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三课第二节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三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三课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本文设计了一堂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小学三年级音乐课。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的分类;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3.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自己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本堂音乐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音符和节拍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音高和音色的基本认识。
2.音乐鉴赏与欣赏:本节课的音乐鉴赏内容为一首经典的民族民间歌曲《茉莉花》。
学生将会听取该歌曲的录音,并根据老师的指导,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在欣赏活动中,学生将积极参与,理解并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3.合作表演:本节课的合作表演环节将选取教材中的一个简单合唱曲目《小兔子乖乖》。
学生将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演唱,另一个小组负责伴奏。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将体验到和谐的集体合作,并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5分钟):-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音乐基础知识学习(15分钟):- 老师用示意图和实际乐器展示音符和节拍的概念;- 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理解并掌握音符和节拍的表示方法;- 老师向学生介绍音高和音色的基本认识,帮助学生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音乐鉴赏与欣赏(20分钟):- 老师播放《茉莉花》录音,并请学生仔细聆听;- 老师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鼓励他们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4.合作表演(30分钟):- 老师将《小兔子乖乖》的歌曲分发给学生,并将他们分为演唱和伴奏两个小组;- 演唱小组和伴奏小组分别进行分组练习;- 学生进行全班合作排练,并在最后进行一次完整的合奏演出。
生长发育的规律公开课详细教案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课时)授课班级:2010 级师资高中(2)班授课人:麦麦提玉素普•吾布力哈斯木授课时间:2011 年 3 月17 日,第7 节课题第三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课题内容:第二节生长发育规律(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应用:能运用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分析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五、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六、教学难点:掌握生长发育四种规律之间的关系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查字典找出术语的翻译。
学生准备:复习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划分及特点,预习新课。
八、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1)前提诊测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长发育的概述,那么我们复习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
形式和要求:提出三个问题,分别向三名学生提问。
学生通过PPT 显示的题目,回答问题。
学生1: 什么叫生长? (50分)儿童年龄阶段被划分为哪六个阶段?(30 分)根据以下内容,指出它所属的年龄阶段。
(20 分)1. 胎儿娩出到刚满28 天。
(新生儿期)2. 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
(婴儿期)3. 脑的形态结构发育基本完成。
注意预防近视、龋齿和脊柱异常弯曲。
(学龄期)学生2:什么叫发育?(50 分)根据以下内容,指出它所属的年龄阶段。
(50 分)1. 母体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对胎儿的健康影响较大。
(胎儿期)2. 小儿从胎内依赖母体生活转到胎外独立‘生活,面临内外环境巨变,适应性差,死亡率高。
(新生儿期)3. 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长2 倍。
(婴儿期)4. 由于生长迅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相对较大,但消化功能尚不完全,容易发生腹泻和营养不良。
第三课动作讲解教案
第三课动作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第三课中所涉及的动作的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正确地进行所学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教授第三课中的动作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所学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姿势。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第三课动作讲解教案。
2. 教学工具,投影仪、教学PPT、音响设备。
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体育馆或操场。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仪播放一些运动员进行动作训练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动作名称。
教师通过PPT展示第三课中所涉及的动作名称,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通过观看PPT和听老师讲解,掌握动作的名称和基本动作要领。
3. 示范动作。
教师现场示范所学动作,并强调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理解动作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4. 学生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动作练习。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下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动作。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PPT讲解、示范和学生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对第三课中的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案(评委4)
第三课第二节第三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掌握其方法论要求,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能力目标:在学习原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思考个人及社会等现实问题,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释疑中增强对哲学学习的兴趣,感悟哲学思维的魅力,认识到哲学学习的价值,从而热爱学习和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分析自身或社会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大,需借助生动形象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设疑—激疑—解疑三步走的讲授方式,使学生的独立探索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集体讨论法: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例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深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3分钟)在第二节第二框题我们分别学习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那它们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又会是怎样联系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一显示:“白马非马”的小故事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
公孙龙却说:“我牵的是马吗?我牵的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规定只说马不准出关,但并没有说白马不准出关呀!"经过一番舌战,公孙龙还是牵着马出关去了。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
六年级的开学第三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热爱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所传达的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科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节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合作交流。
4. 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题的把握。
难点1. 写作技巧的掌握。
2. 在阅读理解中,如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和示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通过合作交流,讨论问题答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5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示范。
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优秀家风代代传单元我们一家人课时 2学习目标1.愿意了解家风、学习家风,清楚自己家的家风。
