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空间圈的性别差异的验证
国内个人空间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个人空间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徐静来源:《青年与社会》2015年第08期【摘要】文章从内涵、研究理论、影响因素、国内现有研究对个人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笔者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有样本缺乏代表性,且研究方法单一、没有系统性,实验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距研究主题范围小等。
【关键词】国内;个人空间;文献综述一、背景在特定空间与环境中不会紧挨着陌生人坐,心理学家把这称为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原则。
通过对个人空间研究的文献综述,笔者发现现有研究的几点不足。
二、研究现状(一)内涵上世纪六十年代,心理学家萨姆(R.Sommer),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的概念。
他曾这样定义:个人空间是围绕一个人身体的看不见界限又不受他人侵犯的一个区域。
Horowitz(1965)扩展了身体缓冲区的想法,并通过实验证实了个人和私人空间的存在。
1959年,爱德华·霍尔(E.T.Hall)在《无声的语言》中阐明了这一观点,区分了四种个人空间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吉福特(R.Gifford)和普赖斯(J.Price)认为个人空间有两类:A 类个人空间和 B 类个人空间。
前者是客观的,从外部可测定的距离;后者是主观经历的距离,是在社交中个人的感觉的距离,要求处在正常人际距离的个人来判断自己与他人的距离。
物理学家和自然哲学家林赛和马根脑认为,从心理学看,空间只是一种感官的知觉形式,所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叫“个人空间”亦称“私有的空间”、“心理学空间”,以示同“公共的空间”或“物理学空间”及“纯粹概念上的空间”等相区别。
(二)理论个人空间研究的理论主要有,获得理论、均衡理论、激发状态理论以及刺激模式理论。
获得理论,有关个人空间意识的获得的唯一理论就是社会学习理论。
个人空间意识个人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的行为。
均衡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包含有趋近和逃避两种倾向。
在人际中,最适宜的清醒时两股力量相互平衡而达到均衡。
不同性别间的空间认知差异
不同性别间的空间认知差异空间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空间布局、方向、位置等空间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在空间认知中,男性和女性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生物学差异、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不同性别间的空间认知差异,以增进对男女性别差异的理解。
一、生物学差异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生物学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在基因、生理结构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雄性激素对男性的空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在处理空间信息时往往更具优势。
例如,男性在旋转、定向和导航等任务上通常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表现。
这可能与男性较高的空间感知能力有关,使他们更擅长于解决具有空间特征的问题。
二、社会文化因素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人们认知能力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空间认知方面的期望有所不同。
由于社会对男性擅长数学、工程和导航等空间导向活动的评价较高,男性在这些领域中的表现也更为突出。
而女性更多地受到社会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使得她们可能在空间认知能力上表现出相对的劣势。
三、个体经验对空间认知的影响个体经验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获取的空间信息和经验。
研究表明,个体的日常经验对空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例如,从小到大经过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和锻炼,可能使男性在空间导航和方向感上更有优势。
而女性在与人的互动和沟通占主导的环境中成长,可能对社会交往性能力更加敏感,但在某些空间导向任务上可能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不同性别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认知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受到生物学差异、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体经验的影响。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并根据个体需求提供适宜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和发展潜能的最大化。
将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性别差异的认知特点来提高教育和工作效益。
浅析个人空间圈及其影响因素
浅析个人空间圈及其影响因素070404017 苏华清07应心摘要:个人空间圈是指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
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情境因素以及文化差异等。
关键词;个人空间圈;性别;年龄;情境;文化如果仔细观察人的空间行为,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定距离,人好似被包围在一个气泡之中。
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当这个气泡受到侵犯或者干扰时,人们会显得焦虑和不安。
这个气泡就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萨姆把这个气泡称为“个人空间圈”。
个人空间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在公共场所中,一般人不愿意夹坐在两个陌生人中间,因而出现公园座椅两头忙的现象。
如果有人张开双臂占据中间位置,那么常常是一个人就客满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一些简单却很普遍的事实,个人空间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自1959年萨姆提出个人空间圈的概念以来,这一概念在生物学、人类学、建筑学中都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个人空间圈更成为了环境与行为研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很多环境心理学家都曾就此主体做过研究。
