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的特色

合集下载

客家民居——精选推荐

客家民居——精选推荐

客家民居一、客家民居的名称传统客家民居除了一条龙式的“竹竿屋”外多属集合形,集合形的传统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堂横式围屋,如单堂式的三合院、双堂式的四合院、三堂式、四堂式,其中五凤楼、府第式,是二至五堂式,围龙屋是二至十堂式。

另外就是目前尚无正确统计数字的各式各样的三至六层高的楼寨。

这类传统客家民居,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俗称:如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或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四角楼”、“围楼”,深圳、香港一带大都称“围”、“世居”,台湾称“伙房”等。

不同的俗称容易造成客家建筑解说上的混乱,因此笔者将这些传统客家集合形民居统称“客家围”。

台湾、大陆的广东、福建、江西、四川、广西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是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区域之一。

客家人的传统居所“客家围”,除了台湾“伙房”外,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闽西、闽南和赣南及环珠江出口的深圳、香港等地。

除此之外还有:泉州市后街米仓巷有两座土楼;同安县汀溪镇五峰有一座长50米的长方形建筑,高约12米的许氏土楼“德安楼”;漳州市郊建有一座石寨等。

“客家围”不仅形式多种,称呼多样,其社会内涵也极为丰富,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客家围”依照目前知道的就大体可以分为50多种类型,客家幅地广大没有发现的客家建筑应该还有很多,形式多样化则远远超过其他民系的建筑,其中的围龙式围屋、城堡式楼寨等,每一个都各领风骚各具地方特色,每一种都深得世人关注,今天无论在台湾还是大陆,传统的“客家围”已成为无烟囱工业的旅游观光胜地,创造出客家文化产业的新局面,值得大家多多宣传与关心。

二、客家民居的形式1、竹竿屋(又称穿堂屋、竹一条龙)一般客家民居最简单、最基础的形式是长条型的“竹竿屋”,潮汕地区又称“竹竿厝”。

“竹竿屋”也叫“穿堂屋”,因为中间开一个无后墙的厅作穿堂,厅的两侧对称位置为住房,不另建大门和围墙。

客家“竹竿屋”是“一”字型的“一条龙”式,最简单的是三开间。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

客家民俗文化知识客家民俗文化,源于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客家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渊源,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向您介绍客家民俗文化的知识,与您共同探索客家文化的精髓。

一、客家围屋与客家民俗文化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是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围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恩平县、广东省南雄市等地区。

围屋的建筑既体现了客家先民的智慧,又融入了客家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格。

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围屋的平面形状:围屋的平面形状多为圆形或方圆形,与客家先民的圆形崇拜和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相吻合。

2. 围屋的建筑结构:围屋的建筑结构独特,以横排或纵列的土楼为主,有的围屋还设有后围和四围天井。

这种结构既提供了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又具有很好的防卫功能。

3. 围屋的装饰:围屋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木质、石质、砖木质等。

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有石质门、木质墙裙、砖木质矮墙、石桥等。

二、客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客家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客家民俗文化强调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的人际关系,体现了客家人的人文精神。

2. 客家民俗文化的生活智慧:客家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强调在生活中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科学、和谐、自然、环保的生活智慧。

3. 客家民俗文化的变异性:客家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历史条件,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形态,体现了客家民俗文化的变异性。

三、客家民俗文化的故事客家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故事资源,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1. 客家围屋的起源:据传说,客家围屋起源于唐代,是一位名叫何仙姑的道姑创建的,她根据地形地势建造了这座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围屋。

2. 客家民俗中的“吃鸡”故事:在客家地区,吃鸡寓意着“团圆、富贵”,因此,吃鸡在客家民俗中是一件非常盛大的事情。

客家聚居建筑的室内特征

客家聚居建筑的室内特征

客家聚居建筑的室内特征文/林皎皎客家人是受战乱影响.在不断南迁中逐步形成的民系。

客家聚居建筑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民居之一。

虽然客家聚居建筑在形制上有所差异.但其室内却呈现出相同的特征。

在空间布周上.客家聚居建筑讲究中轴对称;在装饰手法上。

客家人注重铺地.窗产、木结构构件以及门楼的设计;此外.客家人还使用楼名、楹联,为聚居建筑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

