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讲解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解读及教材介绍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解读及教材介绍
忠实取向
适应取向
创生取向
都有存在价值和局限性,应相互依托
应试竞争
现实生活
人格建构
科学本位,强调科学的优先性
回归生活世界
科学、艺术、道德具有等价性,相互渗透
强调科学、艺术、道德中的真、善、美的统一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解读〕 一、修订?纲要?的时代背景 二、修订?纲要?的教育理念 三、修订?纲要?的设计方案
〔一〕构建综合化课程模式 综合学科课程〔以学科为本位〕是指对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而派生的课程,根据学科之间整合程度的不同,可进一步分成以下几种课程类型:
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资源经济阶段
强调对知识和信息的占有,而创新又是最本质的灵魂
人才能力的培养
职业素质和技能 力
读写算能力
开拓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迫使我国职业教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做适当调整
迫使办学体制走向市场
〔二〕课程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20世纪末,为了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情境中获得充分发挥,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即认为课程已不再只是脱离教育情境而研制的书面文件〔纲要、教科书、教学指南〕,而是有师生互动共创的一系列课程教学“事件〞,它通过学生局面阅读、教师解释、口头讨论、行为表现等一系列重构过程,使“制度课程〞演变成动态中开展的“体验课程〞。
2.课程采用 是指从课程规划到课程实施的过渡环节,即根据课程规划做出是否采用某项课程的决定,我们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地方课程
国家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本文将介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和评估标准。

二、制定原则1.综合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应综合培养学生的体能、技能、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素养,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科学性:教学大纲应基于科学的体育教育理论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3.适应性: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大纲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可操作性:教学大纲应具备实施性,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教学内容1.体育知识与技能:包括基本体育知识、体育规则和技能训练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

2.健康教育:内容涉及饮食、营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意识。

3.体育活动:包括团队运动、个人运动和户外探索等,通过实际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评估标准1.体质测评: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等指标。

2.技能评估:通过考核学生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技能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3.知识考核:通过测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项目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多元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小组活动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体验式学习:通过实际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和优势,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3.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六、结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体育教学大纲

中职体育教学大纲

中职体育教学大纲
一、绪论
- 1.1 教学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
- 1.2 教学大纲的编制原则
二、课程设置
- 2.1 课程名称和学时分配
- 2.2 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 2.3 课程实施方式和评估方法
三、教学内容
- 3.1 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示范
- 3.2 体育技能的练和运用
- 3.3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和促进
四、教学方法
- 4.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 4.2 学生参与和互动的促进
- 4.3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研究评价
- 5.1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确定- 5.2 研究成果的测量和记录
- 5.3 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
六、教学管理
- 6.1 教学时间和场地的安排
- 6.2 教学设备和材料的准备
- 6.3 学生纪律和安全的管理
七、教师角色
- 7.1 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责任
- 7.2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发展
八、教育环境
- 8.1 班级氛围和教育资源的营造- 8.2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九、教学改革与发展
- 9.1 当前教育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
- 9.2 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策略
以上是中职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通过合理的设置和编排,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耐力和力量;同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供学生一些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如运动的分类、训练理论、运动心理学等。

2.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奔跑、跳跃、投掷、拍球、游泳、拳击、击剑、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身体素质训练:从身体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度、协调性等。

4.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教学方法1.体育游戏法:让学生通过各种运动比赛,锻炼身体和增强心理素质。

2.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提高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3.示范法:老师示范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动作规律和技巧。

4.个别指导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强项弱项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教学要求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

2.注意培养学生的协调性:通过各种体育训练,尤其是柔韧性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打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4.注意安全保障: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安全措施。

五、评估方法1.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和态度,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积极性等。

2.技能测试:通过各种体育技能测验,评估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3.考试评估:定期进行体育考试,评估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教材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材进行学习,包括体育基础知识书籍、体育技能教材、体育类杂志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专业共设置体育课程2-4学期,每周2-4课时,按照年级不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一年级:体育基础知识(20%),体育技能训练(30%),身体素质训练(25%),团队合作训练(25%)。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1)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日期:03-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体育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体育教学是我校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

其目的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配合德育与智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使学生在学校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将来能更好更快的为社会多做贡献。

