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学视角的解析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进食障碍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进食障碍ppt课件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Chapter 8 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s)
进食障碍
概念 诊断标准 病因 治疗
概念
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
DSM-Ⅳ中,包括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 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
男性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1:8-10
国外有研究者认为,AN病人具有完美主义、害羞、 依从的特点
而BN病人还包括其它的歇斯底里特征、情绪不稳 定及好交际的倾向
进食障碍病人有较高的神经质与焦虑及低自尊, 并且表现出一种对家庭及社会标准的强烈认同 (Davison & Neale,1998)
人格特质可能造成易感性,而这种脆弱性与生活 应激源及身体不满意交互作用,最后促发了病态 的进食行为(Cooley & Toray,2001)。
双生子研究也提示神经性厌食症有基因影响,综合一些已 发表的研究报告,Hsu计算出同卵双生子及异卵双生子的共 病率分别为47%与10%
下丘脑
社会文化因素(大众传媒的影响)
具文化特异性的心理疾病 社会审美标准的压力
心理因素
人格特点
心理动力学观点 家庭动力学观点 认知—行为观点
人格特点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其它观点还有,认为进食障碍和童年受 虐及其它创伤如性虐待、失去亲人、父母不合、在适当年 龄未完成个体独立过程、重要的性心理发育阶段未完成自 我认同等相关。
家庭动力学的观点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概念及诊断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概念及诊断
Pot n lcmmu ia in Na Jn 1 0 6,C i a ssa d Teeo n c to s。 n i g 2 0 4 hn
Ab ta tS 1— we v d dsr e e aig b h vo u sin ar o 7 3 a oe cn si nigae o iv siae h o g src : ef a e io d r de t e a irq e t n iet 0 d lse t n Najn rat n e t t 。t r u h n o g
1 研 究 背 景
于 进 食 障 碍 亚 临 床 状 态 的 人 发 展 成 进 食 障碍 的 比例 比普 通 人 群
高 出 很 多 。 因 此 , 防 进 而
1 1 进 食 障 碍 的 研究 现状 . 从 2 O世 纪 5 O年 代 以 来 , 类 赖 以 生 存 的进 食 行 为 逐 渐 受 人
trsodet gdsres与 神 经 性 厌 食症 和神 经性 贪 食 症 之 heh l ai i dr) n o 迄 今 为 止 最 具 影 响 力 的 疾 病 分 类 体 系 D M 除 了 神 经 性 贪 S
间 只存 在 量上 的差 别 l 。 _ 4 ] 食 症 、 经 性厌 食症 和 临 时新 增 的 类 别 暴 食 障 碍 外 , 包 括 未 确 神 还 定 的进 食 障碍 这 个 诊 断 类 别 。D M 是 把 具 有 进 食 障 碍 的 临 床 S 症 状 、 不 完全 符 合 神 经 性 厌 食 症 和 神 经 性 贪 食 症 诊 断 标 准 的 但 个 体 归 人 E NO D S中 ] 。实 际上 , 食 障 碍 也 是进 食 障碍 亚 临 床 暴 状 态 的一 种 。 我 国学 者 在 对 进 食 障 碍 进 行 研 究 时 , D M 中 的 E OS 把 S DN 直 接 翻 译 成 “ 典 型 性 进 食 障 碍 ”s。 非 _ ]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引言:进食障碍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理疾病,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已经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进食障碍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其不健康的饮食观念和行为模式,并帮助他们改变这些不利于康复的认知和行为。

CBT的核心理念是认为进食障碍是一种学习和加强的行为,因此,通过重新学习和加强健康的进食观念和行为,患者可以逐渐摆脱进食障碍的困扰。

二、心理动力治疗心理动力治疗是一种以心理冲突和潜意识过程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

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心理动力治疗通过帮助患者探索和理解其心理冲突和潜意识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帮助他们解决与进食相关的问题。

心理动力治疗注重个体内心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和探索,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到进食障碍背后的深层心理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在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治疗的目标是通过改变家庭系统中的不健康模式和动态,帮助患者摆脱进食障碍。

家庭治疗的核心理念是认为进食障碍是家庭系统中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

因此,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一起进行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四、心理教育和支持心理教育和支持是进食障碍心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患者提供关于进食障碍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

此外,心理支持的提供也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康复动力。

心理教育和支持可以通过个体或群体形式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治疗目标进行调整。

结论:心理学在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食障碍是什么了解这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进食障碍是什么了解这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学校应提供丰富的体 育活动,增强学生的
身体素质和自信心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 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心理问题
早期发现和干预
关注饮食行为:观察是否有过度 节食、暴饮暴食等异常行为
关注心理状态:观察是否有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 定时定量,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 暴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4
进食障碍的治疗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改 变患者的认知和行 为模式
家庭疗法:改善家 庭关系,建立支持 性环境
心理动力疗法:探 索患者的内心冲突 和防御机制
药物治疗:配合心 理治疗,缓解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如氟西 汀、帕罗西汀等, 用于治疗抑郁症和 焦虑症
抗精神病药:如奥 氮平、利培酮等, 用于治疗精神分裂 症和躁狂症
抗癫痫药:如丙戊 酸、卡马西平等, 用于治疗癫痫和躁 狂症
食欲抑制剂:如苯 丙胺、安非他酮等 ,用于抑制食欲, 减少进食量
其他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动力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 焦虑药等
营养治疗:调整饮食结构, 保证营养均衡
进食障碍的分类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反复出 现暴饮暴食,并伴有失控感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体重和 体型的过度关注,导致体重严 重下降
暴食症:患者反复出现暴饮 暴食,但无失控感
回避性限制性食物摄入障碍: 患者对某些食物或食物类别产
生过度恐惧和回避
02
进食障碍的症状
厌食症的症状
添加 标题
体重明显下降
添加 标题
过度关注体重和体型
添加 标题

