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姜瘟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对策
姜 瘟病 是一 种 细菌 性病 害 ,病原 菌 为青 枯 假 单孢 杆 菌 , 这 种病 菌 不仅 侵 染生 姜 , 还侵 染 番 茄、 茄子 、 辣椒 、 马铃 薯 、 烟 草等 茄 科作 物 。在 生
姜 植株 受病 菌 侵染 后 ,叶片 最初 表 现为 叶缘 颜
病害 侵染 的范 围很 广 ,各种 作 物几乎 都 发生 病 丝状 物 和粒状 物等 。 但 它们 都 属于传 染性 病 害 , 有 发病 中心 , 且从 发病 中心 向 四周 蔓 延 。 非传 染
李艳 , 李华 , 段 馥梅 , 陕西省延 安市 农业技 术推 广 站, 邮编 7 1 6 0 0 0 ; 李建权 , 陕 西省 富县 蔬 菜 产 业 办公 室 ; 李涛 , 延 安 市 园艺蚕 桑 工作 站 。
受害 , 先 是 基 部呈 水 浸 状 , 然后变黄 , 待 叶 片 全 越 重 ; 姜 田地 势低 洼 、 排 水不 良的黏 土 发病 重 ; 部凋 萎 枯 死 后 , 从 茎 基 部折 断倒 伏 ; 根茎 ( 姜块) 肥水 不 足 ,缺磷 缺钾 或偏 施 迟施 氮 肥 的姜 田发
发病 , 无 论是 种 姜或 子姜 , 初 期 姜块 端 部呈 水 渍 病 重 。 据 多 年 的调查 , 姜瘟 病 在南 郑一 般 6月 中
直接 杀伤作 用小 , 主 要影 响生 长 发育 , 在 蔬菜病 甜 瓜 、 西瓜 、 西 葫芦 等受 害较 重 。
害 中所 占比例不 到 1 0 %, 但 危 害很 大 。 病 症不 明 1 病毒 病与 其他 病害 的区别
显, 病 状 主要 表 现 为 三类 : 叶片 变 色 如 花 叶 、 斑
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2013年第11期现代园艺8介壳虫8.1发生特点多发生在高湿、通风不良的棚内。
在叶背、叶腋和假鳞茎基部刺吸汁液,使叶片变黄,枝梢枯萎。
并能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
8.2防治方法少量发生时,可人工清除;较严重时,喷施50%速灭松乳剂或50%马拉松乳剂800倍液。
9红蜘蛛9.1发生特点一般在干燥环境和气温高时发生。
初期发生在叶背或叶鞘,叶片出现较多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叶背出现丝网以致叶片萎缩变形,枯黄脱落。
9.2防治方法可用肥皂水喷洒叶片正背面;使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73%的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
10蓟马10.1发生特点虫体极小,主要咬食花芽、叶芽,藏匿于栽培介质中。
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周佐镇刘兴华(江西省万安县农业局343800)3.1农业防治3.1.1轮作。
轮作周期3年以上,前茬作物最好是葱、蒜类蔬菜或粮食作物,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如茄子、辣椒、马铃薯等,最好是采取水旱轮作。
3.1.2选种、消毒。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倒伏强的品种,如莱芜生。
消毒前要晾晒1~2天,淘汰干瘦的、肉质变褐发软的姜块。
再用40%甲醛100倍液浸泡3小时,捞起后堆闷3小时,洗净药液后催芽。
3.1.3选地。
最好选择地势较高、便于排灌的沙质壤土田种姜,深沟高垅栽植,达到雨停田中无积水的要求。
3.1.4合理施肥。
农家肥要充分腐熟,病残体和发病田的土壤不能用于沤肥;增施谷壳质、硅肥作基肥,磷钾肥作追肥,多施草木灰,不能施火土灰和人粪尿。
3.1.5合理灌溉。
控制好水量,切不可串灌、漫灌。
白露前只能沟灌遮脚水;白露后可在傍晚灌半沟水,次日早晨能自然落干,未落干要排干水。
3.2物理防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一般把发病中心及其周围的土壤和病株用塑料薄膜密封起来,并在四周1m 范围内用生石灰撒施消毒,能大大降低该病的传播和蔓延。
3.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1:1:200的波尔多液,或农用链霉素3000倍夜喷施或灌蔸,每隔5~7天施药1次,连续3~4次。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种植发生瘟病如何防治?
