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之农业革命共92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一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第一章世界农业发展简史..

第二节 古代农业(铁制工具的使用)

古代农业是指从铁制农具的使用到农业机械的 出现,世界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其起止时间有 所不同。
一、古代农业的产生

在希腊的荷马时代和中 国的春秋时代,农业出 现了铁制农具的应用, 到公元前1世纪前后,罗 马已有大麦和小麦的集 穗装置。中国在公元前 350 年开始使用牛耕, 而欧洲直至公元 1000 年 才开始广泛使用畜力。

1874 年德国人齐德勒用化学方法合成了 DDT ; 1882年法国植物学家米亚尔在散步时的一个偶 然发现导致波尔多液的诞生。 1934年法国人 杜皮尔合成六六六;1938年德国人希拉台尔合 成八甲磷, 1944 年由合成对硫磷。由此在 20 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化学杀虫剂在农业中得 到广泛应用。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


在新石器阶段,人类学会了打制石器作为工具,并发 明了弓箭和陶器。在狩猎中发明了驯养动物,在采集 中发现了适合种植的作物,开创了最原始的生产,从 而导致了人类灿烂农业文明的出现。 原始农业的发展阶段主要出现在南纬 10 °到北纬 40 ° 之间的地理气候条件大体相似的几个地方。这几个地 区是各自独立地、自发地发展了原始农业,但时间先 后相差达数千年之久。由于驯化的动物种类不同,特 别是青铜器和铁器冶炼技术上的差异,使这些地区发 展的道路也各不一致。
二、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


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主要以轮作、农牧结合的二圃、 三圃、四圃制,灌溉农业,传统的耕作方法等为主。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二圃制在古希腊形成,到公 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绝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三圃制, 但欧洲多数国家直到18世纪仍然是二圃制和三圃制并 存。在此阶段,即使欧洲实行三圃制的地方,农业生 产仍然比较落后,生产管理粗放,播种采用撒播式, 几乎没有田间管理。

第一次农业革命

第一次农业革命

第一次农业革命(2006-12-11 23:41:12)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从物质上支撑西欧文明的荣誉属于扛着锄头的人(Man with the Hoe)——农民。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直到1050年,大部分西欧的农民还不曾拥有一把锄头或类似的工具。

流传至今的加洛林时代富有庄园的农具清单中,金属工具极为稀少,甚至木制工具亦极为难得,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父母赐予的一双徒手来与自然格斗。

在1050年-1250年两百年的时间里,这种局面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场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欧的自然面貌,并为欧洲人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粮食。

中世纪农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大多数在11世纪中期之前业已具备。

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地区的转移。

从英格兰南部到乌拉尔山之间的大部分欧洲地区,是一片巨大、湿润、极为富饶的冲积平原。

罗马人未能耕种这片土地,因为他们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实施统治,这片地区距离罗马人的文明心脏显得遥远了一些,罗马人也未曾拥有耕种这片土地的适宜工具和方法。

直到加洛林王朝时期,对这片冲积大平原的殖民和耕种才真正开始。

加洛林人蜂拥西欧和日耳曼中部地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定居点,并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中尽情试验新的工具和耕作方法,这无疑是加洛林时代其他各项成就的力量之源。

然而和平十分短促,发展的势能未能有效地累积,十世纪外族入侵的狂潮过后,欧洲人不得不再一次系统地开始发掘北方土地中的潜在能量。

在西欧文明中心地带的英格兰、低地国家、北部法兰西、日耳曼,富饶的土地正等待着他的主人用汗水和智慧去浇灌。

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宜人的气候。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我们虽未能如愿以偿地了解欧洲气候变化的详尽数据,但气候历史学家却可以认定在700-1200年之间的西欧,曾有过一段“宜人时代”(optimum)。