据埃特曼的统计,到1975年已经发表了约200项关于个人空间圈的经验的、定量的研究。
到1985年,海达克就报告说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了1000个。
艾伊勒(Aiello,1987)在回顾700多个人个人空间的研究时,指出人类空间行为的概念集中在人际距离上。
他认为对人类个体空间的关注源自对动物和人类领属范围和拥挤的研究。
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指个人身体周围存在着的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贾希云等,1983),也有人认为个人空间是环绕在一个人身体四周的区域,当他人侵入时便会引起不舒服的感觉(Hayduk,1983)。
个人空间圈还指个体被一个看不见的屏障包围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个人环境免受社会侵害。
我们可以进一步把个人空间圈定义为,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也即个体在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body buffer zone)。
性别决定的原理
性别决定的原理性别决定的原理涉及到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决定一个生物个体的性别,分别是染色体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决定。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决定性别的原理。
一、染色体性别决定原理染色体性别决定是指通过染色体的性状来判断个体的性别。
在人类中,性染色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非性染色体是指其他的22对染色体,它们不参与性别的决定。
1. X和Y染色体的差异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XY染色体组合和XX染色体组合上。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上两个性染色体。
男性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记作46XY;而女性的染色体组合为44个非性染色体加上两个X染色体,记作46XX。
2. 性别决定基因SRY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存在一个名为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Y)的基因,它是决定胚胎发展成男性的关键。
SRY基因会在胚胎发育早期激活,并启动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促使胚胎发展成男性。
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影响着世界上一系列的性别特征,包括男性生殖系统的形成和发育。
3. 遗传方式由于男性的染色体组合为XY,而女性的染色体组合为XX,所以决定一个人的性别取决于他们父母的遗传方式。
当一个人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一个Y染色体时,他将会是一个男性,因为Y染色体中的SRY基因会激活男性特征的发育;而当一个人从他的父亲那里没有得到Y染色体,而是得到了两个X染色体时,他将会是一个女性,因为没有SRY基因的存在。
二、性染色体决定原理性染色体决定是指通过性染色体的数量来决定个体的性别。
不同的物种具有不同的性染色体决定方式,下面将介绍两种主要的性染色体决定方式。
1. XX-XY系统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使用XX-XY系统来决定性别,其中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而雄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
在这一系统中,雌性是一种“隐藏的”性别,因为它们没有特别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男性则通过Y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来表达雄性特征。
如何确定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别者
如何确定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别者如果孩子经常做一些不符合自己性别的事,那你也许就会担心他们是跨性别者。
这时,要听听孩子怎样描述自己的性别,看看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
但也不要过分揣测,很多男性化或女性化的言行都是刻板印象的产物而已。
比如,男孩喜欢玩洋娃娃并不能说明他就是跨性别者。
无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大人们来帮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认清自己的性别。
如果他们确实是跨性别者,也要给他们爱、支持和鼓励。
观察你的孩子1.留意你的孩子是否有不符合自己性别的言行。
也许你发现你家女孩喜欢玩「男孩」才玩的玩具。
但要知道,你的女儿喜欢玩卡车并不能说明她就是跨性别者。
但要是孩子对偏离自己性别的事物有着过分的偏爱,那就要多加注意了。
•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奇怪的孩子有可能是跨性别者。
一个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比较奇怪,而且对自己的性别非常排斥,那就很可能是跨性别者。
•记住,多数性别概念都是刻板印象的产物。
比如,并不是所有的男孩天生就喜欢蓝色。
2.留意跨性别迹象。
一个跨性别的孩子身上有很多迹象会表明他们真正的性别。
他们真实的性别会体现在自己编的故事里,有时通过他们的穿衣打扮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一个跨性别孩子身上常有以下特点:•男孩在商场里坚持在女孩区买东西,反之亦然•男孩会为自己选一个女孩的名字,反之亦然•喜欢结交异性朋友,希望自己也变成他们的样子•对发型很计较•经常假装自己是书或电影里与自己性别相反的角色•对自己的生殖器感到厌恶•男孩崇拜大姐姐,想和她们一样,反之亦然•男孩很想要女生才玩的玩具,反之亦然•下辈子很想做与自己性别相反的人•因为自己天生的性别而伤心哭泣•允许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性别做事情,他们会很开心3.留意他们是否因被迫做符合自己性别的事而不高兴。
比如,如果你的儿子因为剪了短发而吵闹,或你的女儿因为不能买男孩子的衣服来穿而哭泣,这都是跨性别者的迹象。
性别归属感很重要,所以对你的孩子来说,不得不成天假装成另一个人是很痛苦的事情。
•留意孩子是否会因为发型、衣服样式、对粉色的偏爱等穿着打扮的原因而生气。
大学生个人空间圈与自尊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个人空间圈与自尊的关系研究作者:林维英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12期[摘要] 本研究采用4€?的实验设计(4即性别组合:男向男、男向女、女向男、女向女;3即高自尊、一般自尊、低自尊),其中性别组合、自尊水平为组间变量,实验因变量为被试与主试之间的距离;问卷采取罗森伯格的自尊量表。
探讨了大学生不同自尊水平对个人空间圈的影响及个人空间圈的方位效应。
结论:不同性别组合在不同方位上的距离不存在差异;不同方位上距离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方位上距离与性别组合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不同方位上距离之间存在差异;自尊水平与不同方位上距离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结论:个人空间圈存在方位效应;自尊水平影响个人空间圈。