客家人是受战乱影响,在不断南迁中逐步形成的民系。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客家人选择了聚居的模式,建造了一种巨型住宅,这里统称为”客家聚居建筑”。

客家聚居建筑形式多样,各地的叫法也各有不同.根据建筑的基本造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单层建筑,包括俗称的”门堂屋”和”围垅屋”;单层与多层混合建筑.即俗称的”五凤楼”和”围屋“;多层建筑,即俗称的”土楼”或’围子”。

虽然建筑形制有所差异,但在客家聚居建筑背景下.其室内却呈现出相同的特征。

一.空间布周客家聚居建筑讲究中轴对称,除了少数特例外,各种形制的聚居建筑的内部厅堂布局,卧房配置、楼梯的分布.边门的开设都是严格对称的,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感觉。

客家聚居建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聚族而居的空间核心——祠堂建筑特别发达,通常被设置在建筑主轴线的中心位置,属于开敞空间。

I图1)和贵楼(方搂)承启楼(圆楼)图1中轴对称的客家聚居建筑数量最多的房间是客家聚居建筑中的封闭空间。

同一建筑内的房间大多采用统一的形式和尺寸。

最常见的平面形式有矩形和曲边梯形两种(图2),其中曲边梯形房间俗称”斧头问”,仅见于圆形或少数异形建筑中。

矩形房间和曲边梯形房间的面积通常为12平方米.少数房间面积可达15平方米,主要是供家庭成员起居之用,此外也有部分房间用作储藏室.厨房等。

由于面积的限制,房间的布置相当简单.卧房通常仅安放一床,一桌、一柜和数张椅。

在斧头间中,家具一般靠两条直线边摆放,墙壁上也没有装饰.直接用灰刷白。

图2房间平面图在聚居建筑内.一个独立的小家庭也往往拥有数个房间.但这些房间都是独立的,只有通过公共交通空间——廊或楼梯.才能相互联系。

传统民居赏析——客家民居

传统民居赏析——客家民居

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不好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 性、四角较阴暗,通风 采光有别,所以客家人 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 的,既无开头又无结尾 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 土楼中,以圆形的最引 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 圆楼或圆寨。 楼内夏凉冬暖 坚固性强,防御性强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 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 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 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 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 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缺点:人多噪音大
建筑类型


客家民居建筑 综合起来主要 有“围龙屋” “四点金” “走马楼” “五凤楼” “土楼” “中西混合” 等 其中以围龙屋 为最多,并最 具“客”味
围龙屋
围龙屋 又简称围屋其主要特点是后围建成马蹄,叫“围龙”, 一般为一条围龙,甚至有多达二三条围龙的大型围龙屋。围龙 屋是客家地区一种最普遍也是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除 客家地区之外看不见的。
半圆形的池塘和 半圆形的围屋构 成一体 它是用黏土夯成。 外用短板夹筑, 构成马蹄形;内 用生土、石灰、 糯米糖浆揉合, 夹以竹片木条作 筋骨,舂压夯打 而成的。
四点金
“四点金”(四角楼)是围龙屋 的一种,一般布局为二堂、 三堂二横组成,在两横屋前 后两端,再高筑一间高于整 座房屋的攒山式四方楼,俗 称“炮楼”。 主要特点是在房屋的四角建 有如近代炮楼式的高层建筑, 楼四角均有了望孔和枪眼。
传统民居赏析
——
客家民居
简介


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 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 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 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 筑材料蒉乏,狼才虎豹 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 地人客家民居以种姓聚族而 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 色都与客居人的历史密 切相关。

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的特点

客家建筑的特点客家人是中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古以来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客家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之一,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客家建筑的特点,带您领略客家建筑精髓的魅力。

一、凝聚传统与实用的结合客家人以务实而著称,他们的建筑风格同样表现出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

