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1)精品资料
培养小学生的搜集与整理的能力
播种希望收获成功——培养学生的搜集与整理的能力自从担任低年级的语、数学科的教学,在每天面对孩子们的预习作业时,便想要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一颗种子,那就是要从小培养搜集与整理能力,经过两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孩子们的搜集与整理的意识已经明白增强,能力也有了提高,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一、意识的转变在教学中,我根据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会提前布置孩子们去搜集与整理和本课有关的知识,由最开始的应付老师的检查,随便从《学习一点通》等学习辅导书上摘录一些。
到去咨询家长或各学科的老师,以致于现在能去看书、上网搜集,学生们的主动搜集的意识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不在是胡乱的收集一堆没用的资料,而是能从一堆资料中会筛选出有用的材料,学生们的整理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
如:在一年级刚学习认字时,我便让孩子们将身边的各种商标收集在一起等方法进行识字。
在教学中从一点一滴中,从每一课时做起,逐步培养孩子们的搜集意识。
朝着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目标而努力。
二、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寻求,探索某种事物的能力,有了兴趣就有了欲望和进取心。
我们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
对于学生搜集的信息,教师可以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扬孩子们,增加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向大家展示他搜集和处理的信息。
如:你真棒,能搜集到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
你知道这么多课外知识,真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在学习《孔子拜师》时同学们能主动收集论语等知识,在课堂上向同学介绍时,我便说:你说的这些连老师也没听过,老师也要向你学习了……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让我们的表扬为孩子的学习启航。
三、方法的指导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具体情况,我做了如下的努力:1、帮助学生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可以查阅书籍、报刊或者利用网络、看电视、听广播搜索,或者走出校园到社区、工厂等进行调查、访问。
如何引导小学生培养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培养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引导小学生培养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培养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第一,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力对于信息收集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取到有效的信息。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来引导他们收集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让他们观察校园环境、人物特点、周围的自然景观等来收集信息,并且鼓励他们观察后进行思考和记录。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信息收集的效果。
第二,引导小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
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同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教导小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
当然,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第三,引导小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
信息整理是信息收集的必要环节,因为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没有组织和归类,将会毫无价值。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引导小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信息。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小项目,让小学生从不同的来源收集一些关于某个话题的信息,然后要求他们整理和归纳这些信息,形成一篇小论文或简报。
这样可以锻炼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他们书写表达的能力。
第四,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组织小学生成立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信息收集的任务。
通过合作,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信息收集和整理的效果。
同时,团队协作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引导小学生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这一技能,小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并且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竞争力。
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的获取可以帮助孩子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而信息整理能力则是对所获取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的关键能力。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三个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首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触世界的场所,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获取环境。
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期刊、杂志和其他学习资料,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这个信息获取的利器,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的信息,并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的真伪、可信度。
父母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看新闻、纪录片,促进家庭交流,共同探讨所获取的信息,培养孩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是孩子的引路人。
学校应该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强、开放性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例如,开展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的研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最终呈现出自己的成果。
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听讲座等方式获取信息,培养他们跨媒体信息整合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提升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中,孩子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
参加兴趣小组可以帮助孩子从兴趣出发,主动去获取相关信息,拓宽视野,提升技能。
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获取更加直观、实用的信息。
在实践中,孩子还可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协作、信息分享的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角度的培养和指导,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观念,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孩子如何自主整理学习材料
