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建议授奖成果
2015年度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成果.xls
序号 项 目 名 称 主 要 完 成 单 位
王学潮 赵大洲 薛云峰 张艳宁 梁剑辉 陈 亮 李保国 李海荣 雷 鸣 李军华 赵连军 肖 洋 李永强 朱建奎 刘树利 夏军强 李书霞 张防修
主 要 完 成 人
李海波 冯夏庭 刘振红 路京选 佘红伟 刘道芳 魏 军 宋伟华 李超群 曹永涛 郭全明 张亚丽 刘 筠 李怀前 张林波 马怀宝 李 涛 余 欣 罗占夫 杨立新 袁兆华 韩 琳 张丙夺 沈 林 张素平 李 焯 张乐天 刘雪梅 杨忠理 范永强 张 波 李怀志 张翠萍 万占伟 蒋思奇 王艳平 徐卫亚 王 媛 杨维九 岳利军 马浩录 申 源 付 健 李荣容 刘龙庆 张 清 何鲜峰 董其华 赵彦彦 赵广运 曹林燕 窦身堂 王 婷 郜国明
刘瑞伟 史清民 徐 啸 郑喜莲 李究平 曹 恩
专用船只自动装卸运输机具的研制 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与应用 黄河防汛移动办公系统的研发与应 济南黄河河务局槐荫黄河河务局 用 小型混凝土衬砌机研制 山东黄河东平湖工程局
郭志彬 张 波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软件系统研发应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郑州金控计算机软件 马 乐 用 有限公司 周 丰
奖励类别
1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 景来红 高海拔地区超长隧洞TBM施工若干 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河海大 刘绍宝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学 、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吴志勇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 刘学工 黄河防汛抗旱遥感监测关键技术及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河 周景芍 应用 南黄河信息技术公司 陈济民 黄河防御洪水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黄河水利委员会防 刘红珍 汛办公室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黄河水利委 安催花 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杨 明
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获
武铁生刘强赵宝印尹高峰冯博
二等奖
29
黄河下游堤防暴雨径流侵蚀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
新乡黄河河务局封丘黄河河务局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宋自义高永传赵金铭周念斌张会敏
孙娟程献国席会华罗玉丽王建营
二等奖
30
水库金属浮箱养殖西伯利亚鲟鱼关键技术研究
洛阳洛宇水产有限企业
许炳勋南冲凡闫进军金润高李要林
李颖秦文海刘旭东蔡捷陈晓明
袁卫宁徐建军刘琰王淮灵牛晋
林韬孙坚李平华赵宽业李瑞平
一等奖
13
泥质砂岩地域水土流失现实状况及治理路径调研
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李敏王愿昌吴永红闵德安张绒君
拓俊绒范小玲寇权王建峰赵怀玉
二等奖
14
黑河水量调度业务处理与综合监视系统
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
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
二等奖
19
中常洪水河道整改工程重大险情出险原因与对策研究
山东黄河河务局
陈海峰薛庆宇龚西城武模革程怡萱
王洪春刘小红郭庆郭文韩亚娟
二等奖
20
黄河流域关键用水区用水规律及高效用水管理技术研究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张文鸽黄福贵李皓冰蒋晓辉詹子胜
何宏谋曹惠提郑利民荆新爱杨文丽
二等奖
21
开槽机同时铺塑防渗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振华黄威陈前淮王青贤史晓梅
二等奖
17
黄河三角洲地域黄河堤坝生物防护配套技术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黄河河口管理局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陈兆伟王宗文裴明胜宋振利王新波
刘艳景杨丽霞王干陈庆胜闫宝柱
二等奖
18
黄科院来志强博士获“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黄科院来志强博士获“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称号
作者:张华岩章博
来源:《人民黄河》2024年第03期
2024 年1 月3 日,水利部网站发布《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八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人选的通知》,公布了第八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名单。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简称黄科院)来志强博士获“水利青年科技英才”称号,这是黄科院获此殊荣的第四人,也是黄科院科技人才连续三届入选“水利青年科技英才”。
来志强博士,33 岁,主要从事水库清淤泥沙相变与管道输送机制研究,多年来围绕“水库淤积治理”关键科技难题,持续开展了泥沙颗粒类固液相变机理、宽级配泥沙管道水力输送理论、管道高效输沙与泥沙堆存技术等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及重大工程项目20 余项,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荣获“河南省青年岗位能手”“黄河水利委员会优秀青年人才”“黄科院优秀青年人才”等称号。
“水利青年科技英才”是水利部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选拔培养全国水利行业直接从事水利科学研究及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规划設计和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近年来,黄科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对标人才强国战略和水利事业发展需求,长期坚持人才是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资源,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
下一步,黄科院将继续树牢强烈的职业道德和历史责任感,按照“一流目标、两个覆盖、三条途径、四种机制”的人才队伍培养总体思路,建立落实“一人一策”培养方案,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培养激励更多出类拔萃的青年科技人才。