去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到了高价,让许多的生姜种植的用户心痒痒的,希望今年也能够有一个好的效益。
那么在生姜的种植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病症呢?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姜发生瘟病的解决之道。
答: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姜株受到病菌侵染后,不论茎叶或根茎都能表现受害症状。
根茎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褐色,无光泽,以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仅残留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灰白色水状液体,有臭味。
生姜根部受害后也呈现淡黄褐色、并最终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现暗褐色,茎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受害侵染后出现凋萎状,并从下至上变成枯黄色,边缘卷曲。
防治:①、注意轮作,尤其是在多年种姜的老姜田,最好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②、严格选种,消除种姜带菌隐患;③、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姜田要选地势高燥、排灌良好的地块,高畦栽培;④、药物防治上可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或用70%敌克松600倍液灌根防治。
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6 。带 菌 姜 种 是 主 要 初 侵 染 源 , 可 借 姜种 调 运 年 并
作 远 距 离传 播 , 无 病 区 的 主要 初 侵 染 源 。病 菌 靠 是 流 水 、 溉 水 、 水 、 料 、 下 害 虫 及 农 事 活 动 等 灌 雨 肥 地 传 播 蔓 延 。病 菌 由根 茎部 伤 口侵 入 , 薄 壁 组 织 进 从 入 维 管 束 即迅 速 发 展 , 后 导致 全 株 枯 萎 。 最
2 1. 00 1 0
矗北园艺
病虫防治
姜瘟病 的发 生及 综合 防治技术
郑克 明 王海丽 邵 娜 陈毓 民 许 昭建
目前 姜 瘟病 在 陕 南 发 生 比较 普 遍 , 部 地 区有 局
2 病 原 及 传 播 途径
加 重 为 害 的趋 势 ,已严 重影 响 到 生 姜 的生 产 和 发
展 。经 笔 者 近 3年 的调 查 ,生 姜 病 田率 为 93 .%~ 2 .% ,一 般 病 株 率 达 2 .%~ 62 ,发 病 指 数 56 27 7 .%
姜 瘟 病 病 原 为 青枯 假 单 胞 杆 菌 。 原 菌 在 姜 根 病 茎 内或 土 壤 中 、 残 体 上越 冬 , 土壤 中 可 存 活 4 病 在 ~
发生较重。
并 沿 叶 尖 向下 发 展 , 最后 枯 黄 , 叶枯 死 。 全 也有 植 株
34 种 植 方 式 连 作 时 间越 长 ,土壤 中病 菌 积 累 . 得越多 , 容易 导 致 姜 株 发病 越 重 。
4 综 合 防治 技 术
在 靠 近 地 面 的茎 基 部 叶鞘 和 根 茎 上半 部 先 发 病 , 烈
日下 叶 片 下 垂 。 病株 全 株 颜 色 由 浅渐 深 , 由黄 变褐 , 最 后 全 株枯 死 , 手 挤压 病 茎 维 管 束有 污 白色 菌 脓 用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发生及防治
汇报人: 2024-01-11
目录
•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 • 生姜姜螟的发生及防治 •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的综合防治 • 生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实践
与展望
01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
姜瘟病的病原和症状
病原
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
症状
生姜叶片出现暗绿色病斑,茎部变软、腐烂,地下块茎表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 病斑,严重时地下块茎内部腐烂,且有白色粘稠物。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和天敌进行防治,减 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研究进展
病原菌鉴定
对生姜姜瘟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
抗病育种
培育和筛选抗病性强的生姜品种,提高生姜的抗病能力。
生物农药研发
研发新型生物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环境污染。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赤眼蜂、瓢虫等,对 姜螟进行控制。
在幼虫孵化高峰期至2龄前,用生物农药或 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常用的农药有苏 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甲维盐等。
03
生姜姜瘟病和姜螟的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
01
02
03
轮作换茬
合理混配和使用
可以将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进行合理混配,以提 高防治效果,同时避免产生抗药性。
04
生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种植结构的调整
多样化种植
通过种植不同品种和类型的生姜,降 低单一品种的病虫害风险,提高整体 抗性。
合理轮作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和中药材,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在生姜种植中,姜瘟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剖析。
1.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1.1.环境因素生姜姜瘟病一般是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
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造成生姜根部的伤口发炎,进而滋生病菌,而导致姜瘟病发生。
1.2.病菌侵染姜瘟病是由黄姜瘤菌侵染导致,这种菌侵入植株,抑制其发育,使根部呈现黑色腐烂状,随着病情加重,生姜的收成量也会急剧降低。
