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合集下载

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心理与对策

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心理与对策

分析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心理与对策【摘要】目的:针对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在临床中的心理特征展开分析,并讨论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随机在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当中抽取50名,针对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之前和之后的焦虑情绪(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即HAMA量表)和抑郁情绪(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即HRSD量表)进行分析和对照,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护理对策。

结果:经过调查,在50名患者当中有38名出现HAMA评分7分以上以及HRSD评分17分以上,即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行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再接受口腔修复之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普遍归于平缓,且和治疗之前对比均存在P<0.05的显著差异。

结论:在口腔修复过程当中,大部分患者都可能会出现抑郁或者焦虑情绪,对其行以有效的心理护理和情绪疏导之后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有助于提升修复治疗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口腔修复;抑郁;焦虑;心理干预在临床当中口腔修复指的是一种借助人工技术手段(例如常见的修复体)对缺失牙体或者颌面缺损予以修复和重建,令其能够继续维持生理功能的口腔技术[1]。

在口腔修复当中比较常见的是牙列缺损以及牙列缺失的情况,不过因为对未知的生理影响的恐惧以及对牙体修复技术的不了解,患者经常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所以,加强功能修复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上的恢复,继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之后生活质量水平[2]。

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分析,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在2016年5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当中抽取5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7名以及女性患者23名,年龄均在18岁到70岁之间,年龄平均数是(59.23±2.23)岁;在50名患者当中年龄偏大的患者比较多。

全部患者均为牙列缺损(或缺失),且证明没有其他的精神器质性疾病。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认可。

1.2方法针对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之前和之后的焦虑情绪(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即HAMA量表)和抑郁情绪(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即HRSD量表)进行分析和对照,其中HAMA评分在7分以上的患者,则可以定义存在焦虑情绪;HRSD评分在17分以上的患者,则可以定义存在抑郁情绪。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临床处理分析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临床处理分析

后焦虑程度 进行评估 : ①≤1 2分 , 无 畏惧型 ; ②1 3 ~ 1 4分 , 畏惧型 ; ③1 5 ~ 1 8 分, 高度畏惧型 ; ④1 9 — 2 0分 , 病态畏惧型 。
1 . 4 统计 学方法 本次研究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学软件对数
修 复牙科畏惧症 患者 的病 史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旨在探讨 据 进行 分析 处理 。计 量 资料 以均数 ±标 准差 ( ± s ) 表示 ,
度 明显低 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 P < 0 . 0 5 ) 。结论
对 口腔修复牙科畏惧 症患者实施 心理干预 ,
Hale Waihona Puke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紧张 、恐惧等不 良隋绪 , 有利于 口腔治疗的顺利进行 , 建议在 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 关键词 】 E l 腔修复 ; 牙科畏惧症 ; 临床处理
3 ] 林 明霞 . 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应用强化 心理 干预的效果 . 河北 要深入浅 出。介 绍病情要恰如其分 、 实事求是 , 既不夸大也 [
必要 的顾 虑 , 消 除患者 紧张 、焦 虑的情绪 , 术前 应 向患者 和 家属说 明手术和麻醉方式 , 对手 术前 后可能使用 的器械应说 明应用 的目的 , 以取得 患者 的信任并配合接受治疗 。
D O I : 1 0 . 1 4 1 6 4  ̄ . e n k i . c n l 1 - 5 5 8 1 / r . 2 0 1 5 . 0 1 . 1 7 4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常 见的临床 口腔心理学疾病 , 该类患 者在治疗期 间 , 易 出现 紧张 、忧虑 、害怕等 负面情绪 , 对治
试验组患者 的焦 虑程度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改良柯氏牙科焦虑量表对2016年3月-7月来安徽省口腔医院就诊的374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

结果:374名老年患者的平均分为(8.41±3.55),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为28.87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有无家属陪同、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看牙经历、不同疼痛耐受程度、不同就医观念、不同口腔健康状况自评的老年患者MD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看牙经历较差、疼痛耐受程度较差是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的危险因素。

结论:看牙经历、疼痛耐受程度、自我口腔健康评价是影响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145-031.前言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