[关键词] 大学生;个人空间圈;方位;自尊一、前言个人空间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萨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即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的移动而移动。
1959年爱德华·霍尔明确的界定了人际空间距离的概念:指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双方所形成的物理上的空间距离。
而吉福特和普赖斯认为个人空间有两类:A类个人空间和B类个人空间。
前者是客观的,从外部可测定的距离,可称作心理学家的个人空间;后者是主观经历的距离,是在社交中个人的感觉的距离。
由此可见,个人空间可以反映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对空间大小的需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海南师范大学65名大学生,其中男性为32名,女性为33名,智力和动作技能均正常,此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并且和主试不熟识。
2、研究方法(1)工具与材料面积为10m€?0m左右大小的空地,5m长卷尺,实验记录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4点计分,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平均重测信度为0.72,并且经过验证表明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良好。
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
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科学中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
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性别差异展开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以步骤详细的方式,介绍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
步骤一:确定研究主题- 性别差异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例如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性格特点等。
研究者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性别差异领域,并进一步缩小研究范围。
步骤二:文献综述- 在进行新的性别差异研究之前,研究者需要详细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
这有助于了解现有的研究缺口,并为新的研究提供基础。
步骤三:确定研究方法- 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和观察研究等。
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资源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步骤四:数据收集- 根据选择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这可能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录入和观察记录等。
数据收集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步骤五:数据分析-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研究者需要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这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性别差异的存在与程度,并进一步验证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形成新的结论。
步骤六:结果解读- 在数据分析阶段完成后,研究者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并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清晰地呈现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
步骤七:讨论与推广- 在发布研究报告后,研究者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学者讨论,并进一步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
这可能包括学术会议演讲、论文发表和媒体沟通等形式。
步骤八:进一步研究- 性别差异的研究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仍有很多未知和待探索的问题。
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更具有创新性的研究问题,并继续深入研究性别差异的本质。
心理学对性别差异的研究可能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差异,推进性别平等的进程,并为个体和社会建设提供更科学的参考。
三组性别差异秩序和检验spss
三组性别差异秩序和检验spss在本文中,我把性别差异秩序,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性别与其他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性格)。
因为本文涉及到了具体的案例研究以及性别差异回归分析,所以本文仅做探讨。
同时,这也是本节讨论 spss工作中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因为这意味着除了回归分析外还需要做进一步实验;此外,也意味着未来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处理这些细节问题...所以接下来会针对以上三组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验证,本文不做赘述了。
我将在下面的文章中给出我自己在性别差异系统构建后得到的结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首先感谢 White& Helmut, Lipsky他们给了我们非常好的解释;再给了他们很好的建议)。
本节主要是分析一下本文中对性别差异关系、个体间性别差异秩序和检验 spss工作对我来说是怎样运行的。
1、性别差异的关系我们先来说一下,在定义性别差异时,它是指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是男是女,性格、教育背景等都是不同的。
我们在做研究时会观察不同性别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价。
比如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人有暴力倾向(就是暴力倾向);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人爱说谎...这些都是个体差异所导致的。
在我们构建性别差异系统时我们要把每个变量和每一项指标都设为0;也就是说对所有变量在其中一个变量上都不会存在男女差异,而只会存在某种意义上男强女弱的关系(Sweet et al.,2016)...如果性别差异变量可以用来描述个体间的性别关系,那么这就是性别差异系统。