这一时期不仅平均气温要比以往略为温暖(最多有1摄氏度的提升),而且相对干燥。

干燥的气候对于北欧这个土地偏湿的地区,是极为重要的对农业有利的因素,过去相对于南部的更为干燥的地中海地区,北欧往往因为土壤太湿而影响收成。

17世纪末农业改革

17世纪末农业改革

一.农业革命的内容(一)生产技术领域的变革1、新作物的引进和畜牧改良。

在农业革命中,一系列新作物涌现出来,如萝卜、三叶草、马铃薯、苜蓿、漂浮水草等。

17世纪。

英格兰人从荷兰引进了良种牛,并与本地牛相结合,培育出较为优良的牛种。

牧草的种植及管理方法由粗放型转变为精耕细作型,尤其是灌水牧场的发明,使英国农民饲养的牲畜显著增多,畜牧业与种植业之间开始形成良性循环,这使得英国畜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7世纪的农场主已经注意到畜牧业的生产技术改革。

譬如在1780年白津汉郡北部的富尔纳地产上,农场主对草地施用肥料,包括栏肥、城镇的人粪、河泥灰、石灰和钾碱。

这说明农场主开始注意从提高草的质量和产量的角度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和培育畜牧良种。

2.诺福克四茬轮作制的推广。

16世纪开始,英国东部地区的农场主找到一些有效利用休耕地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利用耕地种植两种新作物:萝卜和豆科植物。

萝卜是16世纪初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花园蔬菜,农民起初只有在宅后菜园种植,在农业革命时期逐渐成为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

种植萝卜的优势有二:一是控制野草生长;二是提供牲畜的饲料。

农民也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萝卜,增加收益。

这两种新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效应:减少休耕土地又增加了牲畜饲料生产,充足的饲料可以饲养更多的牲畜,同时又生产更多的肥料,肥料的增加又提高了土壤的肥沃,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轮作制应运而生,豆子与大麦夹种,萝卜种在两季粮食之间,休耕地被充分利用起来。

小麦、萝卜、大麦和豆子连续轮种,这就是广大的农业基本生产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发明的诺福克轮作制。

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萝卜,第三年种大麦,收完大麦种三叶草、黑麦芽,第四年收割三叶草和黑麦。

萝卜用以喂牲口。

饲料通过牲口转化为大量的粪肥,不仅肥了牲口,而且提高了地力,增加了谷物产量。

3.农具的改进。

从16世纪开始,在东部英格兰的部分地区引进了荷兰犁。

这种犁较为轻便,由两匹马挽犁。

世界农业发展史

世界农业发展史

世界农业发展史定义:农业(Agriculture)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原始农业:农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不同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由几个农业起源中心,通过引种和农耕方法的传播,沿不同的路线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与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面貌和农业类型。

世界农业发展大体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时期。

每个时期农业的特点不同,生产力水平互异,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联系以及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

纵览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探求其形成演变的线索,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农业的起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农业的出现和发展大致不超过一万年。

人类经过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熟悉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即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谷物,人类进入了原始农业阶段。

新石器时代后期,陶器的应用和青铜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化史上蒙昧时代的结束和野蛮时代的开始。

旧石器时代,火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原始人类以粗制的、没有磨削的石器为工具,学会了使用棍棒、长矛从事狩猎业,并利用篝火烤熟猎物,以维持生存。

由于那时地广人稀,猎物丰富,凭借简便的获猎手段,加上从大自然采集极为丰富的果实,以及块根、块茎等植物资源,原如人类足可维持自己简单的生活。

他们以血缘族群为单位,游荡于无边无际的森林、草原之中和大河、大湖沿岸,随处猎取生活资料。

这种极其原始的生活方式,至今在东南亚、非洲及拉美一些国家仍可以见到。

随着冰后期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某些动物的绝灭,加之世界人口的逐渐增加,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数量相对减少,人类依靠原始的工具和传统的方法难以取香港维持其生存所需要的最低数量的食物,于是出现了谋生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开始了种植谷物和驯养动物的新时期,原始人类延续了大约200万年之久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过渡到原始农业阶段。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史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史

