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周围的三家书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周围的三家书店
新华网 ( 2003-01-17 18:45:54 ) 稿件来源: 人民网
文/绿茶
书店是书籍的舞台,是书的生命起点和延伸,同样一本书放在不同的书店,表现的也许是不同的深度内涵,书店的不同风格,不同的经营理念,表达着不同的阅读立场,呈现出不同的阅读文化。爱书人,总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阅读取向,要买什么书?到哪里买?心里比较明晰。而一般的读者,悠遊于大大小小的書店之間,总是感到很茫然。恰逢前段时间有网友提议大家来谈谈自己所在城市的书店,想想自己在北京也逛了一些书店,斗胆谈一点北京的书店。
都说北京的书店,好的在北大附近,老的在琉璃厂一带,大的在西单和王府井。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三联韬奋图书中心、风入松书店、国林风图书有限公司、万圣书园、席殊书屋、五四书店、女子书店、兰羊书坊、方舟书店、中国书店……,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构成了北京书店亮丽的风景。同时还有各类专业书店如电影书店、法律书店、广告书店、建筑书店、戏剧书店、考古书店等等以及出版社自己的书店,再加上几乎每一条街都有的个体小书店,旧书交易市场等等,那数量实在惊人,这在全国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
北大附件有三家规模比较大的书店,他们是风入松书店、国林风图书公司、万圣书园。这三家书店分别位于北大的三个角,风入松在东南,国林风在西南,万圣在东北,形成了对北大的包围之势。也许他们看中的正是北大这块学术重地将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
万圣书园
万圣书园创办于93年,当时在人大附件,后来由于修三环才搬到成府街。我接触万圣是在它搬来之后。在三角地看到一条广告,说小东门外开了一家书店,凡购书满一百元者,赠送一年《读书》杂志。我第一次走出小东门,往北寻找着一个画着“蓝鬼”标志的路牌,路牌指向的这条小胡同叫成府街。当时实在不明白万圣为什么要把营业地点选在这么偏僻的一个地方,更想不到几年后这里会成为北京的一大文化景点。万圣书园就在这胡同的深处,小小的店堂里书籍林立,轻柔的音乐声中悠闲的读书人惬意的淘着自己喜爱的图书。
最近一次去万圣是9月中旬,听说成府街要拆,万圣将异地,我这位老读者无论如何要去最后瞻仰一下这片读书人的乐土。在一个可爱的周末下午,带着怀旧的心情来到万圣,暖暖的午后懒痒痒的人群,成府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喘息。今天来看书的人似乎比平日里要多,也许他们也和我抱有同样的心情。万圣的门永远是关着的,也许是为给读书人建立安静的,独立的空间,轻轻推开门,店员友好的向你点头。尽
管是快要拆了,店堂里的书还是有条不紊的摆放着,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商务版专柜、三联版专柜、中华书局版专柜、语言、教育…这些架子上的图书已经太熟悉了,简单浏览了一遍转到新书展台上选取将被我带走的书。从店堂出来时不经意的回望了一下,也许这是最后一眼。
店堂的对面原来是万圣工作室,现在也改成了店堂,以销售古籍和打折的库存书。很多前几年热销的书此时已论为贱价的身份。所以,只有真正的经典才能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就像古籍,历经几千年的更替依然在书籍的海洋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这两种书放在一起,看起来怪怪的,或许这正是经营者的别有用心。
万圣书园往西几十米的地方,有一个万圣书坊,是万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以销售文学著作和艺术类图书和杂志为主。店员是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她喜欢和到访的读者聊天,问长问短。万圣经营的艺术图书种类很多,尤其是电影和音乐类的。记得万圣曾经在北京音乐厅开了家分店,就是以经营艺术图书为主的。但由于艺术类图书价格高,销路低,终于还是撤离了音乐厅。听说万圣在重庆还有一家分店,有一次我去重庆特别想去看看,但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去成。现在万圣已经在北大与清华的交界处蓝旗营安了家,不知道原来的特色是否还在?不知道是否又会带起那一带的文化气息否?不知道还会放那优美的音乐否?不知道那慈祥的老太太是否还在?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万圣以经营社科学术类图书为主,它的定位似乎注定了和高校之间的亲密关系,搬来搬去还在高校的四周。它丰富的学术养分滋养了一批批孜孜不倦的知识分子,在北京甚至全国的爱书人心中都是很有分量的。“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用在万圣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季羡林老人在一次文化沙龙上讲道,“海淀三家民营书店,万圣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风入松书店
北大推倒了南墙,开了很多饭馆和电脑公司,还有几家休闲的酒吧和一家规模很大的书店,后来又开了一个巨大的网吧。信息时代的网吧慢慢地吐并了物质时代的饭馆,形成了网吧一条街的称号。最近听说要重筑南墙,于是该撤的都撤了,而网吧、酒吧和书店依然存在,因为他们的阵地都在地下。南门外的街道喧哗、繁忙而拥挤,穿梭着同样喧哗、繁忙、拥挤的人流和车流。
只有地下是安静的。
出南门往东100左右,有一个不起眼的门脸,进去下楼梯,就是闻名已久的风入松书店。开始的时候它在北大南门的西边,面积仅有40平方米。三个月后,他们向东移了200米,面积也由原来的40平方米变成一个860平方米。从楼梯