公益报道(张华岩章博报道)。
黄河方面的科技发明
黄河方面的科技发明
黄河作为中国第六大河流,其流经地区对于科技发明贡献很多。
从古到今,黄河流域的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在灌溉、水利、地质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成就。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黄河流域的居民就开始使用轮式推进的轮船进行水上交通,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轮船的地方之一。
后来到了汉代,黄河流域的工程师在建设运河时开始使用码头和闸门等设施,一个新的时代。
近代以来,黄河流域在水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30年代,水利专家李树文在山西三门峡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高耸的第一代三门峡水利枢纽,对防洪减灾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60年代,黄河流域科学家在黄河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混凝土坝三门峡水利枢纽,为控制黄河水量作出了宝贵探索。
在地质勘探方面,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家在黄河流域钻井勘探,发现多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为我国能源战略赢得宝贵时间。
在水文地质等多学科交叉领域,黄河流域也有很多重要成果。
以上只举几例,实际上黄河流域科技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了大量前沿性研究,为人类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了贡献,也对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影响。
他们的工作为黄河流域和我国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个团队有智慧——记黄委先进集体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信息工程中心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03(上)2017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数字中国、信息化强国要求,满足水利科技创新要求,决心建设水利信息化学科,对黄科院信息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信息工程中心)进行改革,将其定位由机关部门变为自负盈亏的研究中心。
自此,信息工程中心开始了“走出去”的新征程。
走出去,在智慧水利领域站稳脚跟起初,信息工程中心只有3名业务人员,起步阶段异常艰难。
经过3年多的时间,信息工程中心吸纳了水文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岩土工程和软件工程等多专业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量身定制复合型发展路径,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智慧水利专业团队。
几年来,信息工程中心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水利部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技术专项项目24项,总资助金额超3500万元。
2020年,信息工程中心又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超算郑州中心首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等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信息工程中心参与的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其中牵头完成的“黄河水沙冰凌输移模型库和标准构建及模拟系统研发与应用”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黄河水沙数学模型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获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信息工程中心不仅要从黄科院机关走出去,成为独立的研究中心,还要从黄科院走出去,接受市场的检验。
围绕国家和行业需求,信息工程中心采用“科研院+院属科技公司”的产业模式,以项目带科研,以科研出人才,以人才塑产品,以产品揽项目,谋求与兄弟单位差异化发展,从黄委外部市场打开了局面,形成了覆盖智慧流域、智慧工程、智慧灌区、智慧城市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业务产品,为水利业务全面信息化与管理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2020年,信息工程中心在智慧水利建设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功中标“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合同金额达5800余万元,是迄今为止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智慧水务单期规模最大项目。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水利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利部工作人员一直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
一、智能化水文观测系统科学有效的水文观测对于水利行业的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整合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研发了智能化水文观测系统。
该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记录水位、流量等关键指标,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测和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水文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水利工程风险评估模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风险评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水利部工作人员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风险评估模型。
