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温度20度左右,湿度60%左右)。
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及游戏,以防咳嗽加重。
卧床时须经常更换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以防交叉感染(抢救患者除外)3、入院时做入院宣教,修剪指甲,必要时更换衣裤4、入院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体重(7岁以下患儿可以免测脉搏、呼吸、血压,病情需要或特殊情况者例外)5、基于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营养素均衡摄入。
特殊疾病患者饮食遵医嘱执行。
鼓励患儿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鼓励患儿进食,但应少量多餐,以免因咳嗽引起呕吐6、儿科科室普通患者陪护一人,危重患儿可陪护2人。
7、,每日进行晨间护理及分级护理。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每周测体重1次,血压一次(7岁以上),并记录于体温单上8、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正确调整输液速度,有特殊疾病或使用特殊药物,如心衰、休克、脱水,使用多巴胺、西地兰等,遵医嘱执行相应的输液速度9、做好患儿的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10、健康教育(1)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流行病期间避免到公共场合;有出院带药者,讲解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不同病种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11、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二、小儿喂养及辅食添加护理常规合理喂养是小儿从外界摄取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基本保证,其喂养方法有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一)母乳喂养1、早开奶,按需哺乳。
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婴儿2个月前,提倡按需哺乳,以后可以采取按时喂养,一般2~3小时喂一次2、哺乳前母亲清洗双手及乳头,一般采取坐位,抱起婴儿哺喂,哺喂时心情愉快,全身放松,专心哺喂3、哺乳时两侧乳房先后交替进行,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再换另一侧,每次哺乳时间约15~30分钟。
4、哺乳后将婴儿直立抱起,头部靠在母亲肩头,用手轻拍其背部数分钟,排除吞入的空气,然后置婴儿于右侧卧位,头颈稍抬高,防止溢乳,半小时后可翻身5、注意事项(1)尽量不要躺着喂奶以免婴儿呛咳窒息,也勿让婴儿含着奶头入睡(2)乳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饮食应营养丰富、膳食平衡,少食辛辣有刺激性食物,多喝汤、水,保证母乳乳量充足。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
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
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
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
<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一、小儿惊厥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
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
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
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儿科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1.安全护理:确保患儿的安全,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和温度适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年龄、发育情况和疾病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过度进食或挑食。
3.健康护理:定期为患儿测量身高、体重和体温,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4.卫生护理: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定期为患儿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5.睡眠护理: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和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时间,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二、疾病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2.给药护理:按照医嘱准确给予患儿药物,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和剂量,观察给药后的反应和副作用,并记录相关情况。
3.治疗护理: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措施,如输液、换药、吸痰、理疗等,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预防护理:帮助患儿进行常规预防接种,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指导患儿进行个人卫生和疾病预防,加强患儿免疫力和抵抗力的提高。
三、心理护理:1.交流护理:与患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给予患儿关怀和安慰,减轻患儿的恐惧和焦虑。
2.社交护理:提供机会和环境,让患儿与其他患儿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患儿的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
3.游戏护理:通过游戏和玩耍,促进患儿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调节患儿的情绪,陶冶患儿的情操。
4.家庭护理:与患儿的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家属儿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增加家庭对患儿的支持和关爱。
总之,一般儿科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旨在提供安全、舒适和关怀的护理服务,促进患儿的健康发展和康复。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
儿科护理常规(精选五篇)第一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儿科患者入院后以亲切和蔼态度做好三测,并送到指定床位,向家属或较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进行卫生安全教育,通知医生。
2.病房内应安静,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床头避免对流风;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新入院患儿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3岁以内酌情免测脉搏,呼吸);连续三日。
体温在37.5℃以上者,每日测四次,体温达到39℃以上,每4h一次,待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2次。