这样做可以避免用性别差异变量来描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年龄、性别、性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变量都需要独立控制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即性别差异变量和年龄、性格相关);如果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例如年龄、性别、性格)...我们可以通过构建性别差异系统来定义这些变量间的关系。
2、个体间性别差异秩序在本节中,我将用一个实验的数据来描述当前已有的性别差异关系。
实用性别鉴定的原理和实践方法
实用性别鉴定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性别鉴定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检测和分析手段,判断个体的生殖器官和性激素水平,从而确定其男性或女性特质。
性别鉴定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比如在病理学、人类学、体育竞技等领域,都需要准确的性别鉴定结果。
那么,性别鉴定的原理和实践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做出详细的解答。
一、性别鉴定的原理性别鉴定的原理主要基于三个因素:染色体、基因和荷尔蒙水平。
首先是染色体。
在正常情况下,男性个体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而女性则有两条X染色体。
利用核型分析可以对染色体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确认个体的性别。
如果发现个体存在性染色体异常,即染色体组型不符合男性或女性的标准,那么就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
其次是基因。
生殖细胞的生产过程中,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随机分配到子代中。
正常情况下,所有的正常人体细胞都含有一对XX染色体或者一对XY染色体。
但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个体的基因表达不存在明显的标志性物质表现。
因此,利用基因诊断法对个体的性别进行鉴定,能够更精准、更准确地确定其生殖生理性别。
最后是荷尔蒙水平。
荷尔蒙是身体内一种特殊的生化物质,它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女性激素是女性体内分泌的主要物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起到了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男性荷尔蒙固然存在,但是在女性体内的含量非常低,无法刺激男性生殖器的发育,因此通过血清激素浓度的不同检测某种类型激素,也可以提供性别鉴定的重要参考。
二、实践方法(1)生殖器外观鉴定通过外观鉴定,主要根据个体生殖器的形态、大小、比例以及颜色等特征,进行性别鉴定。
男性生殖器主要包括睾丸、阴茎、尿道口和会阴等部位;而女性生殖器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等部位。
常用的外观鉴定方法包括观察陰部外形、单纯染色体分析和同类比较法等。
(2)荷尔蒙浓度鉴定荷尔蒙水平测定法是通过各类检测,检验个体内女性或男性荷尔蒙水平的高低、波动趋势等,并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性别分析的过程。
个人空间侵犯实验报告
个人空间侵犯研究实验报告一.理论背景心理学家于1959年首次提出“个人空间”的概念,在人类中,个人空间既包含生物性的一面,又受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个人空间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起着自我保护、非言语交流和交往等功能。
当个人空间被侵犯时,男性和女性的反应不同,但人们都有一种倾向,就是不从正在交往的两个人之间穿过,而是绕道。
除非这两个人相距较远,因为在这种情境下从两人之间穿过不会侵犯他们的个人空间。
与穿越两个同性别的人之间相比,过路者更愿意穿越两个异性之间。
总之,人们生活的环境周围始终存在着一个个人空间,对于个人空间的侵犯常常会引起消极情绪的产生,人们总是尽量设法避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研究个人空间被侵犯时,影响被入侵者与入侵者反应的因素与关系2. 实验假设2.1假设存在的因素2.11性别2.12是否交谈2.2假设性别与是否交谈影响入侵者的反应概率2.21从异性中间穿过的被试比率多于同性间的;2.22从正在交谈的主试间穿过的被试比率小于沉默的;2.23男生侵犯别人的个人空间的概率大于女生.2.24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更容易受到侵犯3.变量定义3.1自变量3.1.1主试性别:男性和女性3.1.2主试交流方式:交谈(自然而不间断的交谈),沉默(相对而站,不做言语交流);3.1.3被试性别:男性,女性3.2因变量被试反应,是否侵犯主试的个人空间(即是否从两主试的中间穿过)。
3.3无关变量3.31拥挤程度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不同的拥挤程度下个体所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小是不同的,拥挤的情况下,被试需要的个人空间小,因而也更容易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3.32男女生比率由于男性和女性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和敏感度是不同的,所以二者对别人的个人空间的侵犯可能性也不相同。
4.主试和被试4.1主试由本实验小组的三名男生和六名女生充担,分别组合为男男,女女,男女,各两组,进行六次试验;4.2被试随即选择云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作为被试,共抽取了1039名被试。
心理学中的性别差异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形成
心理学中的性别差异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形成心理学中的性别差异: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形成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类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涉及到生理和心理的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概念,并分析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认同的定义和形成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主观体验和辨认。
它不仅涉及到生理性别,还涵盖了对社会角色的认同。
性别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生物、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1.1 遗传和生物因素性别认同的基础可以追溯到个体的生物性别。
男性具有XY染色体,而女性则有XX染色体。
这些染色体的不同决定了个体的生殖器官和性别特征。
此外,性激素(如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也与性别认同的形成密切相关。