该模型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对水利工程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为工程决策者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减少了工程运营风险,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资源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集成模型、算法优化等技术手段,研发了一套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优化水资源分配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决策者在水资源管理中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四、水利工程建设效果评估模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效果评估是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调整和改进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对多个典型水利工程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发了一套水利工程建设效果评估模型。
该模型能够全面评估工程的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水利工程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指导。
综上所述,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刘朋俊:情系大河三十年
刘朋俊:情系大河三十年◎ 黄军领2022年7月,刘朋俊收到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聘任证书,他被聘任为“拔尖人才”,其时,也恰好是他投身黄河测绘事业30年,这份大红封面的聘书,既是对他职业素养和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勤奋钻研、科技创新的褒奖。
刘朋俊,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
现任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院长,中国测绘学会测绘师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测绘项目十余项,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黄委会科技进步奖、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省部级以上奖20余项。
情系大河三十年,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
扎根基层勇担当1992年8月,刘朋俊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地在开封的黄委会测绘总队测绘大队。
那时的他,对工作充满了憧憬;那时的工作条件,也的确艰苦。
他从事外业工作,每年总有大半年在野外测区。
这一切,考验着年仅20岁的刘朋俊。
“大卡车把我们拉到测区,我们每人一辆自行车,带着测绘仪器,一天要骑行五六十公里……”谈起当年的工作情景,刘朋俊记忆犹新。
测绘大队历史悠久,作风优良,素有“传帮带”的好传统。
在师傅们的帮助指导下,刘朋俊迅速成长起来。
至今,每每说起那些日子,刘朋俊还是充满感激感恩之情。
1996年,刘朋俊投身到黄河小浪底水库的建设热潮中。
在这里,他一干就是七年;在这里,他刻苦攻关,主持完成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测量项目。
在科研中,他和团队大胆引进国际领先的仪器,并首次在国内工程中成功应用;在超高精度基准网的优化设计、外部变形观测三维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变形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为小浪底工程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决策依据,为国家水利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近年来,黄河治理进入新阶段,对地理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行业科研与创新成果介绍水利行业一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着国家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防洪工作等多项关键任务。
为了不断提升水利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水利部的工作人员们积极投入到科研与创新方面,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利行业的科研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一、智能水利系统为了提高水利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监测能力,水利部工作人员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了创新的智能水利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调度,实现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该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水库水位、河流流量以及灌溉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效提升了水利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水利部工作人员还致力于研发新型节水灌溉技术,以应对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局势。
通过引入现代化的水文传感技术和灌溉控制策略,他们成功实现了精准灌溉,将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高度。
这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极具应用潜力,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水污染治理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利部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和研发水污染治理技术。
通过生物降解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过滤技术的结合应用,他们成功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供给人民清洁的用水环境。