客家建筑注重功能和实用性,追求经济合理的设计,使每一个建筑都能充分满足家庭的需要。

在材料选择上,客家建筑多采用木材、石材和泥土等当地资源,这既是出于经济考虑,也是一种环保的表现。

与此同时,客家建筑注重建筑结构的稳固和耐久性,以应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挑战。

二、坡屋顶与天井的独特设计客家建筑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坡屋顶的设计。

坡屋顶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水流滴漏,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够让室内保持凉爽。

坡屋顶的造型通常呈现出双峰或多峰的形态,给人一种高大、挺拔、古朴的美感。

另外,客家建筑中常常设置有天井,天井除了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还是家族世代相传的场所,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场所。

三、围龙巷与土楼的独特布局在客家建筑中,围龙巷与土楼是两种典型的建筑形式,它们体现了客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围龙巷是一种由多幢住宅围成一个四方形的院落,形成“一围、二堂、三楼、四石头”(一围是指外围建筑,二堂是指公共活动场所,三楼是住宅楼,四石头是指庭院中四块石头)的布局。

这种布局既体现了客家人对家庭生活的尊重,又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而土楼是客家建筑中最为壮观的建筑形式之一,它外部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形状,内部则采取环形或正方形的布局。

土楼通常有三到五层,外墙厚度达到数米,可抵御外力的侵袭,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稳定。

四、彰显家族文化的雕刻和装饰客家建筑中的雕刻和装饰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客家建筑的门楣、柱子甚至内部家具上,都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经常以自然界的图案、符号和人物形象为主题,既体现出客家人对自然环境的崇拜,又表达了对家族的敬意和尊重。

客家民居的建筑特色

客家民居的建筑特色
堂屋 三合 院
由于 战 乱 、 荒 等 原 因 , 西 晋 至 明清 的 千 余 年 间 , 历 饥 从 经
五 次 大 规 模 迁 徒 和不 断 零星 的 转移 。客 家人 开 始 驻 足 赣 、 、 闽 粤 交 界 地 区 。尔 后 , 家 人 又 从 赣 闽 粤 三省 交界 地 区迁 徒 到 国 客 内 1 省 市 区 和 港 澳 台 乃至 漂 洋 过 海 , 布 于 世 界 各 地 。 6个 流 在 长 期 的 历 史 发 展 中 ,客 家 融 合 和 同 化 了一 些 土 著风 俗 文 化 形 成 极 有 魅 力 的客 家 风 俗 。客 家 人 口众 多 , 域 广 大 , 地 在 与 其 他 地 区 其 他 民 系 交 往 中吸 收 了他 们 的风 俗 , 形成 “ 里 不 十 同 风 , 里 不 同俗 ” 在 客 家人 迁 入 的 同 时 带 来 了客 家 人 的语 百 。 言, 化 , 文 民俗 , 活 方 式 当然 也 包 括 客 家特 有 的建 筑 形 式 。 生
客 家 民居 的 建 筑 特 色
Th c ie t a e t r so a k o k Dw eln s eAr h t curlF a u e fH k a F l l g i
林 梁 L nL a g i in
摘 要 : 家 民居 的 主 要 建 筑 形 式 有 ; 楼 , 客 土 围龙 屋 , 第 式 府
堂屋 三 大类 。
廊相连接 , 与厨 房 相 隔开 , 以家 庭 单 位 并 不 明确 。 所
二 、围 龙屋
从土楼 , 围龙 屋 到 三合 院 可 以看 到 客 家 民 居 根 据 时 间地
点 迁移 建 筑 而 不 断 的做 出 改 变。从 建 筑 角度 看 , 家 民居 带 着 容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

最著名的客家民居:圆楼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其最中 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 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 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 秘密可言。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 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 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尤以奇 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 人心。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 第一楼。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 天而降的“飞碟”。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 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 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 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 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 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民居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流 派。与中国其它地区汉族民居建筑一样,客家民居也有聚族群居的 特点,城堡式建筑是其一大特色。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 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 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来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 楼,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汉族民居的一朵 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 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以种姓聚族群居的特点和建筑 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 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 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 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 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 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 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 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 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 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 文化特征。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 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 持家的愿望。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 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 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 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 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社会功能

