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10 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风筝教学课文反思(四篇)
![风筝教学课文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bfe9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9.png)
风筝教学课文反思文中从"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方面讲了作者小时候快乐的童年生活。
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执教这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读会课文,学习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找一找文中那些段落分别描写了的过程。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结合课后题“课文写了的不同心情,让我们读读有关的语句,讲讲体会.”自己学习课文.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来给大家讲体会,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学做风筝部分时,孩子谈到从”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体会到了做风筝时迫切的心态,同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憧憬”一词的意思.从”依然快活”体会到劳动后的快乐.从”幸福鸟”想到风筝寄托了孩子们的美好愿望.然后抓住这些感受读课文.风筝教学课文反思(二)学放风筝部分时,结合学生平时放风筝的经验,抓住放风筝时的动词来读,并从”快活”、“拼命”中体会到孩子们快乐到了极点的感情,利用有感情朗读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
在孩子们玩的正高兴的时候,突然风筝线断了,抓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两个词语,通过做表情,做动作来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把学生引到当时的情景中,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体会了“哭、垂头丧气”的心情,通过自己的读加深了这种感情。
最后回顾全文,想想最后“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来省略了找的过程,省略了找的结果。
接着让同学们想想“幸福鸟”指什么?学生能想到指风筝,指所有快乐的,伤心的事,进而想到了美好幸福的童年生活。
总结写法时,学生能谈到作者抓住了人物心情的变化来描写,这样把事情写详细具体了。
通过这篇课文的执教,我感觉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是不能适应多变的学生的,教师要随时作好准备,来适应课堂上的多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案(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02f757655270722192ef789.png)
《风筝》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一、教材分析:1、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
写了一件“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2、作者用自然的笔触,描述了“我们”由做风筝时的憧憬、希望、快活;“我们”放风筝时的快活的喊叫、拼命的奔跑到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以及“我们”找风筝时的垂头丧气、继续寻找这种心理细节上的变化,层层紧扣是刻画地维妙维肖。
3、文章共8个小节,可以划分成:( 1 )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
( 2 )做风筝。
(3~4)放风筝。
(5~8)找风筝。
4、本篇文章有5个生字:依、歇、丧、磨、坊;12个我要会写的字: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5、课后有3道习题;1道选做题;一个资料袋(课外拓展风筝的由来)。
二、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②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三、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依、歇、丧、磨、坊;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用课文里的词语组词: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2、初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3、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心、憧憬(会查字典理解)、希望、依然(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难理解的词语。
并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会初步归纳文章的叙述顺序:做风筝(2);放风筝(3-4);找风筝(5-8)。
并初步体会孩子由“高兴——非常高兴——伤心”的心情变化。
(二)教学过程Ⅰ提问导入1、提示语:①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②指名答。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88e7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3.png)
最新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7篇)风筝教学设计方案及反思及反思篇1活动目标:1、了解、欣赏风筝,感受各种各样的风筝色彩与形态的美,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风筝的美。
2、体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激发孩子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初步了解放飞风筝的科学原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体验相互合作的快乐,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亲子感情。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难点:运用各种材料和美术形式来制作和装饰风筝。
通过尝试和调整,将自制的风筝放飞到春天的大自然。
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环保袋、广告纸、颜料、细竹篾、风筝线等2、知识储备:欣赏过古代和现代风筝,以及外国有代表性的风筝。
3、课件准备:风筝制作ppt、音乐《三月三》活动过程:1、回忆欣赏过的风筝。
(1)“小朋友,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幼儿回答。
(2)教师介绍中国的四大风筝产地是:北京、天津、潍坊、南通。
(3)欣赏20__年潍坊国际风筝节的视频盛况。
教师小结:风筝有佷多种,它们造型不同,有人物的、动物的和几何图形的;材料不同,有木头做的、纸做的和布做的;图案漂亮,色彩亮丽。
有平面的风筝,也有立体的风筝。
2、欣赏风筝的制作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看PPT,了解风筝的一般步骤。
教师概括:设计和装饰风筝的图案——扎骨架——提线。
幼儿和家长自由选择,组成小组。
如水粉组、布艺组、彩纸组(2)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风筝的图案以及选用的材料。
(3)家长和孩子一起自制风筝,鼓励家长让孩子发挥想象力。
教师指导:鼓励孩子在图案装饰时,可以尝试图案的对称,注意颜色的搭配。
(4)教师提示家长和孩子在制作中,注意安全。
(5)相互欣赏自制的风筝,鼓励孩子相互点评3、放飞风筝,体验成功的喜悦。
(1)家长和孩子一起将风筝带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尝试放飞。
(2)能飞起来的家长交流经验。
(3)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飞不高或者飞不起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1.材料太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3e7fb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14.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放风筝的故事,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情节紧凑,富有童趣。