每日询问二便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
需书写护理病历时,应在48小时内完成。
4.按医嘱进行分级护理。
5.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标本送检。
6.为传染病患儿治疗和护理时应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并向患儿宣讲隔离的意义,已取得患儿的合作。
7.加强巡视,主动接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做好相应护理。
8.密切观察患儿神色、囟门、形态、呼吸。
哭声、舌像、指纹、皮肤、四肢、二便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同处理。
9.饮食按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食前便后洗手;应鼓励患儿进食,并随时注意饮食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应报告医师;家属送来的食物须经检查符合病情和卫生要求方准给予。
10.婴幼儿煎药液50-150毫升为宜,并采用少量多饮法喂服,严禁捏鼻,以防呛入气管。
丸剂碾细后用温开水调服,并亲视患儿服下。
11.急危重症要制定护理计划,并认真实施,做好记录。
定期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
对恢复期患儿或其家长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第二篇:儿科护理常规儿科护理常规小儿泄泻病护理常规泄泻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
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一)喂养史,卫生习惯。
(二)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三)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四)辨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管理儿科疾病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卫生:保持儿童的皮肤清洁,每天多次更换尿布,并保持尿布区域的干燥。
定期为婴儿洗澡,注意保持水温适宜并使用适当的洗浴用品。
2. 饮食护理: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需要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食物过敏、肠道疾病等,需按医嘱做好饮食调整。
3.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接种,确保儿童免受常见传染病的侵袭。
4. 环境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卧室、浴室等场所的干净整洁。
5. 疾病预防:灌肠、口服或肌肉注射预防传染病。
如流感、轮状病毒等,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儿科疾病护理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和评估:定期检查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观察儿童的情绪、行为和食欲等变化,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对于有特殊疾病的儿童,如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用药管理: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确保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正确。
对于长期用药的儿童,需要注意药物的存放和使用情况,避免误用或滥用。
3. 治疗和康复指导: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如给药、使用药物外敷或物理治疗等。
对于康复期的儿童,需要进行康复指导,包括进行适当的运动、接受物理治疗等。
4.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包括如何更换尿布、给药的方法、如何进行体温测量等。
同时,教育家长要遵循医嘱,合理安排儿童的生活和饮食。
5. 定期复诊和随访:儿童在得到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和随访,对疾病的病情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要对儿童的生活和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小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定时观察病儿体温的变化,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现患儿体温升高,有感染迹象时,及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准备皮肤,操作过程避免损伤皮肤;术前一天给病儿温水沐浴,清除手术野范围内的污垢。
3、术前准确测量体重并记录。
4、冬季各项操作,尽量减少病儿皮肤裸露面积及时间,夏季高温时避免空调直吹。
5、肠道手术病儿,遵医嘱术前 l 天更改饮食,口服缓泻剂,术前 1 天晚及术晨进行清洁洗肠。
6、手术前禁食水:婴幼儿术前 4-6 小时禁食,较大儿童术前 8 小时禁食。
7、根据患儿年龄,术晨测量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去手术室前更换清洁衣裤,去除各种饰物,嘱病儿排尿。
9、术前遵医嘱留置胃管、尿管,给予术前药物,注射术前针后禁止病儿下床活动。
10、准备病历、 X 线片及手术所需物品,随病儿一同带至手术室。
11、了解病儿手术名称、术式,并根据手术大小、麻1/ 23醉方式准备麻醉床、氧气及吸痰物品等。
【术后护理】 1、按相应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与手术室人员交接患儿意识、皮肤、了解术中情况及术中液体出入量,迅速连接各引流管,遵医嘱给药调节静脉输液滴速适宜。
3、测量体温,定时观察病儿末梢循环变化并记录,若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给予处理。
术后注意保暖,新生儿术后易出现低体温,应使用暖水袋保暖。
4、不能配合的患儿,嘱家长适当约束肢体以免抓脱伤口敷料、拔除输液或引流管。
5、观察病儿排尿情况,对术后 4~6 小时未自主排尿者应通知医生。
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渗血,及时更换外层敷料或加压包扎止血,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若敷料被尿液浸湿,应及时更换。
7、引流管护理:牢固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弯曲、打折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
8、观察病儿术后腹痛、腹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9、根据手术、麻醉方式和清醒时间,遵医嘱决定病儿进食的时间及饮食的种类。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入院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根据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疾病分别放置患儿,防止院内感染。
2.保持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室温以18-22度为宜,湿度以55,,65,为宜。
3.休息急性期危重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除适当休息以外,应鼓励患儿离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
4.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正在断奶的患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5.心理护理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做好患儿心理护理,以增加治疗效果。