四、水利工程新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选用合适的材料对工程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大影响。
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实验和研究,研发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新材料。
这些新材料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抗压性和韧性,能够有效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能源消耗。
五、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利部工作人员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研发了一系列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技术。
其中包括水体净化利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和水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5项水利科研成果获2020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
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另外,兰州大学等单位完成的涉水科研项目“甘肃典型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尺度风险评价与防治关键技术”获省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
(来源:
甘肃水利网站 2021-02-26)
甘肃省水利厅提名推荐的 4 项水利科研成果获得 2020 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
位完成的“石羊河流域节水灌溉标准化技术体系规程研究”和武威市水利技术综合服务中心等单位完成的“膜下滴灌与
微润灌溉条件下作物节水机理与灌溉模式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等单位完成的“庄浪河
(5):74-75.
需水及生长特性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16,35(3):
32-36.
研究,
2019,
19(9):42-44.
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保障能力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
学报,
2015,
26(1):116-121.
[3]刘路广,吴瑕,谭君位,等 . 鄂北地区水稻适宜灌溉模式
[7]于庆东 . 干旱灌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应用实践及建议[J].
2020,
39(1):12-12.
(上接第 10 页)
[7]卢慧,董红霞,轩晓博 . 基于减水河 MIKE11 建库后对水
水库工程可研报告[R]. 兰州: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
[8]崔腾科,
陈建龙,
钱鞠,
等 . 宋家湾水库水环境影响分析[J].环ຫໍສະໝຸດ 的影响[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8,42(6):20-22.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
聚力“三条黄河”夯实“四梁八柱”作者:余欣李军华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2期2023 年,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坚定“四最四者”定位,锚定“五个一流”目标,聚力“六大集群”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培养,迈出全新步伐。
坚持“三条黄河”联动流域“四个统一”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全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
黄科院持续开展黄河自然规律、关键技术和经济生态问题研究,推进黄河流域科学数据中心筹建,完成6 个野外观测站网建设、年度调水调沙河道生境与生态要素专题监测。
黄科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黄河“两平台一中心”建设,加快黄河数学模拟系统扩能,河冰动力学模型嵌入国家防汛会商系统,填补了水利部冰凌动力学预报空白。
黄科院大力实施“模型黄河”3 年提升行动,全面开展黄河刁口河入海流路综合治理模型试验和地形制作机械化设备研发,推进下游河道模型提升、古贤模型建设、抗磨实验室和工程力学实验提档。
推进中国湖库清淤与泥沙利用协同创新平台、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中心运行,以及黄河保护法治与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
科技助力流域治理管理。
黄科院向黄委党组提交年度咨询及跟踪研究成果并得到高度肯定,全年完成14 项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流域3 省(区)9 项重大工程和32 项水资源论证洪水影响评价项目技术审查,28 组次323 人次工程运管、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抗旱、健康河湖、生态流量等监督检查。
2023 年,黄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并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中表现突出,1 个集体、7 名职工得到水利部嘉奖。
坚持发挥流域发展战略专委会、黄河研究会等作用,提出的永定河流域系统治理建议被水利部、中国科协采纳,并上报中央相关部门。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科研服务管理效能不断提高全面强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2023 年,黄科院构建“1234”干部人才队伍布局,启动“新百名博士团队”建设,印发人才引培办法。
2 人次荣获国际水电杰出女工程师奖、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 个集体获得第21 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和母亲河奖,9 人次当选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共青团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等。
黄河水院刘国际教授主持的科技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量 实践 表 明 , 该 技术 在 堤 防 的 防渗 加 固工 程 中具有 良好 的效 果 , 主要 表现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 1 ) 高 喷 防渗墙 施 工 设 备体 积 较 小 、 机动灵活 、
