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光谱讲义

合集下载

原子发射光讲义谱法课件

原子发射光讲义谱法课件
试样多数不需经过化学处理就可 分析,且固体、液体试样均可直接分析, 同时还可多元素同时测定,若用光电直 读光谱仪,则可在几分钟内同时作几十 个元素的定量测定。
3.选择性好
由于光谱的特征性强,所以对于一些 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的分析具有特别重 要的意义。如铌和钽、铣和铪、十几种稀 土元素的分析用其他方法都很困难,而对 AES来说是毫无困难之举。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 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光 源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 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为激发态 ,约经 10-8 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 或基态跃迁,多余的能量的发射可得到 一条光谱线。
原子的外层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 迁,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 样就得到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 光谱。
(2)跃迁几率 谱线强度与跃迁几率成正比。跃迁几率是 一个原子在单位时间内两个能级之间跃迁 的几率,可通过实验数据计算。
(3)激发电位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 温度一定时,激发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 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激发 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4)激发温度 温度升高,谱线强度增大。但温度升高,电离的
原子数目也会增多,而相应的原子数减少,致使原子 谱线强度减弱,离子的谱线强度增大
(5)基态原子数
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在一定的条件下,基态原子数与试 样中该元素浓度成正比。因此,在 一定的条件下谱线强度与被测元素 浓度成正比,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 依据。
浓度越大,
基态原子数N0也越大, 基态原子数N0大,
玻兹曼分布定律:
Ni = N0 gi/g0e (-E / kT) 式中Ni 为单位体积内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数, N0 为单位体积内处于基态的原子数, gi,g0为激 发态和基态的统计权重,Ei为激发电位,k为玻 兹曼常数,T为激发温度。

知识讲解 原子光谱 - 副本

知识讲解  原子光谱 - 副本

原子光谱编稿:小志【学习目标】1.知道光谱、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光谱分析等概念;2.明确光谱产生的原理及光谱分析的特点;3.知道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4.了解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的概念;5.理解原子发射和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6.知道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以及玻尔理论的局限性.7.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8.了解激光的特性;9.了解激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成分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用摄谱仪可以得到光谱的照片.物质的光谱按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发射光谱——物体直接发出的光通过分光后产生的光谱.它又可分为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线状光谱).①连续光谱一一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一切单色光)组成的光谱。

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如电灯丝发出的光、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谱.②明线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它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因此也叫原子光谱.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光谱.实验证明,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一定特征的明线光谱。