我国各产业劳动力比例
第1次産 業比率 第2次産 業比率 第3次産 業比率
100000
120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000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0
1952年 1957年 1962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 第二阶段,理论概括阶段,这个阶段从19 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到20世纪前期 • 这时资本主义农业在西欧和美国得到较快 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许多 农业经济学者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创立了较为系统的农业经济学理论。
•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冯·屠能 (Johann Heinrich Thunen,1783-1850 年),艾瑞保(Friedrich Aereboe,18651942年)和布林克曼(Theoder Brinkmann,1877-1951年),美国的约 翰·克拉克(J.D. Black)和亨利·泰勒 (H. Q.Taglot)
第一章 农业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农业 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发展 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积累科学资料阶段,这一阶段 包括农业经济学产生到19世纪中期以前。 • 这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活动是记录农业经济 实际情况,描述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积 累农业技术和经济资料,这一阶段的农业 经济学发展为下一阶段的理论概括打下了 坚实基础。
• 速水佑次郎(Y. Hayami)和弗农· 拉坦(V. W. Ruttan)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诱导 型的技术变革模型”

第一讲 从狩猎到居农业的第一次经济革命-PPT精选文档

第一讲 从狩猎到居农业的第一次经济革命-PPT精选文档

2、图形分析
VMPL A B’ B
E 0
C
VMPA’ VMPA VMPH
qd
qc’ qc
D’ D
L
(1)狩猎与农业部门的劳动有 效需求
图中对狩猎部门的劳动的有效需求为oqc, 对农业劳动相应的需求为qc以外的部分。 对劳动的总有效需求为图中的红色实线部 分。

(2)劳动从狩猎向农业的转移

(一)狩猎的产权性质及其影响

公有产权
狩猎经济的公有产权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自由使 用资源。 产权理论:无限制的使用一种资源会导致其无 效率性。当对资源的需求增加时,这种无效率 会导致资源的枯竭。


狩猎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VMPH左移。
(二)农业的产权性质及其影响

排他性的公有产权
定居农业需要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组织 如果禁止一些潜在的进入者利用这些资源,那 么,收入的所有来源就不会枯竭(张五常)。 实施的手段:规则、禁忌、戒令


一个部落人口规模越大对其他部落的排斥力越 强,即部落排它力是人口规模的函数。因而每 个部落不对人口增长进行限制。
三、产权制度的演变

(一)公有产权

初始资源无限,每个新增劳动力的报酬是固定不变的, 则人口增长导致产出成比例增长。 人口增长大于qd ,资源稀缺,导致竞争出现,不准外 来者享用资源,建立排他性的公有产权。 定居部落会努力提高资源基数的生产力,导致农业的 出现。
一是史前人类赖以生存的产权结构,因为产权 结构引导着人类的经济行为; 二是没有包括任何人口统计学的假说。

第三节 产权制度与古代文明的 诞生
一、狩猎与农业产权结构的差异 二、人口数量增长的经济学解释 三、产权制度的演变

第三次农业革命

第三次农业革命

内容摘要
《第三次农业革命》一书对农业革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为我们了 解和掌握农业革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压力的日益加大,我们需 要更加重视和农业革命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第三次农业革命》是一本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农业历史的回顾和未来趋势的 预测,指出了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农业革命的重要性。在本书中,我们将摘录书中一些精彩的内容, 并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农业、革命、第三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已经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农业机械化的革命,第二 次是农业化学化的革命。然而,由于人类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 高,因此需要迎来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在《第三次农业革命》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全球农业的 观察和分析,揭示了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浪潮正在悄然兴起。 内容摘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见证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目录分析
第五部分为“实践”,介绍了一些国家在第三次农业革命中的成功实践和案例。这些案例国家的 做法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六部分为“结论”,总结了第三次农业革命的核心思想和未来发展方向。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具 体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农业革命的发展。 《第三次农业革命》这本书的目录设计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这本书, 读者可以全面了解第三次农业革命的背景、思想、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和 未来的挑战。
阅读感受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在于它对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的描述。作者详细地阐述了生 物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这些改变如何影响农 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期待未来农业的发展。 然而,这本书并非毫无瑕疵。在某些部分,我感觉到作者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或者说对于一些新技术的介绍还不够全面。我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能够看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 进一步探讨和解答。 《第三次农业革命》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对于关心农业发展和未来的人们来说,非常值得 一读。我相信它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农业面临的挑战。

