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总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

理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原理

一、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由于没有形成短路回路,流入接地点的电流是非故障相的电容电流之和,该值不大,且三相线电压不变且对称,不必切除接地相,允许继续运行,因此供电可靠性高,但其它两条完好相对地电压升到线电压,是正常时的√3倍,因此绝缘水平要求高,增加绝缘费用,对无线通讯有一定影响。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除有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外,还可以减少接地电流,通过消弧线圈的感性补偿,熄灭接地电弧,但接地点的接地相容性电流为3倍的未接地相电容电流,随着网络的延伸,接地电流增大以致使接地电弧不能自行熄灭而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甚至发展成系统性事故,对无线通讯影响较大。该方式具有线路接地故障电流较小和自动消除瞬时性接地故障的优点,在我国10kV 配电网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升高,因此绝缘水平要求低,可降低绝缘费用,但短路电流大,要迅速切除故障部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高,从而供电可靠性差,对无线通讯影响不大。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的电路图及相量图见图01,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时短路点的电流∑+=C L D I I I ...。电感电流补偿电容电流的百分数成为消弧线圈的补

偿度,用k r 表示为k r =I L I C =1

3ω2LC ,用γr 表示脱谐度。 当k r <1,γr >0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小于线路的电容电流,称为欠补偿;

当k r >1,γr <0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大于线路的电容电流,称为过补偿;

当k r=1,γr=0时,消弧线圈电感电流与线路电容电流相互抵消,称为全补偿。

通常采用过补偿5%~10%,脱谐度为~。

从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上来看,脱谐度的越小越好,最好是处于全补偿状态,即调至谐振点上。但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将产生各种谐振过电压。如当消弧线圈处于全补偿状态时,电网正常稳态运行情况下其中性点位移电压是未补偿电网的10~25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串联谐振过电压。除此之外,电网的各种操作(如大电机的投入,的非同期合闸等)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所以电网正常运行时,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以外的其它故障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给电网带来的不是安全因素而是危害。综上所述,当电网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希望消弧线圈的脱谐度越大越好,最好是退出运行(消弧线圈退出运行时,脱谐度为1,脱谐度的范围-00~1)。

(a)电路图(b)相量图

图0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的电路图及相量图

二、消弧线圈的调谐方式及工作原理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消弧线圈早期采用人工调匝式固定补偿,称为固定补偿系统。固定补偿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将消弧线圈整定在过补偿状态。之所以采用过补偿一是当系统处于全补偿时会形成串联谐振过电压,危及系统绝缘;二是为了避免欠补偿方式下运行时,若部分线路停电检修或系统频率降低等原因都会使接地电流减少,又可能变为完全补偿,使系统产生谐振过电压。而且当处于全补偿状态时候,消弧线圈留有一定的裕度,即使电网发展使电容电流增加,仍可以继续使用。但是这种装置运行在过补偿状态当电网中发生了事故跳闸或重合等参数变化时脱谐度无法控制,以致往往运行在不允许的脱谐度下,造成中性点过电压,三相电压对称遭到破坏。可见固定补偿方式很难适应变动比较频繁的电网,这种系统已逐渐不再使用。

取代消弧线圈固定补偿方式的是跟踪电网电容电流自动调谐的装置,这类装置又分为两种:

(1)预调式。系统正常运行时候,消弧线圈预先调节,等候在补偿位置;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候,消弧线圈零延时进行补偿。而且预调式一次设备部分电子元器件少,结构简单可靠,故障发生时候补偿不依赖于二次电源。如调匝式消弧线圈。

(2)随调式。系统正常运行时候,消弧线圈远离补偿位置;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后,系统自动调节消弧线圈到补偿位置,一般至少为60ms,速度较慢而且一次设备部分电子元器件多,影响可靠性,故障发生时补偿要依赖于二次电源。如相控式消弧线圈,直流偏磁式消弧线圈,调容式消弧线圈等。

三、消弧线圈电容电流的常见测量方法

电容电流的常见测量方法有最大位移电压法、阻抗三角形法、相位调谐法、中性点位移电压曲线法、实时测量法、变频信号法、全状态调谐法。

(1)最大位移电压法

假设三相电源电压对称,大小为Uφ,以A相电压为参考相量,则由图2的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零序等值电路得中性点位移电压U0的表达式

U0=K C

v−jd Uφ=-U un

v−jd

式中,K C=C A+α2C B+αC C

C A+C B+C C

为各相对地电容的不对称度,U un=-K C Uφ为中性点

未接入消弧线圈时电网的不对称电压,v=I C−I L

I C

=ω(C A+C B+C C)−1/ωL

ω(C A+C B+C C)

为电网的脱

谐度,d=I R

I C

=1

ωr(C A+C B+C C)

为电网的阻尼率,3C为三相对地总电容。

当v=0时(Rg系统的阻尼不变),中性点位移电压最大。因此,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的大小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当中性点位移电压最大时,单相接地故障点的残流I g为最小。

这种调节原理很简单,但不能判断电网的补偿状态(过补\欠补无法判断),而且当电网的参数发生变化后,零序电压也随之改变,需多次调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从而找到中性点位移电压的最大值),比较零序电压测量值,才能确定调节方向。而且在最佳补偿点附近区域,零序电压的幅值主要由电网的阻尼率决定,调节脱谐度对零序电压幅值的影响很小,自动调节装置有时甚至无法寻踪到最佳补偿点,从而达不到完全补偿电容电流的目的。所以,单纯采用零序电压幅值来调节消弧线圈的方案是不完善的。

(2)阻抗三角形法

这种调谐原理适用于消弧线圈串联电阻的接地方式。常应用在有载开关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无法连续调节电感量,只能将装置调整到离谐振点最近的分接头处,调整精度受到影响。

根据图3所示的阻抗三角形关系,可由公式(2)、(3)、(4)求得脱谐度。

阻抗三角形法为预调谐法,即电网正常运行状态时进行调谐,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不再调节。预调谐中为限制电网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位移电压低于15%相电压,需在零序回路中串联或并联电阻,该电阻在发生接地故障后将被快速切除。

(3)相位调谐法

为提高电网正常运行时自动调谐的准确性,在电网中一相对地附加一个小电容ΔC,以形成人为中性点位移电压U0。此时中性点位移电压和接有ΔC的A 相电压U A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正常运行:U0

U A

=k0C′

v−k0C′−jd

=0C′

√(v−k

0C

′)+d2

∠tg−1(

d

v−k0C′

)

式中,k0C′=

?C

C A+C B+C C+?C

为接入附加电容后电网的不对称度。

当电网发生单相经过渡电阻R g接地时(例如A相),中性点位移电压U0和故障相电压U A的关系为:

故障状态:U0

U A

=−d g

d+jv

=

√22

∠tg−1(−v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