可以使用光谱管观察稀薄气体发光时的明线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是不同的,但同种元素原子产生的明线光谱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某种物质的原子可从其明线光谱加以鉴别.因此称某种元素原子的明线光谱的谱线为这种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2)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温度较低的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该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这种光谱的特点是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若干条暗线组成的.例如太阳光谱就是太阳内部发出的强光经温度较低的太阳大气层时产生的吸收光谱.实验表明,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原子的明线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即某种原子发出的光与吸收的光的频率是特定的,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线也是该元素原子的特征谱线.2.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做光谱分析时,可以利用明线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某10-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将其检测出来.光谱分析在科学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1)检查物体的纯度;(2)鉴别和发现元素;(3)天文学上光谱的红移表明恒星的远离等.3.氢原子光谱线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通过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研究的光谱线.(1)巴耳末系(在可见光区).①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字教师对氢气放电得到的氢原子光谱可见光部分的四条谱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②巴耳末公式:221112R n λ⎛⎫=- ⎪⎝⎭,345n =,,,式中的常数R 称为里德伯常量,对于氢原子,实验测得的值为711.096775810mR =⨯-.(2)莱曼系(在紫外区). 221111R n λ⎛⎫=- ⎪⎝⎭,234n =,,, (3)帕邢系(在近红外区).221113R n λ⎛⎫=- ⎪⎝⎭,456n =,,, (4)布喇开系(在红外区).221114R n λ⎛⎫=- ⎪⎝⎭,567n =,,, (5)普丰德系(在远红外区).221115R n λ⎛⎫=- ⎪⎝⎭,678n =,,, 4.分光镜的原理用来观察光谱,分析光潜的仪器叫分光镜.分光镜构造原理如图所示.A 为平行光管,由两部分组成,一端有狭缝,另一端有凸透镜,狭缝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狭缝入射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线,射到三棱镜上.三棱镜P 通过折射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开.通过望远镜筒B 可以观察光谱,在MN 上放上底片还可以拍摄光谱.管C 在目镜中生成一个标尺,以便对光谱进行定量研究.5.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上面这些光谱线系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表示:22111R m n λ⎛⎫=- ⎪⎝⎭.式中123m =,,,对每一个m ,有123n m m m =+++,,,构成一个谱线系. 令1νλ=,2()R T m m =,2()R T n n=上式可变为: ()()T m T n ν=-.要点诠释:ν称为波数,即波长的倒数.T 称为光谱项.(1)氢光谱是线状的,不连续的,波长只能是分立的值.(2)谱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也称广义巴耳末公式)表达:每一个谱线的波数都可以表达为两个光谱项之差.6.其他原子的原子光谱(1)氢原子光谱是线状的,即辐射的波长具有分立性.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子内部结构的信息对研究其他复杂原子的结构具有指导意义.(2)科学家观察了大量的其他原子的原子光谱,发现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特定的光谱.不同的原子,其原子光谱均不相同.和氢原子一样,其他原子的光谱线的波数也可以表示为两个光谱项之差,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光谱项的形式要复杂一些.(3)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原子光谱,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各种原子辐射的光波鄙是线状光谱,波长具有分立性,只能是不连续的分立值.7.光谱到底是什么正如菜谱是菜名的排列,家谱是家族人名的排列一样,光谱也是一种排列,是不同波长的谱线的排列,线状谱中这些谱线是不连续的,表现为分立的不同颜色的亮线,连续谱是各种波长的谱线连在一起形成的,表现为连续的彩色光带.要点二、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结构)1.卢瑟福模型和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地指出了原子核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是经典理论既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又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困难具体表现为:(1)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带有电荷的电子在轨道上做变速运动,一定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电子的能量会减小,轨道半径会不断变小,最终落在原子核上.即原子是不稳定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2)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其振动或圆周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的变化是连续的,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也会连续变化.即我们看到的原子光谱应该总是连续的,但实际测定的结果是电磁波的频率不是连续的,原子光谱是分立的线状谱.由以上所述可知微观物体的变化规律不能用从宏观现象中得出的经典理论加以说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丹麦的青年物理学家玻尔在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系统中,提出了新的原子理论——玻尔原子理论.2.玻尔原子模型玻尔认为,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种现象叫做轨道量子化;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在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将以上内容进行归纳,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能量为m E )跃迁到另一定态(能量为n E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m n h E E ν=-.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状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称为跃迁.(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满足2h nvr n π=,n 叫量子数,这种轨道的不连续现象叫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21n r n r =.(对于氢原子1010.5310m r =⨯-)3.能级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因此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各状态的标号123、、、叫做量子数,通常用n 表示.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做荩态,其他状态叫做激发态,基态和各激发态的能量分别用123E E E 、、、表示.(1)氢原子的能级.对氢原子而言,核外的一个电子绕核运行时,若半径不同,则对应着的原子能量也不同,若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的束缚,所以原子电离后的能量比原子其他状态的能量都高.我们把原子电离后的能量记为0,即选取电子离核处于无穷远处时氢原子的能量为零,则其他状态下的能量值就是负的.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12123n E E n n ==(,,,). 对于氢原子而言,基态能量:113.6 eV E =-,其他各激发态的能量为:2 3.4 eV E =-,31.51 eV E =-,(2)能级图.