世界经济史之古代世界经济-精选文档188页

世界经济史之古代世界经济-精选文档188页
些国家的奴隶制并不发达,没有出现 发达的奴隶制形式,而广泛存在的是 所谓“普遍奴隶制”。
表现:由于在中国古代,农业、工业 生产都是以自耕农和自由手工业者为
主,奴隶在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大量使
用.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 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
是生产力的代表。
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
南方联邦的黑奴拍卖公司,公司大门前的标语令人心寒——“拍卖黑奴”。这张照片摄于1864年。 随着1865年南军李将军向北军格兰特将军投降,奴隶制在美国终于走到了尽头。1868年 7月28日,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给予黑人完全的公民权。
在古代罗马,有许多买卖奴隶的市场。每天天还没有 大亮,奴隶市场上就热闹起来了。一群一群的奴隶被押 到这里,他们头上戴着小白帽,表明他们是战争中的俘 虏;腿上涂着白粉,表明他们是等待出卖的奴隶;脖子 上挂着木牌,写着他们的年龄、出生地、技能和奴隶主 给他们取的浑名。
城市出现的条件:
1. 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农业,农业有足够剩 余来供养城市的非农业人口;
2. 要有比较发达的运输手段,以保证城市 的供应;
3. 要有比较发达的贸易。
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
最早的城市准确地说是出现在今天的中东一带, 主导的城市形式是城邦。
城邦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又称 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 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 (Sumer)地区。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 (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 和国境内。
伏羲氏(即包牺氏)
神农氏
第一节 农业革命
旧石器时代(Palaeolithic Age;距 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世界经济史大纲(高德步教材)

世界经济史大纲(高德步教材)

《经济史》(中外)课程教学大纲绪 论一、经济学大师谈经济史二、经济史的研究对象、范畴三、经济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经济史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五、课程安排与参考书第一篇 古代东西方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第一章 古代东方的社会经济生活类型、特征第一节 农业革命-------四大文明发源地与农业(历史学与地理学的方法)“经济之源”-------农业-------粮一、农业革命的发生及在经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教材P251、第一次农业革命的内涵,从“采集、狩猎经济”“种植、畜牧业经济”这个转变是“质变”,因此称之是“农业革命” 教材P26 2、农业革命的发祥地——四大文明古国① 西亚两河流域 ② 埃及尼罗河流域 ③ 中国黄河流域④ 印度和流域3、农业革命产生的重要影响①财产制度产生需求 供给 研究经济史的意义也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的状况a 、 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②农业本身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能力的进步——技巧(技术)③农业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进步⑤ 为其他经济形式(村、营、乡、镇)第二节 东方型奴隶制经济(自学)主要掌握“东方普遍奴隶制”问题第三节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教材P34)问题:为什么在东方的国家类型及制度特征方面表现为专制主义呢? 有哪些直接、间接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史领域有哪些因素成为了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基础(经济基础)?一、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1、 国王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统治方式)解析:教材P342、 灌溉系统发达(组织方式)解析:教材P34-35无论埃及、还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河流漫长,通过像西方(意大利)那样的有商人、企业主自愿联合“治水”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东方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