2.生姜姜瘟病的预防2.1.合理施肥提高生姜植株的免疫力是预防姜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施肥可以帮助生姜植株快速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在施肥时,应降低肥料中的氮肥含量,增加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应量。
2.2.选用优质种苗选用优质种苗也非常重要。
生姜种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生姜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选择健康的种苗繁殖,可以减少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率。
2.3.病害防治病菌侵染是导致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病害防治是预防姜瘟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取病株示踪、高温消毒等消毒措施可以减少病菌的侵害。
同时也可以喷洒有效的农药,防止病原菌传播,达到防治的目的。
2.4.引进新品种种植新品种,可以降低生姜受到姜瘟病影响的可能性。
具有较高抗病性和更好的适应能力的品种,可以在生姜姜瘟病高发地区种植,达到应对姜瘟病威胁的目的。
3.小结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给生姜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因素、病菌侵染是导致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选用优质种苗、病害防治、引进新品种是预防生姜姜瘟病的关键措施。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生姜的生产和管理提供帮助。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_1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姜瘟的发生与防治1、症状病菌侵害根部和地下、地上茎。
被害的地下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残留外皮。
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浊状汁液,散发臭味;被害根也呈淡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
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
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枯死。
2、病原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侵染所致。
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8―29℃,最高40℃,最低4℃,致死温度52―53.3℃(10分钟)。
细菌在30℃左右的干燥状态下,3天后即丧失生活力,在pH值4.05―9.5的范围内细菌均可生长,但以pH值5.4―7.3最适宜。
病菌除危害姜外,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均可被侵染。
3、菌源与传播病原菌大量存在于病姜田土壤和带病的姜块组织中,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带菌姜种是主要初侵染源,并借姜种调运作远距离传播。
次年下种以后,首先由病姜种或带菌土壤中的病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侵入生姜植株的地下茎基部或直接引起地下姜块发病。
就病种和带菌土比较,病姜种引起发病可能性更大,时间更快,二者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源。
姜瘟病菌同其他着生鞭毛的杆状细菌一样,必须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传播蔓延。
一般靠灌溉水、地面流水、地下害虫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
种植感病品种,病土连年净作,用带菌种姜,施肥不当,以及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都易引起姜瘟的发生和流行。
4、发病条件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的温度(气温和土温)与降雨量。
一般旬均温达24℃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在28℃左右加上充足的雨量,形成田间积水,病害迅速发展蔓延。
试验观察表明,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
此外,姜苗出土前后灌水不当,具有一定诱发作用;栽培管理不当或轮作时间长短,均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新农村2021.5生姜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具有生产区域集中的特点。
近年来,姜瘟病在我国各生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生姜一旦发生姜瘟病,会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给姜农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姜瘟病已成为阻碍生姜产业发展的制约因子,必须有效防控。
1.为害典型症状姜瘟病主要危害生姜的地下茎和根部,也可发生于叶茎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
发病初期,叶片萎垂、反卷,叶尖和叶脉浅黄,后变成黄褐色。
茎基部和姜块连接处病斑初为淡黄褐色水渍状,进而组织逐渐软化腐烂,用手挤压病部有乳白色米水样汁液,散发臭味。
地上茎被害,开始呈暗紫色,稍后渐变黄褐色而腐烂,残留纤维。
2.发病特点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主要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且能单独在土壤中存活3~5年。
除侵害生姜外,还可在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中传播,危害茄科植物。
姜瘟病发病适温为28℃~37℃,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越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病害发展越快;湿度在80%以上发病快,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病原菌致病性显著降低。
