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Na+、H+、NH4+…阴离子:Cl–、O2–、OH–、SO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 物质的组成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刚石(C)、晶体Si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l、KClO3属离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P4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⑥其它:如NO、N2O4、Al2Cl6等(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4)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晶体):金属单质、合金考点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特征:有无新物质生成(2)本质:有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3)现象:物理变化→大小、形状、状态改变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变色、析出沉淀等(4)典型实例:物理变化:⑴升华⑵萃取⑶分液⑷蒸馏(分馏)⑸吸附⑹渗析⑺盐析⑻胶体聚沉⑼电泳⑽金属导电 (11)焰色反应(12)电离等化学变化:⑴风化⑵裂化⑶硫化⑷老化⑸炭化⑹干馏⑺脱水⑻蛋白质变性⑼水解⑽同素异形体互变(11)电解 (12)熔融盐导电(13)电解质溶液导电 (14)水泥硬化等。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课时4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必备·清单】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2)理解几组概念名称含义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点拨]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

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简单分类法(1)树状分类法①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名师点拨]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②树状分类法在无机物分类中的应用(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名师点拨]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微观组成: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

2.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3.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特点:互为同位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5.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6.定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7.分类: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

4.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5.胶体: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分散质粒子介于1-100nm之间。

五、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六、物质的鉴别与分析1.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

2.分析: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七、物质的制取与合成1.制取: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获取物质。

2.合成:通过化学反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新的物质。

八、物质的用途与环境保护1.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2.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涉及元素、化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等多种概念,以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鉴别、分析、制取、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为学习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奠定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区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方法:根据纯净物的定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

因此,选项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2.习题:下列哪种物质属于化合物?方法: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成的纯净物。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知识点一、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1. 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特点: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举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2.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点:原子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

-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举例:金属(如铁、铜等)、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金刚石、石墨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3. 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举例: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三、物质构成的应用1. 解释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若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物质的物理性质由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等决定。

2. 区分物质的构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常见物质的构成情况,可以判断物质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

3. 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四、易错点分析1. 误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2. 混淆原子和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不理解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物质的组成》 知识清单

《物质的组成》 知识清单

《物质的组成》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定义与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它具有质量和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两大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

比如空气就是一种典型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气体成分。

纯净物则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O₂)、氢气(H₂)、铁(Fe)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等。

二、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例如,氢原子的质子数为 1,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因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三、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会发生变化。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并且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例如,氧气分子(O₂)和臭氧分子(O₃)是不同的分子,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四、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为了便于研究和使用,科学家们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有些元素含量较多,如氧、硅、铝、铁等;而有些元素则含量极少。

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特定符号,如氢元素用“H”表示,氧元素用“O”表示。

五、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失去电子会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得到电子会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1. 原子- 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原子量的计量单位是原子质量单位(amu)2. 元素- 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目前已知约118种元素3.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符合固定的化学式4. 混合物- 不同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的物理混合- 组成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变化- 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的性质- 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2. 化学性质-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 如燃烧性、反应活性、腐蚀性等3. 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g/cm³)或千克/立方米(kg/m³) 4. 熔点与沸点- 熔点: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沸点: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的温度5. 反应活性- 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 反应活性高的物质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6. 溶解性- 物质在特定温度下与溶剂的可溶性- 可溶性物质与溶剂会形成溶液7. 电导率- 物质在溶液中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和电解质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8. 酸碱性- 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液中带有酸性或碱性特性 - 酸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离子(H+)- 碱性溶液含有过量的氢氧根离子(OH-)三、物质的分类1. 金属-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 大部分为固态- 常见金属有铁、铜、铝等2. 非金属- 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 包括气体、固体和液体- 常见非金属有氧气、氮气、碳等3. 金属类似物- 具有金属性质但不属于金属元素的物质- 如银镉合金、水银等4. 化合物- 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而成- 可以是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5. 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 可以是均质混合物或非均质混合物综上所述,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复习知识点整理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复习知识点整理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复习知识点整理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O表示氧。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具有固定的化学式,如H2O表示水,NaCl表示食盐。