心理学与厌食症与暴食症解析饮食障碍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与厌食症与暴食症解析饮食障碍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与厌食症与暴食症解析饮食障碍的心理因素心理学与饮食障碍:解析厌食症和暴食症的心理因素饮食障碍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厌食症和暴食症。

这些疾病与饮食习惯和身体形态的异常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提供理论和干预用来帮助理解和治疗饮食障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厌食症和暴食症解析中的关键作用。

一、厌食症的心理因素分析1. 自我形象和身体满意度厌食症患者通常存在对自己身体形象的扭曲,认为自己过胖或不符合社会对美的标准。

这种体重与形象的不满意使得个体对食物摄入产生强烈的限制,甚至拒绝进食。

背后的心理因素包括低自尊、对外貌的过分关注以及对完美身材的渴求等。

2. 自我控制欲望厌食症患者常常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控制欲望,试图通过限制食物的摄入来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

这种控制欲望可能源自对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不安全感和无力感。

通过控制饮食,患者试图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平衡和掌控感。

3. 抑制情绪和疾病转移厌食症可能与抑制情绪和疾病转移有关。

在情绪困扰或生活压力下,食物成为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通过关注食物、控制饮食,患者可以暂时忽略自己的负面情绪或内心的痛苦。

二、暴食症的心理因素分析1. 情绪调节机制暴食症患者倾向于通过进食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面对负面的情绪体验时更为突出。

进食成为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能够暂时缓解焦虑、抑郁或愤怒等情绪。

患者常常无法准确区分饥饿与情绪之间的差异,导致过度进食。

2. 自我认知和自尊问题暴食症患者普遍具有自我认知和自尊的问题。

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感到极度的不满,容易陷入对自己的否定和自责中。

暴食行为则成为了一种逃避现实和自我否定的方式,暂时缓解了对自我价值感的压力。

3. 社会压力和成见现代社会对身体形象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期望值,这使得暴食症患者更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通过暴食,他们试图控制自己的体重,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社会认可的体型标准。

心理形成厌食症的原因分析

心理形成厌食症的原因分析

心理形成厌食症的原因分析厌食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厌食症的主要特征是对体重和体形的过度关注,以及极度限制食物摄入的行为。

虽然厌食症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对厌食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自我形象和身体认同自我形象和身体认同是厌食症的重要因素。

社会对瘦身美的崇拜,以及媒体对瘦身理念的宣传,使得许多人对自己的体形产生不满和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对自己身体的不满意,进而引发厌食症。

患者常常通过控制食物摄入来追求所谓的“完美”体型,以此来满足自己对身体的认同需求。

2. 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家庭中存在着高度重视形象和体重的文化氛围,以及家庭成员对身体外貌的过度评价,容易使得孩子形成对自己体形的不满意和焦虑。

此外,过度关注食物和饮食习惯,以及家庭中的饮食限制,也可能对孩子的饮食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患厌食症的风险。

3. 心理创伤和应对机制心理创伤是厌食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患者可能经历过身体或心理上的创伤,如性侵犯、虐待、失恋等,这些经历使得他们对自己失去了控制感和安全感。

为了应对这些创伤,他们可能选择通过控制饮食来获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此外,厌食症也可能是一种应对机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4. 完美主义和控制欲完美主义和控制欲是许多厌食症患者的共同特征。

他们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貌有着过高的期望。

他们往往感到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进而通过限制食物摄入来获得一种自我控制的感觉。

这种控制欲的满足可以暂时缓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5. 社会压力和竞争现代社会的高度竞争和社会压力也是导致厌食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追求成功和完美的社会氛围中,许多人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形产生了过度关注。

他们为了在社会中获得认可和接受,可能选择通过限制食物摄入来控制自己的体重和形象。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五、病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女性,20 岁,此阶段的女孩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表现出强 烈关注,而该来访者身材偏胖,容易对自己身体上的瑕疵产生自卑心理。
家庭、社会因素:长期作为家中独生女获得父母的宠爱与关注,习惯 于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对自己要求尽善尽美,不能忍受他人任何的否定, 不能忍受自己的任何缺陷。几个月前弟弟的降生让她想通过各种途径来 获得家人更多的关注。
作者简介:袁晶(1986—),女,陕西三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职称,就职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18·
பைடு நூலகம்016 年第 12 期
文化
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做深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第二阶段:第 2、3、4 次咨询。认知领悟过程。 第二次咨询:目标:改变来访者不良饮食行为 咨询过程: 继续采用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巩固咨询关系,例如对她如约准时前
文化
2016 年第 12 期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袁 晶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00)
【摘 要】本文是对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 要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使其认识并改正了不合理认知,建立自信,消除 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基本达到了咨询的效果。 【关键词】进食障碍;不合理认知;认知行为治疗
八、咨询过程
本案例共进行了 6 次咨询,共三个阶段:⑴咨询关系的建立;⑵治疗 实施阶段;⑶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第 1 次咨询。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通过积极关注、共情、理解等咨询技术,使来访者感到无条件地被尊 重、被接纳,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来访者 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探寻来访者的改变意 愿,根据其焦虑、紧张、抑郁的精神状态进行放松训练,同时商定第二次心 理咨询的时间。咨询方法主要为会谈法。并留家庭作业,要求来访者每晚