同时,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展示了放风筝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和游戏活动充满好奇和兴趣,能够较好地融入到课文情境中。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风筝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的讲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风筝的认识和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并进行适当的造句练习。
4.课文解析: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5.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风筝制作与放飞:讲解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7.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ed58bea21614791611287a.png)
风筝公开课教案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z 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
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1.会认“依、歇”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等6个生字,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体验,体会孩子们心情的变化。
3.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古诗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古诗,请看大屏幕。
谁来朗诵一下。
师简单评价。
故事中描写了一种游戏,你知道吗?根据回答引出风筝。
二、检查预习1、一个接一个地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关键词语要帮助学生理解。
如大惊失色、千呼万唤3.同学们对词语理解得这么好,老师猜课文一定读得也很棒。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
我们得找几位同学来读呢?(8位)其他同学想:课文里主要讲了什么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细读探究,体悟情感(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第2段)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过程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体会到的关于心情的句子画下来。
2.谁来说一说文中的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出示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
![风筝教学设计与反思(共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29963fbd64783e09122ba4.png)
篇一:风筝教学设计和反思风筝教学设计诸高小学位美莲1、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齐读课题。
(2)生字还记得吗?我们开火车认读。
(3)看来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谁再来回顾上一节课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2、读中悟情,以情促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风筝做好了,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干什么?①同学们,你放过风筝吗?你是怎么放风筝的?②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直线划出来。
③谁来读一下这段话,其他同学也有任务,边听边用三角符号标描写人物动作的词。
④多么生动的词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动词的正确运用,把放风筝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抓住人物动作具体描写的方法我们要学习。
⑤风筝飞起来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如果你就是那些孩子,你们会喊什么?叫什么?(“幸福鸟”,请你飞得更高些吧!“幸福鸟”,你飞得好高啊!“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吧!)⑥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那就让我们快乐、幸福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都是快活的,其实我们的快乐还不止这些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①生读第四自然段的1、2句。
②师: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看来做风筝、放风筝的确是孩子们童年时最大的快乐。
就在孩子们享受着风筝越飞越高带给他们的快乐时,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意思,是哪个词?(倏地)你还可以换个什么词?(一下子、唰地)③②风筝一下子没了踪影,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快速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句子。
小学语文_10 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0 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945e6e2cc58bd63086bdac.png)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指导书写“磨坊”,结合句子识记生字,利用查字典、换词语、表演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及ppt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孩子们,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想问问,让你觉得最快乐的是什么?(指生分享)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群孩子中间,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要预习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检查看谁预习的最棒。
请看大屏幕(1)出示——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指生读依然②读句子③把依然换个词(仍然),读一读(2)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①男生读这句话②女生读这句话③读词语(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读“丧”注意平舌音②读词语③表演“垂头丧气”④带着“垂头丧气”的感受读一读(4)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①齐读句子②读词语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三、深入研读(一)做风筝1、找一下哪个自然段写的放风筝。
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指生答)2、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3、如果让你做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希望风筝怎么样?4、说说憧憬的意思。
带着向往读一读这句话。
5、出示——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6、师生合作读7、风筝既然什么都不像,为什么还把它叫做“幸福鸟”?8、其实这个时候风筝像什么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风筝时的那种快乐的心情。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b6d34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5.png)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风筝》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一个小男孩放风筝的故事,通过描绘风筝在天空中翱翔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文时,能够理解风筝的基本概念,知道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如何用语言表达出来,还需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风筝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描绘景象的理解和想象。
3.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美好景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