客家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社会功能以土楼、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各异。

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坚固性现存的福建、广东、江西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的历史。

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仍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作者的老祖居“钜美堂”,也有200年左右的历史了。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

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有些厚的竟达两米。

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

土墙的原料以当地黏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

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黏性。

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强其拉力。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似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止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历时20分钟,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安全性历史上,客家人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到闽、粤、赣边界山区后,为防止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极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二楼三楼的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瞭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

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

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

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

土楼本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

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可安然无虞。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一、客家围屋建筑的特征1.宏伟壮观:客家围屋建筑多呈四合院状,外形庞大,建筑面积通常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几千平方米。

整个围屋由多个楼阁、房舍组成,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2.坚固耐用:客家围屋建筑采用木材和砖石等天然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

围屋的墙壁厚实,屋顶覆盖有瓦片或石板,能够有效抵御风雨和其他自然灾害。

3.多层结构:客家围屋一般分为多层,最高可达三至五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一楼主要用于储存粮食和谷物,二楼用作起居和饮食,顶楼供人居住。

多层结构能够节约用地,并方便舒适的生活。

4.防御性强:客家围屋建筑的墙壁厚实,并设置了各种防御设施,如天井、堡台、望楼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有效的防御和保护,帮助客家人民抵御外敌入侵和山区盗匪。

5.环境友好:客家围屋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建筑的布局通常遵循地势起伏和山水环绕,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风力和水资源。

围屋常常建在山腰、河边或坡地上,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客家围屋建筑的传统文化特色1.家庭观念强:客家人重视家族和家庭的重要性,围屋作为家庭居住的象征,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价值观。

围屋内部分为多个房舍,每个房舍由不同的家庭成员居住,但又共享一个院落和共同的生活空间。

2.文化保护意识:客家人崇尚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和祖先。

在围屋中,可以见到许多代代相传的家族文物、文献和古董,如家谱、家书、字画等。

这些物品代表着客家人对传统的热爱和守护,是他们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3.社区凝聚力:客家围屋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了社区的凝聚和交流。

围屋的庭院是社区的活动中心,家庭成员和社区居民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家族聚会和集体活动。

这种社区凝聚力和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4.孝道文化:孝道是客家人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围屋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

客家围屋的多层结构让老年人住在顶楼,以便他们享受阳光和空气,并方便年轻人照顾。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具备3个特点(集中华文化之精髓)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具备3个特点(集中华文化之精髓)

客家土楼布局特点具备3个特点(集中华文化之精髓)说起“客家”,很多人可能先想到的是“客家人”。

客家,作为汉族民系之一,其在世界上的分布广,影响大。

其实,客家,并不单单只是一个汉族民系的称谓,它更是一个具有深层内涵的文化概念。

客家的文化内涵有许多,比如客家方言、客家文学、客家建筑等等。

今天,我们来谈谈集聚了客家文化内核的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土楼。

“客”,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前来探访的人或被邀请受招待的人”,后引申指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

正如王维诗人所言“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概念上理解,“客”与“主”相对而言,它既表达了一种“客”飘忽不定、无所倚恃的状态,也表达了一种主对客的敬称。

“客家人”,说的不过如此,既是指寄居在外地的人,同时也是受到尊重的一类人。

客家先民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一千多年以前,中原汉人为了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不断向南迁徙(前后历经了5次大迁徙),他们以“客人”的身份,闯入了南方这片荒蛮的土地上。

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和南方的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族民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

如今,一个“客家”的称谓,形象地道出了客家人上千年来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历史。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和台湾等地居住生活,此外,还散居在泰国、新加坡、印尼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受地理位置、环境因素以及客家文化理念的影响,客家的民居建筑也深深打上了地域民族的烙印。

客家的传统民居建筑,极具风格特色,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为客家土楼。

根据历史考据,客家土楼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时期,11世纪~13世纪,客家土楼初步形成,关于这点,在《重修虔台志》中就曾有记载。