孩子如何自主整理学习材料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整理学习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整理学习材料,孩子可以更好地理清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孩子如何才能自主地整理学习材料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制定学习计划首先,孩子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
在开始整理学习材料之前,可以先规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孩子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有针对性地整理相关材料。
2. 分类整理学习材料在整理学习材料时,孩子可以根据不同科目或不同知识点进行分类。
可以使用文件夹、笔记本或电子文档等工具,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分类整理学习材料有助于孩子更快速地查找需要的信息,提高复习效率。
3. 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整理学习材料的工具。
孩子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结构,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图形化方式展现出来。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制作复习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可以结合课堂笔记和教材内容,制作自己的复习笔记。
复习笔记可以包括重点知识、难点解析、例题分析等内容,帮助孩子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并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5. 利用数字工具整理学习材料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数字工具来帮助整理学习材料。
孩子可以利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如Evernote、OneNote等,将学习资料进行数字化整理。
这样不仅方便管理和查找资料,还能有效防止纸质资料丢失或损坏。
6. 定期回顾和更新孩子在整理学习材料后,需要定期回顾和更新资料。
及时检查并补充新学到的知识点,删除过时或错误的信息,保持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定期回顾和更新,孩子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几点方法,孩子可以逐步培养起自主整理学习材料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组织能力。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引导和鼓励孩子积极地进行学习材料的整理工作,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更加游刃有余!。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1)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题结题报告水落坡镇雷家小学雷新芳一、选题背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能力目标明确规定:“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编排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
教材以一个个“范例”、“话题”呈现,课本仅仅提供了几幅图片与几段文字说明,需要充实大量的背景资料。
因此,搜集、整理、交流资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必须依靠这一方式围绕“话题”丰富认识,反思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把书本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而今,搜集、整理、交流资料已经是《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
这给品德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整理资料,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也很难完成;听过的一些观摩课、优质课中也很难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而让学生自己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又是非常重要。
这种能力不但对学好品德与生活(社会)有用,而且对学生学好其它功课,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都是终身受益的。
为此,培养好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及研究目标:培养良好的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品德和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发展的社会对每个社会个体的迫切要求。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此项能力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待。
(1)探索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主要手段,提高全体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和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2)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上好本门学科奠定基础。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从实践本位出发,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主动地探求、思索明智地驾驭实践的态度和方法,智力(思维能力等)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提高小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小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导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面临着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培养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归纳整理能力是指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本文将探讨提高小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观察力是归纳整理的基础,只有通过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如找茬、拼图、记忆游戏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培养思维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例如,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生活、科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分类和归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类。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词类进行归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通过这样的分类和归类,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三、培养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归纳整理能力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不仅仅是关注细节。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来提高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出发,进行归纳整理。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四、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归纳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归纳整理。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如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如通过对文本中的线索进行推断。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随着改革,新的教材中每个窗口都蕴含着许多信息。
