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系列之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1、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集
中由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每天由专人至少移交一次。
2、实验室内所有医疗垃圾装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装黑色垃圾袋。
3、废弃的血液标本连同试管用0.5%的“84”消毒液或0.5%过氧乙
酸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4、废弃的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等)用1%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消毒1小时后排入污水池。
5、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标本:菌种、培养基和其他废弃物在运出实
验室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浸泡消毒),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密闭容器中。
6、一次性使用的采血针或其他锐器用后应浸泡在装有0.5%的”84”
消毒液的厚壁容器中浸泡至少1小时后,交医疗垃圾处理公司接收处理。
7、口罩、帽子、手套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置黄色垃圾袋。
微生物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文件名称:微生物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编号:制定人:制定日期:版本:00 页数: 页审核人:审核日期:颁发部门:质量控制部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分发至: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
职责:检验员、质量检测中心负责人对此规程负责。
正文内容1、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1.1一般废弃物在微生物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和污染的废物。
如:试液、样品瓶、破旧的牛皮纸、一般消毒液等。
1.2带菌的废弃物在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与菌液直接接触,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废物。
如:菌种,菌种稀释液,所使用到的吸管、培养基,鉴别试剂条、鉴别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器具等。
1.3营养丰富的废弃物含有丰富营养的,极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一些物质。
如过期的培养基或试验结束后无菌生长的培养基等。
2、处理2.1一般废弃物可直接丢弃专用垃圾收集桶内,对于一般废弃液态物质经水稀释后排弃。
2.2能重复利用的带菌物品,如吸管、培养基、锥形瓶等,应经在121℃高压灭菌30min 后进行统一清洗,清洗完毕后,将培养皿、吸管装于专用灭菌桶内,在165℃灭菌2h冷却备用。
2.3不能重复利用的带菌物体,如含菌培养基、菌种稀释液等,应用121℃高压灭菌30min 后,装入专用塑料袋,扎紧袋口,集中放入专用垃圾桶,下班时倒入厂房外的专用垃圾收集桶中,由废弃物处理公司进一步处理。
2.4营养丰富的废弃物可不经灭菌,直接装入专用的塑料袋,接下来与带菌废弃物同样处理。
第1 页共1 页微生物试验废弃物销毁记录名称销毁日期销毁方法销毁人监督人第2 页共2 页。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废弃物的正确处置对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以保障实验室工作的安全与环境的卫生。
一、废弃物分类与包装1.1 生物危险废弃物生物危险废弃物是指具有生物学活性且对人体或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如:感染性培养物、病原微生物、血液及其制品等。
这类废弃物应特别注意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1.1.1 废弃物应被放入专用生物危险废弃物容器内,容器上应标明“生物危险废弃物”的标识。
1.1.2 废弃物容器应具备防渗漏和防喷溅功能,同时能够露出足够的标志以便于辨识。
1.1.3 废弃物容器应定期检查,一旦容器已满,应及时封闭并进行处理。
1.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废弃物,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废液、过期药品等。
1.2.1 废弃物应被放入标有“化学废弃物”的容器内,容器上应贴有有毒有害标志。
1.2.2 废弃物容器应具备耐腐蚀、防渗漏的性能,并能耐受化学废弃物的溶剂和酸碱。
1.2.3 废弃物容器中不应混放不同类别的化学废弃物,以免发生反应或污染。
1.3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是实验中产生的其它非生物危险和非化学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等。
1.3.1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纸张、塑料、玻璃等应分别放入相应的废弃物容器。
1.3.2 废弃物容器应密封,并注意减少体积以便于储存和处置。
二、废弃物储存与运输2.1 废弃物储存2.1.1 废弃物容器应放置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止废弃物变质、滋生细菌或产生恶臭。
2.1.2 废弃物容器应定期检查,一旦出现损坏或漏液现象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1.3 生物危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应由专人负责监管和管理,确保安全性。
2.2 废弃物运输2.2.1 废弃物运输应采取密闭可靠的方式,防止废弃物溢出或泄漏。
2.2.2 废弃物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剧烈震荡或碰撞,以避免容器破裂。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随着生物技术的进展,微生物试验室已成为生物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废弃物需要妥当处理。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可能会对环境、人类及其它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订立合理的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紧要。
一、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方法1. 生物安全废弃物生物安全废弃物是指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风险的废弃物,包括试验室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细胞培育物、病毒、Toxin、臭氧等,以及处理上述废弃物产生的废液、废菌液等。
