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3集孔子

合集下载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讲课讲稿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讲课讲稿

第13集:孔子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尼山山东曲阜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启圣门尼山孔庙启圣王殿尼山孔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人物专题:孔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人物专题:孔子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人物专题】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孔子人物导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对于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的张伟指出,所谓的杰出人物,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先进的阶级、阶层或者社会集团的利益,对历史发展起进步作用的领袖人物、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及艺术家等等。

杰出人物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实现一定的历史任务的核心,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但同时,杰出人物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比如其所属阶级、所受教育,尤其是其所属的特定时代背景。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秉承客观公正的态度,从正反两面去评价,既不掩盖其功绩,也不忽视其错误。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他所创立的学说后来成为官方思想,对中国乃至周边国家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姓名孔丘性别男字仲尼朝代春秋职业思想家、教育家籍贯鲁国陬邑别称孔夫子、至圣先师学派儒家生卒前551—前479 官职鲁国司寇生平简介(1)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他从小学习礼乐,后收徒讲学,成为知名学者。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

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主要成就创立儒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相关《论语》著述个人名言(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73:52:12全100集完结《2023》央视纪录片国语中字1080P高清纪录片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祖先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和党锢第29集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孝文帝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天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的困局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唐代宗教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乱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与互市第83集张居正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北银资本第87集崇祯帝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央视纪录片100集全 (高清).doc》。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古代史解说词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中国通史古代史的解说环节。

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的精彩解读,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感受中华民族的千年辉煌。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史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

上古时期是从中国的传说时代开始,见证了黄帝、尧、舜等伟大的圣君统治。

这个时期的古代史如同一张神秘的画卷,充满了传说、神话和神奇的故事。

中古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农耕经济,中央政权也逐渐稳定。

这个时期的中国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帝王,如汉武帝、唐太宗等。

这些帝王不仅统一了中华大地,还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贸易的发展。

近代时期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最为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辽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更迭。

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人民在这个时期进行了艰苦的抗争,为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古代史不仅有伟大的帝王和英勇的抗争,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思想。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世界闻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等。

这些思想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还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以及世界的发展。

中国通史古代史是一部精彩纷呈的历史巨著,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不朽。

通过了解古代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把握中国的现在,预测中国的未来。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们的解说能够让您对中国古代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谢谢!。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完整版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完整版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完整版你不多见的电影:《中国通史》是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共同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该片再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知识面、谈吐气质,更关乎人生观、眼界和格局。

唐太宗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读史必读中国通史。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共同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

该片再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视频非常精彩,值得收藏起来慢慢观看。

友情提醒:1、每期电影帖底部都有三千多部可看电影的链接2、嫌画面小可以手机横着全屏最大化哈往期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5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6-1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1-2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21-3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31-4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41-5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51-6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61-7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71-80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81-9091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708年,一支队伍从北京出发,踏上了遥远的行程,这是一支皇家的测绘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是要完成康熙帝提出的对中华大地千万平方公里的实地测量,并绘制出一幅幅原辽阔的国土疆域图。

中国通史纪录片解说词

中国通史纪录片解说词

中国通史纪录片解说词【序言】自从人类文明进入写作时代以来,历史一直是被记录、传承的主题。

而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更是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人们对于这个古老的文化和历史也一直怀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本次纪录片将为大家带来6000年的中国通史。

【第一部分从夏商到西周:氏族联盟时代】随着氏族联盟的形成,商周时期的中国进入了一个统一和稳定的时期,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也开始逐渐发展。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为大家揭示商周时期中国历史的真相和特色。

【第二部分从春秋到战国:分裂局面】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分裂、权力斗争和文化背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特色。

后来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繁华的文化也同时出现。

我们将逐一讲述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影响,展示中国商周末期到秦朝初期的历史脉络。

【第三部分秦汉:统一中国】秦朝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汉朝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稳定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局面。

我们将为大家呈现秦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特色,并探讨大一统在这个时期的影响。

【第四部分魏晋南北朝:分裂再度来临】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在秦汉以后的统一局面中,再度出现了分离和混乱。

三国时期英雄豪杰的出现、南北朝文化的异质性、佛教文化的兴起等特征都将在纪录片中展示。

【第五部分隋唐五代:盛世之兴衰沉浮】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但是,也是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时期。