心理学知识-进食障碍

心理学知识-进食障碍

心理学知识-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以及神经性呕吐。

儿童进食期拒食、偏食,以及异食症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神经性厌食和贪食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
症状: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都表现为强迫性行为,即不能抗拒的拒绝进食或暴饮暴食。

常见于女性,多见于城市高收入人群中。

诊断标准:P102。

略:明显体重减轻;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常可有病理性怕胖;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症状至少已三个月;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

病因:与人格特征、家庭特点等有相关。

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个体心理的、生理的、社会的方面。

治疗策略:主要是试图增加患者的饮食,恢复正常体重,旨在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家庭疗法、行为疗法、药物治疗。

二、贪食症
症状: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

常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常采一些极端措施来防治发胖。

可与神经性厌食症交替出现,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性别年龄分布上也相近。

多是厌食症延续者。

诊断标准:P104。

略:持续的难以控制的进食和渴求食物的优势观念;用极端方法抵消发胖作用;常有病理性怕胖;常有神经性厌食症既往史;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两次持续三月;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

病因:遗传、生物学、家庭、社会。

应激认知(认知歪曲)内容与普通人有区别。

治疗模式:药物(阿片受体阻断剂)、认知-行为治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在此处比行为疗法更有效)。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进食障碍的成因
21 0 0年 3月
Ma . 1 r 20 0
桂林 师 范高 等专 科学 校学 报
J u n lo i n No ma l g o r a fGul r l i Co l e e
第2 4卷
第 1期 ( 总第 8 期 ) 1
Vo . 4 No 1 ( u No 8 ) 1 2 . S m . 1
传统 观点 认为“ 食 ” 没有 食 欲 ” 其 实这种 观 厌 即“ ,
点是一种误解, 因为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早期是为了控
制 体 重而 节 食 , 到后 期 才 由于长 期 饥 饿 失 去 了食 欲 。
神 经性 厌 食 症是 一 种多 见 于 青少 年 女 性 的进 食 行 为
异常 , 其特 征 为 故意 限 制饮 食 , 取过 度 运 动 、 吐、 采 引
不 典 型进 食 障 碍 在 临 床表 现 上 非 常接 近 神经 性
厌食 症 或 神 经 性 贪 食 症 , 又 未 达 到 二 者 的 诊 断 标 却
准 。另外 , 状上 也 易混 淆 , 同时 出现 限制饮 食 、 症 如 过
( ) 义 一 定
进 食 障 碍 (aig ds res E 是 指 具 有 与 其 et i d r , D) n o 他精 神 疾病 无 关 的异 常 的进 食 习惯 或 控 制 体 重 的 行 为 , 导致 了严 重的生 理 障碍 。进 食 障碍不 仅 表现 为 并
从 心理 学 视 角探 讨 进 食 障碍 的成 因
徐 强
( 浙江传媒学院 心理 健康与生命 教育中心 , 浙江 杭 州 301) 1 0 8
[ 摘
要 ] 以神 经 性 厌 食 和 神 经 性 贪 食 为 主 要 症 状 的进 食 障 碍 已成 为 一 个 严 重 的社 会 问 题 , 直 它

变态心理学-第7讲(进食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7讲(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诱发因素
体像期待:是指人对自己体貌特征的一种心理期待。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往往会对自己有体像期待,害怕 自己变胖。
• 周围人 的评价
缺乏自信
模仿偶像
•自身 “ 仿同”
• 疯狂节食 过量运动 催吐
减轻体重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对肥胖的强烈恐惧以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对体形体重的过度关注)
神经性厌食症的特点
1、有一种对增重及失去饮食控制的病态恐惧; 2、患者永远不会满意于自己减轻的体重; 3、患者不会主动求医,因为它们不认为自己不正常; 4、非常难以治愈,甚至会危机生命。
其它问题:
➢ 舞蹈演员等对体形要求较高的群体,有更高风险罹患此症。 ➢ 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15—24岁女性,其死亡率是人群中同
• 体重明显下降,与标准体重相比减少了 15%或以上; •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下限,仍然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 女性闭经(至少持续三个月未来潮),男性性功能低下(青
春期前的患者性器官幼稚型); • 不是任何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节食,也不是任何一种
精神症状的继发症状;
二、神经性贪食症
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及 强烈的控制体重的观念为特征的综 合征。年龄及性别分布类似于神经 性厌食,但发病年龄稍晚高峰期 15—21岁。这些障碍可被视为持 续的神经性厌食的延续。与神经性 厌食不同的是体重是正常的,女性 的月经正常。
(C)神经性厌食症
(D)暴食症
【答案】C
2.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症状是( )
(A)暴食和泻出行为 (C)体重严重降低
(B)过度运动 (D)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及对苗条的狂热追求
【答案】D
3.简述进食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你了解进食障碍么

