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合集下载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

Network World •网络天地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1【关键词】电路域 分组域 TDM 交换 软交换全IP 网 5G 核心网1 前言移动通信从1G 模拟系统到2G 数字、再到3G 、4G 以及正在建设的5G ,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业务从最初的简单通话到高清语音,再到高速数据和5G 时代业务的泛在化,移动通信技术逐渐走向更广泛的应用。

2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历史(1)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邮电局建成并投入商用。

(2)1995年,原邮电局正式开通GSM 网络,2000年中国移动剥离后由中国移动经营。

(3)1995年7月19日,中国联通GSM 数码移动电话网络正式开通。

(4)1998年,CDMA (IS95)网络由中国联通承建,2008年由中国电信经营。

(5)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 业务。

(6)2008年4月, 中国移动3G TD-SCDMA 试商用放号。

(7)2009年5月17日,中国联通3G WCDMA 试商用放号。

(8)2009年3月,中国电信推出CDMA2000网络并投入商用。

(9)2013年7月,中国联通开放4G 网络,2015年12月8日,正式发布4G+网络。

(10)2013年12月18日,中国移动开放4G 网络。

(11)2014年2月3日,电信4G 正式在全国开放运行。

3 2G核心网技术2G (含2.5G )核心网技术包括GSM 、GPRS 、CDMA (IS95)。

GSM 、CDMA (IS95)技术分别是由欧洲和北美的标准组织提出的,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趋势文/马为贞 董雪娥 邓彩利仅提供语音和短信业务,GPRS 是基于GSM 体系下演进的分组数据承载技术,存在兼容性差、安全性不高、数据速率低等问题。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____________内容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个人通信网建立,2G的应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普及。

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趋势与在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状况。

关键词: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网,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章结束语........................................................................................ 17 第五章致谢17参考文献....................................................................................................... 18 引言 ................................................................. 4.第一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5)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5)1.2 移动通信的发展 (5)1.3 移动通信的特征 (6)1.4 移动通信的国内国际形势 (6)第二章移动通信的现状及前景概述 .................... 7 2.1移动通信的现状 .......................... 7 2.2移动通信的前景 .......................... 7 2.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 (8)第三章 移动通信技术未来趋势 (8)3.1未来移动通信 (9)3.2 4G 移动通信简介 (9)3.3 4G 系统网络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4)3.4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主要优势 (14)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移动通信的要求也不断变化,而且越来越不满足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姓名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1402班学号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

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

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

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

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及融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及融合发展方向的探讨

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及融合发展方向的探讨发布时间:2023-03-06T03:57:07.93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0月19期作者:卿晓春1孙晓文2朱坤3蔡世伟4王立博5[导读] MS是在核心网络中将语音信号从网络边缘传送到基站或接入设备,通过接入设备完成数据业务的传送以及提供通信服务卿晓春1孙晓文2朱坤3蔡世伟4王立博5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摘要:IMS是在核心网络中将语音信号从网络边缘传送到基站或接入设备,通过接入设备完成数据业务的传送以及提供通信服务。

目前国内主流运营商普遍采用EPC网络,由于EPC端直接与主机交换,以及接入点到网络各层设备之间会存在各种接入问题,如交叉干扰、路由选择等。

而采用运营商核心网IMS技术后,能够有效地降低链路开销,并有效提升网络性能,同时降低系统复杂度和运维成本。

因此本文将对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及融合发展方向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电信行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运营商;核心网;IMS;融合发展1 引言为贯彻习近平同志对社会特殊人群关怀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确保关键人群的合法权益,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出台相应的政策。

在我国对货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人员等关键人群的不断重视下,通过语音技术为广大客户提供大规模的话音服务,从而达到低结算、融云、融智、融安全、协同互促、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运作模式。

在语音功能上,通过SIP协议进行语音网络通话,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多个企业多终端的接入服务,为企业提供手机和手机业务的相关服务,企业可以通过SIP协议进行通信流量控制、业务监控、活动区域限制、成本控制和业务智能分析。