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大量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信息情境正在悄然闯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影响着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可见在小学数学教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体会数学跟人类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尝试与人合作,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能力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获取数学信息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所学内容长期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并获取数学信息。
如,学习“方向与位置”后,不但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在班上的所在位置,还要求学生了解班上在全校的位置,学校在当地乡镇所在的位置,学生家庭居住位置。
又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导学生从身边获取有关“平均分”的数学信息:我们班有32人,上课时,每4个人一组,可以平均分成分成8组;体育课上,老师让站4行,平均每行站8人。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从生活中寻找并且获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
以后一看到某种生活现象,学生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时,思考能否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信息的欲望和兴趣。
二、“读图”是一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情境实际上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经过提炼后搬到课本中来的信息组合,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师要理解教材的本意,科学的使用教材。
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
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过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收集事实和整理事实,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所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需要。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养成和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整理的习惯和技能非常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有深远的意义,科学教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已至关重要。
现谈谈自己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初步尝试。
一、恰当选材,保证实验效果。
精心选择探究材料是保障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的关键。
由于各种材料间、材料与探究学习内容及目标之间具有紧密且复杂的联系,因此教师对“材料结构性”产生了各种不同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流水对岩石风化作用”中,有教师提供了摩氏硬度7左右的“花岗岩”或3左右的“石灰岩”两种方案,实验现象差异也非常大。
采用花岗岩的实验后,学生基本不能观察到花岗岩“风化”的现象,而采用石灰岩现象就非常明显。
分析发现,“花岗岩”不但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流会对岩石产生风化作用,还会挫伤和迷惑学生的认知。
而“石灰岩”是将发现“岩石风化”现象当做最大的追求,虽然很容易让学生觉察风化现象,但也有过程简单化、平面化的不足,尤其是不能呈现“岩石风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目标。
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提出了“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的观点,对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至少有两重指导意义:一是材料承载的知识信息需要有层次性,二是材料要有推动学生认知发现的逻辑层次性。
这与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理论相符。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与组合以及交给学生的次序,它包含“承载信息、组合活动、丰富思维”的多重作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作者:余玉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22期摘要:开展阅读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培养小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它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体系,扩大了学生自学活动的范围,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关键词:小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的变革,革新正在不断的日新月异。
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于夸大这一点),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摘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十二页第四自然段。
]“科学与技术的革命、人们可能获得的大量知识、庞大的通讯传播网的存在,以及其他各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体系,表明了某些教学形式的弱点和其他一些教学形式的优点,扩大了自学的活动范围,并且提高了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根据思考进行教学的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
对各种年龄的学生(包括成人在内)进行指导和教育,要求我们采取多种多样校外学习的方式。
”[摘录《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第十四页最后一行至十五页。
]是啊!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
学校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呢?为了适应这个要求,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几年来,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和下到班级听课,我发现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上,效果不佳。
经过探究、反思,分析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来自小商、小贩、下岗工人、郊区农民的家庭。
家庭学习氛围、文化氛围较差。
二是学生利用电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差。
三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上缺乏系统性的指导。
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上只停留在表面上的重视,体现在少部分优生的身上。
培养小学生自我整理学习资料能力
培养小学生自我整理学习资料能力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我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自我整理学习资料,小学生可以强化记忆、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
一、教授学习资料整理的重要性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笔记。
他们可能会遇到记忆混乱、知识点记不清楚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向他们强调学习资料整理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生动的案例、游戏等方式让他们认识到,整理学习资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授学习资料整理的基本原则在帮助小学生培养自我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时,我们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基本的整理原则,如:1. 分类整理:将学习资料按照不同的知识点、科目进行分类,建立清晰的分类体系。
2. 标题目录:为每个分类或知识点设置标题,以便快速查找所需的学习资料。
3. 笔记总结:学习完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后,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将重点内容整理为笔记,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三、提供适合的工具和方法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整理学习资料,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合的工具和方法。