质量 检测 , 尤 其是 经 过大洪 水 的考 验 , 验证 了高 喷 防 渗墙 的可 靠性 。
2 0 0 6: l 1 8 .
[ 2 ]李 刚 , 李端有 , 周 启 .高喷 法在 堤 防 防 渗 加 固 工 程 中的 应
( 3 ) 选 择正确 的施 工工 艺 和合适 施 工 能够 满 足设 计 的外 观 质量 、 渗
用[ J ] .人 民长 江, 2 0 0 6 ( 8 ) : 7 7 — 7 9 .
工艺 成 熟 、 造 价较 低 、 地 层适 应 性 广 , 尤 其 在 特殊 地 质条 件下 的施 工 中 , 该技 术具 有不 可代 替 的优 势 。 ( 2 ) 高 喷墙 体 系 复合 结 构具 有 良好 的抗 渗稳 定
性和 变形 协调性 。
参 考 文献 :
[ 1 ]李 刚 , 廖 勇 龙 .高喷 法 [ M] .北 京 : 中 国 水 利 水 电 出版 社 ,
[ 责任 编 辑
杨 明庆 ]
黄 河水 院刘 国际教授 主持的科技成 果获 河南省科 学技 术进步奖
2 0 1 2年 9月 2 7日, 2 0 1 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揭晓,黄河水院院长刘 国际教
授主持的科技成果《 高校校 园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获得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
【 3 】李 培 , 陈 瑞 亮.关 于 高喷 法 施 工 工 艺 的探 讨 [ J ] .长 江 工
程 职 业 技 术 学院 学报 , 2 0 1 0 ( 3 ) : 8 — 1 0 .
科技成果——全断面智能拦藻技术及装备
科技成果——全断面智能拦藻技术及装备技术开发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对应需求藻类拦捞及清除技术成果简介该技术及装备由框架式门槽结构、滤网传动装置、升降装置及机头驱动装置组成,对于有固定流向的河流、渠道、小湖泊等地的漂浮藻类可进行拦截清除。
该设备在不占用原有检修闸门槽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过水全断面拦藻深度可调节、全循环智能变频调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拦藻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主要性能指标运行功率:18kW。
拦藻深度调节范围:水下0-6.5m。
转速:无极变频可调,0-1450r/min。
拦网材质:SUS304。
触摸式人机交互系统,采用总线控制,具备远程控制功能,流程可视化操作,数据全数字化采集,可实现智能作业。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固定流向的河流、渠道、小湖泊等地漂浮藻类的拦截清除。
技术特点钢制框架式门槽结构,实现了全断面智能化拦藻设备在现有建筑物上的灵活安装,解决了设备的现场安装难题;定轮导向、卷扬提升机构,实现了拦截滤网入水深度的自由调节,提高了渠道藻类的拦截效果;振动输送、螺旋挤压装置,实现了拦截藻类的清理、输送和处理自动化;藻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对初步分离的藻水混合物的二次分离,使回渠水体更为清洁。
利用超声波水位监控和PLC程序控制,可自适应调节设备运行参数,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应用成本全断面智能化拦藻设备每台套平均售价约350万元。
典型案例案例1:2016年底第一代设备交付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局,在十八里河倒虹吸第四检修闸安装使用,运行稳定,节约了藻类人工打捞成本。
案例2:2018年新一代“全断面智能自动拦藻装置”在十八里河倒虹吸进口第一孔检修闸下游安装运行,运行稳定。
与第一代设备相比,更加智能高效。
推广应用情况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已通过新产品鉴定。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局十八里河闸站全断面拦藻装置研制项目及后续4孔预计获得约1800万的销售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利获奖情况13项实用新型专利,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2020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清单
、洪泛区分析、集水区和流域管理建模等方面的工作。
该技术在借鉴已有喀斯特浅层地表土岩界面产流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喀斯特坡地坡麓部位开挖
11
喀斯特坡地土岩界面产流水集 蓄利用技术
土坑,对土坑底部土岩界面进行简易防渗处理并埋设暗管,实现对喀斯特坡地土岩界面产流水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 的集蓄利用和调控。与地表产流水调蓄技术相比,使用该技术获取的水源产流时间更长、水量 究所
重庆融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该技术以两阶段结团絮凝控制理论为基础,改变传统混凝过程中絮体颗粒随机成长模式,通过
5
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 技术
设备内部流化床的持续循环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相比,设备表面负荷提 高5-15倍,占地面积减少60%以上。适用于高浊、高藻、低温低浊、高有机物等多种水质的净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 计院、北方工业大学、内蒙古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内蒙古农 业大学、内蒙古水华机电工程 管理有限公司
该技术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对建筑终端供水系统漏水、偷水以及浪
7
建筑节水安防技术(漏水、偷 水及浪费用水联合在线监控)
费用水进行在线监控。实现了大漏失与微小漏失事件的联合在线监控,且自动切换监控功能, 整体误报率小于1%。仪表结构简单,成本低,接口标准化,易于安装。适用于建筑给水系统、
化和自动化控制。适用于灌区小型闸门自动化远程监控。
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该技术集成山地城市径流源-迁-汇三阶段全过程的污染物削减系列技术与装备,包括降雨末期
9
山地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利用 技术
小流量清洁雨水回收型雨水弃流装置、雨水渗蓄净化功能树池、截污雨水口、山地城市小区雨 水处理回用系统、道路雨水离线控制系统、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花园式雨水处理回用一体 重庆大学 化系统,实现了源头径流污染控制、污染物快速沉降、除磷脱氮效果及水体水质提升。适用于
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分析