1.2 环境和社会因素环境和社会因素对性别认同的形成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学校、媒体以及文化背景等都会对个体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都会对个体的性别认同产生影响。
二、性别角色的定义和塑造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针对男性和女性所制定的预期行为和角色。
性别角色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对性别差异的一种反映,它通过社会化和文化化的过程得以塑造。
2.1 社会化过程性别角色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社会化来实现的。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接受并习得适应社会习俗、文化规范和行为预期的过程。
从小到大,个体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交往等渠道接受性别角色的塑造和规范。
2.2 文化化因素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性别角色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某些文化中,男性被期望扮演坚强、果断和竞争性强的角色,而女性则被赋予温柔、体贴和关爱的角色。
这些文化化的因素与社会化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性别角色的形成。
三、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性别差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除了生物性别的差异外,心理学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形成原因。
男女的空间感知能力差异
男女的空间感知能力差异1. 介绍空间感知能力是指个体对于空间的观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它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在环境中的导航、定位和决策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男女在空间感知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涉及认知、神经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男女在空间感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并展示相关研究的结果。
2. 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影响男女空间感知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男性在空间认知能力上通常具有优势。
他们在估计距离、方向感和地图阅读等方面表现更出色。
这可能与男性大脑中的空间处理区域较大有关。
此外,男性的导航策略更倾向于依靠地标和方向感,而女性更倾向于依赖于道路特征和记忆。
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女性在一些特定的空间任务中表现得更好。
例如,女性在识别和记忆面部特征方面通常比男性更擅长,这可能与女性更注重局部细节和表情有关。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男性视为在空间感知能力上普遍优于女性,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3. 神经因素神经因素也对男女空间感知能力的差异发挥着影响。
研究发现,男性在大脑后部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等区域相对较大,这些区域与空间记忆和定向能力密切相关。
与此相比,女性的海马体和胼胝体相对较小,但她们在大脑的连接性方面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
此外,性激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雌激素在空间记忆的形成和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较高的女性在空间任务中表现更好。
这一发现同时也表明女性在经期和更年期等阶段可能会对空间感知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男女空间感知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社会化的女性更倾向于注意他人和社会关系,而不太关注环境的空间结构。
与此相反,男性更注重环境的物理结构和空间信息。
这种差异部分可以归因于社会化的影响,即儿童时期性别角色的养成。
男性通常更多接触与空间活动相关的玩具和游戏,因而培养了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
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更多接触与社交和情感相关的活动,导致她们对空间感知的关注较少。
自我鉴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如何消除
自我鉴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如何消除在我们进行自我鉴定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性别的人在自我认知、评价和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职业选择以及自我提升。
因此,如何消除自我鉴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我鉴定中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般来说,男性在自我鉴定时可能更倾向于强调自己的成就、能力和竞争力,往往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才能。
而女性则可能更多地关注人际关系、合作以及对他人的帮助,在评价自己的成就时相对较为保守,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社会往往鼓励男性展现出自信、独立和进取的特质,而期望女性具备温柔、顺从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这种社会期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在自我鉴定时的倾向。
在教育环境中,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也可能强化了性别差异。
例如,在课堂互动中,老师可能会不自觉地给予男生更多表达和竞争的机会,而女生则可能更多地被引导去倾听和协助。
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会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家庭环境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期望往往会因性别而有所不同。
对于男孩,可能更注重培养其勇敢、坚强和竞争意识;对于女孩,则可能更强调温柔、善良和体贴。
那么,如何消除自我鉴定过程中的性别差异呢?加强性别平等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从小就向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观念,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受性别的限制。
