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公司名称管理规定(3篇)
![公司名称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1abd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0.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名称管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名称的命名、注册、变更、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公司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公司宗旨,简洁明了,易于识别,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文字。
第四条公司名称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障公司名称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命名规范第五条公司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公司或者企业字样;(二)反映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或者特点的文字;(三)组织形式或者责任形式;(四)公司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或者不使用行政区划名称。
第六条公司名称应当遵守以下命名规范:(一)不得使用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等国家象征性标志;(二)不得使用可能对公众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文字;(三)不得使用已注册的知名商标;(四)不得使用有损社会道德风尚的文字;(五)不得使用其他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文字。
第七条公司名称中不得使用以下文字:(一)有损国家主权、尊严或者领土完整的;(二)带有民族歧视性的;(三)带有侮辱性的;(四)容易产生歧义的;(五)违反公序良俗的。
第三章注册与变更第八条公司名称的注册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材料。
第九条公司名称变更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公司名称变更申请书;(二)公司名称变更登记表;(三)公司章程修正案或者变更登记的决议;(四)原名称登记证书;(五)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材料。
第十条公司名称变更包括以下情形:(一)公司名称文字的变更;(二)公司住所地行政区划名称的变更;(三)公司经营范围的变更;(四)公司组织形式或者责任形式的变更。
第十一条公司名称变更后,应当在工商登记后五日内公告。
公司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三篇)
![公司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d5b3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d.png)
公司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名称的登记管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名称的登记管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公司名称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 与已登记的企业名称不得重复。
2. 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欺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等不良影响。
3. 不得违反社会公序良俗,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4. 不得包含或者模糊使用国家名称、外国名称、国际组织名称、武装部队名称和其他类似名称。
5. 不得包含或者模糊使用特定行业、特定企业的名称,以避免误导和混淆。
第四条公司名称的登记程序如下:1. 企业申请公司设立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核,未涉及法律法规禁止的情况下予以核准。
2. 企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时,提交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证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司名称进行登记注册。
3.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第五条公司名称的变更申请如下:1.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如需变更公司名称,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提交企业经营状况报告、经批准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证明、股东会决议或者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第六条公司名称的注销申请如下:1. 公司决定解散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注销申请,提交解散决议、终止经营事项通知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注销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
第七条公司名称登记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司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现对公司名称登记管理进行如下规范和规定:第一条公司名称的登记范围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名称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e24fce1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1.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确认企业法人资格,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具备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二)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联营企业;(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五)私营企业;(六)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准予登记注册的,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未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章登记主管机关第四条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在上级登记主管机关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全国性公司、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b11ac0a21614791611286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公布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第二章登记管辖第六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外商投资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由其登记的自然人投资设立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其他公司。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93b88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5.png)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名称登记管理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登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名称登记管理是指依法进行的对个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名称的登记、审批、监管等活动。
第三条名称登记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各主体在名称登记中的平等权利。
第四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设立名称登记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名称登记管理工作。
第五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确保名称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名称申请材料的审核,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七条未经名称登记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他人已登记的名称,违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八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发布名称变更、注销等信息,方便社会公众查询。
第九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与其他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对跨部门行业名称的协同管理。
第十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注册商标与名称登记之间的协调,保护商标权益,促进企业品牌建设。
第十一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依法对违规使用他人名称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
第二章名称登记管理程序第十三条名称登记管理的程序包括申请、审查、登记、公告等环节。
第十四条个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需要注册名称时,应向名称登记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材料。
第十五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限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包括真实性、合法性等方面。
第十六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发放名称登记证书。
第十七条名称登记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公告已登记的名称,公告内容包括名称、类型、登记单位等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个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取得名称登记证书后,应当依法使用注册名称,不得变更或者转让注册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0e8daa6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5.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司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公布根据2005年1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第二章登记管辖第六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外商投资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由其登记的自然人投资设立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其他公司。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8a02d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保护企业名称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企业名称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法人、非法人组织及个体工商户的名称登记管理。
