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_百度

合集下载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摘要】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是汶川Ms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本文采用震前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4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分区、滑面形态、剪出口位置及滑坡体体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滑坡洼地区、主滑体堆积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堆积区和前缘堆积区,其中,主滑坡堆积区基本保持了母岩原有结构形态,其岩层产状与基岩大体一致,未明显解体,出露长1100m,宽490m,平均厚215m,体积达4.64×109m3.对比了滑动前后的地形、地貌,以及原矿硐、矿渣、工棚等的位置变化,确定了滑坡边界、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达1.75km.本文建立了大光包滑坡区1:5000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滑坡堆积区平面分布面积及最大堆积厚度,采用AutoCAD软件分别建立了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及滑面的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出大光包滑坡最大纵长约4.3km,横宽约3.5km,最大厚度约550m,体积约为11.52~11.99×109m3,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滑坡之一.%Th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located on the Gaochuan village, Anxia county. It is the hugest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8. 0 earthquake on May 12 of 2008. This paper uses four perio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high resolution before/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grou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to analyz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Daguangbao rockslide. The basic features include the accumulation and movement zoning,the sliding surface and exiting, andthe volume. Th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classified into sliding source, back depression, main bedrock accumulation, down-streamaccumulation, up - stream accumulation and front lobe. The main bedrock accumulation remained a structure of parent layered limestone rockmass with slight separation that is 1, 100m long, 490m wide, 215m average thick and 464millions m3 in the volume. The sliding direction and boundary are outlined according to the compared result before/aftertopography,geomorphology,and mining adit,waste ore material and sheds. The bedrock sliding distance is about 1750m.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ith the scale of 1 to 5000 before/after earthquake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area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rockslide accumulation. With the AutoCAD,a 3D entity model of the sliding surface is also established. The result shows the whole Daguang-bao gigantic rockslide is 4300m long, 3500m wide and 550m thick in the maximum. The debris volume is about 1.15 - 1.2 billion m3. It is the hugest landslide not only in China,but also in the world in recent hundred years.【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1(019)005【总页数】11页(P674-684)【关键词】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分析;滑坡分区;三维实体模型【作者】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5·12”汶川特大地震触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等地质灾害[1],其中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上盘的大光包滑坡为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甚至全球最大规模的滑坡之一。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J ournal o f E ngineering G 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 0730 12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黄润秋 裴向军 李天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59)摘 要 大光包 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

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 映秀 北川断裂不足7k m。

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

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

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

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 m,宽2.2k m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 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BA SI 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M AT I ON MECHAN IS M OF THE LARGEST S CALE LAND S L 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R ING THE W ENCHUAN EARTHQUAKEHUANG Runq i u PE I X iang jun LI T i a nbin(StateK ey Laboratory of Geo-H azard Prevention an d G eo-Environ m e nt Protecti on,Chen gdu Uni versit y of T echnology,Chengdu 610059) Abst ract The landslide atDaguangbao andH ongdongzi g ou site i s the largest a m ong a ll landslides occurred during t h eW enchuan E arthquake.Its vo l u m e is up to742Mm3,and its debris da m hei g ht reaches690m.So it is a lso the m ost largest sca le l a ndsli d 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a m ong a ll i n vesti g ated landsli d es i n China.Add itionally,it has t h e highest debris da m or i g i n ating fro m l a ndsli d e i n Ch i n a.It is even one of a fe w super large-scale landslides kno w n a ll over t h e world,whose i n d i v idua l vo l u m e is over500Mm3.The debris da m for m ed by th is landslide can be the h i g hest around the w orl d.The landslide i s located o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ausative Faul.t It is nearly7 k m a w ay fro m the tri g geri n g se is m ic fracture o fY i n gx i u-be i c huan fau l.t The sl o pe was an iso lated ridge before the Earthquake.its'the ridge had its3sides cu.t Its he i g ht d ifference reaches1500m.The str i k e o f cli n o then w as al m ost vertical to the sl o pe surface.the cli n othen had perfect ex tensi o n.They co m posed together t h e basic cond itions of sli d i n g surface f o r m ation.Our i n vesti g ati o n and ana l y sis sho 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onditi o ns o f t h e sl o pe and the surface connectivity of li m estone bedd i n g plane w ere t h e base o f landsli d e f o r m ation.And the ground m ove m ent re su lted fro m the i n tensive quak i n g w ith large i n tensity and long durati o n w as the rad ica l triggering factor o f the land*收稿日期:2008-11-10;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12-10.基金项目:本项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主任基金资助(编号:40841009).第一作者简介:黄润秋,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 ai:l hrq@cdu sli d e.The m ec han is m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 d e cou ld be d i v ided i n to4stages as fo ll o w s:(a)the stage of sl o pe body shatter,re laxation and disi n tegrati o n,(b)the stage of h i g h speed sli d i n g,9c)the stage o f accu m u lati o n w ith shock,and(d)the stage o f the second projectile and debris flo w depositi o n.Because o f destab ilizati o n and high speed sli d i n g do w n,t h e sl o pe m ass co m posed a deposit body a l o ng m ain d irection of sli d i n g,4.2km l o ng and2.2 k m w i d e.H i g h-speed clastic flo w cr ossed do w nstrea m Fengboyan,and for m ed a deposit zone of debris flo w a l o ng H ongdongzi g ou,1km long.K ey w ords D aguangbao large-sca le landslide,For m ation m echan is m,S li d i n g,Accu m uation w ith shock,W en chuan E arthquake,Ddebris da m1引 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高达M s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

