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经典案例分析
绩效考核的成功案例分析

绩效考核的成功案例分析绩效考核是一种以员工绩效为核心评估标准的管理方法。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绩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绩效考核案例,探究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绩效考核。
一、成功案例一: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中,由于具有创新性和变化性的特点,绩效考核尤其重要。
这个企业的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实行一个旨在提高员工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绩效考核系统。
该公司根据不同部门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评估方法,如销售部门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销售额、客户数量、订单成功率等,而技术部门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项目进度、Bug率、技术质量等。
这个企业采用“360度考评”方式,即除由主管对下属进行考核外,还保留了自我评估和同事评估等环节。
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员工三方面的参与,从而更加全面评估员工的表现。
该公司还根据不同部门制定了不同的奖惩措施,鼓励优秀员工的出现。
由于正式启动绩效考核后,企业的员工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到员工的工作表现,加以鼓励和扶持,并为优秀员工提供发展空间,从而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价值感。
二、成功案例二:医院医院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医务人员的表现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服务效果和形象。
这个医院的管理层认为,绩效考核应该与医务工作的特点相结合,采用了“维度分析法”,将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分为三个维度,包括基本技能、诊治能力和职业行为。
其中,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医务人员的基本技能水平,如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诊治能力主要考核医生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职业行为主要考核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患者服务态度等。
为了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该医院采用了“交叉评估”方式,由各科室之间相互交叉对评,评估标准准确、完整。
通过绩效考核,该医院推动了医务人员的继续学习、提高自身医疗知识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践行了“以人为本、文明服务”的宗旨。
绩效考核案例(精选5篇)

绩效考核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绩效考核案例某中型制造企业绩效考核制度(KPI关健绩效目标考核)示例1、目的为加强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公司运营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注塑中心所有班组长以上员工。
3、职责3、1企管办为本制度的归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与推行。
3、2总经办、财务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为本制度的辅助推行部门,负责本制度关健绩效指标(KPI)的收集整理和提报。
3、3注塑中心副总、董事长负责本制度的审核和批准,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4、内容本制度包括对员工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根据SMART原则,关健绩效指标(KPI)粗分为三部分:5S考核、目标达成考核、人事考核,并根据功能别和职位别不同进行分解和赋予不同权重。
4、1现场5S考核4、1、1考核内容:见附表14、1、2考核实施:由注塑中心协同企管办和总经办根据考核内容定期稽查,每周公布一次数据,月统计结果汇总分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目标达成考核4、2、1考核内容:关健绩效指标(KPI)4、2、1、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品管部按不同等级标准的成品统计,每周统计一次合格率的具体数据并公布,按月平均值计算的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2废品率:车间统计员根据每日各车间班组提报的废滞品处理单和班组交接单,统计各车间班组废品率,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月报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3来料检验达成率:品管部IQC在接到仓库开具送检单后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来料的检验工作并开具检验报告,仓库确认检验时间,品管统计每周与仓库核对来料检验达成情况填写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品管部长,月报经品管部长签字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4试模样品检验达成率:接确认单后2小时内做好确认工作,试模组确认检验时间,品管部月报试模组确认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4、2、1、5品质异常处理达成率:出现品质异常后,需及时予以处理,具体时间以与生产部协商为准,出现逾期未处理或处理不妥善情况,由生产部门开具异常反馈单报注塑中心副总解决。