收稿日期:2020-08-24作者简介:彭世想(1963—),男,河南夏邑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和研究工作E-mail :smxpsx@163.com【水文泥沙】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分析彭世想1,郭相秦1,刘卓2,李月1,郭润德1(1.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河南三门峡472000;2.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山东济南250100)摘要:2006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连续开展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
利用潼关水文站1929年设立以来实测水文资料,对三门峡水库建库前后、运用方式调整及试验各时期的潼关高程演变做了分析。
重点对1970—2020年潼关站实测桃汛洪水资料系列计算分析,分别建立桃汛潼关高程升降值与桃汛水流要素单一和组合关系以探索规律性。
分析发现潼关高程升降值与沙量关系具有明显规律牲,表明桃汛过程中水流泥沙与河床泥沙相互转化的程度反映在潼关高程升降变化上;还发现潼关高程升降值与桃汛洪峰流量、洪量关系规律不明显,而与两者之积具有明显规律性,表明潼关高程升降受洪峰流量、洪量共同影响较大,利用万家寨等水利枢纽对桃汛洪水调控优化十分必要。
关键词:桃汛洪水;潼关高程;冲刷降低;淤积升高中图分类号:TV62;TV882.1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20.S2.003黄河潼关河床的淤积抬高与冲刷降低对其上游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起冲淤基准面的作用,这个基准面的升降可表示潼关以上黄河小北干流和渭河下游河床冲淤变化程度。
专家习惯用潼关水文站断面径流1000m 3/s 流量相应的水位表示这一基准面,称为潼关高程[1]。
黄河管理机构为控制黄河潼关河床的淤积抬高,采取了工程改建、调整运用方式、开展潼关河段清淤、水库“318”原型试验和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等多种调控措施,使得黄河潼关河床在来水来沙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基本稳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荣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荣获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0年12月3日,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九届水库大坝新技术推广研讨会,会上对2020年度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蔡正银副总工主持的“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成果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该项成果主要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寒区长距离供水工程能力提升与安全保障技术”、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咸寒区灌渠冻害评估预报与处治技术”、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咸寒区供水渠道冻害评估处治技术应用与推广”等10余项工程科研项目。
围绕高寒区恶劣环境下长距离供水渠道安全可靠与高效运行需求,历时8年联合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首次揭示了高寒区渠道“湿-干-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强度衰减与结构损伤双重互馈破坏机制,研发了渠道水-热-力多长耦合数值分析与超重力模拟实验平台,提出了渠道抗冻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了高寒区渠道抗冻升级改造成套技术、装备与工法,建立了渠道渗漏水纵横立体防排与阻滑体系,发明了渠道升级改造新旧防渗膜热熔胶粘接+焊接技术,提升了我国高寒区渠道的供水效率;创建了冰期水力控制数字渠道仿真系统,研发了集渠水增温保温漂浮太阳毯、渠基碎石桩辅热、衬砌板表面加热于一体的渠道局部融冰技术,开发了高效的渠道复合保温盖板,为高寒区渠道低温运行控制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集成创新了渠道车载智能无损健康检测系统,研发了全天候无人值守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云平台,开发了基于BIM技术和无人机自动识别的渠道险情应急巡检系统和调度平台,有力保障了高寒区长距离供水渠道的运行安全。
该项研究成果丰硕,获授权国家专利3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4部;形成水利团体标准2部,部分成果编入国家标准。
研究成果在北疆大型供水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改造后渠道供水时长每年增加了15~30天,供水效率提升25%以上,近3年直接经济效益达44亿元。
硬核技术备战防汛保安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全力支撑2020年黄河洪水防御
硬核技术备战防汛保安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全力支撑2020年黄河洪水防御作者:暂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第8期赵何晶水域面积在扩大!受淹范围在扩大!受灾人口在增长!——在6月16日下午召开的2020年黄河超标洪水防御调度演练中,会商系统大屏幕上正在演示的,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黄科院)利用自主研发的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图信息管理系统反映1761年特大洪水(花园口流量32000立方米每秒)方案下,下游滩区的风险要素和灾情预估信息。
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安排,黄科院承担本次2020年黄河超标洪水防御调度演练中的两项任务。
一是根据黄河下游洪灾评估系统及洪水风险图成果,预估黄河下游滩区淹没及损失情况;二是根据黄河下游二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下游河道泥沙冲淤变化。
先进手段让防汛调度装上“智慧大脑”“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调度预案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又提出了优化方案,我们对两套方案开展了模拟计算。
根据系统预估结果,优化方案较之常规方案,能够显著减少洪水淹没损失。
”在汇报洪灾评估部分内容时,科研人员利用洪水风险图一边介绍,一边实时演示洪水上滩时间、上滩历时、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洪水流速等内容,并分行政区统计淹没损失。
同时,科研人员还展示了系统对漫滩至大堤堤根洪水流速的实时计算结果,以及顺堤行洪流速较大时的预警预报功能。