生物安全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专门设备和处置方法,包括:(1)高温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培育箱中的高温消毒功能将微生物进行灭菌;(2)化学杀菌:使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消除微生物,如氢氧化钠、酸、次氯酸等;(3)物理破坏:使用橡胶锤、粉碎器等工具将微生物进行破坏;(4)焚烧处理:使用高温方式将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
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指试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溶剂、废液、废溶剂及其混合物等。
化学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以下处理方法:(1)中和处理:将废弃物与肯定量的酸、碱化学物质混合中和,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2)氧化处理:将废弃物加入氧化剂、酸性混合物中进行氧化处理;(3)沉淀分别:使用化学试剂将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沉淀分别出来,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4)安全贮存:将化学废弃物存放在专用的不安全品储存柜中,在储存前先包装好,请勿将不安全品混在一起。
3. 保护性设施废弃物保护性设施废弃物重要是指22微米的过滤器、手套、坩埚、玻璃纸、塑料瓶、板橡胶等保护性设施材料。
这些物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污染物,需注意处理方法。
保护性设施废弃物应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纳以下处理方法:(1)隔离储存:将保护性设施废弃物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隔离储存,避开污染环境;(2)消毒处理: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处理,以避开污染人员或者环境;(3)分类处理:依照废弃物的不同,分类处理。
微生物废弃物处理规程
微生物废弃物处理规程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中心微生物室实验废弃物的处理。
2 处理原则:2.1安全原则:必须在实验室内对所有的废弃物进行净化,高压灭菌或焚烧,确保生物废弃物及实验所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对周边环境及实验人员不会造成危害;2.2节约原则:对于可循环使用的器皿,药品,经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可重复使用。
3 处理规程:3.1 废弃物分类3.1.1 生物性废弃物3.1.1.1 实验室应有防碎裂的,盛装废弃物的容器。
3.1.1.2 凡是接触过菌液的吸管,必须置于新鲜配制的5%的苯酚溶液(或其他适宜浓度的消毒液)中,浸泡48小时以上,然后121℃,40min高压灭菌后,清洗,待用。
3.1.1.3 实验中,凡是带菌的培养基,器皿,纱布,玻片,样品,塑料试管,卡片,革兰氏染色的废液等必须经121℃,40min高压灭菌,方可丢弃或清洗。
处理以前,这些感染性生物材料必须装入贴有“生物危险”标识的容器中,放置在带菌区,非管理人员禁止靠近,触摸。
运输盛装带菌物的容器在使用后或重新使用前要用0.2%的甲酚皂溶液彻底消毒并清洗。
3.1.1.4 感染性废料的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的实验室附近。
3.1.1.5 处理大量废物时,工作人员应有防护措施。
倾倒感染性废物的下水道不得用于洗手。
微生物培养基不得倒入卫生间下水道。
3.1.2 化学性废弃物品3.1.2.1 强酸、强碱等化学物品必须经过中和反应后或稀释后,消除其腐蚀性,方可废弃。
3.1.2.2 其它的液体废弃物必须经过足够的稀释后,确定对环境与人体无害后,方可废弃。
3.1.2.3 其中含有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试验材料在使用后应置于带有明显危险标志的容器内,分类存放,并送至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1.2.4 氰化钾培养基废弃前(无论是否用过),应作无害化处理:向每管加400 g / L 氢氧化钾溶液0.1ml和米粒大的硫酸亚铁结晶,然后高压灭菌,方可丢弃。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定为规范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的处理,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卫生,提高试验室管理水平,订立本规定。
1. 废弃物分类与包装要求1.1 微生物试验室废弃物重要包含生物样品、培养基、试剂、耗材、纸张等。
依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生物样品:包含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植物组织、动物器官、细胞培养物等。
•剂量试剂:包含已过期、破损、污染的化学试剂。
•损坏耗材:包含破损的玻璃器皿、塑料容器、注射器等。
•废纸废塑:包含废弃的试验记录、使用过的塑料袋、废弃的纸巾等。
1.2 对于不同类别的废弃物,采取相应的包装措施:•生物样品: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等生物样品密封放入标有生物不安全标志的双层塑料袋中,并用胶带密封。
•剂量试剂:将已过期、破损、污染的化学试剂放入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并用标签标注不安全性质。
•损坏耗材:将破损的器皿和容器用胶带进行包裹,以防碎裂。
•废纸废塑:将废纸、废塑拣选干燥后放入标有废纸废塑标志的垃圾袋中。
2. 废弃物的临时存放和收集2.1 试验室应设置指定的废弃物存放区域,明确划分不同类别废弃物的存放位置,并配备相应的垃圾桶、垃圾袋和标识。
2.2 废弃物应即时临时存放于指定的垃圾桶中,并保持容器盖子紧闭,防止外部细菌、病毒或有害物质外泄。
2.3 废弃物垃圾桶内不得混放不同类别的废弃物,确保分类存放。
2.4 废弃物垃圾桶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2.5 废弃物收集人员需戴好防护装备,包含手套和口罩等,避开接触废弃物的直接接触。
3. 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理3.1 生物样品的处理与处理:•高致病微生物样品或具有高传染性的微生物样品,应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处理,不得自行废弃。
•低致病微生物样品和已灭活的微生物样品,可在破坏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后,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或污水处理后进行安全处理。
3.2 剂量试剂的处理与处理:•已过期、破损、污染的化学试剂,应依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流程精心整理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
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4.1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测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
