.常用的原料有葡萄糖、糊精、蛋白胨、玉米浆、酵母粉等,培养基的成分随菌种而改变.酵培养基是供菌体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用的,要求此种培养基的组成丰富完整,营养成分浓度和粘度适中,利于菌体的生长,进而合成大量的代谢产物.2〕酵培养基的组成: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和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4、发酵的一般过程〔上、中、下游过程简要论述〕1〕上游工程➢菌种的分离、纯化与选育➢菌种斜面培养➢种子扩大培养➢发酵罐的清洗、灭菌➢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等2〕中游工程➢微生物发酵与控制发酵是微生物合成大量产物的过程,是整个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包括分批发酵、半连续发酵和连续发酵、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等.影响发酵的因素很多,如温度、p H、通风、搅拌、罐压力等等,必须适当地控制影响发酵的各种条件,掌握发酵的动态,并进行杂菌的检查和产物测定,使整个发酵过程顺利进行.3〕下游工程:➢发酵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精制: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目的是改善发酵液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常用酸化、加热和加絮凝剂等方法;提取:目的主要是浓缩,也起到对产物一定的纯化作用,常采用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萃取法、超滤法等;精制:进一步纯化发酵产物,可采用沉淀、超滤、层析等方法.成品加工:对获得产物进行最后的浓缩、无菌过滤和去热原、干燥、加稳定剂等.四、发酵操作方式与工艺控制1、发酵的操作方式〔问答,三种方式优缺点比较,需要加三种方式的概念〕1〕分批发酵:先将空罐杀菌,培养基装入发酵罐,接种之后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增殖.微生物周围的环境随时间而变化,是一种非稳态操作法.优缺点:此法不易染菌,但很难采用控制基质等浓度的方法来增大发酵生产能力.在分批发酵系统中,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生长周期〔延滞期、指数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静止期或稳定期、衰亡期〕.目前多用在酒精、氨基酸、抗生素生产中.2〕连续发酵:在往发酵罐中连续供给新鲜培养基的同时,将含有微生物和产物的培养液,从发酵罐中连续放出,叫做连续培养法.优点:可以维持稳定的操作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从而使产率和产品质量也保持相对的稳定;能够有效地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与病原微生物和毒性产物接触的机会;减少设备清洗、准备和灭菌等非生产占有的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省劳动力和工时;由于灭菌次数减少,使测量仪器探头的寿命得以延长;缺点:由于是开放系统,加上发酵周期长,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在长周期连续发酵中,微生物容易发生变异;对设备、仪器与控制元器件的技术要求较高;粘性丝状菌菌体容易附着在器壁上生长和在发酵液内结团,给连续发酵操作带来困难.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优点:补料分批发酵既可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又不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补料分批发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一补料分批发酵和反复补料分批发酵.2、发酵工艺控制:温度、p H值、溶解氧的浓度、种龄与接种量五、发酵设备〔了解〕1、定义: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2、应具备的条件:。
生物技术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本文探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生物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科研界关注的热点。
在生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生命科学、化学、药学等专业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了其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主要从生物技术的定义、现状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是指以生物为对象,运用生物制造技术、生物分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手段,进行产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生产与应用的技术。
生物技术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基础的生物学研究到医药、工业、环保等实际应用。
二、生物技术的现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科研界关注的热点,其市场规模和应用领域均得到了持续的拓展和加强。
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以生产性应用、医疗应用、环保应用为主。
在生产应用中,生物技术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饲料添加、生物肥料、微生物酶制剂等;在医疗应用中,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理认知、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等;在环保应用中,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资源保护等。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在众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几个具体的应用方面进行讨论:1.生物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中,农业是一个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的领域,可以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来不断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基因编辑技术是典型的应用之一,其可以用于设计新品种的农作物,以及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2.生物医药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与医药研发之中。
例如,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疗法已经投入到临床使用之中,如单克隆抗体、表观遗传学治疗、免疫治疗等。
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疗治疗效果,并且使一些生命疾患的治愈变得更加可预测。
3.生物化学在生物化学领域中,生物技术手段可应用于糖化学、蛋白分析、配基识别等方面,从而联络生命科学与化学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
在研发上具体应用中,生物技术手段可用于多种基质的分离纯化,例如基因工程药物制剂的纯化以及该药对生物特性的评价。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 生物工程论文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生物工程论文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生物工程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工程技术论文篇一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人类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不加限制地开采使得其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药用植物的大规模规范化种植不仅可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同时还能解决中药材产品加工过程中与质量不稳定因素有关的诸多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已培育出了许多优质的中草药品种,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和利用遗传转化等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其活性成分的代谢途径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推广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种植,还亟需对中草药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地预测以及正确引导人们对草药制品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 商业化种植Abstract:Harvesting herbals from the wild is causing loss of its genetic diversity,domestic cultivation is a viable alternation and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that