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是黄科院花费十多年心血打造的一个防汛“利器”。
2005年,在国家防总办公室和黄河防总办公室的部署下,黄科院作为项目技术总负责单位着手启动这项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了“试点”“一期”“二期”及黄河流域洪水风险图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先后对黄河下游滩区、东平湖滞洪区、黄河下游堤防济南段、济南市、小北干流滩区、沁河丹河口至沁河口左岸及下游防洪保护区等进行了风险图及避洪转移图编制工作。
“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黄河下游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开展了黄河下游泥沙演进及分河段、分滩槽冲淤计算,评估了黄河下游各河段过流能力变化。
我的黄河防汛抗旱记忆
Mar.2020NO.3VOL.302020年3月第3期第30卷参加治黄工作后,除短期办公室文秘工作,我一直从事防汛抗旱技术支撑和管理工作,先后在防汛抗旱、水量调度和水文等部门(单位)任职。
如今,回忆昔日时光,仿佛又回到了黄河防汛抗旱工作的“主战场”!从“耳目”转入“参谋”1993年5月,从郑州水文总站借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水文局工作两年的我,被通知调入黄委河务局工作。
当时,黄委河务局和黄河防汛总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总)办公室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负责黄河流域防汛和河务工作。
根据我的专业,局里将我分配到防汛处,这个处是委河务局三个处里人数最多、工作最忙的处,除编制、修订、审查、批复防汛预案、水库调度方案和实施汛(凌)期间的水工程调度等工作外,还担负着领导防汛指挥决策的“参谋”角色。
初来乍到,为尽快适应工作,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国家防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熟悉流域防汛特点,收集整理历年水文资料,深入一线了解汛情,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防汛调度管理的基本情况,适应了防汛工作的紧张节奏。
1993年7月,渭河流域暴雨洪水期间,防汛处派我参加工作组到渭河督导防汛工作,逐一检查南山支流和渭河三门峡库区段汛情。
这是我调入河务局后第一次出差,正是这次出差,使我对渭河防汛有了初步认识。
8月上旬,黄河花园口站发生编号洪水,洪水过后,防办及时组织现场查勘,作为查勘小组一员,我近距离接触到黄河下游典型河段和防护工程,对工程险情发生原因、抢护知识和下游防汛情况有了了解,结合这场洪水演进表现,回到郑州后不久,我撰写了《黄河“93.8洪水概述》,对“93.8”洪水做了总结,该文发表在当年《人民黄河》期刊上。
凌汛是黄河防汛特有的汛种。
1993年冬天,内蒙古巴彦高勒河段发生了严重凌情。
12月6日,该河段因冰塞水位猛涨至1054.40m ,超1000年一遇洪水位0.20m 。
7日晚8时左右,该河段堤防决口,影响范围80km 2。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发布日期:2011-05-17 浏览次数:66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等16个科技创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同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西气东输工程技术及应用等16个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获奖代表颁奖。
作为一项特大型原型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黄河调水调沙自2002年至今已在黄河连续实施9年,其中包括2002年、2003年、2004年进行的3次调水调沙试验和2005年至2010年共9次生产运行,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针对黄河水沙不协调导致河道主河槽日益淤积萎缩严重等问题,首次成功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实践,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水沙调控理论,开辟了黄河治理开发新途径;揭示了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输移和小浪底水库异重流运动规律,建立了黄河调水调沙指标体系;首创了人工塑造异重流,形成了协调的水沙过程塑造技术、异重流塑造技术等完整的调水调沙技术,创立了基于小浪底水库单库调节为主、空间尺度水沙对接、干流水库群水沙联合调度的黄河调水调沙三种基本模式;同时,还实现了水文气象预报系统、水情工情险情会商系统、预报调度耦合系统、实时调度监测系统、水量调度远程监控系统等集成创新,提升了黄河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水平。
据黄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开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全线持续冲刷,把7亿吨泥沙送入渤海;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降1.5米;小浪底水库淤积部位和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得到有效调整;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
对此,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认为,主槽过洪能力的提高,改善了黄河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对沿黄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大型非对称曲梁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河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佀传铭张继宇刘培勋都意张海勋常梦园刘龙
三等奖
28
轻便型防洪工程养护多功能机研制与应用
开封黄河河务局兰考黄河河务局
朱志航张建国胡云英陈留心史东祥姬青丽靳学艳
三等奖
29
三门峡水电厂排水系统改造研究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20年度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建议授奖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授奖等级
1
黄河下游河道改造和滩区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余欣陈建国安催花钟德钰李勇万占伟郭庆超张防修刘生云张敏王崇浩崔萌孙赞盈张俊华田勇
华东交通大学
刘慧宋万增李长明张彬董晶亮赵顺波李莉伍艳蔡怀森张斌
二等奖
9
