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
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
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教育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以及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两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策略和评价等方面阐述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
二、准备阶段在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进一法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逐步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而去尾法则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开始,逐步去除冗余和重复的内容。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学生时间,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关键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进一法更适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使用,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去尾法适用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
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摒弃冗余和重复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更多地应用已学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教学设计中,评价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进一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桃源县漳江小学王妍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与同伴交流、思辩,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运动会的各种图片。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到了,你们开心吗?参加运动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活跃校园气氛,还能为班集体赢得荣誉。
王老师班上也在积极为运动会做准备呢!可是呢,王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师:①看,开幕式开始了,咱们班的同学手拿小红旗进场,准备的材料能做25.71面小红旗,实际上能做面小红旗。
(课件左边出示图片,右边出示问题。
)②爸爸为小军买了33个羽毛球用来训练,1盒装6个,需要个盒子装完。
③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运动会纪念徽章,带的钱够买12.62个徽章,实际上能买个徽章。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是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去确定。
3.师:那么,王老师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帮忙解决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同时出示两个例题:(1)王老师要将2.5kg运动饮料(2)王老师要用一根25m长倒在杯子里,每个杯子最多装0.4kg。
的丝带为运动员包装礼盒,需要准备几个杯子?每包装一个礼盒要用1.5m丝带。
这根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读题,圈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列式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读自学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②汇报: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6个装不下,还剩一些香油,因此虽然最后一瓶不满,那也得用一个瓶,所以用7个。
生:就是求2.5里有多少个0.4,。
生:用除法计算。
2.5÷0.4
生汇报:
这道题的列式为:
2.5÷0.4=6.25(个),如果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2பைடு நூலகம்÷1.5
=16.666……(个)
生:17个
生:不够。
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
不同点:
(1)“进一法”是向整数部分进一;
(2):“去尾法”是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1、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及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此样稿仅为参考。
2、在设计时要清晰地标识出所要考核的三大技能及设计理念。
3、要求用A4纸进行设计,可双面进行打印。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去。
教师归纳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包装袋等包装物品的数量时,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
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值的含义,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2.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复习题:上周老师去超市购物,买了2.1千克的蔬菜,每千克6.46元,我用计算器算一了下,一共是13.566元,商标上的价格是13.57元,收银员收了13.6元。
提问学生:收银员收的钱和商标上的价格利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学生问答:利用“四舍五入”法。
(此处可以提问学生)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因为人民币的面额最小是“分”,所以商标上的价格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而生活中常用的最小的人民币面额最小是角,所以收银员收了我13.6元,由此可见利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应用。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两种在生活中用到的求近似值的方法。
二、拓展新知:1、教学例12(一)课件出示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列式。
教师板书:2.5÷0.4=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教师提问结果,学生可能会出现:6.25个,6个,7个等。
教师反问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结果,能否运用“四舍五入”法。
6.25:请你给老师拿6.25个瓶子好吗?6个:6个瓶子能将个2.5千克的油装完吗?不能,剩下的怎么办?等式后面应该怎么写?写6不对,写7又容易和“四舍五入”法混淆,所以在这里,我们写准确结果。
因为可以装6瓶完整的,剩下的还需要1个瓶,所以最后我们整数部分的6加上1是7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意图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意图一、引言进一法去尾法是一种数学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上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的意图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2.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具体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进一法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值向上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即小数部分大于等于0.5则进位,小于0.5则舍去。
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法常常用于估算和计算过程中的近似值。
2. 去尾法的概念和应用去尾法是指将一个数值向下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即直接舍去小数部分。
在实际生活中,去尾法常常用于计算中的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其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向学生详细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来解释和演示操作方法。
3. 操作练习设计一系列的操作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亲自进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操作,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将进一法和去尾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估算商品价格、计算平均成绩等。
5. 思考与讨论通过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应用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和练习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题目,评价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掌握情况,包括计算准确性、逻辑思维能力等。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需求。