4.2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搜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应吻合《医疗废物公用包装物、标准和警示标识划定》,且无破坏、渗漏和其他缺点。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6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7细菌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搜集处理。
经心整理4.2.8一次性手套、工作衣帽等防护用品经消毒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
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
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下面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废液的处理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
(完整版)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目的】
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得到有效管理,保证实验室不被污染和污染环境,保证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适用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内容】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消毒技术规范》和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对废弃物的处理
1、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常用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法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30 min;
(2)化学处理法
配制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侵泡消毒保持30 min。
消毒完毕按照实验室一般废弃物处理。
详见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2、微生物室一般废弃物按照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处理即可。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以下为一般的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
1. 分类储存:将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按照不同类型分别储存,如培养基、培养皿、试剂瓶等分开储存。
2. 消毒处理:对于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弃物,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
消毒过程中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操作人员暴露于致病微生物。
3. 封装包装:将消毒后的废弃物进行封装包装,防止废弃物泄漏,并确保包装完整和标识清晰。
废弃物的包装建议使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密封容器。
4. 安全运输:将封装好的废弃物进行安全运输,避免废弃物再次污染环境。
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其它物品接触,并确保不会导致泄漏。
5. 安全处置:废弃物可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焚烧、高温高压灭菌、化学处理等。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环保和安全,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6. 记录和归档: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管理档案,包括废弃物产生情况、处置方式、消毒记录等信息。
定期对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归档,确保废弃物管理的可追溯性和记录完整性。
以上仅为一般的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规程,加强防护意识,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3篇)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为了合理有效的处置微生物实验废弃物,避免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实验人员安全,制定该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1.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有潜在生物危害的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2.一般固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可直接丢弃在垃圾桶内。
3.一般液体废弃物如无回收利用价值并无可燃性挥发物时可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
4.操作任何有潜在生物危害的废弃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
5.所有收集有潜在生物危害的废弃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6.所有废弃物塑料袋或容器中盛装的废弃物不应超过总容量的3/4。
7.液体性有潜在生物危害的废弃物,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8.对于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废弃物,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
9.所有有潜在生物危害的废弃物在丢弃前均需消毒。
消毒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其次为____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10.每日的有潜在生物危害的废弃物、设备和玻璃器皿均通过高压蒸汽灭菌去除污染。
处理过程应保证在121℃进行,时间____分钟。
11.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玻璃器皿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2)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所有废弃物的处置必须符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风险。
2. 分类收集和储存:废弃物必须按照类型进行分类收集,如生物废弃物、化学废弃物和固体废弃物等。
分别储存在相应的容器中,避免混合和污染。
3. 生物废弃物处置: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室中使用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实验材料。
这些废弃物应被正确封装,放入专用的生物废弃物容器中,并加盖密封。
严禁将生物废弃物直接丢弃在一般垃圾桶中。