2.知道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3.懂得通过家风可以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形成引领良好社会风气的文明风尚。
重点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难点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历史上,大凡保留有优良家风的家族,都制定了有很强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很多优秀的家风传承至今,为现代人的成长教育起到了深远意义。
播放动画《耕读传家》。
1.太爷爷家的家风是什么?2.注重礼仪、诗书治家是中国古代的好传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通过观看视频,启发学生明白好的家风更要传承,揭示本课课题。
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更要传承下去,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活动一:辨析有的人说,时代变了,古时候的家规太严厉了,过去的东西已经跟不上现在人快节奏的生活,守旧的规矩落伍了,束缚我们的自由,应该抛弃。
我们要创新,要放飞自我。
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2.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优秀的家风、家规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活动二:分享家风故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现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家的家风故事吧。
1.小组交流。
2.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通过交流倾听同伴的分享,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师:优良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像是土壤对思考,发表自己观点。
小组同学间交流,介绍自己家的家风,了解其他家庭的有的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束缚,认为人应该是自由的,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有的家规是利于我们成长的。
自由要建立在一定的规矩之上。
分享过程中感受每个家庭的家风,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懂得家风需要传承,发挥想象策划宣传方案,体会宣传的意义。
《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教案第3课熟悉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础知识
课题熟悉O~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熟悉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2)能够独立设计形式多样的0~3岁婴幼儿游戏素质目标:树立创新精神和思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教学难点: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思路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i井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案例导入(8min)T专授新知(35min)第2节课:实践活动(4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8min)【教师】讲述案例(详见教材),并提问:假如你是一名早期教育机构教师,你会如何为。
~3岁婴幼儿设计游戏呢?在设计游戏时你会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熟悉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导入的方法,引出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新知(35min)【教师】讲解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思路、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一、0~3岁婴幼儿游戏设计的基本原则(一)适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是指教养人在制订游戏目标、选择游戏内容、创设游戏环境及提供玩具等环节中,要充分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情感需求,以最适合婴幼儿特点的方式开展游戏。
(1)制订的游戏目标要稍高于婴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且是婴幼JL经过一定努力后能达到的水平.(2)选择的游戏内容应充分考虑婴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如果涉及多名婴幼儿,还应兼便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使其适宜于游戏中的每一位婴幼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
全诗共5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好读易记。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辞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纭动身。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可以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细视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教案】教学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2、连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肯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干的知识情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知道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和视察大自然的爱好。
3、掌控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七班级上册历史第三课教案11、学问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把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猎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
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扫瞄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老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老师需讲解: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拼读和书写;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内容
- 课文:《好书如同挚友》;
- 知识点:生字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教材插图:课文相关插图。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师生对话,询问学生对书籍的看法,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第二步:课文阅读
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尝试独立理解内容;
3.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并找出重点内容。
第三步:词语研究
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课文,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正确发音;
3. 引导学生使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步:合作讨论
1.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
第五步:课文再读
1. 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确保准确发音和流利表达;
2. 教师纠正发音错误并提供指导。
展示与总结
1. 学生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2. 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作业:完成课后练。
第三课第二节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第三课第二节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导入新课] 教师: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语重心长地强调:(多媒体显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那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呢?(学生思考,教师板书)[学习新课]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钱不动摇(板书)教师: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因为它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和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1.最可靠的保证(板书)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的。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同学们请看书,它总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教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这两个"逐步"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这两个"逐步"说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经历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
教师:是的。
我这里还有一个资料可以更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