(一)、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的目的意义,提高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具有独立锻炼、自我评价和保健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三)、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全面发展身体机能的基础上,重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将来所需要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四)、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竞争的进取意识,以及遵纪守法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祖国献身的拼搏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选编大纲教材的原则是选定大纲内容的指导原则与依据,对我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有直接的影响。

选编教材的指导思想,应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教材内容要能全面有效地完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

为此,选编教材应能体现对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学以致用,养成习惯,以达到终身受益。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按照教育规律,结合就业的需要,选编教材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使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心肺功能,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质,以适应中职学校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要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

二)课程设计1.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体育锻炼技能、运动项目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体育锻炼技能和运动项目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的体能素质进行综合提高和个性化培养;健康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营养与健康、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惯。

2.教学方法本课程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实践、探究和讨论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3.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日常考核、测试、实践表现等,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兼顾学科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考核,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综合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惯,为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升服务。

和运动技能1)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

基本要求:能按照体育课程要求,按时完成各项体能测试和训练,并取得基本合格成绩。

较高要求:能在课外自主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不断提高各项体能素质水平。

2)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术。

基本要求:能熟练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较高要求:能在一项或多项运动项目中达到较高的技能水平,并能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大纲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以健身、健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

健美操是中等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健身、健心一体性,动作的多变性和协调性,运动负荷大而有针地性,并且它是一种在欢乐、愉快、激情的气氛中进行健身,同时实现知识,技能技术的增长,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表现力、创造力、以达到健身、健心和增长知识的整体效益。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精选和创编了不同类型、难度和运动负荷的健美操组合套路,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兴趣,为学生今后终身参加健身运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任务是:1.全面掌握健美操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做到讲解科学化、教法多样化、示规格化,突出师性。

2.学习掌握健美操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方法,以与运动场地器材的修建、使用与管理知识等实际工作能力。

3.能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健美操运动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学校健美操运动教学与训练工作科学研究方法和能力。

4.通过健美操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通过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健美操的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正确理解健美操基本动作的技术要点,掌握利用健美操运动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

2、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健美操运动项目在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掌握现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热爱教育事业、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从教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即能胜任大、中、小学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其它方面的社会体育工作。

三、课时计划与分配健美操第二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容与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教学容 (1)理论部分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与分类与其特点与功能 2.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周次 教学容(章节和名称) 教学形式与手段 备注一周 理论课1.健美操运动的概念与分类 2.健美操运动的特点与功能 3.健美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讲授二周 1.基本步伐练习 2.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讲授 练习 三周 大众健美操一级动作:组合一、二 讲授 练习 四周 大众健美操一级动作:组合三、四、五 讲授 练习 五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一 讲授 练习 六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二 讲授 练习 七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三 讲授 练习 八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四 讲授 练习 九周 大众健美操二级动作:组合五 讲授 练习 十周1.复习大众健身操二级套路 2.考试主考 十一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一 讲授 练习 十二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二 讲授 练习 十三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三 讲授 练习 十四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四 讲授 练习 十五周 大众健身操三级动作:组合五 讲授 练习 十六周1.复习大众健身操三级套路 2.考试主考 十七周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测试 十八周3.健美操运动的术语与欣赏(2)实践部分1.健美操基本动作身体姿势练习:①基本站、立、行、走姿势②基本脚位练习③基本手型手位④躯干的基本动作:A.胸部动作;B.腰部动作;C.髋部动作2、健美操基本步伐类别原始动作形式低冲击力形式高冲击力形式无冲击力形式交替类踏步踏步走步一字步V字步漫步跑步迈步类侧并步并步迈步点迈步吸腿迈步后屈腿侧交叉步并步跳小马跳迈步吸腿跳迈步后屈腿跳侧交叉步跳点地类点地脚尖点地脚跟点地抬起类抬腿吸腿摆腿踢腿吸腿跳摆腿跳踢腿跳弹踢腿跳后屈腿跳双腿类并步跳分腿跳开合跳半蹲弓步提踵3、常用上肢动作①常用手型、掌型、拳型、五指开型②上肢动作、举、屈臂、伸臂、屈臂摆动、上提、下拉、胸前推、冲拳、肩上推、摆动、绕和绕环、交叉4、成套健美操动作(1)第二套全国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1—3级规定动作5、流行健身操介绍:有氧拉丁、街舞、有氧博击操、踏板操、轻器械健美操、瑜珈健身术、舍宾、形体训练等。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意义体育教学大纲,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达到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它的制定,对于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纲的制定目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目的是为了使学校体育教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通过大纲的制定,可以统一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