第三章登记管理原则第四条企业名称登记实行分级管理、属地管辖的原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地方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
第五条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依次组成。
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应当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有关规定。
第四章国家总局职责第六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一)制定和完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二)指导、监督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三)处理涉及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名称争议和纠纷;(四)维护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五)其他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五章省级登记机关职责第七条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一)贯彻执行国家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政策和制度;(二)组织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三)处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名称争议和纠纷;(四)监督指导下级登记机关的工作;(五)其他与本行政区域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章县级登记机关职责第八条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一)受理和审核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名称登记申请;(二)核发企业名称登记证书;(三)对企业名称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四)及时上报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五)其他与本级行政区域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七章企业名称规范第九条企业名称应当合法、真实、易于辨识,不得与已有企业名称混淆,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2e58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1.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为了规范企业名称的登记管理,维护企业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名称登记管理。
二、名称登记申请企业在选择名称前须在企业登记部门进行预审申请。
申请材料包括:1. 企业名称预审申请表;2.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3. 经办人身份证明。
三、预审申请受理企业登记部门收到申请后需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核。
初步审核主要包括:1. 企业名称是否与现有企业重名或相近,容易引起混淆;2. 企业名称是否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
四、预审结果通知企业登记部门应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告知申请人预审结果。
预审结果有三种情况:1. 通过预审;2. 不通过预审,需修改企业名称后重新申请;3. 不通过预审,拒绝申请。
五、名称注册预审通过的企业需在一个月内完成注册手续,包括:1. 企业名称注册申请书;2. 企业登记申请书;3. 经办人身份证明。
六、名称变更企业若因市场需要或其他原因需要更改企业名称,应向企业登记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申请材料包括:1. 企业名称变更登记申请表;2. 经办人身份证明。
七、公示与备案企业名称变更登记后,企业登记部门应将变更信息公示三十日,并备案。
八、违规处理违反企业名称相关规定的企业,将被依法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改名、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九、附则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并由企业登记部门负责解释。
以上就是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实施办法,通过对企业名称的严格管理,可以有效避免重名或相近名字的企业引起混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进行违规处理,也能起到警示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企业登记部门将全面贯彻实施本办法,并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修订,确保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276fd8b960590c69ec37694.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名称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及其他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注册的企业。
第三条企业名称在企业申请登记时,由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核定。
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第四条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者驳回企业名称登记申请,监督管理企业名称的使用,保护企业名称专用权。
登记主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
第五条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
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第六条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
确有特殊需要的,经省级以上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企业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
第七条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
企业名称应当冠以企业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县(包括市辖区,下同)行政区划名称。
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列企业的企业名称可以不冠以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一)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企业;(二)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三)外商投资企业。
第八条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汉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企业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当与中文名称相一致,并报登记主管机关登记注册。
第九条企业名称不得含有下列内容和文字:(一)有损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二)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者误解的;(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国际组织名称;(四)政党名称、党政军机关名称、群众组织名称、社会团体名称及部队番号;(五)汉语拼音字母(外文名称中使用的除外)、数字;(六)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https://img.taocdn.com/s3/m/9f5b46b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决定修改,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王众孚二00四年六月十四日(1999年12月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3号公布2004年6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0号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名称的登记管理,保护企业名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的名称。
第三条 企业应当依法选择自己的名称,并申请登记注册。
企业自成立之日起享有名称权。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核准登记企业名称。
超越权限核准的企业名称应当予以纠正。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核准下列企业名称:(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三)不含行政区划的。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核准前款规定以外的下列企业名称:(一)冠以同级行政区划的;(二)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的含有同级行政区划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予外商投资企业核准登记权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按本办法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名称。
第二章 企业名称第六条 企业法人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另一个企业名称。
企业分支机构名称应当冠以其所从属企业的名称。
第八条 企业名称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汉语拼音字母、阿拉伯数字。
企业名称需译成外文使用的,由企业依据文字翻译原则自行翻译使用,不需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第九条 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023年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2023年名称登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267d0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3.png)
2023年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名称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各级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和个人的名称登记管理。
第三条名称登记是指为单位和个人提供名称注册、名称变更、名称注销等登记服务。
第四条名称登记应当遵循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原则。