下面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地区现代化水平的相对比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年)上海73.322015北京68.142018广东63.79 2021 天津57.87 2026 江苏49.96 2033 福建48.15 2034 辽宁47.32 2035 浙江46.32 2036 山东41.36 2041 黑龙江41.102041中国整体402050教师:由此可见,即使是我国东部这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距离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二三十年的差距,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篇一: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
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2、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3、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教学过程】教师:播放课件,顶端优势现象的视频和图片。
分析产生的原因四、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学生活动:结合右图,联系生长素浓度和扦插枝条生根数目的曲线,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
A B E C F1.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2.E点对应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3.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约为多少?敏感性顺序怎样?学生回答:1.对于同一种器官来说,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着浓度的增多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大于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减弱,逐渐到零,再增大就会变为抑制。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器官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3、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根>芽>茎篇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可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的一个延续,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尤其是在探究生长素的发现中,初步掌握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否还具有其他的作用?有何应用?这种作用有何特点?这都是第一节课留下的悬念,这种悬念在第二节课中给出了回答,两节课的内容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第3课《木偶兵进行曲》教案
4.了解木偶戏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欣赏《木偶兵进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和谐美,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2.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木偶兵进行曲》,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提升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编木偶兵进行曲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木偶兵进行曲》这个具体案例。这首曲子展示了进行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带给我们愉快的听觉体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进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走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进行曲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举例解释:
-在学唱《木偶兵进行曲》时,重点关注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掌握,以及歌词的记忆;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音乐,强调进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特点,使学生能准确识别;
-在创编舞蹈动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动作的同步性,使动作更符合音乐特点;
-通过讲解木偶戏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入了解木偶戏文化。
-在创编舞蹈动作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本的动作元素,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特点进行创意组合;
-对于歌曲中的音准、节奏难点,教师可进行分步骤教学,先解决难点部分,再整首歌曲练习;
-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木偶戏表演、制作木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木偶戏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学会写作文(第三课)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学会写作文(第三课)写作文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
早期对于学生写作文重点是让他们在语言表现上有所进步,而逐渐地也被认识到写作文对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掌握写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更好地书写优秀的文章。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写作文的作用和意义;2.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写作文的基本要素和技巧;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观察和感悟周围的事物,真实深入的了解事物;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简单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5.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尝试着创作一些有意境的小文章;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2.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文章,写出中心意思;3.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句型的使用方法,让他们能够用简单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4.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小文章;5.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2.观察——老师将班级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和感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3.模仿——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示范写出自己的文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句型和写作技巧;4.练习——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让他们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文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要素。
而难点则在于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用想象力创作文章。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写作表现来进行。
学生的文章将按照下面的标准进行评价:1.文章是否具有中心意思和明确的主题;2.文章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表现力;3.文章是否有创造性,是否展现了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
四上第三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语法知识。
2. 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2)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
(1)预习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听音频,猜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整体阅读,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逐段解读,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讲解语法,通过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3.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合作练习,设计合作练习,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4.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
(2)语言游戏,设计语言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对四上第三课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学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第三课《口渴了-喝什么》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健康教育第三课〔口渴了, 喝什么〕样板教案
第三课口渴了, 喝什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喝水要讲科学, 通过教学喝生水、喝饮料、吃冷饮对身体的影响。
2.教育学生要懂得防病健身, 喝白开水最健康。
二、教学打算
录相片断、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小朋友, 天热汗多口喝的时候, 你期望能得到什么? (生商量)
(二)教授新课
1.播放录相片断。
问:图中哪个小朋友做错了, 为什么?