是指患者对牙科治疗所特有的忧虑、紧张甚至是恐惧的心理,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拒绝牙科治疗,它是牙科病人回避口腔治疗最主要的原因[1]。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2]。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应激能力降低,口腔状况发生增龄性改变,口腔问题日益凸显[3],而牙科焦虑症引起的延迟就诊往往是口腔问题恶化的重要原因。

如今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儿童或青壮年,对老年人的牙科焦虑症关注甚少。

为提高诊疗质量和老年患者口腔保健意识,改善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随机调查口腔门诊就诊老年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2.材料与方法2.1 调查对象2016年3—7月在安徽省口腔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口腔修复门诊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口腔修复门诊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口腔修复门诊老年病人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推广使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老年患者;心理干预策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老年人的临床干预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

随着现代医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干预应该突破传统模式的限制,除了关注患者的生理需求外,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2]。

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多种疾病,加上文化水平较低,相比于年轻患者来说,老年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这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诱发应激反应。

因此对于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干预策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3]。

为了观察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50例干休所收治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50例干休所收治老年口腔疾病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组。

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87岁~95岁,平均(90.4±4.2)岁。

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88岁~94岁,平均(90.6±4.4)岁。

入选患者均符合口腔修复的适用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常规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治疗指导、生活干预等措施。

观察组加入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具体措施为:(1)心理特征分析:①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特点,不知道如何配合医生操作,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容易诱发各种不良反应;②部分老年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感较低,往往选择相信一些偏方和谣言,从而坚持自己的见解,抗拒治疗,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患者;③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应该受到尊重,一旦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回答,或者是等候时间过长,就会大发脾气,引起医疗纠纷;④部分老年人情感脆弱,对于亲人有较高的依赖性,希望有亲属在旁陪伴;⑤部分患者由于合并多种疾病,治疗期间需要注意各种风险事件;(2)针对性心理干预策略:①医护人员需要穿着整洁大方,态度温和,用词礼貌,才能够提高老年患者的信心;同时干预人员还需要主动接待患者,积极与患者沟通,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对于有不适反应的患者,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对症干预措施;②治疗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往病史,同时展开简单的口腔保健知识宣教,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获得患者的支持与配合;很多老年患者由于自理能力下降,口腔卫生习惯不佳,容易出现牙龈裂、龋齿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术前检查;③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有较多的不适感,因此需要合理调整治疗椅的角度,并让患者充分休息;对于比较敏感的患者,需要告知其治疗时可能会产生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由于过度紧张引起的意外反应;治疗结束后要打印注意事项,以便患者出院后观看;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

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临床护理

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临床护理
1 ・临床护 理 ・ 6 2
定并 备血 ,观察体 温 ,脉搏 ,血压 是否正常 ,有无月经 来潮 ,做药物 过敏试验 。 3 . 2术前健 康指导
S p mb r 0 V 1 , o 7围衄 e t e 2 1 , o9 N . e 1 . 2
为明显 ,评估患者对疼痛 的耐受 程度 ,明 时遵遗 嘱给 Jl 1捅剁 。 3 经 阴道 切除 子宫手 术者 ,保持局 部清 洁 ,f燥 ,填塞纱 (2h ̄ . 7 F 4 l . 出 ,尿 管保 留3 5 ,每 日更 换集 尿袋 ,每 目擦洗 尿道 口,缚 ¨金  ̄d
【 摘要 】 目的 探 讨 口腔修 复 牙科 畏惧 症 的 临床 护理 对 策、 效果 及应 用价 值。方 法 回顾性 分析 牙科 畏惧症 8 例 患者 的 资料 ,按 照随 机 、时 0
照 的原 则 分为观 察 组和 对 照组 ,各 为 4 0例 。对 照 组采 用常规 的 1腔修 复护理 手段 ,观 察组 在对 照 组的 基础 上进 行 心理 、环境 药物 等 多 3 ' 种 手段 相结 合 的护理 方 法 。采 用汉 密顿焦 虑量 表 对 两组 患者护 理干 预 前后进 行 评 分 ,并对 所的 数据进 行 统计 学 分析 结果 两 组患 者 治疗
的 ,手术 患者的心理反 应是千变万化 的 ,随着 医学 模式 的转 变和{ = J 1 1
技术 的发展 提高 ,将 患者看成是生理 和社会需要 的统 一体 , 要 l1 j ,
者未清 醒时专人守 护 ,去枕平 卧,头偏向一侧 ,防止分泌物 呛人呼吸
道 ,蛛 网膜下腔麻醉 的患者 去枕平N1h '2 ,硬膜外麻醉的患者平 卧6 , h 如患者无特殊 隋况,血压平稳 ,手术后次晨给与半 卧位 ,有利于 减轻疼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发布时间:2022-11-01T09:14:15.876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8期作者:刘莹[导读] 讨论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效果。