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篇一:绩效管理案例分析】绩效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 1、该公司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运用了加权量表考核的绩效考核方法,将职位类别分为经营管理类、职能管理类、技术类,并分别为“能”、“勤”“技”设置权重进行考核。
同时绩效考评的类型采用了自我考评和上级考评(直接主管和间接主管)相结合的方法。
2、该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得较为全面和完整,考核原则具有符合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考评相合的原则。
为减少考核的主观性及心理误差(晕轮效应,对比效应,平均化等),考核比例的控制,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可以反馈,在用于奖金及晋升时比较公平,员工及领导均容易接受。
但开发及使用耗时较多,开发时费用较高,仍可能出现评估偏差。
另外,该考核方案只为“能”“勤”“技”设置了权重,为了使考核更全面有效,可以再增加“德”这一考核项目,形成“德”“能”“勤”“技”一体的考核维度。
再者,考核的每一等级的分值范围较大,可以分值范围缩小,或考核等级细小。
案例二公司要改革其考核方案,首先就要克服“人情关”和“组织关”,改变员工以往的观念,重新认识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
要确定绩效考核目标,包括选定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指标目标值、明确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指标的权重;要注重记录过程数据;要客观公正考评,避免考核的主观性和心理误差(晕轮效应、对比效应、平均化等);要加强适时恰当地绩效沟通。
同时,人力资源相关部门还要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进而明确权责,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业绩目标。
针对该企业的情况,可以不采用强制的分布比例。
薪酬设计-企业宽带薪酬的案例案例一:白天鹅宾馆宽带薪酬助力企业发展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酒店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酒店的的工资制度改革与演变也伴随着酒店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推进。
白天鹅宾馆作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现代化大型酒店,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宾馆自开业以来,敢为人先,结合国外先进的薪酬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早在1986 年就开始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引入了类似于宽带的薪酬结构。
绩效考核不达标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分享

绩效考核不达标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分享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决定员工的晋升、奖惩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难免有绩效考核不达标的情况发生。
本文将分析一个绩效考核不达标却成功的案例,并分享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一、案例介绍某公司的销售部门的小明在过去的一年里没有完成他的销售目标,他的销售额较其他同事明显低很多。
然而,销售经理没有采取直接的惩罚措施,而是与小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帮助他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二、案例分析1. 了解问题:销售经理首先与小明沟通,了解他销售不达标的原因。
通过聆听,销售经理发现小明的技巧和沟通能力都相对较差,他常常在与客户交流中遇到问题。
2. 制定计划:销售经理与小明一起制定了改善计划。
计划包括提供培训,安排小明与其他高绩效销售人员合作等。
3. 培训与辅导:销售经理为小明提供了一对一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提升销售技巧和沟通能力。
此外,销售经理还安排小明参加销售培训课程,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4. 合作机会:销售经理安排小明与绩效较好的销售人员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指导他如何更好地与客户交流、解决问题,提升销售能力。
5. 激励措施:销售经理在一段时间后对小明进行了适当的激励,以激发他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这包括奖励、表扬和晋升机会等。
三、成功经验总结1. 深入了解问题根源:了解员工绩效不达标的原因至关重要,只有正确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 制定个性化计划:针对不同员工的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改善计划,根据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辅导。
