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加快,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在这一理念下,高校国际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大,首先把大学英语定位在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上。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表现在提供用英语讲授的国际化课程,帮助学生适应英语授课、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商务和工作交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这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已成必然趋势,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功能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进入了后大学英语时代。然而,处在这个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本研究对大学英语的困境做一些分析,提出基于复合人才理念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路径构思,以求共勉。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师资素质之间的矛盾
后大学英语时代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
学评价等都将发生变化。在我国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尤其是以听、说为主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懈怠情况;他们中许多人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很满意;他们毕业后的英语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作的需要。[2]5由此可见,大学英语通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者及社会的需求联系不紧密,难以维系基础英语的课程地位。在这种需求变化的形势下,课程目标不能再停留在“打基础”上,而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2]8因此,有学者倡导从通用英语到专门英语的全面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的主流”。[3]与之相呼应,《课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为了顺应形势的变化,各高校纷纷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进行改革,相继曾设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然而,课程设置的增加和变化,意味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化,对师资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后续课程的主要目标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开设的课程内容具有学科性的特征,要求教师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用目标语来进行某门学科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巨大的挑战。原来可以从容应对听、说、
读、写类基础课程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师,在面临应用类课程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尤其是理工科英语应用课程等进行授课时,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课程内容、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就更加凸显。教师们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或行业实践经验[4],或者“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或不足”[5],从而引发各方面的教学困难,如教学深度和广度欠缺,效果难以凸显等,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受挫,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非学科地位与大学英语
教师专业发展的矛盾蔡基刚指出,大学英语不仅不是学科甚至连研究方向也谈不上,因为作为学科,第一,它要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第二,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或知识系统。大学英语具有双重性。对教师和研究者来说有学科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只是一门课程。正因为这种双重性,使课堂教学内容和他们的研究内容可以不一样。[6]因此,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白天工作教的是英语听说读写,晚上自己研究的是莎士比亚或乔姆斯基,但外语教学和文学或语言完全是两回事。[7]这种教学内容与研究内容的不相关性,客观上减少了教师们对科研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这种影响即使在转型时期也是很广泛的,因为这个时期仍然有很多高校的很大一部分教师从事基础课程教学。另一方面,对于从事后续课程尤其是语言应
用类和专业英语类课程教学的老师来说,在大学英语时代,教师们遵循的是英语专业的教学思路,却没有获得英语学科地位和专业身份认同;而“后大学英语时代”导向的是专业英语的教学思路,却缺乏后者的专业水平和学科思维。[8]在知识结构上,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少专业知识和跨学科视野,因而缺乏学科方向感和认同感。因此,在专业发展上,因为学科地位和专业认同的缺失而缺少科研的源动力。虽说有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跨部门上课,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但是因为学科属性和身份的不确定性,其专业发展方面始终受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由此可见,大学英语的非学科地位使大学英语教师陷入身份尴尬,进而对其专业发展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部门转型与定位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问题,还关系到大学英语部门的发展问题。随着大学英语课程基础论的淡出、大学英语英语课时与学分的削减,很多高校大学英语部门正在探寻改革与发展的出路。但是,要改革进取,走学科建设的道路,内部整合却阻力重重,还要考虑很多复杂的问题和因素,其中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学科建设、课程整合、建设与开发等就是大问题。如果维持原状,像大部分高校一样设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或者拓展课程,这些课程的质量由于师资问题影响而受到一定的质
疑,随着大学英语课时的缩减使其甚至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如此,对于大学英语部门来说,它的优势和主体地位就会被削弱甚至消解,大学英语教师的主体地位也会丧失,教师整体的凝聚力就会消减。如果不能解决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和教师的身份问题,大学英语部门很可能会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在探索转型的努力中,也有少数高校正在开始新的尝试,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了专用英语学院,对原大学英语部的课程与师资重新分类整合。学院不独立招生,属于教学科研型单位,主要为本校非英语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英语课程,并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专用英语学院下设三个教学部、一个研究中心(ESP研究中心)和四个教研室(听说教研室、读写教研室、翻译教研室和专业教研室)。不置可否,这种探索对于课程改革与师资队伍的重新整合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英语面临的深刻的矛盾与问题,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教师身份与发展的问题以及大学英语部门的地位与发展问题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毕竟,后大学英语时代要解决的不再是课程内容之争的问题,也不是教学方法分歧的问题,而是课程规划、设置与实施是否适合社会、学生需求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
二、复合型人才———内涵、特征与途径
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9][10][11][12]提出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