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提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信息的提取、处理和传递。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信息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的表征。
2.教师讲解信息的分类。
按照载体: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数字信息等。
按照来源:自然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3.教师讲解信息的作用。
信息的作用:传递、交流、存储、检索、利用等。
4.教师讲解信息的应用。
信息的应用:通信、网络、媒体、等。
三、案例分析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应用过程。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谁能举个例子?二、信息提取与处理1.教师讲解信息提取的方法。
信息提取: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讲解信息处理的方法。
信息处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等。
3.学生分组练习:从一篇新闻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处理。
4.各组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三、信息传递与交流1.教师讲解信息传递的途径。
信息传递: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进行。
2.教师讲解信息交流的方式。
信息交流: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
3.学生分组练习:模拟一次信息交流活动。
4.各组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提取、处理和传递,谁能举个例子?二、信息技术应用1.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案-1.1 无所不在的信息2-中图版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从信息的含义、表现形式、载体三个层
面理解信息的概念。
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及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③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
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④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信息素养,并体会信息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
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
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理解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难点:通过信息实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方法:
播放“无所不在的信息.ppt”文件,结合多媒体微机室循序渐进教学。
通过启发式探究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学得扎扎实实,也不失收益非浅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让问题实现我们的目标
—无所不在的信息
【教学题目】
中国地图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无所不在的信息——第一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发现身边的信息理解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讨论、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深刻理解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从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自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评价问题;从思想理念入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之间极其融洽的讨论、共同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浅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他们均来自我市各个乡镇,由于初中原各校信息技术课开设情况的不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异很……。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教案名称:《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2.掌握信息的筛选与评估技巧;3.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
教学重点:2.掌握信息的筛选与评估技巧。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
教学准备:2.白板、黑板、彩笔;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与生活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了解信息的特征(15分钟)1.信息定义:通过信息的定义、语言、传递和媒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2.信息的表现形式:以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为例,讲解信息的多样性。
四、信息的筛选与评估技巧(25分钟)1.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分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2.筛选信息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验证等方法,筛选有用的信息;五、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25分钟)1.学会信息的搜集: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搜集计划,学会通过阅读、观察和实践等途径获取信息;2.学会信息的利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推断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多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信息的搜集、利用和评估能力。
教学延伸: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不同观点和信息的评估,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2.组织信息搜集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搜集信息,并进行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利用技巧。
板书设计:信息的特征:定义、表现形式信息的筛选与评估技巧:辨别、筛选、评估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1.图书馆的资源;2.多媒体设备和互联网。
教学评价:1.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和归纳能力;2.通过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利用活动,评估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利用能力;。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使用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教师讲授,而是可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各种学习环境和实现教学目标,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下面我将结合现代的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我希望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
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荟萃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实践模拟软件等。
除了常规的教材,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在线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互动的教学来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教学方法: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如项目驱动式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游戏化学习等。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小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一个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实施步骤1.提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并确保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访问到这些资源。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3.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兴趣进行相关主题的探究学习。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所得到的知识和经验。
4.创造性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设计一个实践项目。
高中信息技术(中图版)必修一教学设计:1.1无所不在的信息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a)结合课堂所学,选取一个生活场景,分析其中涉及的信息类型、传播方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b)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完成一个信息检索任务,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
3.小组作业:
a)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信息收集与分析项目,项目主题自选,要求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b)小组合作制作一份PPT,展示项目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创新实践作业:
a)结合所学信息技术知识,设计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如:提高个人信息安全、应对网络谣言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评估,提高信息素养。
3.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4.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信息话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针对讨论话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究、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信息技术必修《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感受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通过列举不同领域的人对信息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通过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通过给学生讲述故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
二、学生分析:高一新生是从全市的各个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
信息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作用和特点又是什么?……。
引领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寻找答案便是我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不同以往的、更新的认识。
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
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信息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特征。
五、教学策略:播放“无所不在的信息.ppt〞文件以助教学循序渐进。