3. 强化培训与辅导: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技能,从而改善绩效。
4. 促进合作机会:安排员工与高绩效员工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5. 适度激励员工:在员工改善绩效后,适当给予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四、教训与启示1. 了解员工:作为管理者,应该更加了解每个员工的个性、能力和潜力,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五个经典案例带你看懂绩效管理

五个经典案例带你看懂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明确期望、评估绩效表现以及提供反馈和奖励来管理员工的工作表现。
下面将介绍五个经典案例,以帮助读者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实践。
案例一:Google的OKRGoogle是一家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绩效管理系统被广泛称赞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Google采用目标和关键结果(OKR)方法,每个员工每个季度设定为期3个月的目标和关键结果,目标是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的。
这种明确的目标设定方式可以激励员工更加专注和追求卓越。
案例二:华尔街的成果导向绩效管理在金融行业,绩效管理对于推动个人和公司的业绩至关重要。
华尔街公司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倾向于以成果为导向,快速反馈和迅速调整。
通过设定年度目标,定期评估和提供奖金和激励,华尔街公司鼓励员工追求卓越,并使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紧密相连。
案例三:可口可乐的绩效评估体系可口可乐采用九宫格(9-Box)评估体系,将员工绩效与潜力进行评估和分类。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公司识别高潜力员工和低绩效员工,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能够提供员工发展的方向,还能为公司优化人员配置和决策提供依据。
案例四:亚马逊的360度绩效评估亚马逊采用360度绩效评估,从多方面收集员工表现的反馈信息。
除了直属经理的评估,还包括同事、下属和客户的评价。
这种综合的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建立全面的员工表现画像,并帮助员工和公司了解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优势和改进的方向。
案例五:GE的绩效管理模型通用电气(GE)以其绩效管理模型「成果、领导能力和人才」而闻名。
GE通过设置明确的指标和绩效期望,将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公司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
在平时工作中,领导者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员工提高表现,同时鼓励员工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能力。
上述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绩效管理的多个方面和实践方法,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反馈和奖励等。
这些案例中的企业成功的绩效管理方法有助于激励员工,提高团队和公司的整体绩效,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绩效管理案例分析【篇一:绩效管理案例分析】绩效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 1、该公司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运用了加权量表考核的绩效考核方法,将职位类别分为经营管理类、职能管理类、技术类,并分别为“能”、“勤”“技”设置权重进行考核。
同时绩效考评的类型采用了自我考评和上级考评(直接主管和间接主管)相结合的方法。
2、该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得较为全面和完整,考核原则具有符合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考评相合的原则。
为减少考核的主观性及心理误差(晕轮效应,对比效应,平均化等),考核比例的控制,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可以反馈,在用于奖金及晋升时比较公平,员工及领导均容易接受。
但开发及使用耗时较多,开发时费用较高,仍可能出现评估偏差。
另外,该考核方案只为“能”“勤”“技”设置了权重,为了使考核更全面有效,可以再增加“德”这一考核项目,形成“德”“能”“勤”“技”一体的考核维度。
再者,考核的每一等级的分值范围较大,可以分值范围缩小,或考核等级细小。
案例二公司要改革其考核方案,首先就要克服“人情关”和“组织关”,改变员工以往的观念,重新认识绩效考核的作用和意义。
要确定绩效考核目标,包括选定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指标目标值、明确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确定指标的权重;要注重记录过程数据;要客观公正考评,避免考核的主观性和心理误差(晕轮效应、对比效应、平均化等);要加强适时恰当地绩效沟通。
同时,人力资源相关部门还要进行深入的工作分析,进而明确权责,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业绩目标。
针对该企业的情况,可以不采用强制的分布比例。