2.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复习。
3.准备相关作业材料,便于学生课后巩固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风筝,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d6122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3.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导语】《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先生的作品。
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情形。
文章语言浑厚,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悠闲、无拘无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写了孩子们对幸福和期望的美好向往。
文章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期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仿照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1、寻觅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断,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干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换分享一下,好吗?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好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爱好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夸奖。
(师巡查,了解学情)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风筝》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风筝》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9103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b.png)
《风筝》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风筝》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学会通过阅读理解,提取文本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题。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感受。
问题1:课文中的“风筝”具有什么象征意义?问题2:作者在课文中表现出了哪些情感?4.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情感。
4.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问题1: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哪些?问题2:课文表达了哪些情感?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问题1:课文中的风筝有什么特殊含义?问题2:课文中的友谊是如何体现的?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问题1:课文中的友谊对你有什么启示?问题2:你如何看待课文中的风筝?5.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3acbb7f192e45361066f5ec.png)
10、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风”的第二笔是横斜钩,“筝”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过去人们做风筝一般用竹片做骨架,所以“筝”是“竹”字头,书写时,中间一横要写得长一些,这样风筝才能飞得稳、飞得高。
齐读课题。
生:读师:字正腔圆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二、合作交流①出示:做精心希望;放拼命奔跑;师:奔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奔”,上面的“大”要写得舒展些,就像两只甩开的胳膊;师:摆好坐姿,拿起笔,在练字卡上工工整整的写两个,写好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如果他写得占格美观,给她得一颗星,上面的撇捺写的撇捺舒展,给他得两颗星。
师:继续看找垂头丧气磨坊出示:做精心希望;放拼命奔跑;找垂头丧气磨坊师:这三组词语,每一组都有一个故事情节,再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师:第一组词语说的是()故事情节?第二组呢?第三组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⑤师:这篇课文就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顺序记叙的。
三、词句引领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
生:读师: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
生:1、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做风筝很快乐师:请大家一齐读这段话。
小学语文_10 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0 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d945e6e2cc58bd63086bdac.png)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指导书写“磨坊”,结合句子识记生字,利用查字典、换词语、表演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及ppt课件。
教学设计:一、导入孩子们,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欢声笑语,老师想问问,让你觉得最快乐的是什么?(指生分享)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这群孩子中间,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要预习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检查看谁预习的最棒。
请看大屏幕(1)出示——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指生读依然②读句子③把依然换个词(仍然),读一读(2)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①男生读这句话②女生读这句话③读词语(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读“丧”注意平舌音②读词语③表演“垂头丧气”④带着“垂头丧气”的感受读一读(4)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①齐读句子②读词语2、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三、深入研读(一)做风筝1、找一下哪个自然段写的放风筝。
指生读,其他同学思考我们在放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指生答)2、出示——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3、如果让你做风筝,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希望风筝怎么样?4、说说憧憬的意思。
带着向往读一读这句话。
5、出示——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6、师生合作读7、风筝既然什么都不像,为什么还把它叫做“幸福鸟”?8、其实这个时候风筝像什么重不重要?重要的是做风筝时的那种快乐的心情。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5c629d976a20029bd642d57.png)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1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
师:很好。
诗的后两句让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春》中的哪句话?生: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师:是啊,早春时节正是孩子们争相到户外活动的时候,放飞美丽的风筝,也正是放飞了自己的好心情。
可是,文学家鲁迅先生看到天上飞舞的风筝,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风筝》来共同研读。
(教师书写课题)二、自学课文,把握内容1复述课文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字,通读了课文,有谁能够为大家复述一下课文的内容?生: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飘飞的风筝,想起了小时侯自己不喜欢放风筝也不让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风筝毁坏了。