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女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她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也要引导男生学会关心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改变社会文化观念也是关键。
媒体、广告等应该避免强化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展现多样化的性别形象和角色。
通过宣传和倡导性别平等的价值观,让社会逐渐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个性和能力的氛围,而不是根据性别来预设个人的行为和成就。
如何向孩子解释性别多样性
如何向孩子解释性别多样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好奇,包括人类的性别差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性别多样性成为了一个需要我们以开放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和探讨的话题。
那么,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该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性别多样性呢?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性别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差异。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生理特征入手,告诉孩子男性和女性在身体构造上的不同,比如男孩子通常会长胡须,女孩子会有胸部的发育。
但同时也要强调,这只是性别的一部分。
然后,我们可以引入社会性别这个概念。
社会性别是指人们基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期望而形成的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角色和特征的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孩子理解,比如男孩子喜欢玩汽车玩具,女孩子喜欢玩洋娃娃,这可能是社会普遍的现象,但并不是绝对的。
有些男孩子也喜欢洋娃娃,有些女孩子也喜欢汽车玩具,这都是正常的。
在解释性别多样性时,我们要强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性别。
比如,有些男孩子可能喜欢留长发,穿鲜艳的衣服,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是男孩子,只是他们选择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念的表达方式。
同样,有些女孩子可能喜欢短发,喜欢穿裤子,这也不影响她们是女孩子。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跨性别人士的故事。
比如,有一个人出生时被认定为男性,但他内心一直觉得自己是女性,后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包括心理治疗和身体的改变,最终以女性的身份生活。
在讲述这些故事时,要注意语气的平和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每一种性别认同的包容和理解。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绘本、动画片等形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性别多样性。
比如有一些优秀的绘本,通过可爱的形象和简单的故事,向孩子们传达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论性别如何,都应该被尊重和接纳的信息。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倾听,并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回答。
如果孩子问:“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不像男生也不像女生?”我们可以说:“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感觉是不同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展现自己,这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
跨性别评估
跨性别评估跨性别评估是指对个体进行性别认同的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跨性别标准,并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跨性别相关服务的过程。
该评估通常由心理学家和医生进行,旨在确保个体能得到适当的性别确认和相关支持。
跨性别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跨性别者了解和确认自己的性别认同,以便他们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进行性别变换手术、接受荷尔蒙治疗、获得法律性别确认等。
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心理、社会和医疗方面的评估。
在心理评估方面,评估者会与个体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其性别认同的历史和感受,评估其对性别转换的动机和期望,以及对可能的结果和挑战的认识。
评估者还可能使用一些量表和问卷来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排除其他可能影响性别认同的因素。
在社会评估方面,评估者会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适应和支持情况,包括他们在家庭、工作和社交圈中的关系和经验。
评估者还会考察相关的家庭支持、朋友反应等,以评估跨性别者在社会中的支持系统。
在医疗评估方面,评估者会了解个体对医疗干预的需求和期望,包括进行性别变换手术、接受荷尔蒙治疗等。
评估者会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确定其是否适合接受相应的医疗措施。
跨性别评估的目的是确保个体在进行性别确认和相关干预之前做出明智的决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评估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和内容上的深入交流,以便评估者能够全面了解个体的情况,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支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跨性别评估并不意味着质疑个体的性别认同或者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评估者的角色是为个体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对其进行判断或剥夺其权益。
评估过程应该尊重个体的自主权和隐私,并遵循相关的伦理准则和法律规定。
总而言之,跨性别评估是为了帮助个体了解和确认自己的性别认同,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其实现性别认同的自由和幸福。
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以确保个体能够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实验二十四神秘的气泡——个人空间圈