IMS作为未来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正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重视,以下将对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提出相应的融合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IMS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2 运营商核心网IMS现状2.1 物流行业语音业务需求推动物流企业话音业务的落地。

GSM,TDS,TD—LTE,WLAN四网融合发展分析

GSM,TDS,TD—LTE,WLAN四网融合发展分析

GSM,TDS,TD—LTE,WLAN四网融合发展分析作者:金炼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的增加,传统的电信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势必会对现有网络改造升级,以适应网络趋向融合化、多媒体化、宽带化、IP化、IT化等。

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移动四网(GSM、TD-SCDMA、TD-LTE、WLAN)现状,进一步对核心网的演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网之间的网络融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四网融合核心网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041-021 核心网网络架构伴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新业务的驱动下,移动核心网正在加快演进步伐。

尤其当LTE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为了匹配无线速率的快速提升,为了满足运营商全业务运营的需求,移动核心网正向IP化、智能化和融合的方向加速演进,而演进的分组核心网(EPC)技术的出现和成长,更是催生了移动核心网的一场变革。

其中图1、图2、图3、图4为移动核心网演进示意图。

移动核心网从R99、R4、R5、R6、R7版本一直演进到EPC(R8)核心网版本,相比于2G、3G时代的核心网,EPC具有几大显著特征:首先,控制面与用户面完全分离,网络趋向扁平化。

在网络流量激增的趋势下,单用户的数据流量和高速接入用户数的双边增长,使用户面的吞吐能力成为移动分组网络设备的主要瓶颈。

其次,支持3GPP与非3GPP(如Wi-Fi、WiMAX等)的多种方式的接入,并支持用户在3GPP网络和非3GPP网络之间的漫游和切换。

最后,核心网中不再有电路域,EPC成为移动电信业务的基本承载网络。

2 四网融合协调发展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核心网的融合是未来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的一部分,在随着核心网演进的同时,如何调整好各网的接入方式、控制、业务承载。

全球运营商的业务重心正在从传统的话音向融合的多媒体业务转移。

移动核心网转型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的几点分析

移动核心网转型以适应未来3G、IMS格局的几点分析
今 后 的 网 络 发 展 趋 势 , 移 动 核 心 网 的 规
划 、建设应 采 用软 交换 技术 。应 用控 制 和承载分离 的架 构,业务 集中在 MS C服
务 器 进 行 控 制 , 媒 体 网关 MGW 负 责 话 路 的接 续 ,M S C服 务器 和 MG 应 具 备 接入 W 3 网 络 的 能 力, 做 到 2 G G、3 能 基于 同一 G
支 持 T M /I D P混 合 组 网 。 本 文 以 陕 西 移 动 为 例 就 移 动 核 心 网 如 何 转 型 以适 应 未 来 3 G、 I S格 局 , 作 几 点 分 析 。 M
基站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由 2 G移动核心网管理 )和承载部分 的 2 G业务 。今后
1 总体思路
基 于 目前 2 G移 动 核 心 网 的 现状 和
2 在2 G移动核心 网中引入软交换
在 现有 2 G移动核 心 网中引入软 交换技 术, 可 以采 取软
交换 网和非软 交换 2 G移 动 核 心 网 混 合 组 网 方 式 实 现 , 如 图 l 示 。 为 了 快 速 建 网 , 又 尽 量 不 改 动 现 网 结 构 、保 证 网 络 所
维普资讯
T c olg It r h n e e hn o y n e c a g
移 动 核 心 网转 型
以适应未来 3 G◆I S格局的几点分析 M
一 艳i 刘立 宇 陕西 移 动通 信有 限责 任 公司 网络 部
随 着 3 的 日 益 临 近 , 如 何 改 造 目前 的 2 G G移 动 核 心 网 , 使 其 既能 支持现 有的 2 G网 络 , 又 能 适 应 未 来 3 网 络 的 发 G

5G核心网你是真的变了吗(5G核心网原理)

5G核心网你是真的变了吗(5G核心网原理)

