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之22汉武帝
汉武帝属什么_汉武帝的简介
汉武帝属什么_汉武帝的简介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7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下面是有汉武帝的简介,欢迎参阅。
汉武帝属什么汉武帝是公元前156年七月初七出生的,他在之前曾用刘彘这个名字,后来因为聪颖早慧由文景帝改名为刘彻,就是说他非常的聪明机智且知道进退。
十二生肖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那么汉武帝属什么呢,按照推算汉武帝应该属鸡。
十二生肖中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在韩诗外传中概括了鸡的五种品德,公鸡头上有鸡冠是一种文人的象征,见了凶猛的敌人也不畏惧,非常的勇猛,吃东西的时候也知道呼唤自己的同伴是一种义气,公鸡守夜打眠从来不会耽误时间是一种守信的行为,因此鸡也有德禽的雅号。
汉武帝的属相是鸡,从星座上来看,汉武帝是一个狮子座的人。
狮子座的人思想开阔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并且一言九鼎非常的乐观善良。
但是狮子座的人主观意识太强,喜欢接受别人的奉承,并且喜欢指挥别人。
从汉武帝身上来分析他好像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狮子座的男生,汉武帝做事情非常有分寸,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进退,从他礼贤下士,诏举贤良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
但是汉武帝是真的非常精明能干,对于时政生有很多创新之举。
而且狮子座是一个非常适合当王者的星座,这一点从汉武帝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汉武帝是一个属鸡的狮子座,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汉武帝,觉得汉武帝离我们近了一些,尽管他依旧是一个有着雄才伟略杰出的帝王。
汉武帝功劳纵观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西汉无疑是其中最强盛的一代。
先有汉文帝与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将使得汉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更是将汉朝推上了鼎盛高峰时期。
汉武帝的功劳绝不仅仅在一方面,他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上都有很大的建树。
首先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不断的强化中央集权,以保证政治的统一。
他还完善官吏选拔制度,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国家的持续发展,汉武帝的举“贤良”任“能人”对封建社会的合理任官制度影响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发展更加稳定。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
【汉武帝简介】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生于长安,幼名彘,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造了六个“第一”;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第二: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第四: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第六: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正如历史正剧《汉武大帝》所云: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
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二十二集解说词:汉武帝
《中国通史》纪录片第二十二集解说词:汉武帝渭河,古称渭水,发源于甘肃鸟鼠山,流经天水、宝鸡、咸阳,来到古都西安,在渭河之滨,这片黄土高原上,坐落着一片绵延近百里、高达百余尺的古墓群。
西汉15位皇帝中的9位都埋葬在这里,9位皇帝死后重新聚首,两千多年来,他们仿佛一直在回忆往事,萧瑟的衰草,昭示着一去不返的汉家神威。
这9个陵墓中,最巍峨壮观和富丽堂皇的要数汉武帝的墓葬——茂陵,这里埋葬的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创制制度,广揽英才,开疆拓土,新增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西汉帝国。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病倒,眼看将不久于人世,他颁诏为16岁太子刘彻提前举行成人冠礼,目的是让其即位亲政,景帝随即病逝于未央宫。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彻于当天在景帝灵柩前即皇帝位,他就是为汉孝武皇帝,即汉武帝,由于景帝精心安排,权力交接平稳过渡。
景帝时代结束,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即将开始。
汉初六十余年,黄老之学成为治国指导思想,文帝、景帝无为而治,这使得秦末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帝制时代上少有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经济上的积富之势必将转化为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的强大,汉武帝刘彻的舞台已经由他的父祖为他准备好。
但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治理国家,才能避免亡秦的覆辙而取得成功呢?是继续沿用汉初的黄老之学?还是另辟蹊径,自创新途,寻找全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这是即位之初的汉武帝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经过文景之治以后,这个汉家的天下,国力也是非常强盛,但是经济上的极富,并没有带来政治上的极强,社会问题非常多。
即位伊始,这位少年君主便显现了超常的才略和胆气。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岁首十月,武帝下达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他要将天下贤才尽数招揽到朝廷。
丞相卫绾见机行事,上奏请求罢免修习法家、纵横家学说的贤良,认为这些学说会扰乱国政,建议马上得到武帝许可。
此举显然非同寻常,意味着汉王朝统治思想将发生重大转变。
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中国通史》章回标题