因此,姜瘟病的发病程度与当年温度的高低、雨季的早晚、降雨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温度高,雨季早,降雨量大为姜瘟病病菌的扩展、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条件,一旦发病整个姜田会大面积发生。
在浙江省露地生姜生产中,姜瘟病的发生一般从6月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害逐渐加重,7—9月危害最重,9月以后病害又逐渐减轻;大棚栽培的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会提早至5月。
3.传播途径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是姜种或土壤带菌并遭遇适合病原菌生长的高温高湿环境。
另外,田间的灌溉水、雨水、地下害虫、农具、带菌土粪或农事操作等也会造成多次再侵染。
(1)带病种姜传播生姜以根状茎繁殖,采用大棚早熟栽培、以采收嫩姜为主的农户基本不留姜种,每年从外地购入种姜。
由于把关不严,难免会有一部分姜种从病区调入,带病菌姜种成为姜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购姜种在播种前生姜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10058)叶红霞21需要一段时间的贮藏,如购得带菌姜种或在贮藏过程中姜种腐烂感病都会在播种后造成姜瘟病的过早发生。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
生姜姜瘟病发生根源及预防措施剖析一、生姜姜瘟病概述生姜姜瘟病是一种重要的生姜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
病菌主要通过生姜种子、苗、土壤和残留植株传播。
该病害病程长,病菌生长温度在12-34℃之间,湿度大,以50-70%为宜,空气流通性较差的环境易形成病害。
生姜姜瘟病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病害发生原因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含水量过高生姜姜瘟病病菌需要较高的湿度条件才能生长繁殖,土壤含水率过高会加重病害发生的风险。
特别是在种植生姜前,如果土壤湿度过高,会极大地增加生姜姜瘟病的发生率。
2. 植株状况不佳土壤养分不足、植株生长不良、缺乏养分等原因都会导致植株体质较弱,抵抗病害的能力下降。
在此情况下,生姜姜瘟病病菌更容易进攻植株,引发病害。
3. 生姜姜瘟病病菌侵染生姜姜瘟病病菌存在于土壤中,一旦侵染到生姜根茎地下部位,就会引发生姜姜瘟病,长时间存在于土壤中的菌丝体还会使病害越来越严重。
4. 换作不轮作为了有效地管理无法避免的病害问题,及时更换土壤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经常种植生姜的土地上,素土中的病菌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在适当时间内进行轮作。
三、预防措施针对生姜姜瘟病的预防,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1. 增施基肥充分施肥是生姜生长的重要保障,而基肥用量和施肥方法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生姜成长期,要及时增加给药量,保证生姜的健康生长。
2. 孕灌保水水分是生姜生长的重要保障,在治疗生姜姜瘟病时需要减少水分的蒸发。
特别是在孕灌时,要注意保水,保证生姜的水分供给。
3. 开展轮作为了避免生姜病虫害的危害,需要根据地面生长环境、作物生长时间、气象条件和土壤性质等因素,进行适时轮作,避免植物长时间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
4. 使用防治灭菌剂在生姜姜瘟病侵染之后,使用防治灭菌剂是一项有效的手段。
防治灭菌剂的种类繁多,而且具有诱杀、防治、治疗和提高生长质量等多种作用,可以有效的保护生姜免受病害的侵袭。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生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它具有温暖脾胃、解表散寒、止呕止泻等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在生姜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袭会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确保生姜的优质高产,了解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至关重要。
一、生姜主要病害1.姜瘟病症状:姜瘟病是生姜最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地下块茎。
病姜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颜色变为褐色,病部软化,内部呈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菌脓。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与茄科、葫芦科等作物连作。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2.姜软腐病症状:姜软腐病主要危害地下块茎,病姜表面出现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病部软腐,内部呈黑褐色,散发出恶臭。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积水,降低湿度。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3.姜叶斑病症状:姜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呈红褐色,中央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产生黑色霉层。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二、生姜主要虫害1.姜螟特征:姜螟是生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姜茎,造成减产。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残株,减少越冬虫源。
(2)物理防治:利用姜螟成虫的趋光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在幼虫发生初期,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 %義裏/「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李学运
导读: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 害,对生姜植株生长影响大,且 易感染健株。总结了该病适宜发 生的条件,并提出种姜选择、窖 藏,播前种姜处理,农业防治和 化学防治4种综合防治方法,供 生姜种植户参考。