汶川地震触发平溪村滑坡特征及成因

汶川地震触发平溪村滑坡特征及成因

第3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11·
岩, 岩体破碎, 裂隙发育 。 坡表为碎石土层, 灰黑色, 中 密;基岩为结晶灰岩, 灰色, 坚硬 、 结构致密 。
根据滑坡滑体的 溃 滑 机 制 和 运 动 过 程, 堆积区又 分为 Ⅱ - 1 区和 Ⅱ - 2 区 。 Ⅱ - 1 堆 积 区 长 约 80m , 面
Panorama sketch of the Pingxi landslide
“5. 12 ” 地震中, 斜坡受 到 强 大 的 地 震 力 作 用 发 生 变 形 被震裂的岩体呈“散 粒 体 ” 状堆积在前缘平 失稳破坏, 坦地面上( 图 3b ) 。
4 2 , 积约 0. 9 ˑ 10 m , 整 体 呈 上 细 下 粗 的“倒 石 锥 ” 估算 4 3 体积 4 ˑ 10 m 。 物质来源主 要 是 后 缘 、 侧缘强震震裂
损伤岩体的 崩 塌 物, 上部是粒径为 1
2m 块 碎 石 夹
3 下部是滚 落 而 下 的 巨 石, 体 积 最 大 的 达 86m 。 Ⅱ 土,
特大地震触发的滑坡不同于重力环境地质条件下 地震滑坡的特征如超强的动力特 的一般常规性滑坡, 性、 滑体的高速溃滑甚至是整体抛射 、 大量岩体的震裂 堆积等都 与 重 力 作 用 下 的 滑 坡 特 征 不 同
[1]
。绵阳市
平武县平溪村的平溪村滑坡属于汶川地震触发的一高 速岩质滑坡 。 滑坡发生后, 被 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裂 的 岩 体 呈“散 粒 体 ” 状沿着贯通的溃裂面高速下滑, 瞬间掩埋了 2 户居民 、 4 间仓库 、 10 间教室, 覆盖 了 2. 7 ha 耕 地, 所幸地震发 生时村民与学生均跑出房间, 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 滑体下滑冲过 S105 省道, 堵 塞 了 平 溪 河 道, 并 于 2008 年 9 月 23 日暴雨后形成了堰塞湖淹没了村庄 。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特征
王丽
【期刊名称】《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地震触发滑坡,会造成房屋被毁,道路中断,阻塞河流并形成可能溃坝的堰塞湖。

本文以茂县为例,震后调查茂县因地震共产生滑坡和滑坡隐患点共191处,经调查分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滑坡和滑坡隐患点主要沿主干公路和岷江及支流分布,数量达90余处;(2)受主震影响,破坏严重,地质灾害以地表开裂(潜在滑坡)、滑坡和崩滑为主;(3)具有群发性特征,由于区内岩体破碎,风化严重,河流深切,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形成较多的高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间形成了大量的滑坡和滑坡群;(4)滞后性特征,主震后在多次佘震和持续强降雨影响下,又发生了多处灾害,而且这种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应做好防灾工作。

【总页数】4页(P190-193)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
【相关文献】
1."5·12"汶川地震滑坡特征及失稳破坏模式分析
2.汶川地震区绵远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区的崩塌滑坡特征
3.汶川地震强震区地震诱发滑坡与后期降雨诱发滑坡控制因子耦合分析
4.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北端部抛射型滑坡特征及其机制
5.汶川地震触发窝前滑坡特征及失稳机制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

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

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张伟锋;黄润秋;裴向军【摘要】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

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滑坡体运动-堆积特征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对滑坡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为了再现滑坡的破坏和运动过程,应用物理模拟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

(1)通过对滑坡擦痕、标志性地物、滑坡堆积体植被、坡表块石倾向、滑坡裂缝、以及其他滑坡典型运动特征调查与分析研究,确定了滑坡的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运动速度、运动特征值等滑坡运动特征参数,并系统地论述了滑坡扬尘、滑坡气浪、滑坡舌前缘岩性混杂堆积带以及滑坡碎屑流等典型运动-堆积现象的形成机理;(2)滑坡运动过程物理模拟试验表明,大光包滑坡破坏运动过程中存在前缘锁固段岩体剪断迸射、滑坡气浪、滑坡扬尘和“急刹车效应”等地质现象,且滑坡运动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3)大光包滑坡的运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即:快速启动→高速滑动→“急刹车”制动→拆离滑动。