我们将为大家揭示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特色,并展示唐朝盛世的兴衰沉浮,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第六部分宋元明清: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成为了中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黄金时期。

我们将全面讲述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政治和科技,以及这个时期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结语】6000年的中国通史,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辉煌发展史。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5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5

央视巨献100集纪录片《中国通史》1-5你不多见的电影:《中国通史》是一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共同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

该片再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知识面、谈吐气质,更关乎人生观、眼界和格局。

唐太宗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读史必读中国通史。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共同监制的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

该片再现了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视频非常精彩,值得收藏起来慢慢观看。

友情提醒:1、每期电影帖底部都有三千多部可看电影的链接2、嫌画面小可以手机横着全屏最大化哈导演:赵良总目录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先祖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与党锢第29集:中国通史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元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第51集:唐代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难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互市第83集:张居正改革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江南以后第87集:崇祯帝明末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01上下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星球的北纬30度上下,东方、西方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黑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在西方,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称之为百家争鸣。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

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第13集孔子

第13集:孔子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尼山山东曲阜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启圣门尼山孔庙启圣王殿尼山孔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篇章之一,其影响深远。

在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之后,我对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其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有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一、背景与北宋政权的建立北宋的建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之后,当时的中国局势十分动荡。

而北宋政权的崛起,其背后有着一系列的原因和条件。

首先,北宋在建立之前就充分利用了人才,注重吸纳各方人才并赋予其相应职责,这对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北宋政权还积极与周边的藩镇势力进行外交斡旋,以确保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最重要的是,北宋政权及其统治者积极推行政治改革,为后续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北宋政权的政治改革北宋政权的建立并不只是政权更迭,还体现在其行之有效的政治改革上。

在重塑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机制方面,北宋政权做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它实行了新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有层级分明、明确职能的官员制度。

这种制度的实行,使政府更加高效,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其次,北宋政权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通过科举选拔官员,使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减少了世族势力对政权的影响。

此外,北宋政权还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法律制度和赋税制度,尊重和保护民众的权益,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北宋政权的军事改革在北宋政权的建立与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军事改革也是重要的一环。

北宋政权不仅加强了中央军队的编制和统一管理,还实行了均田制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军队的实力和战斗力。

此外,北宋还注重军队文化的发展,强化士兵的意识形态建设,以提高士兵的忠诚度和战斗意志。

这些军事改革使北宋政权得以巩固其统治地位,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四、北宋政权对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北宋政权在政治改革的同时,也注重推动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北宋政权大力发展农业,推行水利工程和种植技术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中华五千年第13集 孔子周游列国

中华五千年第13集 孔子周游列国

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第13集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 今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一生致力于传播“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观念,主张通过礼乐教化和道德修养来维系社会秩序,并恢复周礼所代表的古代社会的良好秩序。

孔子周游列国,是他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阶段。

从公元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直到公元前484年重返鲁国,孔子带领弟子们辗转于齐、卫、宋、陈、蔡、楚等诸侯国,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尽管在现实中他并未能如愿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求道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让后人无比敬仰。

一、背景与动因孔子的周游列国之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春秋末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战争频发。

各国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彼此攻伐不止,政治腐败,百姓苦不堪言。

孔子目睹了这一切,深感忧虑。

他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道德的沦丧和礼制的破坏。

因此,他主张恢复古代周礼,推行仁政,以道德教化人民,达到天下大治的理想状态。

孔子起初在鲁国做官,希望通过自己的政见造福鲁国,但鲁国的政局复杂,孔子未能得到重用。

特别是公元前497年,鲁定公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和马车后,冷落了孔子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心灰意冷,决定离开鲁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之旅。

孔子离开鲁国,表面上是因为在鲁国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实质上他希望通过到其他诸侯国推广自己的政治思想,实现(“礼乐治国”的理想。

这种(“道行天下”的信念,推动着孔子毅然走上了漫长的旅行之路。

二、周游列国的历程1.齐国——初步交涉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齐国。

齐国当时国力强盛,孔子对齐国充满期待。

齐景公曾与孔子有过深入的交谈,称赞他的主张,并打算任用他。

不过,齐国的宰相晏婴对孔子的礼治理想持保留态度,认为在当时的局势下,孔子的主张过于理想化,因此并不支持景公重用孔子。

(完整版)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3集孔子

(完整版)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13集孔子

第13集:孔子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尼山山东曲阜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启圣门尼山孔庙启圣王殿尼山孔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中国通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解说词