中年之后,他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认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非常后悔,找机会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经忘记了,这让他的心情更加难过。
师:你的复述非常完整、准确。
2分析人物形象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集中在哪些段落?生:第3、4自然段师:请仔细地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名学生朗读、自学5分钟,教师点拨生:从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体瘦弱。
生:从第3段“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爱,特别喜欢放风筝。
生:从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灵手巧。
生:从第3段中可以看出鲁迅独断专行。
生:从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的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冷酷,不让小兄弟放风筝。
师:“我”为什么不让小兄弟放风筝?生:“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师: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生:“我”是为了小兄弟好,是爱他。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e37cb2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风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
它讲述的是“我”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既有鲁迅的兄弟之情,也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更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所以本文的重点难点定为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二、学生学情分析:《风筝》面对的是一群成长在无忧无虑的20世纪九十年代的少男少女,在他们认为亲情就是温柔的话语,是细心的呵护,是鼓励与支持,是牵挂与思念;再说,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所以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对这篇通过矛盾与冲突展现亲情的文章要到达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难度。
另外,还考虑到刚进初中的学生对难学课文注意力容易分散,产生学习疲劳,且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开展。
因而我从三方面拟定了本文的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按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积累“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展探究性学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之情;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2.教学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放在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上;将有创意地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悲哀”之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风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f87e89856a561253d36f45.png)
《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 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13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学写 12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谁来猜猜看?风筝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那你们知道风筝的秘密吗?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在中国…….}今天我们来学习《风筝》看看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筝又藏着什么秘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上节课都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对词语的掌握(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4.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着风筝写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学习第1自然段(1)做风筝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谁来读读吧?(根据回答板书快乐)(2)那就带着快乐的感受读一读吧?(3-5人读)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你的读书声中我听出来了你快乐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去做风筝吧!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知道做风筝是快乐的?(朗读第二自然段)(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3)那你能带着快乐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5)为什么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名字写在上面?(因为风筝上承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谁能把做风筝时快乐的感受读得更好?3.学习第三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会读14个词语,会写“磨”。
2.读懂课文内容,抓重点词语,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4.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一提起我们家乡潍坊,你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风筝、萝卜......)对呀,潍坊又叫鸢都,就在上周六,第35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已经在滨海开幕了。
作为潍坊人,你了解风筝吗?找2名学生说一说看课后资料袋,默读,想你知道了什么?总结: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不仅能够拓展我们的知识,而且也是课前预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二、拓展古诗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写了很多关于风筝的名诗名句,谁来说一下你知道的风筝的诗句?2名老师这也有几句,一起来读!三、导入新课这是古人笔下的风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筝》。
一起伸手写课题:板书课题:一边写一边讲解字的结构。
斜钩、齐读课题,注意轻声四、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且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自由读,巡视五:生字生词下面我们来看本课的生字词。
1.自己大声的读一遍2.去拼音你还会读吗?排火车读3.大家看这个词语“磨坊”,这是两个多音字,谁来说说磨的两个读音并组词?方也是多音字,你知道他的读音吗?出示齐读4.你知道磨坊是干什么的吗?(把粮食磨碎的作坊)5.大家看这些词语,齐读!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心情)6.让我来读的话,我会这样读。
你们也来试试,读出词语想要表达的情感。
7.“千呼万唤”这个词语特别有意思,你发现他有什么特点?生说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生说教师出示齐读8.下面我们来写一个字,出示:丧六、课文内容第一段1.字词我们都会了,第二个问题?生说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概括了,你能找到吗?课件出示2.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第二段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怎样做风筝的?出示段落齐读第二段,想想我们是怎么做风筝的?回答,出示相关句你能用先( ),再(),最后(),来说说吗?总结;;我们用上了这样的连接词,就把句子说完整了。
