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肾脏及肾上腺病变的 CT 诊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肾癌CT表现
当肿瘤直径≤3.0cm时,无临床症状称为小肾 癌(5%) CT检查大多数小肾癌密度均匀,平扫呈等或 略低密度。也可突出于肾轮廓表面,边缘清 晰。 增强扫描有明显的增强。动脉早期显著呈高 密度,静脉期呈低强化。
• 肾癌分期
Ⅰ期:癌肿限于肾实质内。肾包膜未受侵犯 Ⅱ期:肿瘤(侵犯肾包膜)侵入肾周脂肪,限
病例1 肾结核
病例2 肾结核
病例3 肾结核
肾上腺
位于腹膜后、双肾上极前上方,包在肾周 间隙、吉氏筋膜内,周围有丰富脂肪。
肾上腺
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组成, 成人肾上腺皮质占9 0%,髓质占10%。
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球状带最薄,分泌调节电解质和水盐代谢的皮质 激素,主要为醛固酮;束状带为中间层,最厚, 分泌调节糖和蛋白质代谢的皮质激素,主要是皮 质醇;内层网状带,分泌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几乎完全由嗜铬细胞组成,分泌 肾上腺素和去钾肾上腺素(统称儿茶酚胺)
正常肾上腺CT表现
肾上腺的形态: 右肾上腺多呈线条形 “∫”或“人” 字形。 左侧肾上腺多呈“人”字形。或倒 “ V”字形,少数呈小三角形“▲”。
肾上腺的大小:若宽大于3Cm,厚大于1cm 为异常;与同侧膈脚比,若宽大于膈脚- 阳性。 检查技术:强调2-5mm薄层增强扫描。
肾脏及肾上腺病变的 CT 诊断
肾脏CT检查
肾脏的CT解剖
• 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密度:
1. 位于腹膜后间隙, T12-L3椎体旁,呈椭圆形,肾门在 肾的中部,肾血管及肾盂由此出入,充满脂肪。 2. 肾脏长度为10-20Cm,肾门水平横径5-6Cm。实质厚约 2-3Cm。 3. 平扫 CT30-50 HU。
于肾周筋膜内 Ⅲ期 A: 肿瘤侵入肾V,下腔V。
B: 局部(肾门,主A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邻近器官受侵及远处转移。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左侧肾脏癌
肾癌
肾癌
肾癌1期
肾癌2期
肾癌3期
肾 癌
3 期
A
右侧肾癌,侵犯 下腔静脉
右侧肾癌,侵犯 下腔静脉
右侧肾癌,侵犯 下腔静脉
下右 腔侧 静肾 脉癌
, 侵 犯
肾脏结核
• 为全身结核病变的一部分。 • 多由肺结核经血到播散至泌尿系。为慢
性肉芽肿性病变。
肾脏结核CT表现
早期CT一般不能显示。 依临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相应的病理进 程有如下表现:1.肾脏外形可表现正常或肿 大,肾实质内可见到斑点状或壳状钙化或单 发或多发低密度区,一般多围绕肾盏排列。 2. 若排入肾盂肾盏则形成空洞,表现为圆形 低密度区,肾皮质变薄 。3. 病变区内可见 有结核性肉芽肿形成,增强扫描呈结节或灶 状增强区。 晚期肾脏外形萎缩变小、弥漫性肾脏钙化, 称 “肾自截”。

病例4 两肾多发结石
病例4 两肾多发结石
VR
病例4 两肾多发结石
4
病 例 两 肾 多 发 结 石
VR
MIP重建
病例4 两肾多发结石
并病
多例
5

结 石
马 蹄


VR
5
多病 发例 结 石马

肾 合 并
5
多病 发例 结 石马

肾 合 并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又名错构瘤。 由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构成,三者比例 不同,是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 可无症状或有腰痛、包块、血尿。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肾脏CT检查
CT扫描方法 观察肾动脉期、实质期、静脉期肾脏与病 变的密度变化情况。 对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肾癌CT表现
平扫:肾实质内低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可 有出血、钙化、囊变,边界不清。肾盂、 肾盏受压移位。 增强:动脉肿块强化,密度明显低于肾实 质,静脉期呈低强化-快进快出。 转移征象:血管癌栓、淋巴肿大。
错构瘤CT表现
平扫:肾实质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肿块边 界清楚,有脂肪密度。 增强:病灶内血管及平滑肌部分明显强化, 脂肪及坏死区不强化。有脂肪可提示诊断。
病例1 左肾错构瘤
病例2 肾错构瘤
病例2 肾错构瘤
病例3 右肾错构瘤
平扫 病例4 右肾错构瘤
增强 病例4 右肾错构瘤
肾细胞癌
最常见泌尿系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 的80%以上。起源于肾小管上皮。 临床上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男性为女性 的2倍。 典型症状:血尿、腰痛、包块,或有低热、 乏力、出血等症状。
肾囊肿CT值升高的情况
• 部分容积效应 • 囊内出血 • 囊肿液的蛋白含量高
病例1 右肾囊肿,2个
病例2 双侧巨大肾囊肿

VR重建

2
双 侧 巨 大 肾
囊 肿
病 例
2







VR重建
VR重建 病例2 双侧巨大肾囊肿
仰卧位 俯卧位
病例3 两侧肾脏囊肿伴钙化
MIP
VR
病例3 两侧肾脏囊肿伴钙化
MPR冠状位 MPR矢状位 病例3 两侧肾脏囊肿伴钙化
病例4 多囊肝、多囊肾脏伴小结石
肾脏结石
病例1 右肾多 发结石
MPR冠状位
病例1 右肾多发结石 增强后MPR冠状位
VR重建
病例1 右肾多发结石
横断位
病例2 左侧肾取石后输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
冠状位MPR
病例2 左侧肾取石后输尿 管狭窄合并肾积水
上腺、近侧肾收集系统、肾血管和肾周脂肪。
肾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横筋膜之间,仅含血管、脂肪
和淋巴结。
肾旁间隙示意图
肾后间隙
腹横筋膜
腹膜
肾前间隙
肾周间隙
肾囊肿
先天性病变,原因不明。 多见、好发于老年人,单或多发。 常无症状但大者出现压迫等症状
肾囊肿 CT表现
肾实质内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外缘光滑。 囊肿和肾实质分界锐利清楚。 囊壁菲薄,不能测出。 囊肿密度均匀,近于水,CT值-5-15HU, 不增强。
正常肾(平扫)
正常肾(增强)
双肾动脉MIP重建
VR重建
左 侧 小 肾 动 脉 瘤
左 侧 小 肾 动 脉 瘤
肾周围筋膜间隙
肾前间隙:后腹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含有胰腺、十二指肠2
-4段、升降结肠、肠系膜血管、淋巴结和肝、脾 、胰血管。胰尾位于腹膜腔内。该间隙内脂肪 含量少。
肾周间隙:由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融合而成,含有肾、肾
矢状位MPR
VR
左 侧 肾 取 石 后 输 尿 管 狭 窄 合 并 肾 积 水
病例2
冠状位MPR重建
病例2 左侧肾取石后输 尿管狭窄合并肾积水
冠状位MPR
病例3 左肾取石后输尿管 狭窄合并肾积水
矢状位MPR
病例3 左侧肾取石后输尿 管狭窄合并肾积水
3

狭左
窄侧
病肾
例取
合石
MIP
并后
肾输
积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