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理康复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心理康复教育

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康复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医学心理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I. 健康指导者从中受益,也为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防范潜在的护理问题或并发症提供了先决条件.为患者提供键康指导与训练,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职业,

文化程度及修养,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尽可能使指导内容科普化,语言大众化,使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_夕科学fM 】.第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6,131—133

2顾沛.夕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L}J版社.2001,11

3姜寿葆.外科学及护理fM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2

作者简介:赵安玲,女,40岁,大专学历,毕业于陕西省医科大学, 主管护师.

(收稿口期:2007—12—04)

糖尿病心理康复教育

薛少青

(大同市第五医院,山西大同037006)目前,我国 2 型糖尿病患

者已近4千万人.而且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激增,从1980年的0.8%到1995年的 2.9%,再到2000 年超过 3.5%,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许多人在罹患疾病的时候,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以外, 他们还存在着心理上的折磨.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糖尿病是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从它的发病机制来看, 情志创伤是其中重要一环,所以调和情志是糖尿病康复的重要内容.心境,精神,思想负担等这些虽说是精神心理活动,但可以影响人体生理功能,尤其对内分泌,新陈代谢的影响有时是很大的.而良好的心境则既有益于人体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又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兴奋和血液循环,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大脑边缘系统同时义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为医护人员,从自身的临床经验出发,笔者认为必须首先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所谓心理治疗,就是精神疗法,是对患者进行开

导,劝慰,说服和鼓励,通过语言及其他的形式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病情得以大大地改善.糖尿病的发生, 发展与预后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患病之后,心理状态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糖尿病又不能治愈,病情好反复,他们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恐惧,疑虑,焦急,不安甚至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不易奏效,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治病医病必须先医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上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进而认识糖尿病,注重自己渊节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态,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这点我们可以借鉴中医学.中医治疗讲究从整体观念m 发,观察病情, 进行身心全面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 悲,恐,惊,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凶此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作为医生和家属要帮助患者解除郁闷,稳定情绪,开阔心胸,凶为乐观豁达,心情舒畅才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心理基础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对患者进行教育:第一要正视自己得了糖尿病;第二要从心理上对糖尿病有清楚的认识;第_二如何渊节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患者估计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糖尿病虽然是〜种严重的疾病,但它并不是死刑判决.

第一要正视自己得了糖尿病.要让患者认识到,已经得了病,成了终生必须承受的负担,可能是伴随终生的一种挑战,不要否认或者害怕.人在受到重大打击后的最初反应通常就是否认,拒绝接受现实.我们的大脑首先会让我们确信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以便腾时间来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这种现象就是”否认”即,我们假定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否认是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短期的正常反应,但长时间拒绝接受身患糖尿病这一现实,就会延误对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有许多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患上了糖尿病.是的,这是不公平的.虽然你没有做任何坏事而但却受到这样的惩罚.父母常常为孩子患上糖尿病而充满内疚,但父母也不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凶,应该从自身上或其他方面寻找原因.试想,人吃五谷杂粮, 不可能不得病;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素质不同,病情种类程度自然不同.作为自然人,得病是很正常的.作为患者,得糖尿病也很正常.

许多患者在知道自己得病之后,试图掩盖自己的消极情堆层医学论坛2008年第12卷4月下旬刊339

绪.发现病情后,悲伤,愤怒或失望等情绪有时也是人之本性拒绝,愤怒与悲伤等情绪反应都是糖尿患者的正常反应,就像生命的变化过程和糖尿病的变化过程一样,这些情绪反应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不可能只知道快乐而不知道忧伤.得了病,不可能因为我们刻意掩饰,病情就会减轻或者消失.我们应认识到糖尿病的现状,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并接受它们,一旦你超脱了各种消极的情绪之后并开始审视它们时,你就会冷静下来找出对付它们的策略,从而帮助你度过这段最困难的时光.

第二,要清楚地认识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的机制是:糖尿病无论是 1 型或 2 型均由遗传因素决定,与感染,肥胖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发病.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 B 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改善,应激状态的增多,世界各地糖尿病发病率也随之有所增高.在欧洲,糖尿病发病率为2%,美国为5%.15 岁以下的患病率为0.04%,为糖尿病总数的4%,50 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6%.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诊断糖尿病率为60%.在亚,非, 大洋洲糖尿病也不少见,日本的发病率为3%一4%,印度是摄糖类较多的国家,每年每人消费糖35,为前者的7 倍多,故在南非的印度人其糖尿病发病率也相应增多.澳大利亚为 2.9%, 巴基斯坦为 1.5%,菲律宾为9.7%. 具体表现为仪器检测为高血糖,高血脂,高黏血症,日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的症候群,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证”消.渴病是指以烦渴欲饮, 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也并不像许多人传言的那么可怕,医学在不断地发展,患者不应该被所谓”终身疾病”所吓倒.让患者认识到,它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但也是能够治疗的疾病.治疗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新发患者以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