%Daguangbao landslide is the largest landslide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MS 8.0 Earthquake on May12,2008.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kinematics attract a remained an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domestic and abroad.The paper is based on summary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on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The kinema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is studied systematically.In addition,in order to reproduce the logical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liding,physical mode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for comparison.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s.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lickenside,iconic features, vegetation,flat stonetrend,slide cracks,and other topic features of the landslide accumulation determines the sliding direction,distance,velocity,motion eigenvalues and other movement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ndslide dust,blast shockwave,mixed lithology belt in the leading of slide tongue and clastic flow are systematic ndslide movement process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confirms that Daguangbao landslide movement process has geological phenomenon such as cutting through of the front locking secting and enjection,blast shockwave,dust,“suddeyly braking”,significantly movement stage.Basically,its movement process can be div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stages,from quickly launching to high-speed sliding to “suddenly braking”and napping motion to detaching slid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20页(P866-885)【关键词】大光包滑坡;运动过程;急刹车效应;物理模拟;滑坡擦痕【作者】张伟锋;黄润秋;裴向军【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大光包滑坡运动特征及其过程分析*张伟锋黄润秋裴向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摘要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规模达0级的地震。

这场地震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震惊。

作为一场超级地震,汶川地震的破坏力极大,引发了众多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本文将深入研究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

在汶川地震中,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常见。

崩塌是指山体或土石由于地震震动而突然崩裂、滑落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许多山体因地震而崩塌,堵塞了河流,毁坏了道路,甚至掩埋了附近的村庄。

滑坡是指土壤、岩体或其他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移动的现象。

这次地震中,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雨或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泥沙、石头等物质在流动中裹挟在一起,形成强大的流动体的现象。

在汶川地震中,泥石流掩埋了许多建筑物和道路,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些地质灾害,抢险救援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

针对崩塌和滑坡,救援人员采取了紧急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

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及时疏散群众,避免发生次生灾害。

同时,工程治理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实施了边坡加固、排水沟建设等工程,以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等现象。

针对泥石流,救援部门则采取了水土保持、排水沟疏通等措施,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程度。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尤其是地质灾害方面,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和了解灾害应对知识至关重要。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及时采取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还需要加强在抗震救援和重建方面的工作,为受灾地区的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抗震救援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进行灾区搜救,快速准确地确定受困者的位置,为救援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方华;崔鹏
【期刊名称】《灾害学》
【年(卷),期】2010(025)B10
【摘要】根据汶川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坡体对地震动的响应,认为地震波是造成山体变形破坏的原动力,强烈的地震动是触发岩体高位剪出并被抛射的主要原因。

滑坡体被抛射后,撞击铲刮坡面形成高速碎屑流作远程运动,其运动距离决定其造成危害的大小,在不考虑地震长持时的情况下,其后续运动距离决定于不同的内部控制因子,统计分析表明:发震断裂只有触发效应以及"上/下盘效应",与灾害规模无关,多半滑坡发生于平均坡度为30°~45°坡体结构,滑坡体运动距离L 与其拔河高度H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体拔河高度越大,滑坡体滑过的区域面积及堆积体积就越大,滑坡运动距离就越远,运动性就越强,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

【总页数】8页(P120-126,130)
【作者】方华;崔鹏
【作者单位】^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2
【相关文献】
1.高速远程滑坡超前冲击气浪动力学机理 [J], 程谦恭;王玉峰;朱圻;王宏丹
2.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J], 方华;崔鹏
3.汶川地震引发高速远程滑坡运动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以谢家店子滑坡为例 [J], 苏生瑞;张永双;李松;郝莉莉;王凯;梅海
4.汶川地震高速远程滑坡速度研究 [J], 方华;裴来政;向灵芝
5.汶川地震触发牛圈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J], 张远娇;邢爱国;朱继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8.0级地震滑坡、崩塌机制

汶川8.0级地震滑坡、崩塌机制

汶 川 特 大 地 震 引 起 了 什 邡 市 赤 峰 乡 涌 华村
上 的滑 坡


土 体滑 坡
3 1 0 8 18 8


其规 模 巨大


该 滑 坡 是 传 统意 义

坡脚 坐 标 为 东 经
10 3 4 6 5 8 4





北纬



坡长约
1 5km

坡 高约

600m

坡 顶有 醉 汉 林 分 布 ; 如 图 1 所 示
因而 引起 了众 多学者 的重视 。 汶 川 80级 地震 的严 重破坏 区位 于 北东 向的龙 门山 山区及 其 山前地 带 ,地震触 发 了大面 . 积 的 山地滑 坡和 崩塌 ,造成 了十 分严 重 的地震 地质 灾害 。地 震崩塌 、滑 坡 的机理 分析表 明, 引起滑 坡和 崩塌 的外 因是地 震 引起 的地震 动和 地表 破裂 ,而 内因是 高 山峡谷 地形 、岩 体层理
右 侧 向下 约 l OOm 的 小 山 沟 处 但 无法测定错动位 移
, ,