超薄钢箱梁人行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徐世俊杨纪怀臣子宋银平杨磊黄毅李孟然陈阳阳鲁玉忠黄泰鑫
二等奖
10
பைடு நூலகம்潜浮式分水口拦漂导流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
尚力阳张智勇于鹏辉耿志彪陈赫鹏胡全胜石贤达季艳茹李冬梅樊婉婉
中原大河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南晓飞张坚韩美增赵树侠南天万振威王艳
三等奖
33
档案图书管理系统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李振李颖慧王璋齐永志杨震孟晓山韩娜
三等奖
黄河水文勘察测绘局
孟杰郭珍珍张彦丽胡著翱邓军红常正科王耀兴娄利娇张新建孙伊博
二等奖
14
基层网络组网及云视频系统研发与应用
河南黄河河务局焦作黄河河务局
焦作市黄河华龙工程有限公司
董栋邢栋李杲邢天明张磊刘晓寒杨敏李艳冯娟刘双强
二等奖
15
南水北调边坡除藻多功能专用车的研制与应用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
李成胡全义吴林峰尚力阳陈松陈欣刘世敏韩新民代卫东高晨
二等奖
18
水利工程智能基坑降水管控系统
德州黄河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黄河河务局德州黄河河务局
陈忠杨志静董国明王昭伟陈庆梅郎春阳安婷婷朱晓啸娄飞刘海燕
二等奖
19
山东黄河引黄水闸渠首智能流量测验系统研发与应用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山东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
李作斌李玉东刘其鑫于晓龙林晔渠继凯李西刚见桂芹陈彬李连云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施彦永王鹏飞黄犀砚裴铁生张哂昭许建军杨木振王丹刘谋张哲
二等奖
23
组合桩型截渗墙在黄河下游堤防加固工程应用研究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纪辉胡俊玲马奇豪赵伟赵海培端木灵子姚棣孙健刘磐薛凯
二等奖
24
济南黄河河务局企业财务监管信息平台
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李勉郑粉莉郑明国马三保王玲玲冯光成李平肖培青杨二申震洲陈江南杨春霞鲍宏喆杨吉山李莉
一等奖
4
黄河洪水集合预报模型系统研发及其应用
黄委水文局
霍世青陶新范国庆王春青许卓首狄艳艳史玉品郭卫宁许珂艳刘龙庆刘晓伟杨健马骏虞航张勇
一等奖
5
西北典型沙漠区地下水源勘察与生态开采关键技术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鄂尔多斯市水利局
李清波王旭升万伟锋万力张海丰路新景秦建甫王俊智奇凤邹剑峰曾峰蒋小伟闫江鸿卜新峰胡伏生
一等奖
6
病险水闸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关键技术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河海大学
二等奖
16
多元复合型混凝土防冻剂研制与应用
山东乾元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淄博市黄河工程局
滨州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中心
宫晓东牛丽霞邢华董润宇林栋赵严华刘春青陈萍孟兆龙宋策
二等奖
17
黄河下游堤防道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关键技术研究
河南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贾敬立张渊龙杨玉庆王笑风赵大闯董战霞罗永生刘璐方艳丽荆琳
二等奖
11
基于BIM的PMC模式建设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金良杨顺群王楠王陆孙国强刘增强蔺志刚黄培杰尤林奇史玉龙
二等奖
12
大藤峡水利枢纽跨黔江特大桥主墩基础施工技术
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肖发光曹为民韦佑科姚宇星孟北方王延辉王学奇朱小超李涛刘建国
二等奖
13
小浪底库区无人机航测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赵胜波陈奕飞马果施彦永白书杰王好锋王丹
三等奖
30
水闸结构环境激励安全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河南中原黄河工程有限公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单志民赵瑜张建伟张帆张贵勇刘振华闫红霞
三等奖
31
在建项目建设标准化财务管控
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赖雪梅成飞孙爱云王杰赵晓静汤文静刘怀生
三等奖
32
大直径顶管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河南宏宇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等奖
20
黄河下游(山东段)防汛全信息智能支持平台研究与开发
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信息中心
何同溪张强马德辉梁建锋段同苑何文龙李娟秦宏浩苏拥军戚秀君
二等奖
21
基于黄河一张图的郑州黄河综合应用系统
郑州天诚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朱艾钦杨开营许谦连九英徐彬杨晖张璞游涵陆相荣刘明川
二等奖
22
三门峡水电厂变压器状态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一等奖
2
黑河水量调度对尾闾水资源演变影响及调控模式
黑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董国涛于静洁廉耀康王平李凯杜得彦张一驰范正军杜朝阳王斌高喆李莹莹蔡士祥张震域周润田
一等奖
3
坡沟系统侵蚀耦合机制与泥沙输移比研究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汪自力胡少伟宋力胡超李娜刘晓青郭博文马福恒常芳芳定培中
二等奖
7
黄河干流径流演变规律与水文水资源完整性评价
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
金双彦马志瑾张萍李焯郭邵萌高源杨国伟蓝云龙吴幸华张志恒
二等奖
8
风蚀水蚀冻蚀交错区固结植生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黄河河务局
崔保卫宋振利朱海军李敏芳孙志平魏竹明李传阳
三等奖
25
倾斜摄影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
郭长城白怀明张兴鹏解新勇张玲霞曹庆东张新宇
三等奖
26
基于动态差分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三维测绘系统在黄河防汛中的应用
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信息中心
山东龙信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戚秀君毕学东郑东飞马岚毕玉赵晓光张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