刘莹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南湖院区口腔修复科吉长春 130062【摘要】目的:讨论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效果。

方法:针对100名接受口腔修复的牙科畏惧症病人进行研究。

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畏惧心理评分和护理后的畏惧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畏惧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畏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接受口腔修复的牙科畏惧症予以心理护理,能够进一步缓解病人的畏惧心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畏惧率牙科畏惧症是指病人在接受口腔修复期间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效果会具有不良影响。

而为能够消除病人的这种不良情绪,则应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模式。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100名接受口腔修复的牙科畏惧症病人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所收治的100名接受口腔修复的牙科畏惧症病人进行研究。

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

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31名和19名。

年龄在23岁到71岁之间,平均(46.3±4.1)岁;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31名和19名。

年龄在23岁到71岁之间,平均(46.3±4.1)岁。

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

排除患有血液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病人。

研究组和对照组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性。

浅议口腔修复病患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浅议口腔修复病患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在 例 患 有 显 著 牙 科 畏 惧 症 病 患 作 为研 究 的 对象 。 病 患 的 相 关 临 床 焦 虑 症 状 没 有 显 著 缓解 。 通 过 干 预 后 治 疗 进 行 评 分 说 明 病 患 焦 对
资 料 展 开 回顾 性 地 分 析 和 总 结 。
1临 床 资 料 本 院 21 0 0年 6月 ~ 0 1 6月 份 收 治 的 7 21 年 0例 患 有 显 著 牙
l O C L O AT O C E C 8 医学检验 I AL A ̄ O O Y S I N E WE
[ 二H 工 N A H E A L m H 工 N口 U B T 口 Y
浅议 口腔修 复病患牙 科畏惧 症 的临 二 人 民 医 院 口腔 科 . 东 广 州 广
以及 心 跳 过 快 之 类 的 生 理 症 状 . 床 又 可 称 为 牙 科 焦 虑 症… 因病 临 。 患 产 生 的这 些 不 良心 理 ,造 成 有些 病 患 不 主动 配 合 相 关 治 疗 , 阻
碍 了 医生 的 相 关 操 作 , 使 治 疗 效 果 不 理 想 。 临 床 上 采 用 干 预 措 致 施 . 以有 效 减 轻 病 患 的恐 惧 症 状 , 高 临床 疗 效 。 文 为 了进 一 可 提 本
仅 故 展 开分 组 , 观察 组 3 即 5例 以及 对 照组 3 5例 。 组 病 患 的 年 龄 、 两 病 除 , 有 部 分 病 患 无 法 自控 , 而 医 护 人 员 在 处 理 口腔 修 复 病 患 的牙 科 畏 惧 症 时 , 须 充 分 认 识 到 临 床 护 理 干 预 措 施 的 重 要 所 必 在 , 不 仅 能 恢 复 病 患 的 生 理 功 能 , 能 在 最 大 程 度 内满 足病 患 其 还

浅谈牙科患者的牙科畏惧症及相关护理措施

浅谈牙科患者的牙科畏惧症及相关护理措施

浅谈牙科患者的牙科畏惧症及相关护理措施摘要:随着人们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牙科畏惧症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修复科牙科畏惧症的临床特点、主要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

有效的缓解或消除牙科畏惧症可不同程度的加强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牙科畏惧症;护理;措施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恐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在牙科诊治中或其中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忧虑、紧张和害怕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出逃避治疗的现象[1]。

牙科恐惧症在各个年龄段均有体现。

由于牙科恐惧症影响患者与医生的配合,常常会耽误患者病情,大大降低了治疗质量。

1牙科畏惧症的临床特点牙科畏惧症的实质是患者对牙科治疗认识不充分,对医疗手段忧虑、紧张和害怕,致使内源性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升高,从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2]反应。