薪酬设计-企业宽带薪酬的案例案例一:白天鹅宾馆宽带薪酬助力企业发展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酒店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酒店的的工资制度改革与演变也伴随着酒店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推进。
白天鹅宾馆作为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现代化大型酒店,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宾馆自开业以来,敢为人先,结合国外先进的薪酬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早在1986 年就开始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打破铁饭碗,引入了类似于宽带的薪酬结构。
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3
4
考评尺度与分数:杰出6分 优秀5分 良好4分 一般3分 较差2分 极差1分
考评项目
权重(%)
考评得分
上级考评(70%)
同事考评(10%)
下级考评(10%)
03
3
4
老马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跟别的主任比,他是鹤立鸡群。他性格豪迈,爱走访客户,也爱跟手下人打成一片,他最得意的是指导某部下某种新操作方法,卷起袖子亲自下厨,示范手艺。跟罗云谈过几次后,他就指导罗云讨厌他事无巨细,老打电话来表功,有时一天打两三次,不过他还是想让她知道自己干的每项成绩。他也知道罗云对他不听医生劝告,饮食无节制有看法。但他认为罗云跟他比,实际经验少多了,只是多学电理论,到基层来干,未见得玩的转。他为自己学历不高,但成绩斐然而自豪,觉得着副经理是非他莫属,而这只是他实现更大抱负的过程中的一个台阶而已。 考虑再三,罗云给他的绩效评了个6分。她觉得这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他不注意卫生,病假三个月。她知道这个分数远远低于老马的期望,但她要用充分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评分。然后她开始给老马各项考评指标打分,并准备怎样跟老马面谈,向他传达所给的考评结果。 你认为罗云对老马的绩效考评是否合理?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方案片面注重结果,忽略现阶段市场策略。 打分依据不明确,随意性大。 销售人员不控制费用支出。
调整后:
档案工资
销售提成
单项奖
费用惩罚
01
绩效考核政策是市场营销策略的体现和销售人员工作的向导。
02
颁布前要充分征求意见,颁布后要充分理 解吃透。
绩效管理6个经典案例

绩效管理6个经典案例案例一:唐僧师徒的故事唐僧团队是一个知名的团队,经常在讲课的时候都被作为典范来讲,但是这个团队的绩效管理似乎做得并不好。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绩效管理的故事。
话说,唐僧团队乘坐飞机去旅游,途中,飞机出现故障,需要跳伞,不巧的是,四个人只有三把降落伞,为了做到公平,师傅唐僧对各个徒弟进行了考核,考核过关就可以得到一把降落伞,考核失败,就自由落体,自己跳下去。
于是,师傅问孙悟空,“悟空,天上有几个太阳?”悟空不假思索地答道:“一个。
”师傅说,“好,答对了,给你一把伞。
”接着又问沙僧,“天上有几个月亮?”沙僧答道“一个。
”师傅说,“好,也对了,给你一把伞。
”八戒一看,心理暗喜:啊哈,这么简单,我也行。
”于是,摩拳擦掌,等待师傅出题,师傅的题目出来,八戒却跳下去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师傅带的问题是,“天上有多少星星?八戒当时就傻掉了,直接就跳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旅游。
过了些日子,师徒四人又乘坐飞机旅游,结果途中,飞机又出现了故障,同样只有三把伞,师傅如法炮制,再次出题靠大家,先问悟空,“中华人民共和国哪一年成立的?”悟空答道:“1949年10月1日。
”师傅说:“好,给你一把。
”又问沙僧,“中国的人口有多少亿?”沙僧说是13亿,师傅说,“好的,答对了。
”沙僧也得到了一把伞,轮到八戒,师傅的问题是,13亿人口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八戒当时晕倒,又一次以自由落体结束履行。
第三次旅游的时候,飞机再一次出现故障,这时候八戒说,“师傅,你别问了,我跳。
”然后纵身一跳,师傅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殊不知这次有四把伞。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绩效考核指标值的设定要在员工的能力范围之内,员工跳一跳可以够的着,如果员工一直跳,却永远也够不着,那么员工的信心就丧失了,考核指标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很多企业在设定考核指标的时候,喜欢用高指标值强压员工,这个设计的假设是如果指标值设定的不够高的话,员工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另外,用一个很高的指标值考核员工,即便员工没有完成100%,而只是完成了80%,也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的期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考核:现代版“请君入瓮”2011-06-09“特大喜讯:今年的评议HR部门又是垫底,杨志下台了!”武松集团的员工都收到了这条群发的短信,杨志本人也收到了。
杨志是武松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两年前,他主持制定了集团的绩效考评制度,规定:部门评议连续两年得分最低的,部门经理要引咎辞职。
没想到,自己设计的制度,第一个淘汰的人就是自己,真是现代版的“请君入瓮”。
伞兵空降武松集团系一家大型民营集团,涉足旅游、餐饮、交通和商业地产,曾经超高速发展了十多年,有着辉煌的过去。