6.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红臀的发生。
7.根据病情准确记录出入量。
(三)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2.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2.指导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及护理计划(一) 护理常规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
2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按高热护理常规,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
3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4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5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6用药止惊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
7对惊厥持续不止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等,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囟门、神志的变化,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加强营养,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8惊厥发作时,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9健康教育告知家长要备好体温计,并指导家长熟练的使用体温计,以便及时掌握孩子的体温变化。
指导患儿家长注意观察患儿发热时的表现。
用药知识的教育。
(二) 护理计划常见护理诊断包括:?体温升高;?有外伤的危险;?潜在并发症--窒息;?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保持病室阳光充分,空气新奇,定时通风,但预防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预防院内感染。
4. 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5. 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依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别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 凡入院24小时以内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 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 保持床铺平坦、干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 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 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 紧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汇报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方案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 注意病儿平安,预防发生意外。
13. 援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依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抚慰,从而静心休养,配合医治,早日康复。
14. 病儿出院时,全部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别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外表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
儿科安全护理常规
儿科安全护理常规
1、离开病儿时必须提起床栏,防止坠床。
2、给婴幼儿喂奶、喂水、喂饭、喂药时应抱起,将头部抬高,以防呛入气管发生窒息。
喂完后取侧卧位观察片刻,方可离去。
3、病儿衣服禁止用钮扣或颈下系带,以防发生意外,给危重、体弱病儿及新生儿、婴幼儿盖被时,勿盖上口鼻,以防窒息。
4、给婴幼儿及不合作病儿测体温时,必须予以扶持,以防将体温表折断造成误伤或被吞服。
5、接触口鼻、肛门等处之玻璃用物,应加用橡皮套管,以防发生意外。
6、玩具应安全,不易损坏,禁止玩弄刀、剪、别针及其他锐利物品,防止发生意外。
7、病床不宜靠近电源、暖气、床旁勿放置暖水瓶、热饭等,以免烫伤。
8、应用热水袋保温时,水温不得超过50℃,且勿直接接触皮肤,并严格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防止烫伤。
新生儿置于保温箱时,水箱内应及时加水,经常观察箱内的温度,保持温度、湿度的恒定,以防发生意外。
9、病儿不能到窗口、阳台、楼梯逗留,更不能私自外出,保持地面清洁、干燥,以防滑倒摔伤。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
2、新入院的病人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3天,体温正常改每日2次,高热患者根据体温变化随时测量,5岁以上患儿测量脉搏、呼吸,必要时测量血压。
3、按不同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病儿,防止交叉感染。
4、每位患儿入院时应测量体重,入院后每周测量一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测量体重,每周剪指甲一次。
5、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解除恐惧、焦虑的心理状况。
6、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作好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位的整洁。
7、根据医嘱给予饮食。
观察食欲情况,如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喂养指导。
8、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9、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保证患儿睡眠与休息,各种操作、治疗集中进行。
10、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避免携带剪、刀等锐器刺伤患儿。
11、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12、患儿出院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健康宣教。
13、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第八章 儿科护理常规(1)
一、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
(十)遵医嘱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二、肺炎喘嗽患儿护理常规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
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内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室温18~20℃,湿度60~65%,病室应按病种合理分配。
2、卧床休息。
3、入院后一日测体温三次,发烧时4小时测体温一次。
体温在36℃以下者,酌情给予热水袋保温,38.5℃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记录进食情况,病儿家属送来的食物、水果需经值班护士允许后方可食用。