儿童主要表现为高声哭闹、肢体乱动、焦虑不安、拒绝治疗。

在成人则表现为治疗前反复地询问修复相关问题,如疾病的预后及疼痛程度,治疗中患者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如心慌、心闷、出汗,反复询问每一步的治疗情况甚至要求医生终止治疗等;治疗后患者经常无故复诊、诉局部仍有不适感、怀疑医生是否诊治有误等[3]。

2造成牙科恐惧症的主要因素2.1环境因素2.1.1陌生的就医环境单调的摆设,冰冷的椅位,紧张的就诊气氛等都会让患者产生不安全感,紧张、恐惧的情绪油然而生。

2.1.2对仪器设备的恐惧噪音大、震动大的高速涡轮,手机、医疗器械刺耳的声音,特殊的灯光等。

2.1.3对医务人员的畏惧表情过于严肃的医务人员、训斥、不耐烦的态度。

2.2口腔治疗的创伤性疼痛史,不良治疗经历曾经有打针、拔牙等侵袭性大、创伤性大的治疗给患者留下终身难忘的不良印象,至今难以忘怀的不良治疗史。

2.3负面口腔知识的影响间接或直接从家长、朋友、媒体中了解到有关口腔治疗的负面消息,造成患者还未到医院就对医院、牙医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结果口腔修复科患者有4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惧症;中青年患者DF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P<0.005);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患者DF发生率高于大专及大专以上患者(P<0.05);女性DF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5)。

结论口腔修复医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在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不同的心理支持,尽可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了临床修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处理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也称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对牙科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

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体征,如烦躁不安、心悸、出汗甚至面色苍白、血压增高等,降低了牙病患者就诊率及降低了诊治质量。

本文对320例牙科畏惧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口腔修复患者共320例,其中男135例,女185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

1.2 方法本组320例患者中,按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初诊患者并使患者以匿名形成填写调查表,调查者不给予暗示。

采用徐立平等的方法制定了测定DF的5个等级:4级-很畏惧:患者非常紧张不安有逃避治疗的心理:3级-畏惧;紧张不安但无逃避治疗的心理;2级-有点畏惧:稍感紧张不安;0级-无畏惧:无任何紧张害怕心理;l级-不清楚:介于0级、2级之间,患者判断不准。

统计时将2、3、4级划在高度畏惧栏,将0、l级划在低度畏惧栏。

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畏惧和紧张的自我控制力分为强、有点强和不能控制3个等级。

2 结果结果口腔修复科患者有4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科畏惧症;中青年患者DF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患者(P<0.005);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患者DF发生率高于大专及大专以上患者(P<0.05);女性DF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P<0.005)。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于对老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探讨其对此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本次15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患者,其均为老年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数字分法可分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B组实施正对性、精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B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A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人患者,要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老年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焦虑情绪,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关键词】心理护理;口腔种植修复;老年;焦虑情绪;满意度口腔疾病一般较为常见,其中牙缺失或牙缺损最为常见[1]。

且老年人居多,其主要是因钙流失及机体功能退化所引起。

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口腔种植修复,可以改善患者口腔舒适度,但修复时期相对较长,很容易让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使手术效果不理想[2]。

所以要实施针对有效的护理方法,正确疏导患者焦虑情绪。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1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成A组、B组各75人,A组患者男性39人,女性36人,平均年龄(65.12±3.54)岁。

B组患者男性40人,女性35人,平均年龄(66.37±2.9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体征监测,口腔清洁等。

B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精细化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前会存在恐惧心理,就会产生焦虑情绪,这时患者就会出题各种有关问题,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友好地沟通,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②术中护理:为患者打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3]。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心理护理发表时间:2011-03-28T09:14:50.56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刘彩云[导读] 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减轻牙科畏惧症。

刘彩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口腔科湖北十堰442000)【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内容,根据内容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减轻牙科畏惧症。

方法:我院口腔科修复门诊从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随机调查患者200名,采取询问的方法收集信息统计结果。

结果:根据患者畏惧信息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患者均能够顺利接受治疗,情绪稳定。