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中国通史》章回标题
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电视剧章回标题
1.中华道路;
2.中华先祖;
3.农业起源;
4.文明起源;
5.邦国时代;
6.夏王朝觅踪;
7.殷商兴亡;
8.商代文明;
9.武王克商;
10.周王摄政;
11.周王室的衰落;
12.春秋争霸;
13.孔子;
14.列国变法;
15.战国七雄;
16.诸子百家;
17.秦国崛起;
18.秦始皇统一中国;
19.楚汉战争;
20.郡国并行;
21.文景之治;
22.汉武帝;
23.两汉经学;
24.昭宣政治;
25.王莽改制;
26.光武中兴;
27.丝绸之路;
28.清议与党锢;
29.黄巾起义;
30.三国鼎立
31.诸葛亮治蜀
32.西晋统一;
33.魏晋风度;
34.门阀政治
35.梁武帝治国;
36.北魏孝文王改革;
37.北周武帝;
38.陈朝灭亡;
39.魏晋佛教;
40.再造统一;
41.炀帝功过;
42.贞观之治;
45.崇祯帝;
46.入主中原;
47.王朝的稳固;
48.收复台湾;
49.统一大业;
50.军机处;
51.摊丁入亩;
52.文治与文字狱;
53.被动的自强;
54.鸦片战争;
55.太平天国;
56.甲午战争;
57.维新与革命;
58.帝制的终结。
汉武帝的介绍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出生于皇室,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王皇后。
他在十六岁时即位,并被誉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了中朝,地方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并制定了严格的监察制度。
他开创了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汉武帝的统治使大汉王朝达到了强盛的局面,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基础。
在他的领导下,大汉王朝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总的来说,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巩固皇权,更在于推动社会进步,开创汉朝的强盛局面。
历史趣谈:刘彻简介 奠定中华疆域版图的汉武帝刘彻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刘彻简介奠定中华疆域版图的汉武帝刘彻生平导语: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七月初七,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他出生这年,碰巧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七月初七,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
他出生这年,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
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美人是嫔妃的一种等级。
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
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后来传说在武帝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了,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
在武帝4岁时,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
后来,武帝的命运转折靠了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
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开始长公主是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太子一即位,女儿就是皇后了。
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这使长公主非常生气,从此与栗姬作对。
长公主将目光转向了平时也很喜欢的武帝,但武帝的父亲景帝不太支持。
长公主便想办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武帝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
”父亲景帝见武帝和阿娇也很般配,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时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
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生活常识分享。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事迹简介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事迹简介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刘彻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生平事迹1、早期经历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据《史记》、《汉书》的后妃传记载,汉武帝生于汉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母王氏,汉景帝中子。
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景帝后,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
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为皇后,丁巳,刘彻被立为太子,他成为太子与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馆陶公主刘嫖有很大关系,刘嫖许诺将她的女儿陈氏嫁给当时四岁(古代按虚岁计算)的胶东王刘彻,刘彻后娶陈氏为妃,两人成婚的时间无考。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汉武帝生平事迹2、君临天下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赵绾(wǎn,晚)、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
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术,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汉武帝历史事件有哪些_汉武帝历史事件讲述