4. 化学废弃物处置:微生物实验室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化学废弃物,如试剂瓶、废液等。
这些废弃物应经过必要的处理,如分离、稀释、中和等,然后储存在标有化学废弃物的容器中,交由专门的收集点进行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场所,因此会产生一些废弃物。
合理的废弃物处置对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了以下废弃物处置规定,以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二、废弃物分类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主要分为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两类。
1. 生物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培养物、细胞培养物、动物组织等含有生物学特征的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或有害物质,因此需要特殊处理。
常见的生物废弃物包括:1)固体废弃物:包括培养物、菌体、细胞等。
2)液体废弃物:包括培养物、溶液等。
3)动物组织和动物尸体:包括动物器官、动物体液等。
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的化学药品废弃物。
常见的化学废弃物包括:1)有机溶剂:如醚类、酮类、醇类等。
2)酸碱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重金属溶液:如铅、铬、汞等。
4)有害物质:如氰化物、氯仿、甲醛等。
三、废弃物处置方法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了以下废弃物处置方法。
1. 生物废弃物处置方法生物废弃物需要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和处置方法,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环境污染。
1)固体废弃物处置方法将固体废弃物收集在特定的生物废弃物容器中,封闭并标明“生物废弃物”。
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回收处理包括高温消毒、高压灭菌或化学处理等。
2)液体废弃物处置方法将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废弃物收集在密闭容器中。
将其送往专门处理单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处理。
处理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置。
3)动物组织和动物尸体处置方法将动物组织和尸体收集在特定的容器中,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后送往焚烧或填埋场进行处理。
2. 化学废弃物处置方法化学废弃物需要以安全和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有机溶剂的处理方法有机溶剂的废弃物应存放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挥发和泄漏。
将其送往专门的化学废品处理单位进行回收或焚烧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范本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范本一、废弃物分类1. 生物性废弃物:(1) 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生物质残渣、发霉食品等;(2) 微生物培养物、菌液、菌香等;(3) 实验中使用的动植物组织片、玻片等;(4) 与微生物实验相关的动物尸体、血液、组织、器官等;(5) 发酵后的微生物菌体、生物质等。
2. 化学性废弃物:(1)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瓶、瓶盖、容器等;(2) 破损、过期或废弃的化学试剂;(3) 与微生物培养、实验操作相关的溶液、溶剂等;(4) 酸、碱、有机溶剂等废液。
3. 物理性废弃物:(1) 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废旧器具、器皿、仪器设备等;(2) 玻璃器皿的碎片、锡制品等;(3) 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废旧纸张、纸巾等。
二、废弃物处置程序1. 生物性废弃物处置程序:(1) 将使用过的培养基、生物质残渣、发霉食品等,置于密闭塑料袋中;(2) 使用过的菌液、菌香等,倒入含漂白剂的容器中浸泡消毒后进行固化;(3) 需与微生物实验相关的动物尸体、血液、组织、器官等,收集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4) 发酵后的微生物菌体、生物质等,置于防渗漏容器中,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2. 化学性废弃物处置程序:(1) 破损、过期或废弃的化学试剂,集中存放在指定的储存区域中;(2) 与微生物实验相关的溶液、溶剂等,经过中性化处理后密封储存;(3) 酸、碱、有机溶剂等废液,通过中性化、稀释等方式处理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置;(4)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瓶、瓶盖、容器等,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3. 物理性废弃物处置程序:(1) 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废旧器具、器皿、仪器设备等,进行分类整理后,尽量进行修复、维护或重复使用;(2) 玻璃器皿的碎片、锡制品等,应将其收集后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3) 实验操作中产生的废旧纸张、纸巾等,可进行分类回收或放入垃圾桶。
三、废弃物储存与运输1. 废弃物储存:(1) 生物性废弃物、化学性废弃物和物理性废弃物应分别存放在相应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做好标识;(2) 存放生物性废弃物的容器应具备良好的密闭性,并防止渗漏;(3) 存放化学性废弃物的容器应具备耐腐蚀性,并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4) 存放物理性废弃物的容器应具备耐破碎性,并定期清理和整理储存区域。
医院微生物室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
该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微生物实验室,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2. 定义在本制度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实验室废弃物: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器具、培养基、试剂、容器等实验室使用后废弃的物品。
•有害废弃物:具有毒性、易感染性或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例如含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有毒试剂等。
•非有害废弃物:不具有毒性、易感染性或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例如纸张、塑料容器等。
•分类收集:按照不同性质和处理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合规处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处置。