运用描述、观察、讨论、交流、问答、判断、归纳、讲故事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学得扎扎实实,也不失收益非浅的效果。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新课标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案例设计一、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举例,讨论,来帮助学生对信息的概念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信息的特征和作用,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感受信息在我们身边,而且无所不在,感受信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与作用、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根据任务要求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发现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归纳总结信息的特征,体会信息素养的重要作用,找出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而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是全面培养我们自身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学情分析:这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新入学的学生,初中学生学习水平不高,行为习惯不太好,对信息技术课停留在玩、放松的思想之上,还没有想到利用信息技术课让自己能力得以提升。
这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进入新学校,对第一堂课和新老师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应抓住这点转变学生思想。
通过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得出这一节的教学目标。
考虑高中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课上学习课下不看书,所以讲课前先留几分钟时间预习课本,讲完后当堂处理完课后的思考与实践练习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信息的含义、特征及作用;理解信息素养。
通过学习懂得如何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培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什么是信息技术?我们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就应该先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
很多的同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电脑课,就是微机课,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表上也用一个“微”字代表信息技术课。
第一节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内容: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一单元第一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特征和信息素养;
能从信息的三个方面认识信息;能列举出信息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生中举出信息的例子,并能从一
些事例或故事中分析、归纳和总结信息的特征,体会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找出培养信息素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激发收集信息、
利用信息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能从信息的三个方面分析生活中的
信息。
2、教学难点:能够从一些故事或例子中分析信息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和教具:收集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
四、教法与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谈话、讨论的方法学习,并
归纳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无所不在的信息
无所不在的信息课题:无所不在的信息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特征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回忆古诗词中的信息,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掌握学习基本概念、理解基本概念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1、能体会信息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2、通过对信息共享性特征的理解,能积极参与信息活动,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3、感受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加深师生情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通过回忆古诗词中的信息,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通过对信息共享性特征的理解,能积极参与信息活动,使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网络支持教学。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知大部分知识点集中在具体操作之中,所以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而利用学生喜好上网浏览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嵌入到网页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器具选择】网络教室及相应的网络教室控制软件。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
【教学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3个方面来认识、理解身边的信息。
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
引导学生举出身边的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举出实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题目:《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一、前期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是高中学生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各模块的前提。
《无所不在的信息》作为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课标》中对这一课的要求就是描述信息的特征。
可以理解为:1.什么是信息?2.信息的特征。
这节课是典型的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
从课程整体的角度来看,本课是信息的一个概述,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内容及其与后续章节的联系,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主要以讲授法、举例法和讨论法,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到高中,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
要给信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有难度的,但可让学生举一些实例来说明信息的特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归纳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影像、动画等所表达的内容为信息。
3、教学环境分析教室有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演示设备。
信息技术专用教室:保证每人一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信息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激发学收集、利用信息的愿望。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作用和特征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和分析信息的概念四、教学评价:(检测学生能从几个方面对信息的有认识)1、请学生给出一个综合实例,要求:至少体现信息的三个特征,并说出三个特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根据自己学校情况选择教师给出案例或学生给出案例)2、请从信息的含义、形式、内容三个方面简单描述信息的概念。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
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
授课人:建业高级中学贾网琴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理解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和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案例中分析信息,并归纳总结出信息的相关特征及其所表现出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利用信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并能够体会到信息作为一项重要资源,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通过了解信息的可伪性等特征,能够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地参与到信息活动当中。
重点:对信息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难点:正确的分析和鉴别信息,通过实例中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
无处不在的信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4. 信息素养的培养5.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2. 互联网连接。
3. 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资料。
4. 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种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收集和分享信息实例的质量,检验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信息技术设备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技能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信息技术公司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认识信息世界》中的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是一堂“非技术性”信息技术理论课,通过设计情景,将知识巧妙地融入故事,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大部分同学认为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操作课,就是上网。
另外,大部分同学初中阶段对信息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的概念,并能够理解并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信息的时效性、价值性等特征。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信息用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能够体会信息的重要性,分辨不良信息,获取安全信息。
激发学生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难点:分析与鉴别信息的各种特征。
【教学方法】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是一堂“非技术性”信息技术理论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能够直接影响到后面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也在于第一节课。
本节课中,采用多种方法如生动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无所不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方案设计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方案设计07级教育技术40711094 王蓓一、教材分析《无所不在的信息》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单元《认识信息世界》,第一节《无所不在的信息》。