①合理轮作和施肥选择灌排方便的生茬地块或合理轮作 ,采
- 51 -
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用起垄栽植,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或套种。推广施 用腐熟农家肥,不施用猪、鸡等粪便,适当增加磷、 钾肥用量,营造有利于生姜生长而不利于姜瘟病发 生的环境。
② 土壤处理 结合冬前深耕每667 m2施入生 石灰50~100 kg;同时耧耙土壤,清除田间生姜植株 残体和残余姜块。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操 作为:在适宜墒情(手握成团,手松即散)下,用手动 土壤注射器将氯化苦原药注射至约土层15 cm深 处,每30 cm2 1个注射点,每点注射量2~3 mL,667 m2 用药20 kg左右,用药后立即踩实用药点,并覆膜高 温消毒约10天后揭膜,30天左右至氯化苦药味散 尽后方可播种。
湘北地区夏季咼温咼湿期间番茄 主要问题与解析
陈维王迪轩何永梅徐丽红
导读:针对微友和基地技术人员 的咨询,结合与菜农的交流,总 结湘北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期间 番茄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 解决方法。
基金项目: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湖南 省科技专家服务团(2020NK4070)
陈维,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局,413002 王迪轩,通讯作者,益阳市赫山区农业农村
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
色至黑色致密茸毛状霉层
无公害生产-姜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无公害生产-姜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姜腐烂病又叫姜瘟病,是一种发生普遍、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已成为不少地方严重制约生姜生产的关键问题。
该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生产上主要是提前采取多种农业措施,辅以药剂防治,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一、发病规律1.姜瘟病是细菌性病害,一般从6月下旬始发,7~8月盛发,直到采收均有发生。
2.高温多雨易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黏质土,田间易积水,发病严重。
二、农业防治1.轮作换茬①已发病的地块,间隔3年以上才可种姜;最好选用新茬或前茬种粮食作物的地块种植。
②若在菜园地种姜以葱蒜茬为好。
2.种苗脱毒采用组织培养法培育脱毒姜种。
3.种姜消毒①收获前在姜田选无病健壮植株留种,收获后单窖贮藏,第二年严格选种催芽。
②掰姜前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或用500mL/L的硫酸链霉素、新植霉素、卡郍霉素浸种48小时;或用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种6小时。
③掰姜后将掰口蘸新鲜、清洁的草木灰封伤口,然后排种。
④种植前用1:100的福尔马林浸种10分钟,捞出滤水后再用塑料薄膜袋密封6小时,然后排种。
4.土壤消毒将99﹪的氯化苦原液用注药器按株行距30cm,注入深20cm土层中,覆地膜以防挥发,15天后翻地,再过20天播排无病姜种。
5.选地整墒①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一般以15~20m为宜。
②姜田要设排水沟,防止雨季田间积水。
6.净肥净水①按照配方施肥技术,选用无菌肥料,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
②最好用井水或无菌水灌溉,不要将病株扔入水源,不可大水漫灌。
三、药剂防治1.控制蔓延①发现病株及时拔株,并将病株四周0.5m以内的健株一并去除,还要挖除带菌土壤。
②病穴及四周撒施消石灰消毒,每穴用量1kg;或每穴用漂白粉0.125kg,然后填补无菌土。
2.灌根①用90﹪姜瘟宁300倍液;或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康发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0~800g兑水;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等灌根。
姜瘟的鉴别与防治方法
姜瘟的鉴别与防治方法姜瘟又名姜腐烂病或姜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从姜苗至姜块的收获期以及贮藏期都有危害,寄主广泛。
姜瘟病原属青枯假单胞杆菌细菌。
初次侵染来自姜种带病或土壤带菌,其他寄主发病如花生青枯病、番茄青枯等病株的病原也可以传给生姜。
姜瘟病菌从姜根和块茎的伤口(主要为虫蛀伤口)侵入,受害根初为水浸状淡褐色,病菌沿维管束进入姜块茎,受害姜块初期也表现淡褐色水浸状,此期姜块还是坚硬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姜块由淡褐逐渐变褐色、深褐色,地上叶片先是卷曲凋萎青枯,最后因其它杂菌侵入,姜肉腐烂变臭,只剩下姜皮,地上叶片由青枯转为黄枯。
每年6月至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大田发病的高峰期。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鸡爪姜抗病;大肉姜、楼姜感病。
2、播种前晒姜种两天,将晒种后变软并有乳白色浑浊液溢出的有病姜块剔除。
3、浸种:姜种经晒种和剔除病姜种后,用清水或温水浸种两天,使姜种吸饱水,沥干。
4、姜种消毒:①用青枯停浸泡姜块2分钟后播种,要及时覆土。
②用3%克菌康3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800倍液浸种20分钟。
5、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或葱、蒜地轮作。
如果和其他作物轮作要求4年左右。
6、大田管理:①深耕翻土晒冬,每亩地施有机肥2000公斤;②高畦深沟种植;③排灌分家,严禁水沟积水;④土壤调酸,每亩在种姜前撒100公斤石灰粉;⑤搞好田园卫生,田间病株不要随拔随丢,应收集好晒干烧毁或深埋。
7、药剂防治:①如果用青枯停浸种后播种的姜地,分别在4、5、6、7、8月继续用青枯停灌兜,使青枯停生防菌在姜根成为优势种群,保护姜根不受青枯病菌的侵害。
②未使用过青枯停的姜地可分别在4、5、6、7、8月用3%克菌康500~800倍、加收米1000倍、农用链霉素800倍、86.2%铜大师1000倍灌根。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