结论:详细周到的心理护理能够使牙科畏惧症得以减轻或消除的。

【关键词】口腔修复护理;牙科畏惧症;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22-01 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又称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牙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脉搏加快、血压升高、高声叫喊、颤抖躲闪和拒绝治疗[1],这种对牙科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病人与医生的合作,进而降低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恶化医患关系,严重者甚至在就诊过程中诱发各种意外事件,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随着我国国民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仅要治好牙齿,还要求在舒适的心理环境中接受治疗[2]。

1资料和方法我院口腔科修复门诊从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随机调查患者200名,男性114例,年龄5-77岁,平均45岁。

女性86例,年龄8-83岁,平均42.6岁。

采取询问的方法主要内容为:您是否曾经看过牙?您看牙是否有紧张感?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您的身体健康情况怎样?您希望找什么样的医生看牙?为什么?您看病最担心的是什么? 2结果在患者口腔治疗需求性的调查中有78.5%的调查者不愿意接受口腔治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符合钱明波等人的研究[3]。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的临床处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的临床处理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的临床处理摘要】目的探究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68 例近两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牙科焦虑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2 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干预。

在实验组中,有14 例男性患者,有22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的为 60 岁,最小的只有10 岁;在对照组中,有 12 例男性,有20 例女性,患者最大的年纪也是60 岁,最小的为12 岁。

通过对比年纪以及性别,差异不明显( P <0. 05),可以进行比较。

实验组通过常规治疗与心理、行为干预相结合,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治疗,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干预。

结果不管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畏惧程度差不多,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 >0. 05);实验组在经过干预治疗后,焦虑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0. 01)。

结论通过结合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环节患者牙科焦虑的症状。

【关键字】口腔修复;牙科焦虑;临床处理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 DA)又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 DF),部分患者由于对牙科治疗焦虑和恐惧,常出现逃避就医行为,导致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下降[1]。

牙科焦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如果存在负面情绪或者没有与医生进行很好的配合都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

就目前而言,研究牙科焦虑症患者的病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一直是研究的一大热点。

本文通过实验,对解决牙科焦虑症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一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68 例近两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牙科焦虑的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2 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干预。

在实验组中,有14 例男性患者,有22 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大的为60 岁,最小的只有10 岁;在对照组中,有 12 例男性,有20 例女性,患者最大的年纪也是60 岁,最小的为12 岁。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不同口腔专科患者217例,其中男性患者为92例,女性患者为125例;男性患者年龄于19~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16.8)岁,女性患者年龄于20~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17.2)岁;217例患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具备正常认知及表达能力,签知情同意书。
1.3数据处理
把接收调查的患者人口统计指标和各个项目得分及选项均详细记录于计算机中。一份量表若是有两个及以上条目作为回答则根据无效量表严格清除。存在一个条目没有回答时则根据条目缺失量施以有效处理。条目所缺失的数据则采用具备完整数据的其他样本来替代。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8.3软件统计分析。统计变量之间的差异用检验,DAS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作Spearman相关分析,运用选项分析方法分析修复患者于就诊时所呈现的DA相关因素。性别及分化程度等人口统计学指标和对自身口腔健康状况评价,加上自我感觉需要牙科治疗统一分为二分类变量,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则利用t检验。
1.2方法
排除方法:儿童及老年人群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加上拔牙手术禁忌症和拒绝参加该次研究的人员。清理不规范且无效的问卷,对研究对象施以牙科焦虑量表问卷调查,总体有效率为97.3%,共217例有效,男性92例,女性125例。
确定调查表及评定标准:展开调查之前首先把调查项目进行统一制表,经过问卷调查之后则详细修改、定稿,调查表经由患者于安静环境下填写,视力疾患者及文化水平偏低患者均经由调查者辅助其解读完成问卷填写。调查表内容通常是分为四方面:人口统计学资料及DAS和焦虑自评量表与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部分因素调查表。DAS主要是四方面问题,各个问题分值均是1至5分,1分则表示冷静选项,5分则是表示焦虑选项。若是DAS分值小于13分时则属于无焦虑型,13至14分则是焦虑型,15至18分则为高度焦虑型,大于18分时则属于病态焦虑型;焦虑自评量表评定则主要采用1至4分制进行记分,主要评定项目定义的症状出现次数及频度,将各题得分相加得到粗分,粗分再乘以1.25并四舍五入取整数,获得标准分。标准分临界值是50分,分值高则焦虑倾向越突出;口腔修复患者DA部分因素调查表,则主要是包括畏惧疼痛及担心涡轮机磨牙齿而出现不可恢复的损伤,或是担心取印模时恶心及担忧医生技术,加上担忧治疗费用、畏惧麻醉和器械消毒、陌生环境恐惧等八个关键选项。