如今这一建筑形式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后,已然成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建筑。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以砖或木材作为建造材料,比如古色古香的传统北京四合院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温婉典雅的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同时辅以砖、石雕等材料。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

蒙古包
蒙古包简介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 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 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 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 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 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 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 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蒙古包独特的制作技艺,体现了蒙古族的审 美观与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有着不可替代的 观赏价值,同时具有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 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 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 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 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 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 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 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 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 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四合院
四合院简介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汉族的 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 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 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 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 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 的称为三进院落。 一般而言,大宅院 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 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 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 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 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简介
皖南民居是风格较为鲜明的汉族传统 民居建筑,以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 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 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 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 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 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 带风格特征,与江北,皖北差异较大, 今皖北皖中多模仿此类风格仿制仿古 建筑。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

客家建筑调研报告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是指中国南方华南地区的一种特色建筑风格,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省份的客家地区。

客家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结构和装饰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

客家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实用性。

由于客家人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他们的房屋需要具备耐久、防火、防水、隔热等功能。

因此,客家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砖石等材料,以及独特的结构设计,使房屋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

其次,客家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隐密性和安全性。

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经常受到战争和社会动荡的影响,他们的房屋常常被设计成有某种防御作用的样式。

比如,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典型的客家建筑形式,其外部呈尖顶形状,可以起到护城镇的作用。

其次,客家建筑的装饰和雕刻也是其独特之处。

客家人崇尚传统文化,善于木雕、石雕、壁画等艺术形式,因此他们的房屋经常被装饰得富丽堂皇。

外墙常常雕刻有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内部则常常悬挂着别致的各种壁画和纸质装饰物,以展示主人的品味和社会地位。

最后,我们来看看客家建筑的亲子关系。

客家建筑以其多功能、多代同堂的特点而闻名。

客家人一般喜欢围合式建筑,即在一座房子中,包括父母、子女以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等多个世代的人居住在一起。

这使得客家建筑成为了一个亲密、团结的家庭象征,也体现了客家人血脉相承、家族重视的传统观念。

总的来说,客家建筑是中国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它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客家建筑以其实用、安全、装饰精美以及亲子关系的特色而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通过对客家建筑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客家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客家人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人各具特色的民居

黎族石建碉不用石灰而只用粘土泥巴接缝,在堆砌技 术上难度极大,但羌民可信手砌成笔直光华的高达十余丈的房墙, 历经百年以上风雨,地震和枪弹的袭击而不倾塌,这在少数民族 建筑艺术上是一种奇迹。
傣家竹楼
苗族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 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 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承启楼”是永定县最大的圆形土楼,俗称“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全 楼内外四间房屋,外高内低、外大内小、一圈比一圈小。外圈楼房:周长229.34米、高 12.4米、底层墙厚1.5米。有四层,每层有72间房。全楼总面积为5376.2平方米,共有400 间房。楼中心为方形的祖宗祠堂。外圆内方,体现了古代祖先的天地观。
江南水乡同里
同里的建筑大都贴水而筑,临水而 建。于外、一镇包涵于中,因此镇上的老百性几乎择水而居, 为 涮方便,镇内家家户户都在临水的一面建成石阶,作为水河 桥,既简单又实用。也有人家搭建了伸向和面的小阁楼,并专 门备好吊捅,随时可以取水。盛夏季节,在阁楼里一边品茗小 酌,一边欣赏河上风光,实为其乐无穷。
客家人继承了古代的建筑技术,创造了世 界上无与伦比的物化诗篇。客家人的祖先 来自中原地区。因此,客家民居建筑带有 浓厚的儒家思想痕迹。例如,祖堂在上, 上下厅堂、主次分明;中轴线贯穿整体、 左右对称的布局都十分鲜明。但是,它又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特 殊建筑工艺和建筑风格,富有乡土性和地 域性。