比如:1. 提供便捷的笔记本或便签纸:小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或便签纸来记录笔记和复习重点,方便整理和查看。
2. 引导使用彩色标记:小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标记笔记中的重要内容、关键概念等,以便更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3. 教授使用电子工具:对于数字化学习的小学生,可以教授使用电子笔记软件或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整理和管理学习资料。
四、陪伴和指导除了上述的方法和工具,陪伴和指导也是培养小学生自我整理学习资料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和家长可以:1. 定期检查学习资料整理情况:关注孩子的学习资料整理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倡导养成好习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及时整理学习资料,避免堆积和拖延。
3. 提供示范和引导:为小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整理的示范和引导,让他们学会如何整理学习资料。
如何辅导小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技巧
如何辅导小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技巧引言:在信息时代,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良好的搜集与整理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获取准确的信息,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辅导小学生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一、培养信息获取的兴趣搜集资料的第一步是培养小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1. 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报纸、杂志和网络文章,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2. 鼓励提问:鼓励小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答案。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学实验等,让小学生亲身体验并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授有效的搜集技巧搜集资料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教授小学生的搜集技巧:1. 制定明确的目标:在搜集资料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搜集与整理资料。
2. 利用多种信息源:教会小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采访等多种信息源搜集资料。
同时,要教他们辨别信息的可靠性,避免被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所误导。
3. 教授搜索技巧:教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利用关键词和筛选条件来获取准确的信息。
还可以教他们使用书籍的目录、索引和参考书目来查找相关资料。
4. 培养整理能力:教授小学生如何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可以使用标签、文件夹、笔记本等方式进行分类和归档。
同时,要教他们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资料整合与创造搜集到的资料只有在整合和创造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以下是一些引导小学生进行资料整合与创造的方法:1. 思维导图:教授小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和展示。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和组织信息。
2. 创作作品:鼓励小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应用到各种作品中,如报告、海报、演讲等。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面对纷繁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课本外丰富的信息,需要教师采取灵动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索。
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要确定好搜集资料的主题,使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
其次,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的作用,在注意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意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让搜集有“路”可循。
最后,对于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反馈,使之发挥作用。
总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是之自由而有序的面对信息资源,是语文课堂成为一个舞台,师生相互合作,走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新天地。
小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小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小学生是一个知识储备较为薄弱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整理大量
的资料来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知识。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整理资料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首先,小学生在整理资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
比如,可以使用笔记本、
便签、文件夹等来分类整理资料。
在使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学习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整理和管理资料。
其次,小学生在整理资料时,需要注重分类和整合。
可以按照知识点、学科、
时间顺序等进行分类,将相似的资料整合在一起,以便于查阅和复习。
比如,对于语文课程,可以将课文、课外阅读、作文等资料分类整理,对于数学课程,可以将知识点、习题、考试试卷等资料分类整理。
此外,小学生在整理资料时,还需要注重标注和归档。
可以在资料上做好标注,比如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或荧光笔做标记,以便于快速找到需要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归档,放在固定的位置,以便于日后的查阅和使用。
最后,小学生在整理资料时,需要注重复习和应用。
整理资料不仅是为了更好
地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
因此,小学生在整理资料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复习和应用这些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工具、分类整合、标注归档
以及复习应用。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整理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
低年级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发生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这场变革使教育模式从单纯的言传身教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
我们培养的学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优秀的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桑新民教授说:“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与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一起,是构成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图书馆、阅览室、网上资源、书籍报刊、软件光盘已成为学生获得新信息、资料的肥沃土壤。
如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从平时课外阅读活动抓起。
形成这种素质有助于理解文章、增加知识储量,形成知识链。