在 该 大 滑坡 内还 镶 嵌 有 数 个 小 滑 坡


如 图 2 所示

滑 坡脚


断层面

如图
3
所示

该 断层 年 代较 老

错动迹 象 明显
而 在 临近 的 山 体 上 却 未 见 滑 坡 现 象
由此 可 推 断 该 滑 坡 是 由 该 断层 被


使 村庄 被 毁 坏 或 埋 覆
堵塞交通

地震特大型滑坡研究报告

地震特大型滑坡研究报告

第六章汶川地震特大型滑坡第一节汶川地震与特大型滑坡1.汶川地震地质背景汶川大地震发生于龙门山断裂带上,是该区带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

龙门山构造带是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左行雁行斜列的紧密褶皱和三条主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走向北东,长约500公里,宽40~50公里。

它的演化历史久远,结构复杂,自东向西是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带、主中央断裂带和后龙门山大断裂构成的复杂褶皱冲断带,是特提斯海洋板块消亡以后,至少晚三叠世以来,特别是古近纪至新近纪交替时期,发生了大陆壳块间相互作用、斜向碰撞对挤构造变形作用的活动性构造地区。

(一)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龙门山前主边界大断裂是由南西段双石—大川断裂,中段大邑双河—二王庙—安县断层,北东段马角坝断裂的总称。

沿断裂带切割部分古生代地层、三叠系及侏罗—白垩系红层。

总体走向约北东45°,断面倾向北西,倾角50°左右。

沿走向呈缓波状弯曲,总长约400公里。

在灌县二王庙可观察到上三叠须家河组煤系地层向南东逆冲,下盘因强烈的构造剪切作用而相对俯冲。

(二)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是扬子地台和西部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区的分界线。

断裂带斜贯整个龙门山。

在龙门山中段称映秀—白水河—北川断裂,也就是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断层主体区段;南西段包括了盐井、石龙冲断层,北东段称南坝—广元水磨断层,切入陕西境内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体呈北东向延展达400公里以上。

大断裂破坏的地层有前震旦黄水河群变质岩系、古生界及三叠系地层。

由若干条次一级的断层组成次一级的迭瓦状构造型式,总的产状向北西倾斜,倾角60°左右。

(三)后龙门山大断裂后龙门山大断裂在龙门山中段是汶川—茂汶断裂,向南西延展经耿达与赶羊沟冲断层相通,直达二郎山附近,向北东延伸消失于茂汶县神溪沟一带;而据卫星象片判读,可能与平武—青川大断裂相接,继续向北东方向延伸,进入秦岭地区的勉县附近。

大断裂带空间展布的不同地段,其构造表现特征不完全一致。

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

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

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许向宁;李胜伟;王小群;王兰生;张健;朱雷;沈曼【摘要】2008年5·12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安县高川乡的大光包滑坡是规模最大的高山滑坡,总方量约10×109m3.它的形成机制和运动学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对滑坡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及其所处地质环境作了较详细地现场调查,系统研究了滑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开展了室内实验及震动台物理模拟实验,通过与类似地区地质现象的对比分析,对滑坡获得以下认识:(1)大光包滑坡是一个巨型的楔型槽状滑落体,以下伏的震旦系白云岩层面为主滑面,以与层面近于正交的早期X构造裂隙面为侧滑面,两控制面交线倾向北北东,倾角12.左右;(2)滑坡前缘的黄洞子沟是滑坡的剪出口位置,滑坡起动加速滑入黄洞子沟后受到沟道左侧山梁的阻挡而迅速制动,受阻的滑坡体上部高速越过山梁冲向山坡并发展为碎屑流;(3)作为滑坡主滑面的震旦系白云岩岩层,为一经历了强烈岩溶的白云岩沙化层,强烈地震引发沙化层因突然产生的超空隙压力而流态化,这可能是导致山体突然失稳的主要原因.大光包滑坡事件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地震引发山体失稳的一种新的模式,在分析研究和评价山坡的演化和稳定性时具有重要意义.%The Wenchuan M8.0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caused thousands of rock falls and landslides. The Daguangbao landslide in Anxian County is the largest landslide site. Its failed slope volume is up to 1 billion m3 .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kinematics attract a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domestic and abroad. Based on a series urvey of the landslide field measurement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new understandings of the landslide as follows. (1) the landslide is a wedge and trough shaped fall. The bottom Sinianperioddolomitite layer functioned as the main surface of rupture. The early X-tectonic fractures that orthogonal to the layer functioned as a side surface of rupture. The intersection line of two control planes tends to 64°with dip angle 12°. (2) the Huangdongzi valley in front of landslide is the outlet of the surface rupture. The landslide rapidly slipped into the valley. The moving mass was obstructed and braked by the valley slope on its left side. The upper part of landslide mass passed over the left valley slope and developed a debris flow. (3)the rupture plan of the landslide is along a layer of Sinian dolomite rock mass. It experienced strong karstification and became a band layer of sand-soil. This sand-soil layer during the strong vibration changed its performance caused by the suddenly increase of excess pore pressure. Even then, it developed into a fluidal structure layer. This may be the mai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is huge landslide. Daguangbao landslide may be the new model of mountain collapse that caused by earthquake. The research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3(021)002【总页数】13页(P269-281)【关键词】汶川地震;滑坡形成机制;滑坡运动学;白云岩岩溶砂化;砂土流化;超空隙压力【作者】许向宁;李胜伟;王小群;王兰生;张健;朱雷;沈曼【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 引言安县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泉水村,E104°05'~104°08',N31°37'~31°39',是汶川地震引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