每日进水量按每公斤体重120~150ml计算给予。
5、每周测体重一次,以公斤计算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6、注意皮肤护理,预防褥疮。
7、冬季每周洗澡一次,夏季每日洗澡一次。
每晚睡前洗脸、洗脚。
饭前、便后需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新入院病儿次晨需留取大小便标本,送常规化验。
病儿每次大便后,记录于大便登记本上,每日下午统计,记录于体温单上。
大便次数增多者,应观察质与量,留标本送检,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9、每周以消洗灵喷洒地面两次,紫外线照射房间,病儿出院后,用2%苏尔溶液擦洗病儿床单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评估:1、病史:询问起病情况和起病前有无受凉、淋雨或接触过上呼吸道感染者,以及病儿体质。
2、身心状况:检查有无鼻、咽、喉部卡他症状,有无鼻、咽部的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和脓性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
有无精神不振、纳差、呕吐、腹泻和脱水等表现。
3、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常规检查结果。
4、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许多疾病早期均可表现为上呼吸道炎,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伤寒、脊髓炎等,应密切观察病情,了解当地的流行病学资料,予以排除。
护理诊断/问题: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大汗及摄入减少有关。
3、低效性呼吸形态:与呼吸道炎症有关。
4、恐惧:与治疗有关。
护理措施:1、注意呼吸道隔离,病儿与正常小儿分开,接触者应戴口罩,这既可保护接触者,同时又可保护患儿,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
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干过热。
3、病人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儿科一般护理是指对儿童进行日常护理的常规操作,旨在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照顾。
本文将从日常护理环境、营养、安全、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护理环境儿童的护理环境应该保持整洁、安静和舒适。
护士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拥挤,控制室内噪音,并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此外,护士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玩具和游戏,以便他们能够在医院生活中得到一些乐趣和放松。
二、营养儿童成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
护士要协助家长提供适宜的饮食,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状况,适当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摄入。
此外,护士还需加强对家长进行营养指导,教会他们合理搭配食材、科学烹调,并避免给予孩子高糖、高脂肪、高盐等不健康的食物。
三、孩子的安全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孩子的安全至关重要。
护士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发生各类意外事故。
在给儿童进行护理时,应确保使用安全的设备和工具,并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副作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此外,在给予孩子各种护理操作时,护士要温柔并耐心,以减少其不适和疼痛感。
四、生活习惯护士还要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和合理的休息。
同时,护士还应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室内外环境清洁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此外,护士还应当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独立自理等。
五、情绪支持儿童在医院中常常情绪低落,很容易出现焦虑、害怕等情绪问题。
护士要给予儿童充分关爱和情感支持,关注他们的感受,并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疑虑。
同时,护士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等方式,缓解儿童的情绪压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六、家长教育护士还需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护理宣教,包括患儿护理技巧、注意事项、康复计划等。
护士还需鼓励家长与儿童一起参与安全教育、营养教育等活动,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儿童的健康。
总之,儿科一般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旨在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目录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 危重患儿护理常规------------------------------------2 气管插管护理常规------------------------------------3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4 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常规--------------------------------5 昏迷护理常规----------------------------------------6 休克护理常规----------------------------------------7 发热护理常规----------------------------------------8 惊厥护理常规----------------------------------------9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常规--------------------------------10 急性支气管炎护理常规--------------------------------11 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12 肺炎护理常规----------------------------------------14 腹泻病护理常规--------------------------------------15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16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17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8 儿童糖尿病护理常规----------------------------------19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20 化脓性脑膜炎护理常规--------------------------------21 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22 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23 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24 