are inherent in herbal extracts. Conventional plant-breeding methods can improve both agronomic and medicinal traits, and 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will be used increasingly. There has been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tissue culture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to alter pathways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target metabolites. Obstacles to bringing medicinal plants into successful commercial cultivation include the difficulty of predicting which extracts will remain marketable and the likely market preference for what is seen as naturally sourced extracts.Key words:Biotechnology; Medicinal plant; Commercial cultivation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发达国家人们日常消费的保健类产品中,中草药来源的占了近80%,它们所使用的植物原料绝大部分依赖于野生的自然资源。
生物技术类论文2600字_生物技术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物技术类论文2600字_生物技术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物技术类论文2600字(一):阐述食品科学中生物技术的应用论文摘要:我国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更是加大了人们对食品科学的关注度。
当前,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越发成熟,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它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更是给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因此,本文从生物技术出发,着重研究了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以及食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食品科学;安全检验;食品工程;生物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食品科学也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
1生物技术概述生物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和理论,将微生物、动物以及植物加工生产成为社会服务的产品的技术。
在食品科学中应用的生物技术可以分为生物酶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以及PCR技术。
2食品科学中生物技术的应用2.1食品安全检验2.1.1检验食品的成分和质量食品的成分和质量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如果食品的成分和质量不过关,那么该食品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
而利用生物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能够比较快速精准地检验出食品的成分,从而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
食品成分检验中最常检验的成分是糖,通过葡萄糖感应器对食品中的糖含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食品的质量,除此之外,根据不同食品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还可以对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核酸等进行检验。
2.1.2检验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残余农药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中使用最多的产品为农产品,但是,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催熟药剂以及农药,且食品中残留的农药可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
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对食品中残留的农药成分进行检验并确定农药的属性,及时发现有大量农药残余的食品,严控食品质量安全关。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最终版
植物与氮素营养的关系及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分类摘要: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氨基酸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有机氮化合物在植物生长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氨基酸转运蛋白是位于生物膜上转运氨基酸的蛋白家族,主要由归属于两个超家族的八个亚家族成员构成,家族成员的氨基酸残基数在400~650之间,含有8-14个不等的跨膜结构域。
本论文收集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及保守性研究,并针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成员进行了序列的分析和结构的预测。
氨基酸转运蛋白被划分为8个亚家族,在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氮;乔木;基因组;序列分析;生物信息一、氮的重要性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其对作物最终产量的贡献高达40%-50%,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磷脂和一些生长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体内的氮素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氮元素不仅作为叶绿素的重要组成,也在暗反应中通过影响关键酶活性对碳同化速率产生影响;同时,氮元素可以NO的形式作为信号分子可以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1]。
地球上大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中。
在大气中,以分子态氮为主的惰性气体占到大气总量的78%;土壤中的氮元素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
环境中的氮元素大部分不能够被植物直接利用,需要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也是提高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此,增加土壤的氮肥力和研究植物氮同化途径来提高植物的氮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氮肥的利用效率较低,仅30%,且氮肥的过量使用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愈演愈烈,因此,从植物代谢的角度增加氮的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乔木品种是泛原生态环境中的多年生森林植物,其生活环境由于地表径流的作用导致氮元素无法被充分利用,因此,对于乔木物种来说,氮素营养对其有相对其他物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二、氮素循环在自然界,氮元素以分子态(氮气)、无机的化合态氮和有机的化合态氮三种形式存在。
生物技术 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毕业论文生物技术毕业论文引言:生物技术是一门涉及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领域,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技术发展和未来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和概述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细胞和分子等进行研究和应用,以解决生物学、医学、农业和环境等领域的问题。
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多个分支学科。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生物体的特性,推动了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进步。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1. 医学领域: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诊断技术等。
例如,基因治疗通过修复或替代患者的异常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药物研发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发新的药物以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技术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蛋白质等,实现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