第五条所有名称登记机构应当依法取得经营许可证,并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和技术手段,确保名称登记工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六条名称登记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名称登记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名称登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推动名称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公共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宣传政策法规和登记标准,提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以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登记意识。
第二章名称登记的申请第九条申请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名称登记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并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费用。
第十条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申请单位或个人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二)申请单位或个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明文件;(三)所申请的名称及其含义的解释和说明;(四)其他涉及名称登记的必要材料。
第十一条名称登记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依法决定是否予以登记。
第十二条申请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名称登记机构的审核结果提出异议,并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复核。
第十三条名称登记机构应当在接到申请材料后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将决定通知申请人。
第三章名称变更和注销第十四条申请单位和个人如需变更已登记的名称,应当向所在地的名称登记机构申请变更,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名称登记机构应当审核变更申请材料,并依法决定是否予以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和个人如需注销已登记的名称,应当向所在地的名称登记机构申请注销,并提交相应的注销证明文件。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86d45b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6.png)
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及其他组织的命名,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作社和其他组织的命名登记管理。
第三条命名登记是指企业、组织在正式设立并获得相应许可证件后,完成命名登记手续并取得相应名称证书的行为。
第四条命名登记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便利。
第二章命名登记申请第五条企业、组织在设立前,应进行命名登记申请。
第六条命名登记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一)申请书:包括企业、组织名称的拟定和理由;(二)企业、组织的注册登记证明文件;(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文件;(四)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第七条命名登记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等;(二)企业、组织名称的拟定及理由;(三)命名登记的意义和用途。
第八条命名登记申请应按规定途径递交。
第九条命名登记申请受理后,相关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审核,并出具初审意见。
第十条初审意见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否存在与现有企业、组织名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
第十一条初审意见应通知申请人,并要求其进行相关补正或说明。
第三章命名登记审批第十二条初审合格的命名登记申请,应提交审批。
第十三条命名登记审批应经过专门组织进行。
第十四条命名登记审批应依法、公正、公开进行。
第十五条命名登记审批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二)审批机关进行研究并作出审批决定;(三)审批决定书备案。
第十六条命名登记审批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延长。
第十七条命名登记审批决定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组织的名称;(二)命名登记的有效期;(三)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第四章命名登记证书第十八条完成命名登记手续并获得审批决定的申请人,应领取命名登记证书。
第十九条命名登记证书是证明企业、组织名称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本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91fa82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b.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行为,推动企业名称登记工作的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名称登记是指企业在依法设立的基础上,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进行名称登记的行为。
第三条企业名称登记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准确原则,企业的名称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特点和经营范围。
(二)法律合规原则,企业的名称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三)公平竞争原则,企业的名称不得与已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或相近,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四)简洁明了原则,企业的名称应当简洁明了、易于辨识、容易为公众接受。
第四条企业名称登记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权限划分,分为核准登记和备案登记。
第五条企业名称登记应当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的统一电子登记平台进行,申请人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第六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对企业名称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三)是否与已注册的企业名称相同或相近;(四)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特点和经营范围。
第七条企业名称登记应当及时办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核准或备案决定,并将决定结果通知申请人。
第八条企业名称登记的申请材料包括:(一)企业名称登记申请书;(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三)企业注册资本证明文件(适用于有注册资本的企业);(四)企业经营范围说明;(五)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企业名称登记的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
第十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企业名称登记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企业名称登记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章名称登记第十一条企业在依法设立的基础上,应当进行企业名称登记,取得企业名称登记证书,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企业名称登记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名称;(二)企业类型;(三)注册资本;(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日期。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5342dc2aaea998fcd220ecd.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年5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号发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20年12月14日国务院第118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企业登记机关)负责中国境内设立企业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负责制定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具体规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建立本行政区域统一的企业名称申报系统和企业名称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
第三条企业登记机关应当不断提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第四条企业只能登记一个企业名称,企业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企业名称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六条企业名称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企业,其名称可以不含行政区划名称;跨行业综合经营的企业,其名称可以不含行业或者经营特点。
第七条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名称应当是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划名称。
市辖区名称在企业名称中使用时应当同时冠以其所属的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划名称。
开发区、垦区等区域名称在企业名称中使用时应当与行政区划名称连用,不得单独使用。
第八条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应当由两个以上汉字组成。
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划名称、行业或者经营特点不得作为字号,另有含义的除外。
第九条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点应当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标明。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行业习惯或者专业文献等表述。
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其组织结构或者责任形式,依法在企业名称中标明组织形式。