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病,是生姜中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植株受病菌侵害后,叶片最初表现为下垂无光泽,尔后由下而上变为枯黄色,最终叶缘卷缩枯死;茎部受害,最初是茎基部呈水浸状,然后变黄,等到叶片全部凋萎枯死后,从茎基部折断倒伏;根茎发病先出现水浸状,而后逐渐变软腐烂,挤压病部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散发臭味。
一、轮作换茬轮作换茬是切断土壤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实行。
4年以上轮作的,并使用无病姜种,结合精细管理,对控制生姜腐烂病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二、严格选用无病姜种收获前,在无病姜田严格选种,选长势强、分枝多、无病害症状的健壮植株,单独收获和贮藏;第二年下种前再进行严格挑选,消除种姜带菌隐患。
三、选地和整地姜田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砂壤地块。
整地时地面要平,姜沟不宜过长,一般以15~20米为宜。
为防止雨季田间积水,应在姜田设置排水沟。
四、施干净肥料姜田所用肥料要保证尽量不带病菌。
因此自己沤制的土杂肥、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
五、浇干净水姜田最好用井水灌溉,并防止水源污染,严禁将病株扔入水渠或井内。
浇水时还要控制水量,切不可大水漫灌。
六、及时铲除病株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铲除,然后将病株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走带菌土壤,在病穴内及四周撒上石灰或漂白粉,然后用无菌土掩埋,并及时改变浇水渠道。
七、药剂防治(1)掰姜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浸种6小时,或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
(2)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然后用5%硫酸铜液或5%漂白粉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灌根。
(3)叶面喷洒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继续发生。
姜瘟的发生与防治
1
症状
姜瘟 病 是一种 因细菌侵 染而 引起 的病 害 , 生 姜 受 病菌 侵害 以后 , 不论 茎 叶还是 根茎都 会表 现 出病 症 。起 初 , 叶片下 垂 , 无 光泽 , 下 午时分 健康 的植 株
叶片挺立 , 而病姜 的叶子却表现萎蔫而不能恢 复,
发病 的姜 田 , 由于病姜 的根 、 根茎 以及 病枝 、 病 叶遗 落在 地里 , 所 以土 壤 是 带病 菌 的 , 如果 重 茬 连 作, 即使把 无病 的姜 种 种 在 病 菌土 中 , 也 会 引起 发 病 。所 以病 土是姜 瘟病 的重 要侵 染来 源 , 越 是老 病 区, 年年病 茬地 连 作 , 土壤 中的 病 菌数 量 会 逐 年 增 多 , 因而病 害也就 逐年 加重 。
z
姜瘟 的发 生 与防治
●徐 荣仔 聂晓 平( 江西省 丰城 市农技推 广 中心 江西 丰城 3 3 1 1 0 0 )
姜 瘟病 又称姜 腐烂 病或 “ 烂 姜” , 是 生姜 生产 中 最 常见 的一 种病 害, 一般 年 份 发 病 率 为 1 5 %~
栽 培生 姜 , 如 果选 种不严 , 用 了带 病 的姜种 , 即
而雨水多 , 田间湿度大, 往往发病较重 ; 若降雨少而
气温 较低 , 则 病情 较轻 。此 外 , 地势 高燥 、 排 水 良好
的沙 质 土 , 一 般 发 病较 轻 ; 而黏 质 土 、 排水不 良、 田
间积 水或 施 用氮肥 过 量 , 则 往 往发 病较 重 。
液, 每次大 雨过后需及 时施药 , 以控 制发病 。
6 月下旬左右因高温、 高湿季节, 姜瘟病进入发
病 高峰期 , 在此期 间每 隔1 0 ~1 5 天应施 1 次姜瘟 净 。 田间湿度 大 或 已发 病 的 , 以灌 根 为 主 , 浓 度 为3 5 0 ~
姜瘟病防治
推广新型防治技术。
农民培训
02
组织定期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对姜瘟病的认知和防治技能,
培养农民的综合防治意识。
合作交流
03
鼓励农民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姜瘟
病防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技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THANKS FOR WATCHING
土壤传播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通过土壤传播给健康 植株。
昆虫或农事操作传播
昆虫、农具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将 病菌带到健康植株上。
02 姜瘟病的识别与诊断
姜瘟病的典型症状
叶片枯黄
受姜瘟病影响的姜叶会出 现枯黄,逐渐扩展到整个 叶片。
茎部腐烂
姜的茎部受害时,初期呈 水渍状,后期逐渐软化腐 烂。
根部褐变
未来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手段 ,对姜瘟病进行生态调控。
精准施药技术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无人机等,实现精 准施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量。
抗病育种
加强抗病育种研究,培育抗姜瘟病的优良品种, 从根本上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农民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培训
感谢您的观看
病株清除
发现病株应及时清除,深埋或烧毁 ,减少病害传播。
生物预防措施
生物农药
选用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 物农药进行防治,如枯草芽孢杆
菌等。
生防菌剂
应用生防菌剂增强姜植株的抗病 能力,提高生姜的免疫力和抵抗
力。
土壤改良
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环 境,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抑制
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 发 生规 律 和发病 特 点
21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 病 原 为青枯 假 单胞 杆菌 ,属 细菌 。病原 细菌 在
姜 根 茎 内或 土壤 中越 冬 , 菌种 姜是主 要初 侵染 源 , 带
成 为 田间 中心病 株 , 并可借种 姜调 运作 远距 离传播 。 在 田间可通 过 灌溉水 、地面 流水 、地 下害虫 和雨 水
溅射 传播 蔓延 。病 菌 由根 茎部伤 口侵 人 ,并 迅速 在
防治和 化学 防治 相结 合 的技术 措施 ,有 效控 制 了病
害 的发 生与 蔓延 ,基本 稳定 了金 城江 区生 姜 的生产
22 发 病特 点 .