“5.12”汶川地震诱发典型滑坡的类型和特征

“5.12”汶川地震诱发典型滑坡的类型和特征

由于不同的 地质地 貌及坡体 结构等条 件对地 震 的动力响应机制 和 响应 方 式有 所不 同, 川 地 震滑 汶 I 坡 表现出 了区别 于一般 滑坡灾 害的独特 性和 多样性 的特征 。正确认 识地 震滑 坡的类型和特 征 是减轻和
为 3种 类 型 : 硬岩类滑坡 、 软岩 或硬 岩表层剥皮型滑 坡 、 散堆 积物滑 坡 , 松 又将硬 岩类滑 坡分 为完整块 状 岩 体和近 水平层状 岩体的 高位 临空抛射 型滑坡和 中 陡倾 角顺 层斜坡 的低位 顺 层 滑 坡 2大类 , 并对每 一
坡和 崩塌 性滑坡 4大类 。 对汶 川 地震 滑坡 , 跃 平 …根 据 典型地 震滑 坡 I 殷
级特 大地 震 , 约触 发 了 1 t 50 0处滑 坡等 山地 灾 害 , 3 估计直接造成 2万 人死 亡 “ 。其 中, 模 大于 1 0 规 0 0
×1 0 m 的滑坡 和掩埋 上百人 的滑坡均 达到数十 余
2 9卷 第 5期 58~ 0 9 6 7页
21 0 1年 9月
【 地 山


V 12 , o 5p 5 8~6 7 o 9 N . p9 . 0
S p., 01 e t 2 1
J URNAL O F MOUNTAt S ENCE O N Cl
文 章 编号 :10 0 8—2 8 7 6一(0 1 5— 9 2 1 ) 5 8—1 O
害提震 滑坡 : 型 : 征 地 类 特
中图分类号 :P4 .2 6 2 2
文献 标识码 :A
20 0 0 8— 5—1 , 国 四 』 省 汶 川 县 发 生 的 80 2我 I I I .
动型滑 坡 (oeeta dl e) ch r ns d s 以及 侧 向扩离和 流动 nl i 型滑坡 (a rl ped n o s 。周本 刚等 根据 1 ea sras df w ) t a l 我 国西南地 区 的地 震滑 坡特 点 , 地 震 滑坡按 其运 将 动方 式划分 为 : 移式 滑坡 、 引式 滑 坡、 推 牵 溜滑 性 滑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黄润秋;裴向军;张伟锋;李世贵;李必良【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09(17)6【摘要】大光包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滑坡位于安县高川乡、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滑动距离4.5km,堆积体宽度2.2km,面积7.8 km~2,估算体积7.5亿m~3.与地震灾区178处特大滑坡相比,大光包滑坡除了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的震动溃裂、溃滑失稳、超强动力和大规模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等特征之外,还存在一个长度大于1km的长大滑面,是其余滑坡绝无仅有的!作者在2008年研究的基础上,又多次到现场调查、测绘并取样分析,初步认为大光包滑坡发生过程为一次性完成,滑带物质组成较为复杂,主体为震旦系(Zd)风化程度较高的泥质灰岩,局部夹泥盆系沙窝子组(Ds)磷矿及其伴生矿.滑坡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1)坡体震裂阶段:在强震作用下后缘拉裂边界及上游拉裂边界形成,并与下游侧的岩层层面构成巨大的"V"型楔形体;(2)滑面碎裂化,摩阻力急剧降低阶段:滑坡下游边界(主控滑动面)滑床被震裂、松弛、剪胀.扩容并碎裂化,产生滚动摩擦效应,导致滑面摩阻力急剧降低;(3)前部"锁固段"剪断,高速溃滑阶段:滑体前部滑面上的锁固段在强震持续作用下,产生突发性剪断,从而导致整个巨大的楔形体,如同"拉抽屉"一样,沿岩层走向高速溃滑而下;(4)震动堆积阶段:滑体冲过黄洞子沟,受到迎面山体的强力阻挡,逆冲爬高500余m后,表部惯性极大的松散岩土体快速折返并震动堆积、荡平,余势不减的碎屑流汇入滑坡扩容抛撒体,向黄洞子沟下游流动1km,止于大偏桥.【总页数】12页(P725-736)【作者】黄润秋;裴向军;张伟锋;李世贵;李必良【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贵州省岑巩县大榕滑坡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J], 林锋;王茜;葛海龙;曾辉;张维顺2.安县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与运动学特征讨论 [J], 许向宁;李胜伟;王小群;王兰生;张健;朱雷;沈曼3.大光包滑坡不连续地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J], 崔圣华;裴向军;黄润秋;张伟锋;梁玉飞4.考虑滑床摩擦弱化的大光包滑坡运动机制DDA数值模拟研究 [J], 刘伦杰;富海鹰;张迎宾;王金梅;王庆栋;相晨琳;程谦恭5.基于干涉点目标分析方法的大光包滑坡形变监测 [J], 于冰;王杨;马德英;蒋荣乾;张过;周志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征与成因强震能量传遍整个地球形成长达300公里的余震带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8级,震源深度约为14公里,地震主要能量的释放是在一分多钟内完成的。