116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你了解进食障碍么?文 宋佳桐长春吉林师范大学暴食症与贪食症在表现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二者都有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并且在暴食之后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出现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但暴食症患者几乎没有补偿性行为。

虽然没有补偿性行为带给身体的过度伤害,但痛苦抑郁的情绪也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进食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引起进食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也不仅仅是由于个人对自己身材的过分要求,至今我们也没能找到确定的结论,因为构成这种障碍的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叠加性。

因此在分析成因时,也不能一概而论。

(一)由于个体追求“完美主义”年轻女性对于追求所谓的骨感身材的迫切需求,希望身材更纤细、体重数值下降,在一般性的节制饮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后,便开始采取极端的减肥方法节食,从而引发暴食。

有研究表明,在青春期有节食行为的少女患上暴食症和厌食症的比没有暴食行为的人群高出8倍多。

从节食最开始的克制食欲,演变成恐惧食物,到最后形成无法进食的情绪性厌食,这也是大多数厌食症患者进食障碍的形成过程。

而一般患有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人群的体重和BMI 指数都在正常数值范围之内,而体重超重或者体脂偏高的人群患有暴食和厌食的几率普一、概念的界定进食障碍是一种与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目前严重进食障碍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神经性暴食症三种。

根据国内的调查显示,患进食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女性患病远高于男性,青少年患病几率高于成年人,而厌食症是精神障碍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占到5%-20%,其中的20%死于自杀,80%死于各器官衰竭带来的躯体并发症。

神经性厌食症以节食为手段,以体重和BMI 过低,过分关注体重和身材,持续阻止体重恢复为外显特征。

厌食症患者体重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心理上害怕体重的增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影响体重的行为,例如:减少能量摄取,断食节食;补偿性行为,催吐使用泻药,过度运动。

多巴胺与食欲调节障碍理解暴食与贪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多巴胺与食欲调节障碍理解暴食与贪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多巴胺与食欲调节障碍理解暴食与贪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食欲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等。

其中,多巴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食欲调节障碍(如暴食和贪食)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巴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暴食和贪食是两种常见的食欲调节障碍,特征为摄入过量的食物。

暴食症患者常常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而贪食症患者则表现为无法控制地持续进食。

研究表明,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这些食欲调节障碍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了奖赏和动机的调节。

奖赏回路中的核心区域包括脑内的纹状体和下丘脑,这些区域中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奖赏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暴食和贪食症患者的奖赏回路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多巴胺系统的异常有关。

一方面,多巴胺的释放可以产生满足感和奖赏感,使食物成为一种奖赏刺激。

在正常情况下,当我们食用美味的食物时,多巴胺水平会上升,引发奖赏感。

然而,研究发现,暴食和贪食症患者在面对食物奖赏时的多巴胺反应异常。

他们可能表现出对食物的过度渴望和寻求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奖赏刺激。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暴食和贪食症患者对食物常常无法控制。

另一方面,多巴胺还参与了食物摄入后的饱腹感和代谢调节。

一项研究表明,多巴胺可以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然而,暴食和贪食症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系统功能缺陷,导致多巴胺的抑制效应降低。

这使得他们在摄入大量食物后无法产生饱腹感,从而继续进食。

这也是暴食和贪食症患者摄入过量食物的一个因素。

总结起来,多巴胺与食欲调节障碍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多巴胺在奖赏回路中的异常反应使得暴食和贪食症患者对食物的奖赏刺激过度渴求,同时多巴胺系统的功能缺陷导致饱腹感减少,进一步维持了摄入过量食物的行为。

然而,目前对于多巴胺系统与食欲调节障碍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答。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食欲调节障碍患者多巴胺系统的差异,并研究多巴胺系统的调节方法对于食欲调节的干预效果。

个体心理学理论视野下的进食障碍

个体心理学理论视野下的进食障碍
体形 与外表 的错误 观念 的产 物 。家庭 系 统 理论 认 为
卑 相联 系 的。然 而 , 阿德 勒也 承认 在 一些 情 景 下 , 强 烈 的 自卑 ( 其 是 那 些 使个 体 羞 于与 外 部世 界交 往 尤 的 自卑 ) 是神经 症 的 。也 就是 说 , 自卑超 过 某个 度 当
体 心理学 理论 提供 了一个 包含 家庭 、 体 、 会 以及 个 社 生理 等多方 面 因素 的框 架 来考 察 个体 行 为 。 因此用
进食 障碍是 个体 可 以用来应 付 自卑 的众 多方 法 中 的一 种 。进食 障碍症 状 能使个 体 分散 对 强烈 自卑
的关 注 或 使个 体 变 得 麻木 , 这样 会 使 强烈 的 自卑在
上 产生 的对 自己的错 误评 价 。如果 儿 童 有一 些 使他 怀疑 自己能 力 与 价值 的经 验 , 么就 很 有 可 能 产 生 那 自卑 。为 了克 服 自卑 , 童 就 会通 过 各 种方 式 努 力 儿 寻找 自己的归 属 。因 此 , 德 勒认 为个 体 在 根 本 上 阿 是受 克服 自卑 的需要 所驱 动的 。 阿德勒 认为 自卑在 人类 的发 展 历程 中发 挥着 十
自卑 、 求卓 越 、 追 获得 归属 的一 种 手 段 , 时 进食 障 碍 与 生 活 风格 、 会 兴 趣 有 一 定 的联 系。 同 社
【 键 词 】 个 体 心 理 学理 论 关
进 食 障 碍 自卑 追 求 优 越
社 会 兴 趣
进 食 障碍主要 包括 神经 性厌 食 症 和神 经 性贪 食 症两 大综合 征 [ 。近 年来 , 类 障 碍 的患 病 率 明显 1 ] 这 增 高。对 于进食 障 碍 的病 因 , 同 的理 论 有 不 同 的 不 看法 。心理 动力理 论认 为进食 障 碍 是儿 童早 期 未 解 决 冲突的反 映 。认 知行 为理论 认 为进 食 障 碍是 关 于