近几年,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集团的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利润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为了防止业绩继续下滑,提高经营水平,董事长兼总裁武松遍访高人,决定引进高端人才,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猎头王婆找来了一堆人,武松挑花了眼,感觉张三很不错、李四也很棒,长得都是一付高端人才的模样,很难判断。
正当武松觉得无法取舍的时候,见到了杨志,让他从鱼与熊掌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杨志是一家制造业外企的行政经理,尽管头衔不高,工作经历也不多,但对企业管理还是很有一些独特的见解。
杨志认为,民营企业改造应该从绩效考核入手,用制度代替关系,用数字代替人情,用赏罚分明的军事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有了执行力就有了竞争力。
在所有候选人当中,武松最认可杨志,一是认同他的为人,有观点、敢说话,其他的候选人说话吞吞吐吐,没有明确的观点,总是强调,“管理很复杂,如何调整要看具体情况”;二是认同杨志的观点,因为武松本人下海之前是阳谷县森林公安局的副局长,他坚信优良的作风、铁一般的纪律和过硬的本领是企业的法宝。
经过一番商谈,杨志加盟武松集团,担任董事长助理,兼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经理。
天生恶人杨志到来前,武松集团内部一团和气,经理和员工几乎都是阳谷县人,上班时是同事,下班之后是邻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得饶人处且饶人。
高调上任之后,杨志马上着手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核、360度评估和部门评议。
绩效考核中,上级需要把下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级,每个部门的甲级员工不能超过该部门总人数的20%,同时每个部门的丁级员工不能少于10%.根据考核结果,拉开奖金分配的差距,根据20/80法则,80%的奖金分配给甲级员工,20%的奖金分配给乙级和丙级员工,丁级员工没有奖金,用这种重奖、重罚的办法鼓励员工。
360度评估和部门评议同时进行,并引入末位淘汰制度,对360度评估得分最低的人实行部门内部通报,如果员工连续两年360度评估得分部门内最低,则要被除名。
部门评议由员工对各部门进行民主的、不记名的评议,得分最低的部门,部门经理降一级,如果连续两年得分最低,该部门经理要辞去职务,成为普通职员。
这一套制度出台后,武松集团的管理层和员工怨声载道,说这一套东西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搞得人心惶惶,把所有的经理逼成了恶人,而制定这一套制度的杨志,是个天生的大恶人,甚至不是人。
因为这套考核制度,杨志得了一个“青面兽”的绰号。
两全其美以考核为重点的改革开始之后,告状的人把武松的门槛都踢破了。
作为总经理助理,杨志代替总经理考核集团所有部门经理。
他不仅仅严格得近乎苛刻,而且在绩效面谈时非常不客气,在和财务部经理西门庆谈话时,他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你以为你是谁?还真把自己当职业经理啊?这点事都做错,我看你只配吃软饭。
如果离开武松集团,你还能找到工作,那就真是奇迹!”西门庆哪受得了这个,跑到副总经理潘金莲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说是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潘副总连哄带劝,还答应为西门官人换一台最新的笔记本电脑,才把他给劝住了。
潘副总那个气啊,跑到董事长那里去告状:“这个杀千刀的青面兽,不知天高地厚,把西门庆给惹毛了,他到税务局举报一下,二叔您都吃不了兜着走。
董事长,您可一定要好好管管您的助理。
”潘金莲刚出董事长办公室的门,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牛二又来告状,说青面兽动不动就骂人,他用手机录了杨志说的一段话:“你这般说话,却是放屁!你知道什么叫培训吗?如果你也算是培训经理,那我就是玉皇大帝!”武董事长安慰了牛二一番,充分肯定了牛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夸奖了牛二脾气好、有涵养,并让牛二把录音删除。
刚开始,武松还有点担心大家都不喜欢杨志,后来发现杨志骂的都是自己也想骂,但是又不能骂的人。
由杨志出面骂人,他骂完之后自己再出面安抚,既教育了员工,又收买了人心,两全其美。
“恶人”职业化改革推行两年,集团变化很明显,尽管大家怨声载道,但是所有经理都在学习、所有的员工都关心考核。
不管绩效考核有没有作用,这种形式已经被大家接受了,对于奖金的差异,大家也认为是正常的了。
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家在情绪上对杨志的抵触越来越强烈,连续两年把HR部评为最差部门,杨志被迫辞职。
辞职之后,杨志反思得失,觉得自己过于严厉、过于着急,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心平气和地、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再也不做什么“天生恶人”了。
辞职没几天,猎头王婆找到杨志,想约他出来谈一谈:“杨先生,可喜可贺,您现在是威名赫赫的改革家,一串串的集团老总排着队想约见您呢。
”杨志说:“王婆啊,您别消遣我了,第一次改革就被说成是天生恶人,搞得半途而废,算什么改革家。
”王婆呵呵一笑:“唉哟,我的杨总啊,您不知道,天生恶人才是您的核心竞争力啊。
”杨志问:“此话怎讲?”王婆说:“民营企业改造啊,非恶人不可。
原来弟兄们靠义气打天下,规范化了之后,就不能再靠义气了。
但是老板对弟兄们是有承诺的,也是有感情的,不能不讲义气。
这样的公司,只能从外面引进恶人。
这样的人一般干不长,帮助企业打破传统的兄弟义气,建立现代职业意识之后,就应该离开。
这样的人是职业恶人,眼下很抢手。
”“职业恶人?”“对啊”王婆笑了,“职业恶人就是专门帮助家族化、半家族化的民营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职业经理。
像您这样坚持原则、不讲情面、就事论事的天生恶人,是天生的改革家,比职业恶人还要牛哦。
”“哈哈哈,还是王婆您更牛啊,您卖恶人和卖瓜一样,自卖自夸,头头是道,我服了您了。
从今天起,我这个职业恶人就交给您打理了。