《中国通史》讲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从殷商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
成为了一部大辞典式的编年史,让我们可以见证中华文明的繁华盛世
及峥嵘岁月。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大时代:考古时代,上古时代,中
古时代,近现代时代和现代时代。

考古时代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最远古的历史,
中国文化的最早发源。

大殷商时期有灿烂的文化,经济发达,包括暗
河文明,商鞅王朝,国家法制的建立,政治的统一等重要发展,也是
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开始。

上古时代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周
文化,西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秦始皇统一中国,更是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盛世。

中古时代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在这段时期内,出现了有文
言文的唐朝,大都江堰的宋朝,宗教思想多元的明朝,工商业飞速发
展的清朝,以及书法,绘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更是中国文化
熏陶和影响着全世界的名作。

近现代时代从公元1840年到1949年,本段时期推出了晚清的“顺治通宝”,和辛亥革命,开明之路,五四运动从而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诸多变革。

现代时代从1949年至今,中国从历史的低谷中爬出,经历了疆域的扩张,改革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联系的建立,中国作为一个发
展中国家继续受世界目光,又为世界带来了希望。

中国从考古时代起,历经政治与文化的变迁,从而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当今中国——这是中国通史的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2018年4月14日第01集《中华道路》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场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自强不息,厚物载德,勇于探索,敬守家园,爱好和平,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渡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够坚韧不拔,沉着冷静,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缔造中国与人类的幸福,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面灿烂,绵延而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绽放,演绎出无数的传奇往事。

这些古老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历久而弥新,她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她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梦的摇篮。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星球的北纬30度上下,东方、西方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黑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在西方,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称之为百家争鸣。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里是位于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和别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黑子的一生相伴着各种各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而这些发明被巧妙地运用到黑子的思想实践当中,在纷乱的战火间,黑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与墨子激进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探寻自然,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真谛,可谓众说纷纭,然而,所有的这些思想都与一个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学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正是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第一集:中华道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百家争鸣的时代。

墨子,各种鬼斧神工的发明,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

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可谓百家争鸣。

而这些思想都跟儒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

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

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

孔子逝世后一百多年,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还是不为君王接受。

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主导焚书坑儒,儒家学说更是坠入深谷。

焚书坑儒十八年后,刘邦祭拜孔子,依然没有采用儒学的思想治世。

刘邦采用的道家思想。

随后汉朝建立六十年后的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开始真正的复兴。

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应运而出,董仲舒最为世人所熟知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众多思想的精华,成为经过改良后的新儒学。

此时的儒学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礼仪道政治观念,影响着诸多政权的成败兴亡。

王朝的衰亡悲剧曾不断上演,有分裂,有统一,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向统一。

第二集:中华先祖人类进化分三个阶段,一个是猿人(直立人),古人(智人),新人(现代人)三个阶段。

后来又加一个阶段-南方古猿,所以等于四个阶段。

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了。

猿人在经历了大约几十万的漫长岁月后,又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 (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 (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73:52:12全100集完结《中国通史2016》央视纪录片国语中字1080P高清纪录片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祖先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和党锢第29集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孝文帝改革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天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的困局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唐代宗教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乱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与互市第83集张居正改革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北银资本第87集崇祯帝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

中国通史解说词 简书

中国通史解说词 简书

中国通史解说词简书
《中国通史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中国通史的解说词。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远古时期起,这块土地就孕育了数不尽的文明和历史。

中国通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悠久、丰富的历史之一。

通过对中国通史的解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探索这个古老国家的传奇故事。

中国通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那时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史记》开始了纪录中国历史的事物。

接下来的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朝代相继兴起,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英雄豪杰的辉煌事迹,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中国通史的解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比如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先河;唐朝的盛世,开放了与外国的交流与贸易;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秩序,以及许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中国通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通过对其深入解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个古老国家的悠久历史与璀璨文化。

希望今天的解说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历史知识和精神享受。

谢谢大家!。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观后感 北宋的政治与文化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 观后感 北宋的政治与文化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政治与文化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之后,我对北宋的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一、政治篇北宋时期,政治制度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政权开始弱化军人集团的势力,注重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