5G核心网你是真的变了吗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边4G网络还在勤恳工作着,那边3GPP 已经敲定使用SBA服务化架构来构建5G核心网了~想必大家已经见过了5G新架构,我们熟悉的MME、SGW、PGW等网元全都不翼而飞,出现了那么多陌生的XXXF(AMF、SMF……),NXXX接口(Namf、Nsmf……),还有横在中间的那根线……叫人忍不住想问一句:5G核心网,这次你是真的变了吗?“变”得太多有点猝不及防~~要不先来回顾一下核心网的角色定位吧~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核心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负责处理终端用户的移动管理、会话管理以及数据传输(核心功能)。

以熟悉的4G核心网(即EPC)为例~~MME专注于移动性管理,SGW和PGW共同进行会话管理和数据传输,整个网络控制与承载分离,呈扁平化结构。

EPC的出现,相比较2、3G时代,已经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能够快速传输语音、图像和视频信息。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业务应用的渴求,EPC网络的不足也日渐显现:整体式网元结构导致业务改动复杂、可靠性方案实现复杂,控制面和用户面消息交织导致部署运维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业界专家潜心研究,确定5G核心网将再次向分离式的架构演进。

一是网络功能的分离,吸收了NFV云原生的设计思想,希望以软件化、模块化、服务化的方式来构建网络。

二是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让用户面功能摆脱“中心化”的约束,使其既可灵活部署于核心网,也可部署于接入网。

现在我们可以收拾好情绪,重新来了解5GC新架构了。

首先,5G核心网(以下简称5GC)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彻底分离。

其次,传统网元被拆分为多个网络功能NF。

因为符合SBA服务化架构,各个NF是独立自治的,无论是新增、升级还是改造都不会妨碍到其他NF。

虽然是变得有点“面目全非”,但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EPC中网元的相关功能都可以在5GC中的NF找到归属。

让我们试着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不同的网络功能。

河南联通移动核心网现状分析

河南联通移动核心网现状分析

I T 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40河南联通核心网分为移动网核心网和固定网核心网[1],该文主要讨论移动网核心网。

移动网由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系统支撑三部分组成。

核心网是网络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把A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

实现对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管理,补充业务实现和智能触发等业务工作。

1 长途话路网中国联通移动网现有2张长途汇接网:TDM长途汇接网和软交换长途汇接网。

1.1 TDM长途汇接网网络组织为:T DM 话务网采用三级结构组网,在全国设置13对一级话务汇接中心TMSC1,一级汇接中心之间网状相连,每对一级汇接中心之间建立直达电路,负责汇接全国的GSM网话务[2]。

河南二级汇接中心归属武汉一级汇接中心。

每个地市业务区的MGW、IGW均通过负荷分担方式连接到本省一对汇接中心TM SC 2。

以实现省内和省际业务的汇接,如表1所示。

1.2 软交换长途汇接网软交换长途软汇接网采用相对独立的组网方式,设置在全国31个省的T MG /SG 通过E 1中继电路和七号信令链路与省内各本地网端局、I G W 或S T P 相连。