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教材P35中国的“大禹治水”二、以埃及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的特征1、 特征:以法老为核心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法老——贵族——奴隶主——农民——奴隶2、 评价:① 积极方面:制度的催生② 消极方面:等级制度森严,对土地实行国有三、巴比伦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1、《汉穆拉比法典》 P382、巴比伦专制主义国家的特征① 国王拥有对土地支配权b 、财产制度诞生 组织结构 制度的变革与变迁②私有制开始出现③父权制家庭发达四、印度五、中国第四节城市和工商业▲城市经济起源▲城市化问题一、城邦国家和城市1、城市出现的四个标准及三个条件①四个标准——四个方面:分工;城防、围墙;人口;房屋建筑、道路交通②三个条件——周边有发达的农业;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有较发达的贸易2、城邦文明的诞生 [意味着工商业发展]①苏美尔城邦——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②帝国城邦——巴比伦文化时期③商业城邦——腓尼基人④古代印度、中国关于城、城邦文明的记载二、古代工商业的起源1、手工业——制造物品①古埃及:P42 石材加工、建筑、金属加工、造船、织物②古中国:P43 商代手工业制品大量诞生于手工业作坊手工制品种类多,做工细腻2、商业——交换物品(从物物交换到出现具有货币职能的物品的出现)①古埃及的“进出口贸易”往来增大——物物交换为主②中国货币关系大发展(海贝——骨币——铜币)第五节亚细亚生产方式一、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1、“亚细亚生产方式之谜”的由来——马克思提出 P432、“亚细亚生产方式”引发的论争 P44①普列汉诺夫与列宁针对P44第三段②马扎亚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论断引发争议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土地所有制为公有制(国有:国王,皇帝一人所有)2、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为左基本的生产单位 P45(这种自然经济的特征:农业与手工业结合,导致生产目的成为自给自足,导致农村公社独立并得以长期存在)三、中国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1、研究误区(或对前人的概括)2、马克思的观点3、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西方之间的差别(重要!)P46第二章古代西方社会经济生活的类型及发展特征▲关于“东西方经济形态起源”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东西方经济形态的历史路径”的考察,提出“历史路径”这个概念,列举相关实例,解释它在解决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这是用“历史学”解决“经济学”的具有实效的方法。

世界经济史第八章农业革命

世界经济史第八章农业革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一、马尔萨斯陷 阱
当人口增加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生活 水平下降,疫病、饥荒、海上和陆上的抢 劫、战争等丑恶时间开始泛滥,极其粗暴 地调整着人口和粮食之间的平衡,之后, 又开始新一轮的人口增长和衰减,不断地 循环往复,这就是马尔萨斯论证的人口陷 阱。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 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 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弄,广大 农民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受到资本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比较缓慢。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三、资产阶级容克式经济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四、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的创新
近代农业革命以后,欧洲耕作制度和耕 作技术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逐渐消灭耕地,代之以作物连续 轮种。 第二,新作物的推广和选种育种。 第三,农具的改进。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五、近代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农业消费和生产差额所产生的剩余,是 全部其他经济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从时 间顺序来看,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先于工 业革命40年,这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的高 低决定着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社会动荡造成了人们寻求保护的行为。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一、农奴制的复兴
德国国内市场支离破碎和海外市场的丧失 加大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相比之 下,通过强迫劳役生产所需的产品和劳务 ,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满足消费,缺乏市场 使劳役成为最有效的经济组织方式,而不 是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近代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