川崎病护理常规--------------------------------------2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26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2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常规-----------------------28 呼吸机治疗护理常规---------------------------------29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护理常规---------------------------30 腰椎穿刺术护理常规---------------------------------32 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33 胸腔穿刺术护理常规---------------------------------34 血液净化护理常规-----------------------------------35 血管通路(双腔静脉导管)护理常规-------------------36 PICC护理常规--------------------------------------37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病室温度18~22℃,湿度55%~60%,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充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但避免直接对流。
室温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
3.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分别安置病儿,防止院感染。
4.病情危重及急性病儿,须绝对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恢复期及慢性病者,可适当活动,但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5.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并根据不同年龄及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协助营养食堂提高烹调技术,增进病儿食欲。
正在断奶的婴儿,在住院期间应暂停断奶。
6.凡入院24小时以的病儿、新生儿、未成熟儿、危重病儿以及体温在38℃以上或36℃以下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其余病儿每天测体温二次。
体温在39℃以上者经与医生联系后给物理或药物降温,低于36℃者应注意保暖。
7.一般病儿每周测体重一次。
8.保持床铺平整、干洁,注意皮肤护理。
婴幼儿便后应洗净、擦干臀部并涂油,以防红臀。
夏季每天洗澡1-2次,冬季每周一次。
危重病儿应床上擦浴。
9.饭前便后应洗手,培养病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0.病儿所用面盆、毛巾,每日收回消毒一次,便盆每日清刷一次。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逻。
遇有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作好计划护理或特别护理,并认真作好书面及床头交班。
12.注意病儿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13.帮助病儿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可根据病儿年龄、病情轻重。
选择适当的游戏与玩具,使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得到安慰,从而安心休养,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4.病儿出院时,所有物品须分别清洁、消毒。
向病儿家长进行预防疾病及正确育儿的知识宣传教育,并作出院后家庭特殊护理的示教,使其熟练掌握。
手足口病的护理1.消毒隔离: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病房清洁。
地面每日湿式清扫2次,病房门把手、床头柜等患儿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摖拭消毒2次,病房每日用臭氧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每次30min。
加强床边隔离,护理每一位患儿后要清洁双手,患儿的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min后倾倒到指定地点,对患儿出院后的床单、病房物品、患儿的各种用具、餐具、玩具应做好终末消毒。
2.注意休息与饮食患儿一周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禁止冰冷、辛辣、过咸的食物。
3.口腔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适当用药,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4.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松、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减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0.5%碘伏或抗菌素软膏。
5.发热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
如体温超过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加强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同时注射液体补充。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伤害脑和心脏的特点,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有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病情加重的现象,定时测T、P、P、心率、血压,特别是心率及体温变化,以防发生病毒性心肌炎。
7.心理护理据患儿的性格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需态度温和,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
护理人员必须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争取早日康复。
8.健康教育:宣传预防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尤为重要。
重点宣传手足口病预防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家庭室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
高热的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3.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不能进食者可鼻饲,必要时静脉补液。
4.密切观察病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记录,注意发热热型,有无伴随症状,如神志改变、皮疹、呕吐、腹泻、淋巴结肿大等,以协助医生寻找病因。
5.高热者,先用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散热剂,并观察疗效,热退出汗时,勿使病儿受凉。
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出现虚脱现象时,应予保暖并通知医生。
6.发热伴寒战,四肢发凉,应给热水袋保暖,以改善周身循环,但应防止烫伤。
7.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8.有高热、惊厥病史,应及时降温,同时遵医嘱给镇静剂并密切观察,一旦高热引起惊厥,及时通知医师并执行惊厥护理常规。
9.对高热者,在未明确诊断前,应予隔离,并随时观察其有无新的症状和体征出现。
惊厥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强光、噪音等刺激。
治疗、操作应集中,动作应轻柔。