2.学生答复, 选出不正确的, 商量为什么做错了。
借助课文来学习。
(1)一个小男孩子体育课下了, 喝生水。
喝生水, 很不好, 里边病菌真不少, 虽然眼睛看不到, 喝了会把肚子闹。
(2)一个肥胖的小男孩子在大最喝饮料。
喝饮料, 要适量, 饮料里面多含糖, 常喝饮料不健康, 体重增加会肥胖。
(3)小朋友手上拿了两枝冰棍在吃。
吃冷饮, 别过量, 多吃冷饮胃受伤, 影响胃肠消化力, 少吃冷饮保健康。
(4)两个小孩在喝白开水。
2.总结
口渴了, 喝什么,
(1)要喝就喝白开水, 开水无菌矿物多, 常喝开水最健康。
(2)为什么口渴最好喝开水,
(3)多喝饮料、多吃冷饮有哪些危害,。
小学三年级第三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第三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一篇名为《小鸟飞飞飞》的课文。
三、教学步骤(注意:以下内容只是形式上的步骤,实际上请你基于已给的题目自行判断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堂课的主题,并展示一些有关小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兴趣。
第二步:预习学生根据课文标题和图片,尝试猜测课文的内容,并自由发言。
第三步:朗读训练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朗读训练。
第四步:课文阅读教师将课文《小鸟飞飞飞》分段给学生朗读,并逐段讲解课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第五步: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课文相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六步: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成员互相协作,将课文顺序回忆并串讲给其他小组;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倾听、背诵、表演,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七步: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交流对小鸟及其他动物的兴趣和知识。
第八步: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课上所学的重点和技巧。
四、教学辅助工具1. 小鸟图片和相关动物图片2. 课文《小鸟飞飞飞》的印刷稿3. 讲台和黑板五、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绘制自己心目中的小鸟图画,并在班级展示。
2. 学生可以形成小组,共同合作创作一个关于小鸟的故事,并在课堂上表演。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能够使学生对小鸟和其他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合作能力。
希望本节课能够在学生中引发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并开启他们对于知识的无限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恪守道德规范第八、九次课学时:3 备课日期:2013年10月8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
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
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
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138页的相关资料(3),并播放关于整治低俗媒体节目的视频。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
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方面:
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里现象;
二是需要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
三是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里健康问题,防止偏执、狂热、幻想,甚至因“追星”而伤害家人和自己等不良现象。
组织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1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第138-139页的相关资料(4)、(5),并简单分析说明。
二、杜绝不良行为
1、杜绝打架斗殴行为。
这部分可列举学校中的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说明,突出打架斗殴的主要动机:冲动莽撞、人际冲突、耍威风。
总结出打架的结果,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违法犯罪。
2、杜绝偷窃行为。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3页的案例链接,结合身边的案例和新闻,引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突出“小偷小摸”正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3、杜绝赌博行为。
介绍现实中对待赌博的心理:有人错误地认为打牌、打麻将,赢点财物属于刺激性娱乐活动,并非赌博;还有人认为输赢金额不大,参与下也无妨。
重点突出赌博成瘾都是从“小赌小闹”开始的,赌博行为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羞耻感、自尊心严重降低,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补充参考书第140页的相关资料(6)。
4、杜绝吸烟酗酒行为。
介绍学生中对于吸烟酗酒的错误认识,以烟酒为社交之道德的误解。
强调吸烟酗酒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的,应该自觉杜绝。
补充参考书第141页的相关资料(7)。
5、杜绝早恋行为。
结合参考书第119、208页,说明早恋的本质,介绍其引发的危害:容易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未来前途,不喜欢集体活动,容易引发违法行为。
提倡正常交往,防止不良习气。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7页的资料卡片,并以相关视频或新闻做补充。
三、增强自制能力
1、科学认识自制能力。
可以先从列举不良行为出发,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8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42页的相关资料(8)
2、自觉提高自制能力。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说清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突出关键在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的案例链接。
3、总结
青少年在成长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正确对待传媒影响,理性面对偶像崇拜,杜绝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吸烟酗酒、过早
恋爱等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制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二节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