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变化,不具有固定的化学式。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饮料、空气等。

二、元素的结构1.原子:是元素的最小粒子。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质子数:是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3.中子数:是原子核中中子的个数。

中子数可以不同,即同一个元素的同位素。

4.原子序数:是元素的标志,等于质子数,表示元素的特性。

5.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带电粒子,负电荷与质子数相等。

电子有不同能级,离原子核越远的能级能量越高。

三、原子的结构模型1.湯姆孫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正电荷的球体,电子均匀地分布在球体上。

2.核和轨道模型: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在核外以轨道方式绕核运动。

轨道分为不同的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3.云模型:电子以云的形式存在,表示电子在给定的能级上可能出现在不同的位置。

四、化合物的组成1.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复合体,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结合。

2.基团:负离子中的一部分共价物团,可以用来与其他离子或基团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分子。

3.电离:在溶液中,一些化合物会分解成离子。

离子化产生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4.水合物:一些盐类和一些化合物与水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在水合物中,水分子与其他物质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

五、离子晶体的组成与结构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

2.离子键:由离子之间的强静电力相互作用形成的键。

高三物质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质知识点归纳

高三物质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

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种类型的基本粒子组成的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1)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是化学反应不可分解的基本组成单位。

常见元素有氧、氢、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元素。

例如,水(H₂O)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物质保持其各自的性质。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咖啡等。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1)颜色和形状:物质的颜色和形状是其独特的物理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2)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表征了物质的紧密程度。

(3)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固体转变为液体的温度,沸点是指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的温度。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1)氧化性:部分物质具有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力,形成氧化物。

(2)还原性:一些物质具有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同时被氧化。

(3)酸碱性:物质可以表现为酸性或碱性,根据其在溶液中释放或接收氢离子的能力来判断。

三、物质常见的化学反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各种类型的转化,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1.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的过程。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Fe₂O₃)。

2.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通过失去氧气或接受电子,从而还原为较简单的物质。

例如,铁(III)氧化物与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例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中和反应。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0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由①元素组成,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式,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②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称为元素的③化合态。

⒉微观上:质子、中子、④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⑤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二.分类的方法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用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2.树状分类法所谓树状分类法,简单地说,是根据被分类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的类别间的关系及其陈列式的形状(像树)来定义的,如下图: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有机物,又是弱电解质的是()A.乙醇钠B.氨水C.乙酸D.蔗糖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都可用C12H22O11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①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①明矾、石膏、冰醋酸、水都是电解质①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①分馏、干馏、裂化都是化学变化①植物油、直馏汽油都可与溴水反应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同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C.电解质溶液导电、煤的气化、石油的裂解、烧碱的潮解都是化学变化D.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与形成,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或形成4.地球形成初期,大气中CO2含量较高,随着矿化反应的进行,其含量不断降低,迄今为止,仍在缓慢发生(图1)。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引入酸、碱辅助完成这一过程(图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矿化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B.图中“酸”“碱”“盐”分别指HCl、NH3·H2O、NH4ClC.地球形成初期因CO2浓度较高,该矿化反应速率比现在快D.实验室引入“酸”和“碱”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氯气的液化B.由海水生产氯化镁C.乙烯生产聚乙烯D.由煤焦油得到苯、甲苯制硝酸苯、TNT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知识点归纳来源:知识文库、新导航教育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点贯穿整个中学化学,高考试题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新物质产生过程为栽体,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的敏锐程度。

复习中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多对比,要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知识点归纳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同位素、核素、同素异形体(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都称作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110余种元素。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同位素的特征是原子序数相同而质量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同位素。

①同位素的实例H有三种同位素:O有三种同位素:C有三种同位素:Sn有十种同位素:U有二种同位素:目前已知的同位素达数千种。

②同位素的稳定性③同位素的性质a.天然同位素有稳定的百分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同种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应用用作相对原子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示踪原子:用测岩石的年龄放射治疗,如等核能,如等(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即质子数、中子数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原子就称为一种核素。

例如:都各自独立称为核素,即10种核素(但属于4种元素)注意: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4)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种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P)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等。