3. 实验室废弃物分类与收集为了便于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有害废弃物和非有害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3.1 有害废弃物收集有害废弃物的收集应包括以下步骤:1.确保废弃物容器完好无损,无渗漏现象。
2.将所有有害废弃物放入专门标识的有害废弃物容器中。
3.废弃物容器上明确标注废弃物种类、数量、日期等信息。
4.严禁将有害废弃物投放到普通垃圾桶或下水道中。
3.2 非有害废弃物收集非有害废弃物的收集应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有非有害废弃物放入普通垃圾桶中。
2.普通垃圾桶应具备密闭性,防止异味扩散和垃圾泄漏。
3.严禁将有害废弃物放入普通垃圾桶。
4. 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后续处理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进行合规处理,确保安全和环境保护。
4.1 有害废弃物的处理有害废弃物应交由经过资质认证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具体操作包括:1.将有害废弃物妥善包装,防止泄漏和散发。
2.选择合格的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运输和处理。
3.保留有害废弃物的相关记录,包括种类、数量、运输日期等信息。
4.2 非有害废弃物的处理非有害废弃物应按照医院管理规定和环卫要求进行处理,具体操作包括:1.将非有害废弃物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区域。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程序
1.目的
规范废弃物处理程序,减少医疗废弃物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
2.范围
实验室内使用废弃物。
3.职责
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执行此程序。
4.程序
4.1 医疗废弃物有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组成,必须分开收集。
4.2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应放置在黑色塑料袋中,医疗废物应放置在黄色塑料袋中,黄色塑料袋应有生物危害警示标志(图3-2),盛装的医疗废物不应超过总容量的3/4。
感染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应分开存放,并贴上警示标志,做好标签;损伤性废物应放入利器盒,盒外应贴上警示标志,做好标签。
所有标签内容包括日期、科室名称、医疗废物类别、特别说明。
4.3 医疗废弃物盛放容器应封口,防止泄露。
含微生物的废弃物如血平板等先高压灭菌处理后有清洁人员按固定
路线运送到医院集中暂存场所,运送前应检查包装物的标志、标签、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符要求不得运送;如果包装物或容器外表被污染,应增加一层包装;清洁人员在运送过程中应防止医疗废弃物泄露、流失、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接触身体。
4.4 运送医疗垃圾废物应使用防渗漏、防扩散、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容器,每次运送后应清洁运送的容器。
医疗废物在暂存点存放时间不的超过2日。
4.5 医疗废物运送处理中心统一焚烧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工作,保护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弃材料、废弃容器等。
第四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遵循环保和安全的原则,确保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第五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分类和标识第六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其特性和危害进行分类。
第七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标准如下:(一)可回收物:包括可以再利用的废玻璃器皿、塑料容器、纸张等。
(二)有害废物:包括化学试剂废液、细菌培养液、致病微生物等。
(三)其他废物:包括废纸巾、废弃手套、废弃材料及其他无害的废弃物。
第八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进行明确的标识,标识应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和危害程度。
第九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标识应易于识别,并放置在与废弃物相应的容器或区域上。
第三章保管和分装第十条储存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容器应具备密封性和耐腐蚀性。
第十一条储存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容器应进行适当地密封,以防止泄漏和扩散。
第十二条同类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分装在同一种类的容器中。
第十三条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进行分开保管,以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第十四条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应单独标识并进行专门保管。
第四章处置方法第十五条可回收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并进行相应的再利用或回收处理。
第十六条有害废物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专门的处理,以确保其无害化。
第十七条其他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并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十八条特殊处理的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专门处理,确保其无害化和安全。
第五章监管和责任第十九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管。
第二十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工作应有明确的责任人进行负责。
第二十一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
2024年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引言:随着微生物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实验室器材、实验材料、培养基、容器和化学试剂等。
这些废弃物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和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对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合理处置规定至关重要,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