汉武帝历史事件有哪些_汉武帝历史事件讲述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是西汉第五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位帝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作出重要的作用。
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汉武帝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汉武帝历史事件一:巫蛊之祸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末年皇室内部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当时人对神怪诅咒之说深信不疑,汉武帝也不例外。
有一天中午,他正躺在床上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
他以为有人在诅咒他,立即派江充去追查。
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败后被捕下狱。
时值汉武帝下诏通缉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
孰料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
汉武帝大怒,公孙贺父子死狱中,满门抄斩。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相继被牵连入内,被杀。
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术害人。
江充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木头人拿出来陷害太子。
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杀了。
苏文逃到汉武帝处,向汉武帝控诉太子,汉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汉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氂率兵平乱。
太子带人离去,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到长乐宫西门外,正遇到丞相刘屈髦率领的军队,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
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所以人们不敢依附皇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汉武帝愤怒异常,唯有壶关三老令孤茂敢上书汉武帝为太子申冤。
太子向东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隐藏在泉鸠里。
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
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听说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回到屋中自缢而死;主人与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汉武帝知识点总结
汉武帝知识点总结汉武帝,即刘彻,汉朝第七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扩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汉武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汉武帝的背景和登基1. 刘彻是汉景帝的长子,母亲是昭儀呂雉,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关注。
在景帝去世后,刘彻即位为帝,年仅16岁。
2. 登基后,汉武帝展现出了极大的雄心和才华,他担心权臣干涉政务,因此亲政后一系列针对权臣的举措,逐步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 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行法治、重用贤能、废除郡国制、推崇儒术、兴修水利等,使汉朝迅速强大起来。
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1. 推行法治:汉武帝大力推行法治,修订刑律,规定重禁轻罚,严惩腐败官员,使得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改善。
2. 整顿官制:汉武帝废除郡国制,建立三十六郡,挂牌官员,减轻地方官员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汉朝的统一程度。
3. 重用贤能:汉武帝注重选拔贤能人才,继续实行文学政策,使儒生成为了统治阶层的主要成员,加强了大一统朝代的民族凝聚力。
4. 兴修水利:汉武帝实施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修建灌溉渠道,使得大片荒地变成了良田,农业生产大大提升。
三、汉武帝的对外扩张政策1. 匈奴战争:汉武帝开启了对匈奴的长期战争,采取了以武力威慑和外交手段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取得了对匈奴的一定胜利,保卫了北疆边疆安稳。
2. 南越征服:汉武帝曾对南越进行多次征讨,最终成功将南越纳入汉朝版图,巩固了汉朝的南方边疆。
3. 西域开拓:汉武帝在位期间派遣使者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汉武帝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成就1. 支持儒学:汉武帝积极扶持儒学,废黜百家,专任儒生,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2. 崇尚儒学:汉武帝尊孔子、宣扬儒家思想,使得儒家思想的地位达到了巅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的野史都有哪些
汉武帝的野史都有哪些正史与野史都是记录历史的文字资料,汉武帝在正史上留下了很多笔墨,在野史上也留下了许多笔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武帝的野史都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汉武帝的野史汉武帝野史中记载,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是他姑母馆陶公主的女儿。
汉武帝在四岁的时候,他的姑母问他可愿娶阿娇为妻,汉武帝说,若娶得阿娇为妻,就为阿娇造一个黄金屋子,用来给阿娇住。
金屋藏娇就是这么来的。
正史上没有记载这个事情,但是在野史上有很多关于这件事情的传闻。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卫子夫,在野史上,汉武帝是在如厕的时候看上卫子夫的。
据野史传闻,卫子夫的头发非常漂亮,容貌虽然不是非常美丽,但却有我见犹怜的气质。
汉武帝最宠爱的第三个女人是李夫人,她非常美丽,后来却因病去世了。
在野史上记载,汉武帝一直思念李夫人,后来有个道士来告诉汉武帝可以用一种石头来招到李夫人的魂魄。