进食障碍疾病

进食障碍疾病

进食障碍疾病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特别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

这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消失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进食障碍的特别的行为并非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可怕和试图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经常是多数患者最明显的心理病理。

由于最早可见的问题经常为消瘦、便秘、呕吐、闭经等养分不良、消化道及内分泌症状,而对心理体验患者又有意隐瞒,这类病人起初多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科、内分泌科、妇科、中医科等,行大量的试验室检查和对症处理,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另外,由于这类疾病的早、中、后期都简单合并抑郁心情、强迫症状等,在精神科也常常会被单纯根据‘抑郁症’或‘强迫症’来诊治,而忽视最根本的心理病理。

因此,具有心身疾病性质的进食障碍无论在综合医院还是精神专科医院都需要更多被关注和了解,从而改善该类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病因1.个体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共性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指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存在肯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罹患进食障碍和其他精神类障碍的人多于正常人群)和部分脑区的功能特别;共性因素是指进食障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人格特点——追求自我掌握、追求完善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等。

在青春期即简单表现出自主性和依靠性的剧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进展、维持和康复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常见的‘进食障碍家庭’模式有(1)家庭成员的情感紧紧纠缠在一起,无法分清彼此——‘爱着你的爱,痛着你的痛’;(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3)父母冲突,孩子卷入其中,背负过重的负担;(4)家庭模式僵化,无法适应孩子的进展——永久用对待婴儿的方式对待长大的孩子。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

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心理学分解题目: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摘要:在“瘦即是美”文化的倡导下,女大学生减肥现象司空见怪,人类赖以生存的进食行为逐渐受到进食障碍的困扰。

文中讨论了两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分别是厌食症和贪食症患者,她们都在生理及心理上存在严重障碍及问题。

进食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生理、家庭、个体心理、社会因素等。

文中用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解释进食障碍产生的心里原因。

进食障碍的治疗需要运用医学和心理双重疗法。

但一般治疗效果甚微,我们可以将目标转移到对进食障碍及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的预防上来。

关键词:进食障碍;厌食症;贪食症;女大学生女大学生进食障碍案例研究1.引言:进食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和习惯性行为,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下,人类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与对美的追求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中国传统社会所倡导的“胖既是美”的传统观念被颠覆,西方文化的“以瘦为美”之风迅速蔓延,由此所引发的减肥风潮愈演愈烈。

如今中国有关年轻女性异常减肥行为的报道屡见不鲜。

进食障碍及其亚临床状态已逐渐成为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而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则演变为因减肥引发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进食障碍会导致女大学生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进食问题上,直接影响到女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

不仅躯体方面存在营养不良、闭经、发育停滞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抑郁、自杀等精神问题和社会问题。

进食障碍是以异常进食行为为主的精神障碍,是个体对体重和体形的态度异常、认知失调。

主要包括神经性贪食症(BN)、神经性厌食症(AN)和暴食障碍(BED)。

[1]神经性贪食症的临床特征包括:反复发作暴食,以短时间内(通常两小时内)摄入大量食物为特征,发作时伴有进食失控感,通常患者为防止体重增加,反复采取不恰当的补偿行为,如引吐、泻药、过度锻炼等;神经性厌食症的特征包括:不愿意使体重保持在正常,非常害怕体重增加。

进食障碍的健康教育

进食障碍的健康教育

进食障碍的健康教育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不断增加的一类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心理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进食障碍并进行健康教育,本文将详细介绍进食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原因和预防方法。

一、进食障碍的定义:进食障碍是一种心理健康问题,患者在进食和摄食方面出现长期的异常行为,包括摄食过量和摄食不足等问题。

二、进食障碍的类型:进食障碍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排泄综合征。

1. 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患者会有对体重和形象的过度担忧,导致限制食物摄入,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并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不合理的看法。

2. 暴食症(bulimia nervosa):患者会间歇性地暴食大量食物,并在暴食后采取不健康的方法,如催吐、滥用泻药等来减少摄入的卡路里。

3. 暴食-排泄综合征(binge-eating disorder):患者会反复出现暴食的行为,但并不会采取措施来减肥,导致体重上升。

三、进食障碍的症状:进食障碍患者常常会出现以下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明显的体重变化:进食障碍患者的体重通常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从而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