3. 密切观察疾病情况,随时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前的表现;发作时状态、持续及间隔时间,发作次数;发作后有无精神、神志改变及伴随症状,协助寻找病因,以助诊断。
4. 惊厥发作时,应立即松解病儿衣领,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用压舌板嵌入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
同时给氧气吸入,对窒息者行人工呼吸。
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5. 注意病儿安全,要有专人守护,以防抓伤、碰伤及跌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必要时给予约束。
6. 饮食视原发病而定,不能进食者给鼻饲或静脉补液。
7. 高热、昏迷者分别执行有关护理常规。
婴儿腹泻的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床边隔离,防止院感染。
衣物、尿布、用具及便盆应分类消毒。
3. 呕吐、腹泻重者可暂时禁食。
母乳喂养儿暂停添加辅食。
禁食期间可喂少量水或口服补液盐。
恢复期应少量多次给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宜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以人乳喂养为最好,也可选用稀释乳或酸乳。
4.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掌握病儿排尿时间、次数、量,大便的性质、次数、量,呕吐物的性质、次数、量,以正确估计失水情况,作为补液的参数。
(1)观察脱水情况,如病儿精神状态,有无口渴,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眼窝及前囟有无凹陷,以判断脱水程度。
(2)观察酸中毒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口唇樱红、呼吸深长等。
(3)观察低血钾表现,如肌力低下、腹胀、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5. 按医嘱严格执行补液原则。
补碱性药物时,勿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6. 注意勤翻身和变换体位,腹胀者给腹部热敷、肛管排气,或按医嘱给新斯的明肌注。
7. 加强皮肤管理,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及尿布疹,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
8. 出院时,向家长宣传合理喂养的重要性,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外感染,并注意腹部勿受凉。
小儿肺炎护理1.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保持室空气新鲜。
执行呼吸道隔离,以防院感染。
3. 卧床休息。
咳嗽严重者,取半卧位。
并注意更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出汗多时,应及时更换衣,避免受凉。
4. 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儿多饮水,喂奶喂药时应将头部抬高,少量慢喂,以防呛咳引起窒息。
喂奶时出现呼吸困难,应停止并给氧气吸入,情况好转后用小匙或滴管喂哺。
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分泌物多时及时清除。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给雾化吸入。
呼吸困难者,给氧气吸入。
6. 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体温、脉搏、呼吸、精神状态及神志的改变。
如出现呼吸衰竭、心衰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7. 高热者,给物理或药物降温。
烦躁不安者按医嘱给镇静剂。
8. 腹胀时,给肛管排气,用松节油敷腹或遵医嘱注射新斯的明。
9. 应用抗生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6-8滴/分钟。
10. 出院时指导家长细心护理,合理喂养。
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婴幼儿哭闹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耐心细致观察病情,寻找病儿的哭闹的原因。
注意哭闹的声调、持续时间、特点及伴随表现或症状,分清疾病性哭闹还是非疾病性哭闹。
3.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哭闹,哭声尖调或细弱呈呻吟状,或伴有面色、饮食、大小便、呼吸、精神等任何改变,或触及腹部包块等异常体症,多为疾病性哭闹,应尽早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4.哭闹时间短暂,哭声时高时低,经过适当护理能够缓解的哭闹,为非疾病性哭闹。
5.悉心护理非疾病性哭闹病儿,去除一切可能的不良刺激,如饿、尿布潮湿、保暖不当、被刺痛或叮咬、熟睡时被巨响震醒等等。
6.两岁以上病儿要挟性哭闹时,不必过分迁就,但须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
7.遵医嘱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贫血的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加强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质饮食。
提高病儿食欲,纠正偏食,耐心喂养,少量多次,必要时鼻饲。
3.贫血病儿免疫功能差,注意保护性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4.服用铁剂时,应在两餐之间喂药,避免与牛乳、钙片、茶等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5.对严重贫血病儿应密切观察:(1)凡有缺氧、活动后心悸、气促者,需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
(2)密切观察脉搏、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早期休克、心力衰竭症状。
6.若输血治疗,应注意滴速,一般不宜太快(大量出血者例外),以免发生急性肺水肿。
7.观察贫血伴随症状,协助明确诊断。
8.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母乳喂养。
按时喂以含有铁剂的强化食品或辅食。
腹痛的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
3.根据原发病确定饮食,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水分。
疑似急腹症需外科手术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补液。
4.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
如呕吐、腹胀、肠型、黄疸、局部肌肉是否有压痛、肌肉紧,同时注意病儿精神状态,有无精神萎靡、烦躁、哭闹、出汗及特殊固定体位,以助鉴别诊断,及时治疗。
5.诊断不明者,禁用热敷或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治疗。
6.腹痛较重,在排除外科疾患后,可遵医嘱给阿托品等药物解痉止痛、对症处理。
7.明确病因后按原发病护理。
营养不良护理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进食。
根据病情轻重、消化能力、大便形状、食欲好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热量,直至可比正常小儿高出1/3-1/2。
体重接近正常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3.乳儿期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选择牛奶、羊奶或豆浆。
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须耐心。
拒食者可鼻饲,病重者可行静脉高营养疗法,以保证热量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