二、大纲的主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考核标准等。

其中,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应达到的体育水平和素质要求。

体育课程设置是指学校体育课程的种类和时间安排。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考核标准是指评价学生体育素质的参照标准。

三、大纲的制定依据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国家体育政策、教育部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

同时,还应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大纲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四、大纲的实施方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体育课程、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评估。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五、大纲对学生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兴趣,增强自信心。

此外,体育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六、大纲对教师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大纲的制定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提供教学的框架和指南。

同时,大纲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体质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七、大纲对学校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大纲的实施可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体育职业教学大纲

体育职业教学大纲

体育职业教学大纲体育职业教学大纲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职业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体育职业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制定原则和内容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体育职业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能够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指导。

其次,大纲能够规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此外,大纲还能够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育职业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制定体育职业教学大纲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大纲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大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同时,大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最后,大纲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体育职业教学大纲的内容要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目标。

其次,大纲应明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知识的学习、体育技能的培养和体育活动的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大纲还应明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的客观性。

在制定体育职业教学大纲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大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高中生而言,大纲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竞技水平,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教学大纲是教育部制定的一个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的文件,旨在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运动能力。

本文将从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重要性体育教学大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指导文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规范学校体育教学,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大纲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培养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大纲还能够提供教学资源和评估指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的框架。

三、目标体育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综合性运动能力。

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体育项目,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心,以及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体育项目体育教学大纲包括多个不同的体育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游泳等。

这些项目覆盖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各个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此外,教育部还提倡开展一些特色项目,例如武术、健身操等,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

五、教学内容和方法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了不同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运球、传球等。

教学方法则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评价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评价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评价方式包括考核学生的基本动作技能、体能素质、体育理论知识和综合运动能力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考核、测试和实践操作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师角色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八、学生角色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和积极参与者。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尊重教师和队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内容一、引言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明确体育教学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

本文将就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探讨。

二、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在体育学科方面所应达到的核心能力进行阐述。

其中核心能力包括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

每个年级的课程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需求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安排。

三、知识与技能体育教学大纲明确了各个学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在知识方面,体育大纲要求学生学习基本运动规律、体育项目的技巧要领、运动训练的方法等。

在技能方面,大纲强调学生的基本动作能力、运动技巧和战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内容与安排体育教学大纲详细列出了各学段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需进行的各项活动。

这些活动围绕运动技能、游戏、运动训练等展开。

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培养综合运动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五、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大纲强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掌握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问题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大纲还注重以游戏和趣味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体育评价标准体育教学大纲将体育学科的评价分为定期考核和日常评价两个方面。

定期考核主要以考试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

日常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体育竞技和体育课外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综合素养和团队精神。

七、反思与展望体育教学大纲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理论,不断反思和调整大纲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意识。

八、结语体育教学大纲作为指导体育教学的重要文件,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科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学校应本着实际情况,切实执行大纲要求,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

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赵富学1,2,沈克印2(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9)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颁布结束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教学大纲而无课程标准的局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视角,从研制背景、框架组构、推行理路3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进行解读。

认为:课程标准的研制是“立德树人”任务指向及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3大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组成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大要素之中,各要素之间通过学科核心素养串联衔接,依次协同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整体育人作用。

提出:应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其具体化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之中,通过层层落实与环环相接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促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及融合。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版)》;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中等职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98(2021)06-0059-12DOI:10.16099/j.sus.2021.06.0042017年,教育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公共基础类课程标准研制与开发工作。

70多位专家组成的课程标准研制组历时2年,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广泛调研,对300多所中职学校、30000多名师生进行调查,讨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需求和现状,提出新一轮课程标准研制的方向和要求。

2019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学时:240 学时合用专业及学制:初中六年制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本课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而制定。

1.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掌握 1-2 项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4.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人材”具有从事职业活动所备的身体能力和心理素质。

学习情境 1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常识;1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从事专项 40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和运动技术;③提高身体素质。

学习情境 2①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知识;2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 40高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③提高身体素质。

学习情境 3①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知识;3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 40高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③提高身体素质。

学习情境 4①专项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知识;4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裁判知识、提 40高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③提高身体素质。