一、废弃物分类和包装1. 生物危险废物:这类废物包括使用过的传染性微生物菌种、感染性培养物、临床样本等。
应按照生物安全规范进行包装,使用双层密闭塑料袋进行双封,并在外部标注“生物危险废物”标志。
2. 化学废物:这类废物包括用于实验的化学试剂、废弃试剂瓶、废弃培养基等化学品和容器。
化学废物应选用专用容器进行存放,严禁混合不同化学物质。
容器上应粘贴化学废物标志,并清晰标注其成分和性质。
3. 放射性废物:这类废物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后的废弃物、辐射源等。
放射性废物应按照核安全规定进行包装和标识,并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置。
4. 一般废物:这类废物包括用于实验的纸张、塑料器皿、废弃设备等。
一般废物应进行分类,纸张类废物应进行纸张回收,塑料器皿和废弃设备等可进行二次利用或交由废物管理部门进行处置。
二、废弃物处理流程1. 生物危险废物处理:(1)生物危险废物应及时收集,定期进行处理。
(2)生物危险废物的处理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措施,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处理后的废物应安全封存并标注处理日期。
(3)灭菌后的废物应交由无害化处理机构进行处置,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化学废物处理:(1)化学废物应在特定化学废物区进行收集,并定期进行处置。
(2)废弃试剂瓶等容器应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并适当分类回收,严禁随意丢弃或混合处理。
(3)废弃培养基等化学废物应交由专门的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处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产生危害。
3. 放射性废物处理:(1)实验室应建立放射性废物管理记录,并按照规定期限交予核安全机构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范文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合理处置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储存、处置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主要包括无菌培养基、一次性培养皿、无菌吸管、试剂瓶、实验室器材、实验动物尸体等。
第四条凡涉及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活动,均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五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按照“分片汇总、分类收集、专人储存、有证销毁”的原则进行。
第二章分类收集第六条实验室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和处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收集。
第七条实验室废弃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化学废弃物。
包括有机溶剂、酸碱废液、有毒试剂等。
(二)实验器材废弃物。
包括废弃的培养皿、吸管、玻璃仪器等。
(三)生物废弃物。
包括实验动物尸体、病原微生物,以及污染的培养基等。
(四)一般废弃物。
包括实验室用纸张、塑料袋、废旧设备等。
第八条废弃物应放置在特定的容器内,并在容器上标明废弃物的种类和性质。
第九条容器应密封,防止废弃物泄漏或异味扩散。
第十条废弃物的收集容器应统一放置在指定的区域,不得随意分散堆放。
第十一条废弃物的收集周期按废弃物的性质和数量确定,一般不得超过一周。
第三章储存和处置第十二条废弃物的储存应考虑到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安全和卫生要求。
第十三条废弃物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设施内,设施应具备防火、防漏、防腐蚀等功能。
第十四条废弃物储存设施应与实验室的其他设施隔离,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五条废弃物的储存设施应定期清理和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第十六条废弃物的处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十七条废弃物的销毁应由专业机构进行,销毁过程应有相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八条销毁完毕后,应出具销毁证明文件,保留备查。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九条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应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整理。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置规定1. 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为了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卫生,制定废弃物处置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废弃物处置的准则,以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排放。
2. 废弃物分类为了方便管理和处置,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按照以下几个类别进行分类:2.1 生物危险废弃物生物危险废弃物包括接触过微生物、生物安全柜内的废弃物、污染实验器材以及经过处理后仍具有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等。
生物危险废弃物应单独收集并进行专门处理。
2.2 化学废弃物化学废弃物是指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试剂、溶液、废弃试剂瓶等具有化学性质的废弃物。
化学废弃物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并遵循相关的化学废弃物处理准则进行处置。
2.3 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实验室中产生的塑料制品、纸张、玻璃器皿等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投放,并尽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安全处理。
2.4 液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实验室中使用过的溶液、废弃液体培养基、酸性废液等。
液体废弃物应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投放,并遵循相关规定处理和排放。
3. 废弃物处理流程为了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流程,以下是一般的废弃物处理流程:3.1 废弃物收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将不同类别的废弃物分别收集,使用适当的容器进行储存。
生物危险废弃物应使用专门的生物危险废弃物容器进行储存,确保安全。
化学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也应使用相应的容器进行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2 废弃物标识每个废弃物容器都应贴上清晰的标识,标明废弃物的类别和性质。