《认识信息世界》是本教材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共分三个章节带领学生进入身边的信息世界:无所不在的信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
从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来看,重点是希望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对信息的概念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理解信息的作用和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面对如此五彩斑斓而又良莠并存的信息社会,引导学生如何能正确使用网络,抵御不良信息,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制作电子作品展现自己的思想。
从教材的难易度分析,这部分知识点与初中信息技术的相关部分知识点有重叠和极大的相似处,故而难度中等,教学目标较容易实施。
二、学情分析根据高一新生的录取情况看,这批高一的新生基本上应属于非零起点的学生。
所谓非零起点,就是一般经过了小学或初中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相关操作技能,可以简单进行上网获取信息、信息的编辑及处理,但是运用这些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欠缺的;随着中学生心理的发展,高中生在抽象逻辑思维上逐渐成熟,初步具备了设计、策划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但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流程的整体性把握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另外,高中生在情感价值观上也具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立场,只是这一代的高中生基本属于独生子女,其自我意识过强,缺乏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和对他人的欣赏有待于提高。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所不在的信息》教案设计设计思想《无所不在的信息》作为新课程教材地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章第一节,具有着开启整章乃至整个必修课程的意义。
该节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的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可操作内容,而纯粹靠讲授进行教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容易让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打折扣;另外,初看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过程、方法、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即充分理解“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又能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并初步形成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和态度,是打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的第一炮。
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无所不在的信息》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准备好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教学案例,以打响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
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
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二、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觉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第三、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
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诸葛亮“空城计”等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点1、对信息概念的理解;2、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五、教学环境:(1)硬件资源:多媒体室(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的教学资料(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诸葛亮空城计故事等)六、教学过程Ⅰ、情景模拟,激情导入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到五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因为是第一次教学,还没分好学习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
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
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
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获取物质)、火石(获得能量)、指南针(获得信息)。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对于物质和能量二大要素,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以及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了。
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人类的物质与能量的前提下,缺乏信息将会怎样呢?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2、亲历感官剥夺(设计意图:初步理解维纳的观点,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
由两个学生一组到前面来,一个同学表演一些简单动作,让另一位蒙上眼睛的同学猜那位同学做是什么动作?经过多组实验,结果这些同学都不能准确猜出对方做的什么动作。
[教师活动]:睁开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因为闭上眼睛切断了视觉信息的来源,就不能接收到视觉的信息了。
[总结]: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与感官剥夺实验,总结出结论: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Ⅱ、探究新知1、感受信息:出示图片(下图),分析图片中所带来的信息(学生回答)[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教师活动]:通过以上同学们对信息的了解,同学们能说一说信息的定义吗?其实信息的定义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
2、选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信息的说法香农:信息(作用)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指的是通过信息,来加深对事物本质属性的了解和认识。
维纳:信息(本质)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
钟义信:信息(内容)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学生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呢?(同学回答:树叶变黄,秋天到了;看新闻:可以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气象云图:分析可以预测天气信息;谈论昨天晚上的球赛等)[教师活动]:对,同学们说的很对,同学们说的这些呢有的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信息,有的是要通过加工后得到的信息。
直接感受到的信息就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感受的信息,比如说眼睛看到的树叶变黄,耳朵听到的老师的讲课,音乐等。
加工后得到的信息,就是人们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后获得的信息,再以不同的信息载体表现出来。
如像刚才同学说的气象云图、报纸杂志等。
[教师活动]: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信息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发现信息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3、信息的基本特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去体会信息的基本特征”。
按照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1)普遍性[教师活动]:列举人类社会、动物界、植物间,相互传递信息的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的普遍性。
(2)价值性、时效性刚才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知道了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已经了解和感受到了信息的普遍性。
现在咱们再举一个例子:教师用投影仪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却要价150万美元。
美国国防部认为这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美国“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买来一看,追悔莫急。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学生假设,战争前美国买了这个报告,会是什么的状况,引出信息的时效性。
[学生活动]:分析以下案例,探讨信息具有信息的什么特征?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3)共享性[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
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光盘,把不同的目的盘发给不同学生。
[学生活动]:让这些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存储在里面的内容(信息)不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
(4)依附性[教师活动]: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内容依附于文字,新闻、报道、气象信息依附于广播电视、网络、收音机等,老师讲课的内容依附于声音,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信息依附于载体上的现象吗?[学生活动]:(讨论)古代的“烽火传情”,海报,黑板报等等[教师活动]: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的事例呢?[学生活动]:(讨论)找不到。
[教师活动]:这说明了什么?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要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的依附性)。
(5)真伪性拓展训练:[教师活动]: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真伪性特征。
Ⅲ、课堂练习1、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A信息的时效性a课程表和时间表B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b大家一起看球赛C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c《功夫》影碟D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d找路时,使用旧地图2、脑筋急转弯:李先生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市场购买空调1台可获得350元优惠券”。
于是,李先生便前往购买,却被告知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因为他过期了,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信息活动,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信息,了解到了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准确地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处理各种信息的技术。
附:板书设计无所不在的信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物质、能量、信息信息的概念:①香农学说: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②维纳学说: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类资源。
③钟义信学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依附性、真伪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