2. 对食物和体重的强迫思维:患者经常会对食物和体重有强迫性的思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3. 摄食行为的控制和规律:患者可能会过度控制自己的摄食行为,如限制食物摄入的数量和种类等。

4. 对身体形象的不合理认知:进食障碍患者可能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不合理的认知,如觉得自己过胖或者不完美。

5. 心理和情绪问题: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和情绪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社交。

四、进食障碍的原因:导致进食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1. 生物学因素:遗传、激素失调、脑化学物质的异常等生物学因素可能会影响进食障碍的发生。

理食障碍研究综述

理食障碍研究综述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进食 障碍的人格总体特征 为依赖 , 缺乏
自主和对 自身和以上外在个体领域的混淆。对 B N的研究大致有两
种理论取 向: 一是对 象联系观点 , 为是 分离 一个体化 中实践 阶 它认 段 的发展停滞导致 继续使用身体作 为转换性对 象 ,暴食和泻 出则 重 现了分离 一 体化时婴儿 与母 亲的斗争 。而结构 观点则强调个 个 体用暴食来 防御 内心 冲突所导 致的焦虑 。 E D患者具有 明显 的歪 曲认 知。厌食症 和贪食症 的临床表现个 体对 形体 和体重过度夸大 。这 负性想法起始 于一定 的人 格基础并 影响个体, 使之产生刻板进食 和减少进食量 的行为, 使怪异 的偶然行
为得 到加强 , 据认 知偏差 来加工 信息, 终受随后 的躯体 情况影 依 最
童 的家庭模式存 在纠结 、 过度保 护 、 僵化 、 缺乏 冲突解决 的能 力等
四种互动特征;而 患有 A N的儿童在避 免家庭 冲突起到重要作用 。
因此, 治疗 目 不仅 是改变病人本身, 标 而且要 改变其家庭功能 系统 。 治疗师 担任治疗 系统 的领导, 对家庭 中积极 的方 面予以肯定 和支 持, 对家庭中互 动模式 予以挑战。通过对互动模式 的挑战, 使病人的
进 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综合症, 包括神经性厌 食症 、 神经性贪食症 、 不 典型进食障碍 。神经 性厌食症患者拒 绝保持其年 龄及 其身高所应 有 的最低限度 的体重 , 体重至少 比正常体重低 1 %, 存在严重 的 5 且
Lbr a ( 0 1 研究 了同伴在进 食障碍 中的社会 增强作用 、 ie 11 2 0 ) nl 同伴 的示范作用及受欢迎程度在进食障碍的产 生和维 持中£ 诈用 。 , 家庭 因素在进食 障碍的发生发展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A i 研 n e

变态心理学第十章 进食和睡眠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十章  进食和睡眠障碍
第十章 进食与睡眠障碍
第一节 进食障碍 第二节 睡眠障碍
进食和睡眠是有机体的两种重要的、 相对自动化的行为。它们不仅对我们的生 存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其 他行为也会产生重要作用。
第一节 进食障碍
一、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一组以进食 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包括与体重和进食有 关的极端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其严重的情绪和 躯体问题对生命有威胁,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暴食障碍(binge eating disorder) 等。
第二节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量、质或定时异 常,或者是在睡眠中或睡眠觉醒转换时发 生异常的行为或生理事件。判定一个人是 否存在睡眠问题的一个方法是观察个体在 白天的情况,或是在清醒状态下的行为。
一、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
(一)睡眠紊乱
1.原发性失眠(1)临床表 (2)可能原因2.原发性嗜睡
(1)临床表现 (2)可能原因
三、进食障碍的可能原因、预防与治疗
(一)可能原因 1.生物因素 2.心理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社会因素 5.综合因素
(二)预防
进食障碍的患者一旦患病,个体将很 难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大多数不接受治 疗的人则多年遭受病痛,有些人甚至一生 都如此。因此,进食障碍的三级预防系统 非常重要。
(三)治疗 1.药物治疗 2.心理社会治疗
二、进食障碍的类型
(一)神经性厌食症 1.临床表现 2.医学后果 3.相关的精神障碍
(二)神经性贪食症
1.临床表现 2.医学后果 3.相关的精神障碍
(三)暴食障碍
除了比较常见的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 性贪食症,研究者们又发现了这样一群患 者,他们因为暴食而倍感苦恼,但他们没 有极端的代偿性行为,因此他们不能被诊 断为贪食症。这类患者被称为暴食障碍 (binge eating disorder,BED)。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

心理学对进食障碍治疗的探索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和暴食-净化综合征。

这些疾病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心理学在进食障碍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和辅导,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进食行为和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进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成果。

I.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进食障碍的治疗中。

该疗法基于认知和行为间的关系,旨在帮助患者纠正对自身形象和进食行为的扭曲认知,并通过行为技巧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1.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治疗师通过与患者的对话,帮助他们识别和改变负面的自我认知和错误的信念。

对于进食障碍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对自己的体重、身形和食物消耗有过度关注,并存在不合理的想法,如“我必须控制我的饮食才能接受自己”或者“只有变瘦了,我才会快乐”。