其中河南软交换长途网设置一对T MG /S G、一对T M S C S e r v e r 。

T M G /S G与各本地网内M G W 和IG W 均设置直达中继电路和信令链路,由MGW、IGW按一定比例将省际和省内长途呼叫送至软交换长途汇接网[3]。

1.3 省内增值业务汇接局河南联通在郑州设置一对增值业务汇接局,疏通省内的语音增值业务。

与各本地网内M G W 和I GW 均设置直达中继电路和信令链路。

1.4 长途话路网网络组织省内所有MGW、IGW均分别与一对软交换T 2、一对中兴TMG、一对增值汇接T 2以负荷分担的方式相连,以疏通省内、省际长途话务。

本地网内若干个MGW端局间设置直达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UC
AUC单元与HLR HLR 包含独立的用户标识密匙 为 和 提供鉴权参数为HLR和VLR提供鉴权参数 对呼叫进行鉴权和加密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
EIR 本运营网内使用的移动设备,灰名单登记由运营者决定的包括故障的、未经型号验证的或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主要协议
在GSM中,面向BSS的协议是BSSAP协议, 在WCDMA中,面向无线接入网络的协议是RANAP,功能完全等同于 BSSAP,是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之间的对话。
移动核心的核心网SAE(后更新为EPC)架构,以适应无 线接入网中LTE技术的应用。EPC架构的目标是高数据率、低延迟、数据分 组化、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等。R8包含了LTE的绝大部分特性;R9是在 R8基础上对LTE的完善和增强,完善了核心网商用的相关内容;R10是LTE 长期演进的目标。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主要协议
核心网内部的协议 信令部分使用MAP协议,各个到寄存器的协议MAP-B、MAP-C、 MAP-D、MAP-E、MAP-F等, MAP的底层是TCAP(会话层能力应用部分),完成对上层各子系统 (MAP-HLR、MAP-VLR等)的寻址。 业务控制部分SCCP是对第3层MTP3层网络寻址的加强功能,底层 MTP3、MTP2和MTP1,GSM中MTP1、MTP2和MTP3完成的是No.7的 完整的承载平台,
主要协议
GSM网络中使用的智能网协议采用的是Camel,协议称为CAP,是 在INAP协议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移动网业务的特性功能。目前已经完 成了CAP 2,到WCDMA 的R99版本可能会用CAP3或者CAP4。核心网 与电话用户部分的通信协议UP,目前选择的都是TUP和ISUP协议。关于 GPRS,分组核心网在Gn接口上的信令协议平面,仍然是GTP协议,封装 在UDP协议上,再封装在IP网络层承载,底层仍可以是ATM承载或者其 它。底层协议取决于实现方案。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3G R5/R6/R7三个版本的核心网架构基本相同,主要是引入了多媒体子系 统(IMS)并逐渐完善,其中R5引入IMS,叠加在核心网PS域,形成以SIP 为核心的开放网络架构体系;R6是在R5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定义了 IMS与CS网络互通、IMS与IP网络互通、WLAN接入、基于IPv4的IMS、 IMS组管理、IMS业务支持、基于流量计费、Gq接口和QoS增强等方面的 内容;R7同样是对IMS的功能的完善,主要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 准化制定,增加IMS对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的支持,还定义了FBI、 CSI、VCC、PCC、端到端QoS、IMS紧急业务等内容。
VLR的功能
当一个MS在VLR服务区漫游时通知HLR 接受HLR传送的用户数据HLR传送的用户数据 VLR同MSC 如IMSI、TMSI IMSI、TMSI、鉴权参数、允 MSRN、小区编码等。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HLR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是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 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某个HLR注册登记。HLR VLR地址等。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技术特点
3G核心网 WCDMA和cdma2000 主要区别体现在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的体系结构基本相同, 只是采用的信令协议、编号方式等有所不同。其中cdma2000核 心网基于CDMA(IS95)网络演进,WCDMA核心网则基于 GSM/GPRS网演进。 TD-SCDMA标准是中国提出的3G技术标准,其核心网采用 WCDMA核心网技术标准,基于GSM/GPRS网络演进。中国移动 3G网络采用TD-SCDMA标准。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随着3G R4软交换技术在2G核心网中的应用,2G核心网与3G核心网融合组 网。采用3G R4标准的核心网,分组域(PS)架构没有变化,电路域(CS) 引入了软交换技术,分为控制层MSC Server和接入层MGW(媒体网关), 实现了控制与承载分离,承载网络可采用TDM/ATM/IP组网技术。CS采用 IP承载方式时,可与PS域采用相同的分组传输网络。