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要点诠释:①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②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要吸收能量,而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以光子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无论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值不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这两个能级问的能量差.E h ν∆=,ν为发出光子的频率.④1n =对应于基态,n →∞对应于原子的电离.4.弗兰克—赫兹实验(1)如果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那么用碰撞的方式使原子吸收的能量,即其他粒子转移给原子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2)1914年,弗兰克和赫兹采用电子轰击汞原子,发现电子损失的能量,也就是汞原子吸收的能量,是分立的,从而证明汞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5.光子的发射和吸收(1)能级的跃迁.根据玻尔模型,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这些状态分基态和激发态两种.其中原子在基态时是稳定的,原子在激发态时是不稳定的,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要点诠释:①原子能级跃迁时,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可能经过一次跃迁回到基态;也可能由较高能级的激发态先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最后回到基态.一个原子由较高能级回到基态,到底发生了几次跃迁,是不确定的.②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原子,各个原子的跃迁方式也是不统一的.有的原子可能经过一次跃迁就回到基态,而有的原子可能经过几次跃迁才回到基态.(2)光子的发射.原子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m E 和n E (m n >)间跃迁时发射光子的能量可由下式表示:m n h E E ν=-.由上式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3)光子的吸收.光子的吸收是光子发射的逆过程,原子在吸收了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仍是一个光子的能量.其关系式仍为m n h E E ν=-.要点诠释: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则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只能发射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同样也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但是,当光子能量足够大时,如光子能量13.6 eV E ≥时,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仍能吸收此光子并发生电离.6.原子能级跃迁问题跃迁是指电子从某一轨道跳到另一轨道,而电子从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对应着原子就从一个能量状态(定态)跃迁到另一个能量状态(定态).(1)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势能与原于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p E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2)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原子若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则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则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2n =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3n =时能量不足,则可激发到2n =的问题.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m n E E E =-),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7.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了.(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的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可能不同.(3)注意跃迁与电离.原子跃迁时,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若想把处于某一定态上的原子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量.如基态氢原子电离(即上升n =∞),其电离能为13.6 eV ,只要能量等于或大于13.6 eV 的光子都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具有的动能越大.8.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与其能量对应关系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如将电子的运动轨道看做半径为r 的圆周,则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为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那么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222()e ke r m v r =//,则电子运动速度v = ① 电子的动能为22122k ke E mev r==; ② 电子运动周期为:22r T v π== ③ 电子在半径为r 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为2/p E ke r =-,(0p E ∞=); ④ 等效电流e I T=; ⑤ 原子的总能量就是电子的动能k E 和电势能p E 的代数和,即2/2k p E E E ke r =+=-. ⑥要点诠释:将②④⑥式比较可得:(1)某定态时,核外电子的动能k E 总是等于该定态总能量的绝对值,原子系统的电势能E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讲义(“元素”相关文档)共78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讲义(“元素”相关文档)共78张
而棱镜光谱则是不均匀排列的光谱。
2)光栅适用的波长范围比棱镜宽。 3)光栅的色散率和分辩率比棱镜
高。
三.检测系统: 常用的检测记录光谱的方法有照
像法和光电直读法两种。
1.照像法(也叫摄谱法): 1)感光板的构造和成像过程: 2)曝光量H和黑度S:
H=Et,E∝I
S lg I0 I
3)乳剂特性曲线:
d)安全性差。 1、直流电弧:接触引燃,二次电子发射放电
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作为分析线,再在另一个含量固定的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与分析线性质相近的谱线作为内标线。 分辨率R:指将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分开的能力可表示为 1)放电稳定,分析重现性好; 用Ar做工作气体的优点:Ar为单原子惰性气体,不与试样组份形成难离解的稳定化合物,也不象分子那样因离解而消耗能量,有良好的激发性 能,本身光谱简单。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线色散率dl/dλ:它表示两条谱线在焦面上被分开的距离对波长的变化率: 001 2833.
第三章原子发射光 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在被外能激发后所 产生的原子发射光谱来进行分 析的方法。
§3—1概述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一)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原子 的能 级图:
(二)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原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或
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若此以光 的形式放出能量,就得到了发射 光谱。其谱线的波长决定于跃迁 时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即:
发元素分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组成:ICP 高频发生器+ 炬管 + 样品引入系统
绝缘屏蔽
载气(Ar)
废液
冷却气
辅助气
载气Ar + 样品
样品溶液
在有气体的石英管外套装一个 高频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高频 发生器连接。当高频电流通过线 圈时,在管的内外形成强烈的振 荡磁场。管内磁力线沿轴线方向, 管外磁力线成椭圆闭合回路。