”‖“案例”栏目以HR管理难点或困境为主题,根据现实商业环境或场景虚构创作,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及公司均为虚构。
针对上述案例,管理专家各抒己见个性悲剧和专业败笔“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是改革者必备的勇气和姿态,但在当前人情重于法理的社会,激进式改革者大多以悲剧收场。
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终遭车裂之祸;11世纪历史上伟大的改革者王安石,变法失败,落寞贬谪;张居正生前享尽殊荣,死后备受侮辱等等,个人认为两点值得深思:一是封建王朝时代,自居改革者大多成为君王玩弄政治权术的工具或牺牲品;二是这些改革者本身在自身个性先天性缺陷和具体改革措施方面存在致命的缺陷。
杨志重蹈了覆辙。
杨志以铁腕式的绩效考核为切入点,拉开了该民营集团现代化改造的序幕,由于开始得到了董事长的大力支持,表面上一切进展顺利,但从专业层面深剖,笔者觉得,除了老板自身引进职业经理人认识和实际操作上的误区外,更关键的一点,杨志的职业素养先天性缺失,而HR专业又未能真正切入企业业务运营层面,未能体现或提供专业的价值贡献。
怎样降成本,怎样辅助提升业务发展速度改善经营,怎样改变家族化管理模式等等,有太多当务之急的解决方案要出台,而非简单的绩效管理革命。
杨志作为空降兵在企业的生存问题尚未着落,不能自保其身,遑论改革成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杨志个性素养的基因里暴露出太多的先天性缺失。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人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德是至关重要的。
杨志急于求成,在工作中缺乏对职场秩序和潜规则的起码了解,由于老板赋予的位高权重,杨志自始至终摆出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架势,让人反感,与公司元老的沟通过程中,不但不能采贤纳谏,还藐视其功;在推行绩效面谈的过程中,杨某完全将自己个性粗鲁无礼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格魅力大打折扣,能力再强,方案再好也是枉然。
职业经理人的权杖大小取决于个人人格魅力的多寡,而不是老板书面或者口头授权的大小。
大凡改革,总会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改革不能仅靠老总或一两个人,需要很多力量的支持。
杨志是空降兵,群众根基不稳,连手下嫡系都难笼络,甚至打击挖苦,所以更应把握时机争取除董事长外的更多力量支持自己,一把令箭走天下,注定改革失败的宿命。
如何让公司的各层中坚力量一起参与配合改革是杨志面前的生死坎,杨志没有趟过去。
当然板子打在杨某一人身上,有欠公允。
而幕后操纵邀请杨某加盟的老板一直在暗中扮演着玩弄权术的角色:自己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让杨某说;自己想做而抹不开情面的事,让杨某做。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民营家族式企业的老板身上都有权谋思想的烙印,专擅政治权术,以一方钳制另一方的游戏规则来掌控公司的一切。
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管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契约化过程,是基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信任与委托,实施的专业化分工管理。
职业经理人也应该对工作负责,对职业珍爱,而不是唯老板马首是瞻,忠顺地服从老板长官意志,是职业心态和专业精神枯竭的表现。
发挥专业优势,着眼于组织长远利益的发展,积极引导老板的正确需求,是一个真正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品质所在。
杨志在改革中应用了一些HR的工具和方法,但专业功力火候不够,就杨某推行的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考核来说,考核目的、方案设计、考核运用上均存在纰漏,员工绩效不与个人部门绩效挂钩,而直接用强迫分布法分配奖金,凭主观臆断;360度考核本应在组织规范、氛围和谐的前提下使用,但改革之初,易导致内部矛盾,引起猜忌;部门内部评议“以人情定输赢”,导致“老好人得分、改革者被打击”,另外绩效沟通面谈技巧乏善可陈。
处理好职业经理人与元老旧臣的关系,需要老板和职业经理人达成共识,规范引入机制和授权适度。
清晰界定企业自身需求,这个问题看似不难,很多企业的老板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譬如案例中的企业,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集团的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利润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从表面上看是利润方面的问题?但深层分析,是因为市场还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利润下降,换句话说,企业需引入管理类还是营销类人才,在选人时需要区别。
实际上,职业经理人也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人适合制度体系运营管理,有些人适合开拓市场。
作为企业老板在人才引入时首先应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除此之外,空降人才,人品绝对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不能单凭猎头中介或个人一面之词。
职业经理人引入后,为了表示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
许多企业老板的做法是充分授权,让职业经理人放开手脚去做。
殊不知董事长或总经理的认可并不能代表整个公司的认可。
特别是企业的元老们,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或许原本就是他们从他们手上接过来的,有些授权更需要职业经理人自己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