汉武帝派人找到了那种石头,于一个晚上在帐幕后面看到了李夫人的影子。
这只是个野史传闻,真假很难辨别。
据汉武帝野史传闻,汉武帝还很喜欢男色。
韩嫣是汉武帝的陪读,容貌柔美,很像妇人样子,据传汉武帝经常同韩嫣同塌而眠。
据传闻汉武帝还宠爱宫廷乐师李延年。
李延年是净身后进宫侍奉汉武帝的。
汉武帝托孤给了谁汉武帝为何晚年会托孤霍光呢?其实汉武帝是从多方面考虑的,但是有些人认为是汉武帝导致了霍光专权。
霍光虽然和他的哥哥霍去病比起来,在历史上的名声没有霍去病好,但是汉武帝很看中霍光的人品。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弟弟,而霍去病的母亲是卫子夫的姐姐。
卫子夫虽贵为皇后,但是对卫青、霍去病的要求就是谨慎、不培养自己的亲信。
霍光是霍去病带来的,当时的霍光才十几岁,在哥哥的庇护下,机灵的霍光也在汉武帝手下做事,并和哥哥霍去病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霍光长大后以现在人眼光看也应该算是一个美男子,但是做事稳重,很少有话,而且做事非常有耐心。
汉武帝晚年逼死自己的太子之后,一直在自己的继承人上迟迟不动作,但是内心是偏向自己的小儿子,但是刘弗陵太小了,所以汉武帝让一直谨慎低调却有才华的霍光和其余三位大臣走上辅政之路。
中国通史故事
中国通史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故事。
中国通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中国通史中的经典故事吧。
夏朝的传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被传说为禹治水有功,得天下的封赏。
夏朝的传说中,禹治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据说当时大禹率领众人治理洪水,历经九年,终于使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抗争精神,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传说。
商朝的典故。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它的兴起和灭亡都有着许多传奇故事。
其中,商朝的末代君主商纣王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商纣王奢侈淫乱,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的覆灭。
商纣王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警示后人不可忘本,不可忘初,不可忘本。
春秋战国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故事也是丰富多彩的。
其中,孔子的故事是最为著名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仁义道德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统一战争和修筑万里长城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秦始皇的英明决策和统一大业,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杰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汉武帝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文景之治和对匈奴的战争。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汉武帝的治国才能和雄才大略,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
总结。
中国通史中的故事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念。
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
03
文化成就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推广儒学教育,促进了文化的
发展和普及。同时,汉武帝还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启了“丝绸之
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02
汉武帝的历史故事
汉武帝的政治策略
强化中央集权
汉武帝通过提拔贤能、削 弱诸侯势力等措施,强化 了中央集权,使国家更稳 定,政治更清明。
06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 2014年。
《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中华书局 ,2014年。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2014 年。
《中国通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5年。
次要参考文献
《汉武帝传》,阎爱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
《汉代社会与文化》,王子今,中华书局, 2017年。
改革财政制度
汉武帝推行了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等政策,对国家 财政进行了改革,增加了 国家财政收入。
选拔人才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设 立了察举制度,通过考试 选拔人才,为国家的繁荣 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的战争经历
对匈奴的战争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匈奴进行了多 次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保卫了国家的疆土。
启发思考
通过对汉武帝故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如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 关系、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等,这些启示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
汉武帝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传承和传播,我们可 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汉武帝故事的教育意义
培养道德品质
汉武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可以作为人们学习道德品 质的榜样,如忠诚、勇敢、公正、智慧等,这些品质对于个 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通史》汉武帝观后感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读后感