11 原子发射光谱法 讲解

11 原子发射光谱法 讲解

敏线的黑度,确定含量范围。
应用:用于钢材、合金等的分类、矿石品位分级等大
批量试样的快速测定。
2. 光谱定量分析
(1)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塞伯-罗马金公式)
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 与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
I=ac
a为常数(与蒸发、激发过程等有关),考虑到发射光谱 中存在着自吸现象,需要引入自吸常数 b ,则:
素的存在。
2. 定性方法
(1)光电直读光谱法:直接确定元素的存在及含量 (2)标准光谱比较法: 与标样比较 以铁谱作为标准(波长标尺),与铁谱比较。
二、 光谱定量分析
1. 光谱半定量分析 测量试样中元素的大致浓度范围; 谱线强度比较法:测定一系列不同含量的待测元素标 准光谱系列,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测定试样中待测元 素光谱,选择灵敏线,比较标准谱图与试样谱图中灵
溶液等,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分离或富集。
2. 样品的激发
在激发源上进行,激发源把样品蒸发、原子化
和激发。
3.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从光谱仪中获得光谱并进行记录。 4. 光谱的检测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一、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元素不同→电子结构不同→特征光谱不同 元素的特征谱线可用于定性分析 1. 元素的分析线、最后线、灵敏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 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器供给的试样气溶胶经过载气
通道由内管带入等离子炬中, 进行蒸发、原子化和激发。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的特点: 具有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检测 限低(10-9-10-10)等特点,应用范围广, 可测定数十种元素。 缺点:雾化效率较低,设备贵重。
二、电弧光源(略)