2. 农业领域: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和生物农药等。
转基因作物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使其具有抗虫、抗病、耐旱等特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育种技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加速育种过程,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体,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环境保护领域: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降解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能源等。
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适应环境的生物体,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生物能源利用生物质、生物油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电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三、生物技术的技术发展生物技术的技术发展主要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基础研究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细胞和分子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内在的机制和特性;技术创新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关键,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研究和应用的效率和精度;产业化应用是生物技术发展的目标,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科技)研究概述
生物技术(科技)研究概述1. 定义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系统、生物体或其组件进行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的科学。
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解决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医疗问题。
2. 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生物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初。
自从那时起,生物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
3. 主要研究领域3.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基因组成的技术。
它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实现对生物体基因的操作。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2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细胞水平的技术手段改造细胞、组织和器官,以获得特定产品或达到某种生理功能的学科。
细胞工程包括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核移植和干细胞技术等。
3.3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一门研究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蛋白质工程在药物开发、生物材料和生物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3.4 代谢工程代谢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调控生物体代谢途径,实现对生物制品的生产、能量利用和废物排放等方面的优化的学科。
代谢工程在生物技术产业具有广泛应用,如发酵过程优化、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
3.5 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功能的学科。
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计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4. 应用领域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环保、工业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生物技术可以用于开发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制备高效、安全的生物药物;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等。
5. 挑战与前景生物技术研究面临着伦理、安全、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
生物技术带来的利弊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给医药、健康带来的好处:在医药方面应用广泛,特别是贵重药物生产、疫苗生产、新的诊病技术、新的治疗方法有特殊意义。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产药物。
如,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胰岛素、干扰素等。
另一方面,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旦技术成熟,将给医疗卫生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大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关键词:生物科技;现代社会;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近些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极大的提高了有关领域的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就在四个领域浅谈现代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有益之处。
1、现代生物技术给现代农业带来的好处: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质,提高作物产量,选育优良品种。
包括粮食作物、烟草、经济作物、蔬菜瓜果、花卉、树草的抗病基因、高蛋白含量基因、固氮基因。
还有快速繁殖,缩短繁殖期,较快获得较多产物。
培育人工种子,可选育所需苗株,低成本,高收益。
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产生新物种。
2、现代生物技术给医药、健康带来的好处:在医药方面应用广泛,特别是贵重药物生产、疫苗生产、新的诊病技术、新的治疗方法有特殊意义。
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产药物。
如,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胰岛素、干扰素等。
另一方面,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旦技术成熟,将给医疗卫生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大大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而且,试管婴儿的出现,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变化,给有相关需求的家庭带来了福音。
此外,对于濒危物种,克隆技术在保护和恢复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3、现代生物技术在能源方面带来的好处:发展洁净新能源是未来能源业建设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技术的生产力发挥的更充分。
生物技术论文优秀6篇
生物技术论文优秀6篇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论文篇一摘要:当今的水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法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主要方法,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手段。
本文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特点,着重综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生物处理、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领域中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废水生物处理生物修复水处理剂引言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水污染控制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的水处理技术中,生物处理法已成为世界各国控制水污染的主要手段,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水污染控制领域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
