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牺牲奉献精神-实现兴装强军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牺牲奉献精神-实现兴装强军梦想
强化牺牲奉献精神实现兴装强军梦想
牺牲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极致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兴装强军梦想的前提。
千百年来,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化,牺牲奉献,始终是仁人志士不渝的精神追求。牺牲奉献精神应从孟子的仁义中找寻源头,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是牺牲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鲁迅更是把“埋头苦干的”、“拼命硬干的”劳动人民称赞为“中国的脊梁”。正是有了这样一代又一代牺牲奉献者留下的足迹,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在艰辛跋涉中日益强大。同样,自觉的牺牲奉献精神,更是我军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兴装强军梦想的有力保证!
一、感悟牺牲奉献精神的力量
牺牲奉献精神是革命成功之源。谭嗣同就义前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流血而牺牲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此铿锵有力的寥寥数语击穿了百余年来历史和文字的铁幕,至今回响耳边依然烧灼我的灵魂,牺牲奉献之最强音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而后,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更有一代代热血儿女用宝贵生命所凝结的民族精魂,使历经磨难的新中国浴火重生。据有关部门统计,革命战争年代以来,约有2000
万烈士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先烈们的牺牲奉献,铸就了今天“中国梦”、“强军梦”的基座,也铺就了民族精神最为亮丽的底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没有牺牲,革命如何能成功?没有奉献,革命又怎会胜利?由此可见,牺牲奉献精神正是革命成功之源。
牺牲奉献精神是发展建设之基。任何事物的发展建设,都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建设上都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工作经验的总结中对这些成就做了高度概括,即三个“大台阶”: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而在这些骄人成绩的背后,则是一大批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有的是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的是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工作中发光发热。正是有了各行各业同志们的倾心奉献,才有了当今强大的中国、强盛的中华名族。由此可见,牺牲奉献精神正是发展建设之基。
牺牲奉献精神是兴军强军之要。回首我党我军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之所以能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走出来,不断壮大成长,靠的就是
无数革命军人的这种牺牲奉献精神。
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的传统美德。军人牺牲奉献的光荣传统,首先表现为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精神。军中有一句名言:“怕死不当兵,当兵不怕死。”军人职业是一种舍家报国的职业,是一种比其它职业更具有牺牲性的职业。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先烈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建立新中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慷慨就义的方志敏、孤身斗敌的杨靖宇、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飞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等,他们用英雄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牺牲奉献的赞歌。和平建设时期,为维护祖国的和平安宁,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全军将士随时准备着流血牺牲,涌现出了舍己救人的张华、勇斗歹徒的徐洪刚、抗洪勇士高建成和李向群等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革命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常言说:细微之处见精神。在平常的工作中,军人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去谋求“先富”,不能懈怠肩负的职责而沉迷于个人的出路,不能象普通公民那样可以自由安排业余生活。这种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不求索取、不计报酬、不谋名利、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品格,同样是军人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离开了军人的牺牲奉献,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军队的成长壮大。解放军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步,都伴随着先烈的足迹;每一次胜利,都凝结着军人的血汗;每一项辉煌成就,都闪烁着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火花。由此可见,牺牲奉献精神正是兴军强军之要。
二、反思牺牲奉献精神的缺失
信仰目标偏移。信仰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这个精神支柱偏移了,就会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军队就失去了思想的支撑和精神的维系,军心就会呈现一片松散和混乱。如果共产党员个人的这个支柱偏移了,就会失去人生的方向,丢掉做人的准则,就会成为错误思潮的俘虏,甚至腐化堕落。苏东社会的动乱和剧变,其根本原因是苏东共产党丢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信仰,丢掉了社会主义的正确信念,使社会主义发生了质变。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文化建设迅速发展,部队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我们也要看到,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文化等的多种文化的交融、碰撞,对少数同志的信仰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偏移,导致主导意识淡漠,精神状态麻木,有些人不关心党和国家,不关心世界情势和社会主义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毫无兴趣,对党的基本路线、指导思想毫无所知。破坏了党员的先进性和党员形象,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成了信仰危机的“催化剂”。
传统本色丢失。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部队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期部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少部分官兵滋生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等背离我军传统本色的行为。有的官兵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分工,不愿做艰苦的工作、不愿到艰苦的岗位和地方去工作,还有的官兵在生活上高标准、讲排场、讲阔气,甚至有人铺张浪费,享乐主义表现突出。
这些都充分说明官兵传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开始逐渐淡化。大家普片形成这样一种共识:现在大部分官兵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来自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科技日新月异大众传媒铺天盖地,对官兵传统本色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无论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还是行为方式,都带有很深的社会烙印和很强的功利气息,凸显出传统本色的缺失和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职能意识弱化。众所周知,良好的职能意识是干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但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些现象却和职能意识的加强南辕北辙。
缺乏集体观念,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乏团队精神,不支持配合组织工作;缺乏大局观念,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其他;缺乏纪律意识,自由主义,庸懒散慢;不重视学习,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接受政治教育,过重看待物质待遇,过于追求眼前效应;不喜欢忙碌的工作状态,不习惯紧张艰苦的生活,导致工作不能进入状态;敷衍应付,拖拉疲踏,不想事、不谋事,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军部分同志的职能意识开始弱化。
工作作风虚浮。现在有少部分同志存在工作任务完成质量差,遇到困难绕道走等问题。工作过程中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不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只求“过得去”、“差不多”;工作中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想干,到处“钻空子”、“捡漏子”;干上一点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做事张扬。同时,不能沉下心来做事情、静下心来精业务、安下心来学知识;心浮气躁、没扑下身子就急于求成,今天做事明天就想有成效,不愿稳扎稳打;不愿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