标识应包括废弃物的名称、产生日期和处理人员的签名。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管理和处置。
3.3 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破损或泄漏,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或伤害。
生物危险废弃物应经专门处置机构运输,其他废弃物应遵循相关规定运输。
3.4 废弃物处理和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排放应根据其性质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规程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是致病微生物,所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中不可避免的带有致病微生物。
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必须及时的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和废物进行处理。
防止其感染实验人员和污染实验室及周围的环境。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应征询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在设计和执行关于生物危害性废弃物处理、运输和废弃的规划之前,必须参考最新版的相关文件。
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目的是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为零,将其对环境的危害降为零。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只可使用被承认的技术和方法,废弃物的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和标准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高压灭菌过的废弃物可以在指定垃圾场掩埋处理,或在其他地方焚烧后处理。
焚烧炉内的灰烬可以作为普通家庭废弃物处理并由地方有关部门运走。
实验室应有措施和能力安全处理和处置实验室危险废物;应有对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的政策和程序,包括对排放标准及监测的规定;应评估和避免危险废物处理和处置方法本身的风险;
应根据危险废物的性质和危险性按相关标准分类处理和处置废物;危险废物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识的用于处置危险废物的容器内,装量不能超过建议的装载容器;锐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的容器内;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处理危险废物,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不应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物;在消毒灭菌被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不应从实验室取走或排放不符合相关运输或排放要求的实验室废物;应在实验室内消毒灭菌含活性高致病生物因子的废物;如果法规许可,只要包装和运输方式符合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可以运送未处理的危险废物到指定机构处理。
下面结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介绍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废液的处理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废水来自有致病菌的培养物、洗涤水以及其他诊断检测样品等。
对于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应尽快消毒灭菌,严防污染扩散,要加强污染源管理。
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药剂法和热力消毒灭菌法。
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废液进行处理。
(一)化学药剂法
化学消毒药剂按其杀菌由强到弱可分为灭菌剂、消毒剂、抑菌剂。
废水化学法消毒最好采用相关发生器、虹吸投药法或高位槽投药法,也可以在废水入口处直接投加。
投放液氯用加氯机,投放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投放次氯酸钠用发生器或液体药剂,投放臭氧用臭氧发生器,投放过氧化氢用过氧化氢发生器。
(二)物理热力法
生物安全实验室物理热力法废液处理系统是通过加热方式连续对废液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的,目的是使废液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避免引起污染扩散。
连续式废液消毒灭菌是一种对生物性废液进行灭菌的新技术,主要运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产生的废液通过双层排水管道从废液入口进入缓冲储液罐,产生的废气经过高效过滤器除菌后从透气管排出。
当液面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废液出口阀门自动打开,同时启动流速控制泵。
将废液以设定流速压入预加热/冷却柜进行预加热处理,之后进入电加热灭菌器,在灭菌器内废液通过电
加热灭菌盘管进行高温灭菌。
已灭菌的废液再进入预加热/冷却柜经缓冲管后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废液通过排污口排出。
如需如此处理,则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储液罐,或直接进行再次连续处理。
预加热/冷却柜通过热交换器,使已灭菌的高温废液对进入的待处理废液进行预加热,同时自己得到冷却,以节约能源。
与传统的储罐式灭菌技术相比,连续废液消毒在效率、有效性、安全性和节约成本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混合处理法
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来说,其实验的对象种类较多,需要对废液进行不同的处理,适用于采用化学药剂和物理热力混合法处理系统。
该系统将热力法连续废液灭菌系统与化学药剂处理装置结合,对废液进行热力灭菌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还可对灭菌系统内管道进行化学消毒。
(四)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
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处理经生物安全实验室内第一级废液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出的废水,还可以处理来自食堂、洗澡池、卫生间、洗手盆的一般生活污水及普通实验过程中排放的无致病性微生物,但含有其他化学污染物的废水。
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具备有效去除酸碱、重金属、有机溶剂及杀灭一般微生物的功能,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或中水回用的标准。