1、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特点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DNA技术为先导,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1,2]。
其中每个方面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和不同的应用领域,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补充和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生物技术的特点大致有[3]:①以生物为对象,不依赖地球上的有限资源,而是着眼于再生资源的利用;②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过程简单,可连续化操作,并可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③开辟了生产高纯度、优质、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径;④可解决常规技术和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⑤可定向地按人们的需要创造新物种、新品种和其他有经济价值的生命类型。
2、现代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和转化,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处理方法。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好氧法、厌氧生物法以及生物发酵法已趋于成熟,所以,这里只介绍固定化等新兴技术。
2.1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
三篇1000字高中生物科学论文
三篇1000字高中生物科学论文
论文一:细胞分裂与遗传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本过程之一。
本文将介绍细
胞分裂的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我们将讨论这两种分裂
方式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细
胞分裂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以及它们对生物体的影响。
论文二:基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它通过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
息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转
基因技术。
我们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并讨论其潜在的利与弊。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基因工程与伦理道德
之间的关系。
论文三:进化论与自然选择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解释了生物体的多样性
和适应性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将介绍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和达尔文的
自然选择理论。
我们将探讨自然选择对物种适应性和进化的作用,
并讨论其在现代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进化论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其与宗教观念的关系。
以上是三篇高中生物科学论文的简要概述,每篇论文需要根据题目进一步扩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论文班级:食品与生物技术系学号:1102040220 姓名:何海慧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的概况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是多学科共同努力取得的重大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能源、环保、化工等多个领域,显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它必将成为21世纪增强综合国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已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和攻关。
不过,生物技术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新兴学科,它是由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构成的。
传统生物技术是指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近几十午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一、生物技术的含义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
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人们的预先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来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指的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新技术。
改造生物体是指获得优良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品系或品种。
大规模培养技术是以工业化生产为目的,从大量培养的细胞中获得药物或其他有用物质。
植物大规模培养技术是以工业化生产为目的,从大量培养生物原料则指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长过程产生的能利用的物质,如淀粉、糖、纤维素等有机物,也包括一些无机化学品,甚至某些矿石。
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包括粮食、医药、食品、化工原料、能源、金属等。
达到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食品的检验以及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等。
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综合集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以下各个学科的知识作支撑,即普通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人类遗传学和分子医学:病毒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
尤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
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已经在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与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而使人们能够应用其研究成果对生物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乃至模拟,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生产效能。
二、现代应用生物技术的内容现代应用生物技术是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先进的现代应用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构成了现代应用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也称作DNA重组技术。
它是应用人工方法首先把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然后通过质粒、噬菌体或病毒等载体将重组后的DNA转入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并使所需基因在细胞中表达,生成人类所需要的产物或组建新的生物类型。
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子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被称为基因工程。
(二)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指的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者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融合、细胞大规模培养、植物大规模培养以及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等技术。
细胞融合技术是指将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通过化学、生物学的细胞中获得药或物理学手段使之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性的新细胞。
细胞物或其他有用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由扩增的细胞分化再生成植株,这样就有可能用细胞器官和组织的再生苗来代替种子实生苗,无限地扩大繁殖系数。
(三)酶工程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相应的工艺来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酶工程包括酶的生产应用,酶和细胞的固定化以及酶的分子修饰技术。
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其催化效率是化学催化的10万一1000万倍,而且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专一地催化某一反应。