走下去,橱窗里漂亮精美的图书艺术的摆放着,走廊两边挂着各色各样的油画,看起来满有诗意的,仿佛进入一个艺术殿堂。抬头见门楣上写着海德格尔喜欢的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这句话倒是很合读书的一种心境。
这个书店承载了我很多读书的记忆。它可以说是我成为一名爱书人的启蒙。95年10月的某一天,室友高说南门外开了一家很大的书店,开业打折,非拉着我去见识一下。他是一位书痴,而我当时整个一书盲。随着人流进了诺大的店堂,当时的感觉是震撼的,书也可以造就这么壮观的场面?远远望去,像一朵花,像一棵树,甚至一堵墙,那些都是书吗?我盲目的在书海里寻找,不知所措。室友像得了宝似的一遍遍把书搬到收款台。那一天是我生平第一次花这么多钱买书,也同时种下了我对书的情感,而他把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搭了进去。
书店的魅力在于书,而风入松就是凭借这点从一开业就吸引了读者的心。95年前,大部分的学术书都很难见到,而风入松一骨脑把前几年出版的所有学术书都搬了出来,顿时让高校的学者和学子眼前为之一亮,这么多的好书以前为什么都没见到?后来有幸认识了老板王炜才知道,他本人就是“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的,而这个书店基本上也是由这个编委会十几位学者共同出资创办的。这个编委会在80年代就致力于中国学术图书的出版,但苦于没有发行渠道,很多书做出来都不为人所知道。所以才有了开这么一个大型学术书店的想法。
我喜欢上了这个书店。不是因为它大,也不是因为书多,而是喜欢那种阅读的自由。每逢周末,放下学习的重负,来到飘着书香的地下,拿本喜爱的书,随处找个凳子,看它一天。没有喧闹也不会有人打搅,很多印象深刻的书都是在这样日子里看的。毕业后,去的次数渐渐少了,但每次回校和同学聚会,总要去风入松看看。
现在的风入松已经大不如前了,老板也换了,风格也变了,在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了。墙壁的上油画不见了,代之以冷冷的墙壁帖满了报纸上剪下来的“陈年记忆”,橱窗里精美的书籍也布上了厚厚的灰尘。
国林风书店
海淀图书城是读书人很集中的地方,从学校出来要经过拥挤的服装市场才能到达。我这人比较守旧,图书城新楼盖起来后很长时间都没进去过,依然在老楼的那几家特价书店和中国书店留连。一次一位学设计的朋友拉我走进新楼,说这里有一家专买设计方面的书店。我对设计类的书没什么兴趣,就没跟她下楼,看着很多人往地下走我也跟了下去,眼前的景象让我很是惊讶,一个巨大的图书超市豁然眼前。
之前曾听说图书城要开一家很大的书店,但没想
到这么大,这么豪华。店里正在展出一个“影响中国二十世纪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展”,有自1892年版的《盛世危言》始,至1994年版的《顾准文集》止的105部重要文献,精美的橱窗里那些发黄的图书看起来那么贵重。
比起万圣和风入松,国林风要显得大气和现代化的多,1300多平方的地方,在精心的CI包装下看起来很雅致,这可能跟老板是干广告出身有关。据说老板是是几个不满30岁的年轻人。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携手在商海闯荡了几年,创办了国风集团,经营广告、酒吧、茶馆等。
之后来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甚至比其他两家还要多,因为这里的书比较齐全,还有一个颇有氛围的咖啡屋,比起在那些书店看书,这里明显要舒服的多。但我的书友们没有一个喜欢这家书店,说什么太商业啦,太嘈杂啦,服务态度不好啦,书难找啦等等理由,更多的时候我都是一个人来。
靠近高校的书店好象都都喜欢把自己定位为学术书店,国林风也是这样,进门第一个书架就是哲学类图书,展台上的大部门图书也都以学术书作为主打。但在这么一个看起来很商业的书店里主打学术书我总觉得不习惯,我一般只是来看一些文学书籍或画册,学术书还是更愿意去万圣购买。
没过多久我毕业离了校,紧接着图书城一片成为一个巨大的工地,偶尔回去也不愿意穿越泥土和灰尘去那里读读书,也就再也没回去过这个书店。(完)
后记:北大附件其实还有很多很好的书店,像图书城的中国书店、二酉堂书店、万里书店、东方书店、未名书屋,北大里的北大书屋、新文化书店,成府街的兰羊书坊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写了。北京的书店实在太多了,这些在我看来不具突出代表性的书店,留待有心人来写吧。但作为一个爱书人,这些书店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和回忆
北师大正门斜对面的盛世情书店,打8折,服务态度一般,但新书来的很快,而且哲学书很全,外地读者可以存一部分钱进去,哪本书一来可以让他们邮寄.
北大西南门资源宾馆后的畅畅文化 它是以一个仓库为店址的学术特价书店 以三联 商务的书为主 三联的基本六五折 商务的五折-六折 .
北大45楼地下物美超市的博雅堂书店买的(那里书一律八折,而且你还可以委托她们到出版社找书 也是八折的)
近来听说一家都是五折的学术书店-沉香书屋 (两个北大中文系的学生开的 ,起步不久 ,过去只在北大周末文化书市摆摊的,现在租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旁的一间小屋).
风入松是刚去世的王炜先生搞的,但经营一直不黑不红,书打折不多,前些天看到卖孙周兴编译的<海德格尔选集>,原价70卖30,很好.
万圣倒是很红火,但一
般9折.国林风的书和万圣差不多,打折很少.
海淀图书城大而无当,哲学书缩在一角,更新较慢,但书还是不少的.
人大出版社读者服务中心服务态度很差,而且人大版的图书不打折.
中国哲学的图书需要到琉璃厂附近的中华书局去找,有时会遇到特价书,比如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唐宋八大家全集>,原价400多,好象见过170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