第二级废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如下:来自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废水经隔油器除油,同生活污水经由孔径为10mm的格栅除去较大的固体漂浮物后,汇集到调节池进行混合处理,再经直径2mm~5mm 的格栅处理,除去直径大于5mm的固体漂浮物,进入初沉池。
沉淀后上清液流入生化处理池进行生化处理,再经二次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接触池进行最后处理,符合GB 8978 《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排放。
二、废气的处理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排风、仪器设备(生物安全柜、通风柜等)的排气会带有致病微生物,这种废气如果直接排放到实验室外,将会感染人群及动物,引起流行病暴发,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因此,实验室产生的废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污染废气主要来自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柜、干/湿热消毒灭菌器、离心机排风罩等易产生带菌、带毒气溶胶的设备的排风,以及焚烧炉排放的烟尘等。
对安装的送排风系统的实验室总体要求是控制实验室的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使通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后的气体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室内采用上送下排,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特别要指出的是,要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器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
第一级高效过滤器应安装在实验室排风管道的前端(其他通风设备同理).若需加装第二级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将其串接在离第一道高效过滤器后500mm以远至排风机之前的地方(选择易维护、易操作和易更换的地方,如排风机技术夹层)。
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与更换应牢固、符合气密性要求,并应由有资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
通常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经过消毒灭菌,或采用可在气密袋中进行过滤器更换的位置。
坐应急处理时维修人员应身着防护服,更换下来的高效过滤器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
每个高效过滤器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进行检测,运行期间要进行日常监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应能控制实验室排风系统与其他排风设备(生物安全柜、负压通风柜、动物负压隔离器、离心机排风罩等)排风的压力平衡和响应速度匹配。
应安装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和确保其他排风设备气流不倒流。
实验室的排风应经高效过滤后由排风
机向空中排放。
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至少高于所在建筑屋面2m以上,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
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性密封阀,必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或风管化学熏蒸或循环消毒灭菌。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04年12月29日)中规定了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并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做出了特别规定。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固体废弃物来源于实验器材废物、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废弃样本和培养物、废弃的感染动物、实验室废弃的空气净化材料等。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属危险废物,不能回收利用,必须经灭菌处理后丢弃或焚烧处置后填埋。
固体废物由于不适当地处理、储存、运输、处置或管理上的疏忽,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显著的威胁。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进行污染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
所有弃置的样本、培养物和其他生物性材料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并有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
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通过高压灭菌、化学消毒或其他被认可的技术进行处理,然后置于密封的容器中,分类做上标记,由专人安全运出实验室。
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其设
计容量。
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
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
载玻片上的活菌标本应装于密闭容器中进行高压灭菌,或经3%来苏尔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浸泡24h后方可丢弃。
染菌后的吸管,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中,最少浸泡24h (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min高压灭菌。
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致病菌的冲洗液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
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才能洗涤。
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30min后再擦拭干净。
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致病菌检测所穿的工作服、非一次性的实验帽和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实验室应确保由经过适当培训的人员,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处理危险废弃物。
不允许积存垃圾和积存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及时封存,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通常在实验室区内的安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