德意志西部和法国北部在16世纪时,由于商 德意志西部和法国北部在16世纪时,由于商 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战争的破坏、宗教斗争 和农民起义,封建农奴制的解体加快了,封 建贵族的不少封建权利和特权被削弱。 到15世纪末.领主自营地已经大大减少,许多 15世纪末.领主自营地已经大大减少,许多 领地实际已转归农民持有,强制的劳役实际 也不存在,而被缴纳少量的贡赋所代替。16— 也不存在,而被缴纳少量的贡赋所代替。16— 18世纪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农民对小土地的持 18世纪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农民对小土地的持 有。 土地关系的变化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生产力 的提高。
他把原先提出三点结论改为 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 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 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优势力量并使 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 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马尔萨斯认为这就是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 和自然的人口规律。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在近代农业革命出现之前,世界人口没有超越马 尔萨斯陷阱。 人口变化引起的劳动与土地价值比例的变化是推 动农村中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根本因素,市场的形 成和扩大也是促成农业体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主要国家先 后出现了农业制度和农业技术的创新,并且人口 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 近代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与此同时,1700—1750年英国人口大约增加 与此同时,1700—1750年英国人口大约增加 了5%一7%.人均消耗量也有所增加,而 %一7 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却减少了。 而且在这50年里,其他农业品或牲畜产品 而且在这50年里,其他农业品或牲畜产品 的出口量并未下降,羊毛制品还显著地增 加,这表明谷物出口并不是以牺牲其他农 产品出口为代价的。 这足以表明,l700—l750年英国发生了农业 这足以表明,l700—l750年英国发生了农业 革命。

马工程世界经济史第1章 古世界奴隶制经济

马工程世界经济史第1章 古世界奴隶制经济
二、中国的奴隶制经济
➢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 奴隶社会。
➢ 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 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
➢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 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
第二节 古代东方奴隶制经济
二、中国的奴隶制经济
第二节 古代东方奴隶制经济
二、古代中国的奴隶制经济
➢ 中国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国家把“普天之下”的“王土”,根据 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分隔成方块,形如“井”字,故称为“井田”。 “井田”属天子所有,由各诸侯奴隶主管理,组织生产和分配。九块田 地为一井,中间为“公田”,公田处于最好部位,土质优且面积大,所 以也叫“大田”;周边为“私田”,偏远零碎,土质瘠薄,分配给庶民使 用。但无论诸侯还是庶民,均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须向天子交 纳一定的“贡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就是说,奴隶主强迫庶民必须先同奴 隶一起在大田上干完活,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作为维持最低生活的那 一小块土地。夏商周各代,“一井”的土地面积计算方法不一样,但无 论是由庶民和奴隶一起集体耕种公田,还是后来春秋时期向庶民征收田 赋,都被一些学者视为按一定比例付出的“劳役和实物贡赋”,等同于 “封建地租”,而否定中国奴隶社会的存在。
➢ 事实上,中国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及“贡赋”,与封建经济制度下的
“地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三节 古代西方的奴隶制经济
一、希腊城邦奴隶制经济
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本土)、爱琴海上诸岛及小亚细亚西岸 地区。气候温和,多山多水,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尤有海上航行之便, 这些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一般认为公元前11~前 9世纪的 "荷马时代"(又称"英雄时代"),希腊人正处于氏族制度急剧解体的阶 段。当时,青铜器工具已普遍使用,并正在向使用铁器工具过渡;犁耕 农业和畜牧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 已发生,主要是以物易物,或以金属块和牲畜充当等价物。从《荷马 史诗》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已出现私有财产和阶级分化。各地部落 的首领相当富有,他们开始剥削穷困的家族以及从战争中掠夺来的奴 隶。女奴主要用于家务,男奴多用作放牧,直接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 产的奴隶还不多。

世界经济史之农业革命

世界经济史之农业革命
第五章 农业革命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第三节 普鲁士式道路 第四节 美国式道路
第五章 农业革命
重点问题
近代农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近代农业革命中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普鲁士式道路的特点 近代农业革命中美国式道路的特点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 这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场工业革命并非从 天而降,而是酝酿了几个世纪的多种条件之下而 产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农业革命.
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上半期,荷兰人不断地利用挑 水疏干办法围海造田,使农业土地进一步扩大.同时,市 场的发展导致了地区的专业化,耕作制度采用了新的轮种 制度,休耕地被用来种植过冬畜用的粗饲料作物.荷兰成 为新式农业方法的先驱者.
第一节 近代农业革命的出现
英国
1700年—1750年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 近代真正的农业革命发生在英国.14世纪农奴制瓦解后,
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
人口 土地价值
领主有主动权 索取更多劳
役、控制农奴人身自由.
人口 劳动力价值 农奴有主动权 要求对土
地有较长使用权,减少劳役和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节 英国式道路
而每一轮人口的高涨都破坏了典型的庄园经济. 当庄园人口增加致使同一块土地报酬递减时,人 口便会涌向未开发的地区,由于迁移的土地和气 候条件各不同,它们建立的农业活动方式也不同, 这时交换和贸易会自然产生,从而打破了庄园封 闭的自然经济状况.
黑死病
资料
十四世纪中期1349年春天欧洲受到一场具毁 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 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 区.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 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 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 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 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