据 观察 发现 :一 是地 势低 洼 、易积 水 的 田块极
用 6 0倍 的生 物农 药康 地蕾 得 灌根 ,问 隔 1 ~1 d 0 0 5
易 发病 且病情 较 重 ;二是 姜 田轮作 3 以上 的不发 年 病 或轻 发病 ,轮作 2年 的病 株率 为 1%,轮作 1 4 年 的病 株率 为 4 %,连作 的病 株率 为 7 %;三 是 沙壤 0 8
姜 瘟病 又称 为腐 烂病 或青 枯病 ,是 生姜 生产 中
常 见 的病 害之 一 ,也 是 生 姜 产 区普 遍 发 生 的 一 种
毁 灭性 病 害 。近 年来 生姜 外销 、加工 行情 看好 ,农 民种 植 生 姜面 积 逐 年扩 大 ,2 0 0 6年 金 城江 区生 姜 种 植 面积达 8 0h 0 m ,产量 2 0 ,产值 48 0万 40 0t 0
多 云 天气 ,室 内整天 处于 黄瓜 霜霉 病适 宜 发病 的温 、湿 度条 件之 下 ,如 果 稍加注 意就 可避 免病 害 的发 生 。多 云天 气放 风要 注意 室外 温度 ,此阶段 外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和治疗措施
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化学药剂 处理,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喷雾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化学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的扩 散和蔓延。
灌根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植株进行灌根处 理,直接杀死病原菌并防止病
害扩散。
04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与诊断
观察症状
注意观察生姜植株的叶片、茎和根部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发黄、软化、腐烂 等。
诊断工具
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病株进行镜检,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和特征,以确定是否为 姜瘟病。
隔离与消毒处理
隔离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将其与健康植株隔离,防止病害扩散。
消毒处理
对病株周围的土壤、水源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残留的病原菌。
药物治疗与补救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针对性的杀菌剂对病株进行喷洒或灌根处理,以控制病害的发展。
通过防治和治疗生姜姜瘟病,可以减少病害对生姜生长的影响,提高生
姜的品质和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0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和治疗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
合理的防治和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加强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研究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与防治 和治疗措施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生姜姜瘟病病发身分 • 生姜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 生姜姜瘟病的治疗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姜瘟病概述
01
02
03
定义
姜瘟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 生姜的根茎部。
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
姜瘟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植物保护(药) 2008级苏克跃 20080625摘要:本文概述了大田作物生姜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现状以及现阶段主要的防治措施。
论述了生姜姜瘟病菌的流行规律。
从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概述生姜姜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为农业生姜生产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
关键字:姜瘟病化学防治农业防治前言: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及东南弧热带地区,现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生姜经济效益好,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
我国生姜制品的年出口量在1000吨左右,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美国等发达国家。
生姜的营养丰富,是很好的调味品,根茎中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油。
其中根茎中所含的挥发油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成分为姜醇、姜烯,水芹烯、龙脑、枸橼醛、芳樟醇、桉油精、姜辣素,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内服本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
生姜在生产中常发生姜腐烂病、姜斑点病和姜炭疽病,而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生产中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青枯病,此病原菌寄主广泛,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主要寄主有番茄、茄、马铃薯、花生、甘薯、姜、桑、油橄榄、木麻黄等植物。
病原菌主要侵染姜根部、地下茎和地上茎。
被害根部呈黄褐色,终至全部腐烂;被害地下的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内部组织逐渐软化腐烂,仅留残存外皮,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浊状液,散发臭味:地上茎被害呈暗紫色。
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呈凋萎状,叶片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枯死。
具统计,我国主要栽姜区常年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而损失10%~30%,重病田损失高达70%以上。
腐烂的生姜中还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因此姜瘟病严重影响着我国生姜的产量和品质。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生姜曾是潮安县山区、半山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近10年来,在生姜产区姜瘟病普遍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3、2004、2006、2011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0%、21%、23%、32%、39%,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且其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是生姜生产中的最大威胁。
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唯一的防治方法是提前采用多种农业措施,辅以药剂防治。
现对姜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发病特点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生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2]。
姜瘟病在潮安县大多于6月底或7月初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初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9月中旬以后渐轻。
病茬地、连作发病早,危害重;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园地,或者地下害虫多,土壤干湿变化剧烈以及母姜有伤口,均有利于发病。
姜瘟病病原为青枯假单孢杆菌,是一种细菌,又称为姜腐烂病、姜青枯病。
病原物菌体为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μm×0.5~0.8μm ,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
病原物呈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