窦婴实际上是在元光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元光四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被处死的。
那么窦婴之死,是武帝初年非常重大的一个事件。
因为汉武帝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宰相就是窦婴。
到底他的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这一集做一点分析。
先讲第一个原因,窦婴之死的原因非常多。
第一个原因,是窦婴自身的原因,窦婴自身的因素呢,最重要的,也就是第一条,就是受灌夫的拖累。
因为在田蛤婚宴上,灌夫借酒劲指桑骂槐骂田纷,结果导致自己被抓。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灌夫可以说是危在旦夕,窦婴就挺身而出去营救,所以被灌夫拖累,这是窦婴之死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诏事件。
在东朝廷辩后,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王太后用绝食要挟汉武帝把窦婴下狱,窦婴为了救自己,这才拿出了景帝遗诏,但皇宫中却没有副本,这样,窦婴就因为景帝遗诏罪被杀。
那么,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窦婴最终被杀呢?首先,田纷有责任,窦婴最后被杀跟田纷的关系很大,东朝廷辩的时候,他公开地说窦婴谋反,这是很恶毒的。
其次,大臣们有没有责任呢?大臣们的“失语”,是慑于太后的威势,大臣们不敢说话,也有责任,但是大臣们很无奈。
再次,王太后在窦婴之死的问题上有很大的责任,在东朝廷辩的时候,大臣们为什么“失语”呢?是因为太后的权势啊,而最后她又拒绝吃饭,用绝食,要挟、威胁汉武帝,所以她有很大的责任。
最后一个人,汉武帝。
在窦婴之死中间,汉武帝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武帝是同情窦婴的,但是他最后处死了窦婴,汉武帝是恨他的舅舅田纷的,但是他却重用了田纷,所以汉武帝,他的冷酷跟自私,也是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重要原因。
中国通史
1,中华道路:大纲。
吉尔吉斯斯坦的先祖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
2,中华祖先:二百万年前泥河湾小长梁猛犸象。
禄丰古猿。
元谋人。
周口店北京猿人。
猿人——古人(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现代人,山顶洞人)砖家:山顶洞人其实已经是现代人了,如果他们去王府井,只要不说话,没人知道他们是山顶洞人的。
3,农业起源:狗尾巴草和野蘼子被我们祖先驯化成水稻和谷子(良莠不分)。
人猪合葬蛮有意思:一开始部落首领两边一雌一雄各一头,后来变成就一个猪头了,哈哈哈。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
磁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
“家”猪。
4,文明起源:仰韶彩陶文化。
凌家滩遗址玉器陪葬。
牛河梁红山文化。
玉猪龙(向龙王求雨?)。
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也是由红山文化遗传而来,北京十三陵和天坛。
最早的古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良渚文化。
5,邦国起源:山西陶寺遗址:古观象台12节令。
圭表。
中国=地中之都,中土之国。
初始国家:陶寺,石峁,良渚。
王权国家:夏(河南二里头),商,周。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
天下之中。
6,夏王朝觅踪:四川羌族禹步舞。
二里头夏都遗址。
贵州荔波水族水书。
后羿射日指的不是太阳,而是夏帝太康。
太康失国后裔代夏。
少康。
7,殷商兴亡:商汤(伊尹烹饪祖师爷)灭夏(夏桀)。
商王朝“革故鼎新”,国灭则鼎迁。
盘庚迁殷。
安阳殷墟遗址。
武丁妇好。
帝辛商纣王,摘星台,妲己。
姬昌周文王《周易》(将伏羲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
姜子牙。
比干。
帝辛姬发牧野之战。
8,商代文化: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
闰月。
商代已有半音,曲调。
陶器China 白陶。
酒具青铜器。
司母大方鼎。
商朝因酒而亡。
9,武王克商:周代诗歌总集《诗经》。
姜太公吕尚钓鱼,与他对话的周文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末代君主都被贬得很低,其实商纣王也很勤奋很能干。
牧野之战。
邑,牧,野,林。
10,周公摄政:《尚书》,陕西皮影戏,周公(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分封制(为了管理商朝的移民):71国,53个姬姓,其中宋,燕,晋,魏,齐,鲁最重要。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大事年表
汉武帝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之子,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西汉皇帝(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
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王娡,皇后为卫子夫。
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
(景帝后三年(前141)
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
在位期间,继承景帝政策,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在法律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
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
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但由于徭役兵役的增加,人民负担加重,引起农民反抗。
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是东汉还是西汉
汉武帝是东汉还是西汉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五位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
属于西汉时期。
一.刘彻汉武帝刘彻,《汉武故事》载其初名为“彘”,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后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
二.人物生平立为储君1.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四月二十三日,汉景帝立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皇太子,刘彻亦同时被封为胶东王。