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呢?一、“放飞学习”为孩子们创设各种“查找需求”激发学生积极性,为需要而摄取信息的极大热情1结合阅读教学去查找资料,摄取信息教每一篇课文前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后查找有关课文的资料,渠道、方法不限。
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摄取帮助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因为了解得多,课堂上学生就更爱说、更想说也更会说。
在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质疑、提出还想得到的知识。
查找到相关资料后,让学生利用画图、说、唱等方式在信息交流会上交流。
孩子们在信息交流会上各抒已见,互相学习使他们产生一种集体认同感从而提高摄取信息的积极性。
渐渐地在课外阅读中摄取所需信息就成了他们的自觉行动,在看书、看报时,孩子们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材料,也会主动地将它们搜集起来。
2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专门设计了一些“我想知道”的作业。
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有选择性地搜集、查找信息。
有的孩子喜欢春天,那么他在学习有关春天的课文如:《春风吹》、《春天说了什么》、《春晓》时就会主动自觉地去查找春天景色特征、一年四季景色有何不同等资料。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语 文教学 过程 中, 教 师 除 了指 导 学 生 从 小 学 三 年
1 . 2 文 章作者 与相 关知 识点
研读 课程标准 , 在第一学段 “ 阶 段 目标 ” 下 与 感 情 。 这种 知识 链接 , 可 由 学 生 自主 进 等 活 动 交 流 , 均 可 促 进 学 生 识 字 学 习的 积 “ 阅读” 条内 , 即有 “ 积 累 自己喜 欢 的成 语 和 行 , 亦 可 由教 师 补 充 , 或二者结合进行 。 如 极 性 、 成就感与识字效 果。 在这一过程 中, 格言警句 。 背 诵 优 秀诗 文 5 0 篇( 段) 。 课 外 阅 前 述 学 生 说 苏 轼 的 话一 例 。 显然 , 事 先 这 名 学 生 搜 集 能 力的 提 高 是 很 自然 的 事 情 。 读总量 不少干5 万字” 的相关规定 。 与 此 相 学 生 有 过 与 父 母 关 于 “ 苏轼” 的交流 , 教 师 “ 事 事 留心 皆 学 问 , 人 情 练 达 即文 章 ” , 适应 , 语 文 教 材( 人教 版 ) 内亦 设 有 相关 的栏
培养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能力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能力是指他们整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组织能力。
下面将探讨几种培养小学生个人资料整理能力的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个人资料整理习惯是培养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能力的重要一步。
父母和教师可以与小学生一起制定每天整理资料的时间表,帮助他们根据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合理安排整理时间。
同时,重视个人资料的保管,可以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个专属的文件夹或盒子,让他们学会将资料有序地放入其中。
二、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是提高他们个人资料整理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学习笔记、作业、试卷等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帮助他们理清知识框架,形成系统性的学习思维。
父母则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教育,鼓励孩子将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记录在日记或笔记本中。
通过这样的实践,小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他们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整理在数字时代,科技的应用为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电子文档和云存储工具,如Microsoft Office和Google Drive等,将资料电子化保存,实现高效的整理和检索。
同时,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手机或平板应用程序,如备忘录和日历工具,来辅助整理学习和生活的资料。
四、开展活动培养整理技巧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个人资料整理能力,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整理技巧。
例如,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小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整理自己的照片、书籍或玩具,学习如何分类、清理和整齐摆放。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次面向某一主题的收集活动,例如收集有关动物的图片或信息,要求学生整理并展示给同学们。
五、培养自我反思和改进意识个人资料的整理不仅仅是整齐地归纳和保管,还需要对自己的整理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师和父母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我反思和改进意识,让他们学会从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找到改进的方法。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资源收集习惯
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资源收集习惯小学生的学习资源收集习惯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资源收集习惯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学习资料,并且能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资源收集习惯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积累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如图书、杂志、报纸等。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读课外书、参观图书馆等方式,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家长也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并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和回馈,以增强他们对阅读的乐趣感受。
只有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收集和阅读学习资源。
二、教授学习资源收集技巧小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收集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资源收集的技巧和方法,如图书馆的利用、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等。
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学习资源,如学校图书馆的书籍、教室的教辅材料等,以及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学习资源。
掌握了这些技巧,小学生将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
三、建立学习资源收集档案建立学习资源收集档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学习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放在相应的文件夹或文件盒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每个文件夹上标注清楚学习资源的内容和用途,以便日后查找。
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创建学习资源收集档案,将电子书籍和资料整理存储在电脑或平板电脑中,实现更加高效和方便的学习资源管理。
四、培养信息筛选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习资源,其中既有有价值的资源,也有质量参差不齐的资源。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一些信息鉴别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学会辨别和筛选出对自己有益的学习资源。
孩子学习中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培养四年级学习的关键技巧