这次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传遍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地球,地震波引起强烈地面震动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近7万人的死亡。

地震还引发数以万计的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毁坏了交通、通信等生命线系统,还形成众多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威胁。

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地震形成长300公里、深30公里的大断裂最大垂直和水平错距分别达5米和4.8米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了500多人的队伍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地震地质进行考察。

考察结果显示,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

在地震发生的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地壳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深达30公里的大断裂,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带。

该带从映秀镇以南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经北川县,过平通镇和南坝镇,终止在青川县的石坎乡附近。

另外,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的都江堰—江油断裂也发生了60多公里的破裂。

地震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断裂面向西北方向倾斜,相对于四川盆地,龙门山沿这条地表破裂带既有向上的运动,又有向东北方向的运动,其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5米和4.8米,沿整个破裂带的平均错距可达2米左右。

在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类建筑均被错断毁坏,并形成大量的滑坡、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均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

由于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断裂释放,造成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很快,所以这次地震对成都平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因破裂起始点在汶川地震因此命名为“汶川大地震”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在地面的投影对应着汶川县,所以被称为“5·12”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成灾机理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成灾机理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成灾机理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汶川地震引发了许多次生灾害。

汶川地震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带来了许多次生灾害。

主要次生灾害有:地表滑坡、地面沉降、山洪暴发、河道泥石流、堰塞湖淹没、水库汛期超负荷运行、地震次生洪水、受震工程物损坏、以及地震次生风暴及海啸等。

这些次生灾害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地表地貌变化,地震时会发生滑坡、滑崖、沉降、裂缝等地貌变化,造成次生灾害;二是水文地质动力学,发生地震后河道泥砂乱流和水库淹没;三是空间结构的破坏,地震对建筑物及构筑物有破坏作用,导致受震物体减弱或破坏;四是人类活动,受震区内森林火灾、施工等人类的活动也会引发次生灾害;五是大气环境,在受震区出现的地震次生风暴及海啸等大气环境灾害也会带来损失。

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数量及其密度特征分析
earthquakemagnitude地震触发崩塌滑坡密度分布的统计分析利用排查和遥感解译确定的16704处崩塌滑坡点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利用核密度算法kernelkm为搜索半径在不考虑崩塌滑坡的规模大小的情况下生成了地震重灾区的崩塌滑坡分布密度等值线图崩塌滑坡的最大分布密度可达5的区域都是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的这个带从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一直延续到青川县关庄镇附近全长约230km分布密度为的区域主要沿大的河流细条状展布主要包括黑水县茂县境内的黑水河理县境内的杂谷脑河以及青川县境内的清水河
地震发生一年来, 不同的研究者从地质灾害的 角度, 对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害进行了大量的现场 考察及相关的研究工作[ 1~ 6] 。但是, 此次地 震究竟 触发了多少崩塌滑坡? 它们在全区的发育分布有什 么主要特征? 这个问题既为人们所关注, 同时, 由于 条件的限制, 也难以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估计和全 局的分析。尽管在地震发生后, 国土资源部门组织 了对灾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拉网式的排查, 但排查 的主要对象是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有影响的 崩塌滑坡/ 地质灾害0, 并不包括灾区大量分布的、在
2 基础数据的获取与分析
本文用于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 面是灾后的应急排查数据; 另一方面是各种遥感数 据。
地震后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紧急组
收稿日期: 2009207210 改回日期: 2009208216
2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年
织全国 36 家单位对四川 42 个重灾县( 市) 进行了地 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应急排查工作。据 2008 年 6 月 的应急排查的总结报告, 42 个重灾县( 市) 共排查确 定地质灾害点 10 613 处, 其中包括震前的地质灾害 点 5 519 处( 其中滑坡 3 572 处, 崩塌 600 处, 泥石流 737 处, 不稳定斜坡 521 处, 地面塌陷 88 处, 地裂缝 1 处)。因此, 地震新诱发的地质灾害点实际为 5 094 处( 其中滑坡 1 701 处, 崩塌 1 866 处, 泥石流 304 处, 不稳定斜坡 1 093 处, 地面塌陷 21 处, 地裂 缝 123 处) [ 7] 。我们将这 5 094 处地质灾害 点进行 汇总, 并输入到 GIS 中。

