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演示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认识周长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操作,感受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研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周长的含义、测量并计算周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小动物们也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呢!想不想去看一看?老师:瞧,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赛呢,想邀请我们做小裁判,可以吗?学生:可以。
老师:要当裁判当然要了解比赛规则,齐读比赛规则1、再来2.老师:我们一起喊开始,预备!学生:开始!老师:公正的小裁判们,到底谁夺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呢?学生:蚂蚁。
老师:你们都同意吗?谁来说一说为什么?学生1:因为只有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也就是跑了一周的边线,也就是周长。
老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
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大家同意吗?也就是XXX跑了一周,板书“一周”。
再问为什么这两个小昆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谁来说一说?学生2:因为只有蚂蚁准守比赛规则——也就是怎么爬的——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板书“一周”)。
学生3:瓢虫没有爬完,那怎样才是爬完叶子的一周?从哪到哪?“这”是开始的地方,开始的地方叫什么?起点。
也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老师:学生1说完,小青虫也是从起点回到起点了呀?为什么他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学生:因为它爬的是叶子的里面,也就是没有怎样爬。
没有沿着边爬,说的真好——也就是青虫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爬,大家同意吗?老师:会总结的孩子会研究,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样的爬行路线是叶子的一周?学生说:从起点开始,沿着叶子的边线绕一圈又回到起点,这是叶子的一周。
同桌相互说一说这句话。
摸一摸物体表面的一周。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XXX的一周了,找位勇敢的同学边说边指一指光盘的一周!(我看谁听的最认真)学生上台:从起点开始沿着钟面绕一圈又回到起点,是光盘的一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周长》这一章节的内容。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在新课讲授环节,我着重讲解了周长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举例: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割、拼接等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而计算出周长。
(2)周长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学生在掌握基本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举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不是整数时,如何进行计算?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1.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周长相关问题,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长计算方法。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自信心。
4.针对学生在操作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即为周长,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定义。
举例:出示一个长方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周长所在,强调周长是图形边缘的长度总和。
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难点:建立周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伙伴一起学数学,小胖,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课件演示动画)指出:像这样围着操场跑一圈可以说围着操场跑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认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成形。
呈现实物:钟表,三角尺,数学书,树叶。
师:看小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物体(贴在黑极上),它们表面的周长在哪里呢?谁上来指指,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周长,那让我们来把它们的一周描出来吧!(请学生打开书83页,用水彩笔描出来)想象一下,把这些物体的表面剥离出来,只留下一同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黑板上剥离)2、质疑辨析,完善概念。
学到这,小胖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分不清下面这些图形有没有周长了?你能帮帮他吗? 生指出角没有,把周长概念精准的概念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3.测量图形的周长。
小组合作探究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出手中图形的周长。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
)4.总结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含有周长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封闭图形,让学生尝试描述封闭图形的一周。
(2)教师揭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如测量课本封面、桌子等物体的周长,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3.课堂练习: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周长的概念。
6.课后作业:
(1)布置与周长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如查找生活中其他含有周长的物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校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各种图形,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它们都是封闭的。”
3.教师继续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与这些封闭图形有关的新概念——周长。那么,什么是周长呢?它有什么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长方形,并解释:“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然后将它们的长度相加,得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公开课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知识点】: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
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
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知识点】: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知识点】: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公开课优秀教学课件
规则:绕着树叶的边爬一周。
规则:绕着树叶的边爬一周。
·
· ·
摸一摸: 动手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数学书封面的一周。
想一想: 你是怎样摸的?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的?