第一讲 从狩猎到居农业的第一次经济革命-PPT精选文档

第一讲 从狩猎到居农业的第一次经济革命-PPT精选文档

Y A ( L K t tF t, t)


新古典经济学将资本的不断形成、技术进步视为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家则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是技术 变革,而是制度变迁。
(二)经济增长的实绩
1、经济增长的总量及人均产出 2、生活质量 3、市场出现 4、城市出现

1、经济增长的总量及人均产出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 国、新巴比伦王国、古波斯帝国、塞琉古王国、 赫梯、腓尼基、巴勒斯坦、安息、萨珊波斯帝 国等。 最具影响的是古波斯帝国(BC558— BC330)。
波斯产权结构

分权制的产权结构

每个地区有较大的自治权。自己的法院、司法 权和行政管理机关,造就了一些潜在的强有力 的竞争者。
农业文明以前:0.0007~0.0015 % 农业文明出现到公元前:0.036% 公元1~1750年:0.056 % 1750-1800年:0.44% 19世纪:0.53% 20世纪上半叶0.79% 1950年后1.7%

2、生活质量
消费品种类增加 一些消费品的享受者范围扩大

2、图形分析
VMPL A B’ B
E 0
C
VMPA’ VMPA VMPH
qd
qc’ qc
D’ D
L
(1)狩猎与农业部门的劳动有 效需求
图中对狩猎部门的劳动的有效需求为oqc, 对农业劳动相应的需求为qc以外的部分。 对劳动的总有效需求为图中的红色实线部 分。

(2)劳动从狩猎向农业的转移

(四)罗马
历史概述 社会经济概况 产权结构

历史概述
BC6世纪末-BC30年,罗马共和国 BC30年-AD395年,罗马帝国

世界经济史之古代世界经济共189页

世界经济史之古代世界经济共189页
器时代 ,采集和狩猎经济 转向 种植和畜 牧经济,这种划时代的变革,就是农业革 命。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
相传伏羲氏的时候, 人们过着“结绳而为网罟, 以佃以渔”的生活。至神农 氏时,才“制耒耜,教民农 作”,有了农业。而最早的 农业是由采集业发展而来 的。
伏羲氏(即包牺氏)
神农氏
二是剩余产品要参与交换,而归属不明交换就无法进行, 交换的需要是促进产权发展的重要原因。
部落之间的交换
个人之间的交换
★交换进一步强化了产权,加快了氏族社会的瓦解
第一节 农业革命
私有制产生的特点
1、最早的成为私有者的是部落首领和少数家长, 他们利用担任公职的方便条件,在对内分配产 品和对外交换中,将一些集体财产占为己有。
私有制出现的原因: 剩余产品的出现——有了剩余就有了积累,就 有了剩余和积累的分配 分工和交换——分工从最初起就包含者劳动条 件、劳动工具和材料的分配, 从而也包含着资本和劳动的分 配
第一节 农业革命
产权
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后,剩余产品的归属问 题重要起来,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剩余产品的归属不明确,人们就没有生产的动机。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 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 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 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 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带动了 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个 方面的发展。
早期人类 距今一万年左右
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 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体态由猿人 向现代人逐渐进化,脑容量不断增加。
恩格斯曾经说过:“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 造过一把哪怕是最粗笨的石刀。”

jbc农业革命.doc

jbc农业革命.doc

养猪规划案农业的革命农业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英明卓见地提出中国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非农业强国。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农民、农村、农业,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问题。