地震大型滑坡滑带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原型分析

地震大型滑坡滑带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原型分析

地震大型滑坡滑带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原型分析杨晴雯;裴向军;崔圣华;杨峥【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30【摘要】以汶川地震触发最大滑坡-大光包滑坡为例,基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槽探、平硐,室内SEM电镜、岩石薄片技术手段,分析地震大型滑坡滑带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原型.结果表明,大光包滑坡滑带岩体一方面遭受了严重构造碎裂,表现为:充填胶结裂隙发育,岩体呈紧密镶嵌的角砾结构和基底式胶结结构,厚度上呈现分带特征;另一方面还发育大量新裂隙,表现为:新鲜裂隙平顺、无充填,具有张性特征,延伸长度短、间距小,优势发育在几乎水平和垂直两方向.通过对显微裂隙分期配套和里德尔裂隙解译,揭示大光包滑坡滑带地质原型为层间构造错动带,地震中大光包滑坡在该带内发生了剪切破坏.【总页数】8页(P22-29)【作者】杨晴雯;裴向军;崔圣华;杨峥【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西昌6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木竹坪滑坡堆积层结构特征及地质过程分析 [J], 杨广2.乌罗镇峰岩村龙家边崩塌地质灾害点危岩体结构特征分析 [J], 何游;冯丽先;林涛3.汶川地震黄洞子沟右岸大型滑坡地质构造特征及成因 [J], 崔圣华;裴向军;黄润秋;朱凌;孟祥瑞4.金沙江特大桥岩体结构特征及地质力学分析 [J], 柴春阳;张广泽;巫锡勇5.不同条件下巴东三中滑坡滑带土大型三轴试验分析 [J], 吴月旭;林彤;杨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大型地震滑坡的类型及启程剧动机理研究

汶川大型地震滑坡的类型及启程剧动机理研究

汶川大型地震滑坡的类型及启程剧动机理研究赵晓彦;胡厚田【摘要】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more than 300 large landslides followed by huge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which emphasizes that study on their forming mechanism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ublished material about the landslides,a new term landslide-quake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It is different from Whenchuan mainshock by its effect on the forming of the landslides.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evidences,form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lide-quake.It give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landslide-quake and earthquake.It finds that these large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types.(1 )Normal earthquake landslide,for which no landslide-quake occurs and the main contributing forces are earthquake force and the gravity of sliding mass.(2)During earthquake landslide,for which a landslide-quake generat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the main contributing forces are landslide-quake force,earthquake force and the gravity of sliding mass.(3)After-earthquake landslide,for which a landslide-quake generates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main contributing forces are landslide-quake force and the gravity of sliding mass.The opinion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cess of large landslide generation is similar to the sudden cut of a seismic fault and the estimation of the magnitude of a landslide-quake and the providedshearing force.Based on the above,the processes of the sudden initiations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landslides are analyzed.The concept of landslide-quake i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mechanism of sudden initiation of a large rapid landslide,and it,along with the other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large rapid landslide research.%2008年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地震滑坡300余处,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研究其发生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防灾减灾的实用价值。

第三章-2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灾害防治

第三章-2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灾害防治

四川省水库 “一号工程” 1958年开建,因暴雨冲垮大坝和苏联专家的撤走而被搁置; 1997年立项; 2001年3月29日在争议中动工; ① 2006年12月竣工; 工程动态投资72亿元,静态投资62亿元,水库正常蓄水位 为877米,最大坝高156米,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其 2008-05-12 14:28:04.0, 中调节库容7.74亿立方米。
这样一次巨震,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地质环境本身就比较
脆弱的四川西部的中、高山地区,其触发地质灾害数量之多,分 布之广是可以想象的,同时也是超出人们所预料的!
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
震前5184处
“5.12”地震重灾区的44个县(市),震前 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就达5184处,其 中滑坡3300处、崩塌492处、泥石流 604处、不稳定斜坡751处,直接威胁 到291098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0 80 60 40 20 0
94.67 88.00 84.00 81.33 74.67 69.33 94.67% 56.00 44.00 32.00 21.33
100
69.3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距断层距离(km)
地质灾害规模与距断层距离的关系
120
灾害点个数百分比
Dist.
<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 合计
Number
16 8 9 9 10 4 5 2 3 5 4 75
ration
21.33 10.67 12.00 12.00 13.33 5.33 6.67 2.67 4.00 6.67 5.33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08/16(6JD730—12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摘要大光包一红洞子沟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其体积达7.42亿Ⅱ13,堰塞坝高达690m,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地震滑坡和最高的滑坡堰塞坝,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tll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

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为目前世界最高的滑坡坝。

滑坡位于发震断层上盘,距发震断裂——映秀一北川断裂不足 7hn。

震前斜坡为三面切割的孤立型山脊,相对高差达1500m;斜坡岩层走向与坡面近于垂直,层面延展性极好,构成滑动面形成的基础。

调查和分析表明,斜坡的临空条件和贯通性好的灰岩层面是滑坡产生的基础;而高强度和长持时强震地面运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因素。

滑坡产生的机理和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坡体震裂、松弛和解体阶段、高速溃滑阶段、震动堆积阶段、二次抛射和碎屑流堆积阶段。