孩子学习中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培养四年级学习的关键技巧信息搜集与整理是孩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技能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效地获取和整理信息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培养良好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帮助四年级学生培养这些技能的关键技巧。
首先,四年级学生应该学会从多种来源中获取信息。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教育节目、上网搜索等方式获取信息。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们可以通过读故事书、百科全书和学科相关的书籍来扩大知识面。
同时,可以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或者科普视频,也是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四年级学生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网络对于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可以通过比较多个来源中的信息,验证其真实性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搜集到信息后,学生需要学会整理这些信息。
一个好的信息整理方法是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孩子们将信息有条理地整合在一起。
他们可以用主题词或者关键词作为中心,并以不同的分支将相关信息连接起来。
这样的整理方法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
此外,学会运用适当的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今数字化时代,有很多信息搜集与整理的工具和软件可以使用。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整理数据,使用笔记软件来记录重要信息,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来交流与分享。
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将大大提高孩子们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
此外,四年级学生还应该学会合理地利用时间。
信息搜集与整理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耐心的过程。
因此,孩子们应该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制定一个时间表,分配适当的时间来搜集和整理信息。
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辨别优先级,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首位处理。
另外,为了提高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四年级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1)“如何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题结题报告水落坡镇雷家小学雷新芳一、选题背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能力目标明确规定:“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现行的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编排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
教材以一个个“范例”、“话题”呈现,课本仅仅提供了几幅图片与几段文字说明,需要充实大量的背景资料。
因此,搜集、整理、交流资料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必须依靠这一方式围绕“话题”丰富认识,反思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把书本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而今,搜集、整理、交流资料已经是《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出现的教学环节。
这给品德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根本不会搜集、整理资料,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也很难完成;听过的一些观摩课、优质课中也很难学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而让学生自己会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又是非常重要。
这种能力不但对学好品德与生活(社会)有用,而且对学生学好其它功课,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研究都是终身受益的。
为此,培养好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及研究目标:培养良好的搜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不仅仅是《品德和社会》课程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发展的社会对每个社会个体的迫切要求。
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此项能力作为自己神圣的责任和义务来看待。
(1)探索以“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为主要手段,提高全体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资料和按一定的方法整理资料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2)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日后上好本门学科奠定基础。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实用主义从实践本位出发,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主动地探求、思索明智地驾驭实践的态度和方法,智力(思维能力等)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发展的。
因为,当我们遇到问题情境时,会产生一种迷惑、混乱和怀疑的状态,会出现反思性思维。
我们的思维活动会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接着就收集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料,检索旧有的经验与观念;提出草案,明确采取哪些行动。
经过这种尝试性的、实验性的、反思性的、面向目标的不断的行为变化,我们的思维和认识也会发展,对活动、情境的理解与知识也会发展。
搜集整理自然资料学习强调借助儿童能动的活动进行学习,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能力,有计划、系统地发展儿童的科学知识。
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新的问题、课题同儿童的感性经验关联起来,去诱发儿童的智力兴趣。
同时,儿童的创造性、自主性也得到激发。
2、知识的动态相对论教育不仅仅在于引导儿童习得共同知识,而且应当促进儿童发展极富个性的认知系统。
儿童必须经过自己的真正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构建对课题的独特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并随着对问题的深入探究,认识不断深化,认知系统也不断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
因此问题解决学习鼓励并帮助儿童建立个性化的认知系统,而不是将学问的系统强加给学生。
它尊重儿童有意识的、自然的智慧性探究,使儿童获得独具意义的知识,建立内在的认知系统,从而达到动态的个性统一体。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该课题研究通过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引导操作,强化训练,竞赛巩固的方法进行。
1、培养资料积累的习惯:利用报刊做好剪报、尽早公布搜集任务、公布标准及时评价。
2、提高资料整理的能力:明确分工,有的放矢;提炼专题,深化思考;掌握方法,拟定讲稿3、关注资料交流的互动:合理选择,形式多样;角色模拟,全员参与;引导“倾听”,鼓励质疑;捕捉生成,促进互动。