(完整版)4大特色民居

(完整版)4大特色民居
——客家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龙屋简介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有圆寨、围龙 屋、走马楼、四角楼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 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 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 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 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 的五大特色之一。
陕北
窑洞
2020/8/9
2020/8/9
陕北窑洞
2020/8/9
陕北窑洞
2020/8/9
陕西民居
2020/8/9
• 壮族典型的木制的木楼是壮族民众充满名 族特色的居住环境.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 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 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 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 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 都在火塘边进行。
•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 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 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 壮 族称屋为"干栏"。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 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 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 式的建筑出现。
2020/8/9
2020/8/9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 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 种建筑形式,不仅宫殿、 庙宇、官府使用四合院, 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广泛 使用四合院。不过,只 要人们一提到四合院, 便自然会想到北京四合 院,这是为什么呢?
陕北窑洞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 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 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 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 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 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 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 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 少。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论述题,5分] 试述客家土楼的特点。

客家土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

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建筑结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被誉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

一、外观特点客家土楼的外观独特,呈现出浓厚的客家文化特色。

其建筑外墙常采用石块、土坯等材料构筑,色彩深沉,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围有环形或方形的走廊,整体呈现出一种严密有序的结构风格。

而且土楼的墙体非常厚实,能够防御外部的强烈风雨和侵袭,耐久性极高。

这种独特的外观特点,使得客家土楼成为了现代建筑中的一大文化景点。

二、建筑结构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坚固耐用,具有良好的防御功能。

其内部多为多层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畜栏,中部为住宅,上部为储粮。

整个建筑结构分工明确,每一部分都紧密相连,起到了完善的生活作用。

土楼内部空间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给人一种宽敞明亮的感觉。

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建,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变通性。

三、文化价值客家土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客家人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土楼建筑中融入了客家人的传统信仰、生活习俗和家族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土楼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乡愁、家风、家韵,了解到客家人生活的丰富内涵。

客家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瞩目的旅游胜地。

总结客家土楼是一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价值的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它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客家土楼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土楼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外观特点、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

客家民居的特色

客家民居的特色

材料
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 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 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 高15米以上的土楼。
结构
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 多间房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 壮观。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园是吉祥, 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 屋均按八卦状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 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民居的特色
介绍
客家土楼(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 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 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 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 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 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 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 —土楼。
土楼形态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 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 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 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 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 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 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 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 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 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其次 为四角楼,如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 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等。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

③朴实完美的建筑处理
围屋有一整套源自传统、约定熟成的建筑处理 手法。其强烈的地方特色不仅早就了其独特的艺术 造型,而且赋予建筑整体直率、质朴的风格。 其建筑处理包括庞大庄重的屋顶、朴实粗犷的 墙身、活泼统一的窗洞、端庄显眼的入口、富有韵 律的木构、装饰华丽的祖堂等等。这些都是使其焕 发光彩的原因。
2、建筑构造及其特色
围拢的发展很有特色,它以堂屋为中心,然后再 在两侧加横屋,后部加围屋即组合而成。横屋数量 不拘,视家族人口而定,但一定要对称。后围数量 与横屋相呼应,以平面布局完整为原则。
禾坪前的半圆形水塘,可防水灾,美化环境,在 风水上后围龙与前面的水塘形成阴阳互补
堂屋与横屋的中间设有巷径通向后面的半圆 形杂物屋
二、民居基本类型
客家民居的平面形式多样,组合灵活,形成各种 各样的围屋类型。但客家民居的基本类型或单元主 要有门楼屋、锁头屋(横屋)、堂屋、堂横屋、杠 屋或杠楼等形式。
三、民居组合方式
1、基本组合方式
客家民居的组合类型由基本类型平面组合而成 ,一般都是以正屋和横屋组合而成,有的在后面再 加上围屋或枕头屋。
客家民居
—— 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
一、简介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中华古代民居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 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 筑艺术之林。客家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 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 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 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 但建筑材料缺乏,而且为防豺狼虎豹、盗贼侵扰, 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各地的客家民居都不尽相同,例如,广东大部 分的客家围龙屋和福建的客家土楼就风格各异,不 过功能上却都大致相同。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

客家民居阅读答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感兴趣,其中客家民居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的一种传统的建筑类型,它采用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客家民居的阅读答案。