认知重构通过挑战这些错误的信念,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重构他们的思维模式。

2. 行为技巧训练除了认知重构,认知行为疗法还侧重于通过行为技巧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

针对厌食症患者,治疗师可能会采用饮食日记、饮食规划等技巧,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进食习惯。

对于暴食症患者,治疗师可能通过饮食规律性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等方式,帮助患者控制暴食行为,并建立健康的自我管理技能。

II.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家庭治疗在进食障碍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进食障碍往往与家庭环境和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密切相关,而家庭治疗通过整合家庭资源,帮助患者从系统层面上改善与进食障碍相关的问题。

1. 家庭系统理论基础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是一个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讨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原因与康复策略

探讨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原因与康复策略

探讨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原因与康复策略青少年进食障碍是一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问题。

它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有负面影响,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原因以及康复策略,以帮助广大青少年克服进食障碍,实现健康成长。

一、原因分析1.1. 压力与焦虑青少年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焦虑可能成为出现进食障碍的诱因。

学业压力、社交压力、亲子关系紧张等都会使青少年产生负面情绪,使其对进食产生恐惧和厌恶。

1.2. 偏食与营养不良一些青少年存在偏食的问题,偏好某些食物,而对其他食物采取排斥态度。

这种偏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及相关的健康问题,进而发展为进食障碍。

1.3. 自尊与身体形象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对自己的身材及身体形象特别关注。

一些青少年可能对自己的体态产生不满意,出现过度减肥的行为,以求达到心目中的理想形象。

这种行为可能演变为进食障碍。

1.4. 家庭环境与学校文化家庭环境和学校文化对青少年的进食观念和行为习惯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家庭中对体重的过度关注、追求完美的学校文化等,可能使青少年对自己的进食行为产生不正常的思维。

二、康复策略2.1. 多学科团队合作治疗青少年进食障碍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包括医生、心理学家、营养师等。

他们共同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手段,帮助青少年理解和改变不健康的进食观念和行为习惯。