描一描: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一周。
想一想: 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
(√ )
(× )
(×)
(√ )
(√)
(√ )
(二)小组探讨:想一想、算一算树叶的周长。
(二)小组探讨:想一想、算一算树叶的周长。
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猜一猜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②
猜一猜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①
②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识别并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周长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周长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直尺、圆规等。
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周长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学习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示范并讲解周长的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周长知识: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含义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周长的计算方法4.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周长的存在,并尝试计算其周长。
3. 设计一个关于周长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周长的含义。
2. 学生在测量和计算周长时,是否存在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周长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周长的含义、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三年级《认识周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物体,发现生活中周长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2.难点: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边界,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边界。
(3)引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1)讲解周长的定义:一个平面图形的边界线段所围成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等。
3.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1)讲解测量周长的工具:直尺、软尺等。
(2)示范测量周长的过程,让学生观看并理解。
(3)引导学生分组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交流测量结果。
4.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问题: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操场的周长、计算花园的周长等。
5.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2)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找出周长,并记录下来。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教学效果较好。
2.学生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掌握了测量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五、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如:圆形、三角形等。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校园内各种物体的周长。
3.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周长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昆虫界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索新知,认识周长(一)初步理解“一周”,(课件出示情境图)师:瞧,这儿有三只可爱的小昆虫,正在举行爬行比赛呢?同学们都是小裁判,作为小裁判,首先要了解比赛规则,齐读比赛规则生: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师:仔细看,比赛马上开始(播放课件)到底谁才是遵守规则的小运动员呢?为什么?生:蚂蚁。
因为只有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
师:为什么这两只小昆虫的爬行路线不是叶子的一周呢?生:瓢虫没有爬完,(开始的地方我们叫做起点,也就是从起点开始最后再回到起点)小青虫没有沿着边爬。
(说的可真好,也就是小青虫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爬)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到了非常重要的两个点,(指着课件)一个是从起点开始最后再回到起点,第二个是沿着树叶的边爬。
谁能说一说怎样才是树叶的一周?师小结:从起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一周。
(课件)(二)进一步理解“一周”的含义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叶子的一周,找位勇敢的同学边说边指一指圆片的一周。
(我看谁听的最认真)师:谁还有不同的指法(看老师指的是不是它的一周?老师从这儿作为起点,沿他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个起点,是不是他的一周?)师:通过刚才的指法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任意找一个起点,沿他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起点,就是他的一周。
(三)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感知周长1.物体表面的周长师:其实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也有一周,谁来摸一摸,说一说课桌面的一周,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黑板面的一周?学生随用手摸,随叙述,其他同学及时评价补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认识周长》教案一、课题认识周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
2. 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合理选择测量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图形,大家一起来看看!(展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师:这些图形漂亮吗?那你们能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生:有的图形是尖尖的,有的图形是圆圆的,有的图形是直直的边。
师:非常好!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图形的一个新的特点——周长。
(二)讲授新课1. 认识周长师:(拿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老师沿着这个三角形的边走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边说边示范)(再拿出一个正方形)那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怎么理解呢?谁来说说?生:就是围着正方形走一圈的长度。
师:太棒了!那像这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现在大家看看我们教室里的物体,哪些物体的表面能找到周长呢?生 1:课桌面的周长。
生 2:黑板面的周长。
生 3: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那大家动手摸一摸这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吧!(学生动手摸,教师巡视指导)2. 测量周长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怎么测量周长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怎么测量。
(出示一个三角形)生 1: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非常好!那我们就来量一量。
(师生一起测量)师:那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测量呢?生 2:可以用尺子量出一条边的长度,然后乘 4。
师:为什么呢?生 2: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真聪明!那如果是一个圆形呢?(学生思考,讨论)师:我们可以用绳子绕圆形一圈,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2)比较两个圆形,一个半径为3cm,另一个半径为4cm,哪个圆的周长更长?请计算出两个圆的周长。
3.拓展作业:
(1)思考并讨论:周长与图形面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请举例说明。
(2)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树叶、云朵等)的周长?请提出至少两种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伊始,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操场、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2.探究新知,分层递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周长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定义、测量方法和计算规律。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
(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
(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测量并计算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
2. 常见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
3. 周长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绳子等测量工具。
3. 各种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封闭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边长或半径。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图形的边长或半径加起来有什么意义?”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概念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封闭图形,如正方形,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或箭头标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然后解释周长是指这个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再通过其他图形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
3. 演示周长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和绳子等工具,现场演示如何测量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跟随操作,亲身体验周长的测量过程。