学习情境 5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常识;5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从事专项 40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和运动技术;③提高身体素质。

学习情境 6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卫生常识;6 ②专项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从事专项 40体育运动的基本能力和运动技术;③提高身体素质。

36 2 236 2 236 2 236 2 236 2 236 2 2本课程本着发展与改革的精神, 根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 的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转变过去单一发展学生 身体素质,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观念,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在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形式、 方法的组织与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附件5: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介绍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则及重要性;2.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的训练;3. 体育游戏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4. 体育健康知识: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传授合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组织性训练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考核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2. 考核评价: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和考试等,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每周2节体育课的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课程内容:每周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保证学生全面的体育锻炼;2. 课程时间:每节课60分钟,包括热身、训练和比赛环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受益。

六、教学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热爱体育事业,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 注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注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中职体育课教学计划

2024年中职体育课教学计划

2024年中职体育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健康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健身训练:通过各种运动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性。

2. 球类运动: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通过教学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

3.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跳远、铅球等,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和速度。

4. 游泳:通过学习不同的泳姿,提高学生的游泳水平和水性。

5. 校际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际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要点,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

2. 示范演示:教师和助教示范各种体育动作和技术动作,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 实践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和协作能力。

4. 比赛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内部比赛和校际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经验。

5. 视频观摩:通过观摩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安排1. 每周体育课时间: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2. 整学期教学安排:第一周:体质测试和基础训练;第二周至第六周:球类运动训练(足球、篮球、乒乓球);第七周至第八周:田径运动训练(短跑、跳远、铅球);第九周至第十周:游泳训练;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复习和总结;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校际比赛和表演赛。

五、教学评估1. 日常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

2. 体育测试评估:通过举行体育测试,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4. 校际比赛成绩评估:通过校际比赛成绩,评估学生的竞技水平和比赛经验。

六、教学资源1. 体育器材:足球、篮球、乒乓球台、乒乓球拍、游泳池等。

体育课教学大纲

体育课教学大纲

体育课教学大纲引言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制定体育课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讨论体育课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目标的制定体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质、技能、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课教学大纲应明确目标,并分别设置基础目标和进阶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内容的选择体育课内容应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活动与游戏等方面。

在选取内容时,应兼顾学生兴趣、能力和练习过程的可行性,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享受体育运动。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体育课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示范教学、小组活动、问题解决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评价体育课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体能、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定期测试、实践表现、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展示自己的能力。

五、课程时间和安排体育课的时间和安排应合理设置,保证每周有足够的课时进行体育运动。

此外,应注意课程的连续性和流程性,避免各个单元之间的断层和冲突。

六、配套教材和器材体育课教学大纲要求配套有相关的教材和器材。

教材应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内容进行编写,内容要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器材的选择应满足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游戏的需求。

七、教学环境与安全体育课的教学环境应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如宽敞的操场、健身器材等。

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加强管理和保护措施,确保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安全。

八、教学人员的培训与素质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师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此外,学校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九、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和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和发展。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开放日、体育比赛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强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作为高中学历阶段一门综合类公共必修课程,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的内容、方法、原理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的主旨功能,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劳动者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传授最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帮助学生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品位,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一)课程理念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课程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立足于“大健康”观,并通过科学锻炼和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使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体魄,以及养成终生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2.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本课程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观、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兴趣和潜能开发需要,并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和合作等新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提升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服务。

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本课程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提高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通过对“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法则的认识和体验,使之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符合职业道德的文化态度、法制观念,以及艰苦创业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服务。

4.适应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本课程要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力求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除需要做到课程设置模块化、优化课程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均衡选择基础性、传统性、实用性、健身类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还应采取课内外结合的办法,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努力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二)课程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必修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且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为了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将通过课程设置模块化,来设定基础模块中的必选内容,选择拓展模块A中有利于健身娱乐和便于开展的选项内容,以及拓展模块B中对提高综合职业素质有利的限选内容。

三、课程目标与体系(一)课程的总目标通过为本课程安排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体育文化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促进健康、调节心理、团队合作、学会生存、美化生活、职业生涯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学会组织运动竞赛、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和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方法;增强对个人职业健康水平和安全行为的重视程度,具有维护公众健康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经常性自觉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习惯,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了对课程总目标提出的要求有更清晰的了解,可以按不同要求分别从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养等七个方面具体加以描述。