(四)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指的是利用微生物培养简单、生长速度快及代谢工程特殊等特点,在适宜条件下,通过现代的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些特殊功能宋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也称作微生物工程。
发酵工程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生产利用、代谢产物的生产利用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技术。
(五)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定向改造,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一项技术。
不过,上述几项技术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彼此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其中基因工程是核心、是关键,它带动着其他几项技术的发展。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对细菌或细胞改造后获得的“工程菌”或“工程细胞”,都必须分别通过发酵工程或细胞工程来生产有用的物质:又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酶进行改造来增加酶的产量、稳定性以及提高酶的催化效率等。
传统生物技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食物通过微生物酸败而损坏;通过干燥、盐渍第—章绪论回传统生物技术的由来传统生物技术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食物通过微生物酸败而损坏;通过干燥、盐渍。
在我国,从后石器时代,人们就会以谷物为原料酿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
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人们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的疫苗;到了公元16世纪,我国医生就已经知道被疯传播狂犬病。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农牧渔业、食品轻工业、医药卫生、能源工业、环境保护、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均有新兴应用生物技术产业的不断拓展和诞生,这必将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生物技术愈来愈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它必将会带来一次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应用浪潮。
三、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1986年国家将生物技术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863”高技术发展计划。
这两个国家级的重点项目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我国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
国家攻关计划对基因工程研究进行全面的部署。
在基因工程基础研究方面,开展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昆虫表达系统、哺乳动物个体表达系统等研究。
在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方面,部署了下列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和K88_K99仔猪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的中试研究;a.干扰素、),一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人生长激素的研究。
在农业基因工程方面部署了以下几项研究:猪生长激素、鱼类基因转移定向育种、转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烟草及其抗虫性研究,利用TMV外壳蛋白基因培育抗TMV转基因烟草、抗除草剂、抗盐、耐旱转基因作物等研究。
1986年开始部署和执行的“863”高技术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在医药和农业基因工程研究方面,设置了三个主题:一是高产、优质、抗逆动植物品种;二是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三是蛋白质工程,共100多个课题。
1991年,根据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和“七五”期间组织实施的经验进行了重大调整,选择了五个重大项目和十二个专题项目。
其中与基因工程有关的有:抗虫棉花等转基因植物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基因工程多肽药物的中试开发;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重组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
四、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景展望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对医药的研究开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03年,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市场销售额约894亿美元,预计到2007年,其市场销售额将达1296.5亿美元。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既是最具影响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带,又是最有生命力的经济增长链。
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开发、疾病预防、农业中的各种改良、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众多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基因改良农作物方面,白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农作物上市以来,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5X106hm2扩大到2002年的3.9X107hm2,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66%,是转基因作物的最大产地和市场。
而且,转基因作物种类繁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转基因人豆,其种植面积达2.42X107hm2;其次是玉米(1.28X107hm2)和棉花(4.1X106hm2)。
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相对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比率也在逐渐增加。
这表明农产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也在逐渐增强。
此外,转基因的甜菜、南瓜及木瓜等也是美国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50%以上属于转基因的抗病毒品种。
现代应用生物技术杀虫剂则约占农业应用生物技术市场的15.7%,2000年的市场销售额约2.7亿美元,预计2010年市场销售额可达2.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1%。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急剧上升的原因是源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创新手段及新产品的层出不穷。
预计到2010年,美国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中,农业及特殊用途化工产业的销售额将达66亿美元。
2003年,在问卷调查的]031家企业中,有128家(占12%)现代应用生物技术企业从事与农业生物技术相关的活动,其中63%的企业从事与植物及种苗相关的研究,41%的企业进行与家畜相关的研究,而进行水产相关研究的占16%。
这些农业生物技术企、,k的研究工作经费投入相当高,平均占净销售额的34.2%。
农业生物技术企业对研究的大规模资金投入反过来又推动了农业生物技术的长足发展。
这样,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虽有明显的造福人类的一面,但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研究人员对现代生物技术潜在生物学和生态学危险提出了许多疑问。
例如,转基因作物由于具备抗虫、抗除草剂等性状,其自身是否可能成为杂草?抗病毒作物的基因是否可能与其他病毒重组,而产生超级病毒?转基因作物是否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在全球环境基金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支持下,国内已经完成了《生物安全国家框架》的编制工作。
通过《生物安全国家框架》的编制,确定了生物安全领域的立法计划、管理措施以及有关管理模式,并制定了风险评估、监测及加强生物安全科研等措施。
国内科学家夏敬源等1999年在《棉花学报》上发表文章,论述的是对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棉进行有效监测方面的内容。
研究人员得到的结论是正负效应均有,据报道,在负效应方面,转基因抗虫棉对优势寄生性天敌有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