五、课题实施的步骤及分工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初步实施阶段(2010.5—2010.8):1、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负责人:雷新芳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实验课题组成员雷景成转变教师教学态度实验田方芹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实验雷书枝培养教师知识能力实验赵文国教学模式实验刘明教学模式实验各成员分工协作,确立自己的研究任务,在每次的教研会上交流小结,不断调整方案,逐渐完善“培养小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吸收优秀教师补充到研究队伍中来。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3、确定参与研究班级: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五年级一班五年级二班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六年级三班4、调查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条件;5、收集、整理开展研究前的各种资料;6、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二)第二阶段(2010.9—2011.7):中期总结,完善深化主要任务:前一阶段的重点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如查阅文献、办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观等活动获取资料、信息,丰富学生的感性生活,使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动机;通过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这种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并探索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收集、整理前一阶段的各种研究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并反思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总结,进一步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以深化课题研究。
(三)结题总结阶段(2011.9—2011.11):这一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集体协作和讨论能力,使之掌握正确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方法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最终成果并写出结题报告。
综观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我们感觉到,当初我们的设想有许多在实行起来是有很大困难的,同时,我们又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学生发生的变化又使我们这一课题研究的目标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随着解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深入,我们又用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丰富充实了我们的课题研究,使新课程标准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坚强后盾。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从实际出发,着力进行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意识的培养、整理资料方法的学习、教师学校家长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研究和实施。
收集整理教师反思教学设计优秀论文40余份,学生研究专题报告300余份,学生调查表200余份,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们觉得,本课题的研究不仅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学校教育崭新的一面,也给学校教师以心灵上的触动和教学行为的提升。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发生转变1、树立起现代教育教学观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使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课堂的范围其实很广,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和教材仅仅是“大课堂”中的一小部分,只让学生抓住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有效地进行挖掘利用。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2、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也逐渐地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更多的现代化学习手段和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了效率,使学生终身受用。
放手让学生通过上网、剪报等进行广泛搜集、汇编,并署上搜集学生的姓名,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时,课题组教师将一些适宜内容的教学移到了整个校园中,实现教学场所的开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觉得,虽然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只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一个小的能力目标,但还是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学生增添了无限的学习动力和活力。
3、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一所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一批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的成长往往又依赖于一个好的课题的有效研究。
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许多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观察发现和思考有了一定的发展。
有多篇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二)增强了学生“两种学习意识”1、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意识增强。
(1)教师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
在教授《地球哺育了我们》第一课时之前,教师通过上网,翻阅书籍、报刊,裁剪旧书籍、挂历等途径,制作了一份剪贴报,还在电脑上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上课时,课件导入新课,精心制作的剪贴报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外搜集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下去。
(2)、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农村电脑还不是家家户户都有,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太少。
教师布置搜集任务后,因为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完成。
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教师补充材料,学生熟悉材料的过程。
首先及时解决学生在搜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给学生方法。
学生每次搜集资料时,教师都让学生顺便交上自己在搜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经过汇总,在课上集中解决,个别问题就私下处理。
学生遇到的困难大体有这几种:家长或周围社区村委不支持、搜集途径少、有些材料无法裁剪、不会在网上下载或制作等。
针对以上问题实验班曾经开过家长会,课题组教师曾经亲自拜访过村委。
至于技术方面,我们聘请了本校的信息老师做课题组顾问曾专门对学生进行过电脑培训。
学生老师集思广益,找到了更多的搜集资料的方法:利用有线电视上的好节目、搜寻新旧报纸、翻找自己以及亲戚朋友家的藏书、学校的图书室、身边的事物环境等等。
其次拓宽学生搜集资料的空间和形式,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生家庭条件,背景、来源差异较大。
如果我们不管学生的实际困难,硬性规定资料的内容和形式,那么不仅资料会显得单一,贫乏,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结果事倍功半。
于是,课题组经过几次教研确立一个宗旨:只要符合主题,形式可以多样。
品社课经常是综合课:有时是发布会,有时是绘画展,有时还会是表演,还有的时候是音乐舞蹈课……比如雷新芳老师执教的《地球的伤心事》时,几个有表演天赋的同学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编排了一个小品,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制作了图文并茂的课件,还有几个学生找了一首有关地球的歌曲给大家唱出来,也有做手抄报的。
(3)、激励为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搜集资料的作业不像语文、数学作业一样必须认真的完成。
因为它的结果是远期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始终保持一定的动力,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动机更珍奇了。
”这是因为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行动的性质和水平。
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
因此,要使之变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就应该借助各种外部条件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