刘彻的姑母馆陶公主刘嫖向栗姬为其女陈氏提亲,被栗姬拒绝,而王娡却许诺让刘彻娶陈氏,因此刘嫖不断向景帝诋毁栗姬而赞誉王娡,栗姬亦曾出言不逊而触怒景帝,天平遂逐渐向王娡母子倾斜。
前元六年薄皇后被废黜后,王娡暗中指使大行令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使景帝对栗姬的不满达到极点,于是处死大行令、疏远栗姬,在前元七年前正月废刘荣为临江王。
四月十七日,景帝立王娡为皇后;二十五日,立时年七岁的刘彻为皇太子。
2.刘彻成为储君后,景帝拜卫绾为太子太傅、王臧为太子少傅,让他们辅导刘彻。
汉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十七日,刘彻行冠礼。
十天后,景帝驾崩,刘彻继位。
— 1 —建元初政1.刘彻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将两位外戚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
刘彻也分别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所以从这套执政班子可以看出刘彻的崇儒意志。
刘彻很快就派人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申公,申公见了刘彻后,强调治国需要“力行”而非“多言”,但刘彻喜好文词,故对申公不甚满意,但毕竟已征召而来,就任命他为太中大夫2.御史大夫赵绾请求刘彻不要再将政务汇报给太后,窦太后大怒,斥责他又是一个新垣平,于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要求刘彻将赵、王二人下狱治罪,二人皆死于狱中。
改以开国功臣后裔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
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
掌控朝纲1.建元六年五月,窦太后去世,刘彻得以完全掌权。
刘彻起用功臣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如主父偃、公孙弘、张汤等,并拜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打破了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中国通史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参考文献第一编史前史第一章原始群第一节猿人时期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马恩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第二节古人时期参考文献: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
第三节有关原始群的传说参考文献:一、史料:1.《吕氏春秋·恃君览》。
2.《礼记·礼运》。
3.《韩非子·五蠹》。
二、近人论著: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第二章母系氏族公社第一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合著《远古中国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二节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
第三章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第一节父权制的确立参考文献: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
第二节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参考文献:一、史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二、近人论著: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节。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二、九。
3.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编古代史第一章夏朝第一节夏朝的兴亡参考文献:一、史料:1.《史记·夏本记》。
二、近人论著: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
2.郑杰祥:《夏史初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第二节夏文化的探索参考文献:一、近人论著: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中国通史22集汉武帝观后感150字
中国通史22集汉武帝观后感150字
今天看了《中国通史》22集,作者当时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作了怎样的推测?对我们的行动又作了怎样的启示呢?重点在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
其中“财产”一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
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会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张“三世”之说,要求从“乱世”经历“小康”而到达“大同”的“太平世”,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地权;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业和借贷。
法家的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没有取得改革社会的成效。
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结果完全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与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事件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与汉武帝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列表。
1. 太初之政:汉武帝即位后实行了太初之政,通过重新规定官制、降低租赋、减轻民众负担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得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
2. 开创西域疆域: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国向西拓展,开辟了汉朝对外贸易和使汉朝文化向西传播的途径。
3. 神龟宝卷:汉武帝曾经听取过一位道士的建议,朝夕向东部拜礼,为找寻神龟宝卷,最终在山中找到了这个被认为神秘的龟甲,而这造成了其他宫廷大臣的不满,引起了汉朝内部的纷争。