失稳高速下滑的坡体,形成了沿主滑方向长4.2kin,宽2.2kin的堆积体,高速流动的碎屑流越过下游侧风波岩山脊,沿红洞子沟形成了长1km的碎屑流堆积区。

关键词大光包滑坡形成机制溃滑震动堆积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RGEST SCALE LANDSLIDE AT DAGUNGBAO OCCURRED DUIU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HUANG Runqiu PEI Xiangjun LI Tianbi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13059 Abstract The landslideat Daguangbao and Hongdongzigou site is the largest among all landslides occurred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Its volume is up to 742Mm3-and its debris dam height reaches 690m.So it is also the most largest scale landslid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among all investigated landslides in China.Additionally,it has the highest debris dam originating from landslide in China.It is even one of a few super large—scale landshdes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whose individual volume iS over 500Mm3.The debris dam formed by this landslide can be the hi【ghest around the world.The landslide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plate of the Causative Fault.It is nearly 7 km away from the triggering seismic fracture of Yingxiu—beichuan fault.The slope was an isolated ridge before the Earthquake.itg the ridge had its 3sides cut.Its height difference reaches 1500m.The strike of clinothen was a1. most vertical to the slope surface.the clinothen had perfect extension.They composed together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sliding surface formation.Ou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ree surface conditions of the slope and the surface connectivity of limestone bedding plane were the base of landslideformation.And the ground movement re— suited from the intensive quaking with large intensity and long duration Was the radical triggering factor of the land・・收稿R期:2008一ll一10;收到修改稿Ft期:2008—12一lO.基金项目:本项r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地震灾后调查辛任基会资助(编号:40841009.第一作者简介:黄润秋,主要从事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cn16(6 黄润秋等: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slide.The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the landslide could be divided into 4stages ag follows:(athe stage of slope body shatter-relaxation and disintegration,(bthe stage of hish speed sliding-9ctIle stage of accumulation with shock-and(dthe stage of the secondprojectile and debris flow deposition.Because of destabilization and hiIsh speed sliding down。

the slope mass composed a deposit body along main direction of sliding,4.2km long and 2.2km wide.Hiigh—speed clastic flow crossed downstreamFengboyan-and formed a deposit zone of debris flow alongHongdongzigou。

1km long.Key words Daguangbao large—scale landshde,Formationmechanism,Sliding,Accumuation with shock-Wen-chuan Earthquake-Ddebfis dam 一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震级高达Ms 8.0级的汶川特大地震。

强烈的地震不仅对建筑物和构筑物造成极大破坏,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还触发了大量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类型之复杂、造成损失之惨重,举世罕见,是改变山河面貌的主要因素。

据估计地震所触发的地质灾害和各类崩塌滑坡总数在5万处以上。

截止2008年 10月,已排查到对城镇、乡村带来直接或间接威胁的地质灾害点达l万余处,其中巨型、大型滑坡近千处…。

位于绵竹市安县的大光包一红洞子沟巨型滑坡就是本次地震所触发的规模最大、堰塞坝最高的巨型滑坡,其体积达7.42亿m31堰塞坝高690m!。

据文献,全世界体积超过5.0×109m3的巨型滑坡仅6个口“1(表1,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如此大规模滑坡的报道;就滑坡堰塞坝的高度而言,世界上还没有超过600m 的。

因此,大光包一红洞子沟滑坡是我国已知的最大规模滑坡,也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量在5亿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其高达690m的滑坡堰塞坝居世界之冠。

本文在对大光包这一巨型滑坡现场考察的基础上,较为具体地描述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同时,结合滑前坡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滑坡所表现的~系列特殊现象,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和运动过程。

本文的工作尽管是初步的,但所表述的内容可以作为该滑坡一份有价值的历史档案,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滑坡区地理及地质环境概况2.1滑坡区地理位置表l全球巨型滑坡体积统计数据Table 1Volume statisitc of¥obM super large—scale大光包一红洞子沟滑坡位于四川绵阳市安县高川乡泉水村西北侧,安县、绵竹、茂县三县交界部位, 东距安县县城32km,地理坐标N31038’20.4”,E1040 0770.18”(图1。

由于地震的破坏,滑坡与外界的交通几乎完全中断,由最近的泉水村抵达滑坡区需要穿过一个深达百米,长约2km的堰塞湖和2座大型滑坡体,沿途还要躲避不断崩塌的危石,通行极为不便,考察条件异常艰苦。

滑坡区地处龙门山中段,为中国十大磷矿基地之一。

山脉走向主要为NE—SW 向,地貌类型以高山为主,地形高差大,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多雨,无霜期短。

2.2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732Journal of Engineering C,edogy工程地质学报2008州市广汉市2业20tⅥ绣塑绵阳撇霈釉夕大图I 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地理位置示意图心.1Ixmation of Anxian Oaguangbao large—scale landslide2.2.1地形地貌滑坡区原始地形西高东低,原大光包是滑坡区最高山峰,海拔3047m。

滑坡区南东侧是门槛石沟, 北东侧为切割较为强烈的红洞子沟(图1,局部放大一 x " -. -. _-. 1" /II/-///:-g \j " --”’夫”、∥徽麟I!\.@一、f../,%..■、“、;黝 /乒4kin_■三兰!哩图,沟底高程1450m,与大光包山顶水平距离3km. 相对高差1500余米;南侧与西侧山体较为雄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