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焦虑。

2.3. 营养咨询营养师的参与对康复非常重要。

他们可以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为青少年制定适合的膳食计划,确保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此外,营养师还可以提供关于饮食平衡和营养知识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4. 家庭支持与治疗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康复需要家庭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家长应了解进食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式,并配合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食欲 闭经
※ 《消耗症的治疗》:一位18岁女孩的案例
有慢性消耗性面容 情绪不佳
“神经性消耗”
过度活动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历史
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Charles Laseque(1873)和英国的William Gull (1874)先后发表文章,提出“厌食”这一术语。他们将厌食视作一种 心理障碍,归于癔症的一个亚型。后来神经性厌食症逐渐从癔症中分离 出来。 20世纪初,法国医生Pierre(1903)发现神经性厌食症还存在暴食、呕吐、 导泻等症状。但直到1959年之后,才出现“贪食”这一术语。1980年, 贪食症才首次作为进食障碍的一组综合征,被列入DSM-III当中。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是幼儿或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根源。
进食——占有——损人利己——攻击性——负罪感——减少进食 进食——满足口唇欲望——色情刺激——压抑性本能——减少进食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
不能接受成年女性角色,对性厌恶 防御妊娠,不想成为妻子和母亲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消除以下误区:
× 认为清除行为是控制体重的好办法(实际上清除行为会导致身体反
射性地降低代谢率,同时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 希望通过治疗可以让自己不再想到食物(促进机体生成健康敏感的 代谢模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门诊心理治疗的程序 1. 建立治疗联盟 2. 治疗设置(首要是真诚)与目标(最重要是目标体重的设定) ※ 目标体重的计算:体质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不低于17.5;
或在维持月经来潮的体重基础上再增加1.5-2.5kg。注意保持灵活性。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内的控制和反控制 ※ “学习不如做生意!” 家庭关系紊乱(厌食成了“防卫”机制,可吸引关注、撮合父母)
家庭进食观念
父母养育(厌食症患者父母:控制; 贪食症患者父母:轻视、责骂) 性发展方面的问题
※ 躯体虐待、性虐待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定义
进食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这组疾病主要包 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属于精神类障碍。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
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明显消瘦) 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 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体型可 能看起来正常)
神经性厌食症家庭功能的四个特征: 纠缠性(家庭成员界限模糊) 过度保护(家长过度关心,使孩子觉得有责任保护家庭)
僵化(家庭成员不想做出任何改变)
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否认、争吵、逃避)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家庭系统在症状行为发 生之中达成稳定
家庭治疗学派的解释
结构派家庭治疗的理念: 控制 VS. 反控制 父母想控制孩子,但孩子觉得不
感到被背叛,加 重厌食行为 孩子 反对赢 家,示 范输家 试图结盟,改变僵持格局
吃东西是唯一有把握的控制,反
过来控制父母。 系统派家庭治疗的理念:
父/母(赢)
父/母(输)
不愿结盟,反而联手对付孩子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直接目标
帮助患者理解营养和康复计划并与之合作
进食障碍患者心理学视角的解析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历史
几千年前就有关于进食障碍的病例记载:大约 9 世纪时就有一个叫St Jerome的组织,以宗教为名要求其女性教徒禁食,结果除了消瘦以外, 连月经也停了。(Parry Jones, 2002)。 1694年,英国内科医生Richard Morton首次对神经性厌食症症状进行全面 描述。
先实验性地控制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运动、兴趣爱好,
但很快发现对吃的控制是“唯一成功的行为”(见效快、影响 大、阻止青春期发育、社会价值观的鼓励)。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认知行为学派的解释
神经性贪食症 自我价值评估过低; 极度自我批评,不能达到体重目标时,觉得是自 己做得不够,从而维持减重行为。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家庭治疗学派的解释
神经性厌食症的实质:借此将家庭中失去的功能表现出来。
• 症状成了患者想要解决家庭功能问题而尝试的办法;
• 某个家庭成员由于特殊生活情境而产生了这种症状, 整个家庭系统则利用这个症状作为维持系统的转机。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家庭治疗学派的解释
不能与母亲从 心理上分离 感受到一个侵 入的内投射的 母亲 通过挨饿,阻 止这个侵入的
内在客体的成
长,并摧毁它
自体挨饿——对重现的乱伦冲动的防御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认知行为学派的解释
厌食症的核心特征是对控制进食的极端需求。 Hilde Bruch最早注意到厌食症患者都有强烈的
有关食物、节食和体重的错误认知。 患者认为体型和体重有特殊的人文含义。
※ 注意:单纯心理治疗对重度营养不良的厌食症患者常是无效的。但是,
一旦营养不良被纠正,体重开始增加,此时心理治疗是非常有用的,有 必要建立长期的治疗关系。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团体治疗 家庭治疗
※ 如果患者本身是位母亲,那么需要注意她的养育方式,并关注她的子
女,以预防进食障碍的“代际传递”。 基于成瘾模式的心理社会干预(“十二步程序”)
3. 关于目标体重的相关教育(先了解患者的想法,不要急于灌输“正确” 的信息;然后强调脂肪和肌肉的重要作用。)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4. 共同制定增重的策略与进程(如何增加热量的摄入;每周只能在固定
地点称一次体重;记录进食日记;摒除之前的异常行为模式)
5. 向终极目标进军(追求身心健康:家庭、朋友、学习、娱乐、愿望、
理解并改变患者与进食障碍相关的错误观念、态度和不良行为
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 明了导致以及强化进食障碍不良行为的病理心理和心理冲突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一系列非惩罚性强化措施,“宽容型”比“严格型”更有效) 个体心理治疗(重塑认知模式,或帮助内省、理解人格缺陷)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特征
普通人群中进食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 5%~3% 绝大多数为女性(超过 90% 的严重患者是青年女性) 特殊人群患病率较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员、芭蕾舞演员 和时装模特) 地区差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状况好>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智力水平高>正常智力水平)
• 难以与同性或异性建立正常友谊
• 难以自己做决定,无法正确认识失败
• 自怜、回避冲突(为什么是我!) • 总是无条件迎合他人
感谢您的聆听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地域和性别差异(北美“肥胖恐惧”VS. 亚洲“无肥胖恐惧”) 社会等级(“中上流”社会 VS.“底层”社会) “瘦”的文化 现代女性角色冲突 女性社会压力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性格特征
“厌食症样人格”:害羞、胆小、爱整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外界排 斥、异常敏感等。 对完美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所以觉得永远达不到标准。 对体重的恐惧——失去控制;对月经的排斥——不想长大 青春期适应有困难,处理心理冲突的能力差。 将分离冲突带入对食物的控制,不能正常地表达负面情绪。
1 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的亚型
暴食症:有些患者具备神经性贪食症的所有特征,只是 暴食的频率太低 而不足以达到贪食症的诊断标准。此类患者周期性暴食,但不采用极端 的补偿行为(比如自引呕泄)。 • 暴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区别: 1. 其饮食抑制明显少很多; 2. 大部分寻求治疗的暴食症患者都超重或肥胖; 3. 暴食症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是男性。
梦想、自我意识等全面发展) ※ 改变价值观,改变认知模式,积极地表达愤怒,优雅地接受和给予赞 扬,善待自己、享受生活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治疗
个体心理治疗(针对贪食症患者的进食行为和相应的认知损害的CBT治 疗被证明极为有效) 团体心理治疗(长期效果显著;最好在治疗早期进行高频访谈) 家庭治疗(特别是针对仍与父母住在一起的青少年)
贪食症的三个治疗目标:
循序渐进(逐渐消除暴食/清除的行为,接受症状反复的可能性)
找出替代性行为(出现暴食欲望后,至少准备好三种替代行为)
找出暴食规律(列出“禁区”;记录暴食日记;为成绩负责)
3 进食障碍的心理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的心理治疗
贪食症患者的压力:
• 难以安排独处的时间(尤其是女性)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认知行为学派的解释
错误的认知和信念
沉溺于刻板的进食和排出模式 将古怪的、偶然的事件进行加工 完美主义 禁欲主义 情绪调节困难 女性外表的社会文化标准
产生生理变化
2 进食障碍的社会与心理因素
认知行为学派的解释
神经性厌食症 中心特征:对饮食控制的极端需求。这种需求可能是完美主义 的产物,也可能是与长期低自尊相互作用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