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对策

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对策

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对策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曾接收的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焦虑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可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临床对策牙科畏惧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口腔科心理疾病,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工程中,其很容易有害怕、忧虑以及紧张等心理状态出现,其主要临床表现行为就是敏感、耐受力下降以及躲避治疗,对患者诊断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1]。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其不良心理,对于疾病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54例,分别对其行常规护理干预与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其护理干预效果,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中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患者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8.5±2.5岁;观察组中患者27例,男12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52~64岁,平均年龄56.8±2.6岁。

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对其行常规口腔基础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行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对患者候诊时间要进行充分利用,向其播放口腔知识宣传片,同时要向其播放健康处方,另外,医院人员也可以以口头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从而使其对于口腔基础知识有一个清楚了解。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口腔门诊中,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老年患者的牙科焦虑症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在接受牙科治疗时出现的强烈恐惧、紧张和焦虑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牙齿健康问题逐渐增多,他们需要更多的牙科治疗。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牙科焦虑症。

首先,要明确的是,牙科焦虑症并非老年人的特殊问题。

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能出现牙科焦虑症。

然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状况的变化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更容易出现牙科焦虑症。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首先,老年患者对牙科治疗的恐惧感更强烈。

他们可能经历过牙齿疼痛、牙齿脱落等问题,已经对牙科治疗充满了负面的情绪和经验。

这种负面情绪会导致他们对牙科治疗产生更大的恐惧,进而加剧牙科焦虑症的出现。

其次,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会限制他们接受牙科治疗。

例如,一些老年人可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服用药物来稳定病情。

这些药物可能会对牙科治疗产生影响,因此一些老年人担心接受治疗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增加了他们的牙科焦虑症。

此外,老年患者对牙科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对牙科技术也缺乏信任。

他们可能对新型牙科治疗技术和设备持怀疑态度,担心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这样的心理状态也是导致牙科焦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老年患者的牙科焦虑症。

首先,牙医应该加强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担忧和困惑,并提供相关的解答和建议。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口腔健康讲座等活动,将更多的口腔知识传递给老年人,提高他们对牙科治疗的认识和信任。

其次,牙医在进行治疗时应该尽可能减少老年患者的不适感。

通过使用温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及注重术前的详细解释和术中的细致照顾,可以有效减轻老年人的牙科焦虑症。

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

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

牙科恐惧症患者修复治疗的护理干预牙科恐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患者因對牙科诊治过程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

修复牙科恐惧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这三个方面。

本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标签:牙科恐惧症;修复治疗;护理干预牙科恐惧症是患者因对牙科诊治过程或牙科诊治的某些环节的害怕,而呈现出紧张、焦虑。

其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悸,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高声呼叫,呼吸困难,躲避或拒绝治疗[1]。

牙科恐惧症的出现影响患者与牙科医生的合作,降低诊治效率,甚至诱发各种意外,造成严重后果[2]。

本文旨在对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牙科恐惧症进行概述,并探讨在护理过程中对牙科恐惧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1口腔修复牙科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患者的主观因素、治疗过程及医源性因素。

1.1主观因素患者的自身心理因素。

1.2在治疗过程主要是疼痛感,疼痛感来源于麻醉注射、牙体制备、排龈等。

其次是治疗时产生的不适感,如制取印模时发生的恶心,粘接过程中的特殊气味等。

1.3医源性因素患者以前不愉快的牙科经历、陌生的就诊环境、特殊牙科器械等。

2护理干预2.1主观因素的干预患者候诊时,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主诉,就诊的目的;了解患者的职业背景、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了解患者产生恐惧的原因,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降低患者恐惧感,使患者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

2.2治疗过程的干预患者接受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

麻醉注射前,让患者闭上眼睛,以免因视觉刺激产生恐惧。

注射过程中,用鼓励性话语,对患者表示高度的同情心,理解其疼痛。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不适感作相应疏导。