题目一:客家民居的特点是什么?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它们大多采用了土木结构。

其次,传统的客家民居经常采用飞檐与屋檐相结合的设计,这种设计既可以防风挡雨,又可以美化建筑物。

此外,传统的客家民居还有很多防护设施,如台门、墙面遮阳等,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台风、台风和灾难。

题目二:客家民居和现代建筑物有什么不同?客家民居和现代建筑物不仅在形式、风格和建筑材料上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建筑哲学上也有深刻的差异。

客家民居的建筑哲学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尊重大自然,让居住者的生活更加安逸、舒适、健康。

在现代建筑中,基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建筑师通常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以实现建筑的高效、节能、美观等目标。

题目三:客家民居中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是什么?客家民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对于客家人群体而言,客家民居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和身份的象征。

客家民居展示了客家民族的行为方式、管理制度、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此外,客家民居还承载着土地祖先的神及其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题目四:客家民居如何保护和传承?客家民居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等各种因素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客家民居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或规章,加强文化传承和教育工作,鼓励民间组织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此外,与传统建筑材料相关的知识、技能和传统生产方式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

浅析福建客家土楼建筑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是中国闽南和闽西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是客家人特有的乡居建筑。

土楼通常位于山区,是客家人在长期发展和生存中积累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交的场所。

下面就从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四个方面,对福建客家土楼进行简单的分析。

建筑形式福建客家土楼是一种集合式建筑,是由圆形或多边形的土墙围合成的高大建筑,楼高多数在 3 至 5 层,甚至高达 7 层和 8 层。

土墙采用了厚度超过一米的夯土墙结构,外表光滑、平整,不用任何外墙材料。

土楼内的房间可以随意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住户居住。

土楼的墙面采用的是土石夹杂,土质坚硬,不仅可起到隔热、隔声、保温等作用,还具备很强的抗震性能。

结构特点福建客家土楼有很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建筑技艺,采用了独特的结构形式。

它的楼梯从内向外螺旋上升,贯穿整座楼房,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在楼梯旁还有一道或几道直径较小的穿墙阳台,供人们休憩、观景、晾晒物品。

土楼的节约经营和防御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扼丧保卫的墙壁及防御塔尖是其结构特点之一。

而客家土楼采用了集中式厨房烟筒系统,随着楼层逐渐收窄,逐渐演化出上宽下窄、密封好燃烧系统的独特设计。

空间布局福建客家土楼布局紧密,建筑体量相对庞大,其中所包容的空间多数常规且重复,令人感受如同深处魔鬼城堡的氛围。

土楼里是一层一卦,先卦为榻房、二卦为客厅、三卦为饭厅和卫生间、四卦为主人的住所。

土楼里的房间多数都选用了中央空地布局,空地与门前城墙相距不远,严密的防御意识仍可见出。

彩绘装饰福建客家土楼的颜色多数体现了节日的气息和人们怀念过去的情感意愿,大部分屋顶和外围都准备漆成绚丽多彩的颜色,以符合节日的需求而漆成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色彩。

而在土楼的外观上,经常会装饰一些精美的图案,如鸟、兽、花卉等纹饰,流露出浓厚的民族文化艺术气息。

总的来说,福建客家土楼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空间布局和彩绘装饰方面,都体现了客家人民特有的生活风貌与文化信仰,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宝贵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 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 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 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 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 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 来。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 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 共亡共辱。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 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形态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 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 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 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 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 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 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由于方形土楼具有方向性、四角较阴暗,通风采光 有别,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通风采光良好的,既无 开头又无结尾的圆楼土楼。在现存的土楼中,以圆 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其次 为四角楼,如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 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等。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 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 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 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 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 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 可容纳二三百人。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 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 房,可住七八百人。从土楼这种民居建 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 情。
客家民居的特色
介绍
客家土楼(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 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 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 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 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 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 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 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 —土楼。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 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 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 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反复捣碎, 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 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 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 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 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 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 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 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 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材料
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 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 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 高15米以上的土楼。
结构
客家民居大多为3至6层,100至200 多间房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 壮观。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园是吉祥, 幸福,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 屋均按八卦状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 火墙,整齐划一。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