在10~40℃环境条件下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pH 值适生范围6~8,最适pH 值6.6。
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常在根茎或土壤中越冬,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从植株的自然孔口或根茎伤口上侵入,也可由叶上侵入后逐渐向下侵害,其传播途径有种姜、土壤、肥料、残株、灌溉水等。
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6~31℃,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病害蔓延越快[3]。
尤其是在6—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大量病菌随流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
连作、低洼、土质黏重、无覆盖物、偏施氮肥发病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阐述姜瘟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姜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姜瘟病;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发病症状;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 s43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156-01
生姜曾是潮安县山区、半山区农村的重要经济作物,近10年来,在生姜产区姜瘟病普遍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2002、2003、2004、2006、2011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0%、21%、23%、32%、39%,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且其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是生姜生产中的最大威胁。
目前,没有理想的杀菌药剂,唯一的防治方法是提前采用多种农业措施,辅以药剂防治。
现对姜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1 发病特点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生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2]。
姜瘟病在潮安县大多于6月底或7月初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初至9月上旬危害最重,9月中旬以后渐轻。
病茬地、连作发病早,危害重;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园地,或者地下害虫多,土壤干湿变化剧烈以及母姜有伤口,均有利于发病。
姜瘟病病原为青枯假单孢杆菌,是一种细菌,又称为姜腐烂病、姜青枯病。
病原物菌体为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 μm×0.5~0.8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
病原物呈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利用多种糖产生酸,不能液化明胶,能使硝酸盐还原。
在10~40 ℃环境条件下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 ℃,ph值适生范围6~8,最适ph值6.6。
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以上,常在根茎或土壤中越冬,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从植株的自然孔口或根茎伤口上侵入,也可由叶上侵入后逐渐向下侵害,其传播途径有种姜、土壤、肥料、残株、灌溉水等。
姜瘟病的发生和蔓延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6~31 ℃,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病害蔓延越快[3]。
尤其是在6—9月的高温多雨季节,大量病菌随流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
连作、低洼、土质黏重、无覆盖物、偏施氮肥发病严重。
病害发生的轻重还与雨季的早晚和降雨量有关系。
在高温多雨年份,姜瘟病发生严重,在降雨量少的年份发病则较轻。
2 发病原因
姜瘟病的发生主要受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不同品种对姜瘟病的抗性不同,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二是环境因素。
高温多湿,时晴时雨,土温变化激烈时易导致该病流行,6—9月,每次大雨后7 d左右即可出现1次发病高峰;三是栽培管理措施。
土
质黏重,地势低洼,无覆盖物,连作,偏施氮肥等田块易发病。
3 发病症状
姜瘟病主要发病部位为地下根茎部分。
植株受害后,初期叶片表现卷缩,略下垂,有细小黑点着生在生长点上,中期姜株茎基部表现为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叶片枯萎下垂,地下根茎部分开始腐烂,后期根茎内部组织逐渐腐烂,皮囊内充满灰白色恶臭汁液,叶片萎蔫,直至全株死亡[4]。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园地。
严格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茬口,一般以实行2~4年轮作、选3年未种姜的园地最好,前茬以粮食作物或葱蒜为宜。
严格留种,避免姜种带菌,大姜收获前选择无病姜田作为留种田,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留种,保证作种姜块在入窖储藏时无病斑。
在晒姜、困姜过程和进行催芽之前,要严格进行选种。
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鲜黄、不干缩、不腐烂、质地硬、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作种姜。
严格淘汰瘦弱干瘪、肉质变褐或发软的病姜和劣质姜。
掰姜种时,发现芽周围有红霉、红圈、芽基部或姜块断面变褐,应严格剔除,避免其他种姜感染病菌。
加强栽培管理:一是选择有机质丰富、疏松透气、排灌良好、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的地块种姜;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
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三是施足腐熟有机肥,增加草木灰等钾肥和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病力;四是合理水分管理,浇水时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并用井水冲灌;五是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防治虫害;六是防止病害扩展。
田间如果出现病株,浇水应予注意,防止大水漫灌,防止灌溉水从病株流向健株、从发病田流向无病田。
含有姜瘟病残体的肥料也不能施用于姜地。
4.2 化学防治
4.2.1 种姜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姜种6 h,或用新植霉素2 000倍液浸种24 h,也可用草木灰蘸封姜种伤口后下种。
4.2.2 土壤消毒。
播种前,用垄鑫180~225 kg/hm2均匀撒到地表,深翻,耙平,泼水,覆膜。
20~25 d后揭膜深翻晾地10~15 d方可播种。
或结合犁耙地用生石灰75~150 kg/hm2均匀撒入田间,通过翻耙使石灰充分与土壤接触,或用北农绿享土壤杀菌剂对水直接对土壤喷雾,均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4.2.3 药剂喷施。
根据发病的时期及病害程度,加强药剂防治。
发病前期,先将发病植株用剪刀离地面5~6 cm剪断,放置袋中,带出种植园地集中销毁,再用20%叶枯宁 1 300倍液、姜瘟净500倍液或康地蕾得75倍液对发病中心及周围的植株灌根,每隔7 d
灌根1次,连用2次。
或发现病株及时拔出并带出地块,用生石灰对病穴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
发病中期,用农用链霉素 5 000倍液,
或5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隔7 d灌根1次,连续3~4次。
对已发病较重的地块,避免大水漫灌,以控制病害蔓延[5]。
5 参考文献
[1] 韦斌,骆作奇,陆朝辉.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蔬菜,2011(9):27-28.
[2] 熊飞.高温季节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百事通,2011(13):35.
[3] 王芬.生姜姜瘟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10(8):108-109.
[4] 吕艳秋,吴培英.临泉县姜瘟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92,194.
[5] 郑克明,王海丽,邵娜,等.姜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0(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