科技代表中国农业的未来。

世界已确定的二十一世纪十大科学技术,其中第三项就是生物技术。

目前法国、荷兰、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以色列、丹麦等国家均在研制开发生物制品并用于商业用途,其中以日本、德国、以色列、美国发展迅速。

我们则利用微生物的利用中掀起新的一场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标志着利用微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近半个也纪以来错误使用化学抗生剂和饲料添加给人类带来的恶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畜禽和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依靠目前所使用的常规生产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达到产品绿色化的目标。

中国被列为5号疫区是指猪的口蹄疫,香港数年来发生的禽流感一直让食桌上的人们惶恐不安,事实上饲料中添加剂,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改变了肉质本身的同时人体接受了第二次污染,从新近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的肝癌患者肝细胞切片报告震惊地发现肝细胞中残留了大量的农药、化肥、抗生药物成分,东京海湾捕捞的贝类生殖器改变与2000名新生婴儿中惊恐的发现居然会出现二人无法判断是男婴或女婴,让现代医学难以解脱困境。

化学给人类带来便利,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在人类繁衍进步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已经早已着手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来取代滥用化学制剂带给人类的灾难,要抹掉这些阴影,那就是微生物世纪的来临,要阻断和让人类免遭二次污染,那么必须强有力的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围绕人类生存的必须品----食物来进行。

直至今日畜产业界面对牲畜死亡率和病原菌的对抗措施也仅限于抗生制剂的大量投放与在饲料添加。

第一次农业革命

第一次农业革命

第一次农业‎革命(2006-12-11 23:41:12)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从物质上支‎撑西欧文明‎的荣誉属于‎扛着锄头的‎人(Man with the Hoe)——农民。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直到105‎0年,大部分西欧‎的农民还不‎曾拥有一把‎锄头或类似‎的工具。

流传至今的‎加洛林时代‎富有庄园的‎农具清单中‎,金属工具极‎为稀少,甚至木制工‎具亦极为难‎得,大部分农民‎只能依靠父‎母赐予的一‎双徒手来与‎自然格斗。

在105 0‎年-1250年‎两百年的时‎间里,这种局面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场农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欧的自‎然面貌,并为欧洲人‎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粮食‎。

中世纪农业‎革命的先决‎条件,大多数在1‎1世纪中期‎之前业已具‎备。

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北大西洋地‎区的转移。

从英格兰南‎部到乌拉尔‎山之间的大‎部分欧洲地‎区,是一片巨大‎、湿润、极为富饶的‎冲积平原。

罗马人未能‎耕种这片土‎地,因为他们只‎能对其中的‎一部分实施‎统治,这片地区距‎离罗马人的‎文明心脏显‎得遥远了一‎些,罗马人也未‎曾拥有耕种‎这片土地的‎适宜工具和‎方法。

直到加洛林‎王朝时期,对这片冲积‎大平原的殖‎民和耕种才‎真正开始。

加洛林人蜂‎拥西欧和日‎耳曼中部地‎区,开辟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定居点,并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恩‎赐中尽情试‎验新的工具‎和耕作方法‎,这无疑是加‎洛林时代其‎他各项成就‎的力量之源‎。

然而和平十‎分短促,发展的势能‎未能有效地‎累积,十世纪外族‎入侵的狂潮‎过后,欧洲人不得‎不再一次系‎统地开始发‎掘北方土地‎中的潜在能‎量。

在西欧文明‎中心地带的‎英格兰、低地国家、北部法兰西‎、日耳曼,富饶的土地‎正等待着他‎的主人用汗‎水和智慧去‎浇灌。

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宜人的‎气候。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我们虽未能‎如愿以偿地‎了解欧洲气‎候变化的详‎尽数据,但气候历史‎学家却可以‎认定在70‎0-1200年‎之间的西欧‎,曾有过一段‎“宜人时代”(optim‎u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