(2)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例题,展示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见附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5.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一、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6米,宽是8.9米,求它的面积。
(2)28位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最多5人,最少3人,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最少可以分成几组?2. 请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导入: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板书设计1. 板书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 板书内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六、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拓展练习:研究“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通过PPT展示、黑板演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4.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5.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2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12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进一法与去尾法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准确使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进一法与去尾法本身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进一法与去尾法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
2. 引入新知识通过教师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与应用,例如:有0.7千克的西瓜,但秤只能称到百分之一千克,这时应该怎么办?3. 呈现教材内容介绍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4. 实际操作演示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并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例如:西瓜重量:0.7千克秤的精度:百分之一千克解决方法:① 采用“去尾法”,认为秤只能称到千克,即将小数部分直接舍去,因此西瓜的重量为0.7千克。
② 采用“进一法”,认为秤只能向上取整,只能称到整千克,因此将西瓜重量上调到1千克。
5. 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1.小明乘公共汽车上学,乘车时间为25分钟,车程为7.2千米,求乘车速度(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2.小明使用电子秤称出自己体重为46.7千克,但电子秤只能称到百分之十千克,称重结果可信吗?6. 合作交流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经验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7. 完成固定问题让学生完成规定的固定问题,例如:在小学校庆活动中,你的数百分之一千克的跳绳团体获得了第一名,获得一只体育彩票大熊猫公仔。
该公仔的宽、高、长(cm)分别是38cm,65cm,48cm。
你想把它装在一个体积刚好为120000毫升的纸盒内,该纸盒的长、宽、高可能的长仅能在原有长度加1cm后或原有长度减1cm后选取,请问你该如何操作?8. 总结回顾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学习内容: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近似值的意义,初步感知“进一法”和“去尾法”存在的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学习难点:合理的运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预学1、复习导入王鹏的爸爸给他买了6本练习本,花了9.4元。
每个练习本多少钱?9.4÷6=1.566···(元)≈1.57(元)答:每个练习本1.57元。
小结:收付款时,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导入:那“四舍五入”法是不是适合所有的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板书:解决问题)2、自主探究。
(1)、到底需要几个瓶子呢?为什么?(2)、这道题又怎样取近似值?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3)、同样是取商的近似值有什么不同?你能再举个例子吗?二、互学1、小组交流(1)、预设1:2.5÷0.4=6.25(个)≈6(个)预设2:2.5÷0.4=6.25(个)≈6(个)6+1=7(个)瓶子的个数应该都是整数,需要7个,因为6个装不下,6×0.4=2.4(kg),还剩下0.1kg装不下。
所以需要7个瓶子。
(2)、预设1:包装17个礼盒,即1.5×17=25.5(m),小于25米,丝带不够。
预设2:25÷1.5=16.666…(个)≈17(个)(3)、小组交流汇报。
“最多扎几个”“一瓶药最多吃几天”常用“去尾法”、像装东西“至少需要几个瓶子”“至少需要几个箱子”常用“进一法”2、展示点拨(1)、总结经验,揭示概念。
师:这道题目,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还行不行?小结:确实,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数,像这样,虽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进一。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第0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难点: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两种方法。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解析过程。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聚餐时的座位安排。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这一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并解释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选择和使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进一法和去尾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时需要估算总价,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应的例子。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例中的关键信息,并思考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教案教学设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能够正确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超市购物、运输等,引发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和去尾法作比较。
Step 2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10分钟)1.教师通过示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作用。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的方式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Step 3 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25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长度、重量、时间等,要求学生通过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解近似值。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和讨论,确定解题思路和步骤。
3.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演示,教师及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指导。
Step 4 练习巩固(25分钟)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逐一检查并进行讲解。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对比答案并讨论错题。
Step 5 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将问题拓展至小数和分数,要求学生通过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解近似值。
2.学生自由讨论和合作探究,将解题思路和方法写在黑板上。
3.教师进行总结和呈现,引发学生思考,探讨更多问题。
Step 6 温故知新(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五、课堂设计说明:1.本节课通过启发引导、探究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师: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
师: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
师: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题那样进一法呢?