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MSC是对它所覆盖的区域中的手机进行控制、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是对它所覆盖的区域中的 手机进行控制、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它除了完成固定网 中交换中心所要完成的呼叫控制等功能外,还要完成无线资源的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它可控制多个 基站控制器BSC 并控制移动用户至PSTN、理等功能。它可控制多个基站控制器BSC,并控制移动用户 至PSTN、ISDN、PLMN、公用数据网的呼叫。移动汇接和网络入口功能都由MSC来实现,为建立手机 的呼叫路由,它还应具有入口MSC GMSC的功能,即查询位置信息的功能。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关键设备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鉴权中心(AUC)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短信息服务中心(SC) 操作维护中心(OMC) GSM 协调工作单元(GIWU)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主要协议
在WCDMA中MTP3可以被选择作底层承载或者选择IP地址寻址。数据 链路层和物理层选择的是ATM。在TCAP上层有CAP和INAP协议。 INAP主要在固定网中应用,在移动网中已不再使用。INAP可以称为智能网 协议第1阶段的规范,主要用于固定网,没有对移动网的规范。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理等服务的实现,功能强大,设备众多,设备类型繁杂。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数据类型
◆ 2G移动核心网
◆ 3G移动核心网
◆ 4G移动核心网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已经开通72万4G基站,4G用户数超过9000 万。近几个月来,单月新增4G用户均过千万,4G用户DOU达到780MB, APRU远高于传统2G/3G用户。4G牌照发放后仅一年左右时间,4G承载的移 动数据流量占比就达到44%之多。在2014年12月的2014年度中国移动全球 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公布了2015年4G用户将发展到2.5亿的宏大目标。
MSC功能
负责移动电话的呼叫控制 负责交换机间的切换负责交换机间的切换 负责各类补充业务 采集计费信息和统计信息 负责 和 间的信息交换负责HLR和VLR间的信息交换 控制一定数量的基站子系统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 )
VLR是一个动态数据库,它是MSC为处理所管辖区域中的MS MSC服务区的全部MS与呼叫处理相关当前位 于相应的MSC服务区的全部MS MSISDN码、IMSI码和位置信息 LAI 。VLR还包括当前的MSC中该MS的更为详细的位置信息。还包括当前的SC中该S的 更为详细的位置信息。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趋势
核心网全面进入“IP”时代,IP多媒体和软交换技术二者相辅相成, IP、融合、宽带、智能、容灾和绿色环保是其主要特征。 从电路域看,移动软交换已经全面从TDM的传输电路转向IP;从分 组域看,宽带化、智能化是其主要特征;从用户数据看,新的HLR被广 泛接受,逐步向未来的融合数据中心演进。 另外,运营商纷纷将容灾和绿色环保提到战略的高度;移动网络在 未来发展和演进上殊途同归,在4G时代,GSM和CDMA两大阵营将走 向共同的IMS+SAE+LTE架构。
小小的便签 不一样的感觉
现代交换原理讨论课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班级:通信工程12-2班第11组 小组成员:
目录
移动核心网的重要性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移动核心网的发展趋势
移动核心网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网络由接入网、核心网、传送网、支撑网、业务网等组成,其
中核心网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呼叫的接续、移动性管理、个性业务处
可以说,4G网络已经迅速成为中国移动“流量经营”战略的主力承载网络以
及重要收入来源。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技术演进过程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技术特点
2G(含2.5G)核心网技术 GSM、GPRS、CDMA(IS95)。 其中GSM、CDMA(IS95)技术主要区别体现在无线接入 网,而核心网侧除采用的信令协议、编号方式等有所不同外,组 网方式及节点设置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两种技术本身已发展得较 为成熟,变化较小。GPRS是基于GSM体系下演进的移动分组数 据承载技术,目前已是成熟技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2G网络采 用了GSM和GPRS核心网技术。
小小的便签 不一样的感觉
谢谢
HLR
HLR
前停留在哪个MSC
IMSI、MSISDN、用 IMSI、MSISDN、用户功能、鉴权参数等。 VLR号码,即用户当前停留关于用户位置的信息 号码,即用户当
移动核心网的现状
鉴权中心(AUC )
AUC是为认证移动用户身份而产生相应鉴权参数 随即号码RAND、符号响应SRES、密钥KC 随即号码 、符号响应 、密钥 的功能实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