第十一条企业名称不得有下列情形:(一)损害国家尊严或者利益;(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妨碍社会公共秩序;(三)使用或者变相使用政党、党政军机关、群团组织名称及其简称、特定称谓和部队番号;(四)使用外国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名称及其通用简称、特定称谓;(五)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六)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七)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可能有其他不良影响;(八)可能使公众受骗或者产生误解;(九)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文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fc19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8.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范文一、总则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企业命名行为、促进企业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制定的具体操作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登记的各类企业的命名。
二、命名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企业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违反社会公德,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且遵守国家的命名规范。
(二)真实准确原则企业的名称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范围、性质、行业属性等信息,不得误导消费者、误导其他市场主体。
三、命名要求(一)公示要求企业在命名之前需向登记机关提交命名申请,并符合公示要求,待公示期满且未出现合法异议后,方可正式取得企业名称。
(二)标识性要求企业的名称应能与其他企业命名区分开来,不得产生混淆,不得与其他企业的注册商标、公司名称、品牌名称等相同或相近。
(三)禁止使用名词要求企业的名称不得使用国家、地区的名称、行政区划的名称、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具有特定含义的名称相同或相似。
(四)禁止使用虚假、夸大、诱导性词语要求企业的名称不得使用虚假、夸大、诱导性的词语,欺骗消费者,误导市场。
四、命名审查(一)内容审查登记机关对企业的名称进行内容审查,核对命名是否符合相应的规定,是否涉及禁止使用的词语,是否违法规定等。
(二)方法审查登记机关对企业的名称进行方法审查,核对命名的方式、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与其他企业有混淆之嫌。
五、命名变更企业在注册登记后,如需变更名称,应依法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在办理变更手续前,暂不得使用新的企业名称。
六、处罚措施对违反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企业,登记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处罚措施:警告、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
七、附则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对已经设立的企业也适用。
登记机关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与操作指引,以便更好地落实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
经过以上对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释义,我们对其中的规定和要求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二篇)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19f01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2.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释义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是指对企业名称进行注册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和规定。
企业名称是企业的重要标识,具有独特性、识别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企业命名行为,保障市场秩序,防止名称混淆和不当竞争。
一、企业名称的定义和要求企业名称是指企业在法律范围内注册登记的名字,用以标识企业的法人或主体资格。
企业名称的命名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明确标识企业法律地位和经营范围;2)具备独特性和识别性,不得与已有企业名称相同或相近;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禁止使用的字词和符号;4)不得违背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二、企业名称的注册程序和要求企业名称的注册程序主要包括名称预先核准和实际注册登记两个环节。
1)名称预先核准:企业在注册前必须进行名称预先核准,确保名称符合相关要求,并避免重名。
2)实际注册登记:经过名称预先核准后,企业应提供相关材料,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企业名称的注册登记应经过行政机关审核和批准,确保名称符合法定要求。
三、企业名称的变更和终止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或需要终止经营时,应及时办理名称变更或注销手续。
1)名称变更:企业在名称变更时,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包括名称预先核准和实际登记。
2)名称注销:企业终止经营或解散时,应办理名称注销手续,清理企业标识,防止残留的名称继续产生法律效力。
四、企业名称管理的监督和处罚为了保障企业名称管理的有效执行,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应采取监督和处罚措施。
监督机构应加大对企业名称注册和使用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情况。
对于违反企业名称管理规定的企业,行政机关有权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等。
五、企业名称管理的法律责任和维权措施企业名称管理涉及法律责任和维权问题,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受到侵权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依法采取维权措施。
企业或个人可以向行政机关申请变更企业名称,以免受到名称混淆和不良影响。
同时,行政机关和法律机构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企业名称管理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国务院令第5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国务院令第588号](https://img.taocdn.com/s3/m/114261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7.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2011年修订)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制度,确认企业法人资格,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取缔非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具备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一)全民所有制企业;(二)集体所有制企业;(三)联营企业;(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五)私营企业;(六)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第三条申请企业法人登记,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审核,准予登记注册的,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取得法人资格,其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未经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章登记主管机关第四条企业法人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在上级登记主管机关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全国性公司、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全国性公司的子(分)公司,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企业、企业集团、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2012年修订)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2012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bb7db82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3.png)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2012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11.09•【文号】国务院令第628号•【施行日期】2013.01.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公司、企业和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正文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199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1991年7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7号公布根据2012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国务院令第628号)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名称管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具备法人条件的企业及其他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注册的企业。
第三条企业名称在企业申请登记时,由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核定。
企业名称经核准登记注册后方可使用,在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专用权。
第四条企业名称的登记主管机关(以下简称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者驳回企业名称登记申请,监督管理企业名称的使用,保护企业名称专用权。
登记主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外商投资企业名称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定。
第五条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
对已登记注册的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要求登记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第六条企业只准使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
确有特殊需要的,经省级以上登记主管机关核准,企业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一个从属名称。
第七条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
企业名称应当冠以企业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县(包括市辖区,下同)行政区划名称。