4. 灵帝之乱:汉武帝之后,皇位一直由汉武帝的后代继承,但在汉灵帝统治时期,乱臣贼子陈琳、张让等人野心勃勃,导致朝廷内乱,成了著名的“灵帝之乱”。
5. 铜马铁人:汉武帝时期,铸造了许多匠心独运的器物和艺术品,其中著名的包括“铜马”和“铁人”,体现了汉朝的制造舞台、艺术和文化水平。
6. 建造昭陵:汉武帝统治时期,他的母亲太后启动了建造昭陵的项目,以纪念汉武帝的功绩和贡献。
7. 建造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中国向西拓展,开辟了一条贯穿中亚
的丝绸之路,使得汉朝文化向西方传播,并促进了中亚和欧洲之间的
贸易和文化交流。
8. 任命李广为将军:李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他曾经在汉武帝时
期担任过将军,与战国时期的李牧、白起一起受到后人的歌颂和推崇。
9. 打败匈奴:汉武帝采用一系列策略和战术,击败了以匈奴为首的外
族侵略者,维护了汉朝的疆域和国家安危。
该时期,在北亚和东北亚
地区,漢朝的影響力逐渐進一步擴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面】渭河北岸西汉皇帝墓群,茂陵远景,汉武帝画像,明万历《三才图会》这是西安北面的渭河北岸,在这个地势高平的黄土高原——咸阳原上,有一片巨大的墓群。
西汉15位皇帝中的9位都埋葬在这里。
墓群大致呈直线伸展,绵延近百里,高达百余尺。
9位皇帝,死后重新聚首,两千多来,他们仿佛一直在回忆往事,萧瑟的衰草,昭示着一去不返的汉家神威。
这9个陵墓中,最巍峨壮观和富丽堂皇的要数汉武帝的墓葬——茂陵。
推出本集片名:汉武帝【画面】情景再现,景帝像,咸阳汉阳陵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景帝病倒,日重一日。
眼看将不久于人世,他颁诏为16岁太子刘彻提前举行成人冠礼,目的是让其即位亲政。
景帝旋即病逝于未央宫,享年48岁。
国不可一日无君。
刘彻于当天在景帝灵柩前即皇帝位,他就是为汉孝武皇帝,即汉武帝。
由于景帝精心安排,权力交接平稳过渡。
景帝时代结束,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即将开始。
【采访】武帝母亲王娡,即景帝王皇后,她的身世颇为传奇。
王娡本已嫁给一个姓金的商人,并育有一女。
后来,她的母亲听算命的说,你女儿将来将会大贵,母亲便唆使女儿离婚,金家不同意,母亲便索性将王娡打扮一番送进了太子宫,没想到真的应验了算命先生的话。
王娡进宫后得到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的宠幸,接连生下三女一男,男孩就是汉武帝刘彻。
【画面】上集“文景之治”有关画面与镜头汉初60余年,黄老之学成为治国指导思想,文帝、景帝,无为而治,国家少事,无事,政治清平,轻徭薄赋,约法省禁,这使得秦末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发展,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文景之治”。
经济上的积富之势必将转化为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的强大。
汉武帝刘彻的舞台,已经由他的父祖为他准备好。
时代期待他上演怎样的曲目?汉武帝生逢其时,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
一方面,父祖留下的丰厚的遗产使他有条件大有作为,同时,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外事问题,使汉武帝必须有所作为。
【画面】黄帝、老子像,孔子像,孔庙,北京国子监大一统帝国需要大一统思想,这是自古及今的中国特色。
但到底该采用什么样的思想理念治理国家,才能避免亡秦的覆辙而取得成功?是继续沿用汉初的黄老之学?还是另辟蹊径,自创新途,寻找全新的理论武器和指导思想?这是即位之初的汉武帝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采访】黄老思想能够满足汉初经济残破情况下休养生息的需要,但武帝君临天下之时,经济已经繁荣,黄老无为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改弦更张已势在必行。
汉武帝看中了儒学。
【画面】汉画像石、画像砖中讲经、传经画面即位伊始,这位少年君主便显现了超常的才略和胆气。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岁首十月,武帝下达登基后的第一道诏书,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他要将天下贤才尽数招揽到朝廷,辅佐他建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接着置五经博士,加强儒学宣传。
丞相卫绾见机行事,上奏请求罢免修习法家、纵横家学说的贤良,认为这些学说会扰乱国政。
建议马上得到武帝许可。
此举显然非同寻常,意味着汉王朝统治思想将发生重大转变。
不久,卫绾因病免相。
武帝趁机进行人事调整,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和王臧均委以重任。
窦婴、田蚡的外戚身份固然惹眼,但四人均崇尚儒学才是这次调整的关键。
果然,他们很快便将儒家主张的建明堂、行巡狩、改正朔、易服色等制度提上议事日程。
事情尚在酝酿之中,便遇到强大阻力。
阻力来自太皇窦太后。
【采访】窦太后是景帝母亲,武帝祖母。
窦太后很少干预政事,唯有对尊崇儒术这件事十分反感。
史称窦太后“好黄老言,不说(悦)儒术”。
武帝和大臣要尊崇儒术,贬黜百家,自然担心窦太后会反对。
于是赵绾建议,索性不向窦太后所在的东宫奏事。
窦太后闻知大怒。
【画面】窦太后画像,情景再现年纪轻轻的汉武帝便知道韬光养晦,在这件事上,他并未与祖母窦太后针锋相对,而是选择了忍让,他顺从祖母,将赵绾、王臧投进死牢,罢免了窦婴、田蚡,并进一步屈从于窦太后的拨乱反正:新调整与任命的官员大都恢复为清静无为式的人物。
历史正在走向复辟。
治国思想的首次改弦更张以汉武帝的惨败结束,但这次尝试极大地刺激了儒学的发展。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窦太后其实已无法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黄老被黜势在必行。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身历四朝的政治老人窦太后寿终正寝,至此,汉武帝长达六年的政治“禁锢期”宣告终结,属于刘彻的时代终于到来。
他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了。
【画面】董仲舒画像,董仲舒故里,下马陵,君臣上朝情景再现广袤的冀中平原上有一个景县,县里一个广川镇,镇里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大董古庄村。
这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故乡。
董仲舒曾经从这里走出,最后回到故乡终老。
(此处最好设计一个采访场面,采访董仲舒故里的有关人物对这位大儒的看法。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在汉武帝与大儒董仲舒之间,有一段被后世传为美谈的三问三答。
董仲舒向武帝提出历史上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欣然采纳。
【采访】董仲舒年轻时十分用功,在家读书,据说三年中眼睛没有往园子里看过一回。