刘邦曾说过:“兵强者为国之害”,这句话在北宋的政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削弱军队的权力,北宋政府实现了军民分离,军队不再成为政权的挟持工具,从而使政权更加稳定。

北宋的政治制度以科举制为核心,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举制的实行,使得社会上有能力有才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官场,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

同时,科举制也为后来的明清两代政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化篇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包括了政治、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文学方面,北宋时期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人墨客,如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等。

他们的诗词、散文等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后世称为“文学巨擘”。

在艺术方面,北宋时期的绘画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徽宗皇帝亲自主持的“瘦金书画院”,聚集了众多画家,包括了范宽、马远、宋徽宗等,形成了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的北宋绘画风格。

这些作品以写意、潇洒、细腻的笔墨表现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内涵。

另外,北宋时期的科技也有很大的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方志,北宋人陆游、郭神秀等编撰了大量的地方志,记载了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为后来研究历史和地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总的来说,观看中国通史第十三集后,我深深感受到北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的迥然不同,以及北宋政治和文化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北宋政治制度的改革,为后来政权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文化方面,北宋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和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转给学生!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1-100全集!

转给学生!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1-100全集!

转给学生!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1-100全集!《中国通史》第一集:中华道路《中国通史》第二集:中华先祖《中国通史》第三集:农业起源《中国通史》第四集:文明起源《中国通史》第五集:邦国时代《中国通史》第六集:夏王朝迷踪《中国通史》第七集:殷商兴亡《中国通史》第八集:商代文明《中国通史》第九集:武王克商《中国通史》第十集:周王室衰落《中国通史》第十一集:周工摄政《中国通史》第十二集:春秋争霸《中国通史》第十三集:孔子《中国通史》第十四集:列国变法《中国通史》第十五集:战国七雄《中国通史》第十六集:诸子百家《中国通史》第十七集:秦国崛起《中国通史》第十八集: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通史》第十九集:楚汉战争《中国通史》第二十集:郡国并行(上)《中国通史》第二十集:郡国并行(下)《中国通史》第二十一集:文景之治《中国通史》第二十二集:汉武帝(上)《中国通史》第二十二集:汉武帝(下)《中国通史》第二十三集:两汉经学(上)《中国通史》第二十三集:两汉经学(下)《中国通史》第二十四集:昭宣之治(上)《中国通史》第二十四集:昭宣之治(下)《中国通史》第二十五集:王莽改制(上)《中国通史》第二十五集:王莽改制(下)《中国通史》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上)《中国通史》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下)《中国通史》第二十七集:丝绸之路《中国通史》第二十八集:清议与党锢(上) 《中国通史》第二十八集:清议与党锢(下)《中国通史》第二十九集:中国通史黄巾起义《中国通史》第三十集:《中国通史》三国鼎立《中国通史》第三十一集:诸葛亮治蜀《中国通史》第三十二集:西晋统一《中国通史》第三十三集:魏晋风度《中国通史》第三十四集:门阀政治《中国通史》第三十五集:梁武帝治国《中国通史》第三十六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通史》第三十七集:北周武帝(上)《中国通史》第三十七集:北周武帝(下)《中国通史》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 (上)《中国通史》第三十八集:陈朝兴亡(下)《中国通史》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 (上)《中国通史》第三十九集:魏晋佛教(下)《中国通史》第四十集:再造统一(上)《中国通史》第四十集:再造统一(下)《中国通史》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上)《中国通史》第四十一集:炀帝功过(下)《中国通史》第四十二集:中国通史《中国通史》第四十三集:武则天《中国通史》第四十四集:开天盛世《中国通史》第四十五集:中晚唐的困局(上)《中国通史》第四十六集:中晚唐的困局(下)《中国通史》第四十七集:世界都会长安(上)《中国通史》第四十七集:世界都会长安(下)《中国通史》第四十八集:吐蕃兴衰 (上)《中国通史》第四十八集:吐蕃兴衰(下)《中国通史》第四十九集:敦煌(上)《中国通史》第四十九集:敦煌(下)《中国通史》第五十集:唐朝的对外关系(上)《中国通史》第五十集:唐朝的对外关系(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一集:唐代宗教(上)《中国通史》第五十一集:唐代宗教(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二集:五代十国 (上)《中国通史》第五十二集:五代十国 (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三集:宋太祖(上)《中国通史》第五十三集:宋太祖(下)《中国通史》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上)《中国通史》第五十四集:澶渊之盟(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五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上)《中国通史》第五十五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下) 