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要用的“去尾法”
比较(1)和(2)两题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应得17个,但剩下的......个不够1个,也就是包装16个礼盒后所剩的丝带不够在包装1个礼盒,需要将得数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去掉,得近似数16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去。
注:1、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及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此样稿仅为参考。
3、巩固练习:这一步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强化练习,进一步体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这一综合训练,把学生的新旧知识进行了贯通,能帮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多样多变的,使学生明白审清题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总结:通过总结拓展汇报认识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对所学新知“进一法”和“去尾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一、判断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简单说明理由。
1.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2.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信息呈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
刘翔平均每秒跑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问题设计: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板书:四舍五入法。
教师归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去尾法”。
谈话:国庆期间,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到处游玩,我了解了:(1)问题设计:儿童乐园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2)学生活动安排: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6张?a:300÷45=6.6666……(张)b: 300÷45≈7(张)(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c: 300÷45≈6(张)(因为300÷45=6(张)……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4)在讨论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与方法。
问题设计: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那么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余数是多少,怎样处理?(5)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方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基本概念。这两种方法是在进行近似计算时常用的技巧。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实际问题中,快速而准确地估算结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计算,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4.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近似计算方法,准确进行数值计算,提高解题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适用场景。
-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近似计算。
-能够灵活Leabharlann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购物、面积计算、长度测量等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方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学科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近似计算。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适用场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近似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时价格带有小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近似计算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三单元_第0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三单元_第09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运用所学的“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适用场景。
2. 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算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四则运算知识,特别是除法运算。
2. 提问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我们通常会遇到什么问题?二、探究“进一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除不尽,我们应该如何处理?2. 引入“进一法”的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3. 通过实例演示“进一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操作步骤。
4. 引导学生总结“进一法”的适用场景。
三、探究“去尾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如果除不尽,我们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2. 引入“去尾法”的概念,并解释其意义。
3. 通过实例演示“去尾法”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操作步骤。
4. 引导学生总结“去尾法”的适用场景。
四、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操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适用场景。
2. 提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需要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的问题?3.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探讨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一些与“进一法”和“去尾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结合实际情况用所学习的方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信息呈现: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
刘翔平均每秒跑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问题设计: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板书:四舍五入法。
教师归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去尾法”。
谈话:国庆期间,王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到处游玩,我了解了:(1)问题设计:儿童乐园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2)学生活动安排: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是6张?
a:300÷45=6.6666……(张)
b: 300÷45≈7(张)(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
c: 300÷45≈6(张)(因为300÷45=6(张)……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
(4)在讨论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与方法。
问题设计: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那么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余数是多少,怎样处理?
(5)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取商的近似值时,我们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觉地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
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去尾法”)
2、教学“进一法”。
(1)问题呈现:小强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
需要准备几个玻璃瓶?
(2)学生活动安排:
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计算。
“问题设计:怎样取值更符合生活实际?”
②独立审题、解题,并在练习本上试做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6个或7个瓶子)
(4)在争辩中明白采用“去尾法”的道理。
问题设计:比较两个竖式(一个竖式除到个位,一个竖式除到百分位),思考除到哪位就可以了?余数怎样处理?
(5)教师归纳小结,并板书。
在这道题中,瓶子的个数必须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多少千克的香油,都只能再装一瓶,所以就没有必要再往下除。
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加1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板书“进一法”)
3比较两种不同的取值方法。
问题设计:请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同与不同点?
a、两题题目中并没有要求,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取了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我们计算时只要除到个位就可以了。
b、不管余数是几,“去尾法”把余数都舍去;“进一法”在商的个位加1。
归纳: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
过渡:接下来请大家根据题目选择合理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数。
三、应用分析,拓展提高。
1、判断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再口答下列各题。
⑴一批水泥,一辆车2.8次运完,实际要运()次。
⑵一块布可以做6.7套西服,实际做()套。
⑶52名学生乘坐旋转木马,每次最多可以乘坐12人,实际需要()次,才能让每个孩子都乘坐旋转木马。
⑷王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语词典》的单价是18.5元。
他可以买()本词典。
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⑴新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
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⑵小红家装修新居,在客厅里铺地砖,客厅长12米,宽3.6米,每块地砖的面积是1.4平方米。
小红家至少要买多少块地砖?
⑶王老师带了100元钱,到文化用品商店买皮球。
每只皮球售价7.2元,王老师最多能买多少只?还可以找回多少元?
四、总结与反思
师: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
一个商的近似值,引出这么丰富生的活情景,我们要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开放练习。
1、出示25÷3=8.333……
25÷3≈8 25÷3≈9
师:你能分别给25÷3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约等于8”,“约等于9”吗?
2、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