除了讲了做风筝的步骤,还讲了什么?生答做风筝的心情在第二段中用笔圈出表示心情的词语?找生说板书:憧憬、希望、快活4.憧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5.这些孩子在做风筝是心中会憧憬些什么呢?带着这种美好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6.我们想做一只蝴蝶样的风筝,做完以后却什么也不像,但我们还是很快活,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说明还是很快活?依然,你能找个近义词吗?总结:我们用找近义词的方法也理解了依然的意思。
7.我的问题来了,为什么这只什么也不想的风筝,我们不伤心,反而很快活呢?谁能把这种依然快活的语气读出来?第三段1.找一名学生来读,其他同学思考:我们在放风筝时心情是怎样的?找一名兴奋板书从哪看出来的?2.翩翩起舞意思,是呀,我们一般用这个词语来形容飞舞的美好的东西。
可以在这里,作者为什么用他来形容一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
(是呀,我们自己亲手做的风筝,我们还给她起了名字那,叫幸福鸟,是呀,那风筝寄托着我们的幸福呀,因此说他翩翩起舞。
你能美美的读读这句话吗?3.看到风筝翩翩飞舞,我们怎么样呢?快活的喊叫。
拼命地奔跑这是对孩子们什么的描写?动作板书。
作者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孩子们兴奋、快活的心情。
谁来用快活的心情读一读。
找两个学生我们一起来读4.村里人看见了,说:村里人可能或怎样的说呢?惊讶、羡慕等5.为什么村里人会羡慕惊讶?无法回到童年再度这句第四段1.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卸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
我们还可能从什么时间玩儿到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玩到什么地方呢?2.我们是那么快活,在读这句。
3.出示第三段,第四段前两句,分角色朗读配乐4.可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把当时我们的心情说一说。
大惊失色什么意思?体会到什么?慌张,脸上立刻变了颜色,这是多我们的什么描写?神态板书千呼万换体会到喊的次数多,他们可能会喊什么呢?招一人,一起喊第五段5.这样的呼喊,我们的幸福鸟依然没有回来,我们都哭了(课件出示)出示:我们哭了,因为()我们哭了,因为()我们哭了,因为()总结:是呀,作者到底有没有找到他呢?我们仅仅是要找一只名叫幸福鸟的风筝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10 风筝做风筝憧憬放风筝快活动作找风筝大惊失色神态《风筝》学情分析三年级第一学期是低年段向中年段过渡时期,这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外,也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段的训练。
但由于学生缺乏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阅读能力出在比较低的层面。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
让学生在读中走进文章,与文本对话,这样更好地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进而通过读写结合,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风筝》效果分析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读准,并学习生字。
导入以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词和句,然后单个分段读大家一齐为其正音,然后整体理解课文,边读边划出描述孩子们做、放、找风筝的情绪的句子,在我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很会抓重点词,这一点我很欣慰。
找出重点句后让学生读说说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然后让学生把表示心情的词语找出来,说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因为是第一课时,生字教学用了近十五分钟,同时也发现学生自学生字潜力提高了不少,看来生字以后能够慢慢放手了。
学习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也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进行学习和思考。
《风筝》教材分析本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风筝》评测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xīn xīwàng yīrán pīn mìng dǒu dòng ()()()()()dàjīng shīsèqiān hūwàn huàn chuítóu sàng qì()()()二、多音字磨{mó()mò()坊{fāng()fáng()三、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地奔跑()地飞走()地喊叫()地转着四、理解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
做一个蝴蝶样的吧。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我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小作者的心情是()。
2.我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其它描写心情的句子。
五、理解词语,并造句。
1.憧憬:2.垂头丧气:3.大惊失色: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精心—希望—依然—倏地—垂头丧气—反义词:精心—继续——《风筝》课后反思《风筝》写的是童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一齐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叙述层次清晰,学生很喜欢这篇课文。
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谈话入手,拓展关于风筝的诗词问学生:“一提起家乡潍坊,你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再联系到刚刚开幕的第35届潍坊国际风筝节,让学生说说你们了解的风筝。
这些问题正好与课文中资料相关联,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接着拓展学生知识面,说一说关于风筝的诗句。
2.抓重点词句朗读感悟。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用心参与语文课堂,在备课中,我主要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朗读和说话的潜力。
例如: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动作神态的描写;村里人看见了可能会怎样说;孩子们还会从什么时间玩儿到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玩儿到什么地方;我们哭了因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句子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比如:千呼万唤、翩翩飞舞等等。
3.利用课文空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表达。
如在体会放风筝的资料时,我抓住了一句话:“千呼万唤”进行语言训练,你觉得他们会喊叫些什么?谁能来喊一喊?并让学生结合插图自由地想像,使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大增,参与表达的小手林立。
4.不足之处:(1)朗读指导不够细致,读的时光少。
重点地方,还是就应精讲,给课文朗读指导留些时光。
(2)老师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学生的回答没有有效、巧妙地作出评价和引导,缺少激励性评价。
《风筝》课标分析《风筝》这一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三年级属于第二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要求学生:“1.在学习汉字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3.能用正楷书写生字。
4.写字姿势正确。
”在这四个方面,我都做到了,并分别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在阅读方面,我非常注重孩子的积累运用,对于风筝故事的积累,表示心情的词语的积累等等。
在口语交际方面,每次学生回答问题都会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技巧,比如说话要完整等。
在综合性学习方面,注重学生搜集资料和语文能力的运用方面的指导练习。
整篇文章的教学都是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来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