《中国通史》第五十六集:王安石变法(上)《中国通史》第五十六集:王安石变法(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七集:靖康之难《中国通史》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 (上)《中国通史》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战(下)《中国通史》第五十九集:偏安东南(上)《中国通史》第五十九集:偏安东南(下)《中国通史》第六十集:东京梦华 (上)《中国通史》第六十集:东京梦华(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一集:宋代新儒学(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一集:宋代文化(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二集:宋代文化 (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二集:宋代文化(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三集:契丹兴起(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三集:契丹兴起(下)《中国通史》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 (上)《中国通史》第六十四集:西辽建国(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五集:完颜阿骨打(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五集:完颜阿骨打(下)《中国通史》第六十六集:金朝兴亡(上)《中国通史》第六十六集:金朝兴亡(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七集:辽金文化(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七集:辽金文化(下)《中国通史》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 (上)《中国通史》第六十八集:西夏兴亡(下)《中国通史》第六十九集:蒙古兴起 (上)《中国通史》第六十九集:蒙古兴起(下)《中国通史》第七十集:忽必烈大帝 (上)《中国通史》第七十集:忽必烈大帝(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一集:两都巡幸(上)《中国通史》第七十一集:两都巡幸(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师八思巴(上)《中国通史》第七十二集:大元帝师八思巴(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三集:海上丝绸之路 (上) 《中国通史》第七十三集:海上丝绸之路(下)《中国通史》第七十四集:马可波罗与中国 (上) 《中国通史》第七十四集:马可波罗与中国(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五集:元顺帝(上)《中国通史》第七十五集:元顺帝(下)《中国通史》第七十六集:明太祖朱元璋(上) 《中国通史》第七十六集:明太祖朱元璋(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七集:永乐迁都(上)《中国通史》第七十七集:永乐迁都(下)《中国通史》第七十八集:郑和下西洋(上)《中国通史》第七十八集:郑和下西洋(下)《中国通史》第七十九集:内阁制度(上)《中国通史》第七十九集:内阁制度(下)《中国通史》第八十集:土木堡之变(上)《中国通史》第八十集:土木堡之变(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一集:王阳明心学(上)《中国通史》第八十一集:王阳明心学(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二集:海疆互市(上)《中国通史》第八十二集:海疆互市(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三集:张居正改革(上)《中国通史》第八十三集:张居正改革(下)《中国通史》第八十四集:耶稣会士来华(上) 《中国通史》第八十四集:耶稣会士来华(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五集:江南市镇(上)《中国通史》第八十五集:江南市镇(下)《中国通史》第八十六集:白银资本(上)《中国通史》第八十六集:白银资本(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七集:崇祯帝 (上)《中国通史》第八十七集:崇祯帝(下)《中国通史》第八十八集:入主中原 (上)《中国通史》第八十八集:入主中原(下)《中国通史》第八十九集:王朝的稳固(上) 《中国通史》第八十九集:王朝的稳固(下)《中国通史》第九十集:收复台湾 (上)《中国通史》第九十集:收复台湾(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上)《中国通史》第九十一集:统一大业(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二集:军机处(上)《中国通史》第九十二集:军机处(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三集:摊丁入亩 (上)《中国通史》第九十三集:摊丁入亩(下)《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上)《中国通史》第九十四集:文治与文字狱(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五集:被动的自强 (上) 《中国通史》第九十五集:被动的自强(下)《中国通史》第九十六集:鸦片战争 (上)《中国通史》第九十六集:鸦片战争(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七集:太平天国(上)《中国通史》第九十七集:太平天国(下)《中国通史》第九十八集:甲午战争(上)《中国通史》第九十八集:甲午战争(下)《中国通史》第九十九集:帝制的终结(上) 《中国通史》第九十九集:帝制的终结(下)《中国通史》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上)《中国通史》第一百集:帝制的终结(下)来源:儒释道影视编辑:王梅花统筹:徐志坚。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

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中国通史第十三集观后感:北宋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其中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更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北宋时期,不仅面对来自外部的蛮族入侵,还必须应对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民变,这些挑战对北宋的军事力量和边疆防御都提出了重要的考验。