4.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以正方形为例,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即周长=4×边长。
然后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其他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圆形等。
5.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测量给定图形的周长,以及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后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绳子测量家中物品的周长,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下来。
2. 准备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其周长。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认识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认识周长》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周长概念的理解。
2. 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理解。
2. 周长测量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绳子等测量工具。
3. 学生用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这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它们的周长。
二、新课1. 教师讲解周长的概念: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不同的封闭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周长。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如何,只要它们的边长相同,周长就相等。
三、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封闭图形,让学生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方法。
四、巩固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五、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明确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周长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作业的质量和数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周长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会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周长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测量、计算等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3. 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 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区分周长与其他图形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
2. 学具:直尺、软尺、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周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周长。
2. 新课:讲解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使用直尺或软尺。
3. 周长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C = (a + b) × 2正方形的周长:C = 4a4. 实际操作:测量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完整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计算题:计算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 实践题:测量身边物体的周长,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七单元《认识周长》教案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识别平面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探究周长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周长的概念及平面图形周长的识别。
2. 测量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周长概念的深入理解。
2. 测量平面图形周长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3. 平面图形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界,提出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平面图形边界上所有边的长度之和。
3. 示例:以正方形为例,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学生尝试计算其他图形的周长。
三、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10分钟)1.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2. 示例:以正方形为例,演示测量周长的方法。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测量其周长。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周长。
2. 学生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跑道的长度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周长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二、深入探究周长的相关问题(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周长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2. 讨论周长与图形面积的关系。
3. 探究周长不变时,图形的形状变化。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用测量工具测量其周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教案
马鞍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肖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周长含义,建立周长概念,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优选活用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具,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认识;(2)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通过“想、算、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广泛发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通过“小组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和腰围”,培养孩子们实事求是、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态度;(3)通过“智力大闯关”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周长,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树叶、双面胶带等。
五、学具:水彩笔、线绳、皮尺、直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什么知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信息,提出课题,教师板书.)在这节课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把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简要板书。
)
(二)、感受周长
什么是周长呢?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镶边图。
发现了什么信息?阿姨是怎么围的呢?看动画。
那什么是桌布的周长呢?(生说)
2、出示量树桩面图。
哎哟,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了,有什么感受?(生:可惜)以后我们可要保护好树木。
小姑娘想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得量一量,怎么量的呢?看动画。
那什么是树桩面的周长呢?(生说)
3、教师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吧?抽生说一说。
其实,要真正认识周长,我们还得具体研究。
(三)、描一描,感受一周。
不管是给桌布镶边,还是量树桩面,他们都是怎样围的?(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是沿边线围一周。
教师板书:围一周)
生活中,很多图形也有这样的一周,我这里有一些,来看看吧。
1、认识图形。
2、抽生描。
你们能一笔沿边线描出图形的一周吗?请两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在黑板上描。
要求:台上同学描的时候记住,你是从哪一点开始的,又是到哪一点结束的。
台下同学可以选择一个图形,用手书空,与他们一起描。
汇报结果,同时抽一个学生说还可以从其他点开始描吗?
3、辨别一周。
了解知识建构情况。
大家知道什么是一周了吧?看这一个图形,红色线条围的是它的一周吗?
逐一汇报,并说理由。
重点讲两个小长方形拼成大长方形图。
让学生明白沿大长方形边线围一周,才是它的一周。
4、集体动手描一周,强化“一周”。
出示课件,学生在书上用水彩笔描。
(四)、摸一摸,感受长度。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你能找到这样的一周吗?并用手摸一摸,看谁找得最多?
1、学生活动。
2、汇报。
你找到什么面的一周?动手摸一摸。
3、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长的一周?
有没有比桌面一周更短的一周?
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很多物体的面也有这样的一周,这一周也有长度,这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周长。
教师板书、完善概念。
(生读)
4、说物体面的周长。
围黑板面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
你还能说围什么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自由说,再汇报。
5、比一比,周长是一样的吗?
(五)、量一量,再认识周长。
大家知道周长的意思了,要知道周长有多长,可以用什么办法?(测量)
老师给每一组准备了长方形、圆、五角星三种图形,你能测量他们的周长吗?
你觉得太难了,就可以选择简单些;觉得太简单了,挑战一下难一点的。
1、提出测量要求。
2、学生汇报。
你是怎样求周长的?按图形抽生,寻
求不同的方法。
总结,在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灵活选择测量工具。
(六)、拓展,强化认识。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两个图形周长一样吗?
1、出示课件,(展示方格纸中的长方形和台阶形)用手
指图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
猜测——验证——结论
3、汇报。
(七)、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看黑板,现在明白什么是周长了吧,那周长,又有什么用处呢?它与我们的
生活联系可大了,让我们在图片与音乐的欣赏中结束这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