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四川省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我国目前公益性质文化场馆面临的困难。(20分)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书写工整;不超过200字。

【解析】

这道题是一道很典型的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应试者提炼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道题其实涉及的要点较多,因此在归纳时,要特别注意作答内容的层次;同时,本题的字数要求严格,因此在语言表述方面要力求简洁、准确,突出核心内容。具体作答之前,应总体性的指出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场馆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发展困难。

【参考答案】

目前我国公益性文化场馆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发展困难,具体表现在:

一、总体数量增加,但人均占有量低,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不达标。

二、利用率、参与度低,民众对于基层文化场所满意度不高。

三、发展资金不足,缺少有吸引力的内容,房屋破损、设备陈旧、功能单调、环境较差。

四、自身定位矛盾,功能定位扭曲,少年宫学科类辅导班招生火爆,公益性质难以保障。

二、假设你是四川省A市文化主管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陪同部门领导前往资料7中的W新区,就该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考察,请以该部门的名义,针对材料7撰写一份提交A市市政府的考察报告。(30分)要求:定位准确,格式正确;思路清晰,分析深入;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超过500字。

【解析】

本题属于报告类应用文的中的考察报告,从格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把握即可。格式方面,包括标题、称谓(发文对象)和落款。其中标题要写成“关于……的考察报告”这种形式,且要体现事由;称谓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为“A市市政府”即可;落款部分,先写发文单位,再写日期。发文单位根据题目要求实际经验写为“A市文化厅”。日期要写成“X年X 月X日”的形式才规范。

正文部分,首段总体性的交代W新区的情况;第二段结合材料信息,总结W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报告的重点部分,依据W新区的经验,提出加快A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参考答案】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考察报告

A市市政府:

W新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其通过项目外包,社会化运作,提高了服务效益和利用率。为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部对该区进行了考察,报告内容如下:

首先,W新区通过公开招标,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公司,实现建设标准化、成本细节化和管理规范化。其次,建立互动交流服务模式,采取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将其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再次,将特色文化传承纳入文化组织建设,让历史人文资源“活起来”;最后,成立考核小组,对外包公司进行考核,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服务人群、服务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和暗访。

我市政府应借鉴W新区的做法,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采用公开招际的形式,将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公司,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二、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资源,提供全年无休的开放性服务,为群众享受公共文化资源提供便利;三、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因地制宜地进行历史人文资源的传承;四、成立考核小组,对外包公司的业务进行考核,同时聘请第三方对对外包服务进行监督。

A市文化厅

X年X月X日

三、针对给定资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要求:1. 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述深刻;2.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3. 字迹清楚,书写工整,限800-1000字。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财政补助政策的持续调整,包括文化宫、少年宫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由盛而衰,凸显了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困局。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更是文化繁荣的基本前提,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回归公益、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并理顺公共文化服务某机构益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回归公益,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与方向。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在市场经济中自身定位的矛盾与摇摆,原则上的公益性质难以保障,不少场馆要么要价颇高,要么设施陈旧、单调,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发出“现在的文化宫毫无‘文化’可言”的感慨。曾经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不仅强化了工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了先进的工人文化,也为新中国培养包括何水法、沈曙等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归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属性,是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必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

创新,是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第一动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召开,更是确立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图景,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不变,肯定没有发展,要变就必须立足于“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兴媒体的有效使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书店的相继开张、政府“只做裁判”这一身份的转换等等,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创新的一次又一次的创举,“接地气”、“零门槛”,有效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激活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

回归与创新并举,才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发展。2014年,某市施行的“新兴城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标准化建设”项目中,W新区采取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不仅基本实现了节约的预期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回归”,只会扰乱市场经济,阻碍社会进步,而冒失突进、不切实际的“创新”,就是在“耍流氓”。只有坚持回归与创新并举,统筹把握好“回归”与“创新”,才能划清两者的边界,实现优势互补、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把回归和创新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发展。

回归,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不是冒失突进。只有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针,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的进步,才能朝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步知学院(),由步知学院责任编辑同步发布在步知学院百度文库平台官方认证机构专区。

凡本网注明“来源:步知学院”的所有作品,均为步知学院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步知学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步知学院)”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文档发布之日起30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