一、北宋的军事挑战北宋时期,面临的军事挑战主要来源于北方边疆的蛮族入侵,尤以契丹、西夏和南诏为主。

其中,契丹是北宋最主要的外部威胁,北方多次发生战事,迫使北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军事力量和边疆防御。

然而,由于北宋政府内部的官员腐败和军队的训练不足,导致北宋军队在战争中频频失利。

此外,北宋时期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

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各种派系争权夺利,这使得北宋政府在军事上的决策和统一指挥出现了问题。

同时,北宋政府对于军队的经费投入也不足,无法有效地支持军队的战争需求。

二、北宋的边疆防御北宋政府为了应对军事挑战,采取了一系列的边疆防御政策。

首先,北宋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立了边防军事指挥机构,加强边境巡逻和防御体系的建设。

其次,北宋政府实行了边疆军屯制度,将大量兵员驻守在边境,以应对蛮族的入侵。

此外,北宋政府还鼓励边疆地区的居民参与军事防御,组建地方武装和民兵部队,与正规军一起对边境进行防御工作。

这种军民合力的防御体系,有效提升了北宋的边疆防御能力。

然而,北宋的边疆防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北宋政府对边境地区的投入不足,导致边境地区的经济落后和防御设施的不完善。

其次,北宋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层次不齐,地方官员和将领的懈怠和贪腐行为,进一步削弱了北宋的边疆防御。

三、反思与启示北宋的军事挑战与边疆防御问题,引发了我对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首先,北宋的军事挑战和边疆防御问题反映出政府内部的腐败与军队的训练不足,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加强政府的廉洁建设和军队的训练与装备建设。

其次,北宋的边疆防御问题表明,一个国家的边疆稳定和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集:孔子安怀堂山东曲阜孔府童声颂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清晨,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学生们朗读的是《论语》,《论语》虽然只有11705个字,却被称为中国第一书,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也影响了世界,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说。

《论语》是一部散发着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生命体温的经典,浓缩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孔子弟子思想的精华,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元典之一。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论语》里面,这个做人的道理,这个处事的智慧,它已经沉淀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种心理,动成了我们一种生命底色。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在这以前,是一种以这个天命为主的这个思想,然后出现的变化,而孔子他的价值,《论语》里面这个思想价值,就是他开始建立了一个完全立足于人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所以从那以后,从孔子以后,中国文化走了一个新的一条道路。

夫子洞山东曲阜尼山尼山山东曲阜公元前551年,一个婴儿降生在这个黑暗狭小的山洞中,因为生下来头顶的中间是凹下去的,和尼丘山很相似,这个孩子被取名为丘,因为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后世因为要避他的名讳,把尼丘山改名为尼山。

万仞宫墙山东曲阜因为他,山东曲阜成为朝圣之地,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先祖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宋湣公,宋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公元前710年,在国内权力斗争中失势的孔氏一族逃到了鲁国。

鲁源村山东曲阜相传,今天山东曲阜东南,尼山附近的鲁源村,是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的所在地,村中现在还存有一块纪念孔子的石碑,是康有为在1924年所立。

叔梁纥塑像尼山孔庙颜徵在牌位尼山孔庙启圣门尼山孔庙启圣王殿尼山孔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身为鲁国陬邑的邑宰,在年近古稀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便去世了,孔子跟随母亲搬到国都曲阜阙里居住,在这里,孔子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因此啊可以想象,那么孔子那么这个小时候啊,这个在他这个母亲的带领下这个成长的这种环境,所以呢这个孤儿寡母啊这个应该说是这个非常艰难的。

一次吴国的太宰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你的先生是圣人吧,他怎么有那么多技能啊?孔子听说了以后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春秋时期,像种地一类的体力劳动,都是普通平民与奴婢才做的事情,被贵族们看不起,称为鄙事,孔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生活贫贱,干过这些粗重的活,所以才掌握了许多这方面的技能,正因为如此,孔子也亲身体验了下层民众的疾苦,了解了他们的诉求。