原子发射光谱法讲稿

原子发射光谱法讲稿
17
ICP形成原理
感应线圈由高频电源耦合供电,产生垂 直于线圈平面旳磁场。假如经过高频装 置使氩气电离,则氩离子和电子在电磁 场作用下又会与其他氩原子碰撞产生更 多旳离子和电子,形成涡流。强大旳电 流产生高温,瞬间使氩气形成温度可达 10000k旳等离子焰炬。
18
ICP形成原理
19
ICP火焰
14
原子发射光谱激发光源
常用旳激发光源: 电弧光源。(交流电弧、直流电弧) 电火花光源。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ICP光源)
等。
15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
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ICP) 等离子体是一种由自由电子、离子、中
性原子与分子所构成旳在总体上呈中性 旳气体,利用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 (ICP)作为原子发射光谱旳激发光源 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尾焰区在内焰区上方,无色透明,温度较低,在6000K 下列,只能激发低能级旳谱线。
21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检出限可达ng/mL级。
④精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 ~10%,ICP-AES相对误差可达l%下列。
4
原子发射光谱概述
⑤试样消耗少。 ⑥ 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 量级。 (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旳缺陷: 高含量分析旳精确度较差;常见旳非金属元素 如氧、硫、氮、卤素等谱线在远紫外区.一般 旳光谱仪尚无法检测;还有某些非金属元素, 如P、Se、Te等,因为其激发电位高,敏捷度 较低。
16
ICP形成原理
ICP装置由: 高频发生器和感应线圈。 炬管和供气系统。 进样系统。
三部分构成,高频发生器旳作用是产生高频磁场 以供给等离子体能量。应用最广泛旳是利用石 英晶体压电效应产生高频振荡旳他激式高频发 生器,其频率和功率输出稳定性高。频率多为 27-50 MHz,最大输出功率一般是2-4kW。

原子光谱完整PPT课件

原子光谱完整PPT课件
电离能 离子化过程需要的能量。
完整版课件
3
能级图描述的激发,离子化和发射过程
能级图描述了能量跃迁,a, b代表激发,c代表离子化,d是离子化 /激发,e为离子发射,f, g, h代表原子发射
水平线代表一个原子的能级; 垂直箭头代表能级跃迁,或一个电子能量的改变
完整版课件
4
能量和波长的关系
E = h = hc/λ( Planck方程)
虚线框内为间接 测定的元素
19
3.3.2 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在蒸气状态对 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 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 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 可见区。
例如 钠主要有两种 具有较高能量的激发 态,对于钠基态原子 而言,只吸收589nm 和330.8nm波长的光, 而不吸收其他波长的 光。
I 为谱线强度 A为常数 C为浓度
I=ACb
b为自吸系数
完整版课件
11
3.2.3仪器结构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分析过程
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 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
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 形成光谱;
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检测器
一旦与其它波长分离后,光的实际检测是用一个感光性的检测器来 进行的,例如光增效管(PMT),或者象电荷注射装置(CID)或电荷 耦合装置(CCD)这样的先进检测器。
完整版课件
17
§3.3 原子吸收光谱法
3.3.1特点
(AAS)
优点
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 火焰原子法: 10-6级--10-9级; 石墨炉: 10-9--10-14级。