①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结构不同或组成不同。

③同素异形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

(3)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3.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1)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称为酸。

(2)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称为碱。

(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如CO2、CaO、NO、Na2O2等。

①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Fe2O3、CuO等。

②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SO3、SO2、CO2、SiO2等。

③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4.常见物质的分类5.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混合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3)三种分散系比较(4)胶体的性质和制法应用①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

②电泳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系里作定向移动。

③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a.加热或搅拌)b.加入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c.加入电解质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点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德华力)。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SiO2除外);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⑴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等。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⑴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Fe3+、H3O+、NH4+、[Ag(NH3)2]+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Cl-、S2—、OH—、SO42—、[Fe(CN)6]3—等。

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

绝大多数盐类(AlCl3等除外);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

(二)物质的分类1、元素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元素存在状态① 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O3;白磷(P4)和红磷等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②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高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没有数量意义,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最小的微粒。

少数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金属单质也可以认为由原子构成,但实际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某些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S8、Br2、I2和Ar等),氢化物(如氨气、水等),酸酐(如SO2、SO3、P2O5等),酸(如硫酸等),和有机物等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绝大多数盐、强碱和某些低价态金属氧化物是由离子构成的。

2.元素有两种存在的形式,在单质中的元素称为游离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称为化合态元素。

3.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4.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的化合态)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6.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组合)保持不变。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组成中的原子(或离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场伴随着物理变化,有放热、吸热、改变颜色、生成气体和沉淀等现象。

7.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聚集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和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和热稳定性等。

8.物质的分类:金属:钠、铁混合物酸性氧化物CO2、SO2单质非金属:氯气、硫物质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uO稀有气体:氖、氩纯净物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2O3、ZnO不成盐氧化物:NO、CO、NO2无氧酸:HCl、H2S化合物酸含氧酸:H2SO4、H3PO4可溶性碱:NaOH、KOH、Ba(OH)2、Ca(OH)2碱不溶性碱:Mg(OH)2、Cu(OH)2正盐:Na2CO3、K2S酸式盐:NaHCO3、NaHSO4、CaHPO4盐碱式盐:Cu2(OH)2CO3、Mg(OH)Cl复盐:KAl(SO4)2·12H2O络盐:Na3AlF6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考纲导向】1.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能够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5.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类型。

6.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命题分析】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历年高中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预计2021年高中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核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3)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

(4)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考法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1·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月考)将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进行总结,希望对化学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氢(H)、氧(O)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

物质的组成还可以根据物质的形态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流动,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气态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可流动性,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会导致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根据其可溶性进行分类。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混合过程。

可溶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溶解于某种溶剂中。

常见的可溶性规律包括“相似相溶原则”和“亲水性和疏水性原则”。

三、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式和结构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可溶性,可以将物质分为溶液、悬浮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透明的混合物,如盐水、糖水等。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知识点|物质组成的表示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和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能独立存在的微粒,它保持着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物理变化是分子运动状态改变的结果);分子间有分子间作用(范德华力)。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一些非金属单质(如H2、O2、Cl2、S、惰性气体等);气态氢化物;酸酐(SiO2除外);酸类和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⑴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拆分和化合,是原子运动形态的变化
原子有一定的种类、大小和质量;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间也有一定间隔;原子不停地运动着;原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原子晶体)。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SiC)等。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⑴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如Na+、Fe3+、H3O+、NH4+、
[Ag(NH3)2]+等;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如Cl-、S2—、OH—、SO42—、[Fe(CN)6]3—等。

⑵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固态时为离子晶体)。

绝大多数盐类(AlCl3等除外);强碱类和低价金属氧化物等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注意】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离子和原子在结构(电子排布、电性、半径)和性质(颜色,对某物质的不同反应情况,氧化性或还原性等)上均不相同。

(二)物质的分类
1、元素
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的)。

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⑵元素存在状态
①游离态——在单质中的元素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同素异形体,常有下列三种形成方式:
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2、O3;白磷(P4)和红磷等
晶体晶格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晶体晶格的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如正交硫和单斜硫
②化合态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元素
【注意】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可从概念、含义、应用范围等方面加以区别。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