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列企业的企业名称可以不冠以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一)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企业;(二)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三)外商投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根据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认公司的企业法人资格,规范公司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条公司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方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立公司,未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不得以公司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下级公司登记机关在上级公司登记机关的领导下开展公司登记工作。
公司登记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不受非法干预。
第五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管全国的公司登记工作。
第二章登记管辖第六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下列公司的登记:(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外商投资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应当由其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并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由其登记的自然人投资设立的公司;(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的规定,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公司;(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其他公司。
第八条设区的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直辖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设区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区分局,负责本辖区内下列公司的登记:(一)本条例第六条和第七条所列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权登记的公司。
前款规定的具体登记管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
但是,其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由设区的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登记。
第三章登记事项第九条公司的登记事项包括:(一)名称;(二)住所;(三)法定代表人姓名;(四)注册资本;(五)公司类型;(六)经营范围;(七)营业期限;(八)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第十条公司的登记事项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第十一条公司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公司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公司名称受法律保护。
第十二条公司的住所是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经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公司的住所只能有一个。
公司的住所应当在其公司登记机关辖区内。
第十三条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以人民币表示,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股东的出资方式应当符合《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但是,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第十五条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
公司的经营范围用语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第十六条公司类型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第四章设立登记第十七条设立公司应当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报送批准前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并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批准。
第十八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全体发起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发起人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二)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条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保留期为6个月。
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转让。
第二十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授权的本级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申请人,申请设立登记。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自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批准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二)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三)公司章程;(四)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五)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六)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七)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八)公司住所证明;(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一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由董事会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应当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申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登记申请书;(二)董事会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三)公司章程;(四)发起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五)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姓名、住所的文件以及有关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六)公司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七)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八)公司住所证明;(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还应当提交创立大会的会议记录以及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公司申请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三条公司章程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公司作相应修改。
第二十四条公司住所证明是指能够证明公司对其住所享有使用权的文件。
第二十五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凭公司登记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刻制印章,开立银行账户,申请纳税登记。
第五章变更登记第二十六条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未经变更登记,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
第二十七条公司申请变更登记,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二)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公司章程的,应当提交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
变更登记事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还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二十八条公司变更名称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二十九条公司变更住所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新住所使用证明。
公司变更住所跨公司登记机关辖区的,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向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记机关将公司登记档案移送迁入地公司登记机关。
第三十条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一条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第三十二条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应当自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被吊销、撤销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当自吊销、撤销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或者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或者依照本条例第六章的规定办理注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公司变更类型的,应当按照拟变更的公司类型的设立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第三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的,公司应当依照前款规定申请变更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改变姓名或者名称的,应当自改变姓名或者名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五条公司登记事项变更涉及分公司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分公司变更登记。
第三十六条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将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七条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三十八条因合并、分立而存续的公司,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因合并、分立而新设立的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
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公告之日起45日后申请登记,提交合并协议和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以及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合并、分立公告的有关证明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第三十九条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