7第七章原子讲义发射光谱

7第七章原子讲义发射光谱

4.分析线的选择 5.定性方法 (1)标准对照:用标准样品进行谱线对照 (2)铁谱法:
①制备标准铁谱板:制备铁的光谱板,并标 出其他元素的谱线的相对位置
②将样品与纯铁同时摄谱
③将实际铁谱与标准铁谱对准后,检查其他 元素的谱线是否出现,以确定元素的种类
(3)谱线测量法:直接测量谱线的波长 (频率),在元素的波长表上查出元素 (4)测量过程: ①试样处理 ②摄谱 ③读谱
空气 燃气 试样
单色器
检测器
感谢聆听!
Ⅴ.背景光谱少
ICP-ABS(ICP原子发射光谱法)灵敏度高, 检出限低精密度高(重复性和再现性)好, 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小
(2)分光系统和记录系统 ①分光系统
a.棱镜摄谱仪:利用棱镜作为光色散元件, 由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和投影 系统构成
b.光栅摄谱仪 特点:分辨率高,波长适应性宽
②记录系统 a.感光板
b.光电直读 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五、定性分析方法 1.定性依据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检测谱 线以确定元素存在 2.特殊的谱线 ①分析线 ②最后线
③共振线 ④灵敏线 ⑤离子线 3.自吸(收)现象 ①取决于原子的蒸汽的分布,蒸汽的体积越 大,自吸现象越严重 ②自吸强度与谱线强度成正相关 ③含量高的元素的自吸现象严重
选择内标的原则:
①内标元素与被测元元素的含量确定
③谱线对的波长接近 ④谱线对的强度相近 当用感光片记录时,有如下关系:
∆S = lgR=γbxlgcx+γlgA
∆ S-黑度差
(2)三(个)标准试样法: 作∆ S与cs的标准曲线,求被测元素的含量
(3)半定量分析法 ①谱线呈现法 根据:元素的谱线出现的多少与元素的含量 有对应关系 ②谱线强度比较法 根据:谱线的强度与元素的含量成正相关 ③均称线对法 根据:比较不同元素的相近谱线的强度

《原子光谱》课件

《原子光谱》课件
详细描述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荧光辐射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特定波长光的照射下,原子吸收光能跃 迁至激发态,然后返回基态时释放出荧光辐射。通过测量荧光辐射的强度,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常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
04
原子光谱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01
02
03
03
原子光谱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定量分析方法。在特定波长下,原子 吸收特定频率的光,通过测量光被吸收的程度,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含量。该方 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元素的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激发态的定性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原子激发态的定性分析方法。在高温或电激发的作用下,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跃迁 至激发态,然后返回基态时释放出特征光谱。通过分析特征光谱,可以确定待测元素的种类。该方法具有较高的 选择性,常用于金属元素的定性分析。
原子荧光光谱法
总结词
基于原子荧光辐射的定量分析方法
感谢观看
THANKS
跃迁类型
包括自发跃迁、受激跃迁和诱导跃迁 等,不同跃迁类型产生不同类型的光 谱线。
光谱线
由原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不同元素 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线。
原子光谱的线型与强度
线型
描述光谱线的形状和结构,包括锐线型、洛伦兹型和巴尔末型等。
强度
描述光谱线的亮度或强度,与原子能级间的跃迁概率和光源的辐射强度有关。
总结词
联用技术将原子光谱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 ,实现优势互补,拓展原子光谱的应用领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谱项虽与微观态不同,但都针对同一个状态空间, 而一个状态空间所含有的互相正交的态的个数是确 定的,所以,在一个组态下,所有光谱支项的所有 取向的总数,与微观态的个数相同,这相当于在一 个空间中建立了两个不同的坐标系。
不等价电子组态(必须掌握):
不等价电子指电子的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至少有一 个是不同的。此时,泡利不相容原理自动满足,只 需按角动量求和一般规则求出L和S即可。
对于p轨道,一共有六个位置, p2的微观态相当于 从六个位置里任选两个出来 ,例如:
微观态 ↑ ↓
相当于如下取法:


所与以p2是,一p2的一微对观应态的共,则C它62 们1的5种光,谱显项然也,是p一4的样微的观。态
我们也可以用光谱项、光谱支项和MJ来表示原子状 态。一个光谱支项代表一个精细能级,其简并度由 总角量子数J决定,每个总角动量有2J+1种取向, 即MJ= J,J+1,…,J-1,J,每种取向代表原子 的一个状态。
排列组合一下,得:3D,1D,3P,1P,3S,1S。
等价电子组态(了解一下):
等价电子指电子的主量子数和角量子都相同。我们 必须考虑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影响。
求出最大的L,按求和一般规则 L 3 错! 如果L=3,那么最大总轨道磁量子数是3,这要求 m1=m2=m3=1,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中,主量子数都 是2,角量子数都是1,磁量子数也都是1,而自旋 磁量子数又只能取±1/2,必定有两个电子的四个 量子数完全相同,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
角动量求和的一般规则不是处处都适用的,对于电 子、质子等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的粒子,必须采用 考虑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其他方法。
2.6 原子光谱
2.6.1 原子光谱和光谱项
光谱实验:谱线由原子在两个态间跃迁产生,谱线 对应光波的能量就是能级间的能量差。
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或在某些激发态之间跃迁 而发射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一定 波长的光而跃迁,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波数:% E2 E1 1 hc
2.6.2 电子的状态和原子的能态
结果显示两个角动量的和产生三种不同大小的角动 量,然后将它们分别和第三个角动量按照两个角动 量求和规则求和:
l l
2, 1,
l3 l3
1 1
J J
3, 2, 1 2, 1, 0
J
3,
2, 1,
0
l 0, l3 1 J 1
例:求氮原子2p轨道三个电子最大的总轨道角动量。 解:l1 l2 l3 1; m1 0,1; m2 0,1; m3 0,1
满壳层电子是全充满的,所有电子的四个量子数都 是确定的,轨道、自旋角动量之和以及总角动量都 为零。所以我们只需确定所有开壳层电子的四个量 子数就可确定一个微观态。
例:碳1s22s22p2,满壳层1s22s2电子的微观态只有一 种,外层2p2电子是等价电子,有多种微观态,如:
↑↑
↑↓
m= -1 0 1 m= -1 0 1
总角量子数J
总磁量子数mJ
单电子的上述各量子数用l, m, s, ms, j, mj表示 目的:表示出原子的状态并应用于光谱实验中
角动量的普遍性质: 如果某个量是角动量,那么
1 只能准确知道其绝对大小(由角量子数决定)和一 个方向的分量(由磁量子数决定),另外两个方向的 分量不能与前一个分量同时确定。
例:求两个角量子数都为1的角动量的和。 解:由角动量的性质可知, z轴方向的分量可以直 接加或减,所以两者的和在z轴方向的分量可以确 定,分量大小必为0,±ħ ,±2ħ中的一个。又由 z轴方向分量的最大值不能超过角量子数,所以两 者和的角量子数必定可以为2。
求多个角动量和的一般规则: 如果有2个互相独立的角动量,角量子数分别为l1和 l2,那么总角动量的角量子数可以取: J l1 l2 , l1 l2 1, l1 l2 2, , l1 l2 如果还有第3个角动量,那么先将前两个角动量和 的角量子数算出,再用上述办法算它和第三个角动 量的和,余类推。 对应于每一个J,总角动量的磁量子数可以取: mJ J , J 1, J 2, , J 1, J 角动量求和规则必须掌握!
L-S耦合规则:J=L+S,L+S–1,,|L–S|
例:接上例,由L-S耦合规则可以得总角量子数 J=2,1,0,那么光谱支项就写为3P2, 3P1, 3P0。
2.6.3 单电子原子的光谱项和原子光谱
1 氢原子光谱项的推引:以2p11s1为例
2p1:L=l=1 表明有P谱项,S=s=1/2,光谱项为2P, 再利用L-S偶合得到J=1/2, 3/2,有两个光谱支项: 2P1/2,2P3/2。J=1/2有两个分量mJ=1/2, J=3/2有四 个分量mJ=1/2, 3/2。
2 角量子数(不妨记为J)只能取非负整数或半整数, 角动量的绝对大小为 J(J 1)h。
轨道角动量的角量子数只能取非负整数。 3 z轴分量只能取如下这样的数值:
Jh, (J 1)h,L , (J 1)h, Jh
角动量的和:
多个角动量的和是矢量和,如果各角动量间互相 独立,那么它们的和仍然是角动量,满足角动量 的普遍性质,比如,我们只能确定总角动量的大 小及其一个方向的分量。
静电作用: 氢原子的薛 定谔方程解
考虑了电子 自旋与轨道 运动的相互 作用
考虑了真空 电磁涨落: Lamb位移
考虑了核自 旋的影响: 超精细结构
n=2, l=0,1
(2s,2p轨道)
2P3/2
4.5 105 eV
2S1/2, 2P1/2
2S1/2
4.4 106 eV
2P1/2
9.8 108 eV
Δl 1; Δj 0, 1; Δmj 0, 1(有外磁场时才有用)
例:钠光谱黄线(从3p1向3s1跃迁) 粗黄线 黄双线 弱磁场 反常塞曼效应,10根线
2P3/2 2P
mJ= 3/2 mJ= 1/2 mJ= -1/2
mJ= -3/2
2P1/2
mJ= 1/2 mJ= -1/2
mJ= 1/2
2s1:L=l=0 表明有S谱项,S=s=1/2,光谱项为2S, 再利用L-S偶合得到J=1/2,有一个光谱支项:2S1/2。 J=1/2有两个分量mJ=1/2。
2 氢原子2p11s1跃迁的光谱 不是任意两个能级间都可以产生谱线,只有满足一 定条件的两个能级间才能发生电子跃迁,这个限制 条件称为选律。 无外磁场或弱磁场中,氢原子发射光谱的选律:
例:由以上规则,前面的例题很容易就得到解决。
1. J l1 l2 2; 2. J l1 l2 1 1; 3. J l1 l2 0
例:求三个角量子数都为1的角动量的和。 解:先根据两个角动量的求和规则求两个的和:
l l1 l2 2; l l1 l2 1 1; l l1 l2 0
光谱项:2×总自旋角量子数+1总轨道角量子数=2S+1L
L=0,1,2,3,4分别用符号S,P,D,F,G表示, 2S+1直接用其数值表示。对于总轨道角量子数为L 的角动量,ML=0,1,…, L,对应了(2L+1)种 状态,同理,对于总自旋量子数S,对应了(2S+1) 种状态(称为自旋多重度), (2L+1)(2S+1)为谱 项2S+1L所对应的状态个数。
了解一下:量子场论效应的影响
在光谱支项基础上,加上真空电磁涨落,得到Lamb位移
Hˆ 3 Hˆ 2 Hˆ Tˆ Vˆ静电 Vˆ旋轨 Vˆ真空涨落
再加上核自旋的影响,得到超精细能级 Hˆ 4 Hˆ 3 Vˆ核自旋 Tˆ Vˆ静电 Vˆ旋轨 Vˆ真空涨落 Vˆ核自旋
了解一下:无外磁场时的氢原子n=2的超精细能级
找出与能量对易的各种角动量,当原子处于能量本 征态时,这些角动量也有确定值,这样就可以用这 些角动量来表示原子的状态!
表征多电子原子状态的三种角动量和六个量子数
轨道角动量的和:总轨道角动量 L
总轨道角量子数L 总轨道磁量r 子数mL 自旋角动量的和:总自旋角动量 S
总自旋量子数S 总自旋磁量子r 数mS 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的和:总角动量 J
2 应用L-S耦合规则求出所有可能的总角量子数。 3 应用洪特规则确定各光谱项和光谱支项对应能级 的高低。
利用微观态可以推算角动量!
微观态:指原子中每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l,m, ms都确定的状态。微观态用来表示原子的状态。 由中心力场近似可得微观态,它不是能量本征态,不 能用来解读光谱实验数据,但由它可以推算角动量。
例:总轨道角量子数L=1,总自旋量子数S=1,那 么光谱项就写为3P,共对应了9种状态。
光谱支项:将总角量子数J标在光谱项的右下角 总角量子数对应总角动量,是总轨道角动量与总自 旋角动量的和,采用L-S耦合来计算,即在求和时, 假定总轨道角动量和总自旋角动量是独立的,这样, 角动量的一般求和规则就能用了。
可以用组态(n,l)或微观态(n,l,m,ms)近似表示原子的 能量本征态,但不准确,而用光谱项和光谱支项就 可比较准确地表示原子的能量本征态。
完整的多电子原子的能量算符:
( ) Hˆ Tˆ Vˆ静电 Vˆ旋轨 Vˆ真空涨落 Vˆ核自旋 Vˆ其它
相对论效应,量子场论效应
Hˆ E
这样的薛定谔方程无法精确求解,只能用近似方法 逐步得到越来越精确的解。
首先,求解中心力场近似下的薛定谔方程(零级近似) 得组态,得到的近似的能量本征值与光谱实验数据差 距较大,无法用它与光谱实验直接联系起来。
Hˆ 0 (0) (Tˆ Vˆ中心力场 ) (0) E(0) (0)
在零级近似基础上,加上中心力场校正项,以包含所 有的静电作用,即薛定谔方程的一级近似,求解得到 的能量值与实验误差不大,这就是光谱项的由来。
mj
3
mj
1 2
,
m
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