1.运动参与(1)具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动。

基本要求:能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当天,应保证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合作参与运动竞赛,或组成小组共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并能有意识选择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运动项目进行自我锻炼。

(2)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

基本要求:具有阅读和学习教材的主动性,并按其中提出的指导意见,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较高要求:具有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并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适时修订和完善个人锻炼计划。

2.增强体能(1)通过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力求提高学生速度、力量和耐力体能素质的水平。

基本要求:能坚持经常性体育锻炼,在毕业时《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成绩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

较高要求:1000m跑(男)、800m跑(女),掷实心球或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m跑或立定跳远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2)积极参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

基本要求:具有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标意识和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较高要求:毕业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优秀等级,获得阳光体育奖章。

3.运动技能(1)具有获得和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的兴趣。

基本要求:经常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关注和了解体育运动的知识,观看国内外各种体育赛事。

较高要求:懂得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自己感兴趣运动项目,乃至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

(2)掌握2项以上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技能。

基本要求:有兴趣选择2项以上适合自我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不断努力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

较高要求:在运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3)具有防范和处置运动创伤的知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对所从事运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并能大致了解事先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较高要求:能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并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4.身体健康(1)能够了解一般疾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基本要求:对一般传染性和主要非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预防有大致了解。

较高要求:对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明确的认识,并懂得如何防范。

(2)具有协调体力发展与促进身体健康之间关系的能力。

基本要求:能有意识为促进身体健康而关注自己的体力状况,并懂得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能。

较高要求:能与同伴或医院合作建立医务监督机制,并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调节体力训练的量和强度。

(3)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基本要求:遵守学校正常的作息制度,把握“广谱适量”的用餐原则,避免导致营养不良,懂得平衡膳食和环境卫生对保障身体健康的意义。

较高要求:在学习之余,能通过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娱乐和休闲,以及与同伴合作从事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为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4)能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保障措施,不断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基本要求:具有改善与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并能设法了解各种养生保健方法,对预防近视、肥胖给予特别关注。

较高要求:能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有氧健身手段,或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来达到改善身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5.心理健康(1)通过心理卫生教育,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懂得身心变化的原因,尝试逐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较高要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学会用理性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基本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体验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享受经运动消耗→体力恢复→不断提高过程带给自己的精神快感。

较高要求: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承受运动负荷和克服体力障碍,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3)通过运动竞赛提高竞争意识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基本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树立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价值观,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较高要求:通过运动竞赛中的公平竞争,认识唯有遵守符合道德标准的竞争法则,才能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

6.社会适应(1)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基本要求:具有参与活动的意识和愿望,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较高要求:在与同伴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中,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

(2)通过组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的能力。

基本要求:具有组织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组织才干。

较高标要求:学会用“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处世原则,解决体育锻炼中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和矛盾。

7.职业素质(1)通过学习与职业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性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基本要求:在了解自己专业性质与未来所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职业性疾病的知识。

较高要求:能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并在不断坚持与熟练中养成习惯。

(2)通过学习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基本要求:能站在“重新学会生存”的高度,认识从事职业和生存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

较高要求:能根据人类发展的生存理念,学习鲜明演绎生存法则的运动项目,不断提高适应特殊工作环境的应变能力。

(三)课程的目标体系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应以大教育观为基本立足点,既要考虑目标达成的多层次性,以及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也要从多个侧面对课程目标定性。

重在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态度,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毅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团结互助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课程总目标四、课程设置与内容(一)课程设置1.一年级2个学期总计72学时,对所有学生开设规定项目的必选课(基础模块),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2.二年级2个学期共计72~90学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A);根据某些特殊专业的需要,创造条件开设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课(拓展模块B),并达到修满4.5个学分的基本要求。

3.三年(四年)级顶岗实习期间,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体质健康标准,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二)课程内容为了全面达成课程的总目标和实现具体目标,应立足基础、拓展和探究的教育发展观,根据共同要求、个性发展和职业需要,按课程设置的3个模块确定课程的内容与时数。

1.根据共同要求确定必选课程内容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在第一学年把有利于提高健康意识、发展体能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生存环境和体现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技能和方法列为必选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田径类、体操类、球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四个系列,规定教学时数不得少于总学时的50%(折合4.5个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