入平仲学《孔子圣迹图》(明)敬入公门《孔子圣迹图》(明)学琴师襄《孔子圣迹图》(明)观乡人射《孔子圣迹图》(明)晏婴沮封《孔子圣迹图》(明)退修诗书《孔子圣迹图》(明)四子侍坐《孔子圣迹图》(明)访乐苌弘《孔子圣迹图》(明)过庭诗礼《孔子圣迹图》(明)儒服儒行《孔子圣迹图》(明)在母亲的淳淳教导下,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在童年做游戏时,就常设俎豆,设礼容,学习礼仪,孔子十五岁起便立志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当时贵族子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被称为“六艺”的技能,礼,就是各种仪节、规程,包括行为容止,乐是与礼相关的音乐、舞蹈,射就是射箭,御是驾车,书是书写,数是计算,包括卜筮,“六艺”是贵族仕进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这里面孔子最重视也最精通的是礼。

骆承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周礼三百种,仪礼三千种,主要是五种,吉、凶、军、嘉、宾,吉礼,就是说像成人礼啊,过年过节啊,凶,就是丧礼,死了人的礼节,军,军礼就是打仗以前来誓师,打仗后来献囚,歌颂胜利,吉、凶、军,嘉什么?嘉就是婚礼,宾啊,诸侯之间朝聘,诸侯向天子(觐)见,他(天子)个别见你乡见,很多人见叫朝,这五种礼里头,每一个又分很多很多,所以号称周礼三百,仪礼三千,孔子就提倡这个礼。

鲁国故城遗址山东曲阜周公庙尼山孔庙周公塑像山东曲阜周公庙孔子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

周公摄政期间,创立了以宗法为基,礼制为体,德治为核心的西周文明,周公子孙世世代代传承与践行西周文明,不仅使鲁国成为西周文明的东方中心和春秋时期保存周礼最多的诸侯国,而且培育了以崇伦理,尊传统,古朴、持重、醇厚为地域特色的鲁文化。

大成殿山东曲阜孔庙春秋时期,周礼已在许多诸侯国日趋式微,而在鲁国仍盛行不衰,公元前540年,晋国朝宣子出使鲁国,亲目所睹便情不自禁地发出“周礼尽在鲁矣”的感叹。

问礼老聃《孔子圣迹图》(明)孔府山东曲阜孔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孔子得以遍览鲁国所藏周礼的典籍文物,孔子还到东周向当时的周之守藏史老子问礼,孔子沐浴在鲁文化的春风化雨之中,汲取营养、陶冶性情,孔子就是在鲁国这样一个社会与文化环境里,逐渐由一个从小饱尝生活艰辛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仰慕三代、坚守周礼、关心民瘼、有志问政的知识青年,孔子踌躇满志地步入社会,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试身手。

骆承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孔子呢,他一生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要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他就提出来礼,这礼本来就是一种向祖先供奉的这么一个物品,后来变成人际之间交往的物品,后来就变成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了,就是人们之间的礼貌、礼节。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对日常生活礼仪的要求,红色、紫色的布不用来作内衣、便服,夏天在室内穿单衣,出门则一定要套上外衣,加工食物要讲究,越精细越好,不吃切割得不合规定的食物。

颜庙山东曲阜复圣殿山东曲阜颜庙公元前481年,孔子最器重的弟子颜渊去世了,孔子很伤心,但是当颜渊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卖了,给颜渊买一副椁的时候,孔子却不同意,他回答说,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置办椁,因为自己做过鲁国的下大夫,按照礼制必须坐车,不能步行,孔子的这些行为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显得迂腐刻板而不近人情,事实上,他从不刻板地遵循礼制,和这些表面的形式相比,孔子更看重行礼时内心的真诚,他说,礼,过于奢侈不如从简,丧礼,大肆置办不如本身的哀伤过度。

骆承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有的人说孔子顽固,现在社会变了(还)用旧礼,不是那样,孔子曾经说了,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你说礼啊礼啊,难道就是献个玉献个帛吗?主要是(表示)对你敬奉那个人的恭敬,乐啊乐啊,难道就是撞钟敲鼓吗?不是,通过这个撞钟敲鼓呢来完成这个礼的这个制度。

圣迹殿山东曲阜孔庙其实孔子不仅是周礼“明贵贱,辨等列”的坚决维护者,他对周礼也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孔子打破“礼不下庶人”的局限,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强调“仁”是礼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仁者爱人。