如患者制取模型过程出现恶心、呕吐时,引导患者放松、调整呼吸节奏;对于粘接材料的特殊气味及刺激性,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该材料无毒无害以消除其恐惧、紧张情绪。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效果分析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效果分析

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的临床处理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2-21T11:10:21.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潘斌[导读] 年龄、文化水平等都能够引发牙科畏惧症,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消除牙科患者的畏惧感。

潘斌(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广西来宾 546100)【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的因素,探讨消除畏惧的临床处理。

方法将我科室收治的50例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畏惧情况。

结果 20~49岁的患者高度畏惧率显著高于≧50岁和<20岁者(P<0.05);治疗后高度恐惧者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与治疗中(P<0.05);干预组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中的恐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年龄、文化水平等都能够引发牙科畏惧症,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消除牙科患者的畏惧感。

【关键词】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08-02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来我科室就诊的150例口腔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3例,女67例,年龄16~77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

1.2调查方法每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匿名填写调查表,医生或护理人员不得给予任何暗示。

恐惧程度分为5个等级:4级恐惧——很恐惧,患者紧张不安,有逃避的心理;3级——畏惧,心理紧张不安,但无逃避治疗的心理;2级——轻度畏惧,紧张不安;0级——无紧张害怕的心理;1级——不清楚,介于0级与2级之间。

将2、3、4级患者划分为高度畏惧,0、1级划分为低度恐惧。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

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具有明显牙科焦虑症特征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牙科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牙科焦虑症临床处理【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84-01当代社会,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老年人普遍存在牙体牙列的缺损和缺失,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和语言、表情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由于老年人的特有心理特点,多数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诊疗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

因此,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要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要求修复的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另一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干预措施。

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60~80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60~80岁。

两组从年龄、性别等各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干预组治疗方法,干预组35例病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在诊疗前利用候诊时间为老年患者进行口头宣教,使患者了解病情和相关治疗方案和诊疗过程,并在术中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安抚,解除其顾虑,使患者的紧张畏惧心理得以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发表时间:2013-06-04T08:56:40.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孙亚蕾[导读] 护士自觉的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对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就诊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具有重要意义[3]。

孙亚蕾(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口腔科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临床处理。

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具有明显牙科焦虑症特征的老年口腔修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牙科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牙科焦虑症临床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84-01 当代社会,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老年人普遍存在牙体牙列的缺损和缺失,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和语言、表情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由于老年人的特有心理特点,多数老年患者在口腔修复诊疗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牙科焦虑症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

因此,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要引起口腔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口腔科要求修复的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另一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干预措施。

实验组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60~80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在60~80岁。

两组从年龄、性别等各方面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组治疗方法,干预组35例病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医护人员在诊疗前利用候诊时间为老年患者进行口头宣教,使患者了解病情和相关治疗方案和诊疗过程,并在术中对患者采取适当的心理安抚,解除其顾虑,使患者的紧张畏惧心理得以缓解。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实验组一样进行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不进行任何的干预,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畏惧程度,另外也可进行较为安全的治疗。

紧张的心态,不良的情绪,对V1腔器械的恐惧心理。

1.3观察指标在心理干预前及术后通过牙科焦虑量表进行(MD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各评估一次。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分别为:干预组(14.6±2.1),对照组(13.9±2.5),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3.1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社会能力明显降低,他们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应在治疗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给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缩短医患情感上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畏惧程度,另外也可进行较为安全的治疗。

3.2大多数老年患者首先有过牙科经历,由于患者曾接触过相关的牙科治疗,特别对在治疗过程有过痛苦的经历,以及对医生的技术和环境等有不好印象[1]。

在对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后,对患者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解决口腔牙科焦虑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3心理干预治疗组从焦虑、恐惧情绪的缓解程度上优于正常治疗组,我们在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以患者方便和舒适为目的,营造亲情、友情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2];护士自觉的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对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就诊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具有重要意义[3]。

尤其修复检查诊断明确后,护士协助医生与提高心理服务意识,在牙科诊治过程中给予患者所需的心理支持及辅导,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凤伟.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天津护理,2006,8(4):242-243.
[2]李杰,勾玉洁.口腔科门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及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7):27—28.
[3]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