他研究儒家经典《春秋》很有学问,景帝时做了朝廷的博士,收了很多学生,据说有些连他的面都没见过。
在文、景时代,儒家学说并不吃香,武帝尊儒,董仲舒自然就有了用武之地。
【画面】武帝一朝权力结构示意图,武帝一朝酷吏名单确定儒家治国理念的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此,武帝必须采取更多的举措。
裁抑相权,设立“中朝”,直接听令于他。
这样,以丞相为首的公卿百官成了“外朝”,立君、立储、立后、赏罚、选举、民政、食货、法制等决策权,全部转移到“中朝”官手中。
重用酷吏,施行严刑峻法。
登基伊始,武帝便下令重修律令,强化御史大夫职权,增设机构,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汉书》中立传的酷吏计14人,武帝一朝独占9人,再加上“酷吏魁首”张汤和杜周二人,武帝朝酷吏达11人。
官吏动辄触禁,量刑偏重,往往处以极刑。
【画面】保卫西安皇宫七道防线示意图,“七校尉”图示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硬件设施,表现为对皇宫的武力保卫,武帝为此设置了七道防线。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设期门郎,后又设羽林骑。
两者侍卫皇帝左右,平时守卫禁中,皇帝出行则为扈从。
期门郎为第一道防线,羽林骑为第二道防线。
禁中之外又置第三道防线:卫尉统领的卫士。
第四道防线,即由中尉负责治安和警卫的宫城之外的长安城。
接着,武帝把“北军”从中尉手中分割出去,同时增设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
射声校尉、虎贲校尉,环长安分布,驻屯。
这是皇宫的第五道防线。
之后,武帝对京畿行政区划进行一次大调整,设三辅,置都尉,曰“左辅都尉”“右辅都尉”“京辅都尉”,典兵卒,备盗贼。
三辅都尉将兵防御三辅,拱卫京城,构成第六道防线。
汉武帝又把函谷关关门东移三百里,建立保护长安的缓冲地带。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武帝再次扩展京畿范围,将三河、弘农划入京畿,屏障三辅,这就京城的第七道防线。
七道防线组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以皇帝为中心,层层防卫,铁桶皇宫,万无一失。
【画面】书院,空镜,三维动画武帝知道,成就大业需要一批人才。
他求贤若渴,使用各种办法,诱导天下文人士子展示他们的学问和本领,进入仕途。
继即位之初征召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之后,武帝又推出察举和征辟两种招揽人才的方式,察举即地方推举人才,征辟即由皇帝直接考察和选拔人才。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武帝下令置博士弟子50人,传授儒学。
这一旨在加强儒学的博士弟子的设立,对读书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博士弟子成为武帝的人才库和后备官吏队伍。
此外,武帝还鼓励毛遂自荐。
自荐的方式是上书言得失,武帝加以审阅,从中选用人才。
【采访】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所选之人,十家九流,五湖四海,不论贫富,不分贵贱。
比如,打破此前的当官需要一定财产的限制,使一些家贫如洗的人如牧猪求学的公孙弘、带经而锄的兒宽、负薪读书的朱买臣皆先后入仕。
再如,武帝打破此前商贾不能为官的限制,让桑弘羊、东郭咸阳、孔仅等大商人进入仕途。
此外,奴隶出身的卫青、匈奴族降虏金日磾、牧羊人卜式等等,也都受到武帝重用。
身份限制,到武帝时实际上已被完全解除。
【画面】匈奴青铜骑马像,外蒙古匈奴王墓出土“内修法度”按部就班地进行,长期威胁帝国安全的北方边患,已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战国中期,蒙古草原上崛起一支剽悍的游牧民族——匈奴,他们不断蚕食、征服周边弱小民族,经常南下侵扰中原地区,践踏农耕文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迫使匈奴北迁。
但秦末战争爆发后,匈奴趁中国内乱,又南下夺回河套。
【画面】“单于天降”瓦当,1953年内蒙古包头市召湾出土,内蒙古博物馆藏秦汉之际,冒顿夺取单于之位。
这位强有力的君主,东灭东胡,西击大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很快控制整个蒙古草原。
汉初,匈奴不断侵犯汉朝边境,进行掳掠。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军与南下入侵的匈奴军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激战,刘邦被困七天七夜,险些被俘。
刘邦自此意识到,当下尚不具备武力解决匈奴的国力,遂于匈奴和亲,汉匈关系自此有所缓和。
但匈奴一旦遭遇灾荒便撕毁合约,南下掳掠。
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14万骑兵甚至深入距长安仅七百里地。
匈奴成为大汉心头之患。
【画面】武帝即位时,大汉帝国的力量,与此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然而,自己是否具备独自对抗匈奴的能力,武帝没有十足的把握,他需要一个同盟者。
他听说,匈奴大败月氏后,月氏人西迁至西域一带。
冒顿单于用月氏王的头骨做饮器,月氏人对匈奴恨之入骨。
武帝于是决定派人出使西域,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画面】敦煌壁画《张骞辞别汉武帝图》,军臣单于画像,情景再现,山西朔州马邑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向全国征募愿出使西域者。
张骞毛遂自荐,踏上征途。
哪知张骞一去,杳如黄鹤。
武帝左等右等,等不回张骞,决定先不管他,按计划动手。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六月,武帝命李广统兵30万埋伏于马邑城附近的山谷中,同时派人引诱军臣单于领军奔马邑而来。
匈奴军一路畅通无阻,但见原野上牛羊成群,却不见放牧之人。
军臣单于顿时起了疑心,恰巧这时雁门郡的一名官员巡视属县,见匈奴兵来,躲进一亭。
匈奴骑兵将他俘虏,面对屠刀,胆怯的官员和盘托出“马邑之谋”。
军臣单于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这时,前锋部队距马邑仅百余里,差点中了埋伏。
汉军进击,未能追上。
汉军“马邑之谋”失败。
汉匈“和亲”宣告终结,双方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残酷的交战。
【画面】汉军北伐示意图,卫青画像军臣单于脱身之后,马上重整旗鼓,挥师南下,侵掠长城内外。
武帝加紧筹备北伐事宜。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春,汉军北伐,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汉军四万精锐骑兵分四路: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击,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击,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击,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