实验二十四 神秘的气泡——个人空间圈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教室(或大厅)内不能有课桌等物。
如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室内场所,也可寻找一块同样大小的空地或小操场。
但要注意,选择的场地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找到场地之后,再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
实验由3人进行,一人做主试,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
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
但是他们和记录员之间都是相识的。
整个实验由记录员主持。
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5米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站住’。
”并对主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
”记录员在记录纸上记下主试离被试的距离(见表1)。
实验开始时,请被试站在场地正中心,由主试从相对被试的8个方向(即:正前、左前、正左、左后、正后、右后、正右和右前)向被试靠拢。
靠拢时的步伐比平时走路约慢一半,步子呈小步。
8个方向先后的次序要打乱,不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规律进行。
8个方向都做完了,再做第二遍,做完第二遍后再做第三遍。
这就是说,每个方向共做三次。
表1 主试与被试间的距离(单位: 厘米)实验结束后,将各个方向的三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加以平均,最后将各个方向的平均数绘制成类似于图1的个人空间圈。
你不妨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图1进行比较,看看有何异同。
图1 男对女、女对男、男对男、女对女四组人员对空间距离需求均数比较示意图(采自杨治良等,1989)那么,这个实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善于观察外界世界的细心人会发现:鸟儿在电线上站成一排,互相保持一定的间隔,恰好使谁也啄不到谁;陌生的顾客在餐厅里总是尽可能错开就座。
这些都是我们司空见惯而又习以为常的现象。
然而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沙姆却做了个有心人。
他通过生活中对这类现象所进行的大量的观察,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
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移动而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环境心理学考试重点
知识点(包括提出者)1、环境心理学概念、任务和理论起源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两大任务: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去研究环境和心理的关系。
理论起源:早期格式塔知觉理论、勒温的场理论、生态心理学(巴克和赖特) 2、环境的概念和类别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分类:人类环境:1、自然环境(生物系统、非生物系统);2、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3、环境心理学的生态理论观点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是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个体的行为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背景,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整合了的行为情境。
派克提出人类生态学4、霍尔(Hall)的人际距离划分1)亲密距离(0—45厘米),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2)个人距离(45—120厘米),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
3)社交距离(近距离社交距离是1.20—2。
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待中;远距离社交距离为1。
20-3。
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4)公众距离(3.60—7。
60米),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
5、压力评估的种类1)伤害或损失的评估:将焦点放于已经造成的伤害2)威胁性评估:焦点放于未来会产生的伤害3)挑战评估:焦点放在有可能即将产生的压力源6、大楼疾病和大楼综合症大楼疾病是可诊断的,由大楼内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的;大楼综合症:只是感到不适,却没有什么真正的疾病,症状的某些特征显示它有心理起源。
(通风系统引起的、过于舒适引起的)7、唤醒与操作间的关系唤醒和操作任务是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对于复杂任务,偏低的唤醒水平是操作的最佳状态;而简单任务,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才有利于任务的操作.操作的最佳状态是中等的唤醒水平.当唤醒高于或者低于最佳水平点,操作行为都会越来越差.8、私密性概念、形式、功能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空间圈的性别差异的验证
【摘要】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且不容侵犯的空间范围,即个人空间圈。
本实验旨在验证个人空间圈的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存在,探讨不同性别群体的个人空间距离是否存有差异,以及性别对个人空间距离的影响。
结
果发现,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空间距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和实验主试的性别却有着很大关系。
【关键词】个人空间圈;大学生;性别差异
1 引言
自从20 世纪60 年代心理学家萨默(R. Sommer) 提出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 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既不可见又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对这一范围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这个神秘的气泡随身体移动而移动,它并不是人们的共享空间,而是在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1959 年爱德华·霍尔(E. T. Hall) 明确地界定了人际空间距离的概念: 指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 双方所形成的物理上的空间距离, 并根据人际间亲昵与疏远的程度区分了4 种个人空间的距离: 亲密距离(0~ 18 英寸) , 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距离; 个人距离(1. 5~ 4 英尺) , 这是朋友之间的交往距离; 社交距离(4~ 12 英尺) , 这是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离; 公众距离(12~ 25 英尺) , 这是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