钱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孔子把治国平天下,解决当时的天下大乱的情况,把希望寄托在哪里呢?他寄托在提高人的素质。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孔子曾经说啊,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如果没有遵守“礼”的那种自觉,那种素养,那么礼乐秩序怎么办呢。

骆承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骆:一个人闹不起来,两个人之间就存在人际之间关系了,人际之间关系怎么办呢?就用“仁”来解决。

孔子非常重视人,关心人,一次,鲁国的马厩着火了,孔子听说后赶紧问伤着人没有,却不问马的事,孔子很看重爱人的仁,齐国的管仲享用了起越自己身份的礼仪,被孔子看成是不知礼的人,但是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霸政,尊王攘夷,维护了华夏诸侯国的稳定,维护了普通民众的安定,所以孔子认可他,称如其仁如其仁,在孔子看来,如果不能心怀仁爱,以亲亲为出发点,扩而大之去爱人,即泛爱众,爱作为社会人群泛称的人,就违背了仁,也就无从谈礼了。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这个“仁”的本意其实就是修身,就是修己,就是反省自身,那么人只有反省自身,才能自觉的按照该做的去做,所以孔子有一句话,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他说仁爱的人,就是我们这个做人的人,只要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就应当有爱心,那么有爱心的表现就是亲亲,亲亲就是孝亲,就是孝敬父母。

孔子将夏商周三代理想化,痛感今不如昔,认为三代以前是一个行大道,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从夏代开始,大道隐设,进入了一个天下为家的社会,以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和周公为代表的君子,以礼规范出一个井然有序的安定社会,这个社会可以称为小康社会。

棂星门山东尼山孔庙在孔子看来,现在所能恢复的只有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已经过去,然而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随着礼制的荒废,这样的小康社会也消逝殆尽了。

杨朝明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所以孔子希望重整礼乐秩序,那么这种礼乐秩序显然这个从夏商周以来,特别是文武周公,那么这是中国的礼乐社会。

大成殿山东曲阜孔庙周公创立的周礼是维护西周社会等级秩序与政治格局的规范,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春秋后期的社会状况了,进入春秋后期,不仅周天子衰落,诸侯争霸也进入了尾声,齐桓公、晋文公等实力强大的诸侯曾先后担当霸主,号令诸侯,周王只是听从他们摆布的名义上的共主。

随着争霸战争的进行,各国的卿大夫逐渐掌握了国政,国君又成为卿大夫手中的傀儡。

随着卿大夫的兴起,原来只负责卿大夫家事的家臣们也开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呼风唤雨。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鲁、晋、齐等诸侯国都卷入了私室向公室夺权的斗争大潮。

春秋后期,鲁国的政治大权落在季孙、叔孙、孟孙氏,号称“三桓”的三个贵族家族手中,国政把持在“三桓”中实力最大的季氏手中,晋国的国政为范、中行(hang)、知、赵、魏、韩六卿家族所把持,晋君已然被架空,六大家族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齐国的国政落入卿大夫陈氏的手中,其他各诸侯国国政也沦入卿大夫手中。

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企图除掉权臣季平子,反而被季氏驱逐,他不断请求齐国和晋国的支持,希望回到国内,但始终未能如愿,七年后,鲁昭公客死他乡,他的太子也没能继承君位。

阳虎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公元前504年,季氏的家主季桓子被家宰阳虎挟持,鲁政落到阳虎手中长达三年之久。

按照周礼,卿大夫家里只能享用十六人表演的乐舞,而鲁国的执政卿季孙氏在他的家里表演天子才能享用的六十四人乐舞,孔子对此十分气愤,他说,这样的事都能容忍的话,还有什么是不能忍受的。

天子衰微,诸侯失位,带来的是传统周礼的荒废、陵替。

泰山问政《孔子圣迹图》(明)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孔子和弟子在泰山边上遇到了一位在坟前哭得很伤心的妇女,孔子让弟子去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女子回答说,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她,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女子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了,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孔子痛恨猛于虎的苛政,痛恨对于周礼的破坏、僭越,痛恨由种种争权夺利带来的战乱、苛暴,他认为正是礼制败坏,上下侵凌造成了当时这种黑暗混乱的局面。

棂星门山东曲阜周公庙在严厉抨击礼崩乐坏、瓦釜雷鸣的同时,孔子对周公和西周社会制度推崇备至,他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