而吉福特(R.Gifford) 和普赖斯(J. P rice) 认为个人空间有两类:A 类个人空间和B 类个人空间。
前者是客观的, 从外部可测定的距离, 可称作心理学家的个人空间; 后者是主观经历的距离, 是在社交中个人的感觉的距离。
个人空间心理范围大小受到个人特点、社会习惯、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
就个人特点而言,性别、年龄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般说来,女性比男性的个人空间为小,我们对此提出问题,男性女性在对异性的个人空间圈范围大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性别组合及方位大学生个人空间圈大小是否有显著性影响,为了验证以上的这些假设,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在所选20个被试中个人空间圈与性别没有关系,这和相关文献和现实生活都相违背,说明了小样本不具代表性。
2 方法
2.1 被试宁波大学本科学生20名,其中男生7名, 女生13名, 被试平均年龄为20±3 岁, 智力和动作技能均正常, 此前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2.2 工具粉笔、米尺(量程大于2 米),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3实验设计 2 (性别组合:男向女, 女向男, ) ×8 (方位: 正前, 正后,正左, 正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 的混合实验设计; 其中性别组合为组间变量, 方位为组内变量。
实验因变量为主试与被试间距离。
额外变量来自个人空间距离测量引起的误差, 如教室照明, 被试的要求特征,测量工具精确度不高,测量技术不够高等。
2. 4程序
2. 4. 1个人空间距离的测量选择一个面积为6 米×8米左右大小的比较空旷的教室。
用粉笔标明中心位置及8 个方向的位置。
实验有3个人进行,一个人主试,一个被试,一个记录员。
主试与被试之间一定要求不相识。
实验前, 记录员先被试, 再
从20 名被试中随机选择男女生各一名, 在其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培训使之成为本次实验的主试, 每次试验选择一名主试
(男女主试进行试验的次数相同) 和一名被试, 实验由3 人进行, 一人做主试, 一人做被试,一人做记录员。
主试和被试之间一定要不相识, 若相识则要求主试报告, 重新进行选择。
整个实验由记录员主持。
实验前由记录员告诉被试:“当主试在某一方向的
5 米处向你慢慢走近, 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 就叫‘站住’; 当主试从后侧向你走近时, 你可以扭头进行定位, 但尽量保持身体不转动。
”并对主被试说:“你听到‘站住’即停下。
”记录员用米尺测出主试与被试间脖子的距离, 并在记录纸上记下距离
数值。
实验开始时,请被试站在场地正中心, 由主试从相对被试的8 个方向(即正前、左前、正左、左后、正后、右后、正右和右前) 向被试靠拢。
靠拢时的步伐比平时走路要约慢一半, 步子呈小步。
8 个方向先后的次序打乱, 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有规律进行。
3结果
Descriptive Statistics
N Range Minimum Maximum Sum Mean Std. Deviation Variance
Statistic Statistic Statistic Statistic Statistic Statistic Std. Error Statistic Statistic 正前20 175.0 39.0 214.0 2077.0 103.850 11.6624 52.1557 2720.213 左前20 236.0 34.0 270.0 2056.0 102.800 12.5964 56.3330 3173.405 正左20 156.0 36.0 192.0 1742.8 87.140 8.5114 38.0641 1448.876 左后20 133.0 42.0 175.0 1831.8 91.590 8.5983 38.4528 1478.615 正后20 139.5 40.0 179.5 1861.5 93.075 8.3884 37.5140 1407.297 右后20 168.0 40.0 208.0 1897.8 94.890 9.8809 44.1885 1952.626 正右20 141.5 44.0 185.5 1776.5 88.825 9.1521 40.9294 1675.218 右前20 279.0 34.0 313.0 2271.5 113.575 15.9208 71.2001 5069.455 个人平均数20 135.94 41.63 177.56 1939.36 96.9681 9.41773 42.11738 1773.874 Valid N (listwise) 20
表一被试个人空间圈方向距离描述性统计
Between-Subjects Factors
Value Label N
主试性别0 男11
1 女9
被试性别0 男7
1 女13
表二
Tests of Between-Subjects Effects
Dependent Variable:个人平均数
Source Type III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Corrected Model 8594.136a 2 4297.068 2.909 .082
152255.498 1 152255.498 103.082 .000 主试性别262.527 1 262.527 .178 .679 被试性别1618.144 1 1618.144 1.096 .310 主试性别 * 被试性别.000 0 . . . Error 25109.466 17 1477.027
Total 221759.948 20
Corrected Total 33703.602 19
a. R Squared = .255 (Adjusted R Squared = .167)
表三
个人平均数 * 主试性别
个人平均数
主试性别Mean N Std. Deviation
男113.8614 11 47.67221
女76.3208 9 22.36407
Total 96.9681 20 42.11738
表四
个人平均数 * 被试性别
个人平均数
被试性别Mean N Std. Deviation
男69.1536 7 15.25190
女111.9452 13 44.69925
Total 96.9681 20 42.11738
表五
4 讨论
由表一在8个方向上平均数统计可以看出:在右前方向上距离平均分相对比较大(113.575cm ,15.9208),在正左方向上
相对较低(87.140cm ,8.5114),个人平均距离为96.9681CM,标准差为9.41773。
由表二、表三可以看出:被试与主试性别差异对个人空间没有影响。
根据查相关文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实验中被试太少。
由表四表五可以看出:个人空间距离的平均数与性别没有关系。
但是和主试的性别有很大关系,根据相关文献
和现实生活分析,这个统计数据时不正确。
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实验被试为20个,样本太小,所以出现这个误差。
5 结论
根据实验,个人空间距离和性别没有关系,和实验主试性别有很大关系。
结论和相关文献和现实生活现象有很大差距,说明样本太小不具有代表性。
6 参考文献
谢婷婷. 探讨“个人空间”的安全势力范围与维护.黑河学刊,2009年12 月,共第148期第9 期.
葛国宏,章鹏程,赵小军.大学